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2007

记录片英国2007

主演:安君  詹姆斯·厄尔·琼斯  帕特里克·斯图尔特  乌尔里希·图库尔  渡边谦  

导演:艾雷斯泰·法瑟吉尔  马克·林菲尔德  

播放地址

 剧照

地球2007 剧照 NO.1地球2007 剧照 NO.2地球2007 剧照 NO.3地球2007 剧照 NO.4地球2007 剧照 NO.5地球2007 剧照 NO.6地球2007 剧照 NO.13地球2007 剧照 NO.14地球2007 剧照 NO.15地球2007 剧照 NO.16地球2007 剧照 NO.17地球2007 剧照 NO.18地球2007 剧照 NO.19地球200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2-03 20:57

详细剧情

  电视系列片"行星地球"(2006)的电影版本,拍摄了几个动物家庭的迁徙路线。  一部由英国BBC和德国联合制作的关于地球、大自然的纪录片,用了将近3年的时间,通过对地球生命的神秘实录,通过表现大自然美丽景象与野生动物纯粹的生死之搏的真实纪录,再配合柏林爱乐乐团的美妙配乐,将地球的魅力在大银幕上毫无保留的完美呈现出来,旨在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由阿拉斯泰尔·福斯基尔(Alastair Forthergill)和他的团队穿越7大洲、62个国家、用45部摄像机耗费5年时间精心制作的纪录片,向我们展现了全球变暖时代动物的迁徙和生活的改变,大自然的宏伟壮观、生命的脆弱和坚强、变迁的无常。整部影片的场面和音乐从头至尾都让我们深深震撼……2007年10月法国上映。

 长篇影评

 1 ) The Man from Earth

The Man from Earth,暗指cave man,总觉得中文怎么翻译都没那个味道。 我觉得这个片子的灵感出自那个预言者John Titor。 可惜最早看的那个版本中文翻译错误百出,对影片的理解肯定会有误。 约翰说得也对:这些教授正是完美的聆听者,对有求知欲和解密爱好者来说,这片子正中下怀。 反复的质疑,试图推翻,相信,再次质疑,再次发现……这其实也是人类思考中反复在经历的事。 从第一次看开始,后来又反复看了5、6遍(以前从来不会这么反复看一部电影),才看明白里面一些有趣的细节,所谓的“疑点”。 首先,约翰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也是经常用的英文名字。 然后:其实约翰的房间充满了他曾经的东西,包括那瓶Johnnie green walker——John ‘Johnnie’ Walker,还有梵高的朋友雅克是法语中john的爱称,字幕就没翻译出来;还有“耶稣”和“john”的演化过程(我看的字幕没有翻译出来)。 比如:约翰在剧中有几次突然不说话看着窗外,第一次是觉得有人来了(搬沙发的工人),第二次是老教授来了。这很符合他万年养得的警惕个性。 比如:剧中John拿了will的枪,还取出子弹,端详了一下,可在后来的剧情里都没有用上这一幕 ——他追出去是怕老教授因忍受不了亡妻之苦自杀,而那一幕不是取出子弹,而是枪本身是空的。老教授也许正在思考是否了结自己生命的问题。 比如:那句冷幽默:放《春之祭》不是更合适吗?“让我们最后再看一眼石器时代的一个生活场景吧……一个假日。设想这是一个人们庆祝春天太阳的胜利的假日。(春之祭)“。 比如:歌德和伏尔泰的宇宙观,艺术假设总是早于科学研究,可是科学却总是轻视艺术。 比如:伊迪斯(年纪大一点的女教授),告别的时候亲吻约翰的方式是亲吻耶稣的方式。 比如:最后黑人教授开车看那石头——之前有911通过,他从出门开始就已经缓过情绪在思考这些问题了。几乎所有人离开的时候都是半信半疑的。他也一样。 比如:暗恋约翰的女同事——这个地方我一直怀疑她是约翰的后代,影片中实际上有交代她的家庭。还有生物学教授说的:“这里最起码有一个人是你的直系后代” 第一次看这个片子的时候生怕情景蹦到3D电影特技里去,幸好没有。 这才是真正的好剧本,一波三折,迷人的故事,零漏洞(比如提及比利时监狱,与当时的时代正好相符,而17世纪遇见同样长生不老的人,200年之后在布鲁塞尔“火车站”,1840年蒸汽火车才发明,布鲁塞尔那时的确有火车站),幻想的本源本就是从自己原有的知识中解放思想,深度思考。 还有宗教,我有活佛的朋友,有学佛的朋友,有道士朋友,有天主教朋友,有伊斯兰教朋友……这么多宗教凑在一起从来没有争吵过哪一位才是真神,他们是否违背了他们的教义呢?那不是很奇怪的事吗?我们给自己太多框框了。宗教本同源,可以是存在的,也可以是不存在的。 我后来想,要是最后影片只是约翰对老教授耳语了几句,老教授就心脏病发死掉了(而不是亲子相认),留着这个悬念,会不会更神秘一些——但是要是这样,估计观众和约翰的同事都会因为不知道真相而痛苦死的。 人何苦不是在短短的生命里寻求一个自己能接受的借口,以便能撑下去。人要的根本不是真相。 始终不觉得真正存在于这世界上的奇迹会比现实脱节到哪里去。我们所认为的神秘实际上都来自于无人经历的时光,无法考证的过去,与源自于想象的未来。 奇迹不会像宗教一样行于水面,不会阿凡达那样在天上飞,不会像星球大战一样耍激光剑,也不一定会有异型出来吓唬人。 总是要披着哄人的外衣才会让人臣服,人们慢慢也默认了这才是“奇迹”。 我们活在2010年,在上个世纪我们曾幻想过多少次“未来”?克隆技术、宇宙飞船。我们就生活在未来,有几个人认为我们自己就是奇迹? 而凡世间真正的奇迹早已站在眼前,只是看你是否愿意相信。

