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原产地·潮汕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9

主演:内详

导演:胡志堂

 剧照

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2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3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4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5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6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3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4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5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6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7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8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9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5 02:31

详细剧情

中国有复杂的地貌,繁多的食材,地理环境不同,食材的品质、味道都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地理区隔促成口味偏好,也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性格,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腾讯视频自制纪录片《风味原产地》系列纪录片,将以食物为窗口,探寻中国各地丰富的物产,歌颂农耕与劳作,以美味为媒介,展示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理念。《风味原产地·潮汕》为该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将通过短片每集发掘一种“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潮汕独特食材、食品和味道。在潮汕地区,食物有着明显的地域标记,从潮汕物食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潮汕人的迁徙、生根和繁衍,看到潮汕人身上独特的性格特点和精神。

 长篇影评

 1 ) 眼睛会了,潮汕美食做法详细记录

牛肉丸:捶打牛肉成肉糜 打断肌肉纤维 挑掉筋膜;苏打粉(时疏松嫩滑) 鱼露 冰块(使在低温环境搅拌) 肉糜,水煮

鱼饭:各种鱼加盐腌 水煮后直接当饭吃

腐乳:豆腐 湿热环境 豆腐中蛋白质分解出白色直立菌丝 产生氨基酸和脂类物质 这是鲜味和香味的来源 海盐脱水 7天后 加入馒头片 黄酒 红米 发酵 半年后完成 腐乳饼:肥肉 大蒜 坚果仁 白酒 腐乳 烤饼配茶

腌蟹:打冷首选 花蟹 海盐 蒜 辣椒 米醋 腌6小时即可

擂茶:薄荷 金不换 茴香 时令青菜 新茶 油炒水煮,白芝麻老茶研磨后加入以上各种一起研磨,热水冲泡即成 擂茶的汕尾做饭:桑叶 薄荷 茴香 苦刺心 研磨后热水冲泡 加入炒米(大米在黑沙中翻炒)加入炒青菜煮花生米 总结 茶叶和各种料理机中研磨即可

薄壳:黄的母 白色公

萝卜:80%水 ,菜脯:腌菜腌萝卜等,菜脯煎蛋

生鱼如何去骨:拍打松动 顺着鱼骨方向刮下鱼肉

鱼丸:捶打搅拌 使肌纤维胶质化 做成丸放置40-60℃水中定型

粿条:陈米浸泡后研磨成米浆做成粉条类东西,就是肠粉 米皮

由来:北方人南迁后祭祀需要面食做成果品,南方不产麦子即出现大米替代品

豆酱:蛋白质分解 植酸含量降低 膳食纤维软化 产生丰富氨基酸

色泽亮黄的普宁豆浆:蒸煮 晾晒 裹上面粉和酵母 30℃发酵房3天(使微生物恢复活性) 入缸二次发酵90天

紫菜:甘露醇-清甜 氨基酸-鲜

3月播种,海水浸泡的果孢子(种子)洒到贝壳中 贝壳平放水底做温床 光照 水温 营养盐 长出紫菜苗 附着在渔网投入大海 海水超过25℃将停止发育 3个月收获 15天可再生

紫菜炒饭 油炸紫菜 炭火烘烤10秒(恢复墨绿)紫气东来(蔬菜汆水榨汁加入油煎的酥脆紫菜)

牛肉火锅:3年肉牛 4小时内分解 减少乳酸堆积;后腿肉 嫩肉 厚切锁水份 ;肩胛部匙柄 脂肪含量少 两道经脉 柔软弹牙;脖仁 油花肥嫩 稀有 方便切片需-5℃冷冻;五花趾 牛腿健肉 瘦肉和筋脉 口感爽脆和韧度;胸口捞 牛心脏旁 脂肪和筋脉

