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荡子2004

剧情片英国2004

主演:约翰尼·德普,萨曼莎·莫顿,约翰·马尔科维奇,裴淳华,理查德·柯伊尔,鲁伯特·弗兰德,凯利·蕾莉,杰克·达文波特

导演:Laurence Dunmore

播放地址

 剧照

浪荡子2004 剧照 NO.1浪荡子2004 剧照 NO.2浪荡子2004 剧照 NO.3浪荡子2004 剧照 NO.4浪荡子2004 剧照 NO.5浪荡子2004 剧照 NO.6浪荡子2004 剧照 NO.13浪荡子2004 剧照 NO.14浪荡子2004 剧照 NO.15浪荡子2004 剧照 NO.16浪荡子2004 剧照 NO.17浪荡子2004 剧照 NO.18浪荡子2004 剧照 NO.19浪荡子200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17:15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威尔默特(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饰)以其满溢的才华和不羁的性格成为查尔斯二世(约翰·马尔科维奇 John Malkovich 饰)的宠臣。他古怪的行事风格遭人非议,还时常大写淫秽诗篇讽刺贵族的淫乱生活,他天生不羁蔑视社会伦理,结识了特立独行的女演员伊丽莎白·巴里(萨曼莎·莫顿 Samantha Morton 饰)坠入爱河,又和男演员道恩斯(鲁珀特·佛兰德 Rupert Friend 饰)发生暧昧关系。但长期纵欲和酗酒,加之触怒皇室被多次流放,过度燃烧了诗人的生命,他开始饱受失明、关节炎、臆想症的困扰,最终证实身患梅毒,在33岁时黯然逝去。

 长篇影评

 1 ) 贵族并发症

黑暗中,酒杯反射的微光后,脸色依旧苍白的Johnny带着一脸王婆的鬼气,坚定地说:You will not like me.这样一说,怀着窥探心里,真心还是假意?我决意进入这个故事。

开场白的最后,亲爱的Johnny酷酷地略带轻蔑的说:l do not want you to like me.

一个反复强调不需要别人喜爱的人,总觉得有些欲盖弥彰的感觉,至少也是不够洒脱,心里还惦记着不被人喜欢呢。

我貌似一开始就有点看好戏的心理,人物电影国王也说了,反驳总是容易的,要学着支持。

一个人有了一切,又恰巧聪明盖世,是不是就会忍不住坠入深不可测的空虚深渊?所以有梦想的贵族,或许比普通人更有机会和资本陷入自我的深渊。

这个世界的确不会符合任何人的梦想。“lf God wants men to have faith,why does he not make us more disposed to believe?”
可那么多人渴望完美,既然再恭敬也改变不了这个世界,那么宁愿选择玩世不恭,最简单不过的选择。Wilmot不过用肆无忌惮的直白表达在法国要被处死的露骨笑话或许事实。

“l have tried to speak the truth.But l have been betrayed.”是,的确讲了很多实话,说深爱自己的妻子不过是“一只华而不实的母猴子,为笼子的华丽而沾沾自喜”。
我也许会热爱在剧场大声和国王叫板说实话的男人,却不会喜欢说些刻薄话当诚实的家伙。

这个男人比较男权,后来败在一女权演员的手上。自命不凡的人心底都埋着虚弱的索引,遇到一个更自命不凡的,自然甘拜下风。Wilmot不对女演员说爱她,但对自己的妻子和朋友却带着迟疑惶惑的表情说,爱上了那个貌似平凡无奇的女演员。他尝试逃避,像一个初次遭遇爱情的男孩子,回去找妻子,那是最安全的处所,可最后他还是连夜赶去诉衷肠。在雨里,大声的,是我最动心的场景。


