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左脚

剧情片其它1989

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  布兰达·弗里克  艾莉森·维兰  科斯汀·谢里丹  Declan Croghan  Eanna MacLiam  Marie Conmee  西里尔·库萨克  Phelim Drew  鲁斯·麦克卡比  费奥纳·肖  雷·麦克安利  帕特·拉法恩  Derry Power  休·奥康纳  布丽塔·史密斯  阿德里安·敦巴  丹尼尔·雷登顿  娜奥米·谢里丹  

导演:吉姆·谢里丹

播放地址

 剧照

我的左脚 剧照 NO.1我的左脚 剧照 NO.2我的左脚 剧照 NO.3我的左脚 剧照 NO.4我的左脚 剧照 NO.5我的左脚 剧照 NO.6我的左脚 剧照 NO.13我的左脚 剧照 NO.14我的左脚 剧照 NO.15我的左脚 剧照 NO.16我的左脚 剧照 NO.17我的左脚 剧照 NO.18我的左脚 剧照 NO.19我的左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18 15:24

详细剧情

  本片改编自已故爱尔兰天才作家兼画家克里斯蒂•布朗的自传体小说。  基提(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Lewis 饰)天生大脑麻痹身体残疾,只有左脚能灵活如常人。他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为家里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幼时总是遭到周围孩子的嘲弄,父亲险些放弃他,而母亲(布兰达•弗里克 Brenda Fricker 饰)却一直对他悉心照顾,不离不弃。基提心理苦闷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试图用左脚写字作画,渐渐地凭借毅力和智慧,基提越来越得到认可。母亲悄悄地为基提买了轮椅,之后他又得到了艾莲医生的免费救助。在艾莲的锻炼引导下,基提的身体开始有了好转。此时基提已经爱上了艾莲。某日艾莲将基提的画推荐到了朋友的画廊展出。结束后基提向艾莲表达爱意,却被她拒绝......

 长篇影评

 1 ) 表演与呈现的平衡

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表演往往让角色变得异常耀眼,但他同时又是一位很懂得分寸的演员。尽管在他的表演履历里少不了或癫或狂的角色,却从来没有将电影变成自己一个人展示演技的舞台,毕竟适可而止的表演能恰到好处地展示电影,而用力过猛反而会破坏这层关系。


作为一名伟大的演员,刘易斯自然深谙此道,他往往将自己隐藏在角色背后,通过一两次的爆发来完成戏剧冲突所需的演出。此外,他善于运用笑容来增强角色的真实感,《纽约黑帮》里的傲气、《血色将至》里的邪气、《林肯》里的大气,都因为他的笑容增加了角色的可信度。他的声音不算好听,却变化多段,可高亢、可低语、可豪放、可奸诈。“浑身是戏”大概就是指的这样一类人吧。


然而,刘易斯显然不是那种只能依靠表情和语气来表演的人,《我的左脚》里他扮演一位小儿麻痹症患者,浑身仅有一只左脚可以动弹,大脑的瘫痪使得他面部神经无法正常运作,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但这种“缺陷”却成了刘易斯表演上的“优势”,他的每次登场、每个呻吟甚至是每次转换关注的目标,都会伴随着迟缓的动作以及做过大量运动后才会有的气喘吁吁,他“说话”的语速、斜视着的双眼始终给人一种异常吃力的感觉,而如此几番过后观众也渐渐习惯了这种由他创造的节奏。随着医生治疗的展开,刘易斯还让主人公克里斯蒂的“说话能力”获得了提升,如果留心会发现影片中时间点靠后的场景里刘易斯的口齿明显要清楚不少,类似的转变还有他的眼神,从吹灭生日蜡烛时的害羞胆怯到最后表白时的自信满满。


《我的左脚》里的克里斯蒂作为电影的主角,他的每一次转变都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刘易斯极其到位的表演不会给看电影的人带来那种“这里他似乎不该这么演”或者“这个反应有些过激了”的感觉,他为姐姐被赶出家门而愤怒或者他被心仪的姑娘所拒绝时的悲痛都表现得很有说服力,没有任何卖弄或过激。但刘易斯之所以为刘易斯不仅在于他呈现角色的能力,还有他那有些“颠狂”的爆发力。在餐厅得知自己心爱的医生已经订婚时,他先是抽搐然后嚎叫,但始终保持着那个“异常吃力”的节奏,直至最后以怪异的口音说出祝福的话,在应该通过爆发来将角色的内心表面化时刘易斯也绝不手软。这样的表演方式在《以父之名》里他也用过。


