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律师粤语版

剧情片中国香港 / 中国大陆2023

主演:黄子华  谢君豪  王丹妮  廖子妤  王敏德  何启华  杨偲泳  栢天男  林保怡  谷德昭  罗孝勇  莫然  徐浩昌  洪林小湛  韩毓霞  麦子云  甄懋强  陈郁宪  周志辉  麦振江  

导演:吴炜伦

播放地址

 剧照

毒舌律师粤语版 剧照 NO.1毒舌律师粤语版 剧照 NO.2毒舌律师粤语版 剧照 NO.3毒舌律师粤语版 剧照 NO.4毒舌律师粤语版 剧照 NO.5毒舌律师粤语版 剧照 NO.6毒舌律师粤语版 剧照 NO.13毒舌律师粤语版 剧照 NO.14毒舌律师粤语版 剧照 NO.15毒舌律师粤语版 剧照 NO.16毒舌律师粤语版 剧照 NO.17毒舌律师粤语版 剧照 NO.18毒舌律师粤语版 剧照 NO.19毒舌律师粤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5 02:22

详细剧情

一宗国际名模涉嫌虐待女儿的冤案,竟成了法律界、权贵与名媛之间的角力场!社会金字塔顶层的钟氏家族,如何用尽权力与资源去自保?以林凉水(黄子华 饰)为代表的律师们又如何在重重困难下伸张正义?

 长篇影评

 1 ) 被玩弄被迫害的小三

作者:枨不戒

说起小三,大家想到的是妖娆妩媚的烈焰红唇,是茶言茶语的娇嗲,小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与欲望人性的产物几乎已经被钉死在耻辱柱上,一方面承担了男性的凝视和幻想,一方面又承受了女性的敌视和羞辱。但是在《毒舌律师》中却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小三,这个被玩弄被诬陷被损害的角色,将出轨从情爱欲望中剥离,将这个伦理问题的阶级本质暴露出来。

电影从大律师林凉水复出后的第一个案件展开,七岁女童在家中被暴力导致重伤昏迷,证据全部指向母亲曾洁儿。曾洁儿曾是名模,退隐后当了单亲妈妈,独自抚养身患残疾的女儿。在林凉水就案件第一次询问曾洁儿孩子爸爸的时候,曾洁儿说早就分手了,案发期间家里只有母女两人。电影里的曾洁儿面容憔悴,衣着朴素,看不出曾经叱咤香江的风光模样,和任何一个已婚妇女一样,唯一不一样的是她会在午夜借酒浇愁,以致女儿没人照看发生意外。原本一个简单的虐童案,却因为孩子的去世变得复杂起来,随着深入调查,各方人马干涉其中,面对可能升级的刑期,曾洁儿终于吐露秘密,孩子爸爸当晚也来过。此刻她的身份来了一个大反转,从一个清白的单亲妈妈变成立身不正的情人小三,因为她的男友是个有夫之妇。

和曾洁儿的恍惚慌张不同,钟京颐出场是完美的,体面的职业,得体的衣着打扮,能称得上一声“斯文败类”的俊俏长相。但看他的仪表长相,怎么也想不出他竟然是个赘婿,而这赘婿还敢在外面偷吃。钟京颐因为入赘钟家,成功跻身入上流社会,成为体面人。

钟念华作为钟家大小姐,五官浓艳,精致优雅,还有强大的家世背景,钟京颐却毫不知足,十年婚姻,他出轨了八年,瞒着她养出来一个七岁的的私生女。钟京颐和曾洁儿身为孩子的父母,在意外出现后,两者的遭遇完全相反,曾洁儿受到指控,受到大众的怀疑,坐在被告席上面对大众的裁决,钟京颐却隐藏在夜色中,坐在舒适熟悉的办公室里,接受林凉水小心翼翼的维护和示好。曾洁儿被判有罪,面临十七年的刑罚,钟京颐高高在上坐在证人席上,哪怕丑闻暴露,却并没影响到他的生活。 如果不是孩子回光返照时的手语说出“妈妈从不打我”的真相,没有人会相信曾洁儿的清白。林凉水因为相信了钟京颐的体面身份,以及这个身份带来的专业和信誉,才使得证词被歪曲,在法庭上一败涂地。曾洁儿的蒙冤,也是因为她的身份,一个穷人家的女儿,一个没文化的模特,一个靠美色吃饭的女人,一个插足别人婚姻的小三,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她都没有任何信誉度,很难激发出大众的同情和理解。林凉水一开始没有放在眼里的小案子,却成了扭转他人生观的拐点,这不是两个女人之间大婆小三的斗争,也不是一个出轨男和一个背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而是两个阶层的碰撞,两个完全相反的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曾洁儿为什么会当小三?因为她没钱,没人脉,没文化,只有最原始的身体本钱,而这身体本钱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折损,所以她选择在美色消逝前上岸。钟京颐不仅给了她金钱,还给了她一个虚假的人生——她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在那个花园洋房里,一家三口的照片摆满了柜子,看起来是那么幸福那么美好。为了这点偷来的甜美,她愿意自欺欺人,愿意未婚生女,愿意带着孩子等待男人的偶然到来,愿意靠借酒消愁打发每个孤枕难眠的长夜。曾洁儿对于钟京颐来说,不过是一个美丽柔顺的金丝雀,一旦她不听话了,年老色衰了,等待她的只会是无情的抛弃。曾洁儿能清醒地意识到做模特做不到老,却看不清做情妇也可能做不到老,因为爱情,或是说感情给这个剥削关系蒙上了一层面纱,将其中的残酷掩盖了,放大了她心中的侥幸,直到这层温情的假象被孩子的意外死亡撕破。

一个女人一夜之间,失去了女儿,还被当作杀女凶手,她的家庭和人生完全被摧毁,她从肉体到精神上完全被钟京颐掌握,任他拿捏玩弄,直到榨干了身上的最后一滴残余价值,然后被丢弃到监狱。她和钟京颐的关系,有爱吗?有情的成分吗?这不是你情我愿的恋爱,也不能用一句钱色交易来掩盖,这只是一场高阶层男人对低阶层美貌女人的剥削,是赤裸裸的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利用,是上流阶层对草根阶层的迫害。

林凉水的搭档方家军想要转行做监证,林凉水对她泼冷水:你爸爸是哪位?你妈妈是哪位?家里没有背景,根本就进不去上流社会的圈子,你一个草根出生的律师,根本没人带你玩。钟家的律师董卫国在法庭上大放厥词:并不是人人生来就平等。阶级像空气一样随处存在,像空气一样隐匿自然,普通人根本没有获得进场的机会,对它看不见摸不着,可是一旦你触碰到它,就会被碰得粉身碎骨。

曾洁儿想要钱,想要家,委身给钟京颐做情妇,可是她的女儿还比不上钟家的一条狗。钟念华为了去世的爱犬伤心,设立基金怀念,面对丈夫的私生女,却能毫不留情把七岁的小孩打成重伤。钟京颐为了钟家的脸面,不惜让双手染血,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为了掩盖真相,保全自己和妻子,他能够睁眼说假话,将无辜的情妇送进监狱。为了赢得案子,钟家将林凉水困住48小时,企图让他错过开庭时间;法庭的观众席上,除了林凉水的朋友,剩下的全是钟家请来的律师,当着法官面都敢给钟京颐提示。 钟京颐的地位其实并不高,他只是钟家的赘婿,所有一切荣光都来自妻子钟念华的施舍。可就是这么一条上流社会的狗,冰山上露出来的一个角,就能在香江横行无阻,能够玩弄国际名模的人生,能够决定一个无辜孩子的生死,能够毁掉一个大律师的职业生涯,那冰山底下的巨大阴影,电影里没有展现出来的那些人,他们又能做到什么程度?