 2 ) 世界就在那厮的嘴巴里

    The Man From Earth.片长不足90分钟。从头到尾几乎就是几个哈佛教授参与的谈话节目。场景只有两个——房子里,房子外。投资一万美元。

     我说这是07年最牛*的科幻片。你信不信?

     看过《独立日》吧?看过《终结者》吧?看过《星球大战》吧?看过《变形金刚》吧?被电脑特效雷得目瞪口呆、口水横流吧?知道为了让咱目瞪口呆、口水横流烧了多少银子吧?

     2007年,一万美金也就能在北京五环置个十平米的窝。

     和你一起工作了十年的人突然对你说他其实是山顶洞人。你信不信?

     他说他没和哥伦布一起航海,仅仅因为他觉得自己不是冒险的型。你信不信?

     他说那幅你一直说像梵高风格的画就是梵高送他的。你信不信?

     他说得过天花,得过黄热病,得过鼠疫。你信不信?

     他说他活了140个世纪,他说他见过冰河期,他说他猎过猛犸。你信不信?

     他说他当过原始部落的领袖,他说他跟过释迦摩尼修行,他说根本就是耶稣。你信不信?

     他今年三十五岁,而你已经行将就木。他说他是你爹地。你信不信?

     可怕吧?惊悚吧?以为遇到疯子了吧?

     嘿嘿,最可怕的是,他说的你全部都会相信。你信不信?

     李敖说,你们骂人是“王八蛋”骂过就算了。我跟你们不一样,我不但骂他是“王八蛋”,我还能证明他就是“王八蛋”。

     所以——信。或者,不信。这是个技术问题。

     发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所有听你讲疯话的人都相信你讲的是全部真的,哪怕他是哈佛教授。凭什么相信?就凭你发疯得无懈可击。

     面面俱到的证据,合乎情理的逻辑,平淡无澜的语气。你问上帝世界在哪里?上帝说,我kao,世界就在你这厮的嘴巴里。

     哈佛商学院实在应该把这电影拿去做营销教材。

     不得不再次感慨——中国出不了牛*的电影,不是因为没有牛*的导演,而是因为没有牛*的编剧。

     没看过的人一定要看。吐血推荐。

 3 ) 世界奇如斯

      一个相识了十年的朋友突然对你说,自己是活了14000岁的穴居人,你该做何感受?

    你大笑,你以为他疯了,你从生物学、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等方面去质问他,然而你发现每一个问题他都对答如流,每一个年代他都有清晰的记忆。慢慢地,你半信半疑,甚至不经意间颠覆了你曾经拥有的一切知识……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正是如此惊艳,这部“史上最牛的科幻电影”仅仅用了一万美金,在一间山中小屋里拍摄几个人促膝对谈,却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部大制作、高科技的科幻影片。因为从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像它这样包罗一切人类的问题,哲学的、宗教的、政治的、历史的……你以为你起码有最基本的知识,却发现它们的面目原来如此模糊不清。

    眼前的人告诉你有一种人可以永远不老,因为细胞的更新和免疫功能与常人不同,而得以永驻青春。你以为这是荒谬之谈,却发觉无法证伪——理论上这不是不可能的。

    他告诉你他曾猎过猛犸,曾亲历冰河期,曾与腓基尼人一起航海,曾听释迦牟尼传道解惑。他与哥伦布一起航海,与毕加索促膝对谈,还拥有梵高亲手赠送的画作。

    甚至,他经历了《圣经》里描述的时代,他的名字JOHN在漫长的语言变迁里,演变成了JESUS!

    你愿意相信这一切吗?是否耶稣就是对一个凡人的神化?是否诸多神迹都是子虚乌有?是否你现在遵循的宗教规范与仪式压根不是耶稣的本意?面对另一种真相,你选择“亵渎”宗教还是将毕生的信仰丢弃?

