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子

惊悚片美国2006

主演:克里夫·欧文,朱丽安·摩尔,迈克尔·凯恩,克莱尔-霍普·阿什蒂,查理·汉纳姆

导演:阿方索·卡隆

播放地址

 剧照

人类之子 剧照 NO.1人类之子 剧照 NO.2人类之子 剧照 NO.3人类之子 剧照 NO.4人类之子 剧照 NO.5人类之子 剧照 NO.6人类之子 剧照 NO.13人类之子 剧照 NO.14人类之子 剧照 NO.15人类之子 剧照 NO.16人类之子 剧照 NO.17人类之子 剧照 NO.18人类之子 剧照 NO.19人类之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2 15:26

详细剧情

20年后的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灭顶之险——所有的人类都丧失了生育能力,而东欧和非洲国家已经四分五裂,人口向英国等富裕国家大量迁移。\n然而在英国境内,人们正陷入一片混乱和恐慌中。人人都为世界末日的到来而焦躁狂暴。非洲女孩肯非法移民到这个国家,但令人振奋的是她腹中竟然怀有孩子。为了保住人类唯一的血脉,警察蒂奥和前妻朱丽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将肯安全离境,但枪林弹雨却失他们举步维艰。\n在逃亡中,婴儿出生在了一个难民营里。刀枪当前,保住人类最后的希望,成为蒂奥心中唯一的信念。