曾洁儿只是电影中的配角,主角是毒舌的林凉水,这个人到中年看透世情的疲倦男人,虽然圆滑功利,但热血未凉,当他发现由于自己的疏忽天真导致曾洁儿蒙受冤屈后,他顶着整个钟家的压力虎口拔牙,为曾洁儿讨回了公道。他是整部电影的中心,是正义和良心的象征,是电影的高潮和眼泪。可我的眼睛却始终被曾洁儿所吸引:出场时颓废懵懂的单亲妈妈形象,坐了两年牢后世故沧桑的混混形象;钟念华探监挑衅时的隐忍悲恸;钟京颐杀女行为曝光时的撕心裂肺……两个小时的时长将这个女人被压榨被迫害的半生血淋淋地展现出来,触目惊心,除了悲和痛,你很难想象其他东西,更无法站在道德高地上对她进行谴责。 是什么让曾洁儿走上靠男人的道路?是什么让方家军不能独立负责案子?是什么让林凉水十年升不了职?如果有的选,谁愿意出卖青春?谁愿意当万年老二?谁愿意阿谀奉承捧臭脚?电影讲的很深,拍的很浅,用一个大婆丈夫合谋杀死私生女嫁祸小三的小案子来撬动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则,用几个草根小人物的热血来控诉整个社会的失责。字字是血,字字是泪,字字是人性和金钱的碰撞。 “有些人以为有几个臭钱,就可以把我们当猴子耍!”林凉水在法庭上嘶吼,他悲愤的不只是曾洁儿的遭遇,悲愤的是法律被羞辱,人的良知和尊严被践踏,当那些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则成为主流后,就不再有公平,不再有道义,只有强食弱肉的丛林法则。那不是我们能够生存的世界。

电影里,林凉水方家军太子代表了正义,钟念华钟京颐为首的钟家代表了权势之恶,而控方律师金远山代表的是正义和邪恶之间的理性规则。这个人物的转变过程正是整部电影情感和逻辑的脉络。 从一开始对林凉水投机取巧行为的厌恶,极力维持程序正义,到被林凉水和曾洁儿打动,主动抛弃他所坚持的程序正义,拒绝钟家的拉拢示好,在法庭上为曾洁儿仗义执言,彻底倒向林凉水一方。金远山代表的规则,其实是人世间的朴素道德观——良心。 “人在做,天在看”,“我不做,我怕等天来收”,抛弃小三的身份,抛弃钟家的利益,抛弃花哨的法律词汇,那是一个人最原始,最本能的是非对错,是道德的底线。万幸,在电影里,林凉水和曾洁儿赢了,可一个四处碰壁头破血流,一个失去孩子失去了两年自由,这样的惨胜怎能值得庆祝?在这个穷人都是居心叵测的坏人,穷人不配成为电视剧主角的年代,在这个女人粘上小三名号就被千夫所指的年代,我们也许需要撕开表象,看看真正的利益导向了哪里?被侮辱被损害的到底是谁?而又是谁把良心扭曲践踏?

 2 ) 关于《毒舌大状》的案例分析(严重剧透,慎)

抛开剧情,这是部演技在线的爽剧,就算国语会打折,黄子华的金句也会流传很久。 冒死来说说剧情的漏洞 一审:罪名:过失杀人。 最强的证据就是证人证言,一个是保安陈球,另一个是情人钟京颐。 分别来看,陈球描述简单母女拉扯入房,抛开翻供不讲。这个描述仅能证明双方有拉扯。不能证明曾洁儿推倒女儿至其重伤。 钟京颐的证词,同样不能证明曾的家暴。 曾女的手腕伤,只能证明她被人拉扯,与摔倒没有直接关系。钟京颐的证词(门锁)只能证明当时只有母女两人在场。女童也有可能是自己滑倒造成重伤。 在直接证据不足和证人证言都无法证明家暴确实存在的情况下,本着疑罪从无,曾只能无罪释放。曾最多就是个“疏忽照顾” 二审:罪名:谋杀 二审是审曾洁儿的案子,跟钟氏夫妇是否杀人无关,他们的事需要重案组另行调查起诉。 证人一,陈球儿子,证人二,钟京颐,证人三,董卫国。 证物一,遗嘱,证物二,水瓶,证物三,门灯 陈球儿子的证言证明遗书属实。一审陈球作了伪证,但是陈球不是直接目击女童受伤,他的证词跟女童受伤没有直接关系。 董卫国的证词,我都不知道他来干嘛?他跟曾的案件没半毛钱关系,他来直接就是为了激怒陪审团的,作为资深律师根本就不可能这么做。他跟钟氏的对话不能作为证据,也不会被法庭引用。 钟京颐的证词,其实他只要说四个字“我不知道”。说那么多都是被诈出来的。特别是关于“是否知道买通陈球”这个诱导性问题。好,就算他蠢。他知道伪证一事,也无法证明曾洁儿是否存在虐童行为。对本案没有直接帮助。 证物二水瓶,水瓶上可以提取到京的指纹和曾女的物质(假设),但是,首先,昏迷状态下能不能喝水?实际上呛水窒息的可能性要比喝水致死的可能性更高。另外短时间内喝完两瓶水的可能性多大?最关键,无法证明喝水的时间是在曾女受伤之后。另外,林获得水瓶的方式,极容易被认为栽赃。 证物三门灯,门灯没有灯泡,可以用“不记得”来辩称,钟经常出入曾家,摸黑开门也是常事。门灯最多证明这部分钟做了伪证,不能证明谁伤害了曾女。 最后跟一审一样,无法证明曾洁儿虐童,曾洁儿无罪释放。 案发时间线,曾洁儿酒醉,同时钟京颐在做节目,后钟京颐接到钟念华电话,到曾家发现曾女倒地,叫醒曾洁儿,曾洁儿拨打急救电话,同时钟京颐给曾女喂水。急救车到场,曾女送医。至此在无人举报的情况下,就是意外。唯一作为举报人的只有钟京颐。既然他是举报人,就不会有林以为钟希望曾胜诉的误解了。 林在控方不知情的状况下单独询问曾女(不懂有关法律,隐约觉得此处有问题,起码要争得曾女和法官的同意)。 曾女抢救无效。 警方证据:女童的伤情,电话记录,监控。 女孩伤情证明死前与人有争斗,通过后脑伤情可以推测出受伤的原因是被人推搡后撞击桌角。 电话记录可以证明,案后,曾拨出了急救电话,曾与钟没有通话记录,钟氏夫妇有一次通话记录。 监控,可能会拍到,钟念华钟京颐的车辆出入,很可能啥都没有。 有疑问的地方: 屋里的指纹,曾洁儿母女和钟京颐的指纹是正常的,如果出现钟念华的指纹或者没有指纹就不正常。 架子上的照片,照片在哪里? 窃听所得的证据是否有效? 最后,按照程序,这会成为一个悬案。曾洁儿是主要嫌疑人,但没有足够证据入罪。钟氏夫妇不会收到牵连。

 3 ) 这部电影,黄子华等了33年

《毒舌律师》(港名《毒舌大状》)火了。

这部1月21日于香港上映的电影,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了香港史上票房最高华语电影、香港首部票房破亿华语电影。排在它身后的,是古天乐主演的科幻大片《明日战纪》,位列第三的是去年上映同为黄子华主演的《饭戏攻心》(内地片名《还是觉得你最好》)。

《毒舌律师》由《激战》编剧吴炜伦自编自导,是他的导演处女作。黄子华、谢君豪、王丹妮、廖子妤、王敏德主演,讲述了律师林凉水(黄子华 饰),为了维护深陷虐女冤案的单亲妈妈,向权贵发起捍卫法律尊严之战的故事。

两年两部高票房电影,对曾被戏谑为“票房毒药”的黄子华来说,俨然一件不可能之事。

毕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他拍的都是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那样”的电影。在他的栋笃笑《娱乐圈血泪史2》中,黄子华谈到一件趣事。

2002年,他拍了导演处女作《一蚊鸡保镖》,票房大扑。尔后,整整四年没有人找他演戏。后来,有个老板请他吃饭,说华仔(刘德华)、伟仔(梁朝伟)帮我拍这些戏,你来帮我拍那些戏。听到这里,黄子华很吃惊,他说,一个父亲即使再讨厌小儿子,也不会直截了当地说,你哥哥上名校,你上烂校。

