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

恐怖片美国2019

主演:露皮塔·尼永奥  温斯顿·杜克  伊丽莎白·莫斯  蒂姆·海德克  莎哈迪·赖特·约瑟夫  

导演:乔丹·皮尔

 剧照

我们 剧照 NO.1我们 剧照 NO.2我们 剧照 NO.3我们 剧照 NO.4我们 剧照 NO.5我们 剧照 NO.6我们 剧照 NO.13我们 剧照 NO.14我们 剧照 NO.15我们 剧照 NO.16我们 剧照 NO.17我们 剧照 NO.18我们 剧照 NO.19我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0 05:22

详细剧情

一对名为阿德莱德和盖博的夫妻带着孩子到海滨度假,这里曾经是阿莱德莱童年的娱乐场所。在海滨与泰勒一家玩了一天之后,阿德莱德愈发地无法从往昔的伤痛中走出,他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家庭将要发生灾难。到了晚上,他们一家甚至看到有四个人手拉手在行车道上站立,似乎有更多诡异的事情等待着他们。

 长篇影评

 1 ) 严肃影评#45:乔丹∙皮尔的多面性 - 地下的优雅和地上的野性 – 8.5/10

要说编剧型导演乔丹∙皮尔的处女作《逃出绝命镇》(我的影评://movie.douban.com/review/8389009/?start=0&cid=9322318#add_comment)给影迷们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惊喜应该并不为过。这位谐星出身的创作人凭借500万美元制作经费换来2亿5000万美元的票房自然是独立电影的经典成功案例,但更让人惊叹的则是电影瞬间成为2017年美国流行文化的讨论热点,很多画面和桥段(比如勺子和茶杯的催眠画面)甚至成为年度电影和社会的标志。

作为黑人导演的皮尔借助《逃出绝命镇》隐喻和讨论了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那他的新作《我们》会对这个题材进行更深一步的讨论吗?

答案是否定的,而这真的是非常乔丹∙皮尔的答案了。


下面的影评和随后我个人的解读都会涉及到严重的剧透,请大家看完电影再回来阅读讨论好了。

另:我在《逃出绝命镇》的影评里给出的个人理解,很多朋友当时都表示是过分解读,但后来皮尔接受采访时明确说明了那些都是他的用心设计,而且表示他很开心观众们能理解到这些用心之处。我想说的是,对于其他普通创作人来说会被认为脑洞太大的理解,到了花大量时间在剧本创作和前期制作以及制作团队都有着丰厚影史知识的乔丹∙皮尔作品上,我们应该多一份心去思考,而不是一上来就排斥说是过分解读。尝试挖掘冰山下隐藏的部分,或许是对皮尔以及他的电影最基本的尊重。

《我们》

对于美国社会问题有着尖锐看法的皮尔这次选择抛开种族问题、以《我们》作为题材想跟观众们进行讨论的又是什么主题呢?

电影里面主角阿德莱德的分身似乎刻意打破第四堵墙为观众解答了这个问题:“We are American.”(我们是美国人)。这直接得看似荒唐的对白实际上是《我们》电影多面性的缩影 – 电影里让人恐怖的分身或许确实是美国社会及美国人民的缩影,但他们同时也代表着政府所制造的奴隶,以及讽刺着由这些奴隶亲手建造的美国社会。

这种多面性在《我们》里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细细思考似乎标题也有这不一样的意味。Us = United States,这又是皮尔再一次给观众们的明示,告诉大家这次讲的不仅仅是一个种族的问题,而是美国社会一直存在的根本问题。遍布整个电影的多面性,似乎在《逃出绝命镇》里也随处可见,而这种多面性的来源,正是来源于皮尔煞费苦心的剧本创作以及他一丝不苟的前期制作设计。作为观众的我们,在《逃出绝命镇》后就深知皮尔电影里每一帧画面有着大量的信息,因此在观看《我们》的时候便会聚精会神去搜索他设计在每个画面中关于电影谜题的答案。

皮尔当然是知道这一点的,因此观众们对《我们》的观影感受应该大多是极好的。但他更深谙的则是经典恐怖电影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的原因。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道:“对于我的观众来说,他们会愿意在画面中寻找答案。我希望在提供足够答案来满足和吸引他们的同时,可以给予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来进入他们的噩梦里。”所以作为恐怖电影的《我们》,少的是一惊一乍的吓人桥段,多的是耐人寻味的画面安排和情节设计。这样观众在电影院里虽然被悬疑元素操控得手心出汗,但真正恐怖的时刻却是在走出电影院后,慢慢思考的我们终将一步一步进入不同的噩梦之中。这同时也提升了对本作多次观看的意义,在不断观看找到不同答案的同时,作为观众的我们也会坠入更多不同的梦魇之中。

导演兼编剧乔丹∙皮尔

而能让观众们身临噩梦的当然不止皮尔巧妙的剧本以及对于画面信息的控制力了,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可以说也是功不可没的。承包了大部分笑点的父亲加比(温斯顿∙杜克饰)甚至让人偶尔有在看喜剧的感觉,游刃有余地展现出孩子们天真和恐惧的杰森(埃文∙阿莱克斯饰)和索拉(莎哈迪·赖特·约瑟夫饰,今年后面的《狮子王》真人版也会有她的配音)同样也应记一功,甚至只是以配角出现的另外一个家庭的四人,尤其是饰演另一位母亲基蒂的伊丽莎白·莫斯(《使女故事》中的琼以及《广告狂人》里的佩吉)也是让人眼前一亮。但相信没有观众会反对我说整部电影中表演最出彩的当属饰演主角阿德莱德的奥斯卡影后皮塔·尼永奥吧?在《为奴十二年》中给出杰出表演的她横扫了当年的各大奖项,却似乎没有获得更多的领衔主演机会,只有在《星球大战》和《黑豹》这些大制作电影中担任配角,可以说是近几年尤为可惜的演员。但这次借着《我们》优秀剧本对阿德莱德这个角色精妙的创造,她也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展现她过人演技的机会。她那双异于常人大小却又极善于表达情感的眼睛在不同时刻都会为观众带来直击灵魂情绪传达,但除此之外更让人叹服的则是她在电影中对于躯体的控制力以及以躯体动作去展现角色精髓的能力。无论是在被袭击情况下拿着铁棍时表达出来的求生欲,还是作为分身袭击时所给予我们的那违和感十足的优雅感,都不是普通演员可以做到的。

不得不提的当然还有众多演员们要同时饰演他们的分身的这个挑战了。在这些角色被袭击的惊栗表情的另外一面则是同样由他们饰演的分身们所给出的那些让人不敢直视的邪恶面容。除此之外,分身们异于常人的肢体语言也和主角们形成强烈的对比。无论是如同野兽般的行走动作,还是无法言语的嚎啕作响,抑或是无法解读的困惑表情,无不让我们感叹这些演员对角色诠释的控制力,以及禁不住思考这种对比的深意。

与表演相得益彰的则是创作人们极为细心斟酌后得出的画面设计和摄影。无论角色和分身是否同时出现在画面中,深思熟虑的镜头空间设计以及拍摄的走位安排都让我们深信面对面的是同一个面孔。而构图则更是不用多说了,多次出现的高空垂直拍摄,尤其是车辆行驶的航拍,都可以说是对影史经典惊悚片《闪灵》的致敬;分身们最开始出场的画面则巧妙地采用了仰视的构图,给人一种从天而降的梦魇感;临近尾声阿德莱德一前一后的构图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在对白中给观众们信息的同时也在画面上进一步讲述这个对立的故事。同样出彩的则是排舞走位的编排,尤其是高潮部分阿德莱德和分身的对决,优雅的走位对应着求生的野性,配合着剪辑穿插互相照应的芭蕾舞蹈画面,都进一步以画面让为谜题的解决提供线索。当然,以弦乐和唱诗般的人声领衔的配乐在氛围的创造上也是功不可没的,而流行音乐的穿插,尤其是不同于正常版本的流行音乐穿插,为观众们提供喘息机会的同时也再次让我们潜意识中知道观看的到底是怎样一部电影。

巧妙的构图让分身的出现有从天而降的恶魔的感觉

所以各方面都让人赞不绝口的《我们》是一部完美的杰作吗?我自己的答案似乎也是否定的。可以说,作为电影人的皮尔在《逃出绝命镇》后以《我们》作为续作展现在影迷面前的是越发成熟的技术和更加宏大的野心。在无论是剧作风格抑或是制作技巧都逐渐成形的情况下,从制作质量的角度而言《我们》应该是比《逃出绝命镇》更上一层楼的。但剧作的风格成形了,剧本的严谨程度在宏大的野心面前在我看来却有所下降。作为观众,观看《我们》的时候由于让人窒息的剧情设置大脑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但走出电影院的一瞬间相信大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为啥对换后小阿德莱德不能回到地上的世界?)。或许我们确实不应该太在意这种吹毛求疵的小问题吧?毕竟《我们》能够做到让观众看的时候被悬疑控制得身临其境地紧张,在看后知道有更大的问题值得思考,其实已经非常好地完成了它的任务了。然而宏大主题面前更为缜密的逻辑线索,往往却是杰作和佳作之间的分水岭,尤其是多多少少带有科幻成分的本作。这也或多或少让完成度极高的本作有所减分。

但这或许也是乔丹∙皮尔多面性的延伸吧?众多完美元素的另一面离不开的是让人稍感惋惜的不完美。虽然这些都是作为影迷的我们苛刻的要求,但乔丹∙皮尔确是值得我们有所要求的电影人。而对下一部电影作品,以及将要由他制作的新版《迷离时空》电视剧的期待,只会因为《我们》的优秀而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我们》的双面性

以下是我个人的解读:

一刷感觉:就像正文提到的一样,本作需要多次观看才能有更好的解读。下面只是我一刷后的感想。

整个电影最重要的部分当属结尾的反转。阿德莱德年幼时进入镜屋里迷路遇到自己的分身,因而被吓得有阴影而不能说话,这是电影一直引导观众们的方向。但结尾却告诉大家多年前实际发生的,其实是阿德莱德被分身袭击带到地下,而分身RED则到地上取代了阿德莱德的身份,过上了阿德莱德应有的生活。

(为了避免误会,以下称在地上长大的主角为阿德莱德,被换到地下生存的主角为RED)

