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

记录片日本1983

主演:佐藤庆

导演:小林正树

播放地址

 剧照

东京审判 剧照 NO.1东京审判 剧照 NO.2东京审判 剧照 NO.3东京审判 剧照 NO.4东京审判 剧照 NO.5东京审判 剧照 NO.6东京审判 剧照 NO.13东京审判 剧照 NO.14东京审判 剧照 NO.15东京审判 剧照 NO.16东京审判 剧照 NO.17东京审判 剧照 NO.18东京审判 剧照 NO.19东京审判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5 02:37

详细剧情

围绕着東京审判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本片除了讲述过程外, 更重要的还是提出了一系列国际法法律问题和伦理道德疑问, 如事后法问题, 战争罪的有無, 以及个人辩护和国家辩护的选择和远东国际法庭战犯的选择标准及其幕後秘辛等. 一些问题如天皇是否有罪, 事后法等问题甚至至今仍然存在争论, 另外通过本片影像的翔实记录, 也了解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实, 如满州国皇帝溥仪曾经在法庭上做伪证, 以及日本战后一度出现的反天皇言论是如此大胆等~

 长篇影评

 1 ) “忘记意味着背叛”。

    美国人聪明。原子弹扔了,仇也报了,气也出了。《珍珠港》也拍得荡气回肠。而作为二战中受害最久、最深的中国,一直没有一部结历史与艺术为一体的好片,供后人观看与凭调。
    总算是出来了。凤凰与CCTV6都“高调”报道。在这日本频繁拜鬼之年,在这二战胜利60周年之际,真的需要一部这样的片子。否则日本人没忘,中国人先忘了。
  打电话问了好几家影院,竟然不知道,其中最搞笑的一家更是把它定义成“教育片”,说要有团体包场才放映,行内人士竟是这种水准,真是无话可说!好在还是有两家影院放映,而且还是最好的影院。
  电影院大部分的位子还是坐满了人,欣慰。整个观看过程中也是出奇的安静,东条被判决的时候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总的来讲还是不错的,画面与音效都很棒,尤其是配音。角色也都不错,除了朱孝天相对勉强了点,但作为“台湾青年”,也算是不错了。
  唯一感觉不足的地方是:情节、情绪都过于含蓄、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描述不够强烈与震撼。同时也看得出来,导演特地对日本的人民作了友好、正面的描绘。总的来讲,虽然是一个关于审判战犯的影片,但更是一部渴盼和平的影片。预告也说了,我们不为了要复仇,只是忘记就意味着历史的重演。可以理解,“和平崛起”,这是中国目前的策略。另外,报道说由于这部电影内容涉及不少敏感题材,经历了艰难的过程,能上映本属不易。何况还要在日本上映呢!对于那些中国、日本的历史盲来说,这样的片子,也足以震撼了。
  无论如何,历史的这一课,每个中国人,是要上的。“忘记意味着背叛”。

 2 ) 好题材拍出了烂电影!

