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的魔术

剧情片美国1998

主演:拉达·米切尔,加布里埃尔·曼,哈里斯·米切尔森,大卫·桑顿,安赫·道格,艾丽·西蒂,派翠西娅·克拉克森,Helen Mendes,比尔·萨奇,谭美·格兰姆斯,Cindra Feuer,安东尼·瑞维瓦,Elaine Tse,鲁道夫·马丁,Laura Ekstrand,萨莉塔·乔德霍里,斯蒂芬·格维顿,Craig Wedren

导演:丽莎·查罗登科

播放地址

 剧照

飞行的魔术 剧照 NO.1飞行的魔术 剧照 NO.2飞行的魔术 剧照 NO.3飞行的魔术 剧照 NO.4飞行的魔术 剧照 NO.5飞行的魔术 剧照 NO.6飞行的魔术 剧照 NO.13飞行的魔术 剧照 NO.14飞行的魔术 剧照 NO.15飞行的魔术 剧照 NO.16飞行的魔术 剧照 NO.17飞行的魔术 剧照 NO.18飞行的魔术 剧照 NO.19飞行的魔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7 20:27

详细剧情

  阳光女孩席德(拉达•米契尔 Radha Mitchell 饰)是一间摄影杂志的编辑,她活泼大方,和男友一起同居与纽约的一栋公寓。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家中浴室天花板的裂缝,席德认识了楼上的邻居露西(艾尔利•沙迪 Ally Sheedy 饰)。露西原来是一名有着大好前途的摄影师,因沉迷于毒品,事业彻底毁掉了。席德一心想帮助露西,于是两个女孩成了好友。两人交往的过程中,彼此吸引,渐渐走近对方的世界。席德开始吸一点毒,而露西则开始重新拿起相机,企图走进席德的阳光生活。然而,意外发生了。

 长篇影评

 1 ) DREAM, LOVE & HOMOS

摄影、艺术圈子以及电影《HIGH ART》
□ 恒殊(Yomi)


两年前写过一篇文章,《信仰·爱情·真相》。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到英国读书,那个时候他和她还都没有出现。在那个时候,我简直把自己生生的与现实世界剥裂开来——当你突然发现自己的愿望很容易实现,当你身边所有的人投过的都是羡慕与祝福的目光,当你无所顾忌的奔跑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当你甚至已经感觉背后腾起了翅膀——我活在自己的宇宙里,我感觉不到日的酷热,我感觉不到夜的冰冷,我看不见也听不见一切,那个时候我唯一能够接受的,只有身边触手可及的梦想。然而,当自己一直为之奋斗的梦想变得触手可及之后,梦想也不再之为梦想了。梦想变成了生活,而生活是现实的。我无法继续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继续做梦。

不能实现的梦想永远是美好的,就像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世界上只有两种真正的悲剧:一种是你无法得到你想要的,另一种是你得到了。偶像王尔德的名言。两年前写Personal Statement第一次引用这句话,因为六年前如愿以偿考上重点大学,却读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如果那一年我没有被一类大学录取,如果我被迫去学了广告,那么毕业后我出去读的一定是艺术类的研究生而不是本科。因为我拿了工科学位,所以英国的视觉传达我必须从BA一年级读起。

现在也是一样。当巴黎与米兰的时尚已经变成不再流行的谈资,当夕阳之下的圣马可广场近在咫尺,当你随口说出河南的牡丹太远,我们还是去荷兰看郁金香吧——世上还有什么东西值得期待?也不会再有任何惊喜。与他人无关,我们被自己的个性宠坏了。

自己一直的愿望,邀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举办艺术沙龙,如同欧洲19世纪的贵族,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与圈子里的朋友喝茶聊天,绘画,写作,举办展览。看起来完全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在我们那个小圈子里,这个愿望几乎可以满足。虽然隶属不同的校区,但周末大家总会聚在一起,学建筑的,电影的,动画的,时装的,平面的,纯美术的,专业各有不同,但艺术是相通的。我们经常几个人挤在一个小小的房间,插上电吉他和巨大的音箱,整夜整夜的开Party。每个人都会画画,每个人都喜欢电影和音乐,总有两个人喜欢的设计师是相同的,总有几个人在争相谈论同一本书。我们形容饭菜的味道用“魔幻超现实主义”,评论人物用“失控”,挑选本子用“智慧”。我们关注Marilyn Manson最新的服饰与化装,我们弹奏Metallica,我们一起高唱Linkin Park和Limp Bizkit。我们录歌,我们拍Video,我们随意使用摄影棚。

