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人生

爱情片美国2006

主演:威尔·法瑞尔,艾玛·汤普森,达斯汀·霍夫曼,玛吉·吉伦哈尔,奎恩·拉提法

导演:马克·福斯特

播放地址

 剧照

奇幻人生 剧照 NO.1奇幻人生 剧照 NO.2奇幻人生 剧照 NO.3奇幻人生 剧照 NO.4奇幻人生 剧照 NO.5奇幻人生 剧照 NO.6奇幻人生 剧照 NO.13奇幻人生 剧照 NO.14奇幻人生 剧照 NO.15奇幻人生 剧照 NO.16奇幻人生 剧照 NO.17奇幻人生 剧照 NO.18奇幻人生 剧照 NO.19奇幻人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5 01:11

详细剧情

他——HaroldCrick(威尔·法瑞尔WillFerrell饰)是一个国税局的审计员,每天过着极具规律性的单调生活,一把旁白的声音却打破了这一切——他发现耳边常常响起某个人的说话,她能洞悉...

 长篇影评

 1 ) 从笔下拯救人生

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有时毫无逻辑可言
                                            ——马克·吐温

Harold Crick是个国税局的审计员,与无限数字打交道的人,其生活也如数字般精确。连续12年的每个工作日,每天清晨Harold都会把他的牙齿刷76次,前后来回38次,上下38次;他会以将近57步一街区的速度跑过6个区,正好能赶上8点17分的那班巴士...这些数字构成了Harold Crick精确但却极其单调的生活,他的生活麻木平静,没有丝毫激情,更没有任何爱情

突然有一天早上,Harold听到一个声音,如电影旁白般不停地念叨着他的一举一动,这个声音洞晓着他正在经历或是即将经历的种种生活细节。这个声音对他正在经历的生活的精确讲述使其惊诧不已,而这个声音对他即将经历的生活的精确预测更使他惊恐万分,特别是当这个声音预测他即将离世的时候

Karen Eiffel是个著名的悲剧小说家,自我封闭、整日嗜烟如命。

她最新创作的小说遇到了构思瓶颈,这使她本身的自我封闭在生活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也可以说是自我的封闭甚至自毁的倾向使得她遭遇了构思瓶颈——如何让小说主人公合理且伟大的死去

就像那款游戏《模拟人生》,游戏者设计着游戏中人物的各种生活细节,Karen Eiffel用小说设计着Harold Crick的整个人生,包括他即将死去的命运。但不同的是,奇幻的是,Harold Crick知晓自己的人生被那个“声音”设计着,他试图改变命运

小说情节发展与小说创作过程、虚幻与现实,讲述这两者交叉进行的电影还有部法国导演Francois Ozon的《游泳池》。只是《游泳池》更具惊悚感和文艺气质,而《奇幻人生》更具娱乐性与现实抨击力。与其说Harold Crick要从Karen Eiffel笔下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如说他们俩从笔下、从小说的结尾中拯救自己的人生。这个饱含生活哲学与道德寓言的奇幻故事,警醒着如Harold和Karen般麻木或者挣扎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不要让生活奴役了我们,不要让道德败给了生活

欢迎加入豆瓣小组Trembling Blue Stars(独立音乐 原创影评 本站下载预告)
http://www.douban.com/group/ilm/

 2 ) 我们是自己的Heroes

看<笔下求生>很容易让人想起<楚门的世界>:同样原本过着平凡简单日子的两个男人,发现自己不再是自己生活和命运的主人.相似的情节,却因为有了不同的发生背景有了不同的反应和结果.

电影中的楚门,原本是快快乐乐的单纯男人,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他的整个一生,不过是导演和编剧手中的傀儡,无数观众眼中的"明星",他的整个世界,不过是三尺荧屏中一个巨大的金色鸟笼,他愤怒,不甘,他不愿意成为这样的"hero",他抗争,当他最终推开通往外界的那扇门,他的生活于是从悲剧转为正剧.

而Harod,平凡的税务人员,有点偏执,有点木讷,刷牙一定要多少次,上班一定要定点出门,面对心爱的女人脑中无数遐想,口中却木讷无言.而当有个女声在耳边萦绕,并开始逐渐预言和控制了他的生活,他恐惧的只是这个作家会怎样安排他的结局.当他看到了作家的小说结尾,发现自己会英勇的死去,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选择了成全:成全作家的作品,也成全了自己小人物的辉煌.而这样的成全,这样的宽容和善良,令作家也为之感动,同样选择了放弃,为了他更改了结局.Harold终于凭借自己,掌握了自己的生活,他成了人生这部作品中真正的主角,真正的hero.