生蚝:沿海浅滩 用绳子吊养在海水中 一年成熟 富含氨基酸 蛋白质60% 称为海底牛奶

辣椒 白糖 酱油 鱼露 香菜 两小时腌制

蚝壳 打孔串联 投入大海 作为蚝苗的温床

潮柑蜜饯:表皮浸泡(表皮含有黄烷酮糖苷类化合物 苦涩 可溶于水 24h浸泡淡化) 画十字 挤压 蒸24小时 放置6小时 5斤柑橘1斤白糖 不加水 直接熬住

南姜:生姜辛辣 沙姜馨香 集合丁香肉桂胡椒的气味 源自热带 长成需3年

鱼生:鱼生蘸料:豆浆 芝麻油 沙姜末

橄榄:7年生长30年结果; 青橄榄中的甘宁和多酚入口微苦 但不断咀嚼唾液中的消化酶使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分解 甜味出现

橄榄菜:4天浸泡13h熬煮 果实变黑苦涩散尽 加入腌制半年的芥菜(发酵产生大量乳酸菌 酸爽鲜脆)加入花生油 (使醇香)

橄榄猪肺汤 橄榄角螺汤 橄榄酒 橄榄蒸鱼

鱼露:刺多的鰣鱼仔 加盐腌制 入缸自然发酵2年 或者锅炉蒸煮代替自然发酵 2个月即可

益母草:

益母草猪血汤 端午花生益母草汤

白花益母草入药 紫花益母草食用

 2 ) 想去潮汕吃吃吃

虽然不是潮汕人,对潮汕美食的印象也只是好好吃的牛肉火锅,弹牙的牛肉丸;配粥的麻叶,还各种打冷;只尝试了一次的生腌血蛤,一直不敢尝试的生腌蟹。

看这个风味原产地的潮汕篇,真的是看到口水直流呀。一直都觉得,在原产地吃到的东西才会是正宗,离开原产地的话,口味肯定会有偏差。

现在的交通那么方便,好想周末坐个高铁去潮汕吃吃吃呀。

 3 ) 笔记及感想,美食纪录片真是让人嘶哈嘶哈

2021年9月15日22:05:49

第一集,牛肉丸,半集在打牛肉丸,剩下半集在搅牛肉丸。原来打牛肉丸打久了,指甲会停止生长⊙∀⊙!当打牛肉丸的壮小伙排成两排,我脑子里是“人工费一定很贵吧”。

2021年9月16日19:50:54

第二集,鱼饭,即海水(盐水)煮鱼。晾干后可以像卖卤味一样售卖。开头讲煮鱼用的竹筐。鱼饭偏爱廉价小杂鱼,比如肉糙刺多味腥巴浪鱼。似乎祭拜仪式上也会供奉鱼饭。

2021年9月16日23:44:23

第三集,腐乳饼。OMG,我把肥多瘦少的猪肉看成白糖了。潮汕腐乳要起码发酵半年?我感觉我姑姑做的腐乳可能发酵了半个月一个月。

美拉德反应指的是……这些物质是食品色泽和风味的主要来源几乎所有含有羰基和氨基食品在加热条件下均能产生Maillard反应。(装逼用词)

2021年9月17日09:21:17

第四集,膏蟹。9月的膏蟹。好多香菜,蒜和辣椒,诱人啊。

2021年9月17日09:52:05

第五集,擂茶。泡炒米,配青菜看上去很好吃。

2021年9月17日18:07:52

第六集,卤水。笔记:优质食材:广西防城港的八角,越南清化的肉桂,云南腾冲的草果,陕西韩城的花椒等。

2021年9月17日18:16:19

第七集,薄壳。薄壳米看上去很适合下酒下粥。

2021年9月17日21:50:17

第八集,菜脯,即萝卜干。20年的萝卜干堪比20年的女儿红,可以当传家宝。以及了解了工厂流水化作业的萝卜干生产工艺。

2021年9月17日22:03:37

第九集,鱼丸。手工鱼丸,鱼面!鱼豆腐,鱼册(鱼糜片)。

2021年9月17日22:59:08

第十集,粿条。2cm宽的粿条和2mm宽的粿条(穿针派)!庆幸家乡的食物不是那么有特色,要不然我可能一辈子生活的区域会局限在那一大块。

2021年9月18日10:51:48

第十一集,普宁豆酱。纬度低的地方大概90多天就能酿好豆子。(对比厨邦酱油的口号,晒足一百八十天,晒出美味晒出鲜。)