这看似让人震惊的突然反转,实际上在电影中有很多地方一直在铺垫阿德莱德与普通人不一样。首先,与所有人相比起来,阿德莱德的说话方式可以说有着非常微妙的不同;我在观看的时候一开始察觉到了这一点,但却会因为觉得这只是为了表现她回到有着恐怖回忆的场所所应有的反应而已。除此之外,电影开头一家人聚餐的时候,其他人都在吃拉圾食品,而阿德莱德则一直在吃草莓,或许是因为作为从资源匮乏的地下来的她更重视营养?而且吃的方法也很奇怪(像兔子?)。而到了沙滩上,阿德莱德跟另一位妈妈基蒂的对比和对话也是很意味深长。首先基蒂邀请阿德莱德喝酒,但是阿德莱德只喝水,又是营养的问题。然后基蒂提到了阿德莱德小时候跳舞的问题,这其实稍微暗示了分身野性的舞姿还是不及本人优雅的姿态(这里有严重的问题,到底是换了之后才跳舞还是换之前就跳舞了,我认为有点不太明确)。然后基蒂提到了阿德莱德怎么都不说话,阿德莱德的回应是“我只是不太喜欢说话的人而已”。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当然还有阿德莱德每次与分身对决时的那种兽性喊叫,还有就是基蒂的分身神秘地选择不杀掉她的情节(因为嗅到她的同类人?)。而最大的提示,应该说是高潮前阿德莱德回到镜屋里竟然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通往地下的秘密通道。这些不断出现的对于语言能力的额外信息以及只有细心观察事后思考才能察觉到的精巧情节贯穿了整部电影,可以说是给足了观众们提示。

当然,《我们》中最值得探讨的必然是分身的意义。从预告片开始,观众们都以为这仅仅是一部被恶魔般分身入屋行凶的恐怖电影而已。但电影在主角家庭逃离后一下子转换到早上还一起相处的朋友家里,瞬间让我们明白了电影要讨论的远远比单一家庭所遭受的恐怖有着更深的层次,影响范围也更大。

最后到了地下那看似荒唐、与监狱和精神病院如出一辙的空间里,RED给阿德莱德讲述了她的不幸,讲述了复制人们的计划。这一切都起源于政府,起源于他们想要使用复制人来做奴隶(二刷后证实并不是这样的,原话是希望用复制人来控制地上的人)。一开始是用兔子做的实验,所以地下有那么多兔子。但是最后却发现实验是失败的,只能复制出来“没有灵魂”的人,因此项目宣告结束,复制人只能在地下生活。因为“没有灵魂”,所以复制人的行为是被地上的人牵扯/控制着的(tethered,所以需要用剪刀来“剪断”这种牵扯),比如游乐场的对照,而这些复制人也只能以生冷的兔子作食物(对比的时候有给画面)。

然后当然就是阿德莱德跟RED对换的情节了,这可以说是整个地下复制人群体的转折。

因为RED是唯一可以说话(这是电影所给出的另一个重要提示。RED跟其他分身都不一样,她可以说话,因此其实皮尔给的提示是她本来并不是分身/复制人),而且跳舞并不是兽性而是优雅的(最后高潮一段穿插对比以及打斗的时候的对比,二刷发现一开始跳得并不好,但后面越跳是越优雅的),让复制人群体觉得她是神一般的人物,而且受到她的启发发现他们是有自主能力的/实际上也是有灵魂的(因为我只看了一次所以这里还没找到对应的地方,但从结果来说这种觉醒是肯定的)。

所以其实整个过程是:奴隶->被启蒙->自主/觉醒。

但我感受最深层的政治隐喻其实是阶级的对立以及流动性。地上和地下的人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他们资源不一样,所以他们的发展能力不一样。阿德莱德和RED的对换是很巧妙的对比设定。阿德莱德生于地下,但因为逃到地上了,所以最后发展成地上人应有的状态;RED生于地上,但被换到地下,资源都没了,所以发展上受到了严重阻碍(虽然相对于其他地下人来说还是更好,比如她依然会说话,其他人都只能像动物一样叫)。

还有一个意味,至少我认为的,是阿德莱德到地上看到了地上的资源之后,并没有选择回来挽救后面留下来生活在地下的伙伴。这个其实是很合时宜的社会评论,因为很多评论对婴儿潮时期(baby boomers)出生的人(基本是现在的掌权者)的评论是(姑且不论到底是否正确)“他们已经拿到他们的东西了,所以他们不会再管我们了”的自私感。而这恰恰就是RED的情况,也是阿德莱德抱怨的地方。当然已经有朋友留言给出了另一个非常合情合理的解释:

@Lady Prufrock Red没有去救她生活在地下的同胞是因为她和他们根本就没有感情吧,生活在地下的人是没有人类感情的,所以也不存在”救”。Red是在来到地上以后才逐渐理解人类感情,生儿育女的。

电影还有更多更多的细节信息和隐喻,或许二刷后我再回来补充吧。


 2 ) 我们不一样,不一样…

2017年,导演乔丹·皮尔以一部原创恐怖片《逃出绝命镇》技惊四座,作为恐怖片,片子并不依赖一惊一乍的视听语言,或血肉横飞的感官刺激,而是以一种细思极恐的种族阴谋设想,给观众一次由内向外的心灵暴击。《逃出绝命镇》绝对是那种高级的恐怖片,其惊艳之程度,甚至入围了那一年奥斯卡最佳影片。

时隔两年,导演乔丹·皮尔推出了最新影片《我们》,从整体风格上,演员基本设置为黑人角色这点,以及电影充满隐喻的本质上来看,《我们》是另一部《逃出绝命镇》,但并没有后者惊艳,整体表达也并不严谨深刻,后劲不足。

电影《我们》的主线故事基于一个大胆的设想,很有意思,许多年前,为了控制民众,美国政府进行了一项阴谋实验,通过克隆手段制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复制人,然而实验失败,复制人虽与真身共享了一颗灵魂,却只能作为其影子,生存在地面之下,以生食兔子肉存活,终日拙劣的模仿着真身的一举一动。地面之上,是犹如美丽天堂般的美国,人们幸福的生活,地面之下,是提线木偶般的复制人,惶惶终日不得翻身,两类人以这种天差地别泾渭分明的方式各自生活,井水不犯河水,世界和时间也仿佛天经地义,如机器一般运转。

这是故事的大背景,电影《我们》故事的引子在于一次偶遇,女主角在儿时曾与其影子有过一面之缘,从此内心种下阴影,几十年后,即使成家,生儿育女,家庭温馨而和睦,但女主依旧没能忘记彼时与影子四目相望的恐惧之感。女主一家人故地重游,来到儿时曾偶遇影子的沙滩游玩,内心始终惶恐,夜里归家之后,电影的节奏迅速转为一场漫长的追杀与反杀之旅。

原来地面之下的复制人已经“倾囊而出”,他们身着红色统一服装,手拿剪刀,似乎有了自己的思想,追杀着自己的真身,试图杀掉取而代之,就像是一场浩大起义。电影以女主一家人与复制人一家人的博弈为主线,电影几乎70%的时间都在展示他们之间的争斗,直至故事结尾那一场意料之中的反转,原来在女主儿时,复制人与真身偶然相遇的那刻,故事便早已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电影《我们》如同《逃出绝命镇》一样,故事里还是充满了诸多隐喻,片子名为US,直译既是我们,也是美国,复制人的反抗起义,起义后手拉手贯穿整个美国形成的南北之线,总是能够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以及人类阶级不平等的某种本质产生联系。电影在声效、配乐及镜头场面的设计之上,也一如既往的继承了《逃出绝命镇》的优点,总是能够给观众呈现出一种异样且莫名的紧张之感,并不会太恐怖,但自有一种牵引。

但整体上,《我们》表达的本质并不高级,也不像《逃出绝命镇》从表达到表现极其统一,《我们》终究还是有些形式大于内容了,数以百万计的复制人故事背景的设定太过于拍脑袋,无法自圆其说,他们的所谓“起义”动机并不明了,手牵手跨越美国除了呼应电影开篇电视新闻,其实也只是一场毫无意义的行为艺术。

很显然,电影《我们》的剧本有些过于草率,片子大量时间表现的不过是真身与复制人的拙劣打斗,也充满了一些一惊一乍的套路,故事体量其实很有限,从这一点来看,相比《逃出绝命镇》,《我们》还是可惜了。

最后,看完《我们》,结合电影里真身与其复制人完全不同的命运,想起了高进老师的一首歌:我们不一样,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


题图:《我们》海报

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Movies,后台回复关键词“我们”,有资源

你还可以:

你可能突然成为纳粹

一条狗的再一次轮回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赞赞赏转发到朋友圈,你的鼓励是我的动力,你的沉默会让我也沉默。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我。

 3 ) 南北之线,天地之间

这部《我们》,确乎是近期以来看过的最好的一部恐怖片,乔丹·皮尔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比《逃出绝命镇》更加成熟的一面,虽然其某些内涵依旧隐喻在表面之下,不过即便单看呈现出来一波三折的故事,也足够精彩。

当然本片虽然称为恐怖片,其实jump scare倒是不多,除却大设定以外,没有牛鬼蛇神的灵异事件,到了后期反倒变成了悬疑片,不过依旧能让人神经紧绷。

剧透预警!

1.我最后活成了你的影子

政府的一项阴谋实验,制造了数以万计甚至百万的复制人,企图用复制人操控地上真人的行为,让芸芸众生成为政府掌间的傀儡。

可是事与愿违,复制人虽与其真身共享了一颗灵魂,却只得变成了他们的影子,这,便是整个故事的背景。

地面之上,是那个美丽天堂般的美国,有着游乐园,有着沙滩,有欢乐的家庭合睦的生活。

地面之下,藏在那无人问津的隧道之中的复制人们,像牵线木偶一样只能拙劣且僵硬地模仿上界之人的行为,却只是毫无意义可言的重复。

天堂里的人们玩着游戏,男女之间谈情说爱,嬉闹欢笑,大快朵颐,在地狱的一隅,是生吞活剥兔肉,是抽搐似地抖动身体,是夸张而悲哀的复刻。

就像你拿着一个游戏机手柄,触摸着上面的前后左右,abxy,可是你面前没有那块屏幕,只有雪白的墙垛,你不知道为何那个他乐此不疲,然而你没有其它选择,因为你是他的影子。

2.下行的电梯

然而,地上地下之人,也有相见的一天。这个地下的她,与地上的她不期而遇,地下的她被压迫了太久太久,她毫不犹豫地将地上的那个她掐晕,带到地下,代替原来自己的位置,而她,终于可以到传说中的天堂去生活了。

虽然她曾生活在地下不会地上的言语,但是佯作惊吓后的沉默,慢慢也便习得了言语,甚至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那个沙滩上通往地下的入口是她永远的心结。她害怕着,她的那个真身会来找她。

潘多拉的魔盒,最终还是打开了,地下的复制人们身着红衣,拿着剪刀走上了街头开始报复他们的真身,真身们并没有错,错的是他们生来就不知觉间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一份子,而地下的复制人们,是多么渴望那种高贵而不自知的身份啊。

她看到了当年被自己弄昏替换掉的真身,还有与她家人相似的复制人,而这些复制家人,大概本来才会是她真正的亲人的。在一个复制女儿被撞得奄奄一息之时,她凑了过去,想看看能否用下界沟通的语言让她了解一切,然而阶级的变迁让她永远无法再次被认同了。