片名叫做<stranger than fiction>,直译是<比小说还奇幻>.我们常说,人生如戏,而其实,任何恢弘的巨著也比不上人生这幕大戏的多姿多彩,迂回曲折.而人性中的善良与单纯,高贵的品德,是唯一的财富,和武器.

 3 ) 《奇幻人生》——谁来编写我的生活?

  又是一部关于生活的电影,不象《身为人母》那样绝望,也不象《阳光小美女》那样肆意,《奇幻人生》用其独特的方式、异想天开的碰撞,道尽生活的点滴,既有趣又深刻。

奇怪的声音
  “这是关于一个名叫哈罗德的男子和他的腕表的故事。他的一切都和数字有关,他不停的在计算并且少言寡语,他的腕表更是惜字如金。整整12年,每一个工作日,哈罗德都会将他的32颗牙齿一颗不拉的刷上76次,左右刷38次,上下刷38次。整整12年,每一个工作日,他打领带都打温沙结而不是双结的,这样可以节省43秒…………”
  伴随着画外音,镜头从俯瞰城市的大全镜集中到主人公哈罗德的身上。一个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人,一个芸芸众生里普通、毫不起眼的人,孤独一人,唯一擅长的是和数字打交道。这个世界在他的眼里,看到的不是风景,而是反映大小、距离、时间等等度量的具体数字。
  当我们以为画外音只是影片的旁白的时候,作为被描述者的哈罗德竟然也听到了这个“画外音”。他吓了一跳,我们也有些吃惊。不过作为观众的我们只是好奇的期待着故事将怎样发展下去,而哈罗德则惶惶不安起来,被困扰的同时还会无辜的被旁人以为是精神分裂。影片的设置非常巧妙,突破常规的这个奇怪的声音,让观众、影片主人公、以及现在还未知的第三方叙述者来了一次有趣的互动。观众仿佛处于和影片人物相同的位置,一起有寻找答案的愿望,影片也就更引人入胜了。
  同时,影片开始插入一个女作家遭遇创作瓶颈的事。她无法为她小说的主人公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死法,而迟迟不能完稿。通过一些细节,我们大概就能知道可怜的哈罗德便是女作家小说中的主人公。这时候,哈罗德和作家两条线各自发展,让人感觉可能是“戏中戏”的结构。
  通过达斯丁霍夫曼扮演的文学教授,两条线索逐渐接近。在一段录象中,哈罗德发现发现了困扰他的奇怪声音的源头——那个正为小说结尾冥思苦想的女作家。两条线索交汇,最让人吃惊的是两者是在同一个空间里并行发展了(并非一般的“戏中戏”),女作家正在书写哈罗德现实里的生活!

控制或被控制的生活
  这个奇怪的声音出现后,哈罗德的生活被打乱了。当他又开始一天枯燥重复的动作和行程,那个声音用一种厌恶的口气让哈罗德也不得不停下脚步,审视自己一成不变的习惯。其实他并不喜欢他的工作他的生活,只是和大部分人一样对这一切并不太在意,慢慢就变的麻木了,忘记了真正生活的取舍得失。说他被声音困扰,还不如说是他被自己的生活方式困扰,当他意识到自己是这么的单调、无聊。
  那个声音用第三人称来叙述他的生活,让他觉得自己成了某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他找到一名文学教授帮助他分析未来。当然了这样没有头绪的工作,很难有个明确的结果出来,“故事”的发展是难以琢磨的。教授让他忘掉这一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哈罗德还遭遇了爱情,虽然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最后的甜蜜似乎证明他的“故事”是个喜剧。喜剧意味着他的“故事”有个美好的结尾,他可以继续活下去。当一切似乎柳暗花明的时候,却发现了他的真正的“作者”——那个女作家。而女作家的作品以悲情闻名,她的小说的主人公都将以死亡作为结尾。
  关于哈罗德发生转折了的生活,是女作家书写的结果呢,还是他自己改变的呢?女作家是从小说人物的那只严格控制他生活的腕表入手,由于腕表的异常导致了他生活的改变。而现实里的哈罗德则是因为他听到了那个奇怪的声音。而声音(也就是作家的小说)描述的就是他的生活,就象上面说到的,他的困扰或者说他的改变其实是因为意识到了他现实生活的无意义,只是通过了一种非常戏剧化的方式来触发和体现。他的生活还是他的生活,他的改变也导致了最后结局的某种必然。

