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花

剧情片中国香港1998

主演:刘青云,梁朝伟,邵美琪,王天林,卢海鹏

导演:游达志

 剧照

暗花 剧照 NO.1暗花 剧照 NO.2暗花 剧照 NO.3暗花 剧照 NO.4暗花 剧照 NO.5暗花 剧照 NO.6暗花 剧照 NO.13暗花 剧照 NO.14暗花 剧照 NO.15暗花 剧照 NO.16暗花 剧照 NO.17暗花 剧照 NO.18暗花 剧照 NO.19暗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6 00:22

详细剧情

澳门两大黑帮洪兴帮和义英帮为争夺赌场利益火并数月后决定言和,不想这时江湖上传出洪兴帮老大崩牙华已出五百万高价聘请外来杀手,准备不日刺杀义英帮大哥高佬忠。为保证高佬忠的安全以免天下再次大乱,崩牙华派出手下得力干将也是腐败警察的阿琛(梁朝伟)去阻止事情发生。

 长篇影评

 1 ) 必然的宿命,绚然的《暗花》

当开始相信宿命,开始相信看似偶然发生的突发事件自然由天注定时。那么,人的一生就只是一个由着有着来龙去脉的轨迹,不自主前行滚动的球儿。《暗花》里一个个都在掌握中巧妙设出的局,一层叠着一层,直至最后这种宿命感的突出电影本身,直指观影诸位。

《暗花》关于‘必然性’的处理方式,让电影节奏十分紧凑,剧情迂回巧妙,一环接一环,正是这个原因令电影有了让人多次观赏欲望。电影里一些刻意的情节就是为了突出‘必然’这种无可奈何的宿命感。如阿琛与佐治在关口对决完,拘留房里耀东的特意看表。阿琛杀耀东时仓库里镜子把两人照得真假不分。这种手法写意,用心刻意的情节,令电影在绝望的气氛里透出编剧的用心:在必然的命运面前,个人的挣扎只是徒劳罢了。在绝望到底的氛围里一个关于‘宿命’的电影,那么,电影里的阿琛是否死于那句在片头时对洪爷大不敬的话?他看不起洪爷这老头子,和身边的人说:“一个十几年没回澳门的老头子,能恶出什么样来?如果他真这么了不起,我也想见见他”当片尾再出现这句台词时,已不是原因了。这句话谁都会说,选中阿琛当棋子,编剧更想表明的是‘必然’的不可逃避。
电影里最有喻意的一个场面就是耀东与阿琛对决时仓库里无数的镜子。当时给人的感觉就是,把这些照着假象的镜子全部打碎之后,总会有一条出路可走。只是当假象全给打碎后,一切也都结束了。绝望得彻彻底底。