抱着“拍烂戏”的念头,黄子华甚至在片场主动安慰起因剧本差而愤怒的导演:华仔、伟仔拍好剧本,我们呢,拍“那些”剧本就可以了。如今,他终于可以凭借《还是觉得你最好》《毒舌律师》,博得比华仔、伟仔更高的票房了。

2月24日,《毒舌律师》在内地公映。走入影院前,本文能让你更了解这部电影,以及那个昔日的“票房毒药”,如今的“票房神药”——黄子华。

“求公道”林凉水

《毒舌律师》是一部好电影吗?是,也不是。

虽然以“律师”为片名,但不可否认,它不是一部合格的律政片,想在影片中回味TVB黄金时代律政剧魅力的观众,或许要失望了。它的确描摹了“大律师”在法庭上唇枪舌剑的过程,但你很难说,它对香港法律做了一次正确的诠释。

然而,它的确是一部生逢其时的“正确”的电影。

这种正确,反映在香港观众的自发买票行为中。一部打嘴炮的“爽片”,为什么能成为“百年香港影史首部票房破亿华语电影”,因为它满足了本土观众的审美需要与心理诉求。这种满足,曾体现在《战狼2》《流浪地球》上。不论你喜不喜欢,它都代表大众的呼声。

《毒舌律师》好在哪儿?好在它足够爽。

它的故事简单到可怕,一个“小三”的孩子,被有钱有权的“正室”误杀。入赘的丈夫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与名声,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小三”身上。她失去了女儿,也失去了自由。林凉水为民请命,向着权贵发出怒吼。终于,正义战胜了邪恶,天日终见昭昭。

这样的电影,其实过去并不少见。周星驰1992年拍过一部电影《审死官》,讲的同样是一个斗权贵的故事。那部电影,以4988万的成绩拿到了当年的香港电影票房年度冠军。《审死官》与《毒舌律师》,的确有不少相似点。

一来,它们都是喜剧。前者是无厘头,后者是毒舌风。其二,两者的主角都是“律师”——过去叫状师,现在叫大状。第三,都是为一个孤苦伶仃的可怜女子申冤。更难得的是,扮演申冤者的周星驰与黄子华二人,还都是喜剧大师。

当然,《毒舌律师》比《审死官》更深刻,探讨的问题也更沉重。它的内核,鞭策的还是阶级问题。戴锦华说,如今整个世界最凸显的变化是贫富分化和阶级固化,这是造成种种消极、种种抑郁症、种种“躺平”说的来源。

《毒舌律师》谈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当一群已经阻碍了你上升渠道的人,诬陷你害死了自己亲生女儿,你当如何反抗呢?

答案很简单:无法反抗。在香港,阶级问题已存在很多年了。黄子华曾以开玩笑的方式,说如何分辨一个人是不是香港人,就问他能不能买得起山顶的房子,说买得起,就不是香港人。

这样一个无力反抗的香港人,是很难相信“自助者天助”之说的。

所以,主张靠一己之力反抗的《怒火·重案》《拆弹专家2》,没有在香港本土取得如内地般汹涌的票房,他们更愿意期待一个救赎者的到来,也就是大律师林凉水。

全片最高潮的地方,莫过于林凉水在最终庭审时的咆哮:以前,个个都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今时今日,人人都改口,说法律面前穷人死定了。我就看看,今天谁死定了。此处,带来的是一种狂躁的爽感。纵然观众知道现实中不可能有林凉水这样的律师,也不会出现如此咆哮公堂的行为,但依然为之泪流。在阶级固化与时代沮丧日益见长的当下,这种爽感已经是普罗大众唯一的慰藉了。

《毒舌律师》提供给观众的,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普世价值:是非曲直,自有公道。

好人就应该有好报,做了坏事就要受到惩罚。但现实之事往往事与愿违,劳动人民只能自己想办法。于是,古代中国出现了《窦娥冤》,出现了阴曹地府;古典主义时期的欧洲戏剧里,出现了正确、公正的化身:贤明君主。

这里插句题外话。

香港司法制度中有个很重要的部分,陪审团制度,又被称为多数人裁决的正义。电影里,第一次七人陪审团以六比一的裁断,裁定“小三”曾洁儿有罪;第二次,他们全票裁定,曾洁儿无罪释放。在我看来,此处的陪审团本质上代表的是人民本身。他们很容易被蒙蔽,但不会永远被蒙蔽。

黄子华演的,不是一个律师,而是一个控诉者。他向时代发泄愤怒,向人间抛出火焰。他不是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但他至少为尘世洒下了一颗火星。

“控诉者”黄子华

熟悉黄子华的观众知道,他不仅仅是一个演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他更为人知的身份,是一个“栋笃笑”表演者。栋笃笑就是“stand-up comedy”,在内地被翻译成单口喜剧。随着《脱口秀大会》兴盛,这一概念逐渐被大众熟悉。

1990年,30岁的黄子华在仅有300个座椅的香港文化中心剧场,开了人生中第一场栋笃笑《娱乐圈血肉史》。他说自己是揣着当演员的梦想,闯入娱乐圈的,但很可惜没有人赏识他。他干过编剧,干过场务,干过主持,演过舞台剧,也跑过龙套——演奸人、变态、性无能。他将自己戏称为“伟大的艺术家”。

《娱乐圈血肉史》

“电影公司不找我,电视也不找我,没有人找我。当任何人都不找我之后,慢慢地我就会觉得自己是个伟大的艺术家,在生前都不会受到别人重视的。但我比伟大的艺术家更伟大,因为我知道我死后都不会受到别人重视。”

最好的喜剧是悲剧,最好的幽默是自嘲。这句话用在黄子华身上最合适不过。他伏案9个月,将过去六年闯荡娱乐圈的辛酸写成了诗歌,唱给了三百名观众。

尔后,一炮而红。作剧黄碧云说,她在黄子华的栋笃笑里,看到的是“惊心动魄的残酷”,难得的是众人都笑得出。她忘了,喜剧的起源即来自于嘲笑。

上世纪90年代,黄子华一场又一场地开着栋笃笑,一年又一年地推出节目。在屏幕之外,他成了堪比周星驰的幽默大师。但在黄子华的心中,“当演员”始终是一个不能磨灭的印记。就像郭德纲,明明相声说得那么好,还要去拍电影。

黄子华的演员命运,在电影与电视剧上表现得截然不同。他主演的电视剧,几乎部部热门。2000年播出的《男亲女爱》,创下TVB史上最高收视50点纪录。在剧中,黄子华主演的与小强结拜的男人“余乐天”,让不少观众一记20年。2013年,他更凭借《my盛lady》,摘得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最佳男主角大奖。

他还来过内地发展,在2002年播出的《非常公民》里饰演溥仪。

这个角色,被他记了10年。2011年的栋笃笑《娱乐圈血肉史2》中,他说溥仪,这一辈子都身不由己。而现实中的我们,是否也是一个个不同程度上的溥仪?

《娱乐圈血肉史2》

然而,这份好运并没有沿袭到电影身上。

就像前文所说,在导演处女作失败之后,只有“那些”电影才会来找他。演不演呢?演。演的越多,批评就越多。你这么大的名气,怎么拍出的电影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真是“票房毒药”。

电影银幕上的他有多失败,栋笃笑舞台上的他就有多光彩。2011年,黄子华首次将栋笃笑开到了红磡体育馆,那个经常开演唱会的万人舞台。那年,他春风得意。香港杂志封面上,佘诗曼痴情地望着他:子华,我好中意你。

黄子华是一个控诉者。如果说,他的栋笃笑处女作《娱乐圈血肉史》,是以自己为媒介,向着香港残酷的娱乐圈发出质疑;那么,后续的一系列作品,则对社会、政府、官僚以及资本甚至“接下来往哪里走”提出了深刻的反思。

他为香港底层的居民发声,房价越长越高,经济越来越差,老板的要求越来越过分,薪水则越来越少。他控诉一切不合理的事,失业、自杀、舆论、教育,通货膨胀以及男女感情。但他并不是一个“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愤青。

黄子华曾在一场栋笃笑用2/3的时间讽刺前香港特首董建华,但最后却说,其实我是支持董特首的。“董特首认为不能将所有社会问题都怪在他身上,但我恰恰认为,他对社会的最大作用,就是我们可以把所有问题怪到他头上。”

提出问题很容易,难的是如何透过表面看到残酷的本质。毕业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哲学系的黄子华,读尼采,读陀翁,最后化身存在主义哲学的忠实信徒。他说,存在主义最好的地方,就是给人选择的自由,而不提供既定的方向。

“现在香港人倾向没有选择,其实是他们看人生的观点角度没有出路,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看事物)的角度。现在物质就是神,资本主义就是宗教。”

2018年,黄子华开了最后一场栋笃笑《金盆4808;口》,宣布封麦。

也正是在那一年,他主演的电影《栋笃特工》力压《无双》,拿到了当年的香港电影华语片票房冠军。从栋笃笑发迹,因为栋笃笑形象深入人心接不到其他类型的角色,最后又靠栋笃笑捣碎“票房毒药”称号,命运向他开足了玩笑。

“金鱼佬、贪钱、贱格,是不是我不演这些角色,就没有人去看?”