两个结局
  哈罗德知道了“作者”之后,就要找到这位要想方设法弄死他的作家。而女作家这时也已经完成了最后结局的草稿。关于女作家这部分,影片刻画了她寻找灵感的状态和环境。她将观察到的许多细节,如骑自行车的小孩,刚找到工作的女司机,车祸,滚落的苹果,结合起来完成了最后的结局。

  预想的结局。哈罗德的生活已经改变,变的积极,也有了爱情。三个星期前腕表罢工后重新的设定的时候比正确的时间快了三分钟,所以这天他去上班的时候早到了公车站。意外发生在他面前,骑车的孩子摔倒,他去把孩子扶起来,自己却被驶来的公车撞倒,死了。
  小说的这个结局,在影片中获得很高的评价。教授认为一部杰作由此诞生了,而哈罗德自己看过之后,竟然也愿意就这样死去。最后的悲剧往往更具震撼力,人物的宿命,必然与偶然,对生活的认识,关于生命的意义,这样的结局的确包含着许多值得思考回味的东西。但这毕竟不是最后的结局,虽然有片中人物的肯定,但限于篇幅和非真正重点,这个结局没有得到充分渲染,没有完全体现出应有的力量。这是影片中让人觉得表现上稍弱的一点,但也是取舍的必然吧,无伤整体。

  最后的结局。与预想结局的唯一区别就是哈罗德没有死。教授对这个结局有些不满(从文学上),女作家说,他知道自己将死,他能够阻止但仍愿意去做,谁会让这样的人去死呢?这是小说的结局,也是电影的结局。哈罗德在病床上醒来,女友喂他饼干吃,一切都会好起来。人们常常会为生活的一成不变而感到恐惧,而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再寻常不过的普通物品,却往往会在关键时刻给予帮助和力量,只是平时并不为人注意罢了。对哈罗德来说,他的那块腕表,结果就救了他的命。
  哈罗德的生活,在小说和现实之间,在小说和电影之间,在碰撞里寻找到了意义。自己的生活还是要自己来编写,幸福和精彩都在可能错过的日常生活中。

意义非常的腕表
  腕表,开始代表着哈罗德的生活。这个只显示数字、并时不时发出定时铃声的东西,严格划分着哈罗德日常生活的每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定义着哈罗德的生活,它代表时间,也代表着他的生活和生命。
  所以当女作家要改变哈罗德的生活的时候,也要从这只腕表下手。腕表的异况,彻底改变了哈罗德的生活。没有了时间的限制,他才能突破原来生活的框架,去尝试去寻找。虽然在影片中段的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不多,但在前后起着呼应和对比的作用。
  最大的意义当然还是体现在最后的结局上。不仅因为腕表的关系,造成时间上的差别和意外,导致救人事件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它还救哈罗德一命,从作为单调枯燥生活的象征,到如新生般获得意义的关键,腕表作为哈罗德和女作家眼中的普通又特殊的物品,体现了哈罗德的改变,还有女作家观点的改变。它是生活的象征,也是影片的主题和意义的所在。

不得不说的精彩表演
  艾玛·汤普森扮演的女作家实在太抢眼了,让人都会忘了威尔·法瑞尔(扮演哈罗德)的精彩。苦苦思索中的疲倦、无助的神情,寻找灵感时的神经质,刻意控制的肢体语言,最后选择结局时的痛苦挣扎和爆发,而当她作品完成去拜访教授时,又完全换了一幅神情,实在是太精彩了。
  而威尔,好莱坞当红的喜剧明星,在奥斯卡上还深情演唱作为一个喜剧明星的不幸,在影片中洗尽铅华,扮演一个埋没于生活的小人物。他的笨拙和无奈,虽然也会带着一些喜感,但背后带给观众更深的是同情和没有距离障碍的认同感。
  其他主要演员,达斯丁·霍夫曼、扮演女友的玛吉·吉伦哈尔、扮演作家助手的奎恩·拉提法,虽然不及上面两位那样突出,但也都将各自人物的个性、特色表现的十分到位,一起演绎了这部精彩的电影。