当然,她定然是喜欢这个阶层的身份与生活的,至少她曾经向往过。毕竟,面对着那个下行的电梯,要有足够的勇力才能逆流而上。

3.困兽之舞

原本地面上的她,变成了囚徒,变成了地下之人,变成了地狱中无法逃出的受刑之人。

我们可以想象她在下面所面对的一切,陌生的环境,无所适从枯燥的生活,复刻上界却差之甚远的种种行为,自然还有无法互相沟通的语言。

她痛下决心,要有朝一日冲破这上下界之间名为阶级的束缚,带领着地下之人上天杀掉自己的真身,像弑神一般。

她忘掉自己曾是那些要被杀掉人们的一份子了么?没有,不过所处的阶层一旦改变,那些所谓的宽恕,容忍,怜悯便只是何不食肉糜的夸夸其谈,那种获取自由和身份的欲望,超过世间的一切。

当上界的那个篡夺了她身份的复制人在聚光灯下的大舞台上舞蹈的时候,她只能在狭小逼塞的地道内旋转,然而,她舞蹈里的这种灵动奇迹一般地让所有地下之人能跟随她的想法行动起来。终于,她把自己的复制人逼到了墙角。

现在,那个复制人再一次成为了困兽,她用着自己日积月累训练下来的步伐,轻易闪躲着她的进攻,然而,究竟谁最终被困在地下永世不得复出,不到最后一秒谁也不知晓答案。

4.贯穿美国之线

似乎到这里为止,很多人都会觉得,这片子似乎是否黑人主演并无关系,毕竟白人一家也有其复制人,全片也未像《逃出绝命镇》《绿皮书》似的点出社会对黑人的歧视。确乎如此,这也是我在开头提到的,导演在这方面的成熟,让这种非常夺人眼球的表达变成了片中的一则隐喻。

这就是那条横穿美国,由人手拉着手组成的一条线。

那线,本来是地上的她被篡夺身份之前看的最后一条广告,其实也很无聊,这种募捐看似是对穷人的一种体恤,其实参与者更多还是吃饱了撑着图着找个乐子的才去参加的活动。

可是这条线,成为了地下之人们的精神支柱,在他们刺杀了自己的真身之后,便手牵着手,翻山越岭,穿石填海地将美国的东西海岸相连。或许这有些滑稽,然而我想,这条线一定意味着什么。

你既可以想象,这条线将美国东西海岸连接起来,也可以认为,这条线将美国割裂成了南北两半。而打开南北战争的地图,会发现其实一南一北,正好就是这线的两侧,而南北战争的一大缘由,便是对于黑奴是否合法的矛盾。虽然南北战争后美国统一,可是在《绿皮书》中我们也看到,哪怕在上个世纪,美国南方依旧对于黑人有着很严重的偏见,所以这条线所代表的南北两端,大概对很多黑人有着特别的历史意义。

另一点提一下关于手铐的问题,红衣女主当年被复制女主拷在床上,而当她重返地面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复制人女主重新被拷住,一方面这是一种复仇,而从另一方面,这个枷锁就是红衣女主希望复制人女主永远无法挣脱的锁链,在最后的大战中,先是复制人女主用手铐挡住了红衣女主的剪刀,而在她杀死红衣女主后,也终于解开了自己的镣铐,无疑,永远地杀死另一个自己,才能让她真正的自由。

5.在你身后

本片很值得一提的便是优秀的摄影,其中有几处镜头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复制人第一次进入主角家里之时,机位超过360的全景旋转,甚至有一些炫技的成分在其中。

男主藏在游船里那个固定机位也有些意思。

全片有不少高机位俯拍镜头,其中一家人去沙滩时沙滩的俯拍镜头竟然将平平无奇的沙滩拍出了某种诡异感,甚是有趣。

而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两个女主一前一后双焦点的那个镜头,这一下子让我想到了布莱恩·德·帕尔玛在《凶线》里的双焦点的画面。后方的复制女主一步步逼近,而靠近镜头的红衣女主剪着双生的纸人,这段气氛的塑造在这个镜头的加码之下变得尤为微妙。

6.I got 5 on it

本片另一个印象最深的点便是这个“I got 5 on it”这段配乐了,这段配乐在第一款预告时便出现,一听便喜欢上了,整段音乐中既包含诙谐轻松一点的片段,也有大气而让人毛骨悚然的旋律,这种怪异的组合无疑与本片非常相配,尤其是影片高潮时这首背景音乐和舞蹈与真假女主的追杀蒙太奇的配合,非常惊艳。

除此之外,片中其它的几段配乐也和剧情比较相衬,又没有给人陈词滥调配乐的感觉。

6.真假美猴王

最终的那个反转,在答案揭晓前的几分钟才开始有预感,看完全片从头回顾,发现线索留得太多,然而本片的引导如此出色,让大家即使看到了许多线索也依旧无法解开谜题。

最重要的便是真假女主调换之后小复制女主一段时间的失声,包括她自己也提过曾经有一段说话的困难,这正是因为她从小生活在地底,所以不会英语。

而另一方面,红衣女主出场那生涩的言语,加上后来着意表现的别的人都不会说话,其实也是因为红衣女主本来就是地面上的人的缘故罢了。

而复制人女主开始那么害怕儿子在沙滩上走丢,也是因为怕儿子再一次进入通往地下的门,让地下的那个自己重见天日而并不是纯粹出于母爱。

同时,她最后下去时轻易找到了通往地下的阶梯,这也是因为她其实是复制人,所以曾经上来过,知道哪里是入口。

还有便是白人家庭被杀得干净利落,偏偏女主这里就拖拖拉拉,而且被白人复制人抓了以后也没有杀掉,原以为是主角光环,现在想来定是红衣女主想要折磨复制人女主,所以早就说好不准别人杀掉她。

在给了我们诸多线索的同时,电影还进行了某种诱导,这就是在复制女主(这时我们还以为是真人女主)取车钥匙这一段,她被儿子目睹到的一瞬间的性情大变让我一度觉得她在那个小小的时间段里已经被调包了,包括后面试图和复制人女儿沟通,对复制人儿子如此上心的举动,都让我觉得她就是红衣女主杀掉正常女主后换了装。可是实际上呢,是这个女主原来一直就是复制人。

我觉得这种既给你实情,又在实情的基础上进行错误诱导的手法非常高明且有趣。

说起错误诱导,我就想起《Alita》里面开始还想诱导我们以为医生是个坏人...大概没有多少人会上当吧...那算是一个错误诱导的反例了。

当然片中有些前后呼应也很完整,比如前半段沙滩上枯站的那个男人,其实是杀了自己真身后组成长线的第一个人,然而开头我们并不知晓,于是形单影只的他又极为怪异。

7.us 的善恶

我全文都没有用一次“反派”来称呼任何一个角色,因为在这样一个剧情的框架之下,似乎善恶并不分明。

那些地下红衣者杀掉自己真身,那他们就是恶么?他们被这些人操控着自己的行为已经太久,这更像是一场起义,一场复仇,似乎说不上恶。

那么地上那些无知觉间奴役他人的人们,似乎也没有恶行,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一个悲惨的影子。

那么篡夺红衣女主身份的复制人女主,大概只是太过于向往地上了,那些在地面上的人拿起武器的回击,也是他们在为自己所身处的地位,阶级还有身份而自卫。

唯一邪恶的,大概就是制作出这些复制人的国家了,可是就该直接怪罪到政府头上,还是怪罪到每一个个体之上呢?毕竟红衣女主说着:“We are americans.”

所以这电影没有正邪之分,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两拨人的攻伐,一方阶级已经固化的底层之人拼命要挤入高阶的社会获得不受奴役的身份,另一方则是不遗余力地打击这这些人维护着自己阶级的统治,或是整日忧虑着自己得来不易的地位会重新被取代的惶惶终日。

而你我,这个‘us',也一定属于这两拨人之一。而电影中的所有人,也都是“united state”的一个小小缩影罢了。

当然,这是个美国的故事。天堂与地狱,统治阶级和被奴役阶级在电影中被具象化地展现,那条曾经所有人心知肚明却又没人道破的对黑人歧视之线也被用人肉画出。

这些可能才是本片真正恐怖的地方,全片用着轻松诙谐的语调讲述一个压迫与反抗的故事,而听者自己是在天在地,在南在北,有无利刃高悬头顶,或许也并不自知。

 4 ) 关于电影你可能忽略的细节

1.红色(Red)

红色的元素在电影里无处不在。

小时候和父母走丢时,手上拿着的是红色糖果。她身上穿的那件T恤上,印有“Thriller”的字样是红色的。在她进入神秘隧道前最后看到的逃生出口标志“Exit”也是红色的。最直接的联系是,具有反抗属性的地下影子组织(Tethered)的官方队服是统一的红色。

那么,红色的寓意是什么?

红色代表了阿莱德莱在被其影子替换身份前的生活记忆,真实的记忆。当阿莱德莱被迫成为地下人,她开启了漫长的复仇计划。让整个组织穿上红色衣服是一种对原始记忆的呼唤,以及重夺地上生活掌控权的渴望。红色暗示了女主对14岁以前记忆的保留和反抗的心理。

2. 语言

地上人和地下人的重要区别是对语言的掌握程度。毋庸置疑,地上人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他们像处于现代文明社会的我们一样,用语言去交流,表达情感。地下人则无法使用语言,他们彼此交谈的方式是动作和嚎叫,具有野蛮性和原始性。譬如男主盖伯(Gabe)的影子亚伯拉罕(Abraham)表达情感都是通过兽吼,小男孩杰森(Jason)的影子Pluto擅长快速爬行。语言是暗示“反抗组织头目影子是阿莱德莱真身,而所谓的女主人阿莱德莱其实是影子”这一真相的重要线索。这个后面说。

真身后来没有丧失语言功能,但是声带被严重损害,参考结尾处影子用手铐勒死真身,可以猜测,影子正是通过这种手法永久性损伤了真身的声道(真身被控制在地下时,手被影子用手铐锁在床边。手铐是重要的犯罪工具)。

电影中出现的耶利米书十一章十一节(Jeremiah 11:11)写道:

"I will bring on them a disaster they cannot escape. For I will not hear them in the time that they cry out to Me."

这是上帝对那些破坏契约分子进行的复仇。而地下影子反抗组织(Tethered)从来都无法具备地上人所拥有的声音,所以他们的杀戮形式首先都是先对准地上人的候部,复仇的最直接方式。。“For I will not hear them in the time that they cry out to Me."暗示了这点。

3. 影子反抗组织的服装

本片的制作人之一lan Cooper是这样解释:

reminiscent of classical horror-movie villain iconography.