在叙事为主之时呈现角色,在抒情为主之时表演内心,最强的演技无外乎如是。


2013.11
http://i.mtime.com/fabzany/blog/7700562/

 2 ) 用左腳撐起天空

《我的左腳》敘述一個出生即罹患了先天性腦性麻痺、全身幾近癱瘓只剩下一隻左腳能活動自如的男孩克里斯帝,他從天生殘疾的自憐悲憤,經過幼年、青春時期以至於成年後,如何轉而接受缺憾事實、活出自我的半生經歷,改編自真人真事,是一部自傳性質的勵志電影。

在以身心障礙為主題的電影中,最先被劇情關注、揭露的是身心障礙者的原生家庭,家中成員面對家人的殘疾是採取何種態度,將會是影響身心障礙者往後的心理狀態健全與否的重要因素,因為生命的起點來自家庭,在接受社會歷練之前,由血緣構成的家擁有保護、形塑人的性格的功能。本片主角克里斯帝的原生家庭屬於地位低下的勞動階級,多子多孫的社會觀念讓克里斯帝的父母一共擁有十三個小孩,而克里斯帝的父親在工地作苦力只能賺取微薄薪水,要養活接二連三出生的幼子實屬不易,因此家庭經濟一直處於十分拮据的狀況。克里斯帝的父親脾氣暴躁、經常爛醉如泥,認為克里斯帝的出生是不詳、羞恥的,但克里斯帝的母親把他視為一般孩子對待,有慈愛有嚴厲,也養成兄弟姊妹對他的態度是關愛而非歧視,這影響著克里斯帝往後的性格。我們可以說,母親是最了解克里斯帝的人,成為他成長過程最大的扶持力量。

除了家庭對身心障礙者有深遠影響之外,週遭旁人的看法在電影中大多扮演負面的角色,造成誤解、欺負、歧視身心障礙者的狀況。以本片為例,全身癱瘓的克里斯帝從小被鄰居投以異樣的眼光,無法使用言語表達更讓旁人主觀認定,他除了身體障礙外智力肯定有問題,甚至把不健全的肢體視是邪惡的象徵,當克里斯帝的母親從樓梯上摔落昏迷時,雖然是克里斯帝用左腳擊門引來鄰居救了母親,但他卻被指指點點為意外的肇事者。事實上,克里斯帝是聰穎的,面對旁人對他是白痴的辱罵非常不服氣,當他試圖以左腳夾粉筆回答數學題目,克里斯帝找到一個與外界溝通的方法,證明他禁固於殘缺軀體裡的靈魂是流動的,也因此改變父親的看法,真正將他視為布朗家族的一員。

身心障礙者的教育一直是個很重要的議題,能越早接受特教服務對其幫助越大。克里斯帝不良於行使他無法正常就學,家庭經濟因素也無法負擔昂貴的輪椅,他幼年時期仰賴一台破舊的木推車才能活動,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克里斯帝在早期沒有接受特殊教育和肢體復健,言語溝通的能力被忽略,影片中的他直到青春期才開始含糊地說話。至於真正接受完善治療是在克里斯帝十九歲的時候,母親終於湊足錢替他購買輪椅,也間接讓都柏林的醫生愛琳發現這個從沒有接受過醫學協助、卻能運用僅有的左腳繪畫的大男孩。愛琳一開始建議克里斯帝到城中的大醫院接受復健,但周遭所有的殘疾人士竟然都是小孩子,他感到難堪並無法忍受,於是愛琳轉而與克里斯帝在家中進行復健、語言的溝通練習。接受特教服務能使身心障礙者學習適應社會環境的技巧,發展未受限制的其餘能力,跨越障礙與他人「溝通」。

片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是,身心障礙者的感情世界該如何開拓,是否有殘疾的人總是得遭受拒絕、無法發展感情生活?當他們愛上一個人,該保護自己避免受傷,還是該勇敢追求不畏失敗?克里斯帝的愛情從青春期開始萌芽,他曾畫圖送給心儀的女子表白,卻被當面婉拒,這讓他在愛情上感到自卑退縮,而當他發現自己喜歡上溫柔的愛琳醫生時,克里斯帝把自己關在房間不見任何人,他害怕有所期待就會有更大的失望,而劇情發展到最後,愛琳即將結婚,代表克里斯帝又在愛情的路上狠狠跌了一跤,極度挫折與受傷讓他勇氣盡失,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但是,身心障礙者在愛情面前和一般人並無兩樣,都要有放手追求的勇氣,勇於跨越自己在生理、心理的障礙,勇於給自己和對方機會,遑論殘疾者,這種勇氣就算在你我之間都是難得的。克里斯帝歷經兩次失敗之後,在慈善宴會上遇見瑪麗,他終於明白勇敢與否決定一切,在他堅決的邀請下,瑪麗答應和克里斯帝的約會,日後成為他的妻子。