     几乎每一句话都撞击着你的头脑与心灵,世界原来是这个样子?还是,他只是个妄想的疯子?

    你分明感到在历史的长河里自己是那么渺小,在那一串串决定命运的巨变里,你只是一瞬之中无法被人记起的一个。很快,你的生命结束了,而他,亦即永远,还在。

    你甚至感到了不公,同为芸芸众生的一员,他成了传奇,你化为尘土,而在此几个小时之前,你以为大家不过同是学校的教员而已。

    心理学教授、考古学教授、宗教学教授、生物学教授……这些拥有超出常人知识储备的学者们,都在这个无法证伪的理论面前动摇了自己的信念。其实,对方只是说,信不信由你。

    坐在荧幕面前,我极其羡慕身处那间小屋的人们,他们在不经意间经历了人生最奇妙的时刻,经受了一辈子最大的自我拷问与怀疑。无论相信与否,这种体验是美好的,独一无二的。

    我也愿意相信这一晚所听到的一切,万事皆有可能,人类世界本来就是星际间的一个偶然,即便历史书中的光辉人物都集于一身,又有什么不可以?仅仅想象它的可能性,就令人激动不已了。

    更多的时刻,我目瞪口呆。曾以为科幻电影不过是对外太空、恐龙时代或者未来几百年的恐慌想象,必须裹以各种华丽的视觉包装,却原来这个题材也可以如此简洁深刻,在短短八十几分钟里让人思考一切。

    看惯了火星人、未来人、远古野兽等在屏幕上叱咤纵横的模样,这次回到一个原原本本的与我们一模一样的“人”,反而感受到诘问与质疑的力量。难怪这部演员不超过十人、场景也只有屋里屋外两个的片子,却在IMDB上获得8.4的高分。

    也曾有一瞬觉得遗憾,为什么华语电影里难得看到如此短小有力的精品。但是想想万一在中国真的有人对我们宣称他是黄帝,大概不是被送进精神病院,就是被送去社科院研究所做小白鼠了。所以这事还是发生在美国要好得多。

