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男孩

恐怖片德国2012

主演:汤姆·希林,卡塔琳娜·舒特勒,尤斯图斯·冯·多赫纳尼,Andreas Schr?ders,Katharina Hauck,马克·霍泽曼,弗雷德里克·坎普特,阿诺德·克拉威特,伊嘉·比肯费尔德,乌尔里希·诺登,Leander Modersohn,马丁·布拉姆马赫,罗尔夫·彼得·卡尔,Lis B?ttner,西奥·特里布斯,Alexander Altomirianos,斯特芬·金斯,弗雷德里克·劳,雅各布·比伯,蒂姆·威廉姆斯,米夏埃尔·格维斯戴克,安妮卡·恩斯特

导演:扬-奥勒·格斯特

播放地址

 剧照

啊,男孩 剧照 NO.1啊,男孩 剧照 NO.2啊,男孩 剧照 NO.3啊,男孩 剧照 NO.4啊,男孩 剧照 NO.5啊,男孩 剧照 NO.6啊,男孩 剧照 NO.13啊,男孩 剧照 NO.14啊,男孩 剧照 NO.15啊,男孩 剧照 NO.16啊,男孩 剧照 NO.17啊,男孩 剧照 NO.18啊,男孩 剧照 NO.19啊,男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4 05:25

详细剧情

黑白画面,慵懒的爵士乐,不求上进的主人公和无伤大雅的小笑话,影片一开拥有某种伍迪·艾伦电影的气氛。这部来自德国导演杨·奥雷·格斯特的处女作叙述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柏林年轻人生活中的琐事。成名于《希特勒的男孩》的汤姆·希林已经是而立之年但依旧长相天真,他饰演主人公尼克·菲舍(Niko Fischer)是一名法律大学的辍学生。尼克瞒着自己的父亲,每月依旧从父亲哪儿领取生活费。除此而外,他的生活可以称得上是无所事事。为此女朋友和他分手,之后尼克搬到了新住处,在那里遇到了深陷中年危机的新邻居(尤斯特斯·范·多诺尼)。诚然,尼克时常感到无聊得很,他却不愿意做出任何改变。直到被父亲发现了辍学的事实,尼克的生活来源就此中断。尽管如此,观众却对银幕上无所事事的尼克充满了同情心。尼克有位死党马特泽(马可·豪斯曼)是一名不太成功的演员,他正在演出一部二战题材的煽情剧。影片的...

 长篇影评

 1 ) 幽怨

77分开始,70秒空镜,其实可以更长,比如100秒,可能更符合影片风格且深化了风格。片尾出现较欢快的音乐有点意外,可能导演或片方怕太冷艳影响市场或者世界观本来就不是那么幽怨。
    本里一边放着,脑海一边放着另三个版本,一个是WoodyAllen的快乐式解读幽怨,一个是RichardLinklater话唠式,一个则是QuentinDupieux无厘头顽主式。

P.S.时不时短评写着写着就写成长评,但是页面上却没有转换键。需要改进的UI。

 2 ) Ein Tag ohne kaffee

26.12.2014
机智的我 boxing day没出去 窝家里看完了oh boy

一开篇就想到诺兰德following了!!耶!

niko看起来是个随遇而安的人 油油的头发 简单的皮衣包裹着单薄的小身板
大学读不下去 瞒着父母继续在柏林混日子 跟朋友喝茶 聊天
有时他又很强硬 比如在车站争取自己的平等权益

去买草的时候 他坐在老奶奶的按摩椅上 应该是一天中最平静的时候吧
一开始还说不用了 下一秒镜头就是他坐在上面。。。
那一段好戳 老奶奶一定很寂寞吧 一有客人来她就坚持要做吃的给他们

一起打高尔夫的那个schinder好帅啊!身材也好!!!而且好真诚 总是关心他人的样子!!!

