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2011

剧情片韩国2011

主演:孔刘,郑有美,金贤秀

导演:黄东赫

播放地址

 剧照

熔炉2011 剧照 NO.1熔炉2011 剧照 NO.2熔炉2011 剧照 NO.3熔炉2011 剧照 NO.4熔炉2011 剧照 NO.5熔炉2011 剧照 NO.6熔炉2011 剧照 NO.13熔炉2011 剧照 NO.14熔炉2011 剧照 NO.15熔炉2011 剧照 NO.16熔炉2011 剧照 NO.17熔炉2011 剧照 NO.18熔炉2011 剧照 NO.19熔炉201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2 15:22

详细剧情

来自首尔的哑语美术老师仁浩(孔宥 饰)来到雾津,应聘慈爱聋哑人学校。天降大雾,他意外撞车,维修时邂逅了人权组织成员柔珍(郑有美 饰)。仁浩妻子早亡,8岁女儿天生哮喘由祖母照看,所以他不辞辛苦谋职养家。然而,双胞胎的校长与教导主任竟逼仁浩索贿5千万韩元。同时,仁浩逐渐发现学校笼罩着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令人窒息。有三个孩子引人关注:聪颖的金妍斗(金贤秀 饰)、贪吃的陈宥利(郑仁絮 饰)和弟弟自杀身亡的全民秀(白承焕 饰),民秀总是满脸淤青。下课后,仁浩还听到女厕所中有呼喊与哭泣,在门卫的阻拦下他未深究。之后。他意外目睹了校长行贿警察,教导员毒打民秀,宿导溺罚妍斗的行径。一个惊天的隐秘被慢慢揭开,真相令韩国震惊……本片取材于2005年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的真实事件,改编自韩国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说。

 长篇影评

 1 ) 纪念那些敢于撞石头的鸡蛋们

跟《母亲》、《老男孩》、《杀人回忆》这种构思精妙、炉火纯青的韩国犯罪片相比,这是一部手法很笨拙的模式化电影,也无甚新意。但打动我的也许就是“由真实事件改变”的这样一句注释。

弱势群体与地方势力的角力,结尾早已在片头之处就已写好,没有希望的绝望。只是在这场赢不了的斗争中你还是会心痛,因为主人公是那么一群聋哑加弱智的孩子。还有那种贯穿全片的,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正义无法伸张的无力挫败感,虽然俗套但还是一如既往的让人沉默。有时候,战斗只是一种态度,无关输赢。

雾津,一个虚构的韩国小城,终年被迷雾笼罩。一个新履职的聋哑学校的老师不经意的卷入一桩桩校园罪案。这是一座表面上风光无限的私立慈善学校,校长在当地声名显赫,身膺教会长老等风光无限之职。而私下里却同其同胞弟弟和另一教职员工沆瀣一气,大肆索要新任教师的贿赂,买通警察,包养情人,甚至对未成年的聋哑学生实施长达5年之久的性侵和虐打。在这个官官相卫的小城市大熔炉里,各种保护链、利益链交错纵横着,就像宫崎骏笔下的漫画怪物,外面是充气的人形,用针扎破了,便游弋出无数的黑色蛆虫。作为片子的主人公,新任教师姜成浩也曾徘徊挣扎,但最终还是洁身自好,没有被这个熔炉所吞噬。他和一位人权协会的女干事一起揭发了这件暴行,走上了漫漫上诉之路。