2011年,黄子华在红磡自嘲式的抛出这个问题,台下异口同声喊到:是。的确,即使在他“翻身农奴把歌唱”的《还是觉得你最好》《毒舌律师》里,他演的依旧是一个“贱格”。不过,想必此时的他不在意了。演员,最难的就是永远做自己。

 4 ) 破纪录,恭喜他成为票房冠军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爬虫(film5252)

《九品芝麻官》里有一句流芳百世的经典台词,“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一语点出了整部电影的核心,正所谓“忠忠直直,终须乞食”,清官只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比贪官更加狡猾、更加诡计多端,才能整治官场、惩恶扬善。

细细扒开这个核心,反复咀嚼之后,才会发现《九品芝麻官》可能不是喜剧,而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只不过,主创给它裹上了一层厚厚的糖衣,包住了里面过于苦涩的内核。

今时今日,《九品芝麻官》的这句台词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在看黄子华的新电影《毒舌律师》时,我就不断想起这句台词,“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放到《毒舌律师》里面,就是“打官司,要讲证据,暗算另计”。

两部电影都在讲述同一个内核,有财有势的豪门家族,掌握着当地大量资源,即便他们违法犯罪,也可以用金钱收买人心、掩盖真相,逃脱罪行。而要在官堂/法庭上赢过这些上流社会,正义一方就要挣脱一些条条框框,使用一些下流手段,用魔法打败魔法。

《毒舌律师》的故事主线就是这样。见惯了官商勾结的律师林凉水(黄子华 饰),因为过分清高、不肯跪舔权贵,导致入行多年越混越差。眼看无法实现抱负,他决定摆烂。原本以为一辈子就这样堕落的林凉水,碰到了一桩冤案,因为他的hea做(意为:偷懒),连累了无辜的被告曾洁儿(王丹妮 饰)被判入狱17年。两年后,林凉水得到一个翻案机会,他不顾一切为被告上诉伸冤,为了揭开真相,在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不太正经的手段”,和权贵豪门以及收受贿赂的各路法律界权威“斗法角力”……

影片一开始,就已经把真相告诉观众,曾洁儿是商界豪门“赘婿”钟京颐(栢天男 饰)的情妇,两人交往多年、育有一女。钟京颐的妻子钟念华(廖子妤 饰)知道后,上门找情妇撒泼,夫妻两人谋杀了小女孩,联手把锅推到情妇头上,权贵名媛贿赂政法界名人为自己脱罪,让曾洁儿痛失女儿同时含冤入狱。

案子本身并不新鲜,故事也比较简单,但主创很聪明,把心思花在了精妙的结构设计以及让人拍案叫绝的台词上面。结构上,先告诉大家真相,再让林凉水等人在翻案过程中一步步寻找证据、引诱权贵入局,最后成功翻案,林凉水也咸鱼翻身,事件线与人物成长线紧密结合,互相映照。

台词上,输出大量值得反复背诵的金句,而黄子华本人作为栋笃笑鼻祖,口才一流,由他出演“毒舌律师”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专业对口”。林凉水和控方律师金远山(谢君豪 饰)你一言我一语的犀利交锋,还有大段大段的法庭独白,只有从黄子华口中说出来,才显得更有力量、令人信服。

戏里林凉水从无人问津到一朝得志,戏外联想到黄子华本人辛酸苦辣的“娱乐圈血肉史”,角色和演员,形成了真正的互文,互相成就。

林凉水和黄子华都是小人物出身,怀抱远大理想,想要靠着勤勤恳恳的努力在热爱的领域出人头地。这本来是每个普通人再朴素不过的愿望。但是,林凉水这个愿望,因为他不愿意攀附权贵、同流合污而中途夭折。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不爱在办公室里谈公事,喜欢在酒桌上、夜场里喝着大酒、摸着大腿谈项目,这种攀关系、搞圈子的“人情社交”,老实人林凉水看不过眼、也融不进去。

林凉水的遭遇很常见,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位老实人,都有可能是“林凉水”。职场上,因为嘴不够甜、不会“来事儿”分不到好活、也领不到功劳;社交场上,因为不愿意应酬、不参加酒局、攀不上过硬的关系,错过了“平步青云”的机会。

黄子华早年间也是这样一位不会“来事儿”、也没有背景的老实人。在他的栋笃笑开山之作《娱乐圈血肉史》里,他透露了自己作为跑龙套的心酸经历。导演安排他们一班跑龙套安静躺在地上装死,他躺着躺着睡着了,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里他哭了,哭完后醒来发现自己全身湿透,因为下大雨了,但是,导演没喊停,跑龙套们不敢动。

然后,一位武师走过来说了一句让他终身难忘的话,“X你老母,下这么大雨,你们都不会躲,怎么这么蠢啊。”当时,他淋了一夜大雨的工资,扣除来回路费和餐费后,只赚了10块钱,还要因为太敬业而被骂,相当讽刺。但是,“呢个世界,系咁噶啦(系啦定律),好出奇啊(好啊法则)”?!

正是因为大家都是吃过亏、扑过街的老实人,黄子华才能演出林凉水内心的纠结、屈辱、不甘和奋起反击。哲学学士出身的黄子华,自然看透世态炎凉,但仍是坚守最朴素的真理。林凉水也如此,他打官司讲求“common sense(人之常情)”,始终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当然,正常的社会本应如此,人人有工可开、有梦可做,不用担心权贵们利用特权侵犯普通人的正当权益乃至侵占考公名额。

但是,这个社会显然不够正常。

权贵们只手遮天,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越来越离谱的天堑、越来越难实现的阶层跃迁,让没有背景的普通人心灰意冷。

在电影里,本来应该不偏不倚的“法律天秤“,却变成了富豪手中随意把玩的橡皮泥,任他们搓圆揉扁。在人情社会/不正常的社会,普通人要讲求人之常情、维护公道正义,谈何容易?

《九品芝麻官》的包龙星后来翻案,是利用更高一级的官来压制下级的官。《毒舌律师》的林凉水则是依靠自己的机智勇敢,以“破坏规则”的方式来维护公平,最后请君入瓮。在某种程度上,两者都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爽片式收尾。

所以会有人挑刺《毒舌律师》不够写实。当然,你我都知道,真正的现实,电影里没有完全拍出来、也不能拍出来。

即便如此,《毒舌律师》还是在可拍的范围内做到了让我们满意。

全片最高光的戏份,是林凉水最后的结案陈词,他一字一句、掷地有声,“以前,大家都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现在都改口说,法律面前,穷人死梗”。这一段独白,不止是对法庭上玩弄法律的权贵们的控诉,还是对这个不正常社会的控诉。

控诉所谓的“法律正义”,也不过是有钱人一张支票就能改变的事。控诉特权阶级对底层平民的无差别式碾压,普通人在碾压之下,没有尊严、没有人格、甚至被剥夺对自己生命的支配权。

看到了这一段结案陈词,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毒舌律师》拿下了香港影史华语片票房冠军,林凉水表达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心声,我们跌跌撞撞一路奋战,不过是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公平一点、再公平一点。

不止如此,电影里还有不少呈现香港底层小市民的戏份,私家侦探吃着餐蛋治拿着望远镜24小时跟踪名媛;拉着小车捡垃圾的阿婆颤巍巍走着;坐着轮椅的老奶奶和开着豪车的年轻人在马路上僵持……最平实的香港,就映在这一个个小市民侧写里。

《毒舌律师》是无数普通人的缩影,是平民阶层又一次对特权阶层的反击,在这个层面上,它收获的破亿票房,就是普通人的“用脚投票”。

演完林凉水一角,黄子华的电影生涯终于迎来了一个高峰,他这么多年的坚持,终于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子华曾经在一篇专访中点出了他的人生哲学,芥川龙之介在一篇短篇小说中的一句话,“人生就像架空电线上的电光,哪怕就一刹那(迸发)都要拼死捉住”,他说,我宁愿我的人生也是这样,因为对于部分人而言,艺人的生命只能爆发一次。

但我相信,演员黄子华不会只爆发这一次,还会有许多个下一次。

 5 ) 《毒舌律师》,真的是今年最好看的港片吗?