那个时候我们之间完全没有任何性别或年纪的差异。谈起杜尚,18岁的预科和26岁的研究生同样可以产生共鸣。绘画和摄影,我们互相给对方做模特。我们互相纪录生活中的一切。那个时候和两个男孩子一起去伦敦,一个比我小四岁,一个和我同岁。但对当时的我来说,他们没有任何区别。火车上我坐在中间,他们同时把手伸过来拉住我的手——那个时候感受的不是爱或者任何感情,而只是一种单纯的幸福与满足。那是在我们圈子里,甚至整个学院最有天赋的两只画画的手,一只精通吉他,另一只会弹贝司——后者的手指极为修长——而他们此刻都被我抓在手里。我感觉自己被信任,被依靠,被照顾,被保护。那个时候我总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的。

当然它不是。当这种努力维持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我连自己都无法掌控,更没有谁可以是我的。第一个流泪的是Camus,当初陪我去意大利的那个美丽女孩。我们曾拥有一个很美好的夏天,在我们一同住在坎特伯雷的时候,每天晚上去High Street那间有500年历史的黑白木头房子里喝咖啡,一起去东站对面最大的那家Night Club跳舞。同行的就是那个有着漂亮手指的男孩子,我后来的男友,那个时候他一直很嫉妒,因为我和她才是一对。漂亮而放肆的一对。学期结束之后,由于校区不同,我和她一度很少见面。她一直给我写信。我没有回。她来找我的时候我让塞浦路斯的室友为我撒谎。再想起那段经历的时候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那段时期竟然这么排斥这个我曾经爱过的女孩。

事态在我寒假回家之后好转。我开始在MSN上和她聊天。因为我周围的所有朋友那个时候都去了巴黎。因为我寂寞。但是她没有问为什么。她又和我在一起了。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她每个周末都坐火车来看我。我们拍了很多很多相片——Lucy和Syd两个人,到底哪个才是我?电影《High Art》中,杂志社编辑Syd渴望艺术与激情,而被感情与毒品毁了的摄影师Lucy十年之后再次从她身上找到了灵感。她为她拍照。

我为Camus拍照。她的专业是Fashion Design。我拍她,拍她的衣服,拍她的模特,我帮助她完成她的Project。她也同样帮我。她帮我寻找灵感,她陪我去了很多地方,她为我借了无数摄影器材。就在很冷很冷的初春,她穿着自己做的Corset和我去城堡,去教堂,把自己纤瘦的肩膀贴在斑驳厚重的岩壁上;我在她身上裹满了透明的塑胶膜,在寒冷的黄昏跑到废弃的旧仓库,在白色石灰袋与黑色废轮胎的夹隙中生存;为了我选定的死亡主题,我们从二手市场买了无数的玩偶,一一把它们悬挂在马路旁边的废工厂里——那是她为我选定的位置,地面上充斥着无数用过的针剂和杜蕾斯蓝色或橘色的碎片。

Camus把我的作品全用在了她的Project中,她的研究生导师对这些照片大加赞赏,问她,你从哪里请来的摄影师?而我的一系列摄影作品Death of Virgin,至今仍悬挂在学院的外墙展出。那天拍摄的时候,工厂的墙壁上有个洞,不时有好奇的路人,走过来探头探脑,不知道我在外面举着相机做什么。我问在里面悬挂玩偶的Camus,路人看到那些吊死的娃娃有何感想,她开心地笑着对我说,他们的表情好像看见上帝了。

我们很骄傲。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上帝。我们决定审美。我们创造一切。我们沉迷在自己的艺术信仰中,疯狂的在寂寞中寻找痛苦。艺术从不对任何问题发表看法,艺术从不评论,艺术的唯一目的就是表现。表现艺术家对他内心构造的乌托邦的永恒追求,在追求路途之中的挣扎,以及最终追求幻灭的痛苦。Lucy最终无法从她已经习惯的生活圈子中脱离,尽管Syd曾经给了她阳光。她们始终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一个月前曾经和他说,我除了双手,还有翅膀。双手是用来抱住你的,翅膀是用来飞翔的。我告诉他我不会放手,但是他突然说,如果那样我就飞不动了。当时我不相信。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最后竟然会如此疲惫,两个世界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我真的再也飞不起来了。

想起还在国内的时候和朋友聊天,她说如果我有一个男友,我就不会去英国读书。当时我认为那是无稽之谈。像我这样的人,怎么会因为愚蠢的爱情而舍弃梦想?世上没有任何东西能牵绊住,我追逐云端白色城堡的脚步。但是当命运中的那个人真正出现的时候,我一样的迷失,一样的失去自我。我不去上课了。我不写小说了。我不画画了。我不拍照片,我也不上网了。我变了。睡公主从自己的世界中苏醒,她爱上了那个让她睁开双眼的王子。开始的时候,朋友们都说,他吻醒了我;半年之后,朋友们都说,他毁了我。离开英国的最后一个月,我抱着当年弹吉他的男孩哭泣。他是他最好的朋友。我本来是光芒四射、如太阳一般闪闪发亮的狮子,但是他对我叹息,因为那时候的我就像一只蚂蚁,任谁都可以一脚把我踩死。后来他翻开一本关于哲学的书给我看,书上有一句话说,上帝惩罚他所爱之人。