案情并不复杂,取证也并不艰难。正邪自辩,虽然校长听从警察局长的劝告找了一位刚从部长级法官职位下来开律师行的德高望重的前任老法官做辩护人,但法庭辩论在事实面前也并没有占什么优势。就在大家以为真相终于水落石出,凶手必被绳之以法的时候,出乎意料的结局出现了,剧情也在此急转直下。法官虽然宣布原告有罪,但也声称鉴于原告的威望和多年的贡献而酌情减免,最后三个人都只被判了几个月的刑并且缓期1-2年执行。原来并不是好的过程都会迎来大团圆的结局。那些过程论者要大跌眼镜了,他们说不可以这样不按常理出牌,没有规则的游戏谁玩的起?是的,没有规则,恰恰就是它的潜规则。它潜规则的利用了“前官礼遇”社会习俗而不让大法官律师的第一个案件败的太惨,它潜规则的利用了弱势群体的经济困难而用钱收买了受害孩子的家属不再上诉,它潜规则的利用了老法官和新法官的人际交往圈而对后辈施加压力,它还潜规则的用高薪职位收买了能言善辩的控方律师让其不再接手此案.... 这就是法制社会的悲哀,一个按照法制程序进行的过程却未必是你想要的结局,罪犯合法合理的逃脱制裁。我们以为自己掌握了正义真理,有礼有节,有法有据,但最终我们赢得了过程却失去了最终的结果。我们不止愤怒于禽兽般的暴行,我们更痛苦于无能为力的挫败。我们只在黑暗中看见里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但却忘记了最黑的黑暗往往是看不见的黑暗。

于是,在这样的法治社会里,依然有“不明智”的私刑存在,这是受害者最后无力的抗争和呐喊。那个有3级智障的聋哑小男孩,本满怀欣喜的把所有的证词全部写了下来打算在法庭上好好表现,让迫害他的老师得以量刑,但却在最后关头被告知他的监护人已签署了和解条约而没有了上诉权力,在那个雨夜里,那伏在老师肩头无法出声的干嚎声声撕心裂肺,闻者无法不动容。而他,也在那个大雨滂沱的夜里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给予仇人以惩罚,给予自己以解脱。那个幼小的羸弱身躯需要迸发多大的力量才能控制住一个比他重两倍的成年人,一起在震颤的铁轨上等着呼啸而来的同归于尽?那是一种怎样的生命绝望?

里面最让我痛心的就是孩子的监护人被说服和解的情节。本来,他们是智障,是聋哑,是未成年的孩子,是最该被精心保护尽力争取的一群弱势群体,但在现实里,他们却是最容易被牺牲掉的一群人。那个小女孩的双亲都是智障,在周围亲戚朋友的劝说下签了协议收下了巨额和解费,而那个小男孩父亲几乎植物人瘫痪在床,风烛残年的奶奶在贫民窟的家里同样不说二话的在沉默中同意了和解。你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除了悲愤你依然无能为力,这是人性和伦理的残忍黑洞。在生存的压力前面,我们可以牺牲掉的除了信仰、尊严、自由,还有什么?而换做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就像那个划去名字的游戏,在没有亲历之前,所有的道德高度上的指责都显得那么的轻佻。也许在他们根本无监护能力的监护人们把他们送入聋哑学校的那一天,这些无辜的孩子就已经是被牺牲掉了的吧。

片子的结尾是男女主角和一群聋哑人在法院前静坐示威,结果被那个收受贿赂却逍遥法外的警察队长带队用高压水枪冲击。最终,他们一个个的在水幕之中悲壮的倒了下去,怀里抱着的小男孩的遗照也在混乱中被踩碎。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一年后,男子远离了雾津回到了汉城,而女子依然在人权中心奋斗着,被解救出的两个小女孩在一群人的关怀中健康成长着。其实从始至终,只有他们两个作为置身事外的第三者在为这件事情孤独的奋战着。而在字幕显示里,这个真实事件的相关人员至今依然在法律上诉抗争的过程中努力着。

