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片法国,比利时2021

主演:阿加莎·罗塞勒,文森特·林顿,加朗斯·马里利埃,贝特朗·波尼洛,拉明·西索科,弗雷德里克·雅尔丹,弗洛伦斯·詹纳斯,Diong-Kéba Tacu,La?s Salameh,Mara Cisse,Marin Judas,Myriem Akheddiou,Céline Carrère,Adèle Guigue,Thibault Cathalifaud,Dominique Frot

导演:朱利亚·迪库诺

播放地址

 剧照

钛 剧照 NO.1钛 剧照 NO.2钛 剧照 NO.3钛 剧照 NO.4钛 剧照 NO.5钛 剧照 NO.6钛 剧照 NO.13钛 剧照 NO.14钛 剧照 NO.15钛 剧照 NO.16钛 剧照 NO.17钛 剧照 NO.18钛 剧照 NO.19钛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3 15:25

详细剧情

艾莉克西亚(阿加莎·罗塞勒 Agathe Rousselle 饰)是一名汽车模特,拥有曼妙身材的她靠着跳艳舞维持生计。早年间,一场车祸让艾莉克西亚的大脑中被医生植入了钛金属,这块金属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影响了她的性格,让她变得暴戾而又狂躁,在钛金属的影响下,她甚至杀死了自己的双亲。不仅如此,艾莉克西亚还发现自己对汽车产生了性趣,在和汽车发生了性关系后,艾莉克西亚发现自己的身体逐渐出现了妊娠的征兆。   文森特(文森特·林顿 Vincent Lindon 饰)是消防队的队长,早年间,他的儿子失踪了,这些年来,他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寻找儿子的下落。命运让艾莉克西亚和文森特相遇了,艾莉克西亚女扮男装,假装成为文森特的儿子,和文森特开始了住在同一屋檐下的生活。她一边要努力维系自己的谎言不被戳穿,一遍还要隐藏渐渐变形的身体。当然,纸是包不住火的,在长久的压抑之后,艾莉...

 长篇影评

 1 ) 我理解的为什么得奖的“点”

抛开所有的都讨论过的那些点,我看完后最大的感受是片子的代入感,完完全全的让我深深处地的感受到了作为女性面对这些场景时候的那种,局促感,窘迫感,不安感,我是一个直男,原来从来没有体会过女性所说的那种不安全感,这片让算是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tm的没有安全感那种感觉,可能不是很准确吧,我就是觉得那种个体是个体,环境是环境,完全的割裂开和周围,我觉得可能nb之处就在这吧,就是通过这些经历,让你真真切切的感受一下,说完了。

 2 ) 一些关于《钛》的解读

(注:剧透慎点)

-

-

-

0. 还有什么比怀孕更能代表女性特质,比汽车和消防员更能体现男性特质的吗?Julia Ducournau选择的这些象征其实都很典型。

1. 消防员跳舞时出现的法国国旗,是Ducournau在表达对法国性别不平等的不满(法国针对女性的犯罪率一直很高,特别是去年疫情隔离期间家暴率攀升)。

2. 主角Alexia一直是一个乐于挑战权威的人,包括片头故意惹恼她父亲,在她看来父亲是比她软弱、等级低的人,包括所有被她杀害的人在她眼里都比她等级更低(比如那个要签名的男性向她示爱,这在她看来是一种软弱的表现)。

3. Alexia被通缉之后不得不乔装成一名男性(也就是男主角失踪多年的儿子Adrien),这也表示在现实社会中,一名展现出暴力倾向的、具有攻击性的女性是不被欢迎的,而如果是一名男性,就很容易被社会接纳, 这个可以从两位父亲对Alexia的不同态度看出来。

4. Alexia看到一位女生被一群男生骚扰却无动于衷,这是她为何选择留在消防队队长家里的重要原因:因为她知道单独活动的女性是不安全的,这样更容易暴露身份。

5. Alexia束胸、遮挡孕肚以及对怀孕的恐惧,都是在压抑自己的女性特质,因为她需要去努力地融入男性的世界。

6. 消防队队长的前妻(Adrien的母亲)出场不多,但她对Alexia展示出的怜悯以及要求Alexia照顾好前夫,符合阿莫多瓦等电影人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刻画:宽恕、慈爱的象征。

7. 消防队队长说自己是神,而Alexia/Adrien就是耶稣,代表了男性对于权力、权威、地位的渴望,这也是为什么队长会拼命地健身,偷偷注射药物,锁住家门,以及杀死了敢于“反抗”他的消防员。

8. Alexia在电影中跳了两段舞,舞蹈动作类似,但两次跳舞时的身份不同:第一次是以女性的身份,所以她有一群喜欢她的粉丝;第二次是以男性的身份,但观众明显不知道该如何反应,这也表明社会无法接受男性展现出被视为是属于女性的“气质”。

9. Alexia在和队长一起翻看老照片时发现Adrien小时候也穿过裙子,这说明儿童对于性别的认知是开放性的,对于何种性别该表现出何种“气质”完全在于后天的引导。

10. Alexia一直没有杀死队长是因为她认为队长比她更有力量、权威,比她地位更高,而她未来的生存需要一个依靠,这也是为什么全片中她最脆弱、最充满人性的时刻都展示给了队长。

11. 队长给Alexia接生时,喊了Adrien,而后Alexia让他叫自己的真名,只有在分娩时她才接受自己女性的身份。

12. Alexia生下骨骼是金属的孩子后就去世了,世界失去一名女性,迎来一个从小就被教育要追求冷酷、暴力的婴儿。

(其实比起柯南伯格的《欲望号快车》,《钛》想要表达的内容更类似于德尼的《Beau Travail》,一种对男权社会的反映,对男性追求力量和权威的刻画,同时加入了新时代对性别表达和酷儿身份的讨论。Julia Ducournau在《钛》中塑造的主角代表了渴望融入男性世界却无法完全摆脱女性特质的人们,在男性与女性之间纠结的矛盾体,一群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牺牲者,最终迎来令人倍感沉痛的结局。Ducournau在《生吃》之后的第二部作品既充满想象力,又言之有物,在幻想与现实间切换自如,有趣有效有意义。)