 4 ) 一场不精彩的说教

  作为一个影迷,我无法将《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视作一部经典,甚至无法欣赏这部电影。就电影技术上的基本元素来说,此片毫无亮点。大多时间镜头只是根据对话需要机械地在每个角色之间转换;画面的构图无甚美感;配乐——如果有任何配乐的话——完全没有起到辅助叙事的作用;节奏掌控也乏善可陈;演员们的演技也普遍痕迹显著。当然,作为一部以谈话内容为主要情节的低成本“科幻”电影,我们可以暂时抛开电影技巧的讨论,将重点放在片中的故事以及作者借以推销的世界观。   本片故事按照一个核心线索展开,即这个世界上会不会存在一个人,可以从旧石器时代一路活了一万四千年,一直活到现在?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人,他的人生经历又是怎样? 就这个题目,我认为更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叙事方法应该是逻辑上推演的。当你由于严谨的推理而不得不接受一个难以置信的观点时,心理上的抗拒以及震撼就要比仅仅是被灌输该观点要强烈的多。所以如果本片的思路是:男主人公John提供事实和线索,周围的人通过逻辑推演,不断逼近事实真相——即John是来自远古的不死人。那本片可能会更吸引人。不过本片的故事采用了另一个思路,即男主人公John在故事开始不久就提出自己是长生不老的原始人,影片的其余部分则是在试图证实或证伪这一事实。        这样的思路不会使故事引人入胜,原因就在于“事实”的证实或证伪都尽在编剧主观掌控,而不需要观影者头脑的参与:无论编剧希望John是/否原始人,他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出不可辩驳的证据;观众只需要接受编剧抛出的事实,而不需要逻辑推理。其实让观众(以及电影中的诸位科学家们)相信John长生不老这件事本身并不难,他只需提供证据证明他已经活了一百年即可——从违背常识的角度讲,活了一百年(而且看起来一直都是三十五岁)和活了一万年同样不可思议。而凭借过去一百年人类的科技进步,这个男人过去一百年的照片和任何生活痕迹都可以证明他的存在。正如影片结尾时,John轻易地通过回忆出生活的细节而让其中一位教授——后来我们得知他是John的儿子——意识到John真的不会衰老。但是这个结局不会给我们任何心理上的冲击。举个不很恰当的类比,如果《第六感》不是让观众在结尾才发现了惊人的事实(此处不做剧透),那么该片就不会带来如此大的震撼。本片中我们不是很早就已经接受了John是原始人的事实了吗?那么这个结局又有哪里是意料之外呢?        于是整个情节的发展中,观众和影片中的科学家们一样,几乎没有什么困难就已经接受了John的理论,即他是一个一万四千岁的原始人。影片的推进于是成为了John(背后其实是编剧)对于人类学、生物学、历史及宗教史发表个人见解的媒介。作为一部科幻电影,本片其实更重视了“幻想”而少有科学的推理。如果按照柏拉图以来的逻辑推演法,我们只能从“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通过严谨的逻辑得出结论;相反,在本片中,编剧任意添加的“事实证据”可以使这个故事更加圆满,但是却已经失去了“科学性”。 这也是我认为本片的故事情节失去了戏剧张力和矛盾冲突的来源,以至于观众很难感受故事的带入感。        这样的情节设置也使得影片中关于针对John身世的质疑所作出的回应,大多诉求于两类解释,第一类是将历史个人化、故事化以求更可信;第二类则是通过与普通人的经历相类比,使John的行为合法化。 而这两类解释也都是编剧的主观演义,没有任何逻辑性可言。        关于第一类的例子,比如当John刚刚透露自己是原始人后,谈到了他曾经和哥伦布一起航海,他说自己虽然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仍然害怕哥伦布的船会在某个地方从地球的边缘掉下去。再比如后来有人问他是否曾经留下洞穴壁画,他讲述了一个关于LesEyzies壁画的故事,用以说明原始时代进行艺术创作也是存在风险的。这些故事都不是在回答“John是否原始人”这个问题,而仅是“John是原始人”这一前提可能的推论。它们都通过将历史事件个人化以求更可信的一种手段。        关于第二类的例子则更是俯拾皆是。比如当被问到普通人连小时候的事情都记不住,John何以记得几千年前的事情时,John通过类比人类对小时候的记忆来加以解释:他对于千年前的记忆和普通人对儿时的回忆类似,仅仅是片段式的。当被质疑地球地理没有发生过变化,John何以不记得自己的出生地时,John通过类比普通人也记不清小时候居所四周的地貌环境得出“人无法回到家乡,因为家乡已经不在那儿了”。(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赫拉克利特关于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见解。)        而当我们更细致的检查这个看似自圆其说的故事本身时,我们可以发现故事的内容都没有逃脱出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范畴。本片很难说成是一部“科幻电影”,因为全篇唯一的创造性的事实就是John活了一万四千年这个前提,剩下的则都是通过人类在生物学、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心理学方面掌握的知识来解释;甚至故事中最大的颠覆:关于基督耶稣以及基督教与佛教关系的另类解读,也不忘要从印度教和希腊神话已有的知识当中寻找论据。稍有科学素养的人,就会发现编剧从零星的证据出发就“推导”出结论这一过程是多么的没有“科学依据”,也是有违科学的严谨的。当我们考虑到人类已有的知识是多么匮乏的时候,就不禁会觉得影片中的世界观过于狭隘,甚至要怀疑编剧的想象能力之匮乏了。我们看科幻电影的时候往往会抱着一点预期,可以得到关于看待宇宙的另一种不同的见解,但是在本片中我们遗憾的发现只是得到了一个个人色彩严重的、主观臆断的人类知识演义而已。        整个故事(如果可以算作是故事的话)更类似是编剧关于个人的哲学思考和主观的价值取向的宣讲。如果是其他类型电影,这一点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作为一部科幻电影,这种说教就难免招人反感。影片开始的讨论即在为John这个旧石器时代人寻找生物学上的支持(旧石器时代的人和现在的人在解剖学上没有差异,也没有智商差异等等),这里暗示着作者是相信进化论的;但是从后面John对于是否有神存在的讨论中,我们了解到John不相信任何已有的宗教理论,但是并不排斥可能有神存在。没有得到科学上严格证明的进化论以及无法进行科学证明的神学,同等地作为解释这个世界的“可能性的”理论,编剧没能说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在这一方面,编剧的判断是个人色彩浓厚的,甚至是武断的。从编剧对于赫拉克利特早期辩证法理论以及进化论的引用中,我们不难想象编剧自己可能是略带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的自由主义者。但是编剧没有说服力地灌输个人信仰,就容易引起任何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头脑的怀疑和反感。        影片中最重要的理论颠覆,即关于基督教理论的“演义”,更是充满了个人色彩。影片的编剧JeromeBixby自己很可能就是一名佛教徒(虽然我没有查到他明确的信仰,但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比如他写过一部叫做<禅>的小说),所以他一整套关于基督教教义起源自佛教教义、耶稣本人就是佛教徒(就是片中的原始人John)这样的解说就不难理解了。其实这个理论也不是编剧的原创,但我们可以想象编剧本人就认为佛教作为解释世界的手段更为高级和玄妙,于是简单粗暴的将佛教凌驾于基督教之上,以为撼动了西方文明的基石。但有意思的是,佛教教义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无神论的(释迦牟尼从来都没有说他是神或者神的儿子,实际上我们知道他就是一个人类的儿子,而且还曾娶妻生子。而且人人都可以成为佛,这本身就使佛与一神教的神不同了),而且佛教的教义并没办法解释宇宙的起源,禅宗的关于世间万物的思考充满了辩证……这些理论和John本人——我们可以想象就是编剧本人——的信仰非常相近。 编剧甚至直接忽略了基督教出现之前数百年古希腊哲学直至斯多葛派的思想与基督教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直接将基督教的神学与东方的佛教(编剧信仰的佛教恐怕还是后世传入中国后被改良了的)等同在一起,稍有西方哲学史知识的人,都要禁不住嘲笑编剧的幼稚可笑吧。        于是看完影片,如果那些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头脑还没有被片中掉书袋似的专业词语搞懵的话,也很难获得类似看完《2001太空漫游》等电影之后的关于宇宙观上的震撼,而更像是听了一场并不吸引人的演讲。