在天朝成长的我们,对于这样的故事应该不会陌生,我们看了太多这样无望的血泪抗争,里面更多的是爆发的过程,以及沉默的结局,比如钱云会,比如温州高铁。也就在此时此刻,那个绝望的被强制卖淫的11岁永州女孩的母亲因为不服法院判决不断上诉最终被地方政府送去劳教的新闻还牵扯着所有人的心。我们不去抗争,也许会被洪流给吞噬,我们去抗争,也许还是被洪流给吞噬。但我们终究还是要去抗争的,哪怕就只能改变那么一点点,就像片里的小女孩最终逃脱了魔掌身心慢慢恢复一样。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原本善良纯真的我们。哪怕,我们从来不曾赢过。

敬那些敢于撞石头的鸡蛋们。

 2 ) 无声的控诉

结局跟很多主旋律电影不一样,正义没有胜利。
电影里说,我们一路奋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在现实当中,这样的坚守太难了,有可能会丢掉工作,有可能会失去亲人,甚至可能丢掉生命。代价这么大,这份坚守的意义是什么?
看到男主角最后抱着死去的男孩子的遗像,在警察的镇压中一遍又一遍喊着他的名字,我想,意义就在于无愧吧。


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我很抱歉,但用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尊严守住了自己,我无愧于心。
为师不尊,为官不正,为医不德,为富不仁,为慈不善。触目惊心的真相,让人心酸崩溃的结局,作为旁观者,我很难受,很震撼,很愤怒,但我却无能为力。我想我不会再有看它第二遍的勇气了。

 3 ) 正义可能不会缺席,但一定总是迟到。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不,不是的,这杯鸡汤我不干。我想说的是,正义可能不会缺席,但一定总是迟到。西方不是有句著名谚语吗,“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我知道迟到总比不到好,可是本该属于一个人的生命、一个家庭的幸福被残忍的剥夺后,再如何事后弥补还能挽回吗?是一句正义迟到就能回应的吗?
很早就知道熔炉这部电影,但是因为自己泪点很低,看小说看电视常常要求he,一件悲惨的事情与我而言不只是饭后谈资而已,我会难过很久,所以熔炉一直刻意回避。昨天,还是看完了。你知道这部电影最让人绝望的地方在哪里吗?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小说的内容,再悲惨,你可以安慰自己,没事的,哭一哭就好了,反正是假的,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可是熔炉不是,你知道,在光州的一个听障学校,是真的有这样一群孩子,被那帮禽兽不如的老师性侵犯长达五年之久。并且在二审中,缓刑释放,甚至部分人还返回学校任职。何其荒唐?
影片催泪的地方不少,我是看到这两个地方哭的最惨。一是校长方的辩护律师指出莲豆是听觉障碍者,怎么会出现证词中所说的听见微弱音乐声的情况,进而质疑证词的真实性。于是法官决定当堂验证。音乐响起,我看到,莲豆的手,缓缓举起。

那一刻,是真的绷不住了。她还没有我妹妹大,生活已经剥夺了她说话的能力和听到世界的能力,却还不肯放过她。还要被迫站在法庭上再一次回想诉说那些不堪的经历,经受着别人的质疑。可是啊,她又如此勇敢,在法庭上面对律师的刁难,她做得很好,找出了性侵她的校长是哪一位,证明了她的确可以听到音乐声。
事后还回想起关键线索,帮助发现校长性侵的视频,尽管后来这个视频被那个道貌岸然的检察官拿走了•••••二是民秀问仁浩老师可不可以把想说的写下来,他也想在法庭上做得像莲豆一样好,他迫不及待的想让害死他弟弟的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你能看到,那一刻,他眼睛的光那么亮,不同于影片开头那双死气沉沉的眼,重又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可是却被告知,他不能上庭,因为,奶奶已经同意和解了。民秀立马就绝望的哭了,我也是啊。

他说,谁原谅了,我自己都没原谅啊。凭什么呢?没办法啊,奶奶也没办法啊,家里那么穷,儿子瘫痪在床,儿媳离家出走,孙子又是残障儿童,而自己,已经老的什么都做不了了•••当我看到奶奶这张伛偻的身影,我知道,不能怪奶奶的。