言下之意,红色衣服,皮手套,剪刀这些元素更像是为了唤起观众对经典恐怖片的原始恐惧。红色的衣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囚服,接着和囚犯相勾连。剪刀是用于工作的器具,进而和底层的劳动者相勾连。剪刀同时是一种很有攻击性的武器,暗示边缘族群反抗压制,反抗社会“阶级性”的集体意识。

4. 兔子的寓意

兔子这一元素不断出现在电影里关键的部分。个人认为,导演绝非是单纯为了塑造恐怖气氛而设置这样的场景。兔子作为地下人的食物来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强大的繁衍能力,这无疑为那些没有地位、身份隐形的地下人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食物渠道,对于这些边缘人来说,实用性永远是第一考虑,食物自然也不例外。

爱丽丝梦游仙境里,主角掉入兔子洞后也看到了镜子,白色兔子,再想想这部电影,似乎也有莫名的呼应。女主进入隧道跟爱丽丝掉进兔子洞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即将展开一场复杂而微妙的危险旅程。而导演自己也提出了一种很有意思的解释,剪刀的手柄很像兔子的耳朵(rabbit ears are scissorlike)。

5. 关于女主就是影子的叙事铺垫

1)女主在14岁那年误闯嘉年华隧道后,便丧失了说话功能。她的父母以为自己的孩子得了PTSD,是心理上的创伤,还叫来了心理医生。但这个时候女主已经被替换了,所以她不会说话变得很好解释,因为影子原本是地下人,对语言根本一窍不通。

2)女主不吃肉。根据电影的交代,影子在地下以生兔肉为食,吃肉或许会让影子再次回想起那段黑暗的地下生活,所以在后来的生活里都拒绝肉类。

3)影子在结尾杀死了真身后,发出了动物性的嚎叫,这场决斗很像是激活了她原本压抑的本性。

4)真身在被影子用手铐勒死之前,哼起了一段口哨《Itsy Bitsy Spider》,这段口哨正是1984年真身在进入迷宫隧道时嘴里吹的口哨。

5)在影子儿子杰森被真身绑架后,她毫不费力地找到了那条地下通道。原因很简单,这是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6)在影子遭遇真身追杀、陷入困境时,镜头多次给了特写,狰狞,凶残,这也许暗示着影子越来越无法抵御真实本性的召唤。

6. 捉鬼小精灵 Santa Cruz boardwalk

电影发生在圣克鲁兹(Santa Cruz),美国加州的一个城市。开头女主一家要去度假提到了(Santa Cruz Boardwalk)。这一设定让我想到1987年的恐怖喜剧电影《捉鬼小精灵》,后者就运用了这一场景设定。

7. US的美国寓意

除了显而易见的片名暗示,电影还有许多细节不断地Cue到“美国。

1) Hands Across America这一重要设置。Hands Across America是1986年在美国举办的一场慈善活动。该活动曾今号召了650万民众牵手横跨美国,整个拉手活动持续了15分钟。注意这里面的时间点,1986年正是女主真身和影子替换身份的年份,而女主失踪的时间刚好为15分钟。事实证明,导演是有意设计这样的巧合。电影中有一个镜头,小时候风女主被一则有关Hands Across America的广告吸引。在她被影子控制沦为地下人后,她也是从T恤上的Hands Across AmericaHands 获得启发。Across America这个活动具有很多属性,本质上他给人们,给整个时代带去了很多希望,是光明的;但它举办的时间正值冷战时期,水深火热的危难关头。这本身的多重性(Duality)再次注脚了电影名称US的深刻寓意。

导演正是从YOUTUBE上看到的这则商业广告中获取灵感,赋予了Hands Across America另外一层邪恶的意味,在片里,反抗组织便是手牵着手,环绕着整个Santa Cruz。

2.)影子在介绍自己的家庭时是这样说的:“We are Americans”。

8. 地上和地下世界的互文

地下世界的人会模仿地上世界的人。他们的动作形成了一种奇妙的相同性。侵袭女主一家的地下人,身上都有着和女主一家相同的属性。譬如,小女孩Zara是田径能手,她的影子Umbrae跑步也很快;小男孩Jason喜欢玩火,他的影子Pluto也很嗜火,脸上的伤疤正是因为玩火所致。

9. 这部片到底要表达什么?

翻阅了很多导演关于此片的访谈,我认为谈论意义需要在美国社会的框架下进行。它无疑表达了美国社会的“遗忘”本质。还记得电影中的女主影子在成功替换身份后,跟现任老公坠入爱河并有了爱情的结晶吗?这么多年来,她拼命压抑那些令她痛苦的过去,人性的黑暗面,试图让一切看起来很正常,完美家庭的样本。即使这一切是以剥夺他人的幸福为代价。

如果对照过去,美国历史上也正有这样一段黑暗面,那些被无情镇压和屠杀的印第安人。后者在美国一直是一个很微妙的存在。众所周知,在14-19世纪之间,美洲侵略者对美国原住民实施了漫长的种族灭绝酷刑。如今,印第安人早已成为美国社会的边缘族群,在美国人的眼里,印第安人一直是“野蛮”的存在。这一伤感的历史疤痕仍在延续着,以难以被察觉、有意不被触碰的方式,绵延在美国的非主流群体——印第安人社群里。他们无法融入现代社会,贫穷,病痛折磨着他们。这种悲凉,赋予了他们一种“影子”特性,幽魂般游离在主流社会。

但影子真的是没有感受力,没有灵魂吗?导演给出的恰恰是相反的答案。女主的影子在成功上位后,她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爱她的孩子吗?爱她的丈夫吗?答案是肯定的,对幸福的追求,对所有羁绊她通往幸福之路的憎恨,她都有,一个活生生的人。导演不断地模糊真身和影子的界限,以至于最后,这些共享一个灵魂的不同客体竟都散发着人格的力量。us就是你和我,我们,合为一体,真正将你和我区别开来的,是整个社会的结构,一种疾病系统,不是个体性的,而是集体性的,贫穷,富裕,快乐,悲伤,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导向导致了那些巨大的鸿沟,将影子带入地狱,那些痛苦的过去,那些边缘的族群,然后转身把宝座留给真身,所谓的权贵,世俗定义的正常人,成功者。

所以在最后,你很难随便用“受害者”或者“施暴者”去定义真身和影子,在他们的身上,都流动着受害者的桎梏和施暴者的倾向。电影的结局其实很悲观(亦或是现实),它揭示了,那些边缘人唯有通过残暴的“杀戮”,以暴力才能获得主流社会的通行证。无疑,小男孩Jason知道了真相,那个他一直叫妈妈的女人并非阿莱德莱,而是杀死阿莱德莱的凶手。Jason只是看着,没有说任何话。这预示着,美国社会的那些阴暗面,那些有关影子的血泪史,所有被雪藏的罪恶,将留给下一代。下一代,也许依旧是沉默的一代。

ps:参考

//www.google.com/amp/s/amp.thisisinsider.com/us-ending-jordan-peele-new-movie-explained-2019-3

//slate.com/culture/2019/03/us-movie-ending-twist-explained-meaning-spoilers.html

 5 ) 解读《我们》的剧情、隐喻、细节

(本文首发于公号【凌睿电影】)

下文有剧透!

下文有剧透!

下文有剧透!

看《我们》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接受电影的设定:

美国人创建了“羁绊系统”,结果实验失败了,地上的人类做了什么,地下的影子就会跟着做什么。

至于这是什么科学原理,以及影子走路会不会撞到墙,影子怎么洗澡,影子怎么避孕……这些问题我没办法回答你,我只能说电影的设定就是这样,深究逻辑和可行性的话这电影就没法看了。

在分析这部电影的隐喻之前,我们先梳理一下电影的剧情:

剧情

看这部电影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接受电影的设定:

美国人创建了“羁绊系统”,结果实验失败了,地上的人类做了什么,地下的影子就会跟着做什么。

至于这是什么科学原理,以及影子走路会不会撞到墙,影子怎么洗澡,影子怎么避孕……这些问题我没办法回答你,我只能说电影的设定就是这样,深究逻辑和可行性的话这电影就没法看了。

影片讲述加布、艾迪夫妇带着儿子杰森、女儿佐拉去度假的故事,却意外看到4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原来,当年美国人研究出了克隆技术,给整个城市所有人都造了一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影子,并且企图创建羁绊系统,用影子来控制美国公民,让美国公民变成傀儡。

然而实验失败了,美国将这群影子抛弃在地下,让他们自生自灭。

而且羁绊系统也被颠覆,影子不能控制人类,反而被人类控制。

电影最后又来了个大反转:原来1986年人类艾迪来到游乐园遇到影子艾迪后,影子艾迪掐晕了人类艾迪,然后将人类艾迪锁在地下,自己却来到地上,取代了人类艾迪的身份。

从此影子艾迪融入人类生活,而人类艾迪生活在影子当中。

30年过去,她们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影子艾迪发现地上的生活太美好了,再也不愿回去;

而人类艾迪则是率领影子来到地上,对人类展开反击。

两个艾迪的斗争是电影的主线,除此之外还有一条暗线:

儿子杰森是否也被掉过包?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你可以认为杰森被掉包了,也可以认为杰森没有被掉包。

先说说被掉包的理由吧。

从这家人的对话我们得知他们去年也来过这里度假,很有可能杰森就是在那时被掉包的。

换言之,完好无损的杰森(完好杰森)其实是地下人,而被毁容的杰森(毁容杰森)才是地上人。

理由如下:

1.杰森以前会用打火机变戏法,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就不会了。

但是毁容杰森却会玩火柴。

2.完好杰森曾在沙滩上做隧道,说明他去过隧道。

3.双胞胎姐妹说杰森很奇怪,佐拉也说他很难集中注意力。

4.最有力的证据是毁容杰森退向火堆的时候,艾迪一直说“不”,说明她知道毁容杰森是地上人,是她的亲儿子。

5.为什么毁容杰森会被毁容?就是因为他是地上人,影子们为了防止他说话,就烧了他的嘴巴。

可能有人觉得完好杰森突然会说脏话了,也是他根本不是以前那个杰森的证据。

我们假设完好杰森是地下人,他以前一直住在地下,但是地下的人都不会说话(除了人类艾迪),谁又能教他说脏话呢?

所以“突然会说脏话”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情节,和完好杰森是不是地下人没有什么关系。

当然,如果完好杰森是地下人,也存在一些疑点:

为什么完好杰森往后退,毁容杰森也会跟着往后退?

为什么地下人能反过来控制地上人?