《我的左腳》讓我最深刻感受到「溝通」的重要,對男主角而言,軀體就像禁固靈魂的監牢,要找到與外界溝通的方式(左腳、言語),才能打開封閉的內心,掙脫無人知曉的孤獨。

 3 ) 一只脚的表达

看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脸,你会觉得他就是个演戏的。苍白的脸,瘦长的脸型,轮廓笔挺的鼻子,长长的卷发,忧郁浪漫的眼神。那是一张看起来有点病态,却似乎有很多故事的脸。如果喜欢他,就去看电影《我的左脚》。他能把一个脑麻痹患者演到让你爱上他,而忘记他那个瘫痪如泥的身体。 这是一部讲述残障人士的励志片。按理说,本来我不喜欢看励志片,因为我不喜欢被教化被讲道理。我也不喜欢看有关讲述残障人士的电影,因为,可能,人本能地不希望看到某些令人不舒服的残缺吧。但是这部片子与众不同。它残缺得有激情。它的激情,能让人感觉到残缺的美和力量。 想想看,一个除了左脚和眼珠子会动,其他什么都动不了的家伙,他能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假如确定他的脑子里的确还有思想的话?为了让周边的人知道他有思维有思想,甚至需要爱情,而不是一堆行尸走肉,男主角恐怕要用尽毕生来“表达”自己,获取人们的认同。电影《我的左脚》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这种淋漓尽致的表达,一个脑麻痹患者的身心表达。

  片子开头,是一个大特写的脚,有点秀气,但是还能看出来,那是一个男人的脚。这个脚用脚趾夹出一张唱片,移到唱片机旁。之后,怎么将黑胶唱片中央的小小的圆心孔插入唱片机呢?那只脚稍稍显得有点吃力,但很快就对准了位置,顺利地很娴熟地将唱片插入播放机。与此同时的画外音,是听起来有点费力的,粗气的,男人的呼吸声。一会儿,呼吸释然,那只脚顺利地播放起了空灵悠扬的歌剧式的歌声。 这就是电影的开头。《我的左脚》的开头。我想这个场景的表达很意味深长。主题,主角,基调,都在一个场景中定位了。这就是这个电影的独特语言—— 一只脚的表达。

  之后也有几个场景的表达令人印象深刻。 瘫痪男孩克里斯汀出生以来,一直被父亲看作一团肉泥,遗弃在角落。事实上,在角落里生存的克里斯汀尽管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但是脑子确是清醒正常的,他像正常发育成长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思维,智商甚至高于同龄的孩子。但是由于他无法正常说话,不能表达,使得周边,除了母亲之外的人,甚至最至亲的父亲都无法理解他,鄙视他。有一次姐姐问父亲一道数学题:“四分之一的四分之一是多少呢?”父亲支支吾吾,答不出来,大骂这道题很无聊。而躲在角落的克里斯汀却懂这道题的答案,他想说,但是说不出来,于是本能地用脚趾夹住粉笔,在地上画着,他满头大汗地想写1/16,但是他费尽气力也写不好,因为那毕竟是他第一次用脚写东西。遗憾的是家里人最终也没有看出来孩子要写什么,以为他乱涂鸦,而放弃了理解孩子独特语言的机会。而克里斯汀第一次的表达并没有成功。 不久之后,克里斯汀大喊大叫,他想要说些什么,但没有人理会。于是克里斯汀用粉笔在地上歪歪扭扭地画着,摸爬滚打找写字的角度,用尽全身的力气,大汗淋漓,气喘喘吁吁地写下了一连串字母。这是一个单词。这个单词让母亲泪流满面,让父亲神气地骄傲地扛起他走向酒吧,向所有在场的人宣布:他是我们布朗家的骄傲的儿子。而克里斯汀写下的那个单词是什么呢?是MOTHER。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给他的爱,使他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和存在的价值。以至于他第一次成功表达的时候,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感激,写下的字是:母亲。 以上两段场景是凸显感动的表达。实际上,最令人心疼的表达在后面。成年后的克里斯汀爱上了帮助他纠正说话的女医生。正当他爱得如痴如醉,鼓起勇气向女医生说“我爱你”之后,得到的回答却是女医生说,“我要和彼得结婚了。”克里斯汀突然脸长得满脸通红,青筋暴涨,极其吃力地,用一种很难听的,令人害怕的,断断续续的,语焉不详的,非常奇怪的语调,花了很长时间,憋出了一句话:“恭——喜——-你——们,彼得和艾琳。”那是一种怎样的表达,像是一只孤独野鹤在仓野中的凄厉的绝望的孤独的嚎叫。导演用这样一个细节来表达绝望,非常独特。