这里,心里涌起的是铺天盖地、无可奈何地、难以言喻地悲伤。
最后,即便性侵的事实被证明,校长、老师还是被释放。原来,这世界上的黑暗那么多,光明都来不及照亮啊。为了权钱利益,法官、检察官、律师、警察、医生、门卫••可以泯灭自己的良心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正义迟到根本就不是推脱的借口好吗?!在熔炉里,对民秀而言,他的正义永远未来临,最近的聂树斌案也是如此,洗雪冤屈又如何?他们已经死了,带着满腔愤恨死的。还是你以为真的有什么泉下有知?没有的,人死之后就是一堆黄土白骨,那些冤死的人也不能死而复生。这是已经被翻案的人,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还有多少人冤死还有多少人的正义迟迟得不到伸张呢?无数的黑暗还没有被发现,在角落里腐蚀、发烂、长蛆•••就像我开头说的,正义可能不会缺席吧,但一定总是迟到•••最后,就如影片最后所说,哪怕这世界有许多不公和黑暗,也请不要让世界改变你,请始终怀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

 4 ) 《熔炉》:无声的挣扎

个人觉得,其实有些电影,我们是完全没有必要用专业的眼光去看,例如这部《熔炉》,看完再去理智的分析镜头运用,演员表演,情节丰不丰富反倒是有些可笑了,所以当我看到“笨拙的展示腐败和罪恶,毫无想象力的剧情推进,没什么亮点”这类的评论,第一反应竟然是有些愤怒。以前我总是说每个人对电影都有不一样的理解,所以别人打一星五星都有他的原因,可是当我看到这部电影被很多貌似专业的人打三星,可是却可以为收了钱的国产烂片打四星甚至五星,难免会觉得不舒服。

《熔炉》的观影感受是悲凉和绝望,因为是以现实事件为蓝本,所以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人觉得触目惊心,而比这场性侵害事件更为让人发指的是原本该行使着正义、公平的人背后却偏袒权贵,进行着肮脏腐败的交易,当我们看到审判过程中的希望被黑暗逐次吞没时,一种无力感袭遍全身,就犹如法官宣布审判结果时,孔侑饰演的老师一脸呆滞的看着周围混乱的一切,此时画面无声,心内嘶吼呐喊,却始终无能无力。好在现实给了我们一点欣慰,因为《熔炉》的上映在韩国引起轰动,最终《熔炉法》的通过至少给了这片黑色一点光芒。

其实国内也有类似事件,只不过这类题材敏感,也不会有哪个导演愿意碰,有人评论说“人家有改变国家的电影,而我们只有改变电影的国家”,一语中的,如果前段时间微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唐慧事件能有这样的机会而去废除劳教制度,电影收获了票房和口碑,而通过电影可以让现实得到正义的推动,而不再是新闻过后就不了了之,一举双得,何乐不为?韩国电影一向喜欢自嘲,相比较就不单单只是电影上的差距了。

电影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让观众对受害者的心理和背后的细节有了一个更详细的了解,有几场戏一直让我揪心。在校长第一次侵害孩子时,孩子躲进女厕所,校长从隔间望去的镜头变成整场戏的梦魇,作为看客我已毛骨悚然,更何况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被侵害的孩子里其中有一个不仅是聋哑,而且智商只有8岁孩子那么大,虽然遭受了梦魇般非人的侵害,但是她却不知道自己所遭受的这一切是有多么的可怕,当在面馆里,所有人都没有食欲吃饭时,这个孩子却难掩爱吃的本性,吃了一脸的炸酱面,这个镜头结合最后一年后的场景看得人五味杂陈,有时候真不知道这到底是件坏事还是好事,孩子又聋又哑还智力低下,这无疑是个悲剧,可是她听不到那些虚伪肮脏的语言,看不懂成人世界的灰色规则,即便遭受侵害,却依旧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小世界里,换个角度看,这又是件好事。