可能的解释有两种:

1.杰森没有被掉包,完好杰森就是地上人,所以他能控制自己的影子。

2.完好杰森的确被掉包了,是地下人。

人类生出来的都是人类,影子生出来的都是影子,和出生在地上还是地下无关。(这是根据结论倒推出来的理论,不一定对)

如果这个理论是对的,那么影子艾迪(生活在地上)生出的儿子杰森虽然生活在地上,但也是影子。去年他被掉包,然后在地下被烧了嘴巴,成为了毁容杰森。

而人类艾迪(生活在地下)生的儿子杰森仍然是人类,去年他来到了地上,也就是完好杰森。

完好杰森是人类,自然能控制身为影子的毁容杰森。

还是那句话,杰森有没有掉包,没有标准答案,两种观点都有道理。

隐喻

对道德的探讨

众所周知,克隆是不道德的。

为什么克隆是不道德的?在《我们》中就很显而易见了。

人类可以吃温暖、美味的食物,影子只能吃生冷、血腥的兔子;

人类得到的玩具柔软又温馨,影子得到的玩具锋利又冰冷……

这一点和很多科幻片是一样的,人类吃喝玩乐,有生命危险的事情就让克隆人来做,这当然太不公平了。

平权主义

和《逃出绝命镇》类似,《我们》仍然是一部充满种族平权的恐怖片。

普通人和克隆人身体一样,有眼睛,有牙齿,有双手,有血液,但受到的待遇截然不同。

正如白人和黑人,男性和女性,异性恋和同性恋受到不平等待遇。

这一点《我们》拍得非常大胆。

《黑豹》中也是黑人常年受到压迫,于是埃里克想带领黑人统治世界翻身做主人,然而黑豹阻止了这一切。

《我们》则是真正让激进派实现了梦想,影子成功起义,准备推翻人类,而且影子艾迪也杀了人类艾迪。

(这里仅仅是为了说明《我们》的剧情很大胆,没有贬低《黑豹》的意思)

这种反派成功的电影,确实并不多见。

社会隐喻

片名《US》一语双关,指“我们”,也指美国。

杰森和人类艾迪的台词也有所暗示。

杰森说:他们是我们。

人类艾迪却说:我们是美国人。

佐拉曾说:你们知道我们喝的水里有氟化物吗?政府用它来控制我们的大脑。

刚开始以为这只是假新闻罢了,后面才揭晓这并非谣言。

电影中美国想造克隆人控制公民,隐喻现实中美国人一举一动都受到监控和牵制,美国人所看到的都是美国政府想让他们看到的,美国人所做的都是他们只能这么做,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他们毫无自由可言,甚至想逃到墨西哥。

美国政府想让公民成为傀儡,虽然羁绊系统失败了,但如今的美国人仍然只是傀儡。

说什么、做什么之前,都要先进行自我审查。

即便是真身,和影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就好比你养了一群牛,只允许他们在栅栏内活动,谁靠近栅栏你就杀了它。

久而久之,这群牛就习惯了在栅栏内活动,绝不越过雷池一步。

表面上它们一点意见都没有,其实它们只是不想死而已。

自我意识

影子艾迪遇到人类艾迪那一刻,她第一次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第一次开始了对生命的思考。

整个城市那么多人每天在走动,影子自然也会不停走动,即便影子艾迪不遇到人类艾迪,总有一天也会有其它影子会凑巧来到地上。

影子的觉醒是偶然,也是必然。

这和《银翼杀手》等赛博朋克电影是类似的理念: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影子,总有一天都会自我意识觉醒。

这对现实世界同样适用,就像男人剪掉辫子,女人不再缠足。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受到压迫的人早晚会冲向自由。

对宗教的调侃

1986年艾迪在电视里看到手拉手的慈善活动,当晚就被影子艾迪抓到了地下。

后来艾迪成为影子的领袖,而她在电视上看到的手拉手竟然成了影子的信仰。

他们来到地上后还真的手牵手连绵不绝几百公里,以为这样就能统治世界,殊不知让人感到十分愚昧。

同样的道理,在无神论者眼中,宗教信仰是不是也非常可笑?

在高智慧外星人眼中,地球人的物理学是不是也非常可笑?

这又让我想起了《三体》中提到过的“射手”假说:

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会有一个洞。”
它们把这个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正如人们无意间拍的广告,阴差阳错之下成为了影子的信仰。

《鬼屋欢乐送》第4集,一个几百年前的古代人看着摄影机的回放,以为这是巫术,是摄影师将演员的灵魂囚禁在了机器里。

古代人无法理解现代人,现代人也无法理解未来人,任何时代的人的目光永远都有局限性。

既然如此,我们所认为的那些公理,比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落下的时间相同,与质量无关”等等,有没有可能也都是伪命题,仅仅是外星人或者更高智慧的生命用高科技实现的效果呢?

马太效应

人类艾迪长期在地下生活,语言能力退化;

影子艾迪长期在地上生活,逐渐变得和常人没什么区别。

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么大。

贫困儿童如果接受高等教育,也能成为成功人士;再聪明的人如果不接受教育,也会变得愚昧无知。

但上面这两个只是个例,更多的情况是贫困儿童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富二代却有远超常人的资源。

这就是为什么富的会更富,穷的会更穷,贫富差距只会更大,不会减小。

对人性的剖析

人类艾迪来到地下,选择了率领影子起义;

而影子艾迪体验过了人类的生活,就乐不思蜀,再也不想回去了,也再也不管自己的同类了。

这样的剧情真是让人细思恐极。

现实中何尝没有这种例子,一个人飞黄腾达了,就再也看不起以前的朋友了,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有过落魄的阶段,觉得那是一种耻辱。

但如果我们做个假设,假如你买彩票中了一亿,你会选择独享荣华富贵,还是会帮助亲朋好友一起发家致富?

这两个选择,真的很难选。

细节

1.1986年,艾迪看完电视就和父母去了游乐园,所以电视上的“穿越美国之手”的慈善活动成了她最后的记忆,后来又阴差阳错成为了影子的信仰。

2.第20分钟,佐拉说:你们知道我们喝的水里有氟化物吗?政府用它来控制我们的大脑。

这是对后面的揭晓“羁绊系统”做铺垫。

3.第25分钟,基蒂说她去整容了。

第73分钟,影子基蒂用剪刀划自己的脸。

因为基蒂老是整容,影子基蒂也被迫“整容”。

影子基蒂划自己的脸,是因为人类基蒂在脸上动刀就能整容,影子基蒂误以为她给自己的脸动刀也能整容;

我们不知道基蒂整容的时候,影子基蒂所对应的是发生什么,但我们参考人类吃美食、影子只能吃兔子,就不难猜到影子基蒂肯定不好受。

因此,影子基蒂划自己的脸也是反抗的象征。

4.第26分钟,杰森在沙滩上造隧道。

这可能说明他是地下人。

即便他不是地下人,造隧道也是为两个艾迪通过隧道相遇埋下伏笔。

5.第28分钟,杰森遇到的老头,正是第23分钟被杀的老头的影子。

影子老头杀了人类老头,说明影子对人类的反击已经开始。

第90分钟,影子老头再次出现。

6.杰森失踪了一阵子,艾迪非常担心,事后她说她担心是因为她不知道杰森是走丢了还是被坏人抓走了。

当年她就是被“坏人”抓走了,再加上他们再次来到当年那个游乐园,所以她才担心杰森也会被“坏人”抓走。

7.第35分钟,艾迪叫老公搬家,因为她感觉当年那个和她一模一样的人来找她了。

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艾迪疑神疑鬼的。毕竟她小时候和那个和她一模一样的人见过面后就再也没有见面了,怎么会突然感觉对方来找自己了呢?

看完电影才知道,原来女主角是影子,她感觉人类艾迪要来找她了,是因为当年她把人类艾迪关在了地下,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担心对方总有一天会来报复她。

8.第37分钟,当加布还没意识到有什么问题的时候,艾迪已经报警了,加布还说:什么都还没发生,你至于报警吗?

她急匆匆地报警,是因为她知道那四个是什么人。

9.所有影子都不会说话,唯独艾迪会说话,暗示她是人类,而非影子。

10.佐拉踩刹车弄飞了影子佐拉,艾迪还下车去看。

因为她是影子,她对同类有怜悯之心。

11.第88分钟,完好杰森往后退,毁容杰森也跟着往后退,这是为后面讲羁绊系统做铺垫。

12眼看着毁容杰森退进火堆,艾迪连忙说“不要”。

这可能是在暗示毁容杰森是地上人,是她的亲生儿子。

13.两个艾迪搏斗的时候出现的闪回片段,我们可以看出是地下的艾迪在控制地上的艾迪跳舞。

14.两个艾迪搏斗的时候,红衣服的艾迪总是能预判对方的动作,从而巧妙避开对方的攻击,暗示红衣服的艾迪才是人类。

15.影子艾迪和杰森相视一笑,杰森已经知道对方是影子。

 6 ) 是,我知道是现代寓言,但是。。。

但是,您这电影,硬伤也太多了吧!

自从Get Out之后,我对Jordan Peele还是很信任的。他最近的Twilight Zone也很好看。所以去看《我们》就心有期待。觉得大概是跟Get Out和Twilight Zone差不多感觉,用惊悚片的瓶子装探讨社会问题的酒。但是,电影看到一半,就觉得以这样的心情去看待这个片子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我从头到尾,就一直在琢磨这片子到底是在影射美国的什么社会问题。

是的,是的,“我们是美国人”。这句话实在是有点马昭之心。Jordan Peele你干脆拿个话筒对着我的耳朵吼“美国阶级贫富差距”。地下的“野蛮人”没有话语权,没有选择权,只能一味的重复地上人的行为。他们被剥夺了一切,没有基本的人权保障。。。这些我都明白。

但是。。。但是!!!我还是有很多问题啊!

按照电影的说法,这些“复制人”是美国政府的一个秘密实验,给每个公民都做一个复制人,复制人和真人分享一个灵魂。政府想要通过控制这些复制人来控制地面上正常人。实验没有成功,所以这些复制人就被遗弃在地下基地里。

嗯。。。

美国人口大概是3亿左右。你这个地下基地到底有多大才能装3亿人?!

好吧,可能不是3亿人。可能只有几百万。但是能容纳几百万人的地下基地!!!也是天方夜谭吧?!

这些人不管是三亿还是三百万吧。被政府遗弃之后,就生活在地下基地里吗?就靠吃兔子生活吗?

为什么是兔子呢?!兔子的营养根本不全面好吗。那么多年没有纤维素和维生素,那么多年生活在地下不见阳光,肯定缺乏维生素D啊!全都贫血好吗!人体是不能靠吃兔子生存下去的!你拍的是奇幻片吗?!而且看上去好像也没有水源,他们喝水,污水怎么处理?

政府是什么时候抛弃这个计划的?看上去在小女孩第一次见到自己分身的时候(1986年)地下基地就已经是一片混乱的状态了。那这些人从1986年到2019年,33年都在干什么?仍旧在继续机械的重复地面上人的行为吗?