他爱他的妻子吗?为什么他爱上了女演员?
伊丽莎白·巴里是真实的,在舞台上也不夸张地渲染。真实的存在,那正是空虚贵族Wilmot心里缺的,自然情不自禁。
在《战争与和平》中,托尔斯泰让安德列和彼尔都爱上娜塔莎,这是意味深长的 。娜塔莎,她整个儿是生命,是活力,是“一座小火山”。对于悲观主义者安德列来说,她是抗衡悲观的欢乐的生命。对于空想家彼尔来说,她是抗衡空想的实在的生活。男人最容易患的病是悲观和空想,因而他最期待于女人的是欢乐而实在的生命。
但妻子给于的安全感或许同样重要。


电影最后如同开场白,但由于那动人的音乐,johnny反复问的那句:Do you like me now?貌似更有感染力。
终究人还是不能一条黑道走上去的,人总是得有点光明啊,希望啊,梦想啊什么的。名誉,地位,信任,这些看似他最不屑的东西,其实是一个可以空虚放纵贵族不能缺乏的,所以国王对他最大的惩罚是l'm going to ignore you。


电影里那个性格的仆人ALCOCK和Wilmot的一段对话或许可以看出一些这个方荡子的端倪。
Wilmot:lf God wants men to have faith,why does he not make us
more disposed to believe?

ALCOCK:Most men are so disposed.Because you set your reason against religion .

Wilmot:I despised reason.

ALCOCK:You clung to reason .You laughed in the face of God
with the aid of reason .


All men would be cowards...if they only had the courage.是的,还是多些光明的想法,然后尽量不要陷入空虚太久吧。否则再怎么样才华横溢,也不过是个懦夫。


 2 ) 我认为来自微博的这首诗能很好的表述这部片子。

别人笑我JB乱,我笑他人性冷淡。===========================
==================================================

 3 ) 不是要爱到腐烂才救赎

我漫无目地的在尘世行走

抬头看看天上,有天使有跳舞……

伊丽莎白说:“那些真的爱你的,会停止吗?会停止吗!”

   ………………………………………………………………

生于此等聪慧、智慧,却过早燃烧

以至于不能相信甜蜜

仿佛不经过痛苦、折磨、背叛、得不到之类种种不幸

拥有的一切,即便真实地在身边、在眼前

也会华而不实地不可依赖。

过于骄傲、过于聪明,才会对自己力不企及的伟大和永恒心怀恐惧

他说:“我的经验告诉我,人们不喜欢你,要么是愚蠢要么是嫉妒。那些愚蠢的人在三年后一定会喜欢你,而嫉妒的人则永远不会。”

不信主的人是愚蠢的,或嫉妒的。

愚蠢是因为不自信

因为不能相信

直到腐烂

形容与声貌俱已朽然

才能相信

被接纳

是真实的,永不会被放弃的。


………………………………

其实我想说,台词真好,丽兹真好,伊丽莎白真好。

真正爱的人,是不会停止的。

不论信上帝还是信爱人,

要能信,也要学会爱。


 4 ) 你会需要这个历史知识!!!!

我求求大家在看电影之前还是先听我说说吧please!!!

实际上,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非常非常棒的电影,但是很多人说有点看不懂而且觉得约翰根本没有才华。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太重要了,必须有所了解才能明白这电影的内核 我可以理解有人不喜欢它,但不希望是因为无法理解而错过。。

主角约翰的厌世和愤世嫉俗都是有原因的,那就是由当时的英国皇室与贵族传播下去的社会风气是淫乱污秽、混乱不堪,国家的财政治安等等地方不断出现着巨大的漏洞,而多数人根本意识不到或者毫不在意这种情况。可以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世态。约翰本人非常厌恶贵族阶级的故作姿态和逃避现实。他有一种尖锐的自我清高,他仰视自己,了解自己是不一样的,希望能做点什么革命式的改变,潜意识里他更是希望自己能名垂千古——这就是所谓的愤世嫉俗。

