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军团

记录片大陆2004

主演:内详

导演:金铁木

播放地址

 剧照

复活的军团 剧照 NO.1复活的军团 剧照 NO.2
更新时间:2023-11-29 20:28

详细剧情

  这套纪录片分六集、合三小时,展示了秦军团的昔日荣光  王者之师:秦人由西北牧场崛起,因护周有功而获封,历550年征伐统一中国。七十年代兵马俑的出土还原了秦国的神秘军队。血色青铜:虽然秦军的青铜武器落后于铁器,但经过合理设计的剑、弩、箭头,在标准化军工厂中源源不断生产供应战事所需。生死之地:以长平之战为例,再现了秦军兵种构成,作战方式。秦军的步兵由弩兵与武器长度不同的士兵方阵组成,骑兵使用弩箭骚扰,战车可脱离步兵组成集团高速作战。关山飞渡:秦统一六国后,开灵渠进占岭南,拓直道北御匈奴,遍布全国的交通系统和先进的制车工艺为帝国的后勤提供了保障。举国之战:出土竹简所记载的秦国法律条文呈现了秦国耕战策略的具体内容,郑国渠与都江堰造就了秦国的粮仓。与子同仇:《商君法》规定了军功授勋制度,这间接培养了秦人的尚武秉性。

 长篇影评

 1 ) 秦人,一个替周天子养马的部落如何成就秦帝国的。

秦人,一个替周天子养马的部落如何成就秦帝国的,生产力是第一要素啊。和之前读《枪炮,钢铁与细菌》类似感受,地理决定论上,秦人的优势是养马,而马在冷兵器时代是核心的生产力之一。

<复活的军团>中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值得记一下(转).

1.兵器材质

从兵马俑可以看出,秦军的兵器是标准化生产的.箭头和箭头,弩机关和弩机关间差距极小,可以方便更换.当时的秦军兵器工业已经不是小作坊了,而有了标准化大生产的雏形,而且可能已经使用机械.比如戈头的打磨痕迹没有交叉纹,说明不是手工打磨,极有可能是砂轮.当时铁器还不成熟,无法做到全国按统一的技术标准生产,要做到大生产,只能使用青铜.况且秦的青铜是十分先进的,可以造出90cm的剑,领先于战国.

2.极端的计划经济

秦律法规定了关中平原的每亩地的农业标准.就是说我的地上种小麦每亩地用多少种子是必须依照法律的.秦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了几代人的经验.

3.举国动员能力

司马迁说秦兵百万,人口五百万.军队比例20%.这个数字十分不科学.一些非常军事化的国家如普鲁士军队比例不过3%,南北战争时美国不过5%.中国古代每个军人需要3个后勤人员.所以如果20%除四5%也是极高的比例,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上面说的极端计划经济,汉中关中巴蜀三大粮仓.

4.军衔系统

"秦国军队左手提着敌人人头,右腋夹着俘虏,赤膊上阵,不顾生死,虎狼之兵""秦兵每逢战事兴奋异常"

当时当兵是贫寒人家升官的唯一出路,而且赏罚分明.秦军战斗力十足.每次上阵前,秦兵都要喝酒.所以兵马俑中士兵多是啤酒肚..orz..

5.运输系统

巴蜀粮草给岭南了,关中粮草给咸阳了,所以北方部队的粮草由山东出.每192石从山东出发的粮草扣除折耗只有一石能运抵河套.所以修了秦驰道.秦驰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骑兵从咸阳/陕西西安到九原/内蒙包头只需三天.而且秦代发明了双辕车,一只牲畜就可以驾车.提高了效率.秦代系马时勒马的胸肌或者肩腋,两匹马可运1.5吨货物,当时西方勒马的脖子,马跑快了会窒息,两匹马只能运0.5吨货物.



感想:

再一次感受到了生产力的力量.秦的人口,粮食产量是其它国家好几倍.这些是冷兵器时代的国力决定因素.而且秦的农业和工业都极为发达,这些是虎狼之师的基础.或者说,正是商鞅和李冰奠定了秦帝国霸业的基础,而白起和王翦更多的像是锦上添花.