早在内地正式上映前,《毒舌律师》就因为其在香港的票房成功引发了观众的注意——“香港史上首部票房破亿的港产片”,这个名头很是先声夺人。登陆内地院线的第二个周末,本片的票房已经破亿,算是香港影人近期在内地院线交出的比较及格的答卷。

电影《毒舌律师》官方海报。

《毒舌律师》被交口称赞的点,围绕着“爽”字展开。它成功展示了一个市井小人物向正义大英雄的华丽转身,最终落实到公义的呼吁,让影片在核心基调上能调动跨文化圈层的普世情绪。然而,本文作者看《毒舌律师》时的遗憾也恰好在于:因为太爽了,反而不够爽。在强情绪的支配下,电影的剧情和角色塑造都极为粗糙,没有留下任何可供观众自己咂摸的灰度空间。

《毒舌律师》的遗憾,恰好能被另一部香港电影补全——同样也是在去年的香港院线上映的《正义回廊》。《毒舌律师》和《正义回廊》几乎是必须让人放在一起理解的两部电影。都聚焦一桩法庭上的悬案,两部电影恰好分别展示了爽片和爽片的背面,并殊途同归地对同一种社会情绪作出了回应。文章的后半部分将两部电影进行对比,并指出这两个文本最大的区别,首先在于围绕着法律与真相的探讨,其次在于对阶级问题的处理。

《毒舌律师》和《正义回廊》两部电影的前后脚上映,形成了一种可能超出创作者预期的巧妙互文。将这两部电影对比观看,我们或许能够发现新一代香港影人在展示香港现况时不同的路径和共同的决心。

撰文|雁城

因为太爽了,反而不够爽

早在内地正式上映前,原名《毒舌大状》的《毒舌律师》就因为其在香港的票房成功引发了观众的注意——“香港史上首部票房破亿的港产片”,这个名头很是先声夺人,对这部没有太多先发优势的电影的宣发而言至关重要。

说《毒舌律师》没有先发优势,主要还是从演员角度来看。过往能带动票房的港产片里,永远都有几个全年龄层都熟的“劳模”明星脸。《毒舌律师》宣发海报上唯一露脸的,则是饰演男主角林凉水的黄子华。他是在粤语文化圈里家喻户晓的栋笃笑演员,去年其主演的喜剧电影《还是觉得你最好》也曾登陆内地院线。然而在粤语圈之外,黄子华的影响力就很有限,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粤语圈内外趣味差异的一个缩影。

电影《毒舌律师》剧照。

登陆内地院线五天,《毒舌律师》票房已破七千万。作为一部没有大明星、大场面,几乎以室内戏为主的港片(据传成本2500万港币),这个票房成绩虽算不上惊艳,但也让《毒舌律师》跻身当下值得关注的院线电影之列。同时影片在上映后也获得了7.7分的豆瓣评分。综合票房口碑两个维度,这可能也是在去年国庆的《明日战记》(据传成本4.5亿港币,豆瓣6.1分)与双影帝打架的《风再起时》(据传成本2.5亿港币,豆瓣6.3分)折戟之后,香港影人在内地院线交出的第一份比较及格的答卷。

从题材来看,《毒舌律师》在港片序列中,似乎相对新颖。聚焦一宗“虐童案”在法庭上的抽丝剥茧,它好像回避了香港电影对喜剧和动作题材的路径依赖。最终落实到公义的呼吁,让影片在核心基调上能调动跨文化圈层的普世情绪,在“搞怪”和“刺激”之外,找到新的共振基点。

然而,《毒舌律师》又谈不上是一部真正新颖的作品。它很容易让人想到香港无线电视台的一系列律政职业电视剧。如果不局限于地域,更容易联想到的作品还有美国的《刺杀肯尼迪》、韩国的《辩护人》等,都以法律、真相与公义为核心。

实际上,影片最打动人的并不是法庭上林凉水最后振臂高呼的“Everything is wrong”(一切都是错的)——即使编剧有意让此成为高光场景——而在影片前半部分:一心赚钱的林凉水因为浮躁输掉了官司,在让无辜者入狱的悔恨中浑噩了两年。当翻案的机会终于出现时,他顶着被开了瓢的脑袋,对纠缠不休的黑帮老大说:“你最好是现在就打死我。”黄子华在血里睁开的眼睛,充满着旺盛的愤怒与信念感。

电影《毒舌律师》剧照。

而这样的角色成长轨迹和人物塑造方式,在东亚影人里,尤其容易让人联想到宋康昊。比如说《辩护人》,影片开头宋康昊饰演的宋佑硕就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挣钱的律师。直到时代的风波让他无法置身事外,最后走上法庭慷慨陈词,贡献了影史留名的经典演说:“拿鸡蛋碰石头,看似不堪一击,自取灭亡,但是鸡蛋是有生命的,石头是死的;鸡蛋打破了是生命,鸡蛋可以跃过石头!”宋康昊的演技之神,也就在于这种“猥琐小市民到正义大英雄”的戏剧化转身,在他的饰演之下总是极为真切,比克拉克·肯特撕破衬衣变身超人还要顺滑。

从这个角度来说,《辩护人》的宋佑硕和《毒舌律师》的林凉水几乎共享同种角色的DNA,传递的也是类似的信息。前半段做小人物要越草根越好。宋是短视,林是毒舌,都要有些平凡的缺陷才方便观众代入;代入之后,才是拔高,观众对于角色的视线从俯视、平视到仰视。核心思想自然地感染了观众:这样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做英雄。而我们的社会要变得更好,少不了每一个普通人的努力。

电影《辩护人》剧照。

以这种角色和使命为核心的电影,很难不让人看了心潮澎湃。所以关于《毒舌律师》有两种共识:一、这部电影满足了社会情绪;二、这是一部“爽片”。豆瓣点赞较高的几条短评里,“爽”这个字出现频率极高:“八点档爽剧”“给普通人聊以自慰的爽片”“足够爽也足够抓马”……

然而,我看《毒舌律师》时的遗憾也恰好在于:因为太爽了,反而不够爽。在强情绪的支配下,电影的剧情和角色塑造都极为粗糙:真相的发掘都靠林凉水的灵光乍现;曾洁儿的冤屈靠女儿临终前的手语洗刷(如林凉水所说:“只有我们百分百相信你真正无辜,因为我们真的听到了你女儿的话”);凶手的定位凭借一段画质和收音都极度清晰的偷拍视频;正义的维护靠反派低智商送人头和中立者(检控方律师金远山)如童话般坚守的良心……金手指叠加金手指,赢得太容易。

因此,《毒舌律师》也没有留下任何可供观众自己咂摸的灰度空间。偏离了波诡云谲的“现实世界”,这个文本更像安贝托·艾柯在《悠游小说林》中描述的某一种“虚构故事”。在这个虚构宇宙中的每个秘密信息都注定可被破解:

“我认为我们之所以阅读小说,在于小说给了我们一种生活在真实观念毋庸置疑的世界里的愉悦感受,而现实世界则诡谲得多。虚构世界里的这种“真理特权”(alethic privilege)也给予我们一些尺度,来挑战那些对文学文本的牵强诠释。……