 长篇影评

 1 ) 女人拯救世界

    大多数情况下,导演们构造的未来世界是“反乌托邦”的,原因除了忧患意识以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如果一个未来世界好的不得了,还有什么好拍的,有什么戏剧冲突可言。而这些电影大多数情况下,结局也多是充满希望的,不是主人公逃出升天,便是罪恶世界背后的政权被推倒,原因也不难设想,要是拍的前景一片黯淡,不说导演自己受不了,观众消受不了,片子也不好卖钱。《人类之子》总体上仍然是这样的路子,但是这部电影更加严肃,同时难能可贵的做到了片子还颇为好看,这就值得鼓掌了。
    故事发生的背景很有“新意”,人类突然间丧失了生育能力,18年来没有一个孩子出生,甚至一个地球上最年轻生命的死都会引起一阵全球的哀伤情怀。片子符合了“反乌托邦”作品的主要特征,政权仍然是带着专制色彩的,尽管没有那么赤裸裸的独裁,但是一样做出将移民关进笼子里,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谎言,制造紧张气氛摆脱政权危机等等,正如片中的jasper所说,“任何时候我们的政客有麻烦的时候,就会有炸弹爆炸”。同时本片的背景还带着末世情怀,在人类即将绝种的背景下世界显出一副乱像,各式宣扬末世理论的团体鼓噪着人们的情绪,政府和下层人民的矛盾让社会动荡不安,总之一副群魔乱舞的景象。同时,本片再一次证明了在困境中,人们可能团结一致,可能涌现可歌可泣的事迹。但是,更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心怀鬼胎,仍然想借机捞一把,仍然勾心斗角。所以,theo和julian们为了保护人类的希望而不惜生命,但是政客们仍然在争斗,移民和军队让城市成为战场,luke一类的人物更是借革命之名为了私利草菅人命。
    片子在营造气氛上很成功,在theo随jasper回家时,我们可以听到的Pink Floyd的《goodbye blue sky》,这首歌出自那张经典的专辑《迷墙》,本来就是一张在迷幻中带着末世气息的专辑。末世的天空不是蓝色的,在本片中一直处于一种黑色的气氛中,theo和18年来第一个怀孕的女人kee一路逃命,一路上见到的是残破的房屋,落魄的难民,无休止的暴力。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片中不少镜头中,有动物出没于人群中,破败的建筑中,营造着一种人类即将灭绝,世界将回到野生动物们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最初状态。而theo和kee逃亡路上也是气氛紧张,导演一直让这个过程在快节奏中进行,甚至没有给剧中人太多静下来交谈的时间,而是一步一步推进到最高潮。当theo和julian相见时,气氛稍为缓和,我以为故事将像通常一样以他们俩逃出升天结束,但是故事很快就让julian死去;接着又推出了人类的救星kee,但是没让气氛缓和多久,马上又推出凶狠的luke;然后当theo带着kee按着jasper的指示找到syd(让我又想起了Pink Floyd),甚至已经生下一个孩子时,马上又献上了本片的最高潮,那个爽呆的长镜头。可以说,这段难民区的枪战拍的非常震撼人心,在快节奏的镜头运动中,战斗场面无比的真实和惨烈,甚至镜头上还沾上了血迹,要是其他时候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肯定会马上认为这是片子的BUG。但是,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中,屏幕上的血迹就如一个记者深入第一现场,不停的奔跑让你目睹最真实的一切,你只能目不转睛一动不动的被震撼。
    本片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当孩子出生前,theo曾经问kee准备给孩子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她回答,“fooley”(愚蠢)。但是,当孩子出生后,她决定换个名字,因为产下的是个女婴,而“fooley”是个男人的名字。在本片中,与其说“愚蠢”是个男人的名字,不如说男人大都是愚蠢的,正是男人们将世界一步步推向黑暗。纵观本片,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女人都是正面形象,从一心为人类前途奔波而死的julian到照顾kee的护士,还有难民区接纳theo和kee的那位好心的不停念念叨叨的女房东。而通过一本杂志封面,我们也知道jasper那位植物人的妻子也是个正义人士。更别提人类的希望维系在一个孕妇身上,而她产下的又是一个女婴,人类的希望也寄托在这个十八年来世界上最年轻的“女人”身上,当kee抱着孩子从楼房走下时,我们发现就如圣母玛利亚降临人世一般,交火的双方纷纷停火,甚至有虔诚的人在划着十字。而男人呢?即使正面的theo,也是在昔日爱人惨死后才被唤起了勇气,jasper也有位正值的妻子在身后,而其他如luke杀人如麻,syd为了小利愿意出卖朋友,在最后的战斗中也是一群男人打的天昏地暗。很讽刺的一幕是,当战场上的人被初生的婴儿震撼的一动不动时,一声爆炸声想起,大家马上恢复原样,继续打的天昏地暗。女人创造生命,男人毁灭生命,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慈善项目都是以勤劳的女性为突破点,救济物资也经常直接发放给妻子。看这片时,想起了《不朽的园丁》中的一句精辟台词,“亚当是上帝的初稿,创造夏娃时,他改进了不少。”从本片看来,这句话说的确实在理,当那女婴出生时,就令我感叹,真是女人拯救世界!
    结局仍然是一种充满希望的结局,theo以生命保护kee和女婴等来了“明天号”,或者说等来了“诺亚方舟”。theo的表现也算是给片中大量脓包的男人挽回一些“面子”,但是片子还称不上大团圆似的,毕竟那个生命还太过弱小,毕竟kee身后仍然是人们争斗的世界。导演阿方索.卡隆为我们献上一部难得的好看而又发人深省的电影,本片以一个一反传统的孕妇和女婴作为“救世主”形象,嘲笑着冰冷的暴力,表现着人性的光辉,尽管一直到结尾都显得无法趋散黑暗,但是至少把希望留给了明天。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2b2c12d50e60d2c551da4b83.html

 2 ) 提到或者镜头中的艺术作品

不过是一些零碎的注脚。(但也算比较全的版本了,为了方便锁定艺术作品看了很多外网粉丝扒的,也没我扒得全嘛……)

太懒了不想写完整的作品索引格式,所以只写了简略版本。(因为背不住艺术家的全名和生卒年哈哈)