 是的,残疾人也需要爱情。他们对于爱情的渴望其实一点都不逊色,甚至比正常人更强烈和灼热。尤其是电影中的克里斯汀,他对爱情的追求可以说有些霸道和偏执,甚至有时候还能给人以某种不舒服的压迫感 。但正是他的这种追求攻势,他的这种顽强和任性,折服了一个倔强而有个性的女人的心。他就这样用他的表达获取了尊严和爱情。 谁还能记得起,他是个脑麻痹患者呢?

 4 ) 《我的左脚》的编剧、导演、演员创意



与传统的好莱坞励志影片一样,《我的左脚》承袭了奥斯卡获奖作品里最多的故事类型,即真人真事改变的实现个人梦、美国梦的励志电影。但同样类型的电影为了适应更多观众的审美趣味,自然要寻求在创意中取胜,《我的左脚》获得高分评价的优势就在于它在电影剧本改编、故事叙事、人物刻画上的创意。本文旨在从编剧、导演和演员来分析《我的左脚》的创新。
《我的左脚》取材于克里斯蒂▪布朗的首部自传体回忆录。先天患有脑瘫的克里斯蒂▪布朗,整个身体只有左脚可以活动。医生断言他已经受到了精神上的影响,没有办法过上正常的生活。但是克里斯蒂的实际行动推翻了他们的定论,在母亲和大家庭的关爱下开始用粉笔在破烂的地板上画符号,克里斯蒂写出了mother一词,全家都为之落泪和感动。后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学会了读和写,培养了自己的画画兴趣,并通过医生的护理等一系列治疗后,最终成为画家、诗人、作家。1954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回忆性自传《我的左脚》。随后他的小说又陆续发表,被《爱尔兰时报》评为:“继《尤利西斯》之后爱尔兰最重要的作品。”


1989年,肖恩▪康诺顿和吉姆▪谢里丹将回忆录改编为电影剧本,又由吉姆谢里丹拍摄为电影,《我的左脚》被搬上荧幕,可以说从小说原著到电影剧本再到电影创作的三个环节里,体现了编剧、导演、演员的三次创意的附加。
1.编剧的创意
(1)亲情与爱情成为电影发展的主线索
从自传到电影剧本,编剧抓住了在克里斯蒂最终励志成功的重要元素,即母爱与亲情,重点在还原克里斯蒂的成长道路上母亲、家庭所起的推动作用,作为电影之所以感人至深的重要因素,这一点被不断刻画。但是情感的线索不仅限于亲情,还有当克里斯蒂成年后的重要的爱情,艾莲医生和玛丽护士对克里斯蒂爱慕的回应态度,直接打造了他情绪变化的高峰和低谷,这种高峰和低谷又在电影中不停的交织,低谷意味着比身体更严重的心理创伤,在解决创伤的时候,母爱和亲情又一次站出来成为解决的重要推动力。在庞杂的自传体叙事中,有很多关于克里斯蒂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心得方面的内容,而在电影剧本改编的过程中,为更好地传递编剧和导演企图达到的情感共鸣,他们只好选择情感作为最主要的线索。
图 4克里斯蒂与和他感情纠葛的两位女人,从画面的安排上可以看出最后的选择。

(2)叙述模式的转变
改变传统的自然发展叙事模式,编剧在改编时实行了回忆与现实的交叉叙事手法。与文学作品自然语言建构叙事方式不同的是,电影语言是需要限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传达出电影语言,因而电影语言首先是一种指示性的符号。编剧将自传回忆录改编成为集中的几个时空情节。叙事模式的双重性促使观众进行思维模式和情境模式的切换,“电影话语的功能更富于双重性:它既推动叙述的建构,同时又把它规定为纯粹的电影构思。”
2.导演的创意
(1)画作的呈现
作为克里斯蒂成功的重要体现,他的画作的展示是整部电影中的亮点,从艰难的几笔到富有造型、油彩和内涵的成功画作,无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一点在不具有图像感的电影剧本中不能有很好的展示。“借助电影和借助银幕的心理学特性,象征和抽象的符号为所有的人回复了坚实的现实所具有的明确性和分量。” 绘画作品运用到电影中不仅是美学的展示,更要结合画家的创作背景成为推动电影情节发展的具有德育作用的符号。每一幅画作的创作都伴着克里斯蒂内心的情愫的萌动和表达。画成了传达意图的重要方式。
向瑞秋表白时的画,色彩鲜丽青春,体现了克里斯蒂萌动的少年心。