理解这部电影的关键其实是约翰的那部剧作 可能对英国历史没有了解的人会觉得它很奇怪甚至很烂,但其实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这时的皇室邀请约翰创作“伟大的戏剧”来获得法国的资金支持无异于一种掩盖和逃避,用艺术作品来提高身价,取悦法国,就是说皇室对于国情真正的问题根本是自大和无动于衷的。约翰作为贵族精心策划了这出惊悚的剧作,算是从精神方面极其正面地讽刺了这种做派,顺便直接摧毁了英王的计划,而且还是当着英王的面演出... ...就是当面硬刚。可以说,这部奇异的剧作越下流荒唐,它的艺术价值和讽刺意味就越高。演出剧作这个事件本身是一个非常英雄式的电影高潮。

之后约翰更多的就是徘徊和挣扎在忠于自我和舍弃自我的状态之中 不过我觉得,不想讲,约翰本身的矛盾要自己慢慢看慢慢品 这部电影才算是被好好欣赏过了。我想说的仅仅是这个历史背景罢了,因为它真正的赋予了电影戏剧化的张力、悲壮和伟大。我猜这也是为什么电影标签里有个历史。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个点,那么我想看不懂这部电影也是情有可原的... ...

只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各位有所帮助吧。

 5 ) 生前以放荡闻名,死后以才华流世的浪荡子

经常看到一些关于我们“死”在年纪轻轻之时的言论,我想笔者大多过了那个年纪才会有此感触吧。或许因为年轻时那些偶尔如诗的情绪太受记忆偏爱,冷落了持续今日的一日三餐,如同许安桦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里那般平常的大多时间。又或许觉得,年岁强取豪夺了年轻的心,对此积怨以久,不肯承认是自己装聋作哑视而不见。跳出俗世随性生活的大有人在,对世界自怨自艾顶多也就欺骗了自己。其实环境真没能耐改变什么,顶多也就遮住你的眼睛。



          而且我并不觉得死在年纪轻轻之时这种说法适合大多数人,我们还会思考这件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大多数人只是更加麻木了而已,这不是什么坏事,毕竟不开心大多源自敏感,所以我们还能努力热爱生活。我们本身就是世俗的一部分又怎能说被世俗逼死在花样年华里?对妥协麻木之人,将一直与世俗共存,信仰光,早上醒来见到太阳就充满希望,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活法。真正能被杀死的只有鲜活的灵魂,那些身体和灵魂都尽性的活到最后一刻的人。



          只有极其偏执的人才能活到那个点上,这样的人不多,约翰·威尔默特·罗切斯特伯爵绝对榜上有名。同样不羁的约翰尼·德普在《浪荡子》里还原了这个角色,就像两个恰好重合的灵魂,在不同的时代里跳同一只舞。约翰·威尔默特一角除了德普外再无第二人能去插足。从英国出资为反应本国历史却选择德普这个美国演员就能看出这并非一个人的考究。没有德普这部电影根本不能想象,这两个人骨子里有股劲很像,所谓同是人间浪荡子。


约翰·威尔默特

         俊邪不恭,桀骜放荡,天赋异禀,但淫耻无度,风流成性,言谈狂妄,举止倒算文雅。每日以酒眠、为色醒,以喝遍天下美酒、阅尽天下美色为傲,还患有幻想症,而立不久梅毒缠身便香消玉殒。生前以放荡闻名,死后以才华流世。他一生有过无数女人,但我依然相信他的爱无比真诚,因为他虚假不来,他不会隐藏人性里不得体的顽劣,绝对是这世间顶坦诚之人。



         见到对他褒贬不一的评论,就浮现他开篇时的笑,而这笑也应该有我的份。大部分人习惯性把才者的愤怒归结于时代的错误,其实不管把他们丢在哪个都一样,每个时代都延续着那些深入骨髓的堕性和陈芝麻烂谷子的陋习。而且必须承认,我们就是看不惯傲者的真才,不相信浪子的虔诚。错时代这般老套的说词根本套不进他短暂的生命,换几个时代都没用。他或许只是上帝的一个疏忽,不然怎么会草草了结他的生命,还说是上帝绝望了?