 4 ) 《奇幻人生》,悲剧和悲剧和喜剧

当《奇幻人生》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发现自己是一部小说的主人公时,他最关新的是,这部小说是悲剧还是喜剧?这将决定他的生死。而我关心的是,这部电影是悲剧还是喜剧,将决定这部电影的价值。小说是悲剧,电影也就是悲剧,反之亦然。
一个真正的作家的写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自己的写作,也就是说写作不能受到写作以外的影响。当你的写作必须让主人公死去,这本来很正常,但如果这个主人公在现实中出现求你不要杀了他,面对真实的生命和写作的价值,作家该作何选择?那么这部电影又该如何处理呢?
达斯汀·霍夫曼在片中说,我很抱歉,但这是所有悲剧的本性,主人公死去,而故事留下。
但是最后这部电影还是不得不选择了善意。小说作家放弃了小说的价值,电影放弃了彻底的悲剧。
这成了另一个悲剧。尤其对一个既是小说作者又是电影作者的人,比如我。
威尔·法瑞尔和艾玛·汤普森在本片的表演十分出色。


http://wuqing.org/

 5 ) 奇幻非奇幻

   从画面上,刚开始他生活中每天不停重复的动作注释做得很精巧,很喜欢。包括片尾的制作和整个电影音乐的配合都觉得很舒服。
   整个观看的过程一直有许多疑问在脑袋里,那个对他生活做出记述的女人是谁?在找工作的黑人女孩和那个骑自行车的小孩跟他又会产生什么关系?他这么一个无害的人会有什么结果呢?为什么他就会死?包括基本上要到结尾时,他到底是活是死?就算他必须死又是怎么个死法?
   主人公不是英雄,也不是倒霉鬼。他本身不好也不坏,就像你,就像我。
   看他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开始的时候觉得他就是一个严重的强迫症患者(对于数字),可是慢慢觉得其实我们都一样,都在或多或少,有意或无意的强迫自己,就是电影里那个词“毫不知晓“。 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做着许多“毫不知晓”的事情?只是没有人在我们耳边纪录并不停的念给我们听,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和善待自己。其实有许多可以阻止和不可避免的事情等着我们,我们无从知道。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不够好,也不会没有原因的去审视自己的一切,电影中的他是幸运的。他开始改善自己的生活了,一点一点越变越好,珍惜别人善待自己,我害怕老天对一个正在努力的人做出不公平的事情,可是本身没有所谓的老天爷和上帝,公平更不知怎么定义了。看到快结束了,我抱着他必死的心情面对他的死亡,撞车的那一幕,我差点哭了。 许多人面临死亡毫不知情,可是他不一样。
    喜欢这部片子,虽然那种巧合不一定存在,可是主人公那样的人物却随处可见,我们可以更好的。

 6 ) 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

以下是故事。
我在这里讲的是一个故事,故事里面有个女人,这个女人写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面有一个男人,这个男人生活在那个女人写的故事里面,他就是那个女人的故事,是,又不是。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在讲故事,故事讲的是,从前有座山……”,这个小时候的“故事”有多种不同的版本,不过每个版本都“讲”不久,如念经一样嘛咪几次过后,讲的人睡了,听的人走了,兼具催眠和打发的双重功效。《Stranger than Fiction》没有这么无聊,它只有一百一十三分钟,有始有终,而且截止由我来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这个故事的逻辑也只套了三层,还算简明易懂。
较真,就是把事情当成真实的放在现实中来考量,拿着各式各样的价值米尺在上面比来划去。究竟是这个叫Harold男人的生活是故事,还是那故事的主人公是这个叫Harold的男人,类似的事件好像没有登报过,也没出版为现代奇幻事件纪实,较真到最后都不会有结果,姑且先当完全不真实的纯粹虚构。可惜人的大脑不支持在地平线上的级别较真纯粹虚构,可喜人的大脑支持在虚构结构里面较真任何虚构,所以为了理解发生在这个叫Harold的男人的事件,我们把他放进了一个虚构结构,一部电影,一个现代的故事。
 

以下是故事中的故事。
国税局审计员Harold Crick一天突然发现他的整个生活是一个陌生女人所讲述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将很快的以他的死亡而结束。在文学史教授Jules Hilbert的帮助下,Harold发现那个讲故事的陌生女人是小说家Karen Eiffel,而当Harold找到她的时候,Karen已经完成了整个故事,最后的结局的确是以Harold的死亡而告终。在读完整个故事过后,Harold收回了要求Karen修改结局的要求,然而……
故事中的故事很简单,现在让我们回到故事。

