塔楼上

剧情片韩国2022

主演:权海骁,李慧英,宋宣美,赵允熙,朴美姬,申锡镐

导演:洪常秀

 剧照

塔楼上 剧照 NO.1塔楼上 剧照 NO.2塔楼上 剧照 NO.3塔楼上 剧照 NO.4塔楼上 剧照 NO.5塔楼上 剧照 NO.6塔楼上 剧照 NO.13塔楼上 剧照 NO.14塔楼上 剧照 NO.15塔楼上 剧照 NO.16塔楼上 剧照 NO.17塔楼上 剧照 NO.18塔楼上 剧照 NO.19塔楼上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05:22

详细剧情

  一位中年电影导演和他多年未见的女儿一起,参观了一栋由室内设计师拥有的建筑。他们来是因为女儿也希望学习室内设计。设计师拥有这栋四层楼的无电梯建筑,她带他们逐层参观她所做的装修。他们三个人进入每一层的房间张望。影片以这种方式开始后,我们又重新从底层开始,一层一层地往上爬。

 长篇影评

 1 ) 观后感

本来只是想写个短评的,但我还是话太多了…虽然不能完全懂,但里边有三段感触还挺深的。 1.提到到底在家里的是人真实的面貌,还是在外边的是人真实的面貌。大概几年前我就与电影中有了同样的想法,我认为家以外的我与家里的我一样都是真实的我,都是我的不同部分。家以外的我,甚至反而比家里的我更加全面和真实,而家人是最不了解我的。 2. 提到资本对艺术的影响。说实话看到这里,我感觉我都快哭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虽然我一件属于自己的艺术也没创作过,以后也不一定有机会创作,但假如有一天我能这样做, 我一定会非常非常珍爱我的作品。对于我来说,我的作品比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更加重要。我的作品本该表达的我的思想,如果要受到任何外力的阻断,都是我不能接受的,所以我才曾那样激烈的与导师争辩了论文题目。代入到艺术家的视角,如果我的电影被资本要求不断改来改去,我真的会非常生气。电影中提到, "对于他们来说 一部电影的意义,纯粹就是为了赚钱。拍一些真正的好东西 反而是完全无法原谅的。" 对于不关心艺术和人文价值的人来说,为了钱是无可厚非的。但一想到世界上没有任何途径,可解决艺术家完整表达自己思想的焦灼,我就会有一些没有资格的忧愁。因为我希望,世界上至少还有一些东西,是不为了钱而存在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3.是关于亲密关系与孤独。影片中导演也许是因为对另一方的期待过于理想化,轻易地对第一段幻想关系中的另一方感到失望,有了“我还是适合一个人生活”的想法,但后来毫不意外地还是幻想进入了另一段亲密关系。 也不知道说些什么,我想,对于任何一个诚恳的人来说,我们都会对此感同身受。亲密关系并不简单,现代人多少人维持着的都只是“互相陪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是一个有感情洁癖的人,或者是一个无法欺骗自己的人,大抵会像影片中男主一样,不断的在“一个人独处”与“两个人的亲密关系”中不断挣扎 。

 2 ) 一层层的,沉重,软绵绵

新事物也会变旧,人类所有的邂逅、交际也终将在时间面前变得毫无生趣…… 塔楼是一个藏匿心思的地方,看起来隔绝外界,实则被洞察亦或审视着…… 那些生活片段的重复,那些自然而然的交谈以及那些精神困惑、性情压抑的瞬间,都像是梦醒后的荒芜…… 角色是凉性的,看似雅致,实则风浪不断,而没有提振起的快乐,倒像是窃窃私语,听的人脑袋嗡响难耐,相较于从前,更加孤寂起来…… 如此,意义之茧……

 3 ) 华美长袍下的虱子

这座4层塔楼,是房东阿姨的作品,她住在地下室,将一二三四层都做了设计并租了出去。一层是餐厅,二层是厨房和教室,三层是情侣屋,四层是阁楼。

第一章,餐厅,阿姨带着导演和女儿参观塔楼,导演装作第一次来的样子,不久,导演要去会见工作上的朋友。阿姨和导演的女儿就开始谈论起导演来。阿姨想了解导演的真面目,而导演的女儿想师从阿姨学室内设计。