那。。。这些人在地下基地里生活,吃兔子,垃圾怎么处理?没看到有洗手间。。。衣服怎么办?这么多年穿一套吗?会很臭的啊!他们的红色制服从哪来的?

生病了怎么办?女主分身说,生第二个小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做了剖腹产。。。开玩笑吗!其他人生病了怎么办?就病死吗?死了之后尸体怎么处理?尸体如果不处理,肯定会有传染病流行这些人又没有医生,肯定会全死掉的啊!

如果这些人就是机械性的重复地面上人的行为,小女孩怎么能组织他们跑到地面上去拉手站队呢?如果他们之间没有语言,无法沟通,这个小女孩怎么能说服这些人呢?看图说话吗?

好吧,好吧。。。这些人,在没有医生,没人管理,只吃兔子,居然就都活下来。他们爬到地面上。。。为什么要杀掉自己原版呢?如果仅仅是为了手拉手站队,就爬上来站队啊,为什么要杀人?除了女主分身之外,他们其他人也没有见过地面上啥样,也不知道自己在地面上有个分身吧?

总之,这个电影,就是整个设定看上去很天马行空,仔细一想全都是大窟窿。我是理解这个电影想要影射的社会问题。但是,这种大格局的设定,本来就很难把故事讲的自圆其说。连故事都无法自圆其说,又怎么能支撑这么沉重的中心思想呢?

所以。。。在探讨深刻的社会问题之前,还是先踏踏实实的讲好故事吧。

 7 ) 我何为我?一篇形式大于内容的思辨

乔丹.皮尔作为黑人兄弟组合的一员,他的喜剧短片中充满的对如今诸多社会现实的辛辣讽刺足以见证其作为艺术家那深邃的洞察力。《我们》作为其在《逃离绝命镇》之后的又一力作,不光扩大了在电影主旨上的广度,首周末票房轻更是轻松超越了7000万美元,成为了史上开画票房第一的原创恐怖电影,进一步奠定了皮尔作为新一代恐怖类型片的领导者地位。

跳出了《逃出绝命镇》对种族歧视,黑人白人社会冲突的单一框架,上升到了更加宽泛的“二元性”思辨。这部片子不像某些人所说,只是单纯的对种族和阶级冲突的政治隐喻。我觉得皮尔在片中想要表述一个更为宏大的主题,那就是如何去定义“我们”,以及我们和“他们”的区别和界线又在哪里。如同皮尔本人在采访时所说,本片并没有一个刻意的主题或是明晰的社会批判,他更希望能够打造一部“very personal for every individual”的电影,也就是说,每个来自不同背景的观影人,都能在电影中找到对应自己的那一面,获得属于自己的理解。

我之所以对皮尔的洞察力赞叹有加,正是因为他对美国社会矛盾拿捏的精准,本片的主题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美国那根深蒂固的“身份认同”危机。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文化大熔炉”的特质使得美国不像中国那样有着那种来源于历史,文化,血脉的身份认同,美国自始至终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族”概念。如果在美国独立运动的那段时期还能算作英国新教徒和基督徒之间的对抗的话,之后的南北内战、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移民扩张期,人口的结构的巨变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让基督徒白人的文化、社会主导地位受到了极大冲击,谁能代表美国不再有准确的答案。而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愈发恶化的贫富差距更是让曾经被美国公民一致认同的,代表着开拓进取的“美国梦”也逐渐分崩离析,越来越多的批评者指出“美国梦”不过是建立在剥削,践踏他人自由与财富之上所建立的乌托邦罢了。缺乏统一的身份认同和精神支柱也让美国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因为这不仅仅是在同一个群体内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那么简单,而是不同的群体对于身份,对于自身代表的冲突。种族,肤色,文化,贫富差距,不过是那更深层次的身份隔阂的载体,美国的矛盾,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一场不同的“我们”与“他们”的矛盾,而简单的缩小贫富差距是无法解决这些多样复杂的身份问题。从11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伊始美国的身份斗争愈演愈烈,而随着16年进入后特朗普时代, 这些压抑许久的身份冲突更是集中爆发。白人警察枪杀黑人引发的新一轮“黑命贵”运动,禁穆令背后主流社会和穆斯林之间的隔阂,边境墙激发的美国“原住民”和移民之间的矛盾,女权,LGBT与美国传统家庭观念对话语权的争夺,以及代表着包容开放的左翼(民主党)和保守传统的右翼(共和党)愈发暴力的冲突。。。。。。有的人抗拒所谓的压迫,有的人恐惧未来被替代,无一不是不同身份间的抗争,而这中间的种种事件更是无不透露着美国各个群体间身份认同的恐惧和迷茫。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弗吉尼亚推倒罗伯特.李将军雕像的运动。作为内战期间一名开明,聪慧,甚至支持废除黑奴的军事将领,仅仅因为曾经担任过南方联盟军队的指挥人,在当今“政治正确”的美国社会话语体系下,摇身变成了代表了黑人歧视的“标签”因而需要被打倒推翻,而与李将军平权理念背道而驰的白人至上主义者却变成了李将军雕塑的守护人,仅仅因为他曾经领导的美国联盟代表了那些曾经属于白人的特权和荣耀。如果李将军的在天之灵看到如此荒诞的一幕,不知他作何感想?

究竟谁代表着“美国”?这张照片最真实地反映了美国身份认同的迷局与矛盾

一位平权运动者想推翻的和种族主义者想守护的黑人平权者,罗伯特李真实的个人已经被淡忘,而他参与过的历史则变成了被不同身份的群体利用的代表符号

正是美国社会中这种种身份认知的错乱,和对“他们”异类的恐慌和对立情绪,提供了皮尔创作本片的创作土壤。作为黑白混血,皮尔的成长环境同时包含了黑人和白人文化,也因此他产生了不同于那些成长于单一文化的群体的身份认知,这也是为何在他以前的黑人兄弟短片里往往能有对白人和黑人社会文化极其精准而又辛辣的讽刺玩笑。这种“局外人”独特的身份优势不光让他在过去的喜剧中能够游刃有余的演绎各种黑人和白人的有趣角色,更是让皮尔能够冷静地看待如今美国复杂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激烈的身份认同问题,更是激发了皮尔的灵感,于是乎,《我们》带给观众的,便是皮尔对现代美国社会犀利洞察的沉淀,他没有直截了当的对当今复杂的社会问题进行自己的剖析和解读,而是将其简化为一个问题:“我何为我?而且,我们所定义的自我,又和我们所恐惧排斥的“他们”有多大区别?”

Key & Peele组合,正如Peele自己所说:“我们拥有变色龙的能力始于我们对自身身份的不确定,而这也解放了我们,让我们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

在不久前接受各路媒体采访时,皮尔非常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思路,而且不止一次地指出这部片子无关乎种族,而是由美国现状所启发的对自我的思考:

“I’m sure you’ve heard, this movie is not about race...And this movie’s about America. So, when you look at what I’m doing with the racial tropes, I’m trying to bust out of those boxes and go the other way."

我相信你已经听过,这部电影不是关于种族的,这部电影是关于美国的。所以,当你看看我正在用种族比喻做什么时,我正试图跳出这些题材的限制去走一条不同的路

“We are our own worst enemy,” says Peele, “not just as individuals but more importantly as a group, as a family, as a society, as a country, as a world. We are afraid of the shadowy, mysterious ‘other’ that’s gonna come and kill us and take our jobs and do whatever, but what we’re really afraid of is the thing we’re suppressing: our sin, our guilt, our contribution to our own demise … No one’s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where we’re at. Owning up, blaming ourselves for our part in the problems of the world is something I’m not seeing.”

”我们是我们自己最大的敌人,不仅是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团体,作为一个家庭,作为一个社会,作为一个国家,作为一个世界。我们害怕那些将要来杀害我们,取代我们的工作的阴影,那些神秘的“他者”,但我们真正害怕的是我们内心中压制的那些东西:我们的罪恶,我们的内疚,我们对自己的消逝做出的种种......没有人对我们所处的现状负责。我没有看到有人坦白,承认我们对于世界上种种问题的责任。”

因此,对这部电影的寓意盖棺定论的努力,我个人是不赞同的,因为这部电影更多的是想通过对地下复制人和地上正常人这种二元对立的描绘,通过剧情的发展慢慢模糊二者的边界,让我们真正去思考我们恐惧的“对立面”和我们自己终究区别在哪里。因此,这部片子从来没有一个既定的隐喻想要表达给观众,它仅仅提供了了一个二元对立的开放空间,供观众自行将个人的理解带入片中去解构背后的深意,只要你将自己的经历和认知带入本片中的设定的话,这部电影可以说有着多种层次的不同内涵。从《逃出绝命镇》过来的且对美国种族问题有所耳闻的观众,片中黑人家庭的设定很容易让人认为这是对美国种族歧视的又一次抨击,对黑白两家庭奢华生活的描述,可以解读为对资本主义下对物质追求却精神空虚的嘲讽,而了解贫富差距问题的观众,会认为片中地下人和地上人生活的天差地别是对社会阶级固化和对立的隐喻,地下人缺乏语言能力的设定,让熟知美国对非法移民态度的观众会认为这是对特朗普厌恶缺乏英语能力的外来移民的艺术表达,而地下人身穿的红衣,甚至可以让部分人联想到美国逐渐崛起的新左翼力量,片中对邪恶计划的始作俑者美国政府描述的留白,则会让许多影评人认为这是对政府在背后煽动社会阶级对立,转移注意力的阴谋的批判。而片尾最后的转折,更是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解读:克隆人女主和RED童年时的身份互换,以及成年后生活的天差地别,是否又是一次对制度的抨击?同样一个人未来的好坏,是否由他出生的环境,接受的教育条件决定?这是否还是对阶级斗争本质的讽刺?当曾在地下生活的女主和RED互换身份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实现了转换,但地下地上世界的实质是否有所变化?我们甚至可以发挥想象,如果剧情继续发展,地下人推翻了地上人统治,那么地下人是会选择和地上人共存共荣,还是会将曾经的地上人赶到地下,重复着历史的轮回?结尾的反转也可以理解为对个人道德的质问,那就是当你历经千辛万苦跨越了阶级隔阂的鸿沟,来到了充满阳光的上层世界,你是否会向在地下受苦受难的同胞伸出援手,带领他们走向地上世界,还是会像片中女主那样被私心支配, 享受着美好的生活而对同胞的苦难置若罔闻?这种二元对立的开放性,让任何观众都能轻松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带入其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感悟。但是,如果硬要说这部片子想讲什么的话,当片中在地上生活的女主拿着火钳如同野兽一般咆哮着进攻,而地下生活的RED却能用如同芭蕾般优雅的舞步躲开女主的每一次攻击,此时答案就应该不言而喻了,我们和自己恐惧的另一面,其实并没有多少区别,而我想这也是皮尔在如今充斥着对立情绪和迷乱的身份认知的美国社会里,给出的最佳答案了吧。

