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手艺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7

主演:内详

导演:张景

 剧照

寻找手艺 剧照 NO.1寻找手艺 剧照 NO.2寻找手艺 剧照 NO.3寻找手艺 剧照 NO.4寻找手艺 剧照 NO.5寻找手艺 剧照 NO.6寻找手艺 剧照 NO.13寻找手艺 剧照 NO.14寻找手艺 剧照 NO.15寻找手艺 剧照 NO.16寻找手艺 剧照 NO.17寻找手艺 剧照 NO.18寻找手艺 剧照 NO.19寻找手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3 15:25

详细剧情

这是一部行走式的纪录片,讲述三个纪录片的外行,寻找拍摄199名手艺人的故事。 片子没有华丽的画面,没有绝妙的悬念。它只展现真诚,安安静静地和你讲述一系列属于中国自己的、温暖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工匠精神是否存在我不知道,但我看到了工匠与精神

一个(前电视人)导演、一个司机(摄影)、一个(新手)录音,三个人组成的制作组,设备都是便宜的二手,画面常常局部过曝,还有些奇怪的滤镜和毫不遮掩的穿帮,构图、光线也没有讲究,基本是看到什么就拍什么,解说我猜是导演自己写自己念的(真实但不悦耳),歌曲是一个小河民谣乐手一人制作,这能有什么影视技巧可言呢,与那种一集一个人物可以讲30min、有着丰富的镜头语言、精心的场面设计和调度、解说气势恢宏、充满种种“精神”的精良纪录片相比,这就像一个大学生作品。再看片子里的内容,向西再南下绕中国一周,去得尽是无人知晓的“穷乡僻壤”,拍得也是灰头土脸、鞋都不穿的乡村老人,就是这样一部全片毫不掩饰“贫穷”的纪录片,被电视台拒了20多次,最后却在B站获得近300万点击量和豆瓣8.8的评分。

也许导演刚开始想拍一部符合主旋律的纪录片,但当他们真正拿起相机,显然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一条让这部片子如此与众不同的的路。

制作者们抱着一种信念开始这段旅途,记录着手艺人们是如何工作、生活的, 他们大多都远离高度城市化的现代生活,做着中国人千百年延续做着的手艺——染布、造纸、烧瓷、做伞、打铁、锻铜、炒茶、绘画、奏乐、刻经板……,他们有的生活在两万人组成的桃花源(麦宿),有的在作坊或自家小店里,还有的就坐在自己家,一个个灰头土脸,仿佛还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日子还在温饱线附近,而这正是工匠的真实状态,既不美化、也不丑化。这也正是我们数千年先人传递下来的温情和智慧,我们在城市生活好似以太久太久,以至于遗忘了这群还保留这这些技艺、并以此生活的劳动者们,他们分散在中国一个个看不见的角落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的手艺,哪怕无人问津、也无人继承,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这些大众眼里多么稀有、有情怀,也意识不到自己的手艺可能会就此消失。

但幸好总有人愿意去寻找。而张景及何思庚、喻攀三人,一寻就是八年多,整整五集,还在继续。或许这也是某种工匠精神,打动人的并不某一种复杂的手艺,而是手艺背后的人所携带的气息,隐隐讲着信念、热爱、梦想……他们从不高高在上,而只是做了一件事一辈子,就像他们的手艺一样,从自然取材,朴实无华,而这正是效率流水、塑料污染、核酸双码的城市,找寻不到的东西。

 2 ) 《寻找手艺》到底在寻找什么?

《寻找手艺》是由一个纪录片爱好者张景导演,两个纪录片门外汉一同拍摄的,从北京出发穿越全国23个省份寻找到民间一百多种手艺的“一趟真诚的温暖之旅”。

片头以“你的梦想是什么”发问,导演说岁月不在,想看看陪伴自己儿时的记忆还在不在,于是为了这个梦想卖掉房子来做这一件事。

此片拍出后被13家电视台拒播,却在b站意外爆红,所以这是一部非专业的纪录片,没有摆拍却带着真诚和温暖。刚开始他们并不是很清楚要拍什么,要怎么拍,去哪拍;最佩服的是当摄影师离开以后司机凭借着对摄影的爱好完成了几乎全部的拍摄。

该片豆瓣评分8.8分,有人评价说这部纪录片非常的粗糙质朴接地气;接地气到什么程度呢,团队因为穷无法坐上羊皮筏子感受黄河漂流的乐趣,转眼便在大戈壁中尘土飞扬玩起飙车漂移;因为附近没有餐馆请求在木匠家吃饭,感觉被收留,并开始想家。