看完了《东京审判》,原来以为这部片子一定是非常精彩的好片。说实话看过之后觉得失望,这部片子甚至不如一部三流的法庭辩论片。如果不是审判日本战犯,这种片子我压根儿不会去看。感觉那些狡猾、凶狠的日本人在法庭上简直是呆若木鸡。而我方的辩护律师一个个慷慨陈辞,根本就没有激烈斗争的感觉。简直就是我方律师的个人秀,期间还穿插了儿女情长的莫名其妙的情节。简直就是2006年第一大烂片。我看过一部美国片《判我有罪》,人家这种片子都拍的精彩绝伦。法庭上的辩论让人感觉紧张的缓不过气来,《东京审判》这种片子无论从任何方面来看都是失败的一部电影! 本来很好个题材,却一点创新都没有,接近于流水帐的叙事方式,相信让不少观众昏昏欲睡。电影要这么拍都能成所谓的“大片”,那么满地都是“经典”了。其硬伤有多处:1.几个中国人,在国际上表现得很牛的样子,使外国人折服,于是由衷地佩服中国人,并最终取得胜利。这种情节也不知看过多少遍了。2.现在的编剧也不知怎么了,不管什么片子,都非要加上点爱情,还往往是那种无疾而终的爱情,一个为救另一个而死,反正两个人肯定成不了。3.敌人阵营里肯定有顽固派和转变派,顽固派就顽抗到底,死不悔改。转变派就在内心深深第谴责自己,甚至不惜以死谢罪。4.敌人肯定是狡猾的、狡辩的、死不认错的,但最终再好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肯定要失败的。 这样的电影,注定被遗忘,其票房基本靠行政性指令和团购支撑,两个小时的片子结束了,狗血的爱情故事+爱国主义诗朗诵演讲报告会结束了。如果说这只是一部烂片,也就算了。我一辈子看过的烂片不缺这一部。问题是这部片子的名字叫东京审判,如果叫爱在东京什么的,我反应也就不那么大了。全片看完,我不知道东京审判历时近三年干了些什么,所有国家如美国、英国包括蒋介石政府在里面的作为在哪里。南京大屠杀为什么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而一直遗留到现在。日本天皇如何逃避审判(这是远东审判的重点仅用了一句旁白一带而过),而事实上当时的主控官是想将日本天皇也加入到战犯中,美国和日本达成了什么协议。对日本的审判是不彻底的,这也是现在日本军国主义还存在的一个原因。我也知道两个小时的内容涵盖不了那么多,可你至少可以有个角度描写一个重点吧。你都有时间三角恋,你没时间说这些? 再往后,就让人不耐烦了。发现导演也就一愤青而已,连庭审的基本常识都不具备。开庭伊始,首席法官威廉面对辩方律师的回避请求,一脸的气急败坏,还得靠咱中国的梅法官去说服教育。对于任何一名职业法官来说,讲究的是规则、事实和逻辑,不可能如此的情绪化,设若果真如此,那么他真的没有资格做这个法官。总之,这段情节一下子就降低了东京审判的庄严性,让死难者受辱,导演似乎在为我们解释为什么有一些日本人至今不承认东京审判的结果。朱孝天和林熙蕾的出现,更是不伦不类。昔日的F4帅哥怀抱中弹林MM痛哭那场戏,真是够虚假。看来高导演还是适合拍些《火星花园》之类的青春剧,至于这些深沉凝重的历史题材,就不要沐猴而冠了。 比较NHK电视台等日本推出的同类影视节目,《东京审判》太肤浅,太情绪化了,根本没有面对历史事实所应该具有的冷静和理性。一段最惨痛最屈辱的历史,居然被拍成这样。情节支离破碎,完全自说自话。像大多中国电影一样,不能很好驾驭内容庞大丰富的历史题材,还不如看记录片! 没有饱满、细腻的故事人物情节做铺垫,整部电影的情感大而空,痕迹太过着重明显,就像高高的脚手架只四只细杆子撑着,显的底气不足,但为了能惹人注目只能骚首弄姿地扭摆。能被糊弄的热泪盈眶的也就是咱中国家里的观众了。试想,这样的电影若是让欧洲人、美洲人来看,能打动人家么? 就这部电影而言,国内电影对战争的理解仍然还停留在狭隘、肤浅的爱国主义和大汉民族主义层面上,没有更高层次的精神升华。还是多学学欧洲战争电影吧。 有些媒体把导演高群书捧成了民族英雄,对他借钱拍摄《东京审判》津津乐道,却忽略了影片本身的浅薄和狭隘。借钱与资金短缺不能成为拍摄烂片的借口。如果纯粹是商业娱乐片倒也无伤大雅,但影片题材如此厚重,它关乎每一个中国人对那段历史的体认,而且影片居然以“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而自居,如此就不能对这部影片抱以宽容了。 看完电影,使我有个不厚道的想法,导演把国人都很关注的题材作为自己进军电影业的机会,甚至是为票房服务。我宁愿相信他的初衷是好的,只是拍摄与制作的过程缺乏经验和严谨,或者水平与功力不够。但是结果实在叫人遗憾。 