 5 ) 恰到好处的结尾

有关剧透,未观看影片或阅读小说者慎读。





随手翻了几个影评,发现不少人对结尾颇有微词。老实说,不管是第一遍看完的时候,还是在阅读影评之后重新思考回味的时候,都依然觉得这个结尾再恰当不过。不论是will的死,抑或是女子的随之离去。
当will威胁john恳求john结束他的故事的时候,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但不是立刻。应该说,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故事,所有人也都知道“this is a story”是为了他们而做的谎言,但是他们已经走到了边缘,即使对自己撒谎,即使痛骂好友,也已经没有勇气再去相信。
他们都清楚,“this is a story”是在自己骗自己。但他们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他们不是普通的观众,他们是教授,是博士,是精通各个领域并长年传授知识之人,是john的朋友。如那个女学生一样的无关系,无“信仰”的人,可以接受,可以相信,但他们不能。对他们而言,知识就是他们的信仰。他们宁愿相信这是一个故事,一个笑话。
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毫无疑问这只能成为另一部K星异客。但它不是。作者打了另一张牌。这张牌的分量足以使之成为一代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和K星异客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同样是讲述一个不可能的无法相信但也无法证伪的故事,但K星异客的重点在于发掘与摇摆质疑,而本作的重点在于讲述。虽然具有与K星异客类似的情节进展,但影片中(非常抱歉我还没来的及将原著细读一遍)并没有非常激烈的辩证冲突。一个人讲述,其他人相信,仅此而已。
如果没有最后老人的死,谁也无法证实他所说之真假,而单论其悬疑程度,则相比K星异客又索然无味了。
然而一个老人的哭泣着实给我们来了一记猛拳,当我们如同黑人先生一样几乎要平静地将疑问埋在心底转身离开的时候,忽然间有如此确凿的证据证明他是真实的!我们原本因为他承认“this is a story”而激荡的心情就要平复,化为永不揭晓的悬念的时候,作者又再一次将故事推到一个不可能的顶峰。
然而老人死去了,没有人再知道他故事的真实性。除了那个女人,那个自始自终都相信他的女人。
女人在整部影片中完全没有当着其他人提出过质疑,她始终默默的在一旁看着,看着。也许有人在观看的过程中会忽视那个女人,但她却在全片中给了我强烈的存在感。如果说john讲述的故事是明线,那么女人就是故事中唯一的暗线。也许这不是一个丰满的形象,但却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形象。不要忘了,他告诉他们一切,是为了说再见,然而到了最后,他不得不亲自让他们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开过了头的玩笑,一个谎言。直到最后的最后,唯一一个可以证实他的人,他的儿子,死去了。他鼓起fourteen-thousand years的勇气向普通人,向朋友,讲述他的故事,最后却只剩下他孤独一人。
然而他不是孤独一人,依然有一个从开始就相信他的人存在,有一个比最深的朋友更信任他,更了解他,更接受他的人存在,依然有一个即使两人相隔如同天壑,也仍然愿意陪伴他不过短暂的十年的存在。即使时光对他而言不过是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但至少fourteen-thousand years的流浪中,sometime between moving on and moving on,he is not ALONE。
He is a MAN,from EARTH。

 6 ) 我们不过是生活在盒子里

the Man From Earth中提到一个“中国盒子”的概念,一种一个盒子套一个盒子再套着一个盒子……的盒子;有似于西方的复活节彩蛋。但作者为什么不用复活节彩蛋代之呢?

从写故事的人把耶稣比作是西方的玄奘这点就可以看出作者对东方文明的着迷。另一方面,也许东方文明这个标签就如星海之于天文学家,对于西方人来说它本身就是神秘的代名词。

我不能去揣测是不是作者有意而为之,但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客厅一间房子之中——而房子本身其实也不过是个盒子。

所有推进情节进展的不过是无数的对话。声音。

关在盒子里的声音。

这能让我们想到什么?

我们的躯壳以及被囚禁在我们身体中意识(灵魂)。

我们是否可以假设,如果能做到我们的物理躯壳永远不腐烂,我们——或者说我们的灵魂、思维或是精神就能不朽?