战争更多时候拼的是国力.比如曹魏和蜀汉.再如满清吞并新疆和西藏的时候,藏人和准格尔蒙古人都以百万计,而清的人口以亿计.所以大清屯兵青海,粮草齐全,符都准备了了一万五千张,满蒙汉部队步步为营向拉萨进发的时候真的没有任何胜负悬念..

以前看<叫魂>的时候感觉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大清的财政和律法.民间到底能不能装神弄鬼?道士是什么社会地位?死刑犯需要皇帝亲批?怎样平抑粮价?感觉外国史学家对这些更感兴趣一点,而中国史学家偏爱政治和军事.

感觉太多的时候历史的重心不是皇帝和大将的恩怨,后妃和外戚的纠缠.而是经济基础.比如土豆和玉米的引进使得中国人口翻了两番,并且农民起义更少了.这件事其实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了,只是潜在下面,没有乾隆帝文治武功明显罢了.

 2 ) 浅析《王者之师》

历史;自我追寻的传奇

历史,承载了岁月的烙印,它将属于前人的思想留在它的脉络中缓缓流动,展现在现在的,是一种别样的壮丽。导演金铁木运用了色彩,声音,蒙太奇等一系列的手法,完美展现了秦统一六国和兵马俑的发现两个疑问,留下的,是观众对于历史的思考。

作为大型纪录片《复活的军团》的序幕,《王者之师》承载了导演太多的期望,值得欣喜的是,它并没有让导演失望。《王者之师》以其恢宏大气的画面征服了观众的心。相较于传统纪录片单调的记实性纪录片,闪回、叠化等多种手法的利用更丰富了影片,但却没有丝毫影响影片的记实性,向观众直观的留下了导演对于历史的思考。

谈到秦朝,残暴与野蛮似乎已经成了它的代名词,在这种黑暗下,我们似乎已经忽略了种种根本不合常理的记载。为此,导演精心制作了一面镜子,将它们重新展示在观众眼前,以引起观众的反思,使其可以以自己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追寻历史的真相。

色彩展示历史。影片在画面展示时,以黑色和黄色为主色调贯穿全片。在对身穿黑色铠甲的军队进行再现时,以低调的光作为衬托,配合黑色本身的稳重,给予观众强烈的肃杀感,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而在黄色方面,被黄色覆盖的古秦遗址吹来了饱含荒凉的风,在与秦朝时军队遍布,恢宏大气的宫殿进行画面对比时,那抹被时间所掩盖的遗憾感被无限的放大。被黄沙所记载的,只能是历史,不会是真相,而导演通过数千年时间给予我们的遗憾,或许不仅仅是遗憾,还有对于历史的探索与追寻。

声音聆听历史。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曾说过:“电影的声音,不仅加强,而且数倍的放大影像的效果。”这一点在《王者之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从纪录片的角度来说,解说词加访谈的方式直观的向观众进行了画面解释,使影片不会晦涩难懂。在音调方面,中国传统乐器的加入使影片充斥着中国式风格。当对秦人被游牧民族屠杀后的画面进行解释时,以笛声和古琴声构成的音调突出了哀伤与凄凉的感觉。而在对兵马俑进行展现时,动人心魄的鼓声有着极强的节奏感,向我们再现了那支所向披靡的无敌之军。影片中再现场景的马蹄声,兵器碰撞声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它以最直接了当的方式向我们再现了古代战场的真实,并向我们证明:历史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时间留下的谜团。

蒙太奇再现历史。影片中导演为了将两个不同的时空联系起来,运用了平行蒙太奇,以此借助历史的差落感来突出主题: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并营造出属于时代变革而产生的沧桑感。同时,导演为表现影片的强烈节奏,叫板式蒙太奇穿插其中,这种一波接一波的画面展现极大程度的吸引了观众视线,以调动观众兴趣,并留下悬念。而也正是这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画面展示与悬念塑造,还原了历史,同时也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另外,故事化的讲述方式还有利于把本来杂乱旁杂的历史通过戏剧化的方式加以剪裁,使其能更好地为主题服务,而不至于成为史实的简单罗列。比如:在对兵马俑的军队进行讲述时,就不断浮现出的军队,它在为观众再现了一支制度森严的军队的同时,对历史的真相进行了探讨。