除此之外,画作还提供了叙事模式转换的切入点,模式的转变是观众跟随着摄像机的镜头进入到画作中,由画淡入到回忆的部分。例如从原版的书稿第二章母亲,进入了第一个回忆阶段,即他从出生开始的童年生活,,从命名为“地狱”这本是悲怆的画作转为快乐的童年生活,从父亲的肖像画转为对父亲的爱和父亲的去世的回忆。

(2)音乐的选择
剧本的开头是克里斯蒂抽出了一个唱片莫扎特的《唐▪璜》,但是在电影中却选择了莫扎特的《女人心》,同样都是莫扎特的喜剧,为什么导演在使用上没有遵循原有的剧本,而是改为《女人心》呢?
《女人心》叙述的是哲学家阿方索与两位军官打赌,说他们的未婚妻并不象他们所认为的那样忠贞。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类本性,即爱慕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并不因为是否已有所属就停止对爱的追求或者是对爱的接受。如果说“女人皆如此”,那么,男人何尝不是这样!莫扎特的《唐▪璜》是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专爱寻花问柳的胆大妄为的典型人物,他既厚颜无耻,但又勇敢、机智、不信鬼神;他利用自己的魅力欺骗了许多村女和小姐们,但他终于被鬼魂拉进了地狱;他本质上是反面人物,但又具有一些正面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导演在刻意的选择了一个不带主观情感的歌剧作为开头引入,《女人心》更多的展示了人的本性,为后面克里斯蒂对爱的追逐做了铺垫,即便女人有了约会的对象(玛丽)或是未婚夫(艾莲),克里斯蒂还是会不顾一切去努力尝试追求。在这一点上凝聚了导演的创意,并埋下了伏笔。
(3)结尾部分环节的省略和改编
新书发布会结束后剧本中有这样一段:
“克里斯蒂用脚在《我的左脚》上签名。报界仍在拍照。
克里斯蒂:我的脚上已经出现作家的肌肉痉挛。
那位司机出场和克里斯蒂及他的家人合影。克里斯蒂喊玛丽,她就站在附近。
克里斯蒂:玛丽,请到这儿来。(玛丽走过去)请把我推到那边。
布朗太太观察克里斯蒂和玛丽说话,便离开主要人群。克里斯蒂把花给她。
克里斯蒂:我要送你走回家。
玛丽:你不要和你家里的人度过这个晚上吗?
克里斯蒂:我已经和家人度过以往的28年。
玛丽:你母亲会怎样想呀?
克里斯蒂:我高兴的时候,我母亲就会高兴。”
但是这一段并没有出现在电影中,只是直接略过到克里斯蒂和母亲、亲人一一告别,虽然彼此尽显不舍,但是并没有说出“我已经和家人度过以往的28年”的话,应该是导演希望在整部电影中保留完整克里斯蒂对母爱、亲情不可或缺的需要。所以只在行动上独立了,语言上未采用这一段。
剧本最后的结尾:
外景,墓林尼,白天
克里斯蒂和玛丽眺望基林尼海湾,下面峭壁重叠。
克里斯蒂:登一百九十六级台阶便可以到萧伯纳别墅。
玛丽:你怎么知道?
克里斯蒂:我曾被带上去过。

外景,山坡,清晨
晨曦初照都柏林。克里斯蒂和玛丽在都柏林的山岗上,观察都柏林破晓景色。鸟儿啼啭。
玛丽:你怎么可能比我先登上山岗的呢?
克里斯蒂:每个跛子都有他自己走路的方法。
打字机:
银幕上出现一只脚,用电动打字机打出:“克里斯蒂▪布朗与玛丽▪卡尔喜结良缘。他们共同生活到1981年他寿终。”
但是电影中,他们向下看的是乔伊斯塔、作家辛格出生的山,没有谈怎么上山,而是为都柏林干杯。因此在电影的结尾,导演又回归了爱尔兰文化,将克里斯蒂文学和精神意义提升到爱尔兰民族意义,不再是剧本中仅讨论的人类突破自己的意义,视角放大到更宏观的角度,主题得以升华。
电影的最后一幕不是如剧本中所提到的是电动打字机打出的,而只是屏幕上出现了字幕,旨在不割裂最后完满的场景,使得电影有一个较为顺畅完整的尾声。导演将电子打字机的调换了位置,放置了影片的开头。