“虚构作品之所以比现实世界更让我们感到形而上的安心,还有另一个理由。密码分析及破译专家都倚重一个黄金律,即每个秘密信息都可破解,只要知道它的确是个信息。现实世界的问题是,人类自天地鸿蒙起就在思索是否真的有个信息存在,如果有,那么这个信息是否有意义。在虚构的宇宙里,我们不假思索就知道确实有这样的信息存在,隐身于信息背后的作者实体即是造物主,信息中则是一系列的阅读指示。”

成功翻案之后,影片曾渲染的阶级矛盾等沉重复杂的系统性的问题就好像土崩瓦解,回到虚无缥缈的“苍天有眼”(林凉水在审判席桌下发现自己曾经刻的字由“天冇眼”变成了“天有眼”),也回到相信个人的努力——做好手头的事,做好事,如陆定衡当年劝林凉水能做一件好事是一件,也如影片最后林凉水走出法院,就又一次选择站在弱势老妇一边。

电影《毒舌律师》剧照。

当然,不是说个人的努力不重要,也不是说“鸡蛋”不可以跃过“石头”。但是,“石头”一直在那里,就对吗?我们有可能把“石头”搬开,从根源上让更多的“鸡蛋”不至于粉身碎骨么?甚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真实的案件,是否真的只由“鸡蛋”与“石头”、正义与邪恶、真相与谎言,这样泾渭分明的二分法来支配?

对此,影片没有留下更多探讨的余地,只留下法庭上林凉水的一句“Everything is wrong”。而彼时的他面对的又是一个乍看森严,实则天真如儿戏的战场。金手指消解了严肃性,靶子早早倒下,就使这句宣言显得空洞而造作。

法律与真相的距离:“爽片”的AB面

时至今日,香港电影仍然是我审美趣味里的重要一环,即使它在大众视野里早已经是明日黄花。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多元。在这里,你既可以看周星驰、王晶、徐克,也可以看王家卫、许鞍华、关锦鹏,还可以看吴宇森、杜琪峰、林岭东……并且倘若篇幅不限,这个名单和其背后所对应的作品类型,还可以继续往下列举。

在港片式微的今天,这种多元的风采犹存。就像最近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关注的还有一部港片,也是在去年于香港院线上映的《正义回廊》。我会感慨这种命运般的安排:《毒舌律师》和《正义回廊》几乎是必须让人放在一起理解的两部电影。都聚焦一桩法庭上的悬案,两部电影恰好分别展示了爽片和爽片的背面,并殊途同归地对同一种社会情绪做出了回应。

《正义回廊》改编自2013年一宗轰动全港的“逆子弑亲案”,张显宗(杨伟伦 饰)联同友人唐文奇(麦沛东 饰)于寓所内杀害父母,并进行肢解。但对簿公堂之际,两人的口供出现差异:张显宗强调案件为两人共谋共犯,而唐文奇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电影《正义回廊》剧照。

《毒舌律师》和《正义回廊》的首要差异,就在于法庭进程与揭示真相之间的关系。《毒舌律师》里以一段偷拍影片,在程序之外首先锚定了真相的存在。接下来要解决的唯有程序本身。而面对如山铁证,法官和陪审团就立即倒戈——尽管法官也对陪审团言明了这是非法取证,不应受其影响——为体系再度漆上金身。

《正义回廊》展示的就是截然不同的画风:检控方和两位犯罪嫌疑人的大律师轮番出战,真相却不是越辩越明,而是更加扑朔迷离。相悖的证词和选择性的证据指向截然不同的事实。在高对比度的人工照明及彩色滤片的使用之下,法庭更像是舞台,展演律师和犯罪嫌疑人早早排练好的剧目。在一个闪回里,探监时唐文奇的姐姐试图向他灌输更多策略,这似乎已经超过了后者智商所允许处理的极限。而张显宗的律师对张说:“那你明天等着上台领奖吧,做出好戏!”

影片更大量地使用了Shatner Light(薛特纳式打光),即让角色几乎完全沉浸在黑暗之中,仅有一道明亮的光线穿过他们的眼部,在进一步突出戏剧性和人造感的同时,也似乎在暗示真相之不可测,可能正是因为隐没在黑暗里部分太多,被照亮的仅是经由粉饰的冰山一角。

电影《正义回廊》剧照。

面对罗生门,陪审团并不像他们在《毒舌律师》中的同类一样团结且坚定。他们被赋予了更多存在感和主动性,讨论、争执,而不仅仅是正义意志的自动成全者。不同的供词一遍遍引导他们返回案发现场。同时,他们对真相的理解也相互迥异。

影片最后,唐文奇被当庭释放,张显宗入狱。陪审员们并非都相信唐文奇真的无辜,而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服从“疑罪从无”原则做出决断。很难否认,本片所有关于陪审团的戏份都有强烈的《十二怒汉》既视感。只是受时代影响,本片中陪审团的组成更加多元,出现了女性,也出现了性少数人群。

电影《正义回廊》剧照。

从这个角度来说,比起《毒舌律师》,《正义回廊》无疑尝试更严肃地触碰司法体系与真相间的复杂关系。在《毒舌律师》里,司法程序最终成为干净无垢的乌托邦。我们所需要做的,仅仅是不要让它被腐败和居心叵测的上层阶级染指操控。

而《正义回廊》中,司法本身就无法与真相等同。按规章办事、在体系内发挥、对规则保有尊重和期待,并不保证伸张正义,反而可能搅浑这摊水。当得胜的律师在庭外接受记者采访,失败的律师只能灰溜溜地离场,他们更渴望的是功成名就,还是正义昭彰?而在法庭宣判之后,一组不加过多说明的平行剪辑镜头,暗示唐文奇或许更深入地参与谋杀。开放式结局进一步强调真相难得,罗生门仍然屹立不倒。

比起给予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并且讴歌体系的完备公正,《正义回廊》在兜兜转转拍了两个小时后,倒好像回到了陪审团组建之初时,一个陪审员的吐槽:“法官阁下,我根本就不相信香港的司法制度。”

电影《正义回廊》剧照。

直面无法言说的声音

从直观感受上来说,《毒舌律师》比《正义回廊》似乎有更强的阶级性。前者的矛盾核心完全围绕公义与不公、穷与富、无权者和有权者的二分法展开。后者的法庭则不再受到一个明显外力的干预,罪案也仅仅发生在普通家庭和底层人之间。然而,《正义回廊》做得最好的地方,恰恰是《毒舌律师》的遗憾:真正直面阶级,尤其直面那些没有太多机会说话的人。当然,描述他们的苦,前提并非是要他们清白无辜。

与其说《正义回廊》里的阶级属性比起《毒舌律师》更弱,不如说前者把目光从脸谱化、标签化的人的身份——谁是穷、谁是富、谁是善良、谁是邪恶——转向了具体的人的状态。尤其在前半段,影片用大量的平行剪辑渲染了张显宗的心理状态:生活片段、关于希特勒的幻想、色情片录制和法庭演说……这些切片拼凑在一起,不需要太多台词,也让观众感受到张显宗是极端的、自恃聪明的、傲慢的,但同时也是边缘化的、困顿的、不被爱的、阳痿的。在一个镜头里,他顺着台阶往下走,而他的哥哥去往与他相反的方向。黑与白之间,已经暗示了亲兄弟迥异的命运。

电影《正义回廊》剧照。

对比之下,《毒舌律师》甚至不能被认为是合格地展示了阶级差异,这也是这部电影的另一大遗憾。它在勾勒一个只手遮天的贵族阶层的同时(具象化为一个咬牙切齿的恶毒阔太太),并未给予其对立面太多关注。被冤入狱的曾洁儿(王丹妮 饰),在剧情简介里被描述为“国际名模”。且不说“国际名模”和富商是否真的能形成大众认知中的那种悬殊的阶级差异,实际上,就连这个设定都被交代得特别模糊:她衣香鬓影的前史只在闪回中匆匆出现。大多数时候,她只是无助和癫狂地等待审判,等待着被律师们或代言、或曲解。不可否认,王丹妮的粗糙演绎也让该角色的塑造雪上加霜。

在这场瞄准金字塔顶端声势浩大的进攻中,被声援的一方其实仅有一个模糊的影子——被冤屈的“她”,就等同于“我们”,但事实是否如此?是否可能有更多未发言的人,还处在银幕上和观众席之外?