《暗花》可以归入上世纪香港电影的经典之作。与《一个字头的诞生》,《枪火》并立于上世纪末,迎风绽放,绚烂无比。

 2 ) 世上本无命,信的人多了,就有了命。

首先,这不是一个故事。 作为银河的经典作品而言,很多人最喜欢的大抵是《枪火》,我也不例外。但是若单单从震撼的角度而言,那么最给人带来冲击感的,非《暗花》莫属。 相较于电视剧作品,电影作品,好的电影作品,往往非常直观的体现着创作的环境与时代。更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划开血淋淋的现实。以至于现实到,不能把它称其为“故事”。 《暗花》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 暗花是什么?黑市交易中,不露面的买主抛出的悬赏金就叫做暗花。这赏金,买人,买事,买位子,买权利,也买命。 电影中,随着时代发展,利益越来越大,澳门地头上两大势力互斗至白热化,龙头老大决定清盘。两个势力头目基哥和佐治为避免被清,于是打算和解。然而,就在谈判前夕,有人放出消息,基哥出五百万暗花,要佐治的命。听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阿琛也这么想,他说:什么事情明天晚上都可以解决,还用得着怕洪先生什么?一个十几年都没回过澳门的老家伙,能狠到哪儿去啊?如果他真这么厉害,我倒很想见见他。 阿琛是个不认命的人。或者说,他是个不把未来赌在命上的人。影片中的一段经典情节,是在牢房内,阿琛在意识到事情的脱轨后,前往逼问耀东。一连串的疑问抛出,换来的是耀东带着几分戏谑的回答:再过一个钟头你就知啦。 一个从不信命的人,忽然被掼入了一个已经被写好结局的局。梁朝伟的表演是很细腻的,大特写强射光下,似乎都看的见他脸上的神经在一根根颤动。耀东说,我们就像是这弹球,扔出去,向哪个方向,有多高,何时落,都由不得自己。 世间本无命,信的人多了,就有了命。 阿琛是信自己的,他是白道黑道两条腿走路的人。在警局是个头目,在黑帮是老大的一把手。面对奔着传言中五百万花红来的人,他一个个的废了他们的手,甩下狠话:你的手以后如果又能握枪了,第一个来找我。电影中,对阿琛砸人手有特写,也对他这一行为的心境配了一个旁白特写:我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来寻仇,但是如果不这样说,他们就不会怕。 阿琛对自己的信,其实是有着裂痕的。或者另一个角度说,他对自己的信是极其谨慎的,不盲目的。他能干,但是他明白自己身处的环境与自己所有的能力。他知道自己一步步走下去背负着多大的压力,面对着多少危险与棘手。所以他只能步步为营,见招拆招,最大限度的挤压着自己的存在形态,以适应外界对自己当下的需求。而那些以后的事情,他顾不了,也无法顾及。 所以,他七年来天天穿着防弹衣,片刻不敢松懈。所以,影片中给了他一个极具特征的道具,白毛巾,频繁的擦汗,频繁的压抑着不安与焦躁。 在牢房内,阿琛问耀东,为什么选中我?耀东答的理所当然:基哥的得力助手杀了佐治,洪先生就有理由清场了。看似合理,其实却不然。洪先生作为幕后大佬,他想清场有很多种更简便更巧妙的方式,不必要用这样繁杂,环环相扣一步错位步步错位的局来构陷一个小小的黑帮后辈去达到目的。 真正的答案,在耀东的另一句话里:你这样性格的人,不把事情弄清楚怎么会让我死。洪先生选中阿琛,固然有他是基哥助手的原因,但这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的性格他的行事,是洪先生可以算准的,并且需要的。 说到这里,重新谈谈电影的名字"暗花"。作为一部电影的名字,暗花似乎只是这个事件的小小导火索。以这笔五百万的暗花为引,最终达成洪先生清场的目的。可是,事实上,光有这五百万,洪先生动不了澳门的局,五百万只是明面上的饵,布局都在暗中。 真正的暗花,不是五百万,是基哥佐治被清盘后空下来的位子。而这90分钟的电影,讲的就是,怎样布这一场暗花的局。 而这场布局中,洪先生真正的目的又是什么?只是为了清场?显然不是。耀东在对阿琛的一句话中提到,你还以为人家是老瘪三。片头的那句话,或许阿琛随口和身边人说过,洪先生知道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阿琛的这句话,不仅仅代表他自己,更代表的是澳门黑帮、社团新一代对洪先生的印象和概念,更甚至于,这种印象是基哥和佐治这些自立门户羽翼丰满的大头目,在无形中流露给后辈与下属的。 与其说,洪先生不满的是自己的地盘上两个老大争抢斗殴坏了生意,不如说是,洪先生在愈演愈烈的地盘争斗中意识到了自己的权威正在流失。洪先生树大根深,对他而言,清盘并不是难事,他有人有势力。就算是基哥和佐治,在硬碰硬的势力面前也不得不畏惧于他。但是洪先生明白,这并不代表真正的臣服。也不意味着真正的控制。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基哥和佐治达成了协议,那么还回来的不是一个和平下来的澳门,而是一个和平但将离开他控制的澳门。这对洪先生来说,是彻彻底底的两个概念。