00:07:50

送子鸟,鹳,仙鹤。后来Jasper的笑话中也有出现,这不是艺术作品,只是想用送子鸟开头。

其实Jasper的原型是John Lennon

00:18:10

背景墙上的涂鸦是Banksy的Kissing Coppers

Banksy, Kissing Coppers (2004)

00:18:25

最难找的两幅画了,但总觉得眼熟所以想翻出来。 左边那幅太糊了,看构图和动作我倾向于是利皮的《圣母,圣婴及两位天使》,但仔细看似乎又不太像。右边应该是拉斐尔的La belle jardinière 。总之应该都是相关题材的画作。

Filippo Lippi, Madonna and Child (c. 1450-1465)

Raphael, La belle jardinière (1507)

00:18:46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但是断了一截腿……这段对话里提到米爹的另一个雕塑《哀悼基督》被炸毁了,这句话后面有呼应。

00:19:26

背景墙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关于战争的艺术作品中最伟大杰作吧(算是某种公认了吧)。

00:20:40

这个没有人能忽略,窗外飞翔的猪……当然是致敬Pink Floyd的充气猪,但充气猪不仅仅是Animals专辑封面上出现过,PF经常在巡演中使用充气猪做道具。 (懒得找图片了,害)

00:37:15

为什么Kee说自己怀孕不直接掀衣服,或者稍微比一下形状(像后面很多次一样),中间挡胸的手还换了一次,因为这里借了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

Sandro Botticelli, The Birth of Venus (c. 1484–1486).

00:50:08

这句Shantih Shantih Shantih倒不是什么艺术作品,应该是梵文中表示某种祝福的颂词,标出来是因为同样出现在诗人艾略特的《荒原》中。

01:24:10

之前提到被摧毁的米爹的《哀悼基督》,然后在战争区域里拍摄了以类似姿势失去儿子的母亲。虽然艺术作品被摧毁了,但历史仍然以某种形式重现。

Michelangelo, Pietà (1498-1499)

01:35:34

背景墙的一部分是《格尔尼卡》的拆分重构。

Pablo Picasso, Guernica (1937)

01:36:24

用送子鸟开头其实就是想用送子鸟结束……

片子里还有好多零零碎碎的细节觉得应该是有出处的才对,特别是一些莫名给的特写。也许之后发现了再断断续续补充吧。(如果能发现的话。)

 3 ) 【关灯拆电影】这个彪悍的长长长长长镜头

关灯拆电影 只读经典

今天要说一说2007年的科幻电影《人类之子》。影片讲述了未来人类都丧失生育能力,男主角如何在枪林弹雨中,保护世界上最后一名孕妇的故事。

此片在豆瓣上居然只有7.4,绝对是被低估了。

而在烂番茄上,这个成绩才算是比较匹配。

影片的第一个高潮段落就是一条近5分钟的长长长长长镜头。开始时看上去很普通,但越看越老卵(厉害)

关灯拆电影 彪悍的长长长镜头_腾讯视频

在这场一镜到底的戏里,男主角一行护送孕妇,驾车躲避各种疯狂的追杀。

而最容易让人忽视的一点是

摄影机到底在哪儿?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觉得平淡无奇,摄影机貌似就是固定在车头的位置。

但是突然间摄影机开始往车内移动,还转了90度

这时我就想,估计是把前面的挡风玻璃拆掉,让摄影机伸进来。

假如没有挡风玻璃,那照道理朱利安·摩尔的头发应该会被风吹起来。然而并没有,所以这个假设又不成立。

那会不会整个都是在棚里面拍的,车窗玻璃全部是绿幕,后期把车外的画面再贴上去?

可是车外戏和车内戏有非常严密的互动关系,外面那些追打他们的人、还有摩托车的戏,都说明这辆车是在公路上实拍的。

那摄影机到底放在什么地方,是由谁来控制的?!