影片频繁的“切”经常使整个画面变黑,坐在电脑前的我尚感觉不舒服,足以想象坐在超大的银幕前的感觉,影片的导演让我想起了以前家里那台在换台时没有画面停顿功能的电视机。 但导演似乎并不在乎观众的感觉,频繁的切换似乎成了他的杀手锏,在故事讲不下去的时候就一“切”了之,使整部影片极为散乱。像曾江审问那个小偷的时候,本来就是两个人对话,虽说距离太远难以采用正反打,可也不至于在这之间加上明显的切换啊,画面黑过之后出现曾江的镜头,我还以为他又要询问别人了,没想到小偷先生还要慷慨陈词。 更严重的是,导演不只是在讲不下去故事的时候进行切换,在影片情感马上就要到达高潮的时候也要来这手,在英达扮演的律师提供九一八事变证据后,本来可以将被告无言以对的神态展现出来,让人解解气,没想到导演只是给了对方一个不到半秒的镜头,然后匆匆切走,似乎生怕观众为英达的精彩陈述而叫好。 旁白 记得徐静蕾在说到她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来信》的时候,发现电影的旁白太多了。虽然我对徐才女的导演水平并不是特别认可,但很认可她的这种感觉。电影之所以为电影,就是因为她要用光影讲故事,而不是旁白,像《阿斯匹林》那样的作品简直就是朗诵MV,根本不能称为电影。王家卫的电影有时会有旁白,但你可以感到那旁白确实是电影人物心中所想,而不是编剧和导演硬加上去的,这就是用旁白为镜头服务和镜头为旁白服务的区别。 说到《东京审判》,以上二者皆谈不上,基本就是在不知道怎么表现的时候用旁白顶上。影片中在有旁白的大多数时候,除了空镜头就是和旁白内容不大相关的镜头,让人完全感觉不到这旁白是谁说的——如果我理解得正确的话,应该是梅汝璈说的吧?可在旁白中讲到“在东京没有欢乐”时,画面上却出现了梅汝璈在酒馆欢笑的镜头,难道旁白中的话只是梅汝璈说给别人听的煽情话语? 情节 一个那么好的题材,却在整个过程中难以显现出戏剧张力,不得不说是编剧的无能。 在我国许多近代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经常出现呆板到虚假的台词,这已经为广大中国观众见怪不怪。《太行山上》是我近期见过的最为明显的例子,我在看到一些将领说话时,总在怀疑影片的编剧是不是弄到了一本中学生的近现代史课本。而《东京审判》的开始部分,朱孝天和他的日本朋友对中日战争的回顾,也显然犯了这个毛病,难道那些编剧平时说话也都用那种历史教材似的语言? 除了台词,影片在许多关键情节和细节的处理上也难以令人满意。比如,在梅汝璈说出想要自杀的念头之前,影片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铺垫,还没让观众感受到他的难处他就想要自杀了,不得不令我对曾江所说的“懦夫”评价表示赞同。 再有,很明显,影片中朱孝天和他的日本朋友的支线情节是非常失败的。在美国电视剧中,多线发展往往是制胜法宝,但中国的影视剧制作者们往往不谙此道,总是把一些支线情节弄得很滥情,让人见之生恶。本篇就是典型的例子,煽情的失败让人很难对剧中几个人物产生感情,白白浪费了我比较欣赏的曾志伟。而最后朱孝天抱着女友呼喊和痛哭的时候,我没有剧中人那样的伤心感觉,只是在奇怪他为什么不赶紧找医生。 梅汝璈最后说服各位法官的戏本来应该是影片的高潮,但却成为了影片另一大败笔。整个劝说过程就像是一个和被告有瓜葛的陪审团成员在游说其他陪审员,而这很难不让人怀疑这个法庭的公正性,就像开始时日本方面辩护律师所说的那样。我自然不是汉奸,但我对这段台词产生了质疑,因为我感到它的情感成分太多,缺少理性的思辨色彩,这段台词中国人也许能够接受,可外国人呢?他们相信自己国家的代表会被这样一段话而轻易说服吗? 所以,当主审法官最后一张张唱票时,我完全没有看《十二怒汉》等待一只只手举起时那种激动的心情。而当主审法官在说最后一张票会“决定一切”而后又故意停顿时,我不禁想到了《幸运52》里李咏公布答案的神态。 最后旁白响起,说到每个法官“永远都不能说出自己的投票”,我想起了影片中在处理梅汝霖投票时明显的“亮票”举动,感觉这是导演和编剧在扇自己的耳光。 而最后的宣判只在字幕中用“七名战犯被处以极刑”一言带过,为什么不让法官一一念出他们的名字,配上每个日本战犯当时的表情?我们费了半天劲为了表现什么?真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 片尾用字幕,实在是最简单的选择,毕竟像《鬼子来了》那种由黑白变彩色的神来之笔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