二:手艺本身
新疆戈壁放羊的胡大拜尔地老大叔,会多种乐器的牧羊人,导演问他喜不喜欢音乐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他没有回答,他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他的歌声并不亚于专业歌手,晚上唱完歌早上就在沙漠一样的土地上种玉米。

西藏铸造佛像的土旦,用一张铜片经过敲打铸造成一尊佛像,每个步骤都需要参入严格的佛教意义。他们的订单排到了四年后,你以为他们很有钱,但都捐给寺庙了,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吧。导演说在土旦面前感觉惭愧,于是他停下来;

“我在72道湾种下层层麦浪,为的是给你收获一颗丰硕的青稞种子。我踏入尼洋河畔,为的是给你寻找一枚纯真的黑色暖石。”导演在字幕中说想女儿了。
最后一个做傣族油纸伞的老爷爷,做伞架时一拉一定,在同一个地方重复了8次才完成,刚开始看着那么一把特别又精致的伞很想要去买,后来看着他们那么辛苦的做一把伞,算了吧还是不要了,最后拍摄团队说要买四把伞的时候,我看到老爷爷心满意足的笑了~那样用心制作的伞简直就是伞中的精髓,可惜如果现在想到那把伞已经没有了,因为八十多岁的老爷爷不久前去世了。

还有做秤的朱宣堂大叔,他用有趣的方言说道;所以手艺这东西就是弄不得半点假。造纸的老奶奶说;哪怕是名字能到北京也好啊!

湖南中方的斗笠,浙江龙泉的罗盘,小岭村的宣纸,还有很多很多,这些质朴的手艺人,大都不善言辞,只是安安分分踏踏实实的做好这一生的手艺。
三:结语

“森林里的一棵树,不需要知道自己是一棵树,但是没有他们,森林将不复存在”

最后导演完成寻找陪伴自己儿时记忆的梦想,如果要说梦想,这些执着的人生才是对梦想最佳的诠释,他们不悲观,不抱怨,尽自己的可能让手艺多延续一些时间,什么是工匠精神,更多的手艺人没问过这个问题。

当有一天我们不再迷茫,不再谈论梦想是什么,而是找到自己一生所爱的事情,全身心投入进去的时候,大概就离实现梦想不远了吧。//mp.weixin.qq.com/cgi-bin/home?t=home/index&token=1495220347&lang=zh_CN

 3 ) 《寻找手艺》:离纪录片坐标原点最近的作品

目前看过最好的纪录片。顾名思义,纪录片的要义在于记录,如同历史书写,最高旨归是真实、客观。之前听说本片不是专业人士拍摄,而是由外行拍摄。因此开始看的时候想着可能会有较大的随意性,结果大出意料,不是渐入佳境,而是很快进入正轨,拍摄和解说虽然简单(这也是“外行”的特征吧),却不枝不蔓,颇为流畅,引人入胜。与此相对,客观地说,专业纪录片是什么样的?专业纪录片显然具有创作者的强烈的刻意性和虚构性,如《历史的拐点》《中国》中的情景再现,再好的情景再现也是一厢情愿,虽然效果不错,但只是为了平衡缺乏历史影像而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计,只是花哨的技法,无助于纪录片追求的真实性,反而在牺牲真实性,而向故事性妥协。因此,时下的纪录片大有和故事片合流的趋向。作为技法,本无可厚非,但不要忘了纪录片之所以是纪录片,就在于它和故事片的本质区别,即记录和想象的区别。想象多了,自然就成了故事片,由不得创作者去定义。所以,《寻找手艺》较之很多影响更大的纪录片,反而更接近纪录片的坐标原点。你可以说那些BBC和CCTV出产的纪录片很专业,但这绝不意味着本片不专业,它只是不那么教条而已。对于纪录片,技法运用因人而异,惟有纪录本身绝不可背离。

 4 ) 手艺的记录和传承

今天有幸参加了一个观影会,观看了一部由非专业人员拍摄的纪录片,《寻找手艺》,在片中,摄制组跑遍了整个中国,记录了很多手艺人的日常,我看到的是第五集,里面讲述了很多我只是听说过的手艺,比如做秤的手艺(话说我连秤都不会看呢),做纸的手艺,做扑灰年画的手艺,做面花的手艺。很明显能看出,导演和摄制组都是非专业人士,比如镜头中出现了占据大半个屏幕的话筒,解说词的朗诵断句也出现了小小的失误,还有所有的手艺表述因为时间行程的关系没有深入说明,有些流水账的感觉。但是,还是能够看出,导演是用了心的,把自己的情怀写入其中,比如我印象深刻的几个镜头,做秤的时候要用五味子水来洗秤杆,一个罗盘上面要写三千多字,染布的时候要用黄豆粉和生石灰等等,确实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认知大门,而摄制组中的小姑娘,9岁的小闺女,我们的下一代,在摄制过程中可能还没有感觉到这些手艺传承的重要性,她更感兴趣的是手艺人家中饲养的小动物,漂亮的民族服装,美丽的年画之类的,但是,我相信,随着眼界的开阔和我们更多的了解深入展示,更多的手艺将会被发掘传承,匠人精神绝对不是日本的专有名词。