 3 ) 是宗教的也是亵渎的,是女的也是男的,是人 - 详细(可能过度)解读

【 剧透慎点 】 【 过度解读警告 】 -机器人与人

电影从主角Alexia在童年遭遇一场车祸后脑部植入了金属配件开始讲述。 成年后,带着头部明显伤疤的以及半金属身体的Alexia是一个跳艳舞的舞者。 对观众来说,这个开场使得角色的设定异常的模糊,你只能依稀感觉到她的特质,但不知道她是谁。 她是愤怒的,她是厌世的,她似乎对人类没兴趣,她被金属制造的凯迪拉克所吸引,和汽车进行了一场性交。 再从她麻利地残忍地杀掉了一票人,甚至是亲生父母,一切的行为,告诉我们她似乎是“非人”的。 在一系列的杀戮震撼下,电影的剧情走向了第一个冲突。这个像机器人般的Alexia有了人类的迹象:她怀孕了。虽然她怀上的是一辆凯迪拉克汽车的孩子。 等待她的是一场逃亡还是救赎呢?一切没那么简单....

- 圣父与人父,圣母与圣子

由于被通缉,Alexia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一系列折磨(剃头、束胸、敲断鼻梁)后决定假扮一个失踪十年的男子Adrian。 失踪男孩Adrian似乎是深色皮肤人种,不是说不相像可以说是和Alexia毫无关系。 警局里,那个失踪男孩的失意父亲Vincent出现了,并且认领了“Adrian”。

种种的不合逻辑现象,更凸显出了一个多么迫切想要寻回儿子的父亲。 他将Alexia带回了他管辖的消防队里,自豪地向那些队员介绍“Adrian”,说道:我是上帝,而他就是我的儿子,他就是耶稣。 电影的剧情再次带来一种冲突感,消防队队长在小范围内的权利可以自称为“上帝”,而这个怀着孕的生理性别为女的人被称作“耶稣”。 更加巩固了这个宗教议题猜想的画面是一幕:Vincent用儿歌教会“Adrian”去拯救一个休克的人,像极是父给予子权利行神迹。 电影的台词和剧情里,父亲Vincent的态度让观众摸不着头脑,从始至终我们无法了解到他到底知不知道“Adrian”的真实身份。 但种种细节中能肯定的是:父亲Vincent需要一个“儿子”的存在,可能更重要过他本身是谁。 父亲Vincent这个角色,看起来那么的强壮,实际又那么脆弱。他不仅需要一个“儿子”来填补自己的失意,也需要针剂来填补自己日渐衰退的身体。虽然他找回了“儿子”耶稣,但他并不是真正的神,他正在老去不再强壮... 因为不服老和想要保持男性化强壮身体而用药过度的他,躺到在了一个充满粉色瓷砖的厕所里。性别刻板印象之间的冲突,放置在一起,使得这个场景颇有深意。

镜头里,Vincent废地像一坨笨重的屎。在如此好下手的时刻,杀人机器Alexia却下不了手。 电影到这里,角色Alexia进行了某种转变,首先她是一个未婚先育的“圣母”Alexia,却选择扮演“圣子耶稣”Adrian;其次是她把Vincent搂在怀里叫喊着:papa(爸爸)。从杀人机器转变到人子,她开始愈发“人性”。 - 生与死,救与赎

从一开始的杀戮到种种行为,虽不构成说明主角Alexia是讨厌人类的,但可以肯定她对人类毫无兴趣和情感,并且不喜欢和人身体接触。 Alexia这个角色不是用酷儿或者朋克就可以解释的通,她更加的复杂和多元,她在做着女性的同时做着男性。一边可以看到她的肚子不停的变大,乳头溢出黑色的像机油般的液体;一边她把头发越剃越短,甚至渐渐地长出了胡子。 通过非现实常理的剧情,导演在视觉和概念设定上,始终让观众感受着一种不安,或者说感受着Alexia的一种“非人性”奇异状态。 不知是父亲Vincent的慈爱感动了她,还是她体内未知新生命的成长逐渐改变了她,在“非人性”到“人性化”的转变,这种有机的混合、现实的对立留给观众很多思考的空间。 除去“非人性与人性”的探索,电影也很明显地试图讨论着现存的性别话题,把各种传统性别形象夹在格格不入的场景里,表达地非常讽刺和耐人寻味。 一个剧情是男子“Adrian”在公众面前跳起了作为女性Alexia走红的艳舞,导演借由一个性别多样的角色不卑不亢地挑衅了父权。当然,电影里父亲Vincent看到后,离开了,不再愿意保护他。 上一回跳这个舞蹈的时候,台下的一票男性为她所迷倒;相同的舞蹈在这个场合下,一票男观众为“他”迷惑,所有人露出不解的表情。

其实父亲Vincent早知道Alexia并不是Adrian,他见到过Alexia未束胸的身体,但她还是他的“儿子”。而出现在众人面前跳着性感舞蹈的“Adrian”,生生剥开了他刚长好的由于“儿子”归来而填满的心头的那块肉,好像和全世界宣告Vincent并不存在一个使他骄傲的儿子。 他没有伤痕却似乎血淋淋,精疲力尽地躺在床上。喝完酒的他,顺便给自己的身体浇了一点酒精,顺势将打火机靠近了自己的胸口,火焰在他的曾经那么骄傲的满是肌肉的身体上面燃了起来... 这些画面的描写都让人充满想象。我想起之前片段里,Vincent与年轻队员走进一个火灾现场,他看到了意象:柜子里坐着一个烧焦的孩子。我无法确认那个孩子是不是他自己的儿子Adrian。但他将自己点燃似乎含有一种放弃抵抗或者赎罪的意味。 Alexia接近临盆,那个与金属结合的新生命准备正在从她的身体诞出,她浑身淌着如血的黑色机油,蹒跚地走向Vincent的房间,将电影推向了最终的高潮。 镜头里是一个已经快被新生儿撑破身体的Alexia,在巨大痛苦之中,在生命岌岌可危之时,她向父求助。这不可否认地隐含了宗教意味。 当Alexia走进Vincent身边,抱着他说需要他,直到她开始亲吻父亲Vincent的嘴唇...一下子从圣洁的宗教意味场景又极速地转向乱伦和亵渎的画风,我真的佩服这样五味杂陈的剧本。 Vincent推开了他,看着眼前这个“儿子”大着肚子即将临盆,愤怒是源于欺骗、惊恐是来自陌生。