一旦局面形成,新的秩序建立,莫说事后重新出手的难度有多大,就是他原有的势力,都将会被一一拔起。 他要的控制,不仅仅是势力上的铁血,更是声望与地位的无冕之王,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不能以同样悄无声息,暗暗嫁祸的手段把佐治像基哥那样干掉,他需要一个在明面上替他做事却无论从哪一个方面都与他完完全全无关甚至是对立的人。用我们老祖宗的话讲,叫名正言顺。于是,就有了被选中的阿琛。 洪先生布了一个很大的棋盘,这棋盘上的条条框框,他已经画好了,也摆上了棋子。但这棋,却是棋子们自己下出来的。 棋盘先锋卒,洪先生选了两个人,一个阿琛,一个耀东。表面上看,阿琛是一个信自己的人,是一个在基哥和佐治双方平衡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这样的人他不信洪先生,在困兽犹斗中,会激发所有的潜力去改变结局,而非接受命运。 耀东,则与阿琛不同,他是一个在基哥佐治势力范围之外的人,他是被洪先生驯化的人。他对阿琛说,一开始我也想过拿了钱走人,可也许是我胆子小,也许是我不知道身边有多少洪先生的人。所以他选择了接受命运。 但正是这两个人,却有一个一样的共同点:太聪明,太敏感,也太多疑。这不是坏事,但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一旦被利用,就足以致命。所谓,难得糊涂。 一贯相信自己的阿琛,因为信的太谨慎太理智,所以一被设定在局中,不用旁人出手,他的多疑和敏感就已经为他自己铺好了路。 洪先生知道他不是个认命的人,也不是个信命的人。所以在整个布局中,为他留了看上去的无数生门:翔叔去搜办公室,却没找到证据;码头被围堵,给他一条“生路”和时间限制的快艇;鱼死网破之际,给他一个和耀东决斗的机会。甚至连储物柜,这个小小环节都是死境逢生,生亦是死的局。洪先生为阿琛布下了一场精彩的心理战,实者虚之,虚者实之。 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阿琛,只要你肯拼,只要你坚持信自己,你就有生路。而事实上,阿琛也的确是这么想这么做的。车里,他狞笑着发泄着一枪枪打在阿美身上:想杀我?老子命大!老子七年来天天穿着防弹衣! 近乎疯狂崩溃边缘的阿琛,在干净利落的碾死阿美后,将一直带在身上的白毛巾狠狠擦了一把汗,扬手,甩进了夜色中。至此,阿琛才真正的激发出了斗性与狠劲。可惜,已经晚了。洪先生需要他做的事情,已经都做完。之后的他,已经无用。 此前的无数生门,都只不过是为了引导他走向洪先生需要的目的地,去做洪先生需要他去做的事。如果他并非那样的谨慎与惯性的保守,或许放手一搏未必不会改变格局。但是阿琛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被逼到真正的绝境,他只会按照最谨慎最保险的路去选择。这一点,洪先生是算准了的。 耀东,则是另一种的聪明与谨慎,他兢兢业业的为洪先生干活,只想在最后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他的谨慎比之阿琛是不动声色的。阿琛的压力与紧绷任何人都可以看出来,耀东却完全在一种看似尽在掌握的状态中,空手插兜可以当枪,斗车那一段更是经典中的经典,把耀东亡命徒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这样一个冷静到让人可怕的亡命徒,很难让人想象他心中存着什么畏惧。但是他有,他不敢不接洪先生的活,哪怕他明知道,这一单过后要被杀人灭口。 他依然带着玩世不恭和成竹在胸的样子去完成任务,甚至处处细节中有意无意的流露他对洪先生的畏惧与尊敬。看上去,他似乎比阿琛要更适合这个游戏,而且更加笃定的自信,至少他是一头冷静的困兽。 但他依然无法改变结局,甚至洪先生解决他的手法比解决阿琛更简单快捷,因为不必用设计和心理游戏去安排他做事。讲的好听一点就是,聪明人和聪明人之间不用多废话。 前几日在B站重看暗花,最后枪战的部分时有个弹幕说:如果是美国英雄大片,肯定是两个人联手去对付洪先生了。这话没错,可是《暗花》之所以成为经典正在于此,它不是在讲述一个看着爽的英雄故事,它是在讲一件事,一件你没有办法把它当做故事的事。 联手,没有错,这简直是对当时情况下两人的最好选择,任何人都想的到。但是为什么没有?因为基哥和佐治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两大帮派想联手对抗洪先生,结果被洪先生灭了盘。从耀东和阿琛开始为各自的生路对峙的那一刻起,他们已经在这场心理战上输给了洪先生。注定全盘覆灭。 暗花没有去塑造英雄,没有渲染黑帮的热血与情义,而是一把扯下了文艺作品该有的创作性遮羞布,告诉你,想多了,这才是现实。 这里有一场局,但这局中的路却是棋子自己走出来的。 这里有所谓命,但这命却是不信命的人自己信出来的。 有人说,阿琛最后的死是个意外,他穿了七年的防弹衣,却被人在暗处一枪爆了头。 然而, 狙击手一枪毙命的要诀,就是爆头。 军统特务们的行动准则,就是补枪。 在现实面前,连所谓命运都只是童话。