niko的爹质问他 辍学这么久到底在干啥 niko唯唯诺诺地说 思考……思考人生
他爹说自己二十多岁时 白天上学 晚上打工 根本没有时间思考人生> <

在酒吧遇见的老人说 战争打响 那一块遭到轰炸 那天早晨他走出去时就哭了 因为地面上全是碎玻璃 他再也不能骑车了

结尾很妙 结尾没有俗气地让niko大彻大悟改变自己 而是依然迷茫地坐在咖啡厅 喝了清晨的第一杯咖啡
看完觉得有些释然 看啊 这就是人生

恩 还是继续努力 努力生活吧

-----
一些短评:
"黑白、小语种、处女作、咖啡、一个人的一天流水账(其实剖析出来是好几段人生)。喜欢的元素都齐全了。对我有极高的治愈力。

"一看便是稚嫩导演的一次遐想,黑白摄影很是精致,一天都喝不到咖啡的男孩儿,在午夜之后的清晨,终于可以尝到那最平常的滋味。

"这样卡在中间 不知该怎样改变 甚至不知该怎样表达的人生其实很感同身受"

 3 ) 阿飞正传的男孩

《啊,男孩 Oh Boy (2012德)》
《成长的片断》
零零碎碎地讲了一个男孩几天的生活,没有前因也没有结果,

有些电影是讲述一个故事,有些电影只白描一个片断。此片展示了“成长”作为一件事情的一个片断。

人的成长中,不定会在什么时候突然产生一种状态:质疑自己、否定自己、失去价值判断、茫然、何去何从…… 在没有梳理清头绪之前,就停下了自己的脚步,玩玩颓废,扔扔身边的东西。

不同于讲故事,因为要完整,所以顾及很多东西;片断,因为单一,可以有足够空间和时间来精雕细琢,用以刻画这个瞬间。作为观众可能会因此觉得冗长,但若作为自己的成长体验和成长回顾,只会太短。

在这个瞬间,会让当事人觉得无比漫长没有尽头,仿佛今后的一生都将是一直这样下去了。
但是,终究人生还是会有选择,多年之后,回头看看,本就这个样子,没什么报怨,也没什么值得思考,本就是会那样的一个过程。
就像大自然里并不都是花香,成长里也并不都是正能量,很正常也很应该的事情。

片子是黑白的,加重了它本身就独特的一种气氛,就像张国荣在《阿飞正传》里的那种感觉。


主人公在整个片子中都在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却慢慢形成一种气氛,

 4 ) 听我来分析

这个片子的调调我很喜欢,小幽默,小荒诞。一生的思考,不说教。黑白片子的深刻感。

说成喜剧一点也不夸张,都是很好的演员,但是片子的基调是写实的。
那些荒诞的出现让人感觉合情合理。
 导演给了我一分惊喜,让我好好想想怎么把影评写下去,感受到了,但是组织逻辑不到位。。。。

大家都说男主角无所事事,实际上我感觉他遇到了一个迷茫期,这个迷茫期的是由于社会给他的,而且社会的荒诞行为(比如邻居的行为,咖啡店老板娘的行为,地铁里面2个人的荒诞有趣的行为)让他不知索然,就如酒吧里面的老人说的话,虽然同是德语但是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
实际上人人都是迷茫的,但是看别人却是正常的,就如同那个演当代戏剧的女孩看男主角在学生时代是那么有主见,什么时候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一样。但是其实男主角也是迷茫的。
 男孩子是善良的,善于思考的,也是随波逐流和无奈的。
至少男孩子在这个迷茫的时候思考,其他人没有时间思考,实际上是可悲。
最后导演给了一个happyend,他找到了他的咖啡。如同导演说的,当他有责任有担当的时候,他就成长了。
不错的片子,幽默的调子。 如果是我,我会把那个最后的老人设计成那个演员演的纳粹军官,最后说出名字的时候居然就是那个电影里纳粹军官的真人。来为片子增加一些偶然性显示社会的荒诞和故事性增加观众的惊喜。