可最终父亲Vincent没有离开,他掰开她的双腿为她接生。 “用力啊,Adrian” “我叫Alexia”她似乎花尽了最后的力气说道。

Alexia身体因产子而撕裂,头皮和肚皮都爆开而露出了金属,巨大的痛苦之中和这生命的尽头里,她说出了自己的名字,面对了自己本身,她充满人性,她得到了治愈。 他们俩在这个痛苦的紧张的充满情绪、汗液、甚至是各种莫名液体的残暴空间里,互相面对了真正的自己。在一段圣歌配乐下,如史诗般的一段产子镜头后,她生了,她也死了,像一个殉道者,她是“圣母”,她亦是“圣子”。

Vincent抱着刚刚接生的婴儿放在脸颊旁边,眼里噙满泪水,念着:我在,我在。 我又想起那个大火笼罩孩童的画面,作为父亲或者消防员,他的不在场导致了孩子被大火吞噬。 而此刻,他在。 他原谅了欺骗他的Alexia,原谅了丢失了孩子的父亲,原谅了一切的不在场,原谅了孤独,原谅了肌肉萎缩,原谅了自己的无能和苍老,甚至原谅了时间本身。他也得到了治愈。

 4 ) 居然有人说,这部电影不配拿金棕榈?

时隔数月,戛纳电影节新晋金棕榈之作《钛》终于正式上线流媒体,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早在该片被捧上戛纳领奖台之际,我们就曾在《怪胎何以为家?这是一部不好惹的电影》这篇文章中说过,“影片中频繁出现的车震、裸露、血腥和变异的场面,对不少资深媒体人都是巨大挑战。可以想象,等《钛》铺开上映时,注定又会掀起两极化的讨论热潮。”

果不其然,相比前一届荣获戛纳金棕榈的《寄生虫》高达8.8的豆瓣评分,影片《钛》在豆瓣上的评分却仅有7.3。这样的评分,似乎与“戛纳金棕榈大奖”的名号并不匹配。

固然有许多打四星、五星的影迷给予了热血评价,盛赞这是献给女性与酷儿的一部新世代神作;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影迷认为,这部电影配不上金棕榈的头衔。

在女性电影作者越来越被人看重的今天,戛纳电影节推出朱利亚·迪库诺的《钛》,威尼斯推出奥黛丽·迪万《正发生》,恐怕也并非简单的政治正确、审时度势之举。

作为欧洲老牌国际电影节,影片本身的质量好坏终究还是它们获颁大奖的最大因素。趁此,我们不妨来听听朱利亚·迪库诺导演自己是如何解读《钛》的吧。

朱利亚·迪库诺:请不要以性别来定义我

来源| Indiewire

作者| Eric Kohn

译者| 小飞侠

Q:影片《钛》跟你的前作感觉是在连贯的统一体系中。2011年的短片《少女初长成》是一个假小子的成长,《生吃》是女孩成为女人的过程,如今的《钛》是以更广泛的、非二元的方式处理性别问题。这种递进式表达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A:这是个好问题!可以告诉你的是,我确实试图在电影中建立这种联系。如果只是泛泛地看完一部电影,再看下一部,很难感受到它们之间的连接。虽然每一部都是全新体验,但我试图让它们成为一种持续的状态,就像同一部电影的不同部分。

我的角色在成长,这就是我的想法。因此你可以在我的电影中发掘出一些小彩蛋,从《少女初长成》到《生吃》再到如今这部《钛》,某些场景细节和服装是一致的。我甚至会将上部电影的剧照放到下一部电影中,这是不是太感性了。

2011《少女初长成》

2016《生吃》

Q:具体来说,你是用什么方式来解决性别流动性问题的?这个概念似乎是潜移默化的 ,因为从第一幕开始,主角Alexia的性别就不是那么清晰。

A:你可以理解吗,性别流动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话题,但对我来说就不是一个话题。这看起来是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但其实并不是原本就计划好的。我一直觉得,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而然的,这又不是政治宣传册子,这仅仅是我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我认为世界就应该是这样的——流动的,每天都以多种方式在流动。

对于《生吃》,我以前经常在采访中说,我不喜欢把东西放在同一个盒子里。这跟性别讨论是一样的,我认为性别与个人身份并不相关,我不认为性别可以定义我们自身。当然了,现在的社会还不太能理解这些,所以这成了一个话题。

我是对所有人说,作为一个女人,我根本不希望别人会因为我的性别来定义我。当人们说我是女导演时,我是觉得挺让人烦躁的。我是一个人,一个个体,一个导演。我拍电影,是因为我是我!而不是因为我是女人,我就是我!

朱利亚·迪库诺

所以在这方面,Alexia的性别来自于角色自我意愿,性别的气质比人们想象的要弹性,而且模糊得多。这就是为什么从车展的场景开始,好像汽车和女孩看起来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同样都被客观化。

当Alexia出现在镜头里时,她从男性视角中消失,收回了他们的欲望,她以非常特别的方式拥有这辆车。但是当镜头贴近她时,尽管镜头前的男性凝视就消失了,而我将整个场景设置成陷阱,像个性诱饵,听起来非常符合主流社会的刻板印象。

在这个场景中,玩弄这种刻板印象是很有意思的事,然后再给它“扒皮”,一层一层地重新构建社会性别观。实际上,Alexia是可以非常暴力的,事实上讨论性向根本没有意义,她既可以是个男人,也可以是女人,性别不是恒定的,哪来的性向!