先不去考虑这一个层面,我们来看一下另一个事实:

进化论的三大经典证据之一的胚胎发育重演律。

我们在子宫中的成长,这个过程被称作是物种进化的微缩模型;虽然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这不过是德国人类胚胎学家布莱赫施密特(Erich Blechschmidt)当年的一个骗局。

我们先不去管进化论是否是真理,胚胎发育重演律是否是骗局。我们就先当它们是真的。

那么,我在想,既然我们所有人在出生这个点之前存在一个进化的过程;那么,如果真的有一个古猿一直活到现在,活了一万四千多年,那么,他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中是否也存在着进化呢,出生这个点之后的进化?

肯定是存在着变化(进化)的。但一定不是那么的明显。

于是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相信:如果我们在一个盒子(容器)中进化,进化的速度是不是会快很多呢?

越脆弱的东西越被限制了了时间和空间的东西,它们看上去往往却越高级,越代表着文明。比如说电脑,和生活在电脑中的那些软件。

事实上,有时我并不是很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有时候我更相信一个进化的过程其实上就像是玩游戏过程中的升级,时候到了,必定会从一个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

我觉得进化的外部意志(而不是环境、物质)干预学说比达尔文进化论更可信一点,如果我们把电脑的操作系统比作是种生物,从dos到win95惯常win nt惯常win xp到vista,或一个apple的分支——假设这些操作系统存在在某种意识的,而且它们并不知道我们人类的存在,那么他们肯定是认为是他们自己在进化——但事实上是人类在帮他们升级。

所以,说回到我们人类自己身上,说不定也存在这种情况。谁说神就一定不存在呢。

这只是一种概念类比,我想说的是电脑,或者硬盘只是一个盒子(容器),操作系统是种软件;

而我们可以想象成这个地球、整个宇宙也只是个盒子(容器),而我们就是那软件;

如果再把这个概念细化到极致的话,可以得到,我们的身体只不过是个盒子(容器),而我们的意识(灵魂)是种软件。
  
就像各种物质的组成从沙子直到星海,所有的东西都是包容和被包容的。

也许,这个盒子里的意识不能对自己身体的改变作出解释,就像生活在平面世界的人不能感知生活在立体三维世界中的人,也不能了解后者对前者在本质上的干预。但如果有这么一个平面的人,他可以从一个立方体六个面中的一个面生活到另一个面,那他肯定能改变很多东西——即使不能改变自己的本质。

你可以对这个盒子里的其他意识进行引导改变的。只要具有足够多的时间。

时间就像是个放大镜,就像是酒精,浸淫着所有人的意识,让我们认为它是对的它是错的它是需要虔诚的它受到了猥亵……

所有的事实真相追溯到起源也许都不过是只古猿,因为我们都不过是种生活在盒子里的生物。(文/len calvin)


PS.因为《世纪末的魔术师》给人印象太深刻了,所以一直把沙俄皇家的复活节彩蛋代之俄罗斯套娃,一时半会也改不过来了……

 7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结构什么的有一种模仿12怒汉的感觉,但其实内涵相差太远

- 很多评论都说这是什么07年最强科幻电影,引发人们对于历史,生命,宗教等等的思考......很遗憾,我不认为这么一个满身都是破绽的东西能够起到如此作用。

- 所谓科幻电影,许多的模式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科学知识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发挥想象与文学创作,或表达对未来的憧憬,或体现对科学的担忧,根据导演的思想不一而足。

- 所谓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正因为立足已有的科学知识,电影才更加富有真实性,才更容易使人产生代入感,才更能使人跟着导演的目的思想进行思考和评论而不是纠结于电影本身。

- 历史虽然任人打扮,但她好歹是个萝莉而不是正太,史学家对三国可以有一千种解法,但我的先祖肯定不是棒子。

- 不立足于科学的科幻,那不叫科幻。为什么你没见过以永动机为题材的科幻电影?因为永动机已经被牛三定律所彻底证伪。如果真要有,那不叫科幻电影,那叫奇幻电影:指环王你不是看得很起劲么,没人会追究它的科学性。

- 但是你既然着力于科幻,那么请你有那么一点科学性,你以思辨为看点,那么请你有那么一点逻辑性。在我眼里,整部片子浑身都是破绽,哈佛教授的头衔不是电影设定了就是的,台词摆在那里,逻辑性如此欠缺,恐难当此重任。没干货难以服众,上菜。

=======================================

- 主角声称他来自X万年前,我先不管他是怎么活下来的,我先问一句:亲,您怎么长得跟现代人一个鸟样?上高中的时候,大家见过什么周口店山顶洞人等等原始人的头骨和模拟图吧?那种身高堪比武大的类人猿怎么变得跟现代人毫无分别了呢?
    当然答案有好多,比如他体内细胞随着时日变迁新陈代谢适应了周围环境使得形体逐渐趋向于现代人啊什么的,行。我不纠结这个。