 5 ) 《啊,男孩》他辍学去思考人生

之前未听说过德国导演杨.奥雷.格斯特,但看到他的处女作《啊,男孩》,觉得这个人挺有意思挺有想法的,当然,未来有没有他的一席之地,这也取决于99%的努力坚持与1%的运气。总之,电影除了多几个故作深沉的空镜头以外,故事讲得当然漂亮。整部剧给人的感觉都是变中充满趣味的,不断地在男主人公与接力登台的群像戏间转换,台上一个人的脱口秀,台下芸芸众生相。屏幕外的看客又会觉得自己参与其中了,至少情感上是能够交接,有认同感的。

有时,电影就像一个人,它有些先天与众不同的气质,那么它的吸引力是可以穿出来的,即便没多久便被发现了,给人以深度魅力的感觉是一种错觉,而且不堪一击,但最初的惊艳寻味之感必定是否定之外的肯定之处,否定不了。就像黑白化的影像,这种处理法在一个比较菜鸟的导演的作品里,能呈现像《啊,男孩》的质感与张力,就是加分点。就这部电影而言,我不愿想象,画面突然着上色,花枝招展的模样。此般变化,最好也不过小清新的感觉,要不就是柏林的《大城小事》栏目剧范儿了。

这个世界真是不公平,快一个世纪了,汤姆大叔都从“迷茫的一代”里破茧成蝶好几次了,我们才开始发昏发懵陷入了迷茫,努力寻找着作茧用的蚕丝的源头。好在,残酷给予了经世的人更多的眼泪,这些泪珠又都能汇集成河,四处寻找着同赴大海的溪流,所以看到别人迷茫时,总能低眉忧怜自己的悲哀,貌似彰显了感同身受的爱心。

问题是,我们困惑的仿佛是另一档子事儿,可能只是为一个利己的小愿望,找个好工作,赚钱买房子生儿育女,然后在同学会上俯视各位,为欲望报仇。所以我想迷茫与迷茫还是不一样的,尼克.菲舍放弃了安逸过活的路,走在迷茫的流浪汉行列,他应该有不同于俗人的追求目标,否则他用牺牲自己未来的代价装十三,那就入戏太深,愚蠢之极了。事实上,菲舍迷失在了他梦想的入口前,我们呢?可别谈什么梦想了,现实还没搞清楚呢。

不说我们了,我说电影里的菲舍。并不高大威猛,也谈不上帅得一塌糊涂的男主人公一入境,就让人看到了真实的生活。在他与那个做临时演员的好朋友站在一起时,就更能看到这部电影贴近生活的强烈诉求了。没有可供花痴犯病的气氛,生活就是一把雕刻的刀,挨刀的过程不会甜蜜浪漫。

所以,我从电影里看到熟悉的一切。一个落魄看似羸弱的小男人,住在隔壁的出租屋内,只放着一张床,偶尔看见他坐在窗台上抽着烟,望着街巷,他是逃离了这座城的游魂。他的故事其实很乏味,每天进出公寓,游荡在被无视的世界里,并不有趣。听说,他中途退学但对家里隐瞒了实情,为的是生活费,他没有工作,有一些境遇和他差不多的朋友,都为各种的缘由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其实,人们不知,这样的人里面少不了理想远大的人物。而最后之所以成就不凡的自我,都是克服了某种东西,那个可能就是恐惧与自卑。

从菲舍身边走过的形形色色人物,他们相关联或无交集的五六个小故事,诠释了电影的主题。我挺喜欢开着破车来接菲舍的临时演员,他一边开车,一边背诵《出租车》里的台词,剧情虽不新鲜,却挺合我的心思。特别是他在小剧场笑出声,继而被该剧编剧演员围攻时的样子,这段设计太赞了。剩下的故事,仍然是细节赢得了我的好感。倒霉催的时候,活得就是那么滑稽,乞丐都比自己看起来坦荡自如。一路看下来,看的就是这样一群困在枯井里的人,自救,或等着被救。