Q:那么她被车撞倒后的转变呢?

A:因为我想围绕一个新生的世界去创作我的电影。在我脑海里,通常一个想法的结束,往往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我想创造一个新世界,就像卡奥斯和盖亚交配后的结果,天空和地球的结合,这就是“钛”的来源。这个想法是为了创造一个强大的新人类。对我来说,怪物便意味着非常规,它们自身其实是很积极的,敢于揭穿社会和常规生活循规蹈矩的“假面”。《生吃》也是这样,身体里的“异”解放了她。

Q:大家往往将你的作品与大卫·柯南伯格导演的比较,从这部电影其实很容易联想到《欲望号快车》。他的电影作品是否对你有什么影响?

A:这部电影受他的影响还是挺明显的,因为柯南伯格的作品对我来说是创作的基石,就像小时候看的希腊神话一样。然而,向他致敬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因为能在电影中充分表达自我已经非常困难了。如果还想讨论这讨论那的话,那简直是有点自视甚高。不过他的作品的确是存在于我的电影DNA当中,无法否认他对我的影响。

大卫·柯南伯格《欲望号快车》

Q:《生吃》对你来说是一部突破性的电影,显然因为它,你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然后你创作了《钛》,结果应该也是比较让人满意的。您如何评估作为电影导演的下一阶段?

A:因为这些都基于我想做的事情。创作完《生吃》之后,回到法国做创作比在国外创作要有趣多了。你必须明白,这个流派还很年轻,有很多东西可以用它来构建,所以做起来是非常有意思。但是再美国,可能还是相对比较传统、守旧的。好莱坞有这么多类型的导演,说明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大家都能够做得到了。

2016《生吃》

所以在这里,我们应该开始着手去做一些真正令人兴奋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想回到法国创作《钛》的原因。如果以后确实有去美国做点什么的需求的话,我肯定还是会再去做。但是现阶段,我认为我的主战场还是在法国。可能会来来回回地摆动吧,但非常肯定,永远不会停止创作法国电影。

Q:在创作的时候,脑海里闪过哪些艺术作品?

A:很多很多......南·戈丁的作品,非常棒的摄影师,是我经常会反复琢磨回顾的东西,她的摄影作品包含力量,她看待人和物的方式都很特别。她有个系列,画面上只有一张罩着床单的空床,光线从侧面射进来,真的很动人,让人兴奋莫名。

她还给她的朋友们拍过一组照片,画面非常活泼生动,都是活生生的场面。其实按照主流社会的审美来看,这些画面一点都不“漂亮”,但你仿佛能听到现场的吵闹声,好像玩得非常开心的样子。她和她的朋友住在同一所房子里,他们都是社会上的边缘人,但看起来就像国王和王后一样。她喜欢表现一些可能会让大众觉得丑陋和令人不安的东西。

摄影师南·戈丁的作品

我和我的摄影指导在谈论电影的对比度时,色彩、明暗都必须非常精确。我给他列举了很多明暗对比非常出色的名画,我给他看了勒内·马格利特的《the empire of light》,还有一幅温斯洛·荷马的《夏夜》。你还记得电影中,Alexia在海中呕吐的地方吗?我们试图在电影中复制《夏夜》的对比度。这幅画的神奇之处在于,整个场面像被汽车大灯直射般明亮。

勒内·马格利特的名画《the empire of light》

温斯洛·荷马的名画《夏夜》

Q:主演Agathe Rousselle在这部电影中经历了非常戏剧性的转变,起用这位演员来主演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你是怎么找到她的?

A:这是非常困难的角色塑造。我想要一个非知名的演员,想要一个新鲜的面孔,因为如果找知名女演员,人们会把事情投射到她的转变上,让人感觉很假。为让角色更有说服力,而非仅仅是个穿着戏服的人,我需要一个像白纸一样干净的人去全情出演。而且她必须雌雄同体。

这就是为何在选角过程中,我会同时关注女性和男性特质。我需要一张脸,一张新面孔,而不光是性别问题。当你选择非专业人士时,你必须确保那个人至少有“它”——在指导他们的方式上有某种平衡和灵活性。

我们参考了很多影视作品的场景设计,像《双峰》《杀死伊芙》等类似的场景。她的角色几乎没有台词,所以为了丰满整个表演,我们不得不使用其他场景来平衡角色,或者说是摆脱角色的限制,在肢体上做了大量设计,让角色更具表达性。

Q:这部电影中有很多舞蹈动作,以及许多不同形式的动作表达。有时看起来有编排痕迹,但在其他地方又特别松散。你是如何将动作设计为一种表达的?

A:首先这不是音乐剧,但角色的确是个表演者,所以必须为车展戏份设计动作。我的设计是类似脱衣舞或钢管舞这样的场景。所以剧组特地请来一位教练,一位专业的钢管舞者,对主演Agathe进行特训。对我来说,跳舞的意义在于肢体之间的对话,观察肢体的移动和姿态,从中能看到场景中关系的变化。

他们不用说话,一般来说在台词介入之前,我都是尽量使用画面表达。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个更注重视觉表达的人。譬如在谈论爱情时,语言其实挺破坏气氛的,它们妨碍了您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感觉。这真的只是一个感觉问题,也是我希望观众能看到的。在后来消防员的场景中,如果在那里添加台词的话,那真的就太可怕了。这是一场没有任何实际对话的对话。

Q:你认为你的电影在多大程度上,是对当前主流电影中的“性场面”的反驳?