 3 ) 命与力

——有什么事情明天晚上都可以解决,还用得着怕洪先生什么?一个十几年都没回过澳门的老家伙,能狠到哪儿去啊?如果他真这麽厉害,我倒很想见见他。

 《暗花》这样的片子做出来毕竟是要卖座的,因此不能要求它没有一点噱头。而一旦有了与作品本身无关的东西,无论有多么出彩,对作品本身来说都是一种损害,因此《暗花》当然还算不得完美。但是这是香港新一代影人的作品,无论是杜琪峰、司徒锦源、游乃海还是游达志,他们都很有一些想法。
 香港影片的情节化是由来已久的,只是这个“情节”一直都在默默地变化。原来情节一词所指代的东西就是故事,故事编得好影片就好,于是大家都在挖空心思想出与以往版本不同的地方来。后来情节的内涵不断拓宽,从人物性格到场景氛围,甚至仅仅是一个片断或者一个概念。这是小制作模式的无奈,但也是幸运的地方,看惯了好莱坞的大片,有时候觉得还是小制作的东西更有想法。
 
 还有一个不甚明朗的趋势,就是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的交互渗透。的确,游杜新派开始反传统,不再搞英雄美女式的大团圆,而是开始做一些类似悲剧的东西。说到悲剧,古典美学所讲的命运悲剧乃是指外在的不可抗力决定人物的走向,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俄狄浦斯王》,从一出生开始,主人公的结局就是注定的,这个走向末路的过程并不牵涉多少主人公自己的选择在里面。而性格悲剧则是说主人公的性格决定了其结局,换言之,他最后有什么样的结果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并没有谁在逼迫他。
 但是要注意:这个区分是在古典美学的前提之下的,而一旦告别了宏大叙事时代,一旦我们平常人的生活不再如此明显地受制于某个可以名状的宏大主题,这个区分也就有了不同。有人要说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不也有其精神么?即便是归于物质或者市场,也是有无形的手来操控我们的人生的。那么我要说的是,宏大主题多少还是指某种理想主义,比如无论是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理念还是共产主义理想,人类以往都是带着某种理想跨越世纪之交的,但是如今跨入二十一世纪之时,人类却两手空空。市场的原则是将一切均质化,变得可以度量可以批量制造,因而也就可以彼此替代。当一切夷平之后,剩下的就只有虚无。那里没有任何可以建构的宏大主题,人类也不再需要那样的主题。这不是本文要强调的,且按下不表。这里要说的是,在如今时代之下,所谓个性是唯一的保留,交往普遍化而差异绝对化之后,性格就已经等同于命运,而施受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

 梁朝伟所饰演的警察之所以走向末路是因为洪先生法力无边么?也对,也不尽然。作为一个虚化的人物,作为一只看不见的幕后黑手,洪先生当然令人敬畏,但是这是剧情设定,现实中的确有一个人无法控制的力量,但是那通常不会是一个个人,也不是源自个人的超强能力。
 但这不是关键。
 关键是尽管梁是一个如此厉害的警察,在他所辖的范围内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其结局却毫无差别。其原因到底是什么?

 梁在囚室里百思不得其解地问:“为什么是我?我不是个好警察,只要给钱就行。”这的确是梁这类人的问题。
 相信自身才能的人也许有时也并不认为自己才能就无人可及,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他们都认为自己多少可以决定一些事情,如果有人能决定更多的事情或者甚至能决定他们的命运,那是因为那样的人能力更强的缘故。所以蠢人是不知道轻重的,也不会明白规则,不会懂得要服谁,而我们通常看到的是一个能人很容易同其他什么能人惺惺相惜,或者干脆五体投地。如果你认为洪先生能力超强,那么归根到底,你还是和梁一类人。于是,当梁意识到洪先生的厉害之后就觉得匪夷所思:为什么洪先生要把一件本可以很容易搞定的事情弄得那么复杂呢?事实上,梁并不是彻底服了洪先生,他仍然只是信奉着自己内心的所谓规则(能力更强者决定更多事情),他仍然不明白是他自己的性格左右着他的命运,至于洪先生,到哪里总会有那么一个洪先生的,这根本不是问题。
 再看刘青云的回答:谁让你那么自以为了不起?不相信人家洪先生的能力呢?——不必多说了,刘看上去甘心做了洪先生的棋子,但是他并没有给出更高明的回答,所以他的命运也是一样的。
 很明显,能人通常更相信自由意志,更不信命,这很容易理解。他们即便到了穷途末路,还是会归咎于自身不够强大,他们不明白面对虚无任何东西都不值一提。他们还是会问:“为什么是我?”仿佛自我陶醉地说:即便是在一个悲剧中我总还是个主角吧?事实上,不是“我”又如何?虚无已经将一切夷平,一个棋子的意义不在于它自身的大小,而在于身处规则之中变得没有质的差别。换言之,洪先生完全可以不这么做,但是结局不会有所改变。即便结局是你得意,得意也没什么不一样:既然失意的时候你不能归咎于自己的能力,你得意的时候也不必为自己自豪。