第二章,厨房。导演和女儿的拜访与导演单独前来是处于不同的时间段的故事,但电影刻意把这两段做了自然接续。导演这次来了,因为阿姨已经收下导演的女儿,后来导演的女儿又不干了(究竟是不是导演的女儿这关系到这两段故事的先后顺序),阿姨和导演谈起了他的女儿。然后继续喝酒聊天,第二层厨房的厨娘加入进来,地下室的房东阿姨,以欣赏的姿态对待导演,第二层的厨娘,则以仰慕的姿态对待导演。导演开始讲艺术的纯粹和拍片的艰难,他受到沉重打击,投资人撤资,一年的准备白费。但幸好有两个红颜知己支持他,还有一把心爱的老吉他。从他保养十几年的mini看来,他其实也是一个爱家的人,只不过这个家已经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渐渐疏远了。

第三章,情侣屋。导演和厨娘在塔楼的第三层同居了。只不过即便这样的健康又温情的生活,也因房租上涨而难以持续。整部电影的色调是黑白的。导演想退休了,但怀着艺术梦的厨娘却想跟导演去参加电影节周游世界。导演的女儿想学室内设计,最终又半途而废。这部电影大概讲的就是错失和遗憾吧。

导演和阿姨,是相遇,随着塔楼攀登,他和厨娘,是相守。厨娘的朋友结婚了,但他俩的未来又在哪里呢?塔楼,就像奶油蛋糕一样一层叠着一层,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天翻地覆。这似乎是现代社会的隐喻。一个人可以任意对别人敞开心扉,让别人轻易相信自己。但事后该付的房租还是要付,该兑现的梦想却永难实现。塔楼外,是无尽的风声和市井的白噪音。塔楼里,则是一个谁都无法触及的孤独世界。

时光磋磨,随着导演的落魄,厨娘明知道导演在家,偏还说出与别人调情的话,导演只得孤独一人默默承受。导演和阿姨的关系也再次变成了房客与房东,渐渐冷漠。这昭示着金钱关系是人类唯一冷酷的法则。

第四章,阁楼。不信教的导演自称遇见了上帝,他似乎只能竭力维持和厨娘的这段脆弱关系了。这是落魄者的自我救赎,或者说自我安慰,自我欺骗。去济州岛,然后拍摄12部电影,导演不断重复着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谎言。

这样又绕回来了,影片的结尾女儿买好酒菜遇见准备外出的导演,其实导演也不知道往何处去,厨娘依旧要去做房产兼职养活导演。整部电影如同塔楼的旋转楼梯回环往复,构成一个奇妙而荒诞的成人世界。其司空见惯又毫无意义的内容的就是构成塔楼墙壁的大段大段的对话。其中有真有假,有虚有实,既有心灵外露,也有逢场作戏,既有曾经的梦想,也有无奈的彷徨。

影片开头的导演似乎是个成功人士,刚刚得奖,意气风发。但经过影片的无情演绎,我们发现导演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他无片可拍、有家难回、靠女友生存、靠不断重复谎言的人生内幕,借助塔楼的层层结构而完全的揭开了。影片揭开了现代人光鲜外表下那个疲惫不堪又千疮百孔的真实灵魂。正如张爱玲所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长袍,底下却爬满了虱子。

此片获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金贝壳奖提名。

 4 ) 老洪的13年,也是每个普通人的13年

数了一下,自己断断续续的观影,已迈过了13个年头。

2009年,临近高考,把父母给的餐费从嘴里省出来,选择中午或周末去网吧看电影,不顾周围嘈杂的游戏热血噪音,看贾樟柯、王小帅、顾长卫、娄烨,看到了《小武》、《十七岁的单车》、《孔雀》、《颐和园》。

2010年,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在网上注册了豆瓣,结识了金基德、李沧东、北野武、拉斯冯提尔、库斯图里卡等很多电影导演,开启了十余年的漫长观影路。

2011年,尝试在过年假期去饭店打工赚钱,并用这笔钱坐火车去了趟北京,住进了著名的天通苑小区,见识了天通苑那座颤颤悠悠的过街天桥,逛了趟故宫和798,围着娄烨的颐和园转了一个小时,背着行李包在草场地看完了吴文光的《纵横四海》,并于那一年观看了第一部老洪的电影《江原道之力》。