电影《毒舌律师》剧照。

这两部电影之迥异,甚至反映在截然不同的造景上,因为空间最和阶级有关。提出“第三空间”(Third Space)理论的爱德华•索雅,就主张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物质形成、媒介与结果。在《毒舌律师》中,曾洁儿的住所是独门独院,即使在罪案后尘封两三年,也整洁如样板房,更体现出她是富人的金丝雀。

《正义回廊》里唐文奇的寓所则狭窄、破旧。随着犯罪现场被双方不同的供述来回还原,张显宗的父母数次出入这间房间,他们对空间的评价也反复出现:“这里楼龄有多少年了?又霉又烂的。阳光倒是充足,又西斜,窗框又烂。”极富象征性地,这成为了他们在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这间被嫌弃的破旧房间,也成为他们的丧命之处。

从描写边缘人沦落与犯罪的角度,《正义回廊》更让我想到几年前的《踏血寻梅》。这部影片对于新移民边缘处境的展示全部凝结于细节中:沦落风尘以获取的耳环和高跟鞋在生命的最后摘下脱下、一再被同伴纠正的“M记”的发音和被家人警告不要说的冷水江话、朗读的《圣经》中向往天堂、闪回里数年前刚下火车到香港时的一派天真模样……

电影《踏雪寻梅》剧照。

另一边,《踏血寻梅》里的杀人者是本地的送货工人,亦挣扎在社会底层。一个细节是,在送货时,收货单位拒绝他使用厕所。好像排泄自由总和最底层的尊严相关,一如《正义回廊》中关于唐文奇失禁的描述。他供述自己杀死女主角的原因:“我不讨厌女人,我讨厌人,所以我不希望她是人。”

在被异化的视角里,人间与地狱已无分别。谋杀不仅是恨的发泄,还可能代表着清洗和解脱,甚至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代表爱。所以《正义回廊》的张显宗反反复复地幻想化身希特勒:“如果我在希特勒的时代,我也会做希特勒的事。”

回到文章开头说的,关于《毒舌律师》的一种共识是“满足了社会情绪”。这种社会情绪是《毒舌律师》和《正义回廊》共同的出发点和回归处。那么,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社会情绪?

电影《毒舌律师》剧照。

黄子华讲栋笃笑时,曾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段子:

“过去香港十年里,大约有四次金融风暴,我四次都中招。如果在以前,各位,我肯定我一定是一个忠臣,如果不是,我怎么会在十年间被人抄四次家?我是忠到和屈原是一类人了,不投河都没有用了。

现在我的座右铭是什么?‘输少当赢’。不要误会,不是输少一点就当做是赢。而是‘输剩少少,都当是赢’。”

黄子华能走红确实是有原因的,他真是港人的“嘴替”。“输剩少少,都当是赢”,就是一种特别本地化的哲学,带着自嘲的实用主义和乐观,像发源于上世纪70年代、强调拼搏不屈的“狮子山精神”在新世代的变体。拼搏不屈的背面是刻苦耐劳。凭借这一招,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系统性的不公,都能在这个波诡云谲的时代里一一挨过。

时间来到2023年。《毒舌律师》和《正义回廊》,恰好就代表了两种面对当下的不同态度:前者召唤一场大胜,让观者酣畅淋漓地感受在现实中难以复刻的惩恶扬善,哪怕代价是抹平细节、对灰色地带视而不见;后者抱着更为晦暗的态度,迷惘于系统的不可靠和真相的不可测,并强调悲剧不只发生在公堂之上的两位被告人之间。

电影《正义回廊》剧照。

或许,要帮助全社会更稳定地面对生活、更清醒地认知现实,也需要兼有前者的振奋和打鸡血的希望,与后者的悲观和直面不堪的强心脏。所以我说,这两部电影的前后脚上映,形成了一种可能超出创作者预期的巧妙互文。

最近一段时间,每次我看完新上映的港片(如《七人乐队》《风再起时》),都会想到《金鸡》,并为《金鸡》的“难再得”而深深遗憾。这部吴君如主演的喜剧,是我心中对于香港精神的最佳诠释。既是浪漫又是残酷,既是渺小又是伟大。在悲喜交加之间,这是一部真正属于香港普通人的传奇。

但看完《毒舌律师》和《正义回廊》——这两部在我这里都谈不上满分的作品——我的遗憾却释怀了一些。至少本土的新一代影人们还在顽强地拍电影。用自己的方式,在现实允许的情况下,说出对香港的理解。这些理解是彼此迥异但完整自洽的。因此,我反倒感到一种文本之外的振奋。

振奋于这还是“输少当赢”的一代。他们“输剩少少”的手里,还攥着写故事的笔。也像艾柯在《悠游小说林》的末尾写的:

“我们终生都在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何出生,为何而活。有时我们寻找的是一个广大无垠的宇宙故事,有时则是我们个人的故事(我们向告解神父或心理分析师倾诉,或写在日记里的故事)。有时我们的个人故事和宇宙故事如出一辙。”


本文内容系独家原创。作者:雁城;编辑:青青子;校对:贾宁。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6 ) 嘴炮爽片皮下,有些不好说的事

抛除鼓励分想给三星半吧,一部嘴炮爽片。

对于黄子华我没有特别的赞许或者批评,他是一位杰出的曲艺工作者但不算一个好演员,因为曲艺家终身只得演好一个形象。但更糟糕的是,在《梅艳芳》中颇有灵气且动人的两姐妹,一个像被子华神传染了一般硬挤挤不出眼泪,另一个呆滞苍白连同她老公一起。然而,对住如此单薄的反派,法庭戏最重要的控辩博弈竟然变成双方联手打坏人?

很显然无论子华多么慷慨激昂的输出,这样来的爽点始终是缺乏剧情逻辑支持的。我们都知道反派权势滔天,可究竟厉害在哪,又不够清楚明白——也就是说,从掩盖罪行到司法程序,你看不到他们在技术层面有多少复杂高超的操作,只有两公婆被推到台前支支吾吾说不上几句整话,一切就尽在掌握。模糊降智又压倒一切的威权,恰如旁听席黑压压一片的大状,他们代表法律但已然失衡,他们操纵一切但面目不清。这种设定可以认为有所讽喻,却未免失之简单,相比《寒战》在制度框架内博弈、从而再度确认法治作为HK核心价值,《毒舌大状》已经退回到类似《警察故事》和英雄片在80年代指涉60年代的老套设定,即权威和程序都可能是腐败的,要靠“公道自在人心”(common sense)来挽回实质正义(主控官就是得知了事实真相后,几乎完全放弃了他心心念念的“程序”而倒戈)。这么朴素的倒退,无论是对于剧情本身还是把电影放在时代中来看,都令人唏嘘。

有趣的是,反派中的反派,即那个主导一切的人是王敏德,虽然是混血演员,但他在殖民时代都更多扮演“香港人”,现在却要代表殖民宗主的遗老。这是一个资深法律工作者后又严重败坏了法治,但历史恰恰相反,是宗主经过一段浑浑噩噩的摆烂之后,回过味来为殖民地输入了至今尚可骄傲的法治精神。与许多港片策略性地把锅甩给97前鬼佬不同,这部电影反倒症候性(即创作者没有意识到,大概率不是他们本意)地顺应了某种粉红观点:即使好的东西也可能是殖民者的伪善,而这些洋人和洋玩意,至今仍在制度内作祟,有待清除。电影中是外国人和资本家败坏了法治,嗯。

我不是很确定故事设定的时间具体有什么意义,也许是想与当下保持多点距离,避免过于明显的指向,却也没有干脆扔到回归之前。尽管没有直接指涉,但有记忆的话,五周年是第一次大规模的争取,2019年则有身穿黑袍黑西服的法律界人士——这次不是在观众席——走上街头。经过了2003非典的至暗时刻,这个故事在2004年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许也是给刚走出疫情的我们一些虚幻的慰藉吧。

最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翻译一个押韵的下句很难吗?翻成“穷人死定”,好刺眼/耳喔?