 由此来看一个亮点和一个败笔。亮点就是在囚室中梁逼迫刘提前告诉自己故事的结局(真可笑不是么?刘怎么能知道),当刘拒绝(这个拒绝也如此自命不凡),梁以枪指刘。此时他已经决定杀刘,他想必这样想:“你得意个屁啊?就算你算计了我,现在可不是要死在我前面了么?”很明显,他还是在和其他棋子“比大小”,其实关刘什么事呢。就在梁决定动手之时,旁边梁的随从却忽然拔枪指梁。这个从来都是处在梁的光环之下不被注意的小巴拉子,却忽然被追光灯所照耀,在这一幕中成了主角。他要是对梁早已不满(因为遭受漠视),此刻就该得意了,反之也可能内疚,剧情里有那么点意思,但是无论得意还是内疚,这个“子力”原本还不如梁的家伙是不会比梁更明白的。
 梁在明白自己的确不如对方,连投降的机会也没有的时候,就开始博命。他的死是一个偶然(他穿着防弹衣,却被击中了头部),这个偶然很妙,似乎出乎剧中的洪先生的能力之外,但是正因为如此,却正在那个无所不在的洪先生的掌控之中。这个高潮真真切切地告诉你结局不是能力决定的,如果看到这个时候还在感叹洪先生神机妙算就未免好笑了。这是亮点。
 对比下来,败笔就明显了:最后那个胖老头竟然似乎早已知道结局似的和刘交谈。这个有必要么?如果说那个梁的跟班的发亮让人觉得洪先生无所不在,那么毕竟那是个跟班,最多是个无关紧要的角色(NPC),他的发亮不发亮其实是不改变结局的。但是这个胖老头的发亮就多余了,那似乎将人拖回了规则之中,让人觉得洪先生不过是在那里自娱自乐,被玩的就是主角而已,其他人都是洪先生一党。这不仅显得有悖于逻辑,也弱化了主题,实在是画蛇添足之举。
 片中梁的演技是登峰造极的,一个酷字远远不够,甚至是一种贬低。但是他的演技已经凌驾于导演之上了,他太少自我牺牲精神,在生活中他对自己能力的日益觉悟只能使得他在今后的影片中更加难以被使用,除非影片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他几乎做不了配角。他总使得演对手戏的人黯然失色,从《辣手神探》开始就是如此。这也不是他的错,如果有更强的导演和剧本,那么可能也不是问题。只是演戏代替不了他生活和做人,但是这和本文无关。
 细节,也仍然是这部影片的重中之重,很多地方的处理都值得玩味。再有就是音乐,我同意说“最好的电影音乐就是没有音乐”,意思是音乐和剧情一体,你不觉得是在听音乐。如此说来《无间道》的音乐就显得太过出彩,喧宾夺主,而《暗花》,我则是在看过很多遍以后有意去听才开始意识到音乐。
 《暗花》的成就高于《暗战》,也高于《无间道》,是这类影片中的极品,这是我的个人看法。

 4 ) 《暗花》:死迷宫里的困兽斗

2003年的那部《双雄》看得我欲苦无泪,郑伊健的木讷和黎明的呆滞让人体会不到丝毫的双雄对峙所应有的紧张和刺激。这时就愈发怀念起曾经的《暗花》来,那不仅是香港电影史上最出色的江湖双雄电影,从某种意义来讲,甚至是香港最优秀的电影——至少对我而言是的。

    影片将故事背景设置在现代的澳门,叙述两个年轻帮派有意结盟以取代旧的帮派势力,结果反被幕后老大洪先生借此事清场。整个故事几乎全都发生在黑夜,两个主人公不再有明显的善恶之分,取而代之的是处于黑白之间灰色身份。

    梁朝伟在影片内饰演一个和黑社会过从甚密的警探,刘青云则是洪先生派来执行计划的黑帮人物。两个角色,一个狠毒,一个嚣张,最终却发现彼此都只不过是处在一个迷局中无法主宰自我的棋子,在这个悲凉的地下社会中,没有法律和公正,只有陷阱和阴谋,谁都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谁都在劫难逃。整部电影象一盘弥漫着杀气的棋局,或是一场大限将至下一座死迷宫内的困兽斗,无论怎样挣扎,已定的宿命都已不可改变。

    影片的英文名字叫做《The Longest Night》,故事发生在短短的一夜之间,节奏相当紧凑,情节起伏虽非完全创新,但绝不落入俗套。澳门的腥风血雨和荒凉环境为双雄的纠缠增添浓浓的黑道江湖意味,使《暗花》这部影片成为活脱脱古龙小说的现代翻版。其布局之精妙,隐喻之丰富,悬念之抓人,历来港片罕见。

    影片有很多经典细节,比如刘青云脑后的文身图案,给人一种邪而神秘的味道;又比如用一粒弹球来表现无从掌握的命运;还有梁朝伟不停用手巾揩汗来表现人物紧张的心情等等。当刘青云在餐厅阴暗的角落等电话时,梁朝伟推门而入,骤然一道白得异样的阳光射了进来,那种黑白立判的感觉油然而生。又如在囚室中将灰尘夸大成漫漫飘浮的花絮状,都是极具创意的。梁朝伟和刘青云在电影中的表演很沉稳、精彩,其他几个角色也都很有特色。

    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从编剧的鬼斧神工到导演手法的运用,从熨帖的电影配乐到精彩的镜头画面,从演员的表演到电影节奏的把握,无一不是将电影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暗花》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最佳剪辑等五项提名,最终却空手而归,让人跌破眼镜。联想到《肖申克的救赎》在1995年奥斯卡奖上的铩羽而归,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好的电影,不需要这些奖项褪了色的陪衬,在影迷的心里,它们永远是闪光的。如此足够。

 5 ) 黑暗无边

银河映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不同于暗战单纯的正邪两方对峙,暗花整个笼罩在一种非常黑暗的环境中。从头到尾都有一个幕后黑手操纵着,刘青云和梁朝伟都是无力抗争的两颗棋子。