Harold
Harold生活的变化是起因于他听见了Karen的声音。虽然这个声音告诉了Harold他的生活是一个乏味的故事,但让Harold坐立难安的倒不是他那被伤害到的脆弱的自尊心,而是这个声音让Harold开始回顾起他自己的生活,并且在被通告他即将来临的死亡过后,这种回顾不得不变得更加深刻和急迫。一句话,Harold必须在他的生命和煎饼质量之间作出痛苦的选择。
由于死亡在即,Harold不得不开始抓住每一刻去感受生命,不工作,不打领带,不数刷牙的次数和到公车站的脚步,开始品味曲奇蘸牛奶,开始学弹吉他,开始追求心爱的女人,当然,他还需要寻找那个声音的来源,那个陌生的女人,他生命的讲述者,争取在死之前改变那他完全不知道的结局。
但当他找到了Karen,看过结局过后,他改变了主意。他作出了选择,不过这次不是在他的生命和煎饼质量之间,这次,是在他的生命和另一个生命之间。
因此,Karen最后选择了他。
 
Karen
Karen是个杀手,合法的。不要误会,她并不是双零屠夫专业户,她只是个小说家,她只杀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她所有的作品的主人公都被她杀了,一个不剩,美丽之极,都是令人心碎的悲剧。
Harold是她十年磨一剑的作品,然而在他这里她遇上了困惑。她发现杀死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她要让他的死亡自然而又不失美感,同时还要充满悲剧的震撼力,然后托起她,直升至文学的巅峰。
一个瞬间,她找到了站在桌上走在医院里淋在风雨中都不曾找到的灵感。她立刻开始敲打字机。
在作品里面,Harold会找到她,打响她的电话,当她将情节敲下之后,她的电话的确响了,电话那头是Harold本人。
他来了。
他求她不要让他死。
他拿走了她的故事和最后那几页记在废纸上的草稿,在公车上读完了它,带着它回来,还给了她。
“这是一本好书,你应该写完它。”
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开。
剩下她独自站在街上,彷徨无措,泪流神伤。
 
Harold的表
故事的第一句就说了,这是一个关于Harold和他的表的故事。
Harold的表相当之可爱,和它的主人一样可爱,而他的可爱也因为不被理解而被忽略,和它的主人一样被忽略。虽然它最后导致了Harold的死亡,但那也只是它的本职工作的附带意外,而事实上它最后又拯救了Harold,同样也是它的本职工作的附带意外。当每个人在故事里哭笑着忧伤着的时候,Harold的表只是静静地呆在那里,在熄了灯的夜晚渐渐暗去,最后化为他左手的一部分,从此记载他的脉搏,他的心跳。
 
精巧的深刻
现代生活是缺不了表的。Harold有一只好表,它准确的把握时间如同他准确的把握数字,他们主仆二人共同把生活推向了现代的极致——时间的精准量化。
但Harold的表并没有就成为了一个现代生活的邪恶象征。故事的最后,Harold的表拯救了Harold。故事在这里结束,它不仅展示了一个人找回自己灵魂和生命的过程,更进一步的,它还悄悄地调和了物质文明与个人精神之间的矛盾。是的。科技和进步本身是没有错的,它们是来“救我们的命的”,它们不是也不会是人与人之间疏离的罪魁祸首。现代高效率的生活方式或许掏空了情感的身体,然而只要用心体会,那心和血的温度却从未失去。一块腕表,一次医学上的奇迹,或许如同故事本身一样纯属虚构,但至少留给了人们两个正确却不是很符合古典逻辑的问题:在正确的生命发现之前,是否就能够做出正确的生命选择?而在正确的生命选择之前,是否就已经能温暖另一个生命?
 

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
这片领域属于Harold和Ana,属于Karen,属于秘书Penny,属于Hilbert教授,属于那骑车的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属于Harold的腕表。
正如你的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
只属于你。
 
 
 
后记:
虽然很早就知道,不过最近经常听不同的人,包括我自己,说起生活本质没有意义。想起了看这部电影时的感觉,想起了看了过后没写东西然后一直挂怀,忽然觉得生活有时候也如此,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撕心裂肺,淡淡挂念,微微温暖,丝丝惊奇,也就够了。
与其去较真自己的生命会在哪一个故事里穿梭,不如学着Harold刷次牙,上下三十八遍,左右三十八遍……

 短评

继续神笔马良,比《恋恋书中人》少了意淫,多了人生思辨,魔幻现实主义也更多落脚在“现实”上。人生本来就有许多旁白君干涉者,有许多无意中主宰我们命运的人,我们知晓一个必将到来的死亡结局,努力活着,不过想成就人生这本长书的伟大和无悔。

9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奇幻作家们都来看看罢,杀人要慎重。

1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這是一部文學興味極高,劇情不俗又感人的電影。 這故事原本是關於一個人不知道自己就要死了, 然後死掉的故事。但是如果這個人明知道自己就要死了,然後真的死了, 而且是自願受死,儘管他知道可以避免....你說, 這難道不就是我們希望他不要死掉的那種人嗎?