但是分析了这么多,为何我依然只给这部电影三星?因为说老实话,作为一部恐怖片,《我们》真的不太好看,虽然每一帧镜头,每一个伏笔都是精心安排的,但是故事本身很缺乏逻辑上的说服力。如果说《逃出绝命镇》里的邪教小镇还能让人有一丝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的话,在美国全境挖上几千英里的隧道,复制全国的人口并让他们在地下重复着地上人的生活就显得有点超出我们的理性认知,而政府如何复制自己的国民,共享一个灵魂,以及之间如何互相联系这种繁杂的设定背景,电影也从未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这部片子的恐怖气氛也十分弱气,从一开始的密室逃脱到后来几乎变成灾难片的跳跃将惊悚气氛大打折扣,更致命的是,这部电影是完全基于美国社会大背景创作的,缺乏对美国历史和社会了解的观众将会发现这部片子真的是会看的一头雾水。如果将我们心目中想看的电影比作是一篇精彩的小说,那么《我们》更多的是一篇词藻浮华的散文,充斥着精妙的句式文段和高深的哲学思辨,但娱乐效果却大打折扣,如果你只是单纯恐怖片观众,那该片的惊悚效果可能会让你失望,如果你是喜欢研究电影背后的故事的硬核影迷,那我推荐二刷,因为有很多致敬和彩蛋值得挖掘。

最后再来讲一讲片中二元性的一些叙事上和视觉上的表达,本片故事线游走于两条时间线,片中的故事开始于一个镜子迷宫中,许多镜头语言充斥着本体和自身的镜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两个一黑一白的家庭(白人家庭还有对双胞胎),不断出现的11:11不光有宗教上的含义,数字本身更是完全的对称,而最明显的莫过于地上人和地下人的二元设定。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更加深藏的二元设定,首先,电影发生在加州城市圣克鲁斯,加州作为美国最富裕的州,也是种族冲突最为严重的一个州之一,而加州上流社会和底层人口的差距更是一目了然,可以说皮尔对电影发生地选址是非常用心了。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电影中镜头对着镜子,玻璃的次数太多了

最近的奥克兰暴乱,也同样是因为种族冲突

1992年洛杉矶暴乱

加州街头的流浪汉,与光鲜的比弗利山对比触目惊心

其次,片中黑人一家子的设定更是有趣,和他们同样在西海岸贫民窟里活在枪林弹雨下的黑人兄弟们截然不同,他们开着奔驰,拥有湖景度假别墅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家中产,甚至是上流阶层。一家人的口音也是非常的正经而不是那种其它电影中经常能听到的“匪帮” Ebonics 口音。在车中听着西海岸嘻哈饶舌二人组Luniz的 "I got 5 on it",一首讲述着黑人社区匪帮和毒品文化的“dope song”同时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吸毒,可以说主角一家的背景设定暗藏着白人精英文化和黑人社区文化的二元冲突与矛盾。更有意思的是当一家人第一次遭遇地下复制人时,男主人Gabe从一开始的彬彬有礼到后来拿出球棒威胁,前后的口音甚至都发生了转变,当拿起球棒时,Gabe的口音变回了更符合他身份的Ebonics,试图营造一股传统观念里凶恶黑人gansta的形象来吓走入侵者,这种身份的转换可以说是非常有趣的细节了。

GTA5有收录他们的歌曲,玩过的可以听一听,原汁原味西海岸

还有一个细节,男主人Gabe穿着Howard大学的卫衣,霍华德大学作为美国知名的黑人大学,更是进一步佐证了Gabe黑人精英的身份

片头的Hands across America这个广告也是别有深意的,这是一个1986年的慈善活动,参与者通过捐出10美元并且手牵手横跨美国本土十五分钟,所得款项捐赠给当地慈善机构,以抗击饥饿和无家可归,并帮助贫困人口。使用这次慈善活动作为结局的引子不光是因为地下人手牵手可以营造出视觉上与主题相呼应的割裂感,现实中这次活动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尽管约有650万人参与了这次活动并最终筹集了3400万美元,但实际上只有不到一半的资金捐给了慈善机构,而剩下的捐款则用来支付高额的运营成本。这不仅让我们产生疑问:参与度如此之高的慈善活动,究竟是因为我们发自内心想要帮助贫困人口,还是仅仅因为我们利用这种活动来满足“内心感觉良好”的需求?毕竟最后这样的活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贫困人口的现状,也不禁让人质疑这种种善意的真实目的。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交流讨论,如果和我持不同想法请礼貌的在留言内交换意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一向以德报德以怨报怨,那些故意挑事,人身攻击,口出成脏的东西,请滚出评论区,不要丢人现眼

 8 ) 所有的形式感都是内容不足的借口

有一个疑问困扰我很多年,直到现在还没有最终答案,那就是:为什么有人喜欢看恐怖片?

我问过很多人,听起来最为可靠的答案大概是为了寻求刺激。日常生活像白开水,过得太平淡而无趣,似乎连心跳都感受不到了,实在是过于单调而乏味。如果坐在幽闭的电影院,来一部恐怖片,惊悚的画面像一串电击直刺你的神经,让你心惊肉跳,吓出一身冷汗,几欲四下奔走,直到灯光亮起才知道一切都是虚幻,庆幸自己劫后余生时便会禁不住大呼过瘾。如果说“存在即合理”,这大概是恐怖片之所以存在的最粗浅理由了。

可是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刺激感虽然立时得到了满足,但它的副作用却可能开始于第二天。我有一个朋友,看完恐怖片,连续几天吓得不敢关灯睡觉。这大概就像所有只顾一时刺激的行为一样,你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来回报它。如此来看,看恐怖片和抽大麻并无本质区别,都属于饮鸩止渴的那一类。有些时候,魔鬼的美丽比天使更吸引人,但如果你自知没有能力抗拒,还是避而远之比较好,否则只有沦陷。我之所以不太看恐怖片,是源于小时候看“贞子”带来的心理阴影。但这不过是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大概是我自己就是一个无趣的人,并不需要通过恐怖片来寻求刺激感。

我在初中的时候确实看过一些恐怖片的,那时就对世界上的主流恐怖片作了分类。比如国产恐怖片靠声效,美国恐怖片靠画面,而日本恐怖片靠心理。我这么分类并不是说它们都只靠单一的元素。一部恐怖电影当然包含了几乎所有的元素,但却是各有侧重。比如美国恐怖片里血淋淋的道具之逼真程度是其他影片无法企及的。大量研究表明(就是想不起来谁说过的了),80%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这说明人眼比耳朵更敏感,也能科学地解释为什么美国恐怖片要比国产恐怖片更恐怖一些。

可是这些影音的小伎俩在注重心理的日本恐怖片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思想像病毒,一旦成功植入你的大脑,便会肆意地蔓延,人的肉体此刻成了附庸,如提线木偶般任人摆布却无法解脱。

日本恐怖片便是用心理来制造恐怖,像病毒一样植入你的大脑,这才是真正的恐怖。测试自己是否已被植入思想病毒的方法很简单,比如在空寂无人、一片漆黑的实验室待到凌晨三点钟,比如独自在丛林深处渡过一个夜晚,比如一个人走一段郊外的夜路。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话题,那便是“形式与内容”。

依我愚见,这世上有四类东西是只讲形式而不顾内容的,那便是恐怖片,时装秀,美式中餐和全国两会。

比如说时装秀吧,像一切行为艺术一样,是高高在上的表演,那些标新立异的装扮是最极致的形式表达。如果设计师很优秀,便能创造出足够的美感,让人惊艳。可是没有人会把它当做自己的生活。君不见,那些展露在T台上的服装,真正进入日常生活的恐怕不过万一吧。

恐怖片也是如此,几乎所有的恐怖场景在你的生活中都不会发生,那不过是导演臆造出来的虚幻,让你像照“风月宝鉴”般图一时之快。如果节制有度,这当然无可厚非。可是形式毕竟是形式,它无关内容,便也没有了日常的生命力,难以长久地生存下去,不过是“一时之快”罢了。

但有的人便不信邪,偏要给恐怖片这个“形式”加些“内容”,比如最近在北美大热的电影《Us(我们)》。

电影“我们”的宣传是一部限制级的惊悚片。可是它的大热并不是因为看起来恐怖,而是加入了很多据说是导演的暗喻,让人感觉看时深不可测,看后流连忘返。我昨天看了这部恐怖片,便觉得有几句话要说。

电影讲的是复制人复仇现实人的故事。美国政府曾经有一个秘密实验,想要在地下通过复制现实人来控制地球上的人类。可是进展并不顺利(我猜这缘自于一个不靠谱的科学家,他为了获取科研经费而有意夸大了自己的实力。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这些地下的复制人虽然和现实人长相完全一样,但却缺少灵魂,并不是一个正常人。于是项目被中止,这些复制人便只能在幽暗的地下空间度过一生,以生兔肉为食(这种故事设定绝对不可能发生在中国,尤其是成都)。

若干年前的某一天,一个现实人群中的小女孩和她的复制人在一个鬼屋里不期而遇,那个“聪明”的复制人把现实小女孩囚禁到地下,自己装作现实人进入到了人类生活。很多年过去,这个小女孩结婚生子,一家四口再次来到鬼屋附近度假,那个被囚禁到地下多年的现实人组织了所有复制人来地面上复仇,人手一把凶器——剪刀,于是恐怖便开始了——这就是电影的开头一幕。

可是这只不过是Us这部电影的“形式”,它的目的是表现它的“内容”:诸多的暗喻。比如名字Us隐喻了美国,地下复制人既是人类内心世界的善与恶,又代表了阶层和种族的对立,手牵手的人链是嘲讽美国的民族意识,剪刀像宗教隐喻里的十字架,兔子既是牺牲品又是人类意识觉醒的标志,连复制人的红色连体服装都暗示了美国黑人被歧视时的格格不入。这一连串的暗喻实在是让人眼花缭乱了。

无怪乎很多人看完之后叫好连连。一个豆瓣网友(此处引用可查)的评价大概能代表他们的心声,曰:

有一种寓意深刻叫做你觉得牛逼却根本说不上来为什么,明明觉得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很深刻,明明知道电影想要传达着什么,但就是get不到。

我对此却颇不以为然。虽然我看完电影并没有他这种感觉,但似乎可以帮他理一理他为什么“觉得很牛逼但就是get不到”的病根:不是因为他的理解能力差,而是因为导演能力差。