影片中,司马迁对于秦朝的个人见解及模糊定义深深影响了后世对于秦的看法,以至于世界各国对于秦只剩下血腥与残暴,而导演通过对于历史的不断探讨告诉观众:历史的传奇,便是自我追寻的传奇。

在被黄土掩埋的秦军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历史的真相似乎变得清晰起来。

 3 ) 金铁木的《复活的军团》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看完《复活的军团》的军团我就在《秦风》找这诗词。金铁木知道这诗词对这军团的意义,没有丢。尚武的军团该有这灵魂,所以丢不得。

    拍片的时候“铁木金”毕业三年,壮年之年。2001年初接手此片,本打算拍一部僵尸片进军奥斯卡,得取功名利禄。无奈领导之压,广电之逼,社会之境。只得改片为纪录片,改行考古。终日深读考古入门之《鬼吹灯》。数日之后便能亲身实践。终盗墓无数,经过1年多收集整理,便成此片。

要看此片:

   1. 你是大秦子孙,身上流有秦人的血脉。该为祖先骄傲。
   2. 普及历史知识。
   3. 规定旅游路线,并计划去看兵马俑。
   4. 和许多看过此片的人引起共鸣。
   5. 你是冷兵器爱好者。
   6. 你是秦始皇。

金铁木的《玄奘之行》、《大明宫》在拍摄中,关注中…

PS:《复活的军团》获得第二十二届大众电视金鹰奖 2004年 最佳作品奖、最佳编导奖。

 4 ) 抽茧拨丝,罕见的历史研究方法!

这是我看到最好的历史记录片。

内容略显拖沓,节奏略显缓慢,但是,让我震惊的不仅是片中告诉我们那些灿烂的古老文明,还看到了当代中国史学界精确、逻辑的研究方法。

真的无法想象,2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那种大规模组织市场的能力,就有精细加工能力,就有完美精确的后勤保障系统,而兵器装备的标准化、一致性都是现代人所无法想象的。

曾几何时,连我们自己也认为,中国人缺少工业文明的传统,所以,文艺复兴、工业革命都发生在欧洲。

看了这部片子,真感到惭愧。我们现代的组织、方法、甚至思维模型竟然不如2千年前的秦人。

而更让我惊诧的是片中表现出的研究方法和风格,用了大量的数据,加上严谨的推理,一步一步的复原出强大秦军的原貌。这种逻辑和严谨,是以往罕见的,甚至我认为,这是史学界的一大进步。其推理测算过程可以用优美来形容。

非常的感动,为了华夏文明的灿烂。

非常的惭愧,为了近代中国的衰落

非常的景仰,为了历史学者的严谨

 5 ) 个体的泯灭与国家的崛起

不久前突然对秦汉军队情况特别感兴趣,找到了这部网友力荐的纪录片,一开始只是跳着看了些片段,以下就被深深吸引了,决定认认真真从头看,用了一晚上又一早上刷完。

纪录片的讲述深深地震撼了我,拍摄非常讲究,大量博物馆、古战场实景镜头;引用了大量史书记载和考古文物,采访的都是秦汉史学研究的权威专家,确保了纪录片内容的准确严谨。纪录片在讲述中也注重了通俗性,并不晦涩,有高中历史基础的人就能很好地理解。其中很多场景、军阵、服饰的模拟演示更是让纪录片增色不少,道具都很考究精致,让人产生了穿越的错觉。比如第六集对秦军军衔的介绍,不同兵种的着装都是根据陕西西安兵马俑来的:

弩兵(军级为公士,军公爵最低级)

基础步兵,军级为上造

御手(军公爵三级以上)

都尉(兵马俑中的最高级军官,军公爵7-8级,相当于现代的团长)

看完纪录片,思考最多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纪录片提到了秦国几项重要的历史成就或大事:动用六十万人长达两年的长平之战、灭楚之战,收复河套,南取百越之地,修筑郑国渠、灵渠、直道、弛道、长城。每一次大型战役、每一件巨型工程,没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上下齐心都不可能实现。只有五百多万人口的秦国灭六国时动用了百万人以上的军队,意味着每5个秦国人就要供养一名士兵,这在交通不发达、生产落后的那个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其实看完片子,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秦国人对于秦国来说就是一架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在国家需要个人时,个人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绝对服从。在秦国,个体对于国家是虚无的。