          真正高贵之人绝不会被高贵本身的光环所蒙蔽。身为贵族和宠臣已经够他喝遍天下美酒、尝遍天下美色。何况他还有一身倾世才华与美貌,若仅仅是放荡他大可不必活得那么“可怜”。可惜他选择遵从自我或者说遵从灵魂,当权贵与“体面”不及酒精、女人有趣时,他选择有过趣的生活。荡在酒池肉林间,一醉好多年。



          在同样的环境里,所有人眼前的景象是一样,能看见的却不一样。那些存在而看不见的东西大多因为习以为常,把常态里的东西拿到人们关注的事情上来,才会有人思考。他言谈戏剧里那些荒诞无稽、淫荡无度的说台词和行为,坦诚展现他所处的环境及自己的状态。体面的贵族们痛恨他这种坦诚,衣冠禽兽从来不会把里子里的事拿到面子上来说。浪荡够资本、发泄够才华、病陨依然还有女人和身家,虽然起起落落但还是由着性子活了一世,上帝对他也算仁至义尽了,死虽可惜,却也是个适合他的死法,按理说他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他真的发生了。



         电影一直让他高高在上,就像开篇他说话的口吻一样,和所有人隔着一团漆黑,只剩中央一束光,这很应他孤独的一生。他在戏剧和幻想里一直处于微醺状态,站在你触不到的地方自演自说,不需要你有代入感,不需要你理解他、不需要你喜欢他、甚至不需要你知道他在干什么,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让灵魂和身体都活到最后一刻。但你会思考,在吃饭、睡觉、甚至做爱的时候。不过你大可不必为对错费心,这是人生又不是数学题。



         他说:
我要饮尽天下的美酒
对于耶稣
我是不敬的
我漫无目的地在这尘世走着
抬头看看天
有好多天使在舞蹈
那么
你现在喜欢我吗...

          生者如此诳语大多会被人唾骂,死后若是幸运流传于世倒比较能被客观看待。道理就像我们会对同事加薪而产生情绪,却对福布斯榜上那些数字熟视无睹一样。我们见不得处在相同环境的人对同一处境有过于古怪的解读,圈外对古怪思想推崇的倒大有人在。这种情绪大多来源于嫉妒和讨厌,嫉妒我们很少意识到和承认,讨厌却很直接坦荡,讨厌大多会因为坚持和了解而缓解,但嫉妒永远不会。



          好在现世因为网络,思想圈子变得很大这种情况有所缓解。思想圈子越大包容度也就越大,这和见识越多的人就越宽容是一个道理。不过古怪之人在身边时,很多人又不见得能有在网络上的理智,因为这时候不仅需要见识还需要品行。这很正常,需要反思。

          约翰·威尔默特在争议里遵从自己的一生让人又爱又恨,爱他的才华和俊容,恨他的放荡和无耻。一个风流成性率真坦诚的浪子在黑暗里带着自身的那束光走向了生命的尽头,故事讲完了,那么你现在喜欢他么?

 6 ) 一场华丽的自焚

他如此美丽,在周围满脸堆砌脂粉和油脂,面颊松弛,步履懒散的贵族们当中,像唯一风流儒雅的国王。
他如此机智,短短的几个音节,一个顺嘴溜出的俏皮话就一句道中了王室的无能与国家上下致命的棘症。
他独具慧眼,在男人们只看到女演员面霜下的肌肤和裙子里的桐体时,他却发现了样貌平实的可塑之材。
他又如此多情,俊俏的容貌、优雅和慷慨的举止,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为他一双郁郁的眼眸而失魂落魄。
他拥有上帝无比丰盈的赐礼,却错生在了一个荒淫的时代。若是愚人或者睁眼瞎或许还看不明白这世上的污垢。不过,对于他,这个眼中能够洞察一切真相的天才,却没有任何可以逃避的角落。

面对这污浊他只能挖掉自己的眼睛,在腐朽的世界中更加腐朽,在堕落的社会里更加堕落。他被梅毒侵蚀而腐烂的身体是对这个世界的绝望和自己的嘲笑,涂上白粉戴上假发依旧是出入宫廷的贵族,可国家和他自身内部的腐烂却没有一刻地停歇,就像当初他痛恨这个世道的理由一样。
所以,他用玩世不恭、讽刺、性欲来点燃生命,用一场最惊心动魄的华丽自焚来控诉这个污垢到不能生存的社会。