小S说,胖人没资格吃饭,这是为美可走的捷径,省力省钱。不道德绑架,小S的调侃是很友善很真诚的。现代的审美就是如此,胖人会面临各种问题,不分国界。曾经爱慕过菲舍的女孩不再是被人厌恶嘲笑的胖子了,成功逆袭成美女,常被人搭讪,做了演员,人生貌似脱胎换骨。但当菲舍与她互生好感,情投意合时,女生突然出现歇斯底里的状况,说的就是精神创伤不会被时间弥合,受到刺激,裂口处就会流血的事实。而摧残过的“自信心”与迷失自我的“自卑感”似乎不得治愈,即便从胖妞变成瘦美女,一切看起来美好之极,但问题一直存在。

如果说那女孩儿是用自己的精神世界证明了这是个黑白相生相斥的社会。那么,那位极端怀念纳粹的老夫,与安度晚年的老妪,他们恰是最好的对照形式。老夫还活在过去,激进的纳粹情结依然活在他的内心深处,他60年的漂泊或许只留下了碌碌无为所致的愤怒。所以,导演给了他一个归属,当他表达完自己不肯埋葬历史的激情后便离世了,而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这也是一种人生,60年无处安放的岁月。电影讲到这里,已接近尾声,却也是最高潮。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记忆是疼痛的,刻画出淡忘或反思或无谓的态度,构筑了现代德国人的生活一角,格斯特知道“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于是他把自己的心声抛进了德国这个民族欲寻新未来的吵杂声中,这也算小我上升到了大我。

我想,从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那里,可以了解到他所在这个国家正面临的困扰。似乎,在民族强大自信心的庇护里成长,人对自我的认知会更纯粹更自由一些,因为不需要同担“匹夫有责”的丑陋与不堪的国际形象,对己负责,管好自己就好了。于此,才可能产生某种特别奢侈的迷茫与困惑,像菲舍那样不在乎肉体所受的折磨,却要时时思考精神归属的困扰。

世界上很玄的东西很多很多,格斯特用一杯咖啡道出了整部电影的内涵。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不可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若无缘,你无力扭转,可能你一转身离去,续满咖啡的壶便端了上来。而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之时,那才是你的时态。想喝咖啡,找个多情的早晨,去咖啡馆。酒馆里等你的是威士忌。再问一个问题,你会辍学去思考人生吗?