XXX年月日

第十二集,紫菜。

第十三集,牛肉火锅。

2021年9月23日14:21:03

第十四集,生蚝。别名牡蛎。蛋白质含量高达60%,海中牛奶。

2021年9月23日14:24:26

第十五集,潮柑,学名蕉柑

XXX年月日

第十六集,南姜。

第十七集,鱼生。

2021年10月12日13:29:10

第十八集,橄榄。青橄榄的原产地居然是中国南方!我潜意识里一直以为是舶来物。

2021年10月12日13:58:47

第二十集,益母草。本蔬菜盲只觉得长得像香菜。

 4 ) 杂

食物是最容易触及灵魂的物件。一个味道是属于一段往事,一个地方,亦或一个人的记忆。粉雄救兵里的安东尼说,他不会记得用微波炉加热的快餐是什么味道,但是他记得妈妈的奶酪通心粉。不可计数的昼夜交替,奶奶用新鲜捶打出的白粿和干香菇,胡萝卜丝爆炒的锅气还在我的脑海中逗留。黏在一块的粿团最为好吃,软软糯糯,团着香菇,酱油多却没有炒开的地方带点儿脆焦边。还有那家被拆迁的路边鱼丸店。幼年下课,点一碗鳗鱼丸汤,撒一把葱花,浇一圈米醋,暖暖得下肚。我甚至不知道那是哪一条路,哪一个区,只有记忆里模糊的铁皮棚顶和门前的保鲜柜依旧摇晃在眼前。 看了许多美食节目,专栏和文章,却被这一个纪录片击中心底深处,大概因为视频中的食物都是那么熟悉又陌生吧。 在国内时,从没觉得能吃上鱼丸,紫菜,甚至鲜鱼是件稀罕事。可再看到时,这些食物都是那么难以尝及。渐渐,这些日常吃食已经变成了“故乡的味道”。 菜已不只是菜,而变成了情怀,变成了思念,变成了只能偶尔在中餐馆与记忆交织的媒介。看到从海里捞出的紫菜,舌尖仿佛感受到了清晨紫菜用开水烫开,与白醋、砂糖和葱花凉拌的酸甜味道。菜脯,是高一早餐饭团里最有灵魂的配菜。糯米的香气,菜脯的爽脆,油条的脂香,握在手心的是寒冬泄漏出的温暖。每一集,每一种食物,不仅仅勾起了我对食物的渴望,更是撩拨着脑海里已成碎片的成年往事。对着这些菜肴,我虽激动却又只能无奈地说,“这些都是以前再寻常不过的食物了。”

 5 ) 下载在手机里,想家了就拿出来看一看

作为一个潮汕人,很感谢陈导给家乡拍了这么一部诚意满满的纪录片。也许不完美,也许有些小纰漏,它没有风味人间那么强的叙事性,也没有舌尖那么深刻的人文关怀,但对于一个在外漂泊10来年的游子来说,已经是最好的慰藉。 看着哪些熟悉而又亲切的美食,看着看着眼睛就湿润了,这就是我儿时的那个味道啊。

然后就是有几个特别著名的潮汕特色美食没选进去有点可惜:

第1个是粿。关于粿,潮汕有上百种,就粿条那一集轻描淡写带过去总觉得还是太简单了 。

第2个是粥(糜)。风味人间宵夜那一集说的白糜说的可好了,这边怎么都没讲到,潮汕大部分家庭早餐其实在家是喝白粥,宵夜也是喝白粥。白粥加点配料用砂锅熬煮就是砂锅粥,这是除了牛肉火锅之外另一个全国各地都有的潮汕美食,很有代表性。顺便也可以把杂咸一起说了。

第3个是肠粉。虽然广州也有,但是潮汕的肠粉差别很大,而且普及度也特别广,也很有内容可以讲。

第4个是沙茶,我觉得有鱼露沙茶没有有点可惜,潮汕人爱沙茶那是爱到骨子里,不仅仅只是蘸牛肉,炒菜炒肉,蒸制美食都会用到,腌制有些也会放。我个人觉得比鱼露影响更深远。

第5个就是益母草了,我觉得要么把西洋菜和真珠花菜一起说了,因为这几个确实都是在煮这些砸碎的时候会放的,而且据我所知,益母草现在吃的不多了,西洋菜什么的还是很多。

其他大部分选题是很满意的,除了擂茶,擂茶只是在潮汕的部分客家人吃的,其他大部分潮汕地区都没有饮用擂茶的习惯,普适性特别小,还不如换成功夫茶,功夫茶这个都成了潮汕人的一个标志了。。。其他的食物基本是都是潮汕出了名的美食,选得很恰当。

最后,还是要再谢谢导演们。

 6 ) 赞赏中带着遗憾

我只想写个短评,却啰嗦成剧评。

作为一个非潮汕团队,能在家家味不同的潮汕吃圈提炼出这样20集内容,并且拍得蛮有美感,确实值得给多星星。但是!作为酝酿了两年的节目,应该有深入调研过的,却仍然出现了颇多明显的硬伤,就非常不应该了,从而严重降低了可信度。。。。。。你说橄榄核敲出来榄仁的,广东人民都不肯啊,别说80后往前的几代潮汕人,哪个小时候没存过乌榄核解馋的?!还有说巴浪骨头多的,文案同志你真的尝了鱼饭吗??类似这样的硬伤,得误导多少流口水的娃儿呀! 不过从节目窥得某些司空见惯的食材制作,倒是让我暗喜,毕竟吃不到新鲜鱼饭的,可以依瓢画葫芦搞啊(ಡωಡ)hiahiahia。 最后感慨一下,作为曾经较长时间经济文化中心的潮州,有着不少有点年纪的潮汕人记忆里的共同味道,如今却丢失了许多传统小吃的领先地位。平心而论,确实不少汕头揭阳的后起之秀做得更好吃也更符合现代需求。 另外,作为东方犹太人族群,在如今浮躁而功利的氛围下,本该保持的优良传统——匠心,却在逐渐消失。聪明才智用来赚游客们的快钱,仿佛让我看到如此不易建立起来的形象在不久的将来崩塌。 再给节目组挑个刺,这二十集的节目里,你们居然不提猪油,也就是潮汕人的朥!你知道不知道没有这玩意儿,潮汕人的餐桌茶配得少一半的风味啊!

 短评

这套下饭纪录片,给机智的监狱生活送来一道光。

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适合碎片时间观看的美食短视频,不搞虚头巴脑的人文情怀,专注介绍美食本身,一集一道菜,是我喜欢的地铁节目。除了牛肉丸、卤水、鱼饭、腌蟹、鱼丸、鱼生、生蚝这些肉菜以外,现已将客家擂茶列入我的旅游清单,吃茶去~

7分钟前
  • 逸飞
  • 力荐

花几天的零碎时间看完了,一般是吃饭的时候看那么一两集(饿着的时候可千万别点开),一集不过十来分钟,短小精悍,每集也只介绍一种美食或食材,不似《风味人间》那样以宏大的视角探讨风味的变迁与食物背后人的故事。二十集下来,是二十种最能代表潮汕地区的食物与食材,与中原地区饮食文化的极大差异让我对这部纪录片兴趣极浓, 对潮汕的“鲜”味儿也很是好奇——新鲜的食材与鲜美的食物,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吃个痛快。