 7 ) 戴普或威尔默特,都是《风流才子》

   又名《浪荡子》或《浪子》。
    类传记题材,主人公是17世纪英国复辟王朝时期的传奇人物约翰·威尔默特,14岁便取得了牛津文学硕士,由于父亲曾经庇护过落难时的查理二世,因而被后者视为朋友。不过,彼时的英国,正处于文艺复兴后最奢华糜烂的年代,他浸淫其中,终日徘徊在酒馆、妓院、剧场、宫廷之间,却难以抑制现实与内心剧烈冲突产生的痛苦。所以,一面,行为放荡、纵酒胡闹、讲露骨笑话、写淫秽诗篇;另一面,又时常以诗、剧嘲讽所谓贵族与宫廷生活的荒唐。无法自律,触怒国王,多次被流放,仅活了33岁。
    电影是以他再次被查理二世召回宫廷开始的。国王,既希望他成为自己时代的骄傲,就像伊丽莎白的莎士比亚;又希望他成为真正的御用文人、宫廷的代言,在议院里慷慨陈词缴杀敌手。可是,威尔默特太有思想了,束缚不住自己那颗自由、激进却又厌倦现世的心。
    威尔默特遇到了一个女人,伊丽莎白·巴里。在众人眼里,她是一位失败的演员,在他眼里,却是触动内心的天使。她的自然主义的表演风格,在他的引导与支持下,被更多的人接受。然而,她对生活的追求也是自然主义的,所以,与威尔默特的感情,始终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
    在查理二世招待外国使节的活动中,威尔默特编导了一出纵情并荒诞的歌剧。之后,主动放弃贵族的身份,走入民间。他认识了一个男人,无名的俊美的演员,引发了仿佛同性恋的感情。
    受梅毒戕害的威尔默特已经面部溃烂、满身脓疮,可是,却依旧揣着对世俗的冷嘲热讽。他出现在查尔斯二世的聚会上,脸上敷着白粉,鼻子扣着怪罩,嘴唇涂得猩红,如同撒旦,面对沉溺在奢靡生活中的贵族,做了最高亢、恐怖的“忏悔”。
    他死了。两次。先是在巴里的剧中,后是在妻子的怀里。
    威尔默特的故事,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写了《索多玛120天》的萨德以及神秘的诗人兰波——都是些特立独行的“怪物”。诸多的专业影评,都在抨击剧情架构、服装置景、导演摄影的“滥”,却无一例外地将强尼·戴普捧到云端。显然,他当得起。看着文艺的威尔默特,你绝不会想到商业的杰克船长,尽管,他们同样夺目。
    喜欢片中的某些台词。
    比如,威尔默特自嘲为晓得族谱的公猴子后,又说妻子是“一只华而不实的母猴子,为笼子的华丽而沾沾自喜。”比如,巴里对威尔默特说:“你可以花1英磅买我的春宵,但你不会,你想征服我……当男人不再注意女人的外表,而转向心灵时,那男人便完了。”比如,威尔默特随口说出的“我是黄金时代的嫉世者”、“不喜欢你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愚蠢,一种是嫉妒,5年之后,愚蠢的人会喜欢你,嫉妒的人永远不会”、“生命中所有的尝试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等等,非常契合他诗人的身份。
    开篇与结尾的对白,在强尼·戴普的诠释下熠熠生辉。尤其是最后一句——Well,Do you like me now? 女fans们大概没有不说“Yes,I do”的。

 8 ) 你这一支银样蜡枪头

我记得小时候看央视版的红楼,印象最深的一幕是说宝黛在花园读书,一个叹她那多愁多病的身,一个笑他作银样蜡枪头,然后四目相交,音乐响起,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虽然当时还不太懂男女之事,但从这幕后我基本确定了宝黛奸情很深这个史实。

长大之后对男女之情终于略懂,才体味到那春风拂面花满地的镜头里,特写的眼神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懂你”。这样的眼神在浪子伯爵和剧院女星的排练交锋中又出现了,但关于这个故事我想说的并不在此。我想说的是相知之后,关于我们的态度和选择。

许多人看浪子伯爵,看到的是一个才华横溢倾倒众生却自绝于人民的人,而了解他的人看他又是一个无力爱人也无力爱己的人。
我暗自问自己,面对这样一种人,我会怎样?