梁朝伟的设定是一个黑警,就是身份是警察,可以到处抓人、审讯,但其实是为一个黑社会老大卖命。刘青云的设定是一个不羁的杀手。两个人同样也是针锋相对,但却都身不由己。相比刘德华,梁朝伟明显表演功力又更加老辣。两个人的对手戏真是好看到不行。

梁朝伟其实是一个坏人,但是看着看着,就特别希望他能挣脱这个巨大的局。他从利用警察身份耀武扬威,铲除异己,到一步步落入为他设的巨大的局,到逼到无路可走时的爆发,都非常吸引人。其实很冷血、残暴,但就是会抓住人心。

然后刘青云的发挥空间其实比梁朝伟小,他是设计陷害梁朝伟的过程中的一环而已,但是刘青云真的是那种抓住点点滴滴的机会都要尽可能放大自己存在感的人。只要镜头一聚焦到他,整个杀手的那种彪悍、冷静的感觉就非常到位。

看完暗花,再回看暗战,就觉得暗战真的好温情脉脉哦,还有浪漫的爱情戏呢。而且暗战就是刘德华要死了,临死前找个人来陪玩,展示一下自己高超的智商而已。

但暗花就真的黑暗无边。整个过程都没有一点喘息的空间。当然梁朝伟还是在拼命寻找一条生路的,而且他的一些表现也很出彩,但他突破了一重,又有另一重在挡着他,看得很唏嘘。


 6 ) 既是弹球,何来命运

“想走出你控制的领域,却走进你安排的残局,我没有坚强的防备,也没有后路可退;想逃离你布下的陷井,却陷入了另一种困境,我没有决定输赢的勇气,也没有逃脱的幸运。”——王菲《棋子》

本片在未看之前吸引我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主演,而影片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角色性格鲜明,在剧情的安排下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回味无穷,颇有看头,而意外有二,一是无论身份是在黑道还是白道,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二是片中的人物关系竟然没有一丝丝谈到爱情、亲情或友情。

首先是梁朝伟。这是我看过他所演的角色中最特别的一个,颠覆了一切关于他的印象,完全不同于韦小宝的嬉皮搞笑、周先生的含蓄忧郁、陈永仁的理性机智,这次扮演的阿琛心狠手辣却内心复杂,他的命运由始至终牵动着观众的心。那块标志性的白手巾,每次梁朝伟拿出来就表现了当时的焦燥烦乱,即使是在用令人发指的手段对付看不顺的人和“反骨仔”(即叛徒、奸细)的时候,仍然如此。游移不定的眼神,略带神经质的举止,游走于黑白两道的阿琛整日处于惶惶不安中,而他那些血腥暴力的行径,只是他借此发泄恐惧情绪的途径。终于,阿琛眼看着快艇离开,洞悉一切的绝望过后恍然大悟,一夜之间他变得一无所有,一夜之间他从在生活中挣扎到为捍卫生命、扭转命运而战,在杀了阿凤之后丢掉了陪伴多年的白手巾,彻底变成一个无情的杀手,梁朝伟那冷漠中透露着决绝与悲凉的神情如此到位,不愧为影帝。当然还要佩服化妆和服装,改装后的阿琛一脸尖嘴猴腮相,再加上两撇胡子、光脑门上的刺青,活脱脱一个奸角,这也是我所见过最猥琐的梁朝伟,只有最后的那个点头微笑依稀有着曾演过的其它角色的痕迹。

相比之下,刘青云就要逊色一些。大光头,后脑勺和头颈上的刺青,破旧的牛仔服,手中的影片关键性的道具弹球,仅有的表情就是没有表情,内心的刻画与他的台词一样少,而更多的却是在摆酷,也许这是角色需要,因为正是这种沉着与漠然让阿琛隐隐感到深藏不露的可怕,遂逼他离开澳门。纵观刘青云在全片的表演,从一开始的无所谓,到残暴,杀人不眨眼,能挖掘的也不少,但不得不承认角色的安排还是阻碍了刘青云演技的发挥,相对于梁朝伟的出色,我只能放弃用“对决”或“飙戏”来形容他们的表现。牢房中的那出戏是引出影片高潮的铺垫,随着二人的层层问答,阿琛愈来愈强烈的意外和恐惧,而耀东意味深长的回答让人看到他内心深处埋藏着的暗涌,更有摆酷之外的无奈,身不由己的无奈,想必他也做好了随时受死的准备吧,虽然最后竟是以那样的方式瞬间赴死。