另一个朋友同样对我说,上天既已给了你容貌与智慧,它必定会让你经历一份痛苦的恋情。但是我不甘心。我休了学,不顾所有人的劝阻,飞了八千四百公里回来寻找我的爱,但是我找不回来。面前经历的一切都真真切切的告诉我,我所爱的那个人,在他离开英国的那一刹那就已经死了。永远都回不来了。一并消逝的还有所有我们共同所经历的——属于我们的艺术小群体随着研究生的毕业典礼而解散。有的人回国了。有的人去了其他城市。留下零零散散的两三人,各自找到了男女朋友,与大家也不再联系。圈子消失了。在我下飞机的那一天,在我终于走进家门的那个刹那,我没有感觉到任何温暖。四壁萧条、黯淡、阴冷、空旷。属于夏日的甜蜜永远死亡了。那个夜晚躺在自己的床上,我感觉寒冷。明明已经回家了,明明已经回到了父母和朋友的身边,但自己的感觉,和在遥远的大不列颠躺在地板上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我仍旧还是一个人。我很孤独。我怀念夏天以前的一切。美丽往往是短暂的,但我当时竟然以为那就是永远。

Lucy死了。我还要活下去。一个新认识的玩车的朋友,刚从西藏回来。他对我说,不妨尝试换一种生活。开着他的改装军用吉普,他带着我在阳光下飞驰。我很快乐。温暖的冬日阳光没有夏天里那么刺目,被照耀的感觉让我知道自己还活着。如果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那么就告一段落,把这一页翻过去,重新开始另一段人生。我想他是对的。我们无法改变世界,我们不是上帝。但至少一个人的生命属于自己。


28th Nov. 2004
BEIJING

 2 ) 人是艺术的动物

转自《人是艺术的动物--当代美术中的摄影与电影》作者:段炼

在麻州当代美术馆,我还看了一部美国电影《纯艺术》(High Art)。这部电影为我们理解当代美术中的摄影,理解摄影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制作和运作机制,特别是了解当代摄影艺术家的工作情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纯艺术》与好莱坞的快节奏大异其趣,反倒有点象欧洲电影,尤其是法国电影,注重心理表现。这部电影节奏缓慢,用好莱坞的影评术语说,属“催眠”一类。正好,在催眠状态下让个人的心理流程,同非个人的群体行为发生互动,是当代美术中摄影的一个方面,这也有助于我们通过电影认识摄影。

《纯艺术》于1998年由美国“十月电影”公司(October Films)推出,制片人多丽.豪尔(Doly Hall),编剧及导演为丽莎.科洛登科(Lisa Cholodenko),获当年“太阳之舞电影节”评委特别奖。作品的女主人公瑟德(Syd)由澳大利亚新秀瑞达.米西尔(Radha Mitchell)出演。瑟德刚大学毕业,在纽约有影响的摄影杂志《画面》(Frame)当助理编辑。她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文化研究和批评理论,对解构主义、女权主义、德里达、福科、克丽丝蒂娃等了熟于心。女主人公的此种专业背景,为当代美术的观念化、理论化倾向作了注脚,也为我们理解当代摄影艺术提供了一个切入点。电影一开头,瑟德从实习生,变为助理编辑,一位女同事问她,是怎样得到这份美差并获提升的,瑟德不知该如何回答,只说自己有理论背景。

一个偶然的机会,瑟德认识了住在楼上的邻居露希(Lucy Berliner, 由艾丽.西迪 Ally Sheedy出演),发现其住所有不少拍得很好的人物摄影作品,一问,方知是露希所摄。瑟德对露希印象不错,觉得她的作品有心理内涵,便同她谈起自己的感受,露希的回答颇有意味:“我已经很久没被人这样解构过了。”瑟德向《画面》主编谈起露希,并带了一本露希作品集给主编看。主编和杂志老板都很吃惊,没想到露希在纽约。原来露希曾是美国有名的摄影先锋,十多年前突然从影坛失踪,神秘地远走柏林,摄影界也就渐渐淡忘了她。现在露希既然回到纽约,《画面》便想重新推出她,让瑟德具体负责。