11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30/3/2007 9:30pm Cultural Centre

16分钟前
  • 何倩彤
  • 推荐

-说这些你可能不明白 我可能是在悲剧里 无聊的悲剧里 -但是哈罗德 答案不可避免的取决于你所过生活的类型和你吃的曲奇饼的质量 很幸运的是当没有曲奇饼的时候 我们还拥有别的

18分钟前
  • 猫令
  • 力荐

看似有新意但完全不对味口。男主形象降分。配角虽都是大牌但不闪哦。感觉和金凯利那部楚门很类似。很一般。

21分钟前
  • vivien
  • 较差

创意很好,但我实在想不出那个被废掉的结尾是怎样让其成为最优秀的英文小说的。这种类似的完全不可避免的BUG还有在一个叫罗隆祥的科幻短篇《山海间》,里面有一个宇宙闻名的诗人,而这个诗人在写一首即将宇宙闻名的诗,然后她就死了。聪明的做法是绕开写,但他偏偏要把它写下来,这就是悲剧。

26分钟前
  • disby
  • 还行

it could have been a master but the melodramafication destroyed it. i am sorry.

31分钟前
  • gondolier
  • 力荐

高开低走,创意点和构思其实颇为奇妙,而且影像化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也能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但渐渐拨开迷雾就露出了心灵鸡汤的真面目。尤其是那个最诗意最美好足以让真人慷慨赴死的死亡,太镇不住场面了。

33分钟前
  • mOco
  • 还行

"i like the part about the guitars."Maggie Gyllenhaal是个美女

38分钟前
  • [][][][]
  • 力荐

后半部分不再巧妙

43分钟前
  • hitlike
  • 还行

3.5星。创意佳,造势足,意识动人,只可惜结尾提供的死法不足以服人,完全没能压住阵仗。

45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现实往往比小说更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有时毫无逻辑可言。    ——马克·吐温

49分钟前
  • D
  • 推荐

小说的主人公竟然真实存在,而且会由作家的文字决定他生命的走向。这么有想象力的题材已经加分了。而主人公知道自己即将会死后才开始改变乏味生活轨迹追求自己想要的方式,可能是在告诉我们这些活人,现在就是改变的时候了。

54分钟前
  • ibelieve
  • 推荐

我喜欢的故事,那个女作家实在演得太好了~~

57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创意很好,一个作家笔下将要被写死的角色因得知自己将要被写死找到了作家。情绪的把控与转变很好,喜剧、悲剧、正剧气氛的转换。但整个故事的整体掌控得却不够好,前面雇工人生笔墨过多,而后面遭遇命运,面对死亡笔墨不足。尤其最后两种结局的转折,男主角对于死亡的接受处理得不足。惜之。

1小时前
  • 生·人
  • 推荐

I'm her brother. Her brother in law! She has a sister? No, I'm married her brother!

1小时前
  • 浪味仙
  • 推荐

结局欠缺力度,所谓的无可比拟的“最诗意最美好的死亡”不过是这么一回事,看不出男主角要慨然赴死以完成一个伟大的当代英文小说的必然性。更别说最后峰回路转地逃过死亡。但即便结局稍弱,仍无法阻碍这部电影的出色和灵活。仍然可以打5星且仍然值得一看再看。妙笔生花,遑论很多打动人的真挚——爱情线。如果你是哈姆雷特,你会为了这个剧本而死去吗。

1小时前
  • 昏金暗玉
  • 力荐

好莱坞非处方药:宿命大补丸,需配合奇幻类型心灵鸡汤服用。特征:创意场景肠衣,有时需借助道具,颗粒虽苦,效果甜,对待失败者有神效。常见主治医生:金·凯瑞、尼古拉斯·凯奇、威尔·法瑞尔、亚当·桑德勒、本·斯蒂勒等。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有时 我们在恐惧 在日常琐事 在一成不变 在无望 在悲剧面前迷失自我 幸运的是我们仍能从我们熟悉的手上或一种爱的手势上或细心鼓励上或一个爱的拥抱上或温暖的安慰上安下心来 ------------------------ 3Q 肉同学

1小时前
  • 蓓蕾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