这便是我前面提到的“形式与内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电影的隐喻成了被人追捧的话题,似乎隐喻越多,电影便越显得高超。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风气。在我看来,拍电影靠隐喻就像附庸风雅的文人作诗靠用典,四句诗要用十个典故,不在下面写一段几百字的话来解释,这诗便看不懂。比如《围城》里的曹元朗吧,是一个在伦敦、巴黎和柏林游学过的新派诗人,初次见面便给方鸿渐展示了他的一首杰作,大概是这样的:

昨夜星辰今夜摇漾于飘至明夜之风中,
圆满肥白的孕妇肚子颤巍巍贴在天上,
这守活寡的逃妇几时有了个新老公?
Jug! Jug! 污泥里——Efango e il mondo!——夜莺歌唱……

据曹诗人所言,这里的每一句都有典故,为了让人看懂,他在诗后一一作了注解,篇幅比原诗还要长。与“诗能为老妪所解”的大诗人白居易比起来,曹元朗的诗显然是不值一提。

可是,电影又何尝不是呢?真正优秀的电影从来不靠怪异的形式和暗喻,而是靠对内容的锤炼。这就好比武侠,玉娇龙靠青冥宝剑便名噪一时,可李慕白随手折一节树枝便打败了她,显然不是因为树枝比宝剑更锋利;再比如《葵花宝典》吧,同样的招式,林平之用剑使出来时威力就有限,东方不败仅凭一只绣花针却能笑傲群雄,靠的便是这深厚的内力修为。

以偏概全地说,有些电影之所以靠形式和暗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因为那些导演还不会通过“内容”来向观众表达自己,但又抑制不住自己的冲动,只能在电影中僵硬地插入一些符号,如此便产生了众多晦涩难解的电影。

如果你看过Us这部电影,便知道我所言非虚。电影里不合常理的恐怖情节比比皆是,导演似乎把精力都放在了他的形式和暗喻上,却连一个最基本的恐怖故事都讲不好了,让人越看越不害怕。没有了一个让人信服的故事,突兀的形式便成了僵硬的说教,恰如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只能涸之朽之了。

这情形恰如所谓的“一顿操作猛如虎,仔细一看原地杵”。观众如果还对此推崇备至,实在是有些助纣为虐了。这也许才是最恐怖的。

(全文完)

更多好玩内容,请来个人公众号耍一耍:月落集。

 短评

Jordan Peele是个艺术家,不可否认本片的摄影、配乐及表演非常出众,但从故事角度来说,并不觉得像他之前的Get out那样惊喜。也许是因为当初人们尚不认识他,期待低,而对本片我的期待值是很高的,但最终并没有让我觉得故事很惊艳。特别是那把剪刀。。。令我失望。对最终的结局和高潮并不满意,主要是反转缺乏惊喜,很容易被前面的线索识破。而且每个人看过本片预告都希望得到的答案在片中解释得很模糊简短,留下很多疑问。

5分钟前
  • Maggie_in_LA
  • 还行

出电影院迎面走来任何人我都抖三抖……

8分钟前
  • 浮槎
  • 推荐

比较失望吧 get out大概有三个维度:喜剧,惊悚,美国种族问题分析。本片也是试图延续前作的成果。首先喜剧和惊悚方面的效果都很普通。由于太多细节无法解释,对于种族问题的分析也显得很牵强。就算你复制出了人类,怎么做到衣服,头饰都一样的?政府制造奴隶失败了,不给你全突突了,还给你管在地下,把zf想的也是过于美好了。再就是,地下到底有没有工业?人的衣服都挺干净,怎么洗的?后面的红制服哪里来的?剪刀谁生产的?你有这些工业,但没有火用来烹饪?全部都说不通。情节设置说不通,那寓意就无法表达。我只能说,可以看出“后天环境塑造人”这一点了。但是导演又憋不住来了个天性暴露打自己的脸。好吧,peele可能是一辈子只能拍一部值得记住的电影的导演了

10分钟前
  • leoleo
  • 还行

他们哪儿来的剪刀,哪儿做的衣服和手套,手铐哪儿来的?墨西哥,人wall,american,白人全死…无聊,真的有点儿无聊了,这些所谓讽刺和所谓隐喻怎么在豆瓣上也能煽起来这么多口儿high

11分钟前
  • 变脸
  • 还行

7分,其实这部跟《逃出绝命镇》还是蛮多相似的地方,仍是一部wtf的、神经兮兮的电影。惊悚的外壳,又保持了基本的笑点。以及,必不可少的、大量的隐喻:种族的、性别的……其实导演如果一直坚持以这种方式拍社会式的惊悚片,倒也是个人才。唯一遗憾就是,他的电影似乎总是没那么足够精彩,还是太多心机,差口气的感觉。

1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太特么诡异了!让人一阵眩晕天旋地转的年度好片!编剧和导演都是鬼才!比getout观影后细思极恐震撼多了!惊得我语无伦次!地下的肮脏黑暗茹毛饮血,地上的光明温暖整洁美观;地下毫无灵魂的同模同样只会杀戮的行尸走肉,地上笑语欢声的同模同样温馨快乐的家家户户;地下只会移动自残毫无悲悯人性的一具具躯壳,地上风和日丽下自由自在不被束缚的带着灵魂的人类。当杀死了带真实灵魂的自己后,自己是否也成为一具毫无感情毫无信仰的行尸走肉呢?原来地下的那个阴差阳错被束缚笼罩在地下黑暗血腥里的才是地上本具有灵魂和信仰的女主。难怪只有她才会用那种因常年茹毛饮血而极度嘶哑的嗓音组织语言呢!难怪只有她才会进行信仰的思考呢!难怪她全程都没有杀掉影子女主呢!躯壳替代了原本应该活在光明世界的她。说明不同环境和教育会造就出不一样的人!

14分钟前
  • AK47M16G36
  • 力荐

如果你把《我们》看成一部恐怖惊悚片,影片一定不会达到你的预期,但影片却是一部“冰山电影”的典范,很多影射,讽刺,黑色幽默,主题探讨,掩埋在里影片的底下,就像影片中底下的“我们”。此外,导演对我们双十一非常情有独钟!

17分钟前
  • 大聪
  • 推荐

bug真多,比上一部可差远了。高潮戏反派刚说i will kill you 结果下一秒就跑出去,最后被反杀,为了塞段“高逼格”的芭蕾导演也是操碎了心。隐喻什么的就更扯了,现实远比电影复杂,而且片里的设定显然不直接建立在反思现实之上,而是简单的拆解现实用到类型创作里。从人墙想到墨西哥墙理所当然可电影的深度也就止于此了,编导努力的方向还是恐怖惊悚并不依托深层次的文化反思。但从片名Us一些网友居然想到united states 这个强行隐喻真得服

21分钟前
  • 任仁忍
  • 较差

黑人最大的“敌人”不是曾经压迫他们的白人,而是自己,想要平等不是当键盘侠而是不断提升 蜕变。这片子的寓意不止适用于黑人,更适用于所有人。

22分钟前
  • 囍特乐
  • 推荐

(7.2/10)It’s US. US即United States。女主问:你们是谁?她的分身回答:我们是美国人。乔丹·皮尔这次不讲种族问题。直接上升到影射整个美国社会。主角一家。标准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内心的空虚仍然无孔不入。“他们从哪里来?”80年代电视里手牵手的红色小人是团结一致消除贫穷的公益广告。现在手拿剪刀身着红色连成一道人墙的。是被精神贫穷折磨的现代人。他们从黑暗的地底世界反杀回来了。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是谁”。They follow us. They haunt us. They kill us. 这部电影。是具有普世意义的警醒和反思。

27分钟前
  • K45P3R
  • 推荐

你在台上起舞,她在地下骨裂,你赢得众人掌声,她面对只有黑暗。你等来了王子迎娶,她被迫与生人结婚,你产出爱情结晶,她诞下阴笑怪物。阳光之下享受的每一分愉悦,都有人在管道内替你分担成倍的苦楚,手牵手虚假救助广告背后,携手众志筑起末日长城。当恶人混在人世,当魔术以假乱真,他们就是我们。

2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SXSW#1] 仍然是恐怖片夹杂大量喜剧元素,就我本人而言比Get Out engaging许多。导演的意图说实话都摆在台面上了,但是抛开隐喻不提,也是精彩的恐怖片,预告片恐怕冰山半角都不算。就是有点略长,某些没太大意义的油和醋(我说的就是结尾那个)不瞎添就更好了。

31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推荐

说要解放全世界,还不是撺掇人民斗人民。美国当今社会的寓言,我咋看咋像我们的昨天。

32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立刻马上我要得到那把剪刀!

36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先不说故事过于形式化装腔作势,那些多到令人厌烦的打斗和拙劣的脱逃几乎已经可以让它进入最蠢惊悚片那一列,隐喻不是烂片的遮羞布,乔丹·皮尔是不是有点过度自信了

40分钟前
  • 宇宙电影王
  • 较差

(有剧透)1.种族隐喻:普通人和克隆人身体一样,但受到的待遇截然不同。正如白人和黑人,男性和女性,异性恋和同性恋受到不平等待遇。2.社会隐喻:片名《US》一语双关,指“我们”,也指美国。美国想造克隆人控制公民,隐喻美国人一举一动都受到监控,毫无自由可言,甚至想逃到墨西哥。3.自我意识:类似《银翼杀手》,克隆人总有一天会自我意识觉醒。正如受到压迫的人早晚会冲向自由。4.对宗教的质疑:电视里手拉手的广告竟然成了克隆人的信仰,让人感到十分愚昧。同理,无神论者眼中宗教也非常可笑。高智慧外星人眼中,地球人的物理学也非常可笑。5.马太效应:人类艾迪长期在地下生活,语言能力退化;克隆人艾迪长期在地上生活,逐渐变得和常人没有区别。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就是为什么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44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这片子就是形式大过内容的代表,没错片中的配乐,声效乃至镜头的确都很有感觉,但剧情和故事编排上真的很一般,中间大量卖蠢的喜剧效果挺让我恼怒的,最后画蛇添足的收尾更是让整个故事格调降低了。

45分钟前
  • 派翠克
  • 还行

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 却没有了我们

46分钟前
  • 迪丽冷巴🍸
  • 力荐

《红马甲占领美利坚》,又名《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47分钟前
  • Knight 908
  • 还行

看了两部不甚满意的影展作品之后和纯哥相约香港午夜场面基看的院线影片,真的这电影看的我都他妈的湿了,满足了我的各种恶趣味:种族、女权、性别歧视和霸权主义在这部片子里完美的全部达成了高潮,年度十佳提前预定, 而且至少前五。什么叫电影产业?这就叫电影产业,新“新浪潮”之黑人主义电影。而且我发现我们一起看电影的哥三个惊吓的点各自不一但是笑点非常一致,“美国人”的梗我们一起笑到喷了。如果这片大陆能上映我强烈建议你们第一时间去看,如果不能上映出了资源请第一时间下载观看。

49分钟前
  • 粪海狂蛆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