瑟德同露希成了朋友后,发现露希是个同性恋,而且生活很颓废,整日与一群堕落的朋友沉溺于吸毒和滥交。瑟德是个很有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人,为了做好工作,她不顾男朋友的误解,强迫自己加入露希的圈子,不仅参与吸毒,而且与露希上床,二人似乎堕入了同性的爱河。露希有点男性化,她在同性恋中扮演男角(dyke),与来自柏林的女友格丽塔(Greta)同居。露希也是个追求自我满足的人,她原在摄影中追寻满足,后在吸毒和同性恋中得到了这种满足,于是看淡艺术,到柏林与格丽塔同居,过了十多年后,又将女友带回纽约。自从认识了年轻的瑟德,被她的天真、清纯和与众不同的性感所吸引,露希迷上了她,心中的艺术也渐渐死灰复燃。

《画面》决定为露希推出专页,发表其系列作品,并待露希非常优厚,对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均让露希自定,而露希则指明要瑟德在该期杂志做自己的编辑。瑟德一心要把杂志做好,想知道露希打算拍什么样的作品,还表示愿在纽约艺术家聚居区为露希提供一套工作室,协助她安排设备、寻找模特,等等。露希说,自己从来不摆拍,只拍即兴的纪实作品(spontaneous documentary),谢绝了瑟德的好意,而且不告诉她自己对作品的构想。眼看截稿日期一天天逼近,瑟德焦急不安,露希却毫无动静,反倒时时外出旅行,似乎对《画面》的约稿并不在乎。其实,此刻露希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她在回到艺术与重入颓废之间挣扎,在瑟德与格丽塔之间挣扎。

敏感的柏林女友格丽塔看出了露希的异心,便以自杀相威胁,向她摊牌。同时,瑟德也不断催稿,于是露希告诉瑟德,自己将与女友重回柏林,但在走前要去纽约北郊的老家一趟,她邀请瑟德同往。为了不使杂志的发稿计划落空,也为了自己的事业和前程,瑟德答应与露希出行。于是,在乡下别墅,二人有了一场充满激情的床上戏。次日凌晨,在瑟德将醒未醒之际,露希拍下了晨曦中卧眠于床的瑟德,以及她们二人的激情场面。

回到纽约后,露希给了瑟德两组作品,分别拍的是格丽塔和瑟德。那天正好是杂志的截稿之日,瑟德匆匆将露希拍的格丽塔交给主编。看了作品,主编和杂志老板大失所望,认为这组作品毫无内在联系,没有语境,是平面化的,完全不知所云。显然,这期杂志要砸了,主编和老板很愤怒,对瑟德的不负责任非常不满。眼看自己的事业和前程处于危险之中,瑟德将心一横,拿出了露希在乡下为自己拍的激情之作。作品才出手,编辑室里立刻就充满了惊叹,主编和老板大赞这才是名家作品。

在杂志出刊的那天早上,瑟德得知露希死了,她既吃惊又哀伤。瑟德来到编辑部上班,得到了新出的杂志。露希为自己拍的作品,刊登在封面,中页也是露希拍的大幅瑟德,包括二人的床上戏。主编和老板都来祝贺瑟德,对她的工作表示赞赏。这时,在电影开头问她怎样才能获得提升的那个漂亮女同事,用“我终于明白了”的眼光看着瑟德,对瑟德的哀伤,露出一幅自以为聪明的表情。

电影《纯艺术》既是心理的,也是观念的。就心理而言,露希在艺术与颓废之间挣扎,她最后抛弃颓废的生活方式,选择了艺术。但这一选择给她造成的痛苦,使她最后走上了就死之路。瑟德也在两种选择之间挣扎,但与露希相反,她为了艺术,而选择了堕落,涉足于吸毒与同性恋,最后获得了事业的成功。二人天性不同,但为了同样的目的,都经历了痛苦的选择,最后却有不同的结局。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露希虽然一度放弃了艺术,但她在骨子里却仍然是个艺术的动物,当艺术与她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时,她最终选择艺术而走向了死亡。瑟德也是一个艺术的动物,她为了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不惜以身试毒,并卷入三角同性恋,而让自己正常的情爱,走向毁灭。露希的第一组作品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她为艺术而放弃了柏林女友;那组以格丽塔为主题的作品,虽然在形式上无可挑剔,在内容与观念上却平淡无奇。露希的第二组作品,以瑟德为主题,由于她转恋瑟德,选择了艺术,于是作品充满激情。她关于艺术的观念,即对人际关系的亲身介入,也隐含其中。在电影中我们看到,她的作品,主要都拍的是她身边的亲朋好友,例如母亲和情人。