邵美琪是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戏份不多但相当出彩。邵美琪一出场就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从《第三类法庭》到《刑事侦缉档案4》,她在tvb电视剧中出演过太多类似的角色,太多类似的表演,目光或空洞呆滞或闪烁不定,带有神经质的歇斯底里,邵美琪表现得游刃有余、无懈可击,只是千篇一律的角色设计难免让人审美疲劳,看到她总不免摇头叹息一番可惜了这样一个演员。我甚至还不屑一顾的猜测,这个可怜的女人和耀东会上演一出没有结果的爱情悲剧,或者是让耀东这个冷面杀手动了怜悯之心最后走上不归路之类的俗套剧情。后来才发觉,我真是太小看这两个角色了,原来阿凤根本不是省油的灯,而是一个职业的杀手、一个出色的演员,原来阿凤的呕吐、耀东面无表情的打量以及他们的对视只不过是他们接头的方式。再后来,我终于承认其实是我太小看编剧了,由始至终他都没有给我嗤之以鼻的机会。

演员出色,导演和编剧(监制:杜琪峰;编剧:游乃海、司徒锦源;导演:游达志...天啊,都是牛人,果然那么容易就能联想到《暗战》)更是功不可没,整部影片布局精巧,节奏明快,一环扣一环,压抑的令人窒息,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感叹个中人物遭受的命运嘲弄。整部片子几乎没有白天的戏分,即使在白天,也是在昏暗潮湿的小屋子里,充满汗臭味和血腥味(当然还有祥叔的叉烧味和鸡腿味-,-),因此显得尤其沉重和压迫。而剧情却在最后一小时达到了高潮,将一切疑问瞬间揭开,但当你还来不及将其一一咀嚼回味时,又出现了让你瞠目结舌的结局。随着一声突如其来的枪响,所有的猜测、怀疑、想象破碎了,幻灭了,付之一炬,这是何等的惊心动魄、何等的残酷!此时的脑中一片空白,直至重新回到片头的那一段洪先生仅有的出场——“一个十几年没回澳门的老家伙有什么可怕的,如果他真得那么有能耐,我倒想见识见识。”我们不得不信服、不得不感叹果然见识了,阿琛输得心服口服,只是这付出的代价太大,开场的轻蔑与傲慢,最后只剩下怅惶与无奈。

“这小子的确有点本事,可惜啊,做人麽,聪明就不要过了头。”阿琛和耀东注定要死的,洪先生出了暗花,谁也无法逃出生天,可是谁又会料想到找寻出暗花的人、一心取暗花的人,本身也是暗花呢?是啊,在这个白非白、黑吃黑的背景下,阿琛、耀东、阿凤、佐治、基哥、荣少爷、大声公等等...都是身不由己的活着,没有人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即便聪明如耀东,死地后生如阿琛。所有的人只不过是利用的棋子和工具,一步步朝洪先生的计划,永远都有悬念也永远以为有无限可能,直到两人最后的突然死亡,意料之外的形式,却是情理之中的结局。想到这儿,再回头看看那场玻璃房中激烈的枪战,阿琛得以逃脱的幸运是多么讽刺、多么可笑。“你和我就好像是个弹球,弹到哪里,什么时候停,都不是自己说了算。”耀东的话,在他们自己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真是佩服那些把这片子与澳门回归搭上关系的人,什么洪先生影射“红”即中国,佐治为外文名影射葡萄牙等等,虽然乍看觉得他们想象力过于丰富,细想之下却似乎恰好解释了对于为什么把故事背景放在澳门而不是香港的疑问,只是,我情愿相信这不过是隐喻的玩笑,编剧的小把戏而已,因为一旦扯上了政治,关于电影的种种便不是我原来所想得那样了。

不管怎样,很久很久没有一部港产黑帮片(其实也大可以称之为黑帮悬疑片)能给我这样多的观感,甚至更胜《暗战》,我想把它奉为经典实在不为过。

 短评

看梁朝伟擦汗的毛巾透露出丝丝缕缕的演技

6分钟前
  • 犀牛
  • 力荐

“我和你就像弹球,弹到哪,何时停,都身不由己” 干净利落,银河一向的独有风格,也为81分钟良心电影点赞。“做人嘛,聪明不要过了头”

9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刘青云 第18 届(1999)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14分钟前
  • Song³
  • 推荐

“你和我就好像弹珠一样,会滚到哪里,何时停止都是身不由己。”情节步步紧逼,环环相扣,悬念迭起,镜头也是干净利落,看两位影帝飙戏更是种享受。这一夜实在太过漫长,过了这一夜,什么都好了。★★★★

15分钟前
  • Q。
  • 推荐

请听歌曲对唱《最长的一夜》,演唱者:梁朝伟、刘青云。灯光师请把光线调暗,黑白光影重叠,歌词:想走出你控制的领域,却走进你安排的战局,我没有坚强防备,也没有后路可以退。想逃离你布下的陷阱,却陷入了另一个困境,我没有决定输蠃的勇气,也没有逃脱的幸运。我像是一颗棋,进退任由你决定,我…