 5 ) 没有工匠精神,只是认真的普通人

既然说的是手艺,有一个词必然会出现——

工匠精神。

但是这部纪录片,展现的其实不是值得放进博物馆的艺术品,而是日用品,还有制造这些日用品的手艺人。

羊皮筏子,原来的交通工具,油纸伞,下雨用的。花毯,窗帘被罩。吐尔逊江大叔在自家做的陶器,就是容器……

不精致也不是精益求精的艺术。

不是日本纪录片里那样的“匠人”——

大师们一个个仙风道骨,须眉皆白,无比清高和孤傲,“追求个人理想和艺术,完全不向市场化妥协”。

“工匠精神”,“手作的力量”、“文化自信”,这些丰富而华丽的词,其实不适用于他们。应该说这部纪录片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刻画了一代又一代认真生活认真工作的普通人。

有些评论对这部纪录片嗤之以鼻:“有些手艺,不需要传承,没意义”

其实,认真而专注的内心,才是这部纪录片的感人之处。

只关注外壳,是又蠢又笨。

 6 ) 我们的文学艺术缺少英雄传统

题目可以拆分,拆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寻找”,一个是“手艺”,寻找,这个关键词会让我想起另一部同类的作品《诗人出差了》。 说句实在话,这部片子有一部分我看的是没有什么兴致的,感兴趣的部分包括新疆、西藏还有云南的一部分,另外就是最后的高密的扑灰年画。 像我这样专业从事于艺术工作的人,又是对民族文化极其有好感和关注的人,对这部作品中的相当一部分素材尚且仍然不够熟悉,那么就不难以想象对于一般的老百姓会对这部片子有什么样的观看感受了。 我不太明白这部片子为什么会大火,我怀疑这部片子能火仍然有我国观众的同情化女性化趋势之嫌。 说句实在话,虽然这已经是成为了一种民族化审美心理的特征了,比如《霸王别姬》的火热就是一例,说句实在话,我有一点为这种阴柔的民族特征感到一点担忧。因为这过于文弱了。 创作者卖房拍片这种情怀深深地打动了观众,成为又一个同情弱者的审美表达。

 7 ) 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感动是我看完的第一反应,甚至觉得自己感动得有点奇怪。

今天早上刷微博的时候看到有人推荐《寻找手艺》,里面有一段是讲漆器的,为了给自己的漆器作业找一些视频资料就打开来看了。本来是想着一边写英语作业,一边当背景音乐来放的,等讲到漆器那一段再认真看就好了。

大概看了5分钟吧,完全舍不得走神,索性就认真看片子了。

我是个记性不好的人,看了东西也都只能记个大概,有做英吉沙小刀的麦麦提日木被砂石弹到眼睛里以后揉眼睛的样子,有胡达拜尔地在戈壁独自弹唱的样子,还有导演说自己想家的时候。

我好喜欢这个纪录片,喜欢到想写一些什么记下自己的感觉,可是我写不出来,我表达不出来我为什么感动。我说不出什么是梦想,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信仰。

可能,于我而言,他们代表的是一种过去,一段不会回来的时光,就像昨天。扎油纸伞的老人再也不会把伞绑在院子里的小矮凳上晒太阳了。妈妈或者外婆也再不会给张蜡云留下更多的枫香染了。

“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短评

拍一部这样的纪录片应该很多人都曾想过,但有勇气以个人身份去做的太罕见。最初看的是2月份的版本,比公映的版本更粗糙,却也保留了更多寻访途中的见闻。独立制作的一个动人之处是,你可以看到官方纪录片中罕见的凌乱、意外、失落和惊喜,真实的旅途就是这样的,这才是普通人与普通人的相遇。

4分钟前
  • 子东文
  • 推荐

一口气看完5集,真的深有感触。如导演所说,看完这部纪录片,真的让我们这些看客们羞于再谈梦想。对于匠人们来说,他们的信仰要高于所谓的梦想这个有些肤浅的字眼。尽管是草台班子,但纪录片最打动人的力量是记录者的真诚和拍摄对象的坦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央视不要的这部纪录片,做到了平凡而伟大