- 我随手翻了一篇影评,说他自称是从14000年之前来的。好,大家既然看到了我这个影评,一定开着网页吧?咱新建个标签,百度一下【中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我按照某个知道里的回答,按照12年的数据,把自杀的20万人给剔除了,再进行一个最保守的估计:200万人。用它除以总人口数,得出概率,再乘以14000.
    亲,你们看,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如果按照现有科技水平,有个人经历了14000年的岁月,他意外死亡的概率是多少?21.53%!算你20%好了,1/5概率。这是医疗食物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不要说古代那种环境,就说新中国成立,死了多少人?你说你从远古一路活到现在,我告诉你,在数学上把有着极低概率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没有错,你是从14000年前活到现在这就是个不可能事件,小学数学直接送你进坟堆。
    当然,有数学好的同学肯定要吐槽我这概率计算的方式不对,1/5概率只是他活到第14000年时暴毙的概率,在此之前每一年的阵亡概率肯定要依次降低。但是我说亲,这只是个大概的估算,让大家有个数字上的概念,更何况古代的死亡概率,哪里是200万除以13亿如此之低?不管怎么说,除非主角有僵尸的能力,不被爆头就不会死,不然小学数学计算就已经将命题证伪,已经没有机会扯到什么基因的有的没的。
========================================
- 因为这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不苛求导演圆谎,我只想听听在这样的设定下你要表达什么。所以关于主角身份的真实性我先直接略过,我们看下整部电影是怎么讲的。
- 只可惜,最终表现让我大失所望。前半段正如片中一些角色所讲的,【主角你所讲的东西都是教科书里面的,是人所熟知的】,换言之,【没有干货】。你看导演怎么回答的?【无法证伪,且听他讲】。

- 当时我想:我他喵都不管你是不是从14000年前来的了,还管你讲的东西什么真不真?剧情敢进展快些给我点干货么?

- 以上是我当时的吐槽,不必在意。后来来的人越来越多,对主角也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我这里要说一句:

- 如果是你面对主角并假装他是合理的,那你有何想法和选择?

- 不外乎下面几种:
1.拉实验室整个彻底研究了
2.他是隐患,干掉他
3.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4.。。。。
总的来说,跟你见到一个有钱人的反应是一样的:
1.寻求他成功的秘诀
 2.做掉米国财团头头,为穷人造福
3.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4.。。。。
也就是说,其实你会做出如何反应,无论羡慕,嫉妒,仇恨,好奇,在你看过电影简介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数了,还需要导演安排数个角色来在电影里分别体现吗?还需要浪费你两个小时吗?

- 不不不,这是剧情发展的一个必要环节之一,我在耐心地等待。

- 然后导演开始撸宗教了:从主角跟一个老太太的絮絮叨叨里跟随历史时间,最后揭秘主角就是耶稣。不是某些影评说的很可能是,那就是。

- 于是我终于看到了一点干货:导演对耶稣的重生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耶稣就是一个街头卖大力丸的,会点奇门异术,通晓假死之法,用这个骗过了围观群众,加上自己乐善好施又粗通历法,当时就变成了教派头头。我的话虽然难听,但导演他就这么个意思。

- 然后呢?

- 然后主角朋友各种不服,主角依然使用【无法证伪】这一挡箭牌,于是大家三观尽毁,情绪崩溃,内牛满面,五体投地。。。

- 然后某老头证实了主角的真实性。。。

- 然后主角带着女人走了,电影结束了。

- 你说这玩意能够【引人深思】?能够让人思考【生命,历史,宗教】?你TM在【逗我】。

写到这里,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写下去。我仔细看过豆瓣满满的好评,却发现它们跟这部电影一样空虚。【无法证伪则存真】这一思维逻辑来自美国司法体系,电影《十二怒汉》是对其完美的注解。但这是牵扯到司法公平和嫌疑人性命的,陪审团审案时候所采用的一种模式,将其擅自应用,则是【不顾前提】,【偷换概念】。大家可以自行举些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一逻辑的不合理性,比如说,你朋友跟你说,
1.你妹正在去日本的飞机上
2.当时你不在你妹身旁,你妹手机关机,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证伪
3.所以你妹正在去日本的飞机上,或者说你不能否认你妹正在去日本的飞机上
4.你说你妹昨晚明明跟你说过要去面试
5.然后你朋友说你不能否认你妹正在飞机上的可能性,所以你妹可能正在飞机上

- 你说有没有道理?

以此类推,耶稣也可能是卖大力丸的,主角也可能是来自14000年前的了,不可能事件其实还是有概率出现的,只不过概率及其微小,这是数学定义,对不?