另外最让我心痛的一段就是学校女宿导用钱收买了受害者的家属签下协商书后说的一段话了,“真可笑,就算在贫穷,在怎么没文化,可自己的孙子遭遇了那种事情,竟然因为几个钱,就同意私了了呢。这倒也是,我也不是没法理解,有儿子却整天躺在病床上,儿媳妇跟人跑了,孙子还又聋又哑,连我都觉得,上帝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这时候镜头切到孩子的奶奶脸上,老人没有表情,从背后那个破败的家我们或许能猜到,老人不是见钱眼开到没人性,只是现实令她没有能去抗争的信心。

当法官宣判结果时,我真的是扑哧一声笑出来又立马泪流满面,这声笑是因为在意料之中的鄙视又心有不甘的无奈,这一段孔侑演的好,观众跟随着他的目光,看完了所有人的表情,那一幕幕,难以忘怀。当其中一个孩子发现正义公平的法律并没有倾向他时,他选择了和侵害自己的老师同归于尽,孔侑端着孩子的遗像,在警察水柱的攻击之下,他被击倒,又爬起来对着周围的民众说“这个孩子叫民秀,既听不到声音,也说不了话”,一遍一遍的重复着。这让我想到了孔侑第一次来这个学校的路上,中途撞死了一只动物,它像这些孩子一样,同样无法表达自己的痛苦,在食物链最高端的人看来,它的死是微不足道的,你撞死它既不用负什么责任,也无需承受任何舆论的谴责,联想起整个事件,真讽刺。

最后点题的一句台词升华了整部电影“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5 ) 别让这个世界改变我们

在观看《熔炉》的时候,中途会有几次不愿意看下去的感觉,究其原因,在于片中对于性侵的场面完全没有回避,进行了直接表现,而这可能会挑战观影者的承受能力。
但是如果不这么表现,就很难渲染出孩子们的无助,以及性侵者的丑恶。
再加上影片的现实主义基调,让事情发生时如同身临其境,观影者如同旁观者,看到这样的暴行,却无法阻止,让许多人潸然泪下。

根据我查到的一些资料,《熔炉》上映后,韩国政府与立法机关通过了《性暴力犯罪法特别修正案》,也就是《熔炉法》,并通过相关的监督法案,让福利机构进入了监督之下,此外也通过《律师法修正案》废除了韩国一直流行的甚至在我们看来都极为荒谬的“前官礼遇”。

能够因为一部电影而改变法律,这个确实值得赞扬。
而且,通过电影来影响现实社会,这应该可以说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的最高成就了。

不过,正义总是来得太迟,而且,从这个事件,世越号事件,再加上朴槿惠事件,可能韩国在发达的表象后面,仍有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黑暗,很有可能,其他国家也有。
很有可能真相是,这个世界并没有一个地方能够是净土。

影片很早就揭示了校长等人的犯罪事实,所以影片最重点的,并不仅仅是校长等人所犯的恶,而是整个现实对这种恶的反应。推脱、漠视、盲目的掩盖、人际关系、权势、金钱……甚至包括宗教,正义,人类的多少恶行都是用这些借口而行。

一个心怀理想与正义的人,在这样的现实中间,总会感到扑面而来的压力,这种压力如同社会的熔炉,恩威并施的不停地想要同化你,所以你一定会深深感到无力,感到灰心,感到自己不可能。是啊,踏入社会的时间越长,越会感觉到,与人性的恶来进行争斗,这根本是一场没有可能赢的战争。但如影片结尾所说,为什么我们要一路奋战呢?或许,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要让世界改变我们。