2012年,用假期打工的钱买了台拍立得,并在经历了一段感情受挫、人生第一次就业即失业后,决心投奔怒海,进入社会大学,在呼来唤去的工作之余,开始持续关注洪尚秀。

2013年,不甘心在家乡混吃等死,于是坐了趟飞机,在上海高铁站睡了一夜,去了趟北京,在宋庄和肯德基住了两晚,最后却一事无成的回到了老家。

2014年到2015年,是我的至暗时刻,那时的我,天旋地转般的失去了人生方向,但唯有洪尚秀的故事一直陪伴我左右,他的电影,宛如一首失败者之歌,让我明白,人即便再卑贱,也要苟延残喘的活下去,因为,活着真好。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我在家乡成了家,有了孩子,继续看着洪尚秀的电影,看到他每年以一至两部电影的制作速度惊艳影迷,也看到他故事中的主人公换了一茬又一茬,可电影配方仍旧是换汤不换药,就像老家那冬天的焖子铺和夏天的冰粉摊,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无论你得意忘形或失意落魄,它们就一直在那个老地方、小角落等着你,你一辈子都忘不掉。

我十年前曾感叹老洪,他是怎么做到“回回拍自己,回回能出新”的?十年后,回望他拍过的所有电影,原来答案都被他藏起来了,被他藏哪了?这些答案,其实就藏在男男女女的觥筹交错之间,藏在酒至微醺的流露真情之间,藏在突然撞面的尴尬弥漫之间,藏在糖衣炮弹里的电光火石之间,藏在善于打破时间惯性思维的非线性叙事之间。

老洪拍电影的13年,也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生活过的13年,希望下一个13年,您能将那个答案继续藏下去,藏进下一个13年,然后我会钻回您的酒窖,刨开黄泥,掬一捧真露,把酒倒满,先干为敬,洪尚秀!

 5 ) 极为巧妙的叙事方式和空间隐喻

从电影叙述方式看 陪女儿来拜访设计师是现实的 中间的故事都是虚构的 但这种叙事的作用又不仅如此

1、几段故事中他所处的楼层越来越高 但所能承担的责任却越来越少 最开始是帮助女儿的父亲 接着是建议女友的男人 最后是单纯享受像母亲一样的女友的照顾的巨婴 从这方面看 他是逐渐失败的 但从电影中他的情绪发展来看 他又是越来越心境开朗的(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的)

2、几段故事中 不变的是 他总是被动的 无论是被投资人临时喊去还是等女友见朋友回来亦或是等女友谈生意回来 作为在电影表达中最具有话语权的导演这一角色 其实在生活中从未有过主动权

3、从不相信上帝到声称见到了上帝 从再也不拍电影到打算再拍十二部电影 我认为这些并不是意在表明其自相矛盾 而是在描绘一个内心有所畏惧的人为了寻找安宁而做出的努力 可结果呢?结尾一切又回到现实的设计暗示着 这一切的探索和尝试都是徒劳 他还是那个他自己

或许所有的都是现实 从洪常秀的以往作品来推论 这一切可能只是被打乱了时间的经历罢了 你甚至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排列组合 这种inspiring的留白方式也是洪常秀作品的魅力所在

 6 ) 用矛盾对比,体现丰富内心世界

如果单独从电影的角度,只能说是一部矛盾的内心世界对比,导演想通过这样的矛盾对比反应什么?我想每位看官个人的空间想象都很大。这一点上,这部电影很了不起。

如果从常规拍摄角度,就如印象派画家一样,只是在画布上画上了一笔灰色半圆,如果这个画家是一位大画家,那么这幅画解释起来,就比较丰富了,各种映射,含义,都出来了,如果这位画家只是一位刚刚学画的学生,只能说在发泄心中的无知!从这部电影中,其实很多影评都是过分的表达,单单从这部片子来看,只是导演想拍一部内心世界矛盾体现而已。更多的时间空间都交给了观众。

通过两段不相干的臆想或者想象片段,表达了一种对于生活、感情、工作、内心寻找的归途!之间的各种矛盾交织,叛逆冲突,以及感官世界和精神世界矛盾,色彩和黑白,成就和颓废,信仰和无神论,吃素和吃荤,有车和没车,抽烟和不抽烟,等等!各种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短短一栋三层小楼,正是世界的微缩代表。从失意画家到私房餐馆,从去买酒到买酒回来。整部电影全场充斥着矛盾和对比。至于故事情节啥的,导演只是给予了观众一个巨大的发挥空间。那里有感同身受的一切!