A:这个问题有点刺激(笑),但对我来说很有趣,大多数这样的镜头在电影中都是不必要的,这是其一。对我来说,如果性场景与角色的层次无关,那就尽量不要使用。如果只是看两个人他妈的滚床单,那有什么可看的呢,我不喜欢那样。很多时候,性场面并不是必需的。其次,大多数导演是男性导演。

Q:那么,您将如何定位画面暴力和身体恐惧在你的作品中达到的效果?因为在我看来,这些元素看起来很有意思,设计这些场景的方式也很有趣。

A:当然,还有喜剧作用呢,黑色喜剧,确切地说,这不是所谓的刻意的“战略”。我从不会说,“我要放一点这个元素,因为很有喜感”。这些元素在电影中的表达更复杂,我认为,作为电影作者,我需要这些场景去表达。当某些场景过于灰暗时,观众的反应是相反的。带上我的观众,试着从中体味美好的、黑暗的乐趣,不必太当真,生活中我也是这样。

尽管如此,我承认这也是让观众与我保持互动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因为作为观众,我不喜欢看完一部电影,最后感觉粘乎乎的。一部电影如果粘着在皮肤上,会让人感到很恶心。

我喜欢光,但我坚信光中存在着黑暗,我想要把它弄出来。如果一丝光不是从黑暗中蹦出来,黑暗就没有意思;如果光过于明亮,没有一点暗,这光也亮得非常惨白。

Q:是的,对我来说,《钛》是一部真正肯定生命的电影。

A:谢谢!我他妈的不能更同意了!非常认同这一点。对我来说,《钛》比《生吃》乐观积极得多了。到目前为止,至少对我个人而言,所有这些黑暗,就是为了让我们感受爱带来的光明。我的电影就像我的角色一样,像蛇一般蜕皮。最后,观众拥有的是本质。

Q:有些评论家将你描述为“挑衅者”。

A:(翻了个白眼,抽了一口香烟)

Q:这种批评始于《生吃》,《生吃》上映后出现很多骇人听闻的观影体验。我很好奇,你对看到这些评论时会有什么感觉,相当一部分也是有哗众取宠的成分。

A:老实说,我想如果我是一个男人,就没有人会这么说。有多少男导演的电影,比我做的更骇人、更过分。我现在想说的是,真的,烦死了!

翻译| 小飞侠;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来源| Indiewire;作者| Eric Kohn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5 ) 怪胎何以为家?这是一部不好惹的电影

第7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得主花落法国队,朱利亚·迪库诺导演凭借《钛》惊喜登顶。这是时年37岁的迪库诺的第二部电影长片,而且还是她第一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年纪轻轻便成为史上第二位斩获金棕榈的女性导演,前途定是一片光明。

朱利亚·迪库诺

对于戛纳评委会来说,将金棕榈大奖颁给一部惊悚片无疑是非常有勇气的决定。然而在戛纳官方《银幕》场刊上,《钛》却意外地收获了两极评价。

《钛》

影片中频繁出现的车震、裸露、血腥和变异的场面,对不少资深媒体人都是巨大挑战。可以想象,等《钛》铺开上映时,注定又会掀起两极化的讨论热潮。(注:下文有剧透,请谨慎阅读)

影片《钛》讲述了一个因意外遭遇车祸而在头颅中植入钛的女孩Alexia,因厌恶自己身为女性、难逃取悦男性的宿命,便努力尝试着成为男性,但最终依然无法摆脱女性身份的故事。

在这个有着非常现代化理念的故事当中,Alexia的角色象征着怪胎,即那类因为追求无法实现的目标而扭曲了自己的人。

首先,Alexia有着各种怪异到让人难以接受的特征。她喜欢车,甚至跟车“发生关系”;她喜欢摆弄他人身上的金属(针和穿环),并完全不在意是否会弄疼对方;他不喜欢那些主动向她献媚讨好的人,更不喜欢那些对她漠不关心的人;而对于所有这些人,她竟然都是杀之为快。

影片前三分之一主要就是在交代Alexia是一个多么令常人无法忍受的存在。一场又一场直面杀戮与肉体折磨的戏,将Alexia的设定推向了极端。

随后的情节则变得和缓起来:Alexia假扮成文森特·林顿饰演的文森失踪多年的儿子,她借着男孩Adrian的身份跟文森一起生活。文森始终一心一意地相信Alexia就是Adrian,并对她照顾有加、全面包容,还要求他手下的人也要照顾好“Adrian”。

虽然Alexia对强壮又强势的“爸爸”十分抵触,但因为感受到对方的照料,有孕在身的她也不得不寄人篱下。一边隐藏着女儿身每日假扮成男人,一边探寻着生下孩子后安顿自己的可能。

影片的转折点莫过于文森特·林顿的出现,这位法国实力派演员不但演技过人,也有着十分硬派的形象。文森象征着两重身份:包容一切的神一般的人,以及强大的绝对的男性。

可以看出,Alexia虽然对文森很厌烦,但也对他有所仰慕:他的强壮、说一不二、孔武有力,无不是Alexia这样以瘦小身板硬撞世界的人所羡慕的。

而文森的另一个包容特征,看似和阳刚气质并不相容,但我们可以从“强大”这方面得到解释:强者的“强”,意味着尊重、帮扶、关心他人,使他们保持着弱者姿态,而无需改变。

影片《钛》将属于男性的强大推向了有责任感的一面。因此文森的包容便可以被理解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但与此同时,文森的内心深处也有着隐藏的脆弱,比如对青春不再的恐惧,以及对独自一人生活的抗拒。当Alexia在不经意间看到文森的这一面后,她的态度也变得更加温和友好。

而文森则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博爱与包容,哪怕意外看到Alexia的裸体,发现她的女儿身,也并没有在意,依然愿意收留她。

仔细推敲这个故事,《钛》的核心是在讲述,怪胎是如何成为的怪胎,以及当怪胎被理解和关爱后又会经历何种变化。影片的内核其实非常老套,还有点俄狄浦斯情结。

Alexia和文森,一个在找爸爸,一个在找儿子,最后竟然还找到了彼此。在不少观众看来,这甚至会显得非常像是一出家庭闹剧。而且就算灵魂被亲情感化,但Alexia之前所做过的那些恶事,也没什么理由得到豁免和谅解。