同时有两种观点或着信念纠缠在人类的发展过程当中,
一派认为,我们通过权力,我们通过制度,我们通过法律,通过各样的技术革新,最终有可能战胜人性之恶,相信这个的人,勇敢的走向了这个社会,往上爬并反复求索;
另一派认为,这样的努力是无效的,真正重要的是,珍惜在眼前的每一个可以行善的机会,这样的人,执着的走进了这个世界,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并一往无前。
前者大爱如山,后者春风化雨,又或许,前者有一丝傲慢,容易功利,后者有一丝片面,容易进入盲目。
其实两者都同样值得歌颂,只是大多数人都做不成前者。但如同孩子们最后所说,了解到自己如同其他人一样,有人来珍惜,是她们最大的收获。

或许,我们这些一般人更有可能的,是做后者,在这场没有赢面的战争面前,迎着无边的黑暗,付出爱和珍惜,保持初心,别让这个世界的熔炉改变我们,才是最有意义的。

 6 ) 《熔炉》烘烤集体的良知

看韩国影片《熔炉》时,我脑中闪现过另一个真实的影子,忘记这则新闻报道于哪年哪月了,报道的题目便是《少女在敬老院遭多人强奸怀孕》,事件是失去双亲的一对姐弟,被送到养老院,12岁的姐姐三年里遭到数人强奸,直到怀孕才被亲戚发现。结果是少女的亲人找养老院领导,找当地政府反映,意料之中的情形出现,封口、掩盖、否认、推诿,甚至横眉怒对采访的记者。晃荡的视频画面中,清晰地演绎出了熔炉里炙烤的一颗颗被拷问的良心。 这样的事件绝非偶然,因为对应的是更加严厉的法律制裁与道德的鞭挞,社会的关注度也极高,至于能不能施行制裁就是另一回事了。英国的《儿童10大宣言》里不断强调儿童的安全成长权利,小孩子有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利——“背心、裤衩遮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不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权利——“不与陌生人说话”;对坏人可以不讲真话的权利——“坏人是可以骗的”等等,远观这些法律相对完善发达的国家,可以看出全社会对儿童的保护,也足见伤害儿童的罪大恶极了。 想来坏人是除不干净的。那些单枪匹马做尽恶事的魔鬼还不算最可怕,因为“小红帽”随时警示人类提防可怕的“狼外婆”,像《可爱的骨头》这样的电影也会不断搬上银幕给观者一记警钟。可怕的是一张无形的犯罪网络,不分地域国家,总能因地制宜地演练出滔天悲剧。靠的不外乎权钱勾结,沆瀣一气。 臭名昭著的娈童癖神父奥利弗•奥格莱迪便无拘无束地犯下了这种集团式的罪恶,纪录片《大急救》可谓勇敢之极,因为这样一部由奥利弗与一些受害者及受害者家人昭示的面目实在令人惊愕无语。而他至今逍遥法外,只是从美国遣送回了家乡,这又表明了不言而明的“真相”, 从梵蒂冈的红衣主教到全球天主教会企图掩盖个别神职人员对儿童及其教徒的性侵犯、性猥亵案的。引用这段,自然不是针对宗教信仰的诽谤,不过举例说明了金钱、政治之外,利用宗教旗帜钻漏洞,打擦边球的双面罪恶。除此之外,还有权钱交易使之猖獗的贩卖儿童,有关这类题材影片,意大利、瑞典、俄罗斯、乌克兰很多国家都拍摄过。 谈回到韩国影片《熔炉》,观看时,不难体会到整部影片不得不“管中窥豹”的设计感。这也是整部剧出彩之处,导演的拍摄思路一直遵循着整个事件的走向,毕竟真相永远不可能是“完整”的真相。同时,从民秀的弟弟自杀,孔侑(饰演姜仁昊)到聋哑学校报到,随后引出两个女孩被校长强奸,兄弟俩被班主任猥亵,用几个典型人物表现故事,“节选”的意图,随戏剧的面孔就呈现出来了。相对黑洞一样的真实事件,这自然是恰当的改编方式,其中点缀的有关孔侑的个人家庭,及所有参与事件中正反人物的立场,成为了饱满故事骨架的血肉。 《熔炉》在大体上稳步展现了真实事件,在细节上也做了必要的补充与说明,这也是这部剧经得住推敲的所在。