 3 ) 《东京审判》是部好电影吗?

这应该是一个问题。

写着“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的海报无疑是令人不悦的,倒不是说我打算不看,而是知道至少有10亿以上中国人民看不到、不想看或者无暇去看,需要奉劝的“应该”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作为历史事件的东京审判在历史教科书上的确只有短短几行字,对于KMT相关的东西我们一度忌讳莫深或者说一直有所遮掩。上升一个高度讲,并非是中国缺少此类弘扬民族精神的电影题材,相反,爱国主义题材和弘扬主旋律的玩意层出不穷,有些简直让人作呕,以致泛滥成灾引起心理排斥。

《东京审判》的积极意义来自于题材制胜,虽有一碗水端平之嫌,实事求是的说它倒还是完整地给人们上了一堂课。法庭上战犯们乃至辩方律师的嘴脸刻画都是成功的,而可以预见的,在《东京审判》之后,全国人民的反日情绪又将进一步高涨。

不难理解高群书为何要找来这么一拨港台明星,既有老戏骨,也不乏黄金配角,甚至也有朱孝天、林熙蕾这般偶像明星;于是也就不难理解电影院里有少女一见朱孝天出场就兴奋不已,这些半辈子不见得会支持一次严肃题材电影的人正是上座率的由来。假如《东京审判》是又一部无硝烟版的《太行山上》,大概迈出一小步的快感也会被人漠视。
 
实力派演员则是另外一回事,至少交了张合格答卷。不过依然要说曾志伟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来自意淫,这同样是由于影片在朱孝天这一条副线上处理得相当失败,他的表演腔势、台词功底乃至人物形象简直和电影格格不入,不说大部分庭外时间里被人当狗一样责骂的毫无反应,便是最后也眼睁睁看着林熙蕾死掉,这才如梦方醒——开玩笑的说,朱孝天在影片里面梦游了几十分钟。

再一异议的是为何在如此依据历史真实而拍摄的电影里面依然要塞入纯情中国知识青年和无辜日本漂亮女子的爱情戏,观赏性?中日友好的象征?还是爱情超乎国界?而且情感处理得如此失败,毫无感染力。总要塑造出自知其罪的日本战争受难者而其实数量微乎其微,所谓的“悲悯”效果更像是呈现给日本人而不是给中国人。

期待法庭上的唇枪舌战基本没有,倒是每每现场出现诧异时总会响起一阵很无语的音效,然后镜头划过记者们的脸,如此老土手法真该丢去电视剧里。对于剧情节奏上的硬伤,也许有人会说是因为剪掉,因为送检,因为资金。然而,这些都和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电影没有实质性的联系。

http://moviel.movblogs.com/article-143117.html

 4 ) 《东京审判》——见证国产烂片对历史和电影艺术的侮辱

作者:赫连定

 
我怀着极高的期待,看了《东京审判》,结果是,我再一次见证了中国电影人的弱智。一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就这样被糟蹋了。看完这部烂片,你不得不承认,中国电影比中国足球更令人厌恶。中国足球至少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可以让你在茶余饭后发泄一下,而且基本上是还是较具娱乐性的。但中国电影,却使你感到一种深切的失望。

这个电影的问题在哪里?整个影片在概念上是模糊的,是非上是模糊的,对抗上也是模糊的。它反映的是法律,但是却是对法律的一种侮辱。中国法律同仁究竟是在和日本战犯交锋,还是在和其他国家的法官对抗?电影一开始就似乎给出了答案:中国人是在和盟国的法官对抗。梅法官的全部精力都是在与美、英、法等帝国主义法官斗智斗勇。给所有人的感觉是这样的:对日本人的审判是一个假象,全片反映的是一个中国法官如何在合议庭(或者叫盟国审判委员会)内部争取主导地位,它要表达的主题不是控诉日本侵略,好像是在控诉美英帝国主义的排挤和压迫——我们好像又回到了毛时代了。

真的很荒唐,我们可以把这个电影的故事精华,缩小到一个具体的案件上来:一个罪犯要被判死刑了,合议庭(审判委员会)内部意见不一致,其中一个法官,也就是我们伟大的梅大法官,非常希望把被告判处死刑。于是他不余欲力地说服其他法官,甚至采取了逼宫似的手法要挟其他法官。