但这也恰恰是朱利亚·迪库诺的高明之处。剧本以杀戮来表达愤怒,以性来表达崇拜,用极端的行为推进剧情,对这个老套的“怪胎如何被接纳”的故事做了极为华丽的包装。

虽然影片中有不少限制级镜头对观众进行着视觉、听觉以及伦理上的多重挑战,但它们也确实精彩,足以将观众们牢牢地吸引住,并引向最后一刻。

这些耸动的镜头,既多亏了导演独具巧思的设计,也要归功于勇敢的演员们。扮演Alexia的女演员Agathe是法国影坛的新面孔,一身刺青,形销骨立,浑身散发着不好惹的气场。

Agathe Rousselle

正是她贡献了影片中绝大多数有噱头的桥段。不仅有全裸镜头,还有不少自残和打斗的动作戏码,更不要说有一半时间她都贴着假肚子和裹胸,这对于身体也是极大的负荷。作为演员能够一次性为电影付出这么多,着实勇气可嘉。

而朱利亚·迪库诺对演员的指导也非常得法。从Agathe Rousselle的脸上,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在Alexia冰封不化的内心深处所潜藏的孤独与脆弱。第一次演戏就实力担纲金棕榈作品的绝对主演,不得不说迪库诺导演慧眼识珠。

文森特·林顿就更不必说了,当下还有比他更适合诠释硬汉的法国男演员吗?影片中,文森的淡定从容、对“儿子”的宠溺与管教、身为消防队长的临危不乱,都被拿捏得十分精准。

倘若这次拿下金棕榈的不是《钛》,那这两位演员肯定也会是影帝影后的有力竞争者。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朱利亚·迪库诺的前作《生吃》。与《生吃》有所不同而是,在挑战伦理这方面,《钛》相对做得比较保守。而《生吃》则有大量挑战观众承受力的情节。

2016《生吃》

而两部电影相似的部分在于,迪库诺这次依然关注着角色的成长和变化。《生吃》与《钛》当中的主角都经历了压抑后的爆发,只不过一个是被压抑了恶的部分,最终制造出灾祸。

《生吃》

而《钛》的主角则刻意在压抑自己的弱处,一心慕强,从未和自己的女性气质和解,直到文森出现才迫使她正视自己,并接纳自己的恐惧和脆弱。

如何刻画一个人从某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并牢牢掌控观众的注意力,迪库诺凭借两部长片作品的历练,已经将这套手法运用得了然于胸。金棕榈肯定了迪库诺的创作天赋,同时也肯定了电影《钛》的话题性和挑战性。

毕竟,比起四平八稳的作品,震翻观众或者带来争论,不是更有趣么?而这正是《钛》的新意所在。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导演展现这样的才华、胆识和心胸。

作者| 蓝詹;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6 ) 哪怕你是“钛妹”,也逃不过被男性征服的命运

看似是一部猎奇的科幻电影,实则还是女性视角下的男性世界。

女主从小出车祸被植入了钛之后,应该就被社会视为了怪胎,男性在她的生活中应该都是负面的人角色,从片子里我们可以看出她接触的男性要么是冷漠的父亲,要么是喜欢性骚扰的粉丝,要么是公交车上说一些恶心话的下半身思考动物,反正肯定是没有让她舒服好受的。所以造就了她生理和心理都是如金属一样冰冷而坚硬的。她讨厌男性,讨厌权威,产生了反人类的性格。城里的那几起杀人案应该也都是她的杰作,她已经不能被称之为一个女性,一个人类了。

在秒杀了一位倒霉的性骚扰粉丝后,本片的科幻情节就开始了。 在她洗澡时,她作为车模展示的凯迪拉克向她发来了灵魂的召唤,应该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个人形金属,所以她趴在车上跳电臀舞时就勾起了这辆凯迪拉克的色心。我们都知道,车可以说是男权的象征,“香车美女”这个搭配就是男人物化女性、展示自己权力的一种表达方式。男权无法通过人类男性征服这个女主,那么就因地制宜,根据她的金属特性,派出了这位象征男权的凯迪拉克战士来勾引她。

而她看到这辆凯迪拉克乖张的图案、善良的车灯和主动献身的热情,也把持不住自己,上了车(这里的上自行理解)。在女主看来,这辆好车应该就对应的是人类里面的所谓高质量男性吧,但男人都是一群令人讨厌的生物,金属的机械才是她的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她不和自己的小轿车发生关系的原因,毕竟这是凯迪拉克嘛。这一处不知道是不是凯迪拉克公司赞助的,如果是的话,那他们这一次对品牌形象的宣传着实是走了一步险棋。

而之后,就像那些不负责任的男人一样,凯迪拉克搞大了女主的肚子。为了逃避追捕,假扮成了消防队长的儿子,被消防队长领回了家,一开始确实有很多冲突对立,慢慢却也体会到了一些温暖,因为这位消防队长和她有很多互动,不像自己的生父那么冷漠,而且他是一个有领袖气质的强势男性,即使知道她不是他儿子,也处处保护她,甚至为了她除掉了自己发现阵线的下属。女主被攻破了,从小缺父爱的她恋父情结被激起,她她跟象征着消防队长的消防车也发生了关系。而此时她肚里的孩子已经要出生了,她只能回去向消防队长坦白求助,并且由于跟队长的相处让她内心变柔软了一些,她又发现自己对男人有感情了,她向队长表达了自己的爱,性爱的那种,但队长及时收住了自己。

但女主生命却已经到了尽头,她终于重拾自己女性的身份,生下了一个钛孩,作为对队长的回报,女主最终还是输给了这个男性的世界:生理上,她被象征着男性的汽车搞大了肚子,最终因为生下钛孩死亡;心理上,她对男权的压迫被队长的爱所攻破,失去了斗志。

本片虽然是以猎奇的手法表现一个比较普通的主题,但新瓶装旧酒也总算是给人了一些惊喜,我给6.5星吧。(文中观点为我观影后对导演意图的分析,并非个人主观观点)

 7 ) 年度失望|激进的保守派

翻翻我们古老的历史,回到智人取代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的时期。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是否曾经考虑过自己将会怎样灭绝吗?如果他们还不够聪明,那么我们当下的人类,能否考虑这个问题:人类将会怎样被取代?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可以先来想另一个问题:如果人会消亡,那么谁将是罪魁祸首?答案或许在当下已经阐明了,就是我们的理性,我们的科学,我们的技术。如果我们纵观从笛卡尔和伽利略到当下,我们当然可以理解理性原则的确立和随之而来的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多么大的变化。