爱吃零食的小女孩儿是全剧翻找历史痕迹的页码,在法庭上,女医生描述小女孩儿的遭遇,这一段则把追踪真相的案宗足足摞叠到了小女孩儿受侵害时的2000年。这样穿针引线的方式在剧中多次出现,是值得回味的。 我觉得,真相,通常只有时间找得到它。可是有一些人他们从未放弃过寻找,即便要加入到一场生死未卜的战斗,代价是牺牲一切包括生命。这些人的执着信念,多半没有可装入“小册子”的宣言做指导,不过有个最实在的理由——活着的尊严与人世不可放弃的正义。就像剧中郑有美所言:“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这样一群人又从另一面丰富着我的联想网络,想起微博里有关“什么是贵族?”的讨论,引用陈凯歌导演的话:“所谓贵族,就是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的人。”这话耐人寻味,屹立于道德高地、俗世圣域,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贵族在“土财主”面前真正提升了它的价值。而在这部《熔炉》中,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贵族”的稀缺与宝贵。 毫无疑问,在通往正义的道路上,脚下的绊石,眼前的迷雾,斩不断的荆棘将悉数登场。有学者研究“雾”在狄更斯的小说中寓意着扭曲的人性,是光明背后的罪恶。在韩国文坛享有盛誉的小说家金承钰有部现实主义作品叫《雾津行纪》,小说中亦描绘了主人公乘坐大巴前往大雾弥漫、不见消散的雾津。这一隐含寓意的“气象”借用到光州聋哑学校性侵丑闻上,或许是一种巧合,却足以表现出全剧不言而喻的氛围,在黑暗之内的雾笼罩的灰色地带,寻找出口的方向。 又因改编自真实的事件,2005年被揭发,时至今日仍没有完美的结局,所以看待这部剧的角度与意义大概已脱离了欣赏电影戏剧的初衷,无所谓优与劣,支持电影多少是一种追寻正义的希望与态度了。总之,这部电影所表现出的鲜明特色,大概只适用于这部剧,常言“过犹不及”,黄东赫导演却利用这一步险棋,在《熔炉》身上淋淋尽致地泼洒出了无语凝噎的悲愤。 显然,这种拍摄方式与电影故事本身是某种“珠联璧合”的关系。因这是真实的还在继续着的悲剧,故几大段赤裸裸伤害儿童的画面被放大、延长、重复,透过银幕流泻的才会致观者对恶棍无法抑制地唾弃。这样看,这就不是一部电影艺术那么简单了,由此传递出的是丑陋的现实,呼吁民众的关注,与抗议的精神。是在追求司法公正的道路上,拷问了复杂的人性与道德,《熔炉》创造的票房纪录也是有利的证明,韩民众发动签名运动,要求政府重新对此案进行调查,并取缔了事件中光州聋哑特殊学校,这些多少是令人稍感欣慰的结果。 事实上,真实的情况要比电影故事来得惨烈黑暗。“鱼死网破”的说法往往讽刺的是正义一方无谓的牺牲,“邪不压正”也是有条件的,总之道貌岸然的本质被揭穿,这些一丘之貉、一条船上的权势恶霸,要抱拳出击时,所造成的伤害也不是一两个恐怖的镜头能够完全展现的。电影《熔炉》把这样的现实刻画得露骨直白,有些伤到了看片的“情绪”,但经过一进一退式的结构编排,电影至始至终给人以力量,电影的艺术魅力也就随之展现了。

 短评

他们至少有电影的力量在支撑着弱势群体,而我们呢?因为【熔炉】的上映,一部关于【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目前已通过韩国国会正式颁布,当时的嫌疑人也已被警方逮捕,【熔炉】让我们看到一部现实题材影片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有时候一部电影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5分钟前
  • 力荐