且不说这在法律上是荒诞的(负责说服法官的是律师或检察官,是经法庭调查而被采纳的证据,而不是某一个法官),即便东京审判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事件,审判结果代表的不是法官个人的意见而是其所属国家的利益。中国法官只是十一个法官之一,事实上他无法主导本次审判。而他的理念及其出发点,似乎是没有悬念的,那就是为了国家利益一定要使用死刑。这个信念,并不是随着审判的进行而逐渐产生的,而是一开始就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他的头脑中。从真正的法律意义上说,即便罪大恶极如东条英机和松井石根,在未经审理并宣判前依旧是无罪的,法官绝不应当有那种事先的倾向性,而我们伟大的中国法官,却抱着一种“严惩”的固定思维而来。这种预先存在于头脑中的判决结果,最后“果然”影响到了刑罚的适用——你能说这个审判是很伟大的吗?

庭上的戏,虽然从时间上来说足够充足,但却是一个浮肿的典型案例。检方对日本战犯进行着一种机械的盘问,不是用证据,而是用感性词汇来控诉。出庭作证的证人只有三个,非常单薄,而且该三证人的证词均不被被告承认。除此之外,法庭没有出示任何证据以证明战犯们违反了国家法或是日内瓦公约(甚至都没有出现这些名词),比如说政府文件、往来电文、其他的证人证言、其他日本罪犯的有罪供述等等。

法庭戏一直是美国这种法制国家的电影的热门题材。对我们这种五千年悠久人治文化的文明古国来说,既遥远又过瘾。我们中国导演大概是受到了美国类似电影的影响,力图把整个法庭戏拍得紧张激烈扣人心弦。但是问题是,导演只学到人家美国电影的皮毛,精髓没有学到。因为作为一个专制国家的愚民来说,显然他既不懂法制的精髓,也不懂电影的精髓。所以整个电影始终沉浸在一种刻意营造出来的空洞无力的“紧张”气氛中。

作为被告的战犯,几乎没有什么表现机会,完全是一些木偶。除了用弱智的语言回答一些弱智的提问外,他们的内心、他们的思维、他们的性格特征,没有任何的机会让观众了解。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些罪该万死的人,经过了多余的审判,居然还有人不愿意使用死刑,结果终于被来自中国的梅法官摆平了,OVER!

更使人忍无可忍的是,导演意想不到地安排了一段无聊到极点的感情戏桥段。就这个愚蠢桥段本身来说,无论如何去蔑视和攻击它,都不过分。就好像一个拼凑出来的廉价肥皂剧。中国导演的低劣素质和低级趣味,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在中国导演导演看来,莫名其妙的三角恋好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少的。中国人拍了三个版本的《南京大屠杀》,除了一个基本没有故事情节类似记录片风格的外,另外两个都搀杂了大量的感情戏,而且谈恋爱的都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好象如果不这样,就没法交代南京大屠杀的来龙去脉一样。中国的导演永远不懂的,在这种题材中,加入爱情戏桥段,是多么的突兀怪异,多么的令人反胃。

有工夫去写三角恋,却没有时间去表现那些战犯的历史罪恶——他们无疑罪大恶极,但他们是东京审判的主角,他们的内心究竟是怎么样的?面对由战胜国组成的法庭,他们究竟有怎么样的感受?面对人类良知的拷问,他们又有怎样的震撼或冷漠?面对无可辩驳的证据,他们又有怎样的内心世界?面对最后可能的极刑,他们又有怎样的忏悔或顽固不化?面对不仅仅是亚洲其他国家而且包括日本国民在内因为战争而造成的巨大损失,他们又有怎样的真实感受?这一切的一切,电影都没有丝毫的表现。

对比一下美国人在四十年前怕的《纽伦堡审判》,看看人家严肃和娴熟的表现手法,中国导演难道不应该羞愧吗? 一部烂片,就这样对法律、对历史、对电影艺术,来了一个极大的侮辱。

原文:http://www.bullog.cn/blogs/JACKYzhang/archives/144648.aspx

 5 ) 部分的真实能不能算真实

看了<东京审判>,不得不说一些东西

这是一段中国人(至少是大陆人)都不熟悉的历史.因为在大陆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教育中,东京审判都是被刻意忽略的.因为这是一件由国民党主导的抗日事件,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被刻意弱化似乎成为这一类事件的共有特点.