 6 ) 他只需要一杯咖啡,世界却总给他烈酒

  这是一个德国青年导演的处女作。拍摄一个百无聊赖的男孩对人生的思考,纠结着历史的疼痛与社会生活的匆忙。我们也有青年导演,处女作拍了四个女孩。没有思考。我知道这种比较几乎没意义,因为在我们这里,是无法想象一个男孩会拒绝非常“实用”的法学课程,辍学去思考人生。
  德国就可以。这个懒惰的男孩辍学了。是的,他是懒惰的,他感觉到累,觉得有必要停下来,思考一下。这“懒惰”的成因在影片慢节奏的展开中逐渐显现出来。因为世界在怀着善意给他一些他根本不需要的肉丸子;世界在翻看他装私人物品的纸箱;世界毫无理由的刁难他,让他拿不回驾照;世界停掉了他的信用卡,告诉他要学会独立;世界坏掉的售票机,却又苛刻的检查;世界无法忘记自己肥胖的过去,对他极度热情又敏感的将他推开;世界是一部矫情的电影,将历史含混在媚俗的情节当中;世界是一个猝死的老人,是在“水晶之夜”痛哭的男孩;他只想要一杯清醒的咖啡,世界却总递过来疯狂的烈酒。从结构上说,《啊,男孩》更像是一部公路电影。
  不难看出导演的一些隐喻,父亲对应当今的德国,胖妞舞蹈家和猝死的老人对应不能忘记的历史,德国的情况和我们这里有点相似,都有一个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但是又有不同,因为我猜德国没有几个人会怀念希特勒时代。很多年前,一个孩子在街头摇晃地掌控着一辆比自己大好多的自行车。眨眼之间,这孩子已经白发苍苍,满脸褶皱,听不懂青年人的话,刚出门就猝死于街头。从石头砸碎窗户开始那一刻开始,整整一代人走失了。
  在影片纷繁的现状中有过一丝短暂的宁静,那是巴赫的《教堂赞美曲》。德国人总绷着“不能让别人嘲笑你”的弦儿。但实际上谁敢小看德国?是的,德国出了希特勒,但德国也出了巴赫,出了贝多芬,出了黑格尔,出了马克思,出了尼采,出了爱因斯坦,出了歌德。这是导演给出的答案,然而这个年轻人,他不能像那位孙子贩毒的老奶奶那样,躺在音乐与宗教的安乐椅上等死。还有他租房处的邻居,那是与男孩父亲截然相反的中年男人形象。浑身布满了失败。每个人都有自己具体的困境,在积重难返的中年,他只能将自己的残余的激情浪费在地下室里。男孩不能帮他,甚至连吃掉他送的丸子都不能,因为那确定不是美好的婚姻生活产生的。
  片中男孩的境遇,也是今天全世界青年人的境遇。普里莫.莱维在《被淹没和被拯救的》一书中说道:“对于80年代的年轻人,这些只是他们爷爷的事情:遥远、模糊、‘历史性的’。这些年轻人被当今不同的、紧迫的社会问题所包围:核威胁、失业、资源耗竭、人口爆炸,他们必须调整自我以适应疯狂而频繁的技术革新。这个世界的结构已经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从男孩父亲身上,我们也能感觉到,整个世界都在着急,对年轻人缺乏足够的善意和耐心。上一代人永远把自己摔打出来的世界观当做教科书,强加给下一代。如果你不按照他的规定做,那就是不可理喻。和当初的父辈一样,年轻人生下来也是赤子之心,可两代人所面对的世界完全不同了。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充满了根本的隔阂。
  “这不是我要走的路。”男孩对父亲说,但是他要走什么样的路,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就和咖啡一样,有太多种选择,令人无所适从。影片的结尾,男孩终于喝上了他想要的那种咖啡,最简单的咖啡。这是一个明媚的结局,在这清晨,男孩喝着他的咖啡,清楚地看到了自己要走的路。






已刊发于《看电影·午夜场》

 7 ) 我们都要用平静的心看电影

OH BOY 影评

这部影片是导演杨·奥雷·格斯特的处女作,剧本也出自于他的手笔。我以前从未听说过他,在悉尼见到他的时候,我惊讶于他的年轻,想着这部电影会不会是他的第一部。也只有第一次拍电影的导演才会为了自己的片子从德国跑到澳洲来了。他很帅很风趣,德国人说英语没有丝毫口音,对现场的问题对答如流。

相信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在二十一世纪选择拍一部黑白片?
他四处张望,说,哦,真的吗,原来这电影是黑白的啊,难道是制作出了问题?还是影院放映机的问题,我怎么觉得我做的电影应该是彩色的呢。大家别笑,这种笑话我可以说到明天早上。严肃的说,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我认为选择黑白片才能让我在这个时代安心的做一部电影,简单来说这就是原因。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对黑白片很不耐烦。当我给我的室友推荐祖与占之后,她看了一会儿就不看了。“黑白片我连人脸都分不清”她如是说。说的对啊,我自己有时候也会对黑白片昏昏欲睡。小津的东京物语看了一周才看完,伯爵夫人的耳环很多地方重复看了好几遍,因为走神了弄不清人物关系。我们都喜欢看滤镜做出来的漂亮的电影颜色,喜欢演员穿华丽的服装,有恰到好处的配乐能不断刺激人们的感官,这样电影才能娱乐我们。电影发展了一百多年了,这是趋势摆了。就像日记变成了博客现在又变成了微博一样。