大多数人觉得自弃如此纯属暴殄天物,扼腕叹息外,甚至能达到了愤怒的地步。这种观点乍一看我很认同,可仔细琢磨了一下,又觉得这跟隔壁邻居家十八岁的小妹妹整天花枝招展出去约会就是不正眼瞧我一眼的宅男心态类似,总结下来就是干你P事啊。如果还要愤怒,那就必须去做心理建设,以防出现『宅男约会不成虐杀邻家少女』的社会新闻来。

有些人的态度比较能动,希望以金钱或者荣耀,以爱情或者欲望,以赞美或者痛斥来刺激天才的产生。这些循循善诱,却又让我隐约生出一些猜忌,担心剥开一层,看到的不过是一些争做灵感缪斯或者精神导师的企图。

再看影片里无论是国王一再地向浪子伯爵推销知识现实化的利益,还是剧院女反复强调的才华需要展现的论调(她自己的也好浪子伯爵的也好),都是当时背景下的政治正确的主流态度,作为一个反衬,浪子伯爵那付终日无所事事银样蜡枪头的形象就显得极为刺眼,不合时宜了。我不知道自由主义(Liberalism)和浪子(Libertine)到底在词源上是什么样的关系,不过我猜想,这个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为理论基调的主义,或许恰恰是浪子伯爵追求的东西。

然而终究,我还是难免觉得浪子伯爵的一生可悲。那张如魔鬼一般的病容只有深爱他的人能一再地亲吻得下去,而真正懂他的人,却没有这样的包容。

作为戏剧化电影的结尾,英俊的伯爵连连问道,do you like me? 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但对于我来说,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做什么样选择?这或许是一个需要一生自问的问题。

 短评

嘿!

5分钟前
  • butterswong
  • 还行

好看另类

10分钟前
  • DreamMaker
  • 推荐

曾经的浪荡子德普

14分钟前
  • 不可思议此方
  • 力荐

老了以后多演混蛋什么的最适合了,造型太难看了

17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没德普就没看头

19分钟前
  • 囍夭夭
  • 还行

演的真的很好呀

22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力荐

生活放荡最后死于梅毒,这是自作孽,不可活!

24分钟前
  • 七十三
  • 还行

愤世嫉俗

29分钟前
  • 记得当时有风
  • 推荐

看完这片子,我就想起两句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4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故事比较弱,因为我现在回想起来甚至不记得这故事讲了什么。但是德普很适合这种浪荡风流才子的角色啊。

39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还行

强尼戴普的表现力真强大

40分钟前
  • seeme | 北北
  • 推荐

觉得这个电影不能让我激动……

42分钟前
  • 星崎 妙
  • 还行

还能怎样?一颦一笑已经让我无心瞻顾其他。后面又很虐心,病成那个样子却还是自己的妻子不离不弃,甚至那个妓女都始终不愿离开他,倒是那个他深爱的女人十足背叛!真可悲!最后还是需要再次出现那张曾经俊美的脸,还反复念着“Do like me now?……”真是要人命!

44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第一套和單位看的電影。

47分钟前
  • Zackiemad
  • 较差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I4MTYxODg=.html

51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还行

世上真的有这样的人?!

53分钟前
  • ling
  • 推荐

简直太...太....太.....

55分钟前
  • 喃 大 丢.ai
  • 力荐

you would not like me

59分钟前
  • K
  • 力荐

无条件支持德普,何况是英式发音

1小时前
  • 芹泽虾饺菌
  • 还行

也不是很风流也没有很才子

1小时前
  • 常减常肥的温绮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