(4)其他象征意象、元素的使用
电影中一些隐含的象征意象和元素是导演独特创意所在。电影中暗含了几个小元素来构成了电影的小线索,并成为抽象主题的物象寄托。诸如储钱罐、莎士比亚的诗句等等。
A.万圣节中被烧掉的稻草人象征着克里斯蒂的磨难
大家在开心的过着万圣节时,镜头聚集到了被火烧的稻草人身上,并记录了它的胳膊被烧掉的过程,其实这预示着克里斯蒂会面临的如火烧般的痛苦。
 
B轮椅是克里斯蒂的愿望也是全家人奋斗的目标
克里斯蒂从一个简陋的小推车坐上正式的轮椅,这其中是一家人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从17岁生日开始的小愿望实现后也预示着克里斯蒂的事业在一家人的团结关爱里终会实现。


3.人物刻画的创意
要扮演克里斯蒂需要极高的演技和生活体验,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人物的刻画能力和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扮演克里斯蒂的著名电影演员丹尼尔▪戴▪路易斯1990年凭借此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他是英国和爱尔兰双国籍,对克里斯蒂有极强的认同感。他小时候在学校里由于是有一半的犹太血统,总是受伙伴们的孤立,因此习惯了孤独,自我调节学会了内心的强大,这与他所扮演的角色克里斯蒂来说非常的相似。凭借出色的演技,路易斯后又凭借《血色将至》、《林肯》获得2008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2013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在电影史上创造了奇迹。电影演员演技上的创意电影剧本、电影影像得以最终成型的重要载体,每一个环节的创意最终还要靠演员的出色演技才得以完美的展现,被观众所接受。

 5 ) 母亲——三次重新定义尊重

对待Christy,母亲从未怀有任何偏见:她要求孩子们离家上学之前与Christy 一一道别;把Christy 打扮的与其他孩子一样毫无分别;在有佣人的情况下依旧亲自给他喂饭、教他算数题。同时她也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即使已经怀有身孕也坚持抱行动不便的Christy 上楼;在作为家庭收入唯一来源的父亲去世之后她甚至没有哭泣,而是去酒吧为父亲支付最后一杯未来得及付账的啤酒钱。年幼的Christy 艰难地依靠唯一可以活动的左脚用粉笔在地面上写下大写的单词“MOTHER”之际,正是他被全体布朗家族成员接受之时。父亲Mr.Brown把儿子高高的举过头顶兴奋地大喊:“He is Brown!He is Brown!”从此Christy再也不被认为是handicapped and idiotic.

这是母亲第一次定义“尊重”二字——Christy 值得被家庭成员尊重。

在Christy 青年时期,由于父亲被意外解雇,家境猝然困窘,为了储备足够的煤炭过冬,Christy 和哥哥们给过路的运煤车设计陷阱从而偷到了足量的煤炭,对于欣喜若狂的孩子们,母亲却做出了拒绝的回答。

She says: You know it's a sin to steal,You know God is looking down you just now,the coal is not coming in this house.

这是母亲第二次定义“尊重”——你要尊重你自己。

母亲第三次定义“尊重”的象征是最终举办的画展以及慈善晚会——Christy绘画的天赋与才华为他赢得了社会的肯定与尊重。

我不记得母亲有过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激烈的言辞和明显的面部表情;我也不记得母亲的名字,因为从始至终,母亲的名字仅在电影的一句台词中一闪而过:母亲更多的被孩子们称为Mom,被朋友称为Mis.Brown,被父亲称为the woman。这部电影并未刻意塑造母亲的形象,但每一处细节都散发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与女人的光辉。

 6 ) 做个记号

我喜欢我的左脚,就像喜欢这个杀手不太冷和飞跃疯人院。
面对残疾总让我觉得不知所措、有些局促和恐惧。尤其是重度残疾。这部片子让我从头到尾所见的只是一个天才,和家人对于天才的倾心呵护。不见心灵的扭曲与无奈。
楼上说这部片子有点假,细想起来或者如此。但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对于自身残疾的超越,简直就是无视,洋溢着个人英雄主义激情。