还有人问,你是本来就选定了这位男主演,为了他写的剧本呢,还是写好了剧本然后找的演员?
导演回答说,男主演汤姆·希林是我十几年的好朋友,我刚写完剧本的时候,发给他想问问他的意见。他读完之后说这个角色正好适合我,让我演吧。我不好拒绝朋友的请求。我从中得到一个教训,以后千万别把自己的剧本乱寄给别人。

后来我才知道,这位男主演汤姆·希林就是演希特勒的男孩的那位。他在片中的表演不夸张,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一个人的普通的一天。有一点小幽默,小无奈。幽默在那杯永远喝不到的咖啡,无奈在自己看似毫无希望的生活和曾经被誉为天才的朋友如今却在片场跑龙套。

很多人对最后那个出现了一下,留下一堆话,马上就死掉的老头子非常感兴趣。纷纷提问关于老头子的问题。有人问,为什么男主演最后那么在意老头子的名字,一定要问到。
导演说,这表明他开始懂得承担责任了。当老头子在酒吧门口倒下的时候,他没有走开,坐着救护车陪他去了医院,又在医院的椅子上睡了整晚,最后还问老人有没有家人,叫什么名字。承担责任是他成人的第一步。这预示着这个柏林青年的未来。

然后又有人问,他的未来会发生什么呢?
你们不知道吗,我打算拍一部续集oh girl。开玩笑。他会跟一个普通人一样,到处找工作,养活自己,会跟女朋友去道歉,会去劝他的演员朋友不要吸毒了。他只是迷茫,他并没有走向绝望。不过如果我哪天江郎才尽了,说不定我会做一部这个片子的续集呢。

你花了多久写出了剧本?
不太久。那时候我才电影学校,教授对我说我再不弄出什么东西来我就可以滚蛋了,于是我连夜赶工,剧本的第一稿不出一个月就完成了。

我很想拿到话筒问,你最喜欢的导演是谁。但是由于我坐的很后面,没有这个机会。导演拍摄的柏林,有轨电车,片场,高尔夫球场,地铁站,让我想起安东尼奥尼的夜,那个钢筋水泥的城市,让人觉得融入不进去的地方。而主演和朋友去看很奇怪的表演的时候,我想到了费里尼的很多电影都有着马戏团的元素。当男主一次又一次弄糟自己的生活但是却不怎么在乎的时候,我看到了戈达尔的影子。最后那个在酒馆里喋喋不休,讲着自己以前的事情,却又好像在讲别的什么东西的时候,我想到了随心所欲里面安娜卡丽娜扮演的妓女在咖啡馆遇到一个男人,并与他讨论到底什么才是爱情。一层又一层里有着欧洲电影的影子,好像是继承了前辈们的各种特点。

但是这里是最值得小心的地方。一个导演或者编剧可以在自己的电影里致敬自己喜欢的电影或者导演。就像托斯卡尼艳阳下里一个金发女人穿着黑色长裙跳进喷水池,她对女主角说自己最喜欢的电影是卡比利亚之夜,因为卡比利亚不论受到什么挫折都相信爱情。还有里面长的帅气的意大利男人叫马切洛。这些讲述着电影的原作者怎样被费里尼的电影感动。但是在OH BOY里面,没有什么致敬别的导演的镜头,却处处透着其他导演的影子。对白的功力却不够深厚,没有戈达尔电影对白的如此富有哲学性和文学性,没有费里尼镜头下的伤感与真实,也没有伍迪艾伦这么了解当代人的心理状态。当然这是导演的处女作,我还是给了五颗星。

问答的最后导演说,伍迪艾伦曾经说过….
我那时候才想到,oh,原来是伍迪艾伦啊。居然是一个赖在欧洲不走的美国人。

我不了解柏林,不了解德国电影。我看过弗兰兹朗的M,并试图一步一步的去理解它。我看过维姆文德斯的德州巴黎,但那根本不是一部德国片。我知道很多咖啡馆真的只有早上卖咖啡,因为人们通常只有早上需要它,下午和晚上都开始喝酒了。德国的经济的确发展的很好,男主角的父亲是一个已经成功的人士,并希望自己的孩子读法律,把他培养成精英。