11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20集全看完,万分感动和激动。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是土生土长潮汕人,更主要是一直希望博大精深的潮汕美食可以为更多人认识、品尝并喜爱。20集内容只是介绍典型的20种潮汕食物,不尽然代表潮汕所有风味,还有太多小地方的独到的美食和小吃(别再只会说砂锅粥和牛肉锅了!)大潮汕真的是处处高手在人间。在看到第20集介绍“益母草”终于讲到潮阳棉城,我就是棉城人啊棉城人啊棉城人啊~~多说无用,大家都多多到潮汕吃吃吃,组团!

15分钟前
  • 编号223
  • 力荐

《纽摄》一开头就说“最美妙事物就蕴含在自己居所的方圆一英里之内”,这个视频就是个典范,极赞

16分钟前
  • Asuka4J
  • 力荐

正在筹划今年五月的假期,如果真的要去广东的话,这个片子估计就要成为我的美食导航了。每一集就十几分钟 讲一个潮汕当地的美食故事,鱼饭、生腌蟹、牛肉火锅、鱼露、益母草猪血汤,一大波生猛的潮汕美食扑面而来,真的很适合吃饭的时候看。第七集,薄壳。讲一种盛夏时节海产的小贝类,澄海区的一个叫盐鸿的小镇 就因薄壳而在潮汕出名,看到澄海的时候 我的心咯噔了一下。镜头扫过小镇的街道,我看见了两个中学生骑着自行车闪过,我记得的,那是澄海中学的校服。

20分钟前
  • 曼靑
  • 力荐

鲜比较重要了。

24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美食纪录片这种容易齁住的题材,用短小专题集的形式肥而不腻,且不容易矫情,最合适了。

28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推荐

纯讲食材没有煽情部分 可以说是很硬核的美食纪录片了!一口气刷完20集,只能说 因为停不下来!除了想吃 还能说什么呢,要吃遍潮汕地区,可能需要好几个地导🤣

29分钟前
  • 多喜
  • 推荐

豆酱是个好东西!怎么就没有人做个好点的包装。老子买了两瓶快递全给我摔成了屎!

30分钟前
  • 🪐丧甜治多心
  • 推荐

有些片段比较尴尬,还有“浪险”出现,哈哈

31分钟前
  • 市二宫剁椒鱼头
  • 推荐

淘宝上边看边搜,明知道网上的东西味道肯定不行,权当是解馋了,看完了只想去潮汕一带旅游打卡吃吃吃。

3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如果你去广东,一定要去潮汕

40分钟前
  • 伊夏🪀
  • 推荐

老家近潮汕,这些牛肉丸、巴浪鱼、带鱼、生腌海鲜、菜脯、鱼丸、野生紫菜,沙茶酱、大生蚝,从小吃到大,真的是乡味难忘。

44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去了潮汕两次,对这里的一切越来越感兴趣,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美食。每集十分钟的长度略短,下次能有更深度的解读就更好了。PS:我看完才第一次知道橄榄菜不是一种菜,而是鲜橄榄和腌芥菜在一起熬制的...被嘲笑半天...

45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太短。

47分钟前
  • 筱晗
  • 还行

我要去潮汕吃吃吃!!!

49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牛逼啊潮汕人

52分钟前
  • 平局
  • 推荐

配音有种没顺熟词的尴尬,李立宏老师您在哪里?

55分钟前
  • 推荐

原来以为只有一集是潮汕没想到整一季都是!一不小心一口气看完20集!没有煽情也没有对现代技术的贬低,满满美食人文。不足的地方是没有李立宏老师配音,以及有一些小错误,比如鱼饭那一集讲巴浪鱼但用的是黄花鱼镜头。4星

56分钟前
  • 双层芝士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