举个例子:纪录片总结了秦军所向披靡的一个原因:标准化的军工生产。凡是出图的矛头、箭头产品误差都非常小,各件武器几乎一模一样,是按照统一的标准生产的。而出图的戈头显示,其刃边都是手工磨制,然而不同工匠的手工很难确保每次打磨都达到统一的标准。我们只能这样猜测:有的工匠终生在兵工厂工作,经年累月负责国家武器的生产,在反复的操练中,在惩罚机制的巨大压力下,达到了每件产品都误差极小的标准化的生产水平。

这位工匠没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只是国家的一个零件而已。

秦国标准化的武器生产

秦国能够兼并六国,维持战争需要,离不开它的农业生产水平。从湖北云梦出图的秦简看,秦国对农业生产进行管理控制的法令异常精细: 秦简上说:“播种的时候,水稻种子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和麦子用一斗;小豆三分之二斗,大豆半斗。如果土地肥沃,每亩撒的种子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各县要对牛的数量要严加登记。如果由于饲养不当,一年死三头牛以上,养牛的主人有罪,主主管牛的官吏要惩罚,县丞和县令也有罪。” “如果一个人负责喂养十头成年母牛,其中的六头不生小牛的话,饲养牛的人就有罪。相关人员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

过去,历史学家们知道,秦国有繁杂严厉的律法,但湖北云梦出土的这些竹简,让今天的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秦国的法律严谨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国家对个人的生产生活进行这样严格的控制,个人的生产完全从属于国家的意志。

商鞅变法的一个目标是:让秦国的老百姓只知道耕种和打仗两件事,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目标和需要,在这之外,人似乎不能再有别的需求。

秦朝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是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深远的:书同文、车同轨,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源自秦朝统一的小篆,我们广袤的国土是秦帝国的延续,我们统一的中华民族在秦帝国时期开始形成。2000多年前的那个大帝国,仍然和我们血脉相连。

谭嗣同说:“二千年之政,皆秦政也。”个人服从国家集体的需要,从秦发端,延续至今,以至于我们现代在定位个人与国家关系时,仍然摆脱不了这样的影子。

虽然看起来秦代是个个体泯灭的时代,但很意外,秦国人的怨言在史书里却是很少听到的。我猜测,在秦修建运粮的灵渠、直道、动员全国打长平之战、浩浩荡荡灭六国之时,当年的百姓也许虽然觉得负担沉重,但未必不是全心支持的,因为自己的同胞子弟就在前线,战胜眼前的敌人可以带来长久的和平。突然想起政治书对我们的民族精神内涵的阐释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我们对秦汉确实会产生某种追念之情,因为那的确是一个满怀开拓和进取精神的时代,是一个全民族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的时代,是一个成就辉煌大气磅礴的时代。

我们的民族崇尚光荣,当国家需要办成一件能让我们个体感受到光荣的大事时,我们会自发地凝聚起来,自发地愿意牺牲自己的一些私利,哪怕这是“泯灭个体”,看看我们整齐划一的阅兵式,看看全民参与支援的北京奥运会吧,这真是一种复杂的感情啊。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需要,在我们现代中国人的内心,仍然向往那种“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强大国家威严,我们发自内心地希望国家崛起,而要实现国家崛起,尽管不是当年那样的极端,我们会自然地效仿当年的秦国人,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