所以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少有人真正明白东京审判的具体进程和它的重要意义.

但这次党国似乎要改变这种状况,这是值得肯定的,至少表明党国在抗日历史问题上开始正视国民党的积极作用.

但看了影片以后,发现很多可以大做文章的题材还是被忽略了,有些材料甚至关系到当今的中日关系.做为正史片的导演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对这些题材视而不见都是他的失职.

比如对天皇的审判问题.这是东京审判的焦点问题之一.由于美国的暗中支持而使天皇逍遥法外是这次审判的最大遗憾,这为日后日本政坛极右翼的死灰复燃埋下了祸根.而在影片中这个重要情节只是一笔带过....又比如731,这也是很有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事件,影片几乎不提一字...难道是为了当今的中美关系

影片放弃了在重大历史问题上的追根究底,反而在一些情绪化的东西上大做文章:中国证人的歇斯底里,日本退伍老兵的脸谱化的道歉,中国留日学生的暧昧感情,甚至还出现了一个被军国主义蒙蔽的狂热青年.这些是用来干嘛的呢,暂且不说这条副线的演员的演技惨不忍睹,就算他们的演技一流,这样生硬且脸谱化的编剧也已经毁了其在正史部分的苦心经营.况且它在正史部分也是如此的差强人意.

部分的真实到底算不算真实.这是摆在导演面前的一道难题,选择省略什么,表现什么,弱化什么,强调什么,就可以看出影片的真正用意.所以,我不善良地认为,这部影片不是为了让人们去真正了解这段历史,而是以历史的名义片面地去概括历史,使观众陷入一种两难的尴尬境地.

除了剧本和创作意图的上的硬伤,影片在叙事手法上和拍摄手法上也是不尽人意.比如影片过多地用了空间闪回这个手法,初看之下会给人情绪上的良好的压迫感,但用多了,就会让人怀疑摄影机出现故障.再比如在拍摄犯人的审讯时,镜头过于单调,而且会规律性轮流地把几位配角扫一遍,实在不知道为什么....

虽然我说了它很多坏话,但是我还是举双手支持这部电影的.坏话归坏话,坏话是为了有更好的电影,不是为了骂而骂...高群书的这部处女作实在不容易,是他自己贴钱拍完的,令人尊敬.希望中国能早日出现伟大的抗日电影.

博客:http://www.mtime.com/my/Lyeast/

 6 ) 失败的副线很遗憾

非常好的题材,但是高群书明显难以驾驭这个题材。整个朱孝天那个记者的线是非常失败的。他想用生活化的故事来烘托这个大题材,然而出来的效果并不好。也许是人选的不对,完全无法代入他们的角色,也体会不到他们的痛苦挣扎。曾志伟演日本人,太出戏了。然而相对来说,法庭审判部分还是相当精彩的。刘松仁流利的英语,从容的气魄,太适合这个角色了。两个外国人大段的对白也很出彩。然而就是可惜了,总差一口气的感觉。导演不如考虑拍一个更加纪实的更像纪录片的东西,也许会更精彩。

 短评

朱孝天是影片最大的败笔……

4分钟前
  • Touma
  • 还行

有点像记录片,朋友看的时候一直在玩手机.说听着就可以了.全是长镜头.

5分钟前
  • Andy
  • 还行

只能说让我了解了一段历史!

10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如果不是题材原因,我真想打“较差”

12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这种主流历史大片只要能从虚假中找出一点真实来就不错了.整个片子开头不错,后来人物稍微显得有些高大全,刘松仁确实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去,但是整个片子看起来还是主流教育意义多些。或许这样已经最好了,可惜太正经的片子已然看不进去,何况还有诸多娱乐之人出镜,故而看完也没能留下清晰印象

16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好端端的庭审戏,硬是被日本一家人莫名其妙的伦理剧搅得稀烂。也许导演是想模仿《纽伦堡的审判》房东太太家的设定,在小人物身上体现大时代的掠影,但是效果很尴尬。真正重要的信息反而用旁白一带而过。这段历史配得上一个更好的电影。