 7 ) 洪尚秀,何时再做减法?

洪尚秀,俨然是当代极简主义大师,继承小津安二郎和布列松的衣钵。但唯一未在他的电影里,实现“极简”的是台词。正是凭借漫长、随机甚至到冗余、无聊的对话,洪尚秀确立了自己的风格。为何要在影像与文本间制造如此大的背离?或许为了背离两位现代主义大师定下的规矩,并应和侯麦已经做过的改造。无论如何,洪尚秀都将“废话”变成一种个人的风格。

问题在于,过长而缺乏意味的对话,在多次运用后,让人颇感疲惫。再加上主题的雷同、形式的单一、演员的重复、片目的繁多……都让洪尚秀的电影变成自我沉溺之作,从而减损魅力。洪尚秀需要继续做减法。当影像已然简到极致,何不在文本上做文章?不要让演员不一刻不停说话,让“留白”的魅力显露出来,情况是否会有变化?小津说的电影以“余味”论英雄,在理。

在《塔楼上》,我们似乎发现这种倾向:人物不再进行过度无意义的对话,场景得到精心安排,表演得到适度克制,浮现出一种恰到好处之感。虽然没有突显“空白”,但“余味”已经有了,表现在不同时空的转场上。洪尚秀若能更进一步,突出建筑/空间/环境这些要素,而不是将演员从环境中抽离出来,进行特别表现,情况会有变化吗,会好很多吗?

《塔楼上》至少证明了洪尚秀在突破自我方面有所思考,而他所找到的方向——空间,是合适且恰当。另外,我们还发现洪尚秀原先招牌式的推拉镜头在这部电影里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固定中远景镜头。这不能说是一种巧合,更加可能是深思熟虑的设计。洪尚秀开始变得像站在旁观者视角的生活观察家了,而不是强行为观众提供价值,自娱大于他娱的批评家。

 短评

时间在塔楼上折叠,穿引,跳荡,春华秋实无一不足,却都落不下什么,男人的春情一会肉一会菜的,老当益壮得把幻想中的胆大拿来当了粉饰的主调。一面又有女人的势利或虚伪,人来人往,逢场作戏,总在哪个时间的关口,做上片刻所谓主角,但又不过是彼此修罗。

8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10++/10 #NYFF 塔楼既是空间结构,亦是文本结构。一层重逢,二层相识,三层同居,顶楼重生;人物的物理距离随着抬升不断缩小(唯有顶层时有对性的暗示与相拥),而导演的内心却随着攀升而不断解放(伴随着某种意义上的孤独),因此洪并未呈现单一的上升结构,而是螺旋式的迂回与并进,“上升”与“下降”并行。同时通过“窗”与“门”的视角呈现了一种“内”与“外”的相对性:在塔楼中央的楼梯向“外”望去或其实望向房间“内”部,而面向“外”的窗却引向“内”(窗台/露台的私密与无法逃脱)。塔楼不仅拥有垂直结构(包括那个地下的“深渊”),亦有平面上的考量:位于一层店面后的楼廊既是向往“内部”的入口也是相对“自由”的一个塔层间交换的场域。某种意义上是极为滨口龙介的,那辆古董车存有过去的创伤,也代表着人物“进入”“离开”塔楼的尺度。

12分钟前
  • 鲍勃粥
  • 力荐

15号下午的放映旁边一对年轻中国情侣迟到很久入场,女的一坐下就开始玩手机男的先是睡着了一会儿醒了随着剧情会发出“啊?”的声音,女的就会放下手机问怎么了,结束后两个人对剧情一头雾水,还说片子过曝的画面看的眼睛疼,聊得如此火热,why don’t you two go get a fucking room? 糟糕观影体验和前一天Women Talking放映观影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想起了去年北影节在场内接电话的人。Tiff 2022