6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树不需要知道自己是一棵树,但是如果没有他们,森林将不复存在。❤️

7分钟前
  • 元茜
  • 力荐

终于能摆脱央视那个解说了。。

9分钟前
  • drafting_lane
  • 力荐

一门手艺的消失,就代表着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消失。

12分钟前
  • 貓科女孩
  • 力荐

重主观,重情怀,泛滥的自我意识,有亮点也让人厌烦。不过毕竟有新意,暂且原谅这种文人腔调指导做事的冗余效果吧。

14分钟前
  • 甲马不是马
  • 还行

一集一集渐入佳境,真的很粗糙很质朴,竟然就是因为这份质朴,手艺人也好拍摄者也好变得异常的可爱异常温暖。做伞老人,锻铜手艺人,刻经人,放牧的老爷爷,英吉沙刀的制作,枫香染的阿姨,没有特意的包装,只是因为一次次不期而遇而记录下的质朴真实的故事,真的很感人啊。。

15分钟前
  • ZhnWang
  • 力荐

看的时候时不时发笑,但是有部分又想哭,匠人精神,中国也有,可能不像日本那要所谓上的了台面,但是他们真的很棒,感谢导演让我们看见这些人。

18分钟前
  • 朱青1900
  • 力荐

森林里的一棵树不知道自己是一棵树,但如果没有它们,森林将不复存在。

21分钟前
  • 洛木
  • 力荐

这惨淡的预算 不会摄像的司机不是老司机 拍做傣族伞一段 合伞骨的时候线突然崩断 然后老爷子今年早些时候走了

26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何为“工匠精神”,手艺人们从没想过。

30分钟前
  • 午後紅茶年代
  • 力荐

草根大型DIY……很克制……但是……最失败的地方却是明明就是草根非要学主流电视节目硬拗什么工匠精神……瞬间露拙了……电视台多年积累的文案不是随便写写的啊……纪录片也是门手艺呢……

33分钟前
  • 消失
  • 还行

观众喜欢看纪录片,这是正常爱好。导演喜欢拍纪录片,这是情怀。一个完全不懂拍摄的观众卖了北京的房子去拍摄纪录片,这只能说是傻子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傻子,我们才能看到一部如此接地气的纪录片,从专业角度,它不但不完美,甚至还有很多缺陷,但是在中国纪录片历史上,他绝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5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力荐

外行认真拍起纪录片来,真是让内行看了都惭愧。

36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央视不要的纪录片,B站上火了,一口气看完,收获很多感动,对了,起初的摄影师生病跑了,基本上是司机拍的。(拍的真好)。

37分钟前
  • Hachiko
  • 推荐

拍的很劣质一边吐槽一边看 从拍摄镜头转场后期字幕做的都很菜 但是仍然被匠人精神所感动着 还是值得看一看 从一个业余镜头下所记载的匠人精神 印象最深的是做伞的一对老夫妻 很想买一把

41分钟前
  • 哗嚓
  • 推荐

像是视频版的公众号文章。如果没有“煽情”的关于手艺的意义的解说可能会更好。剪辑得非常紧凑,手艺一个接着一个,看着不闷。片头的摄影师跟着团队治好了鼻炎就退出了,还有因为砸椰子把脚砸断了退出的,非常不套路 = =

42分钟前
  • 阿依达
  • 推荐

在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件事,一门手艺的传承未必是要有专人来学,拍成纪录片其实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如果社会需要,自然会吸引来学徒把它流传下去;如果社会不需要了,由镜头来记录下制作过程也已经足够。通过纪录片,欣赏手艺的作用就起到了。非要说作为艺术品来收藏的话,那些是反而不愁卖的。

44分钟前
  • 白灰
  • 推荐

B站追了三集泪目,省下两集悠着看。树不需要知道自己是一棵树,只需要静静生长,隽永伫立。

49分钟前
  • Xao
  • 力荐

昨天在TX看了《蓝色星球2》第一集,震撼无以言表,今天慕名而来一口气看完五集,没有看《蓝2》的震撼,但是却久久不能平复,就像张景说的,拍完已经不好意思提及“梦想”二字,在我看来,这部纪录片同《蓝色星球》相比,同样伟大!坎温老人崩断几次线的场景我基本快窒息了,比虎鲸围杀海豚那段更窒息!

51分钟前
  • 贝洛奥里藏特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