不过,我们又必须要考虑,这其中就没有问题吗?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里要表明的是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根本不是文明的倒退,而是现代文明(讲求效率和理性)的伴生物。他也悲哀的发现,人类似乎没在这个历史事件中吸取任何关于理性的教训。当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时,人类真的可以控制技术吗?不要忘记维利里奥说过的那些话,技术对自身就有着超越的需求。

人类对克隆自身有着极大的恐惧。克隆人至今是科技的底线问题,但谁能保证这个原则在某一天不会被践踏呢?敏锐的电影创作者已经预见到当人类开始复制我们自身成为真正意义上造物主的时候,人类离被取代也就不远了。这一点表现最明显的是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和李安的《双子杀手》。让我们回想《银翼杀手》那著名的尾声,“就像眼泪消失在雨中”,被追捕的复制人宛如圣人一般低头死去,而为人类卖命的主角则以一种可怜的姿态在旁边目瞪口呆。

《双子杀手》的尾声更是明显,当我们以为这是李安一以贯之的“父子情结”的延续时,另一个更强更疯狂的全新“物种”出现了。从剧作上来说,这位新角色有点奇怪,它的出现导致影片结尾部分节奏出了些问题,为什么它迅速的在结尾出现又迅速被杀死。这个角色难道不是可以舍弃的吗?当然不可以。我们很容易理解的是,好莱坞不会允许电影中的人类的秩序得到破坏,复制人或者说克隆人要么被杀死,要么在皈依人类世界。而斯科特和李安在这样的严厉法则中想尽办法暗示观众的是:电影结尾的“美满”只是一种幻想,技术其实根本无法阻挡。有了一个小克,就会有另一个,甚至更让人害怕。

终于说回到《钛》,很多观众认为里面充斥着一种痛感,但我却感受不到导演迪库诺的关于技术这个问题的“痛”,她其实有些犹豫,或者说还带有一些希望。《钛》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部未来主义电影。迪库诺其实非常理解现代人是如何生存的,所以她很准确的设置了人物和机械的亲密关系,甚至人可以和汽车性交。这一点其实并不新鲜,把金棕榈大奖颁给《钛》的评委之一小门多萨曾在自己的电影中让人物对着洗衣机自慰。

在《钛》中,叙事直到文森特·林顿饰演的父亲登场才算正式展开,但令人诧异的是这位父亲基本没做任何确认就带走了自己的“儿子”。当人物开始回归家庭的时候,问题开始逐渐显现了,阿加莎·罗塞勒饰演的主角开始在男/女这样的性别之间游走,让TA的身份带上了一种酷儿色彩。我们可以说,叙事的开始,就是《钛》的终结。因为当创作者开始以酷儿、父子/女和家庭的视角来审视这个故事的时候,电影所能提供的讨论范围再次被卡在人类问题之中。迪库诺在这方面显得过分保守了,她没有或者不想跳出来看待这个人异/进化成钛人这样的问题。这和维伦纽瓦的《银翼杀手2049》的问题是一样的,它们都试图让问题回到人类的范畴。

当文森特·林顿饰演的父亲以慈爱的态度怀抱着一个全新人类(人和机械的合体物)的时候,他在想什么?是在怀念自己死去的儿子/女儿还是其它的事情?《钛》结束在一个颇有意味且含混不清的表情上不难理解,与其说迪库诺卖了个关子,不如说她还没想好:钛人和人到底该如何相处?毕竟前面的家庭戏份大部分时间与“钛人”这个身份都没什么关系。

如果我们继续沿着“家庭”这条线来理解的话,迪库诺确实还是心存幻想。

今年的戛纳金棕榈颁给这样一部外表激进但是内里犹豫不定的作品确实让人失望,虽然《钛》不够让人满意,但是迪库诺的创作还是值得关注,她还在犹豫中,或许在之后的作品中她会给出她自己的明确的答案。

 短评

钛绝了钛妙了这才是应该在戛纳看到的那种电影啊!就是要这种打破所有想象、重新定义类型、元素、风格和题材的作品!这个时代能有这样的女性作者真的是我们的幸运!Again,身体永远是自我/他者之间焦虑的永恒战场。在不远的将来,本片绝对将会是女性主义电影评论家论文中的新圣经,关于酷儿主义的理解真的是切中肯綮,我心中的金棕榈先奶上了!

9分钟前
  • 德小科
  • 力荐

.

13分钟前
  • 文淇
  • 还行

my car drives me

17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还行

全程高能尤其是前半小时,属于是在影院里看才能爽到的那种,估计资源出来会两极(参见加斯帕.诺)。女主角为艺术大献身,而文森特林顿真.老戏骨,感觉靠这片也能拿影帝。一边肉疼一边遮眼还一边忍不住笑了出来请问这是什么体验,以后出门我打算也带根金属筷子防身。

1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钛失望了,为毛生出来的不是变形金刚?不懂女性导演干嘛也要用生孩子承载表达,女的除了生孩子没别的用了?还是除了生孩子想不出女的还能怎么表达自我?什么酷儿精神什么女性主义说实话没看出来,这片更像是在呈现导演对父权的疯狂迷恋,一个钛合金老妹儿,只对金属机械产生性欲,把全世界的男女老幼都当对手,杀起亲爹妈都毫不手软,遇到个“父爱”爆棚的老男人竟然莫名其妙就沦陷了,开始就算拿棍都想解决掉“麻烦”,遇到老男人之后突然跟自我和解,母爱随之大爆发?哦,还有失孤之痛是两个人的吧?为啥老男人的老婆就得强忍悲痛还得情深义重地叮嘱来历不明的怀孕老妹儿照顾好老男人?一股子后宫姐妹的味道,简直有病。有多喜欢前半段,就有多恶心后半段,这玩意儿也能扫奖就离谱,不过从把《寄生虫》碰捧上神坛开始,欧洲文化圈就已经没救了。