 7 ) 传记片的两种拍法

又是一个发生在爱尔兰的故事。

因为尼尔·乔丹的电影和艾伦·帕克的《安吉拉的骨灰》,爱尔兰在我的印象里就是无尽的淫雨,阴湿的街道,和忧郁的脸孔。何况我预先知道这部传记影片的主人公克里斯蒂·布朗是个残障的画家,何况他成长在战后那个沉重的年代,何况他生在一个社会底层的贫困家庭,父亲是个建筑工人,加上他,全家有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所以,在看《我的左脚》之前我已作好了准备,迎接又一个灰暗阴郁的夜晚。

电影证明我错了,当最后的镜头定格在克里斯蒂和玛丽畅笑的面孔以及那片阳光明媚、一碧如洗的蔚蓝天空上时,我的心也和这天空一样舒畅喜悦,久久感动于人性中那些美好善良的品质。

最打动我心的有两点。

一是布朗一家人之间的亲情关爱和相互支持,它让我明白克里斯蒂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和作家的原因。

克里斯蒂一出生就患有先天的大脑麻痹症,只有左脚可以活动,这对于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全家来说,是个多么大的打击!但母亲没有放弃,她始终相信儿子可以站起来,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她细心照顾儿子,克里斯蒂就像她的影子,一刻不离身边,又有了身孕,她也背着他在家里爬上爬下。丈夫失去耐心,借酒消愁,她则对儿子每一次艰难地用左脚抓起粉笔都满怀希望。她偷偷地为儿子攒钱买轮椅,哪怕丈夫失业,全家人每天的饭食只能以稀粥为继,她也不动一个便士。七岁的克里斯蒂使尽整个身心的力量,用他的左脚在地板上生平第一次写下了字迹,那是“mother”。全家人不能相信,静静地看着奇迹的发生,母亲嗫嚅着,眼里噙满泪花,我相信这是这位坚强的母亲一生最幸福的时刻。

克里斯蒂向女医生求爱被拒绝后,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整天酗酒。心痛的母亲没有流泪,她来到儿子的床边,告诉他:如果你放弃了,我还没有。然后这个让人起敬的胖女人搬来砖头水泥,独自在小小的天井为儿子盖一间画室。克里斯蒂又开始作画了,还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了书。如果没有这伟大的母爱,我们肯定只会看到一个终日坐在轮椅上自艾自怨的酒鬼。

母爱最感人的地方表现在母亲那心细如发的洞察力,那奇妙的心灵相通。当克里斯蒂爱上为他作治疗的女医生时,楼下的母亲敏感地捕捉到他言谈中的热情,可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她不为儿子高兴,反而对迟钝的丈夫说,那声音中有些东西困扰她,里面有太多的希望。她不希望儿子恋爱,因为那必然使他受到“身体残障和心灵的双重伤害”;可她又希望儿子拥有常人的幸福,所以她只能沉默,在沉默中忐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为他祈祷。

兄弟之间、姐弟之间的爱和支持,在电影里也都那么朴素感人。还有父亲,这个粗鲁的工人也许没有足够的耐心,但并不缺少爱,他有自己的方式。他辛勤劳作撑起这个大家,克里斯蒂会写字了,他扛起儿子去酒吧里向人们自豪地宣告,这是“我们布朗家的人”。父亲死了,电影里有一个全家人砸酒吧的片段,那是痛苦的发泄,是为了父亲的尊严,为了布朗家的人为之骄傲的荣誉。我以为,正是这样的力量支撑着克里斯蒂一步步成为了一个在常人看来了不起的天才。

另外打动我的一点就是克里斯蒂的爱情,它让我看见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灵魂为爱所受的煎熬,而不是所谓天才的爱情历险。

那个小孩子过家家般的游戏,那个青春气息涌动的夜晚,克里斯蒂一动不动地看着姐姐和恋人在路灯下长吻,黑暗中,他的脸被剧烈的渴望和压抑扭曲、变形,眼里深沉的忧伤直刺我心,那会让每一个人动容、不忍。刘易斯有怎样一双眼睛啊,连无边的夜色都在为他啜泣。当沉浸在爱情中的克里斯蒂向女医生求婚时,他的爱被严酷的现实撞得粉身碎骨,他再也无力控制自己:“我一生中有的只是柏拉图式的恋爱,去他妈的柏拉图!那不是百分之百承诺的爱!”爱和知识对一个身体失去爱的能力的人,究竟是幸还是不幸?以前我从没有怀疑过,可现在我感到了它们的残酷。

好在影片结尾克里斯蒂找到了归宿,一个能和她终身厮守的女人。他让妈妈给他一朵红玫瑰,他用左脚举着,对着他的爱人,脸上是狡猾而得意的笑,他知道,放弃了和别人的约会,从门外进来的这个女人的心已经属于他了。