·

·

·

·

·

·

直到我看到了这张图……

这个场面真的是在公路上实拍的,整套摄影的机械装置被设置在了车顶

实拍开车戏,一般都是把车放在拖车上,因为演员一边开车一边演戏是很危险的。

但是这里的拖车还更牛逼,因为它前后有两个驾驶员

当演员需要倒车的时候,就是由后面的拖车驾驶员驾驶。

其实他们把车顶掀掉了,在上面做了一个支架,摄影机是由拖车后部的一个人用电脑控制的。顶上做了很多的机械装置,包括长轨移动,然后摄影机的支架可以180度甚至360度旋转。

和抓娃娃机差不多

如此兴师动众地拍一场车戏,是哪位导演吃这么饱?

准确的说,其实是两个在美国电影圈混的墨西哥人

其中一位就是阿方索·卡隆,他是《人类之子》的导演。2013年还凭借科幻片《地心引力》获得第86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他还曾执导了《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第二位就是他的好基友、与他多次合作的摄影大神艾曼努尔·卢贝兹基,也是墨西哥人。更是连续三年获得最佳摄影奖,是奥斯卡史上极为罕见的帽子戏法。

你看看卢贝兹基获奖的三部作品,摄影一部比一部牛逼:

《地心引力》大家应该都看过吧,我当时走出电影院都有种云中漫步的感觉,整个电影大概就是十个长镜头拼成的。一共获得了七项奥斯卡奖,比较有趣的是,这个片子还获得了最佳剪辑奖《鸟人》的长镜头更不得了,全片就是一个连续的镜头,不过中间用了一些“作弊”的技巧,以后有机会来和大家说说。 《荒野猎人》里大量使用自然光,你要知道自然光是最难用的,因为你不可能去指挥太阳。

据说阿方索和卢贝兹基,经常凑在一起打游戏。而游戏的画面本身就是一个连续的长镜头,所以他们成天在想观众看到这样的镜头会有怎样的反馈。

他们就想玩死像我这样的人,这么牛逼的镜头让我绞尽脑汁去想到底是怎么拍的。

所以花那么多心思和人力拍长镜头,不仅是推进了电影工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那些创作者,尤其像卢贝兹基这样的人,他心中装着观众

心中装着观众最好的表现就是:

时时与观众为敌

产生一种博弈的关系

想看《人类之子》的朋友们,欢迎添加客服关关(ktlfilmguan)索取全片资源~

更多经典电影拆解,请关注

关灯拆电影

只读经典

国内含金量最高观影服务公众号

最强电影评论短视频

合作联系:ktlfilm@ktlfilm.com 17701737139

 4 ) 拉跨的伪科幻故事

贡献了史诗级的工业长镜头,非常牛逼非常酷,但是抛开一切讲故事的技巧,回到故事本身,这电影讲的故事很垮,甚至到男主前妻被射杀的长镜头结束后仍旧不能引起我的任何兴趣。 第一个任务情节是前妻要男主办通关文牒,准备偷渡,任务目的是什么、危机感、神秘感都完全没有透露出来,我只觉得她们吵闹。车上男主跟前妻玩起以前的游戏,夹杂了一堆跟故事毫不相关的信息躁点,除了分散观众注意力以外毫无作用,一头雾水地被一帮人劫车之后还是一头雾水。

故事格局高开低走,被绝育的人类在最后一个婴儿出现前打成一团是为什么?资源不够了?经济下滑了?农业减产了?屁都没交代清楚就剩打了。 不管拍摄手法多牛逼,终究是要服务于故事本身,而这电影剧本讲的故事就不行,包装再豪华也于事无补,还不如老老实实用传统手法加旁白加闪回,起码还能把事讲清楚。

题材挺感兴趣的,但是内容真的很让人失望,透着一股美式反乌托邦老调的味,美国电影对科幻社会的构想总是小人物反极权反乌托邦要自由。v字仇杀队刚出还能让人眼前一亮,但是距离冷战结束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比起走上街,更应该思考的难道不是revo第二天之后你们要干什么吗?revo对生活的真正改变在哪呢?