 6 ) 书上的历史是死的历史

尽信书不如无书。
尤其不能过于相信历史书。
记得西方有个史学家,有一次他在街上看见有人吵架,于是就问别人怎么回事,问了几个人,个个都说自己亲眼所见,但是个个说法都不同。历史学家于是长叹一声,连眼前的现实都难知真相,何况是久远的历史,从此之后搁笔。
是啊,且不说那久远的年代,社会的变迁,岁月的洗礼,使得一切都面目全非。就算是前人的黑纸白字的史料,也必定会有错误。除了某些客观原因造成的错误,更多的是人们出于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主观的对历史进行扭曲。没准,他们还会将这种扭曲美其名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日本人美化南京大屠杀,是一种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态度,是故意扭曲历史迎合自己的政治目的。我们唾骂这种行为!但是回头一想,我们中国自己呢?还不是一样?我想,看了这部纪录片,很多人应该会这样感慨:哎呀,怎么和我当初学到的历史不同呢?
读历史,尤其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历史,总是会陷入这样那样的疑惑,因为有太多的地方不合情理或者不合逻辑:这时候我们就应该警惕了!是不是有什么隐情?是不是作者有意无意的扭曲了历史?尧舜禹汤争得是那么完美无缺的道德典范吗?桀纣隋炀真的是那么残暴愚蠢的昏君吗?呵呵,连孔子的弟子子贡都说“他喵的,这些历史描述也太离谱了,肯定是后人泼脏水呀”。他倒是厚道的没有说那个泼脏水的家伙是谁,但是从政治逻辑考量,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周文王或者周公这两个“圣人”。
劝君莫骂秦始皇, 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虽死魂犹在, 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皆行秦政治, 十批不是好文章。老毛的诗几个人能够读懂呢,大家都腹诽他是变相为自己辩解。岂不知站在那个高度的人,哪里会在乎凡夫俗子的评价?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翻看古书,从字里行间寻觅那久已失落的人和事,我知道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伟大,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后世的狺狺群丑就算能篡改几个字,但是总有英雄豪杰能在历史中发现和他肝胆相照的人物。知我者,谓我心忧,如是则足矣。

 7 ) 一些启示

1、秦军的标准化,可以认为是法家治理的一个侧影,统一,规范。制作流程层层监督把关,层层负责。

2、灵渠、长城、秦直道等等,这些超越时代的工程或许耗尽了秦国力,让我想到了又一个大一统王朝-隋朝,大运河时至今日还在发挥作用,成王败寇的说法让隋炀帝成为一代昏君。

3、奖励军功与重视耕战是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强大的两大原因,可能会导致军国的出现,但是作为统治者的实用主义观点,这确实是在战国时期出类拔萃的道路,更何况不这样做的国家,难道实现了民主么?既然国不富民也穷,不如国先富起来。至于奖励军功更是可以与科举相提并论的制度,不要认为科举是落后象征,在其出现伊始以及相当长的时间,它是寒窗学子能够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渠道,这条渠道可能比当前穷二代逆袭要更规范也更易于实现。

4、在中国历史上,秦文化是独一无二的。秦人功利实用、满怀开拓和进取精神。他 们崇拜规则和秩序,相信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或许,这种文化传统在秦人发迹之 前就决定了日后的崛起,同时也埋下了覆灭的种子。 是秦始皇将这支军队带到了辉煌的顶峰。但是,这个帝王超越了时代的野心耗尽 了帝国的国力。无论如何,一支军队的命运是紧紧依附在它的国家之上的。在秦军最 后的日子里,帝国的秩序已经崩溃。当士兵们在前方拼杀时,他们的家已经无人来养 活,覆灭的命运不可逆转。
让我们再一次凝视这些两千多年前的军人,他们曾经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 帝国,也造就了我们的历史。今天,我们使用着的文字来自于秦人,我们广袤的国土是秦帝国的延续,我们统一的中华民族在秦帝国时期开始形成。2000多年前的那个大帝国,仍然和我们血脉相连。