“奋起反抗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让这个世界改变我们。”电影以真实故事改编,又一部极其精彩反映社会阴暗的题材。每个人物都刻画的立体丰满,情感同样控制得当,无力感充斥全身。电影完结,愤怒、无奈、唏嘘、悲伤各种情感如同“雾津”的浓雾一般,久久未能飘散,始终萦绕心头。★★★★

9分钟前
  • Q。
  • 推荐

不说别的,光电影那股正义的力量,就足以让人沸腾。

13分钟前
  • 阿巴厮
  • 力荐

韩国电影总是有本事让我能痛痛快快哭一下。影片最后的信里,问孩子们这件事发生后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孩子们说,知道了自己也是有人关心的。我一下子就泪崩了。

18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大概只有套用《让子弹飞》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才能略为表达我看完本片时的心情——震撼!震撼!!还是TMD震撼!!!我可以理解部分人站在纯粹艺术的角度对这部电影技法上的乏善可陈评头论足,但是我无法相信有人面对它由始至终散发出的那股震撼人心的力量时居然能做到完全无动于衷。

20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选择不被世界改变...

21分钟前
  • qw-p
  • 力荐

又一部没有大场面的五星级韩国大片,值得鼓掌叫好。 电影里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网友说“他们有改变国家的电影,我们有改变电影的国家。 ”

24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力荐

我有一个长长的望远镜,一直能伸到你的家里,你说什么做什么我都能看得到。

27分钟前
  • 大鼻先森
  • 力荐

我们愤怒的不仅是禽兽的行径,更是禽兽逍遥法外,正义无处伸张,无能为力才是最痛苦和绝望的。一个非常容易感动观众的题材,尤其还是真实事件改编。其实电影还有很多提升空间,包括对犯罪场面的描述太刻意未也太多了。但仍喜欢这样的电影,这才是电影应有的立场。这就是我们和韩影的差距。3星半

2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内咸》--鲁迅

34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推荐

好感人啊''''看得我都想杀了那些坏人''''

37分钟前
  • 王大锤家属
  • 推荐

想起一级恐惧的片头台词来:想找公平就到妓院,想被人干才到法庭。深雾中到处是颤栗的呻吟。

38分钟前
  • 茱湮河
  • 力荐

不能用电影的标准来评判它,因为这事件本身已经震撼得出一身冷汗,能拍出来就是已经了不起的事。

40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力荐

意料之外是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是一部战斗中的电影,而不是想象中闭合的圆满故事。这个世界的确有太多事情值得我们去奋斗,虽然“大多数人在电影院哭成泪人,却对电影院门口的乞丐视而不见”。

42分钟前
  • 撕撕撕
  • 推荐

孔侑在里面对自己的母亲说:我在她被性暴行的时候来不及去阻止,现在这些孩子需要我的时候,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如果这样都做不到,我又怎么能当一名合格称职的父亲~

46分钟前
  • niania兔
  • 力荐

我在想演戏的小孩子会不会有心理阴影

48分钟前
  • 落大雨了
  • 推荐

令人绝望的不是电影,而是生活本身。

53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当邪恶的力量已经渗透至社会的每个角落尤其是当权者手中,我们还他妈向谁去央求公平和自由

5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故事本身就能给到五星。那股站出来的正义让人沸腾,而无声的背影和哀嚎撕碎人心。特权阶级的民主践踏过良知,瓦解成兰花盆里的碎石,倾倒在地。战斗过的勇士会知道,还没赢不是绝望,只是,还没赢。

60分钟前
  • TTTZB
  • 力荐

這個世界的絕望在於,眼睜睜地看著那麼多的不公不平每天都在身邊發生,自己再怎麼努力卻依舊無可奈何;而這個世界的希望也在於,明知是蚍蜉撼大樹,卻還是有那麼一群人執著地選擇了這一條艱難而幾近不可能的路。

1小时前
  • 又又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