14分钟前
  • Josiane
  • 推荐

或许洪尚秀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外面狂风暴雨,他依然可以岁月静好。在简单的密闭垂直空间,最好发挥的是时间结构了。

19分钟前
  • 菠萝啤
  • 推荐

随螺旋楼梯而上,时空亦发生松动,电子门锁声类似意识连通的信号,每登高一层便显现一具分身,攀附着前一具长出新的变体。虚与委蛇的奉承、相敬如宾的寒暄、互诉衷肠的暧昧、半梦半醒的孤独、放达不羁的渴求,男人形象的波动反作用于女人,闯入的、消失的、拒之门外的、目送着离开的、离去又折返的。电影由稳固的塔楼结构变作漂浮着的蜂巢,平行的场所容纳着人物关系的演练,终于回到地表,抽完一根烟,再来一根,以决定用何种姿态重新出发。

2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C+/ 一个摇撼栏杆的动作,话语堆叠的空间里突然有了身体。/// 看的时候总感觉你洪同时是权海骁和李慧英,那么结合《小说家的电影》里李慧英和金敏喜的CP可嗑性,大胆推断你洪是跨性别拉拉,并开始兴奋脑补金敏喜拿着罗马大帝x你洪的场景(大雾)。

27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88/100 在相对固定的空间(楼)里建立了多重时间的现实,多组人物及相关细节形成相对错综复杂的隐秘联系。济州岛是他方,电子门声是verse,吉他声是副歌,酒精和睡眠依然是幻觉的催化剂,作为时间跳转分割功能的吉他声像是能对银幕现实进行施法的音乐,再加上祈祷,仿佛人物坚信会有神迹。电子门区隔着内部和外部,人物离开后似乎一时都不会回来,洪总是不会完全把门关上,不将内部和外部封死,留下疑点,观众虽然获得许多线索但无法真正确认发生的现实,这也是洪一贯的创作核心之一。而电影仍包含了许多于现实中确凿的真实:如艺术与资金的关系,创作需要资金同时也被资金谋杀,房客与房东之间何尝不是导演创作者与制片出品方之间的关系呢。

31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很久沒有看這樣精巧設計過的洪了。從地下室、餐館、一路walk up到閣樓,從小窗口到狹小的內里與廣闊的露台,從敞開著門到無人應聲,從開車、不開車到成為故人的殘餘線索,電影之路也從耀眼到曲折終止再成為恐懼之中的信仰……說不盡的細節中洪尚秀說盡了他的四種狀態,幽默戲謔還帶著熟悉的尷尬與天真,濟州島是個蓬萊州似的歸宿,所有時間也最終回環到迷宮的一角。

33分钟前
  • 白石春子
  • 推荐

从女儿出去买酒到买酒回来这一个连接点期间,塔楼发生的想象故事十分有趣精妙,每年一看的洪尚秀依然没让人失望,在本作里洪依然以自己擅长的对话去驱动人物和时间,巧妙用塔楼的空间、密码锁和停车来作为浮标打开了这个文学和想象的故事。整个观看的过程依旧在洪的电影里徘徊和周折,处于一种虚荣和挫败的人生假设中去推演故事的始末,熟悉的男女之情,已经《北村方向》里玩过的真实和想象的重叠,人生萧瑟如最后突如其来的风,离开的、留下的,一层楼有一层楼的风景,而人生又是在哪一层会蓦然的转变。洪依然还在用最小的成本去展示电影和文学关联的魅力,再次感慨这样的创作精力和构思,摄影机真的成了洪那个笔墨不竭的水笔。

38分钟前
  • 甦醒 Nostalgia
  • 推荐

TIFF 2022|观影37|这次除了时间的迷宫,洪尚秀开始在空间上探索新的玩法,每一层楼都一是新的一幕。吉他的弦乐也是他自己创作的,看着是闲来之笔,但也是他的正常水准。用时间的跳跃来对比人的矛盾,宗教信仰、饮食习惯都被他拿来调侃。挺喜欢这个透露着包豪斯风格的四层塔楼,这个谜一样的场景,真的给人灵感。羡慕导演可以这样自由创作,他的电影是我每年的期待。

42分钟前
  • 小玄儿
  • 推荐

所以洪下一步是去济州岛拍那十二部电影?