同样的【使女的故事】【饥饿游戏】都是一一样的虚假白左集合造反打怪反极权的套路,借科幻输出一堆单一的宗教政治观点,而背景的社会格局成因经不起一点点推敲,也不理性探讨社会的可能走向和成因。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也很简单,依靠把历史上不可能再重演的前现代复古拿出来,使人们只会感叹现在好,从而彻底掩盖当代自由世俗的问题——标准的意识形态操作

我大致翻了一下叫好的评论,无一不是在讲镜头语言多牛逼,隐喻多牛逼,这全部是技巧上的事,内容呢??关于一部电影真正的血脉——故事,居然没有一个好评肯仔细谈谈这一点,nobody cares.

这个故事所展现出的极端情况下,政治、社会形态的变化,真的符合客观规律吗??哪怕只有一点点?“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这三个问题,这部电影自始至终,一个都没答好。

看似批判独裁,虚假民主,霸权,实则小骂帮大忙,用演员,导演,奖项的文化资本背景垄断释经权,为好莱坞和背后的传媒,舆论,意识形态霸权提供最有力的帮助。

真正的科幻——有科学有幻想,搞一个全然幻想的乌托邦,表演木偶戏,还要大声说这是科幻,为什么不说是魔幻、玄幻,或者干脆大方承认是政治片?每次灾难片、科幻片类目下看到这种片子,都要暗暗感叹人生又浪费了几小时

 5 ) 说不定不久就会发生

看着电影,很多情节好像都在梦中出现过,淋漓的鲜血,愤怒的人群,麻木的面孔,冰冷的武器。

本人是学生物出身的,曾经做过一种植物突变体,这种突变体的精子活性很低,不能使卵子受精,突变体长到最后所有的果实都是干瘪的,没有一粒种子。
现在想来,其实人类也很脆弱,一个突变可能就会造成断子绝孙。而再看看现在的环境,污染、放射、化学诱变、转基因食品,每一种身边的东西都有可能造成基因不可抑制的突变,虽然造物主很有先见之明的给了DNA修复的能力,但现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因素再加上无形的压力,总感觉电影中的画面就会出现在不远的将来。

 6 ) 让我们谈谈长镜头之外的东西

看完这部电影,激动地到豆瓣上去找同好,结果发现大多数人在关注的只是里面的长镜头,我觉得这种现象本身就值得思考,确实,长镜头需要非常高的技术,长镜头的使用本身就是影片摄影水平的最好证明,但是一部电影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技术还是内涵呢?换句话说,我们是用心看电影呢,还是用米尺丈量电影,用秒表掐算电影?大多数时候电影是通过主观感受传达信息,这就是为什么电影是艺术而不是科学,既然如此,请先放下看国产大片的习惯,无视下长镜头,无视下纯技术问题和视觉效果,关注电影的故事本身和导演讲述故事的方式。

其实《Children of Men》不能算是一部科幻电影,如果把故事的时间背景放到现在,对故事也没有什么影响,放在20年后,除了小说故事的原因,其次可能就是这种时间距离反而能够塑造一种真实感,把现在没有发生的事情向后推,告诉大家这可能在将来发生,这种寓言的警示和震撼效果必定更好。

从整部影片来看,这确实是一部引人入胜而且没有太明显瑕疵的电影,场景塑造非常真实非常成功。伦敦萧条的街头和难民营中的破败惨淡相互呼应,而树林中避难的小屋则像世外桃源般清静而美好。影片的场景利用了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把它们砸坏、变旧、撒上灰土,造成了出奇真实的乱世,成功地告诉了我们绝望两字在视觉上应该如何书写。