最后我想说,看了这个电影我才知道,原来烤面包机也可以点烟,我要试试看。

 8 ) 若是电影院都是这样的片子也许我就会时常跑跑电影院了,话说回来小电影院若是能常常放放这种片子,生存现状会好很多吧?算了吧,毕竟是得奖片。

打五星并不是因为看出了点什么能够去解读影片的东西,说实话,对于影片后段的几个空镜头里的涂鸦没有被字幕组翻译都觉得微微遗憾。这部片子就像是午夜走进一间电影院的邂逅,如同男孩与老人一般,只是寥寥数句仅此而已。

从一路笔直到茫然漫步,未必是一种进步,但必然是某种程度上的成长。影片中的男孩作为主角但并没有实实在在地去仔细描绘这个人的形象,但借由他的“公路片”一般的一天,却成功地让一个简简单单的家里蹲的生活呈现出一股说不出的深刻来,就如同导演选择的黑白胶片一样。

一个男孩对世界的疑惑,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看了影评,都试着从历史中挖掘影片的社会意义,但是呢,我倒觉得老人最后的话语实在是余味繁陈,那时的他的哭泣,只是因为再也无法在那条大街上骑车了。一开始觉得世界的奇怪,而最后发现原来奇怪的是自己,就像男孩遇到街上的流氓时的被动态度一般,深深的寂寞感,又带有隐藏着的荧荧神性在。相比之下,与大街同名的老爷子倒是像是一条沧桑的路的自白。

影片的名字耐人寻味,到底Oh的是男主呢,还是Oh给了所有在这最好的又是最不幸的时代出生的男孩们呢?

 短评

这种小丧片蛮合我的胃口,颓废,优雅,黑白影像,城市街道风貌,情节上没有大起大落,将生活中的琐碎细节铺陈开来,让我联想到了贾木许的《天堂陌影》。尼可在老奶奶的躺椅上不小心睡着,随后被叫醒与奶奶拥抱告别的情节意外地触动我,松弛,柔软,不设防,像个小孩,短暂地抛开一天的阴霾。尼可也许代表了很多年轻人的状态,迷茫,敏感,困惑于存在的意义,与整个社会之间存在无法消弭的疏离感,但善良,有原则,这也是他很吸引我的地方。老头临死前讲的故事非常迷人,“不知何时我开始流泪。你来猜一下,为什么我会哭?因为我想,在这些碎玻璃渣上,我再也无法骑自行车了。”喜欢结局的处理,一组空镜头蒙太奇之后,天亮了,糟糕的一天过去了,尼可终于喝上了咖啡。

6分钟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邻居的余生将困在地下室里,老太的晚年将躺在按摩椅上,老头将在柏林的叹息中死去,今天将在没有咖啡时结束。驾照在别人的结论里失效,财富在银行的侵吞中清零,好友的才华在龙套中被挥霍,女孩的自尊在呻吟时被点醒。我会不会咽下无爱的肉丸,吸入麻痹的粉末,骑车经过满地碎渣,靠饮下烈酒了却此生?

1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与这个世界不太匹配而每天都在艰难生活着的小人物们,还好有人把这样的故事拍成电影,让我们知道自己并不孤独。“I don't understand people anymore.” 同样的语言并不是通向相互理解的大道。“那时的你还是水手眼中的一抹星光。” 柏林是下一个想要生活的城市。

13分钟前
  • Line
  • 推荐

我只是想喝一杯咖啡,然后却总是遇到喝酒的人。我需要一杯咖啡来提神醒脑,却总是遇到一群喝酒的年长者给我讲大道理,讲那些无人问津的历史。我漫无目的游走在柏林的角落,却总是与同龄人格格不入。有一天我突然对身边的人感到陌生,或许不是他们变了,而是我变了,变得不认识自己了。