44分钟前
  • 仙女羡鸲鹆
  • 还行

没有那么神乎其神,但反而看到了真诚。规程的空间拟造了上帝的视角,隐约觉得洪和人群的距离似乎更大了。男主和所有人的攀谈、吃饭、或是产生联系,都充斥着一种不安感,亦真亦幻且仿佛下一刻每个人都会无迹可寻地离开。在床上的酣睡,以现实性代替了梦境的无数可能,一个人的中年,也仿佛是象征着永恒的存在状态。其实,洪的创作似有章法可循,在此处,似乎在生死和庸常之间,他徘徊在了这象征层层突破心理状态的阁楼里。

46分钟前
  • FeiY
  • 推荐

4.5 结构上比较接近林奇(内陆帝国),凝缩与移置、实在与虚拟、重复与差异的梦境幻想游戏,大脑电影,但因为幻想主体是猥琐天王权海骁,内核就是布努埃尔式的超现实主义讽刺味的精神肖像作了。下半段后半部分的连串爆破式幻象接力——经由女设计师送来的一封邮件,给出的两段似曾相似的差异结构,非主体的声音召唤出欲望表达,到权海骁幻想自己被女人服侍着打完炮,吃着烤肉,喝着烧酒,吹嘘看到上帝显现鼓励自己创作十二部电影的段落——给人以一种实实在在的脑结构里的潜在意识的影像展示,确实过瘾。

47分钟前
  • LOOK
  • 推荐

在地下层是他父亲形象与情人形象的对立,在第二层是他金钱态度与贫穷现实/爱的责任理想与逃避人格的对立,在第三层是他所有理想的反面,是他对自我准则的完全背离。洪尚秀的自我直面不再以辛辣的讽刺为主,却总少不了尖刻的自嘲,幻觉在一瞬间进入又在一瞬间回归,梦之下是人面对自我时猛然的壮烈。

52分钟前
  • 江浙沪唯一土狗
  • 推荐

用楼梯的设计进行时间空间的转换还是挺奇妙的,最后又回到开始的地方。“我不能拍改编电影 我做不到” 哈哈哈哈哈。

54分钟前
  • Otocolobus
  • 还行

洪常秀仿佛一个喜欢去别人家里唠嗑的人,从这一家唠到那一家

56分钟前
  • fs老板娘
  • 还行

攫取塔楼上的四个片段,生活在楼梯的螺旋之间最终勾连成循环的图像,上楼、离开之间幕起幕落变得模糊。洪常秀在剧作上留下许多空白间隙,一切悬而未决,因而愈发迷人(也许更像阿巴斯了?)。观影时每每对洪的投射产生疑惑,但也许只是准确道出了世事的无常变幻,人和人之间可能最终也就是一场游戏而已,所以吃肉酗酒、愤怒妒忌叠加起来好像也无关紧要了,有些真切的痛苦被埋藏在轻巧的结构之中。私心觉得是洪常秀近年最好的一部,so heartbreaking

60分钟前
  • 无糖吐槽
  • 力荐

喜欢一个人在家播放老洪的片子当白噪音

1小时前
  • Common room
  • 还行

洪常秀对结构之不稳定的着迷(不仅是电影的,也是生活的结构),来源于他对客观现实的怀疑,在这里,一层层楼都是时间的切面,在静谧的幻觉中,每一次从切面离开,人都将不再是原来的自己,而世界也不会是同一个世界,但洪总是说:是或不是又如何?总会来到新的切面,变为旧时间的旁观者。

1小时前
  • TWY
  • 推荐

怎麼回事啊! 本來對空間的利用有期待,現在我就能記得我解讀出了「老男人還是最需要像燒酒一樣的『居家』女人,紅酒般的女人或許是短暫的,而威士忌一樣的女人才是永遠得不到的」(。 ⬅️真的不能怪我吧,老男人性化女的之心路人皆知的年代

1小时前
  • 雲山琳琅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