呵呵。

说要点,【不能证伪则存真】是在陪审团对罪犯进行【有罪】和【无罪】的时候使用的,换言之这个逻辑的默认前提是承认二元论(这个你不知道可以划词搜索,就是对于A,有B,则B和非B必有一真,很简单的),而具体到本片探讨的所有问题,难道二元论是适用的?非黑即白?难道证明一个命题必须用反证法,排除它的一切对立面?那个关于数学家的笑话,说在此时看到的半个羊的颜色是黑色的那个,说的也是类似的问题。

搞清了这个问题,你还觉得这玩意深不可测?拉扯吧,牛宝宝!

 短评

单幕剧、文本化、够思辨、够硬朗、够简单,念头抓人,惊鸿一瞥的开了个联想丰富的引子,受益匪浅---从创作角度看

8分钟前
  • boks
  • 力荐

电影与文本的区别在于它有自己的镜头语言。如果连小说就能搞定的东西要电影来干什么?

10分钟前
  • CARSON
  • 较差

典型的密室谜案,只是没人找到破绽。不过里面的观点却很有趣。有几个问题是动脑子的了:1、玛丽亚是你亲妈?2、你会多少种语言?3、可以测一下基因吗?如果您存在了14,000年,基因能证明。4、你怎么辨别配偶是不是自己的某个后代?5地球一半子孙出自你门下?6、有多少存款?定期转存应该也很吓人了吧。7、你怎么伪造档案?

13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比起《12怒汉》还是弱得多,主要是戏剧张力不够,因为说白了这就是个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的问题,就听个新鲜,所以冲突还是起不来。所以最有戏的部分也就是那个老太太跟男主争耶稣基督的地方,不过老太太缴械得也太快了,还是信仰不够坚定啊。

18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再一次见面你就在天堂了/火星以西,水星以东/草痴长了几春,叶枯了几秋。一眨眼沧海又成了桑田 /释迦牟尼的袈裟传给了耶稣//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每隔10年我都要重复转折的命运/一万年太难捱了/别人的女人那么美,欢乐那么大,一辈子只爱一个人/而我只能在车前为你停留一瞬间

20分钟前
  • 墨墨
  • 力荐

电影若都这样拍不止要节省多少成本?里面关于历史、宗教、生物、心理等方面的探讨固然深刻、引人入胜,可是……带给我的思考并不多,感觉很遥远。整个片子就像小时候几个朋友围坐讲鬼故事……蛮有趣的。

2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Man from Earth = Cave Man,Earth在这里是“洞、穴”的意思。好玩的是,电影名字弄错了,并不影响观众看懂这个片子……

26分钟前
  • 笑来
  • 还行

哪位管理员把影志那个【意外结局】的豆列删了,我都不知道这是第几次还没看就被他剧透了,这货是反社会人格吗,要抓狂了。

28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骗子!我还以为片尾会是一群外星人把“这个来自地球的男人”接走!

31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我想大多数人都是搬沙发的工人。

36分钟前
  • 蛮爷
  • 推荐

围炉夜话的小成本,反而提供了科幻片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38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推荐

对宗教的解读很有意思。

41分钟前
  • 傅尸水
  • 力荐

精彩绝伦的阴谋论,单一场景,靠室内主角们的唇枪舌战,竟然烘托出玄妙之感;其中几个大学教师,在他的娓娓道来中,陷入对世界观的重新考虑;不得不提的一点是,那些虔诚教徒果然心灵脆弱,有人质疑或推翻他们笃信的《圣经》,动不动就玩精神崩溃的姿态...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46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真绝了,所有成本,一间小房子,几个主要演员,然后从头聊天到结束,但却跌宕起伏,精彩无比。编剧要有这水准,制作费省下来的钱都应给他...

48分钟前
  • 小岩井
  • 力荐

围炉夜话神游八荒,科幻真正的魅力不是视觉效果能取代的。

52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确实和标签里写的一样 有思考价值 这部电影低成本的低到普通人也可以拍了 但是里面蕴涵的深度比大片可牛多了

56分钟前
  • 冬贝与9-13刺青
  • 推荐

理论上能活190岁的人类,为什么正常情况下都活不过一半?因为我们短视,我们贪婪,我们愚蠢,我们固执已见,我们相信便宜的宗教,我们制造欺骗大脑的海洛因,我们相互掠夺又相互依存,我们制造汽车又花大把时间在健身房,我们研究高营养食品又憎恨肥胖,我们创造货币又被货币奴役,我们的一半死于欲望

60分钟前
  • 有病要读书
  • 力荐

一部成本极低的软科幻佳作,以围炉夜话的形式呈现了一个脑洞大开的思想实验。编剧的光芒几乎盖过了一切,但男主角极具信服力的表演仍然不可忽视。这个故事/假说反映了人类文明根基的脆弱和虚无,也反复提醒我们自身存在的有限性。(9.0/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如此令人惊艳!李敖说,你们骂人是“王八蛋”骂过就算了。我跟你们不一样,我不但骂他是“王八蛋”,我还能证明他就是“王八蛋”。

1小时前
  • 犀牛
  • 力荐

Fucking Amazing!!!

1小时前
  • 和菜头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