23分钟前
  • 妖一
  • 较差

驾驶我的车

25分钟前
  • 鸡头井。
  • 还行

跟汽车做爱就给我惊了,还怀了个铁孕,但后面再也没惊过。她的杀人动机从何而来?结果后面转到了对酷儿的象征去了。但这无非也是一个被迫的社会意义上的酷儿身份,基本算是伪酷儿,不涉及生理和心理,因为我看不到女主对自己性别有何挣扎,她只是为了逃脱通缉而已。后面又有了新的问题,她怎么与消防队长产生的情感链接?影片有着先锋性的文本主题,也许想用一种新颖的角度去诠释身份与社会,但整体的结构和情绪却无法融会贯通。《生吃》的时候还能用更生猛更直接的影像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到了这作却感觉有些大而不当,格局上来了,但内核还是小的。对于我来说,化简为繁了,灵气和质感反而不如更生涩稚嫩一些的《生吃》。

26分钟前
  • 王写写
  • 还行

戛纳邪典

27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金棕榈给她!影帝影后也给她!

28分钟前
  • 嗶嗶嗶大大大
  • 力荐

看完之后缓了两天,倒不是因为视觉上很肉疼,而是因为它在解读的层面上太复杂了,不论是社会议题,还是类型混搭,都需要认真的思考一下。它就像新时代的《欲望号快车》,你很难不联想到柯南伯格,导演把钛金属揉进了女主角的骨子里,借这样一个新物种去完成个人表达,女导演镜头里的女性身体仿佛带着生理上的触感,视听的情绪和节奏都很酷飒,配乐的节拍时刻跟女主角的内心蠢蠢欲动。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们能给金棕榈颁给这样一部电影,太让人敬佩了!

3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与《安妮特》类似,令观众难以直接将其归入任何一种既定类型范式的影像,就像片中主人公的身份特质一样时刻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ta可以以女人的身份爱女人,同样可以以男人的身份爱男人,甚至于以儿子的身份爱上父亲、以人的身份爱上非人的硅基物质;Alexia一方面伴随着怀孕的过程而越来越成为一名真正的“女人”(以至于在分娩时终于卸下全部伪装让Vincent直呼其本名),另一方面也伴随着变装而越来越成为男人(Adrien),二者并行不悖,直至其诞下人机混合的新人(耶稣-圣母之子)。高度寓言化的架构,除却广泛提及的柯南伯格、昆汀,更令人想起祖拉斯基的《着魔》、阿莫多瓦的《吾栖之肤》、波兰斯基的《罗斯玛丽的婴儿》,甚至于阿伦诺夫斯基的《母亲!》。

36分钟前
  • dasperעִבְרִית
  • 还行

开头就像一堆零件没组合好的车,开起来叮铃锒铛的。生吃的女主角在这里的角色依然叫Justine,让我想起萨德侯爵的Justine ou les malheurs de la vertu,这次她的确是个无辜纯洁的象征,因美德遭遇了不幸。

37分钟前
  • momo
  • 还行

生异形吗,你们哥几…哥俩。

40分钟前
  • 衔蝉
  • 很差

今年戛纳第一部退场的 实在看不了这种 生理疼痛

42分钟前
  • 十二
  • 还行

Grave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很失望啊。这些年最无聊的金棕榈吧。摄影演员都不错,但是基本的故事却完全没讲好,漏洞百出的剧情,被极度渴望吸引眼球的画面推着走,本该兴奋却很催眠。女主的角色写的相当差,动机模糊,前后矛盾,强忍着差点睡着啊。如果导演不是女性,估计不会拿奖吧,可能还会被骂,今年最父权的电影等等之类。与此同时,Paul的Benedetta一个安慰奖也没有…“很血腥”(其实还好,类型片的影迷应该会非常失望),“女导演”(其实相当父权),“trans”(其实哪跟哪呀!),一众前卫大胆的符号包裹着不变的内核,是戛纳越来越保守吗,还是这个世界本就虚伪

44分钟前
  • freyr
  • 较差

这部获得今年戛纳电影节大奖的“戛纳邪典”真是让我难以接受!虽然有一些影评人引经据典地解读其奇幻、混杂、隐喻等优点,我直观的感受是从理念到视觉上,都“脏”到了几次让人看不下去!创造者有其自由表达的权利,而评委会,特别是评委会主席斯派克.李怎么会同意给它大奖?让人叹息啊。

46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较差

令人兴奋的独特性在于将类型元素和从其它电影中汲取而来的创作灵感,进行了大胆且挑衅的杂糅拼贴,并注入非常当下的视角(酷儿精神的极致展现、身体和性别政治的探讨以及对toxic masculinity的审视),与此同时擅长的影像冲击力被无限放大,这使得迪库诺成功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位置|不是本届主竞赛最好的电影,但却是最大胆且令人敬佩的金棕榈选择。

4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三星半。Alexia就像魔鬼的宿主,所到之处尽是屠戮。但她又极其孤独,大脑被钛保护,无惧烈焰,身心却没有依靠,直到那个消防员男人的出现。导演朱利亚·迪库诺用迷幻血腥的视听语言,表达着脆弱的个体情感,情节设置上充满了惊悚和争议,挑战着大众的道德底线。女主角Agathe Rousselle和男主角文森特·林顿对表演的付出程度,令人咋舌。

50分钟前
  • HarperDie
  • 推荐

很奇怪的,看完感觉片子很厌女,却确实是个女导演拍的。她是很聪明的,了解观众G点,把许多讨论度高的东西塞到一个怪里怪气的故事里(这点就跟生吃一样),通过一些视觉冲击的东西淡化了其实很功利的本质吧。但是竟然大获成功,斯派克李你确定自己不该多看点日本电影吗,瞧这玩意把你给吓得

52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车震受孕--新女性/酷儿电影奇观! 这令人震精的想象力!(妈呀看这意思要拿金棕榈了?

53分钟前
  • 你虎哥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