于是,这部电影的的心理内含,便同观念意图有了联系,这联系见于剧中人物的象征意义。作为女主人公的瑟德,象征了当代艺术,其特征是理论的背景。她从观念上对露希作品的阐释和推崇,其实是对露希的解构,她的成功,以露希的死亡为代价。也就是说,后现代时期的观念艺术,象蚕蛹一样,先进入现代主义内部,或者说产生于现代主义内部,然后又从中突破出来。当代的观念艺术,之所以能登上艺坛主宰的地位,正因其咬破茧壳,葬送了现代主义,终得脱颖而出。露希象征了现代主义的前卫之死。她在十多年前淡出艺术界,象征了现代主义老前卫的告别。当她重返纽约艺坛时,因迷恋年轻的瑟德,而与后现代的观念主义合流。然而这一合流,却有违往日的忠诚,于是她与自己的柏林女友发生了冲突,最后只能以死了结。至于这位柏林女友,她因吸毒而病入膏肓,甚至连纽约的饭馆都因其昏昏欲睡的白粉面孔而要赶她出门。她的象征意义具有双重性,她一方面代表了现代主义在后现代时期不得已的腐朽和没落,一方面又体现着当代观念艺术的语境,也即没落的现代主义是当代艺术的垫脚石。所以,在《画面》的主编眼里,以这位没落女人为主题的摄影,并没有自己的生存条件,这组作品是平面的,毫无价值。

如果说瑟德和露希分别象征了纯艺术的现在和过去,那么,《画面》的主编和老板,则象征了后工业时期纯艺术的商业性,象征了今日西方的艺术体制,象征了策展人和文化企业的运作机制。往日的现代主义,以形式上的创新来追求前卫艺术的纯粹,后现代时期的观念艺术,以当代哲学理论为支撑,通过社会和文化批判,来追求观念艺术的纯粹性。然而,在今天的商业化社会中,纯粹的艺术理念连一天也不能生存,当代艺术需要商业的操作。《画面》杂志对作品的选择,实际上是一种商务运作,杂志所强调的作品语境,正是文化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电影中只在开头和结尾出现的一个并不重要的人物,那个只关心怎样获得提升的自作聪明的女同事,象征着对当代艺术一无所知的芸芸众生。这些无知的人,正是被《画面》和艺术体制所操纵的观众,他们构成了当代艺术之所以能被接受的社会基础。

电影《纯艺术》是对当代艺术理论、当代艺术和今日摄影的阐释。我对《纯艺术》的理解,让我想到一部类似的德国名片,著名导演温德尔斯(Wim Wenders)拍于1987年的《欲望之翼》(Wings of Desire)。这部电影是对现代主义批评理论和现代主义文化现象的阐释。这也是一部具有催眠功能的电影,会让观众在五里云中昏然入睡。但是,对熟悉卢卡奇、熟悉形式主义批评的人来说,这部电影里的几乎每一句话、每一个场面,都有理论的出处。在这个意义上,《欲望之翼》同《纯艺术》一样,二者都是商业电影中的纯艺术,都说明了人对艺术和批评的执著,都说明了“人是艺术的动物”。