 8 ) 随记几则

1.无法从历史和考古的专业角度给出评价,从一爱看热闹外行的眼光来看很不错。光是从题材选择上就很对我胃口:复原军阵、战术、装备、后勤保障以及保障制度,秦人很有说服力的先胜而后战,这样的研究以前只见过西方的,我国这类研究比我想象中的要出色。
2.先胜而后战,这才是秦高六国一筹的地方,郑国渠间谍案就把秦韩分了个明显的高下。长平之战的结果也许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胡服骑射的赵军战斗素质不会比秦军差,我无知无畏得揣测赵孝成王和赵括就是因为后勤无法供应五十万大军的一场持久战,所以才急于求战,再双双中计的。
3.秦帝国真是社会制度的极致,史迁说秦君“轻民力”很恰当,人完全被时代所裹挟,非战即耕,就如一台可怕的精密机械上的齿轮(说齿轮而不是螺丝,因为秦律中可怕的逐级问责和连坐制度),所有的所作所为都要服从安排,无法做出任何个人的选择。恩,就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法家的人很恐怖,把人的吃饭喝水都要纳入法律秩序,所以孔子说“苛政猛于虎”,“苛政”不是低级无能和贪污腐败,而是不知疲倦的折腾世界或者叫鞭笞天下,优秀的人满怀信念得做坏事时产生的恶果更严重。
4.就业季+前几天惊奇发现我国的高税率,就多感慨一句。也许我们今天大概也好不到哪里去,很多以前的想法都在社会环境和生活压力中迷失了。
5.又想读史记了。。。。此外,对魏国人民的重装步兵很感兴趣(好吧我对冷兵器时代的一切重装部队感兴趣),貌似荀子议兵篇中就是最详细记载了,想读

 短评

学DISCOVERY风学得蛮好,主要是从土里挖出来的汉民族之强大令人起了鸡皮疙瘩

9分钟前
  • 阿朴
  • 力荐

The cost of excellence is discipline.秦剑,秦弩,长矛阵,系驾,战术,标准化,物勒工名,法,青铜时代, 窎.灵渠,长城,直道,耕种,都江堰,战略

12分钟前
  • Daneestone
  • 力荐

基建狂魔 战争机器 遇上这样高度集权的“鼎盛时期” 对于百姓个人的一生 甚至几代人都是灾难性的征用 他们被调教成癫狂的战争螺丝钉 是被利益诱惑束缚在土地 部队和工地上的奴隶 集权专制下但凡国强必然民弱 所谓复兴对个体来说大概并不是什么幸事

17分钟前
  • 韵外之致
  • 推荐

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

19分钟前
  • GMbert
  • 还行

记录片 秦

22分钟前
  • RD
  • 力荐

看的热血沸腾,一个个泥俑喷涌而出,带我回到彪悍的大秦帝国

25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看了这个,你会惊讶于中国的军工产业是如何的发达。

27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力荐

秦朝這就是步子邁太大扯著蛋了⋯⋯戰略眼光太超前以致於透支了當時實際的民意以及經濟水準。

30分钟前
  • 飞翔的茶壶
  • 推荐

商鞅严苛残酷的刑法 秦赵长平之战45万人被埋的惨烈 秦军弩兵步兵骑兵阵法的精妙 冷兵器时代兵器铸法的科学性 秦军粮草供应七百公里的直道 还有关中平原成都平原灵渠都江堰的水利工程 整个国家耕战135年的国策 举国之力进行战争争抢军功 寺工们小吏们普通将士们的悲欢离合 两千多年前迷人的世界

33分钟前
  • 神山樹
  • 力荐

音效很不错

34分钟前
  • Easy
  • 推荐

总是忍不住唱两句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37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推荐

配音很难听

38分钟前
  • 夏至花开
  • 力荐

就那样吧

42分钟前
  • 少年痴汉玻色子
  • 还行

金戈铁马,举国之力平天下。另,嬴政TX,我很怀疑你是穿越来的。。。说

46分钟前
  • jojo
  • 力荐

十年前看的,从此入了历史坑和金导的纪录片坑。

48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力荐

信息量十足有趣,风格厚重悠远,难得一见的优秀历史纪录片。

53分钟前
  • 临素光
  • 力荐

彩!

58分钟前
  • tangmm
  • 力荐

很棒的纪录片,秦国以及之后的秦帝国在和军事扯上关系的几乎所有项目上都是逆天的存在,在残忍度上也叹为观止……ps看的时候总在想,这样的勇士就是我们的祖先,谁敢说中华民族是孱弱的民族==

1小时前
  • 七里八里
  • 力荐

这么强大的军事武装,二世而亡,始皇是不是步子迈得有点大

1小时前
  • 獨孤求敗
  • 力荐

大秦帝国的制造业真的是世界一流,那个弩箭的工艺水平简直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物勒其名的管理体制也是相当先进,军事思想也是极其超前。没想到,中国历史第一次伟大的统一是在青铜巅峰时期完成的。【哔哩哔哩】

1小时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