本片的故事是关于“生”,但是最后观众会发现,“生”者身边的所有人都“死”了,这是一种强烈的讽刺。当影片中第一次让人心痛的死亡发生,我们会为Julian——这位主角的前妻——感到哀痛异常,当你深究这种哀伤的缘由,你会发现除了Julianne Moore那张贤妻良母极为讨好观众的脸之外,我们还因为她是母亲而哀伤,我们还为她与男主角Theo之间明显还存在的感情哀伤,在我们心里永远都期盼着一个人性丰满、善良而值得信赖的人在我们身边,与我们一起冒险,可是,就在这么电光火石之间,她被杀死了。而再看下去,你会发现死亡的角色越来越多,到最后除了婴儿和她的母亲,一个也没留下,我想观众们都有权力对这种杀人如麻的结局问一句:为什么?我觉得原因其实简单,既然这是个寓言,那么它越有力量越好,奇迹哪里是那么容易发生的,它需要生命来换取。况且,死也许是一种升华,在这部描述末日希望的电影中,要把希望全都归于一个不会说话的婴儿身上,明显单薄,但是如果在绝望中依然有一群人怀着希望,坚守着人性,那么电影就脱离了一个神神叨叨的救世主故事,而变成了真实感人的,刻画人类最极端状态下的“善”的颂歌,这种“善”和更多的人的“恶”,这种人性和更多人的兽性,对比激烈,碰撞出末世中的人类群像。影片在最高潮的时候,其实把人类的未来,放到了绝望与希望的战争天平上,在所有的士兵都放下了武器,目送着婴儿离去的时候,难民营内出奇的安静,美丽的事物,对未来的憧憬又一次唤醒了人们心中最珍贵的感情,而在婴儿的哭声中,这种安详被枪声和爆炸声打破了,就像它们打破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士兵们又举起了枪开始射击。我认为在这一段,导演在告诉我们,唤醒大多数人不难,难的,是让他们不会再次沉沦于暴力与兽性之中。

这部电影作为2006年为数不多的挤进IMDB TOP250 的佳作之一,优秀的地方在哪里呢?也许是因为,其独特的拍摄方式既给了观众临场感,又适时的产生间离效果,把观众在现实和电影世界中送进来又赶出去,震撼之余又不忘思考。也许是因为,最终故事是关于希望、牺牲和获救,这是观众们非常喜欢的一种题材,而编剧(原著没看过)一刀切地几乎让所有人死去,更加使得影片血淋淋地感人。最大的一种可能,则是因为影片传递的思想非常顺畅地到达了观众心里,这思想中有反政府主义,有关于特殊时期民权与稳定关系的探讨,还有恐怖主义,有宗教的启示,有军队和警察的高压统治,还有独善其身的英国孤立主义,它似乎包括了人类社会现存的大多数问题。这些散布在影片各处的思想和信息,汇聚在一起,就成了让观众们印象深刻的末世寓言。影片海报上写道,没有孩子,就没有未来,就没有希望,孩子是有了,但是影片表达了那么多的问题,那么多的思想,让人不尽怀疑,有了孩子,真的就有希望了吗?

20年后的一个孩子救不了我们所有人,要想不被战斗机炸飞,就要自己动手,现在动手,别等着偷渡到英国被关进难民营,到那个时候就晚了。

我猜导演真正想说的是这句话。


  欢迎光临我的BLOG:
    闲话小记:http://spencersnote.blogspot.com/
    电影与书籍:http://spencersong.blogspot.com/

 7 ) 豆瓣精英,才尽于此

看完电影上豆瓣找评论,七十四条一一看过去,没有一个能引起电影本身给人的感动。都是贴标签的东西,都是往抵死现成的高雅上蹭的东西,偏偏没有原创的东西。

当然我也没有原创的东西。

不贴标签,不扣人性的帽子、政治的帽子、宗教的帽子、母性的帽子、救赎的帽子、长镜头的帽子、1984的帽子、银翼杀手的帽子、电脑特技的帽子……便没人写得出评论了。

豆瓣精英,才尽于此。
还好我是垃圾用户。

 短评

人文感情和技术力量的完美结合。

2分钟前
  • D I D A
  • 推荐

截至目前卡隆观感最佳,属于那种每个环节都得巨厉害且要做到几乎毫无纰漏才能拍得出来的电影。技术上的强大弥补了故事的羸弱(但纵使如此也已经远远超越了绝大多数灾难片和科幻片所能达到的范畴)。车内追击戏放在任何一部动作片中都能够独领风骚,巷战一场戏与任何一部战争片放一块儿也足以一骑绝尘。