 3 ) 拍到悲凉

节奏很对。女摄影师、女编辑、女演员;公寓、摄影、吸毒、人与人的关系;画面镜头;配乐……都很契合。

拍到悲凉;人心底终极的忧伤被抽离。

非常好。

 4 ) 难忘的色彩

次看high art,终于可以可以看明白这部隐喻的片子。每句对白都有了意义。而不仅仅是对白了。
      这部片子使我想到了死亡。
    爱情、艺术、堕落、逃离和挥之不去的放任自由的代价。艺术需要坚持的力量。坚持了不一定是保持了自我。露西,为了得到艺术自由。逃离虚伪和功利的商业摄影,在大获成功的高峰,退出了摄影界。之后她只为自己摄影,拍自己的朋友、情人,他们的生活。堕落而放任,自由而隐私,她和格丽塔一起失去了梦,在一起10年。爱情淡去了,留下只有沉迷于毒品,幻觉,失去激情的两人。为了逃避商业化,选择了最有自由的放任闲适,也许只是通往堕落的路径。露西就这样走了10年。不再珍惜自己的天才。西德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清醒、有追求的西德。露西对西德说:我喜欢被别人注意。这就是过去的露西,现在的西德。西德还不知道艺术摄影的虚伪和评判艺术的规则,其实是如此虚伪和压抑。
西德初见露西,纯粹是处于生活的偶尔。然而天真的西德被露西的才华吸引了。同时,西德也有自己的野心和追求。她为了得到认可与成功,进一步结识露西和她们的朋友圈子。
    西德开始吸毒,小试而已。是好奇和出于隐约的虚荣。什么是堕落,西德还没有真实的知道。而她崇拜的露西,在这10年间,已经深刻被这种堕落卷了进去。露西遇到天真的西德,被她的纯洁和对艺术的向往,再次激起了创作的激情。而这种激情很大的部分,是露西被西德,再次激发的爱情的感觉。当她用火辣辣的视线看着西德。西德受到了挑逗。卧室的吻戏,对于露西是男性化的诱惑,而西德禁不住诱惑和刺激,渐渐踏入了露西的世界。
    露西忍受不了赤裸的商业,被利用的感觉才离开了摄影界,而导演很平淡的用周四午餐会表现了出来。整部片子的平淡性,到了这个场景是最明显的。这个值得讽刺揭露的场景,其实拍的很平常。我很喜欢这个导演,诚实坦荡的处理这种场景。露西的堕落,朋友聚会吸毒,露西和格丽塔德纠缠,会被很多人处理的戏剧化和夸张的场景,却都是平淡真实。没有惋惜,没有怜悯。摄影家是这样,也会受到诱惑,自由而放任。就是这样难以摆脱的吸毒状态。真是这种中立,使观众能静心下来,一次一次体会到导演想要表达的含义。情欲的场景,是这样自然,西德在车窗打开的车上,自然庸懒可爱,诱惑而自知;旁边的露西,被诱惑着,坦然的说“我想和你做爱”。好男性化的表现。同性的爱,自然的流露着。这是一对在恋爱的情人。从心中流露的台词,场景如此的多。令这部片子如此令人动容。
   该片的摄影,实在很美丽,描述艺术摄影世界的片子。多数镜头也想艺术照片一般。难忘车窗路过的风景,前景的露西,旁边的西德。风一路吹过。彼此爱慕,吸引。
而死亡的感觉从那里来?这部片子颜色清淡,甚至可以说灰暗。唯一可以见到阳光的场景,也被摄影机经过处理变得模糊而清凉(露西和西德去取材摄影的路上)。high art的结构清晰,情节缓慢,但色彩如我所有的梦境一样,没有光亮和阳光。这种熟悉的感觉,是这部影片除了如艺术照片一样构成的静止画面外,另外一个另外令我感觉亲切的地方。这种色彩处理,不但没有令我感觉冷酷,反而觉得很亲切。死亡的感觉,灰暗的基调是不变的。这些散见于:露西得了绝症的母亲,她逻辑混乱的语言,透露对女儿的失望和习惯。格丽塔敏感的察觉了露西对西德的情意,露西在对西德渐进诱惑的同时,格丽闼以过量吸毒自杀,来威胁和表态;经常出现的群体吸毒场景。(参见猜火车同样的场景,你会发现两部影片处理的完全不同,我更喜欢high art的处理)死亡的预言,一直隐喻的出现的片中。最后露西的死亡,这样平淡的说出来。其实片子已经预言了露西是不能摆脱堕落的吸毒生活,最终没被西德的爱情拉出来。这种结局,充满了深意。是露西的失败,也是西德追求纯艺术的失败。
high art从来不纯洁和清澈,一如露西始终拍摄身边的人,堕落而亲密的朋友们,她吸毒乱交。一如西德通过露西的名气,利用了露西的情欲,得到了专辑编辑的职位。影片处处充满了这些细节。(框架的编辑,总编,前台....)
    high art,纯洁,偶遇的爱,野心,情欲,堕落...很多复杂的命题,被节奏缓慢的影片,一点一点讲了出来。

 5 ) How Could I Love You Baby?

无聊的时候最好的消遣就是看电影
而看电影的时候往往却会在某个镜头中无意地看到了这个世界的荒芜
难受,然后无以排遣
通常这类片都被我称为闷骚片,有的人会看上好几遍而有的人可能一遍都看不下来
这样的片子很多,举个例子如果我说蔡明亮的话你也许就会有些许印象

现在我要说的,是我目前为止最为喜欢的闷骚片之一
1998年的美国独立影片,High Art(高潮艺术)
一部女人的电影,初出茅庐的杂志女编辑,才气横溢的女摄影师(如你所想的,连导演也是女人)
关于艺术、理想、事业、名利、和诱惑,还有我们的爱情

女主人公Syd是纽约一家时尚杂志的助理编辑,她年轻、热情且酷爱艺术,和男友住在简陋的公寓里
仅仅只是为了修漏水的管道,Syd认识了楼上的邻居——女同性恋者Lucy
Lucy曾是一位出色的摄影师,在她事业的顶峰阶段因为吸毒而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Syd 疯狂地迷上了Lucy的摄影作品,并鼓励她为自己的杂志拍摄照片
而Lucy也仿佛在Syd的帮助下重新找回了创作的灵感
于是两人在逐渐接近的过程中产生了微妙的感情,她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自己生活和感情

这样的两个女人,就这样相识,就这样相爱
一个残忍的故事,可却又是美丽的
如同长相普通的Syd在Lucy的相机里却是甜美而性感的
女人的感觉总是来的莫名其妙,并且敏锐非凡,就像Lucy说她拍照从来不设计画面,看到了就抓住了
那一瞬间的美丽就如同午后树林中性感的阳光,出来撩拨你一下,然后迅速消失

Lucy最后还是死了,没有交代死因,我想是因为那些海洛因
可这个结局却是令我满意
死去一个人,是两个人的解脱
Syd和Lucy这两个不可能有结局的女人,终究是要有一个解脱的
有的时候死的确是个很好的解脱,是每个人的归宿