16分钟前
  • danyboy
  • 推荐

片名不如改为“猫鼠游戏之洪老板料事如神” 游达志大概想玩味出教父味道 却无奈变成了神神叨叨 片子本身情节 悬疑 人物等方面,本来耍的就是个虚虚实实,不必深究。倒是无限子弹的、在废弃工厂里枪战的那一幕,灯光、镜头和剪辑颇佳 但相比字头诞生里黑白两帮黑暗中的枪火 也还略逊一筹 澳门是一座孤岛

17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梁朝伟很好,非常好,但我站刘青云。刘青云于早期银河而言简直就是必需品一样的存在,既好用且坚实可靠,更重要的是戏风内敛而克制,肯为戏考虑和牺牲,如果不是导演明确给足自由发挥空间,他绝不会挣脱出故事框架极力博彩头。刘青云是能够同时托底杜sir早期电影氛围和具体情节走向的演员,而我们很难想象梁朝伟是杜sir电影的必需品,这就是两人的不同之处。

18分钟前
  • 一只咖色猁
  • 推荐

亮点在于全片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正派人物的氛围。但悬念设置得满低级的,无非就是搞好一堆乱七八糟的巧合,然后再去解释,这种手法本人高中写侦探小说就会用了,但这片子还直接懒得去解释,直接给你个标准答案,让人看了憋屈不已。

22分钟前
  • Comel
  • 推荐

两大影帝对飙爽到hi,运镜摆拍两个影帝就帅的很(镜子林立追捕那段)。镜头干净利落,叙事上扣人心悬,剧情跌宕起伏。银河印象的荒诞宿命感,这里是慌慌张张,不知所措,随波逐流,又是听天由命、身不由己,就像人在玩弄蚂蚁一样。8.4

26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绝对值得被计入香港影史的一部片子,编剧精良,演技超群。很少看到银幕上如此硬冷的梁朝伟,也很少看到如此寡言的刘青云,伯仲难分。必须一看再看!

28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智慧是最高暴力

32分钟前
  • 狮子人
  • 力荐

不如枪火好看。本片最大看点是剧情,梁朝伟始终逃不脱洪先生的五指山。似乎洪先生成神了,可越是这样越让人感觉假,他再神也是编剧编的。他怎么知道梁朝伟会陷害刘青云?他怎么知道梁朝伟会注意107号?他怎么知道梁朝伟能干掉佐治?其实答案很简单,都是编剧为了表现他英明,编剧站在外面设套,我们站在里面走迷宫,这么看多不对等啊,我们为什么不出来呢?出来后就剩下不屑了。

36分钟前
  • yadiel
  • 还行

做人一定不要聪明过了头!标准的银河映像,剧本结构精巧,短小精悍,剧情峰回路转,节奏明快,环环相扣,如同过山车般的观影体验。没一个好人的修罗场,姜还是老的辣,你我只是这场大局的棋子,无论如何摆弄,注定会走向宿命般的既定结局,不过如同蝼蚁般渺小,不值一提的小喽啰罢了。最后的镜面双雄枪战戏都快玩烂了吧,有设计感却了无新意。

38分钟前
  • 发条橙
  • 推荐

银河映像的里程碑式作品,得知剧本不全的信息后,便对这股喷涌的才气更感惊讶。基调上算是银河中最冷最血腥的一部,这点直到《以和为贵》后才被打破。故事精炼,节奏紧凑,不到最后都不知结局。人物于命运中挣扎,犹如漫天飘零的渺小灰尘,任人摆布;镜头语言的精致调用,更是把宿命感放大至极,好像无论如何挣脱抵抗,都摆脱不了束缚与枷锁,就像没有手拿暗花的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暗花

43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力荐

最文藝腔的鏡像加最濫俗的打光,一面要有想法一面兼顧媚俗,雙人對決那場戯幾乎就明示了在瞬變的世道力求自保的香港(影)人的小聰明..

47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港式黑片至高经典!!!

50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没觉出好在哪,看得有点莫名其妙~~

54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不大明白如斯大費周章惡整一個小警官的必要在哪。敵人通天到都能買通整間警局出入自如,還把對手黑幫的首腦二代殺好玩了,懲治一個官位小又可買通的黑警的效益,連殺雞儆猴都談不上,何況手法還如此迂迴。唯一的解釋是私怨使然,然而全片下來也未見痕跡。果然是懸念先行了麽?

55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梁朝伟真是好演员。在王家卫手里就暧昧、羸弱、忧郁,在李安手里就狠又变态,而在银河创作组手里呢,就人狠话不多,像一个妥帖的容器,盛放不同导演的人格。也逐渐get到刘青云的好,确实是有魅力的好演员,看得多了连他的长相也越发顺眼起来,颇有古风。但是回归到电影本身,游达志和杜琪峰还是有差距,讲故事的节奏很成问题,全靠几个关键的戏在支撑,整个flow非常奇怪,枪战戏拍的也让人跑神。

58分钟前
  • 曼仔
  • 还行

两个影帝之间碰出的火花,扣人心弦!

60分钟前
  • 爱情海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