18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活着是件奇怪的事,不管你从胖丫头变成行为艺术表演者,挑战一切;还是你的老婆得了乳腺癌,从此你再没有了性福;还是天才或非天才的演员;你觉得别人都奇怪,最终发现自己才奇怪。碎片、活着、笑点。二战在当代人的表演和最黑暗的回忆中,在Sebald一般的图像中。听不懂的语言,虽然说的都是同一个母语

20分钟前
  • Adieudusk
  • 力荐

谷子和鲻鱼里面还有挣扎,虽然近乎徒劳,这里是连挣扎都懒得费力气,陷入了虚无。太致郁了,说它是喜剧的人都是诈骗犯。

22分钟前
  • 秋熙
  • 还行

男孩数次想喝咖啡结果都未能如愿,一个个害怕孤独又拒绝靠近的心灵,百无聊赖又不去改变的生活,波澜四起而又平静。黑白摄影和慵懒爵士,情调和味道。

26分钟前
  • 戴泰德
  • 推荐

这样的时代,年轻人迷惘,无奈,随波逐流,没有理想,没有爱欲,最可怕的是,他们丧失了愤怒的能力。

28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老早之前看的都忘了标记了,这个片子蛮好看的,处女作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稍微有点话痨但影响不大,也不是特别闷。

30分钟前
  • T3的小喇叭
  • 还行

没高潮 而且无聊

31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还行

这部德国导演的处女作不仅没有模仿无敌老头子成功,而且黑白色调用的有点没必要。查了下资料发现导演还蛮帅的。

35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假如德国电影都按照这种自由的思路来做,何至于总让人觉得都在套模板走亦步亦趋的路呢?[Oh Boy]是个太惊喜的存在,它做到了很多德国片没做到的一件事:气氛塑造。整片慵懒的叙事节奏被这种迷茫而逐渐坚定又不失幽默的步伐一步步带着,最后迎来了一个令人动容又发人深省的尾声,而且其内核十分牢固。

38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这是一个关于喝咖啡的故事。味道很好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Interesting yet not impressive enough. 迷惘的人做无聊的事,油头少年平凡与不平凡交织的一天。论RP和人生目标的重要性。

43分钟前
  • Andrew
  • 还行

四星半。奇怪我就是喜欢看这种闷到犯困的电影。黑白、小语种、处女作、咖啡、一个人的一天流水账(其实剖析出来是好几段人生)。喜欢的元素都齐全了。枯燥但是对我有极高的治愈力。

48分钟前
  • fiona
  • 推荐

2.5 不开心就去死好了,不要浪荡了,浪费大家时间。

49分钟前
  • vivi
  • 还行

真是拍出了[甜蜜的生活]的味道,横扫2013德国学院奖。

5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类型贴个喜剧是有多黑···算是感同身受+1,新晋导演的拍摄手法,黑白底,无所事事的德国Boy在生活中不断的迷失。。迷失的来源不可能是清闲的日子,往往自己越忙才更焦虑,不知怎么搞的,总是在遭受周边人的质疑,但当回顾一下仔细考虑时,会发觉其实真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问题

53分钟前
  • Brutal Ivan
  • 力荐

这电影可以叫“咖啡和香烟”,片子稚嫩了一点点,好在这本身是一个有话讲有共鸣的故事,年轻人的青春迷茫,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自己是谁,拒绝主动的容易得来的,想自主其实却又被动的生活。如果是一位更成熟出色的导演,这片子保不准可以是男版的【弗朗西丝·哈】。★★★

5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油头男孩倒霉的一天》我觉得不是黑白的话也挺好的Q_Q,文艺片嘛,拍来拍去都那样呀。汤姆的头发有削减的趋势=口=。。。最喜欢的是最后一段了。。。以及,啊,这孩子终于喝上咖啡了_(:з」∠)_

56分钟前
  • 豆友35496190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