虽然是A级的限制片,但想看色情内容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A级是因为其中吸毒的场面多了些
而作为一部描写女同性恋的影片,该片更注重的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
看似松弛自然,但却充满了张力
该片是美国独立女导演Lisa Cholodenko的处女作
可在这部影片中你全然看不出一点毛躁与生涩,每个镜头和画面都如同经过精心设计般的精致
心灵的痛楚、情感的纠葛和生命的挣扎,纠结在温暖暗雅的光线和奢靡混乱的场景之中
而影片的结尾,更是不温不火地把残忍指给你看
自己最爱之人的死,也许只是旁人一句话的交待
整个世界的荒野,就在那一刻,在你面前铺展开来

于是,那张被登作封面的白色床单上美丽脸颊的照片,让你看到了这个世界的荒凉与无奈

 6 ) sunny-love you-lucy。

瓣友所说:我们很骄傲。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上帝。我们决定审美。我们创造一切。我们沉迷在自己的艺术信仰中,疯狂的在寂寞中寻找痛苦。艺术从不对任何问题发表看法,艺术从不评论,艺术的唯一目的就是表现。表现艺术家对他内心构造的乌托邦的永恒追求,在追求路途之中的挣扎,以及最终追求幻灭的痛苦。Lucy最终无法从她已经习惯的生活圈子中脱离,尽管Syd曾经给了她阳光。她们始终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一个月前曾经和他说,我除了双手,还有翅膀。双手是用来抱住你的,翅膀是用来飞翔的。我告诉他我不会放手,但是他突然说,如果那样我就飞不动了。当时我不相信。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最后竟然会如此疲惫,两个世界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我真的再也飞不起来了。 :
世界上只有两种真正的悲剧:一种是你无法得到你想要的,另一种是你得到了。
嗯~?
阳光雨露
lucy女孩~你是史努比的坏坏朋友嘛。呵呵~
忽然
《老友记》里罗斯的老婆----她一直没有停止幸福
哈哈~我最爱的朋友,你不要像lucy,你不是真正的lucy
现在
好讨厌,自私的lucy自私的我们自欺的存在


有问题的心
sunny~help you

 7 ) 艺术的高潮,或高潮的艺术

在写到Terry Richardson的时候,我不断的想到《High Art》这部电影。

重新看了一遍。相对第一次看的时候的昏昏欲睡,第二次清醒了很多,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或者也因为今天的气温实在不是很温暖,所以我居然连哈欠都没打,完整的看完了这部电影。

故事并不复杂,席德是一名摄影杂志的助理编辑,每天坐着超出职能范围的工作,时不时还要给上司买外卖。

有一天她认识了自己的邻居,已经隐居起来的摄影师露西,和她那永远昏昏欲睡的女友格雷塔。格雷塔是一名过气女明星,为了露西她从德国搬到美国居住,她爱露西,但是也会时时觉得自己为露西牺牲良多。很多时候爱就是这样,无论多爱对方,我们都很难忘了自己。也许这种表达不是蓄意,但是潜意识里,我们希望爱人了解,我愿意为你做些什么。只是这种付出会带给对方压力,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席德被露西拍摄的照片所吸引,然后才发现这个邻居原来是十多年前名噪一时之后又隐居起来的的天才摄影师。露西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沉迷于毒品中。席德试图了解露西的生活,于是参加他们的派对,和他们 一起喝酒聊天,甚至,吸毒。与其说是因为好奇或者出于对艺术的追求,不如说露西和席德相互吸引。

露西为席德的执着和热情所打动,在这个年轻女孩身上,露西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和被她放弃的一些东西。同时吸引露西的还有席德独特的性感和天真吸引,答应为席德所在的杂志社拍封面。两人情愫渐生,敏感的格雷塔发现了这一点,在一次派对中以自杀相挟。

照片还是如期完成。露西为席德拍了两辑照片,一辑是格雷塔,一辑是席德。露西希望席德采用她自己的照片,席德却觉得有出卖色相的嫌疑。于是拿了格雷塔的照片给老板,结果老板大发雷霆,宣布换人。席德出于无奈拿出了自己的照片。

对露西来说,她的照片里只能拍她爱的人,这样的作品才成熟完美,富于激情。因为她的眼里有她,在这些饱含爱意的作品里,席德在镜头下分外的美丽动人。

露西最终决定和格雷塔分手然后戒毒与席德在一起,但是她必须和格雷塔说清楚,这对她来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同时困扰的,还有她的吸毒问题。像露西对她妈妈说的:我有个爱情的问题,和一个吸毒的麻烦。或者,是一个爱情的麻烦,和一个吸毒的问题,我不知道。