20分钟前
  • Piglette
  • 还行

中国第一流的导演抢着拍所谓的商业片,中国第二流的导演又拍不好真正的艺术片,这就是《东京审判》的尴尬。感觉最好的是两个老外主角的大段英语台词很精彩。梅汝璈最后一段文明与人类的说辞也不错。【武大】

21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非常不错,但有必要说,用中国人来演日本人是最大的败笔,看着谢君豪,曾志伟这些熟悉的脸真的很难进入角色。

23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难得看一部历史题材片,也许是不怎么深究的原因,我对这方面的电影都有某种难辨的是非力。我倒觉得此片感情厚度渲染的刚刚好,对历史的还原与控诉都是情理之中的。比如某些义正言辞的辩护最让人内心沸腾,总之挺不错的。

24分钟前
  • 推荐

在一些关于中日关系紧张的历史的片子里,表现中日民众的微妙关系副线往往会有点粗糙尴尬,这部虽然将战后日本人的几个典型心理融入到副线的一个小家庭、小酒馆中,但依然处理得比较粗糙。即使如此,也无法阻挡主线的厚重和审判现场各个剧角色的魅力。

27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非科班出生学新闻的高群书导演,成功的驾驭了这一史诗题材的影片,这给非科班有志做导演的孩子们无疑是种振奋。

31分钟前
  • 逝去的爱
  • 力荐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看来日本还是不懂这个道理。军国主义的豺狼即便被打掉两颗牙齿依然丝毫不买账。小平爷爷说他们那一代人没有那种智慧,所以岛争的问题暂且搁置最好。如今,可惜我们这一代人要令他失望了;他所期盼的智慧决策终究没能出现。(ps 英达顿挫的英文发音不错呃 -3-)

34分钟前
  • 小檠的罗宾熊
  • 还行

国人应该看的 雄辩的口才 宏大的气魄 责任心 刘演得很好

36分钟前
  • donglao
  • 力荐

是对日本的审判,也是对中国的羞辱,更是整个亚洲的辛酸耻辱。当时的国府全靠几个受过英美教育的法官和检察官个人的情感和能力,在美国人的手掌心儿腾挪出一点点余地,才得以遮遮羞。全体法官检察官,除了中国人和印度人(英国的傀儡),都是欧美老牌帝国主义殖民者,他们在亚洲殖民地上犯下的罪行都不比日本人少,所以日本战犯和辩护律师才会那么理直气壮、因为他们用来为自己辩护的强盗逻辑正是从欧美殖民者那里学来的,明明得了真传,还要被老师审判,当然委曲。如果中国法官真的退出,这场审判就彻底成了一次西方老殖民帝国惩训亚洲新殖民帝国的分赃会议了,将全无合法性和正义可言,所以盟国必须要拿中国来当点缀。这是梅大法官以退出相要挟时仅凭的一点底气,相当悲哀,相当惨烈,可惜这片完全没get到,光会学着纽伦堡跟着英美白左喊反战口号。

40分钟前
  • 高玉宝
  • 还行

看这个的时候还在上学,对这段历史在影片之外就有了解,拍的现在看来一般般,但对我来说,光看到名字就让人流泪。

41分钟前
  • ᥫ᭡້໌
  • 推荐

太刻意...太用力...

46分钟前
  • 某茶君
  • 还行

居然很好看,湿了有木有!

4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那时候因为我们疲弱,只能任人宰割,连最终审判时,因为是美国人打下的,也无太大的发言权。这是历史的教训,这笔血债会记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对这段历史越是了解,越明白什么叫做“深仇大恨”。只有国家富强,中国人才有尊严,正因为我们遭受了许多苦难,才懂得和平来之不易。如今日本首相菅义伟上台后又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人也从未向中国道歉,所谓的中日友善不过是利益交换,是假道德,日本这个民族骨子里的野心、冷血、凶残从未改变。如果说美国人是流氓的本性,那么日本人则是禽兽的本性。铭记历史,努力奋斗,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欺压,只有强大才能立于不败。

49分钟前
  • 小袁同学
  • 力荐

那个。我坐在她身后。她就在我前面。特殊的电影。与电影无关。

51分钟前
  • 阿依达
  • 力荐

可以看到创作的诚意与厚度 可是这种主角都还没出来 所有命运和基调都签著好了的主旋律 真的没啥意思 科教片不是科教片 观众也根本不在乎主人公的命运 是创作理念的失败

52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