 短评

确实是替全港市民出了一口恶气,黄子华结尾燃爆的激情演说起码值五千万票房。3.5

6分钟前
  • LOOK
  • 还行

3.5。笑过以后其实是另有意思的电影。前半程一直纠结“正义”迟到还是缺席,后半程演变成控辩双方在法庭上互相耍流氓,证据垮塌法律失踪逻辑不能自洽都不重要了,最后是谁更流氓更不讲理谁就能赢得“正义”的临幸。一个当代港片中有趣又心酸的悖论。P.S. 作为杨偲泳的粉丝,终于在她的健身打排球视频以外,看了部她主演的电影。

7分钟前
  • 九苍
  • 还行

前半场真的不错,王丹妮令我惊喜,还看到老去的林保怡。有些片段挺血腥的,最后呈现的大律师形象也很动人,如平民英雄,甘于贫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法庭戏的大段说教太令我尴尬了,明明可以明示暗示的东西非要硬说,之前表现了还要再说。接触过英美法系所以知道那些话绝对不会在法庭上听到的,最起码不该是由辩护律师在说教。法官不该是摆设,谢君豪的角色帮忙方式也很儿戏,还有反派董大状(也是老面孔),在法庭说出那些话... 再加点其他戏表现司法腐败就好了,法庭戏真的不太行。总体来说法庭外比法庭内好,边角角色比律师角色更令人信服。

9分钟前
  • 近朱者千慧
  • 还行

好久没看港片了,没想到还是这么优秀。除了律政题材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演员的选择,竟然与角色融为一体,没有违和,而毒舌大律师和黄子华太搭了,看似“弱小”,到了结案陈词时刻,激情四射啊,力挽狂澜!最后,当我看到王敏德、林保怡出场时,仿佛又回到以前,感动的只想落泪…

12分钟前
  • Hangain
  • 推荐

看子华神舌战群儒当然很爽,因为他作为演员,台词非常有感染力,演技更是大快人心!但我无数次忍不住想,现实中有没有这样据理力争的律师,有没有公平正义的法官呢?我打一个芝麻大的讨薪官司,都要打两年,最后法官操着一口京片儿给我打电话,非常不耐烦地说,就这么点钱,能不能不要闹了?我的案子堆积如山,没工夫跟你耗,赶紧调解结案算了。好像她工作量大是我造成的。这还是首都的法官,可见其他地方会多不专业。由此看来,本片也不过是给普通人聊以自慰的爽片。四星全给子华神,污蔑与嫁祸如此容易,公平和正义却如此艰难,这不应该。

16分钟前
  • 姨太
  • 推荐

求2,我要看更多豪哥和子华神对戏,映后连线豪哥说了好多有趣幕后,原汁原味未内地化之粤语版当然。

21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热知识,失血过多后不要大量喝水,会死!!

23分钟前
  • suzie
  • 推荐

你也知道法庭上怒斥权贵,呼唤公正的戏码只能出现在电影里,可看到还有人用电影为正义招魂,依然让人心潮澎湃

27分钟前
  • 魏春亮
  • 力荐

法庭上控方律师竟然就这么“审时度势”地反水,被告和证人们时隔两年对案情细节还记得如此清楚,对方身为律师的证人在法庭上竟然能当着陪审员说“真相不重要”。太脱离现实就只能变成一场正义作秀,故事支撑力太弱。以至于最后把法庭当宣泄情感的演讲台也成了令人内心毫无波澜的常规化套路,自我感动味儿太浓。节奏该快的时候太跳跃,慢的时候又太令人没耐心。总之看的过程就是——心无波澜又想按快进,属实低于预期。粤语听多了也头疼。

32分钟前
  • LEのn个晴天
  • 还行

终于切切实实感受到黄子华作为演员上的感染力,特别是最后一场结案陈词。廖子妤没有什么台词,但她一站出来的气场就无声胜有声,霸气!杨偲咏的眼神也很有戏。的确能做到大快人心!本片可称之为九品芝麻官2023

35分钟前
  • 今井隆起
  • 力荐

看完懂了本片为何受欢迎,没有百转千回的剧情,冤案的事实真相早早摆在观众眼前,法庭辩护也全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很古早tvb律法剧的模式拍摄,它太理想主义,这样的理想主义是现如今影视剧都嫌老土不去拍的,也是老百姓明知现实难寻却内心依旧渴望的。影片借角色之口表达了不满、自嘲和依然愿意相信法律公平公正的心情,即使微弱也还想为之振臂一呼。黄子华林保怡球场谈心一段给我共鸣很大,不想捧臭脚失败,捧不到臭脚失败,不会捧臭脚失败,捧错了臭脚还是失败。法律面前到底人人平等还是三六九等,天到底冇眼或有眼,大家心里都有数。

39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其实是个古典的扭计师爷的爽片,现代化了为可怜女申冤的状王宋世杰,也发扬了TVB律政剧的港味。表面功夫做得出味,铺垫性的结构写得潦草。好的方面是对头律师的味道减退,控方和辩方在职业道德上站在了同一阵营。古老的状王讼师的故事并未因时代改变而式微,反而继续在现代港产片中得以安身。

4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祝大家都拥有完善的法律制度

41分钟前
  • 🌵_Fung
  • 力荐

警察刚好失职,保安刚好失言,律师刚好失信,医生刚好失误,媒体刚好失声,对无辜女孩和母亲就是刚刚不好。当律师戴着假发维持虚假系统的运转,当权贵可以尽情操控失衡系统的天平,当天使玩偶下已没有了该亮的灯泡,这个失血过多的社会将合谋害死所有弱者。与贫穷相对的不是富贵,与贫穷相对的是正义。

4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黄子华的演技已经惊人到不用再评价,或者可以说这部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靠黄子华一个人撑起来的。案子本身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值得探讨的不过只是法律的公正与否和原告与被告的社会阶级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后期剪辑太凌乱,转折之处比较敷衍,基本上都是当事人拒绝后被主角劝告进而深思镜头一换已经同意主角的要求。浅焦镜头的滥用让人很难受,所幸的是还晓得在最后给黄子华一个不太长的长拍镜头展现演技。喜剧效果根据影院观众反应来看,似乎很不错。

48分钟前
  • 高詩遠
  • 推荐

2023.1.7 香港点映。一场价值观输出大戏,人物做的扎实。和同期的法庭题材《正义回廊》比,牺牲了现场的真实性,转而变得更为dramatic的个人演讲,尤其律师在法庭发问又故意收回的段落有些失真。更像是“Legal high”一样的法制喜剧。就普适性和观赏性而言,《毒舌大状》比《正义回廊》好太多。

50分钟前
  • 必烈
  • 推荐

【4】嗯。天在看,那么看的是谁呢?

51分钟前
  • DeckardYang
  • 推荐

不算难看但有点失望,有《正义回廊》的生猛珠玉在前,这部只能算是拳打渣男脚踩权贵、台词用力过度的八点档爽片……

52分钟前
  • 断音律
  • 推荐

看完首映,相信是香港贺岁档里面最终会跑出的一部。不得不说,江老板选片实在有眼光!法庭上从丧失公义,到重拾公义,故事跌宕起伏,结果大快人心,男主角黄子华角色转变自然,最后的长独白更是说得荡气回肠,十分贴合宣传语那句:公道自在人心。虽然剧情上有些枝节可以写得更好,贫富差距问题刻意放大了,但不妨碍这是一部让人很有共鸣的电影。可以预见的是,内地版会删改了一些金句,精彩程度会大大减弱。

57分钟前
  • kinder23
  • 推荐

看到电影里的毒舌律师用三寸不烂之舌为普通人讨回公道固然很爽,但是一联想到事实上没有法律界会为你打抱不平,没有大律师会为你据理力争,更没有坏人会蠢到把犯罪证据拱手相送,心底便不由地生出一股悲凉来,说到底电影提供的也不过是普通人聊以慰借的情绪价值罢了,该片能够在香港打破诸多票房纪录大抵也是这个原因吧。

1小时前
  • 大宝魚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