象所有的恋人一样,席德开始规划她们的将来。但是露西却在格雷塔的眼泪中软下心来,答应陪她最后一夜,然后在赌气般的吸食毒中死去。

刚刚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对女主角的长相略显失望,但是看着看着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想法,这个世界并不是充斥着俊男美女。

我不太喜欢那个叫格雷塔整部电影里从来没清醒过的德国女人,还有她含糊不清的声音。她是导致我看着困的主要原因。 就像电影里露西的母亲说的:在我那个年代,我妈妈绝对不会允许我和女人恋爱,特别是德国人。

席德不是通常意义上的LES题材电影里一贯美女路线,随着剧情的发展,席德的魅力开始展现。而露西,我太喜欢露西了,这个女人实在有型。尽管她看来线条粗糙而身材也过于瘦削,但是我必须要说,她、真是性感。

我很高兴片子的最后导演没有强迫我们去参观露西死后的惨状,如果那样的话,这一切对我来说便太过煽情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

这部片子是98年拍的,我不知道如果我是98年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话会是何种感觉。那时候的我过于年轻,还理解不了这样的同性之间的感情和这种颓废的艺术表达。

 短评

目前为止最爱的LES片

4分钟前
  • Pirouette
  • 力荐

基调沉闷,节奏缓慢,人物心理处理得相当好,对吸毒、性爱、同性恋以及朋友、金钱、道德良心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表现的含蓄而深刻。

9分钟前
  • 馨的生活
  • 力荐

喜欢这个片的色调和气氛……人那么容易就迷失……并且那才是最想要的状态……Lucy很sexy,Greta有tori姐的感觉……http://www.songtaste.com/song/874232/ 片尾曲

13分钟前
  • YoyoRan🤍
  • 力荐

还以为是部色情片,结果…这高潮艺术,应该不是指性高潮,而是吸毒产生的高潮。所以<High Art>其实应该是吸毒的High、摄影的Art。电影故事有些无趣,然后呢,各种吸毒、吸毒、吸毒……的段落毫无美感,也让我嫌弃。希德和露西之间的情感于我也缺少火花。扮演露西的艾尔利·沙迪和西格妮·韦弗有点像。

1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叙事缓慢,Ally Sheedy的表演不错。结尾打点挺棒。

17分钟前
  • mOco
  • 还行

tempo and the harmony between the image et musique.

22分钟前
  • 𝙎𝙥𝙖𝙧𝙠𝙮 | ✟
  • 力荐

每次les的片子都看的我心疼,我需要一个女人。

26分钟前
  • 鬼 鬼 ™
  • 推荐

始终觉得最好的女同片是南希的情史,但是还是不让人满意

31分钟前
  • 森暮
  • 还行

2019.9-2018.时隔九年再重看此片,发现实在是太酷了。结局令我伤感

33分钟前
  • 气急败坏女疯子
  • 推荐

迷幻的氛围贯穿始终,好吧,对于这样的情节处理,没什么特别感觉,电影只是在诉说着,有一种人,他们会这样选择。。。

36分钟前
  • 人可
  • 还行

莱卡 日常 肖像 吸毒 同志 怎么都让人想起南戈尔丁的性依赖叙事曲

40分钟前
  • 芝鬼
  • 还行

Now I realized what's the meaning of love problem

42分钟前
  • 推荐

我就知道是披着重口味皮的小清新,一票文艺青年~~

44分钟前
  • 瞳°不乖
  • 推荐

【补標】之前看过DVD版本,今次流媒体高清重新下载再看,画质尚可🉑而且比之前看应该🈶了新的认识。

48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berk。。。不要以为是lesbien的就是好片。。。。。- -

49分钟前
  • 阿狗
  • 较差

艺术家总是摆脱不了毒品,他们从中找到灵感,爱情和死亡

5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 = 曾乐乐说要看的结果在我旁边睡着了 看完之后看影评觉得跟别人catch到的点完全不一样啊 是我没看懂么 - -

52分钟前
  • 对3
  • 推荐

这部女同志片我看得很没感觉。就是一堆人在一个屋子吸毒。今天吸了明天还吸。也不知道谁出钱谁请客。然后一个女编辑就被女摄影师给吸引了,从此变成了同性恋。男朋友也不要了。最后女朋友舍她而去,留下一组照片。那女摄影师气质很独特,长得有棱有角,还有尖尖的下巴,是我喜欢的类型。可惜有点老,从不穿胸罩。片中的照片都不错,也是我喜欢的类型。其他没了。

54分钟前
  • skysunny
  • 还行

照片好好看~~艺术家的心思都太细腻了,总是无法决绝的面对生活,于是就悲剧的麻痹自己或者彻底的逃离这个世界~~

55分钟前
  • 疯子抱抱
  • 推荐

海报好勾人....

57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