6分钟前
  • 柯里昂
  • 力荐

最终既没有深挖也没有流俗,见好就收的结局让整部片子止步于不好不坏、见仁见智的呈现层面上。其中绝对难忘的必须是迷影以来看过最变态、最牛逼、最震撼、最密集的长镜头,在此加持下,也成为我心目中最具美感的末世写实电影。设定非凡,炫技有余。

10分钟前
  • Ocap
  • 推荐

技术上的胜利,情节上的扯淡!

11分钟前
  • 艾小柯
  • 较差

好看,末世寓言中的佼佼者

1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完全是一部把镜头拉长了的饥饿游戏3,信息量之少与其不分伯仲。徒有其表的长镜头,片子拍的很纪实,又有无法抹去的设计感。人物的功能性太强,缺少态度,连诉求都像是片尾主人公穿越的那场大雾,令人一头雾水。

1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惊为天人。大部分的投资都放在了看不见的地方,比如背景演员,暗淡但是充满层次感的美术设计,让世界活了起来。每场戏都是充满张力的。把政治问题放在背景里,反而比放在聚光灯下更能引起人的思考。前景和背景之间的微妙关系看着真是太爽了

19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力荐

末世之殇,充满了对宗教与世事的隐喻和反讽,连续不断的高难度长镜头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教科书级别已经不足以形容了。

2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每一个孩子出生时都带来信息说,神对人类并未灰心失望

24分钟前
  • The 星星
  • 推荐

No children. No future. No hope. 没拿到奥斯卡“最佳摄影”实乃遗憾!

2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情节一般,摄影真牛!

31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非常真实的科幻片

35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推荐

跟《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对照来看。不过在这里,没有前因后果,只有现在,让你思索。没有未来的世界还值得我们继续吗。

36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走出大楼的那段忍不住就要流泪了!繁衍生息!长镜头!原声带!Ruby Tuesday!难民里头还有中国人的说……

38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齐泽克在《暴力》第一章分析道:英国变成一个自由派共产主义村庄,享乐主义纵容加上新式社会隔离和建基于恐怖感的控制,是今天社会的写照。当西方文明走向The last man,过一个长寿、充满物质和文化财富的一生的时候,这与第三世界为某种崇高事业牺牲自己之间发生断裂。本质是两种虚无主义。

43分钟前
  • Eco
  • 推荐

有生以来所见过的场面调度最无敌 最科幻 最血淋淋 最扫荡人心 最叹为观止 最牛逼至极的几个长镜头全拢聚在了一块儿……狠!

45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我觉得是我看过最厉害的长镜头……膜拜!

47分钟前
  • 偏时差
  • 推荐

我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忘掉那些个长镜头了,电影因为大量的手持摄影和长镜头显得像伪纪录片,在这个大背景下导演并没有忽视关于人性和社会的点墨,很多配角都令人难忘,阿方索卡隆真心是个天才!五星好电影!

48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阿方索·卡隆代表作,威尼斯技术大奖。1.细节精湛,表演也堪称完美,残败黑暗的末世氛围直击人心。2.卢贝兹基的斯坦尼康与导演神级调度:26~30,1h23~30m的车内与巷战长镜。3.开放式结局:浓雾中的"圣母与夏娃",明日号巨轮。4.每件事都是在信念与机运间的奇妙争战。5.飞猪,假肢大卫,格尔尼卡。(8.5/10)

4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诸多世界末日的电影,各有各的原因,不生孩子是最扯蛋的一个。

53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