导演吉姆·谢里登我了解不多,所看过的他的两三部作品虽然都是纪实性的,有意图明确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但其中任何宏大的叙事都不掩盖人物的情感。我感觉得出他拍这部电影的初衷肯定不是为了表现一个天才的非凡故事和不俗业绩,而是和我一样,被推动克里斯蒂成为一个优秀画家的母爱和亲情所打动了,对他向往拥有正常人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挣扎打动了。而这种爱可能同样就存在于你我的生活和心灵中。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部传记片,前不久刚刚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美丽心灵》。我并不认为《美丽心灵》拍得不好,它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数学家纳什大半生和自己的幻觉孤军奋战,他的巨大勇气同样让人尊敬和感动,那不仅是美国人正需要的,也是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必不可少的。但很奇怪,这部同样讲感情和勇气的电影我总觉得离我很遥远,并不像克里斯蒂这样能深深地进入我心里。后来我想,这可能是导演或者剧作的问题。

《美丽心灵》的导演朗·霍华德的其他影片我以前没看过,我知道他是一位好莱坞的主流导演,从这部电影也可以看得出来,摄影中规中矩,色彩饱满,非常懂得用镜头来营造气氛——无论是浪漫的爱情还是紧张的心理幻像,在他的控制下,影片具备了好莱坞影片最成功的商业元素,感人的精神力量,温暖的亲情,浪漫爱情的气息,最突出的是不俗的结构造成了悬疑惊悚片的节奏和刺激。电影的重心明显地在前半部分、在纳什的幻觉世界,谜底揭晓后,他的勇气只是在此映衬下才显出巨大的力量,而为什么会如此,这又对一个正常人的生活造成了多大的影响,电影的表现则过于戏剧化了。用悬疑片的方式来表现纳什的幻觉世界,倒是很抓观众的心,但也造成了间离的效果,娱乐要素和怪异的枝节在观众与主人公之间垒起了一道墙,我们被感官刺激和紧张的剧情吸引着,当节奏终趋平缓,刺激消失时,纳什一个人的战争也已接近尾声,我们似乎在看一个非凡的天才的独幕剧,戏中没有我们的份,我们怀着敬意和欣慰站起来,鼓掌,然后走出影院,和平凡的生活混为一体。

在技术和商业上,朗·霍华德无疑是成功的,我却认为,这样的方式并不适于传记片。看一场电影,是为了看见另一种生活,或者,仅仅是场娱乐。但对传记片,人们显然期待更多,想从中看到一个人的成功或者失败,欢乐或者痛苦,奋斗或者荣耀,其目的是想和自己的人生有所参照,对自己有所助益,那么真实感就是非常重要的。《美丽心灵》没有把重点放在纳什与普通人的结合点上,而是着力渲染他的幻觉世界来突显他非凡的人格力量,在我看来,的确如乔纳森所说,那是个神话,甚至是一个有明显的娱乐片元素的神话,观众的注意力被分散了,纳什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大。其实,拍片的动机可能就是为了造这样一个神,所以据说纳什本人生活中诸多真实的缺点和细节原本就没有写进剧本。可是,正因为生活的枯燥、人性的复杂,我们才会感到可信,才会从电影人物哪怕一丁点儿的闪光中看见有价值的东西,更深地走入我们的生活和内心。这种闪光,我在为不能爱而痛苦、为拥有爱而得意,在挣扎于软弱、放弃和羞愧、振作之间的克里蒂身上看到了。

一个导演从什么角度,或者说选择什么样的立场拍摄传记片,是仰视地造神,给其头上添加光环,把天才置于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神龛,还是平视地接近和深入,尝试让人们理解他的生活,贴近他的内心,从而让我们的心灵也获得一种巨大的支持,思想也经历一场伟大的探险,这固然是导演的自由,观看者也有选择的自由,但对我来说,这两种传记影片的境界是高下立现的。

 8 ) 『被禁锢在残躯中的灿烂灵魂。』

当因身体局限不能得到爱时,那种绝望却是心的绝望。而这部英国传记片《我的左脚》讲述的就是一个被禁锢在残躯中的灿烂灵魂——已故爱尔兰天才作家兼画家克里斯蒂•布朗自传故事。
命运对布朗来说是残酷的,他刚出生不久便患严重的大脑瘫痪症,他的脑部控制肌肉的神经受损,因此手臂扭曲软弱,如果没有外力支撑,便无法坐、也无法爬。他耳聪目明、能思考,可是自己的想法却无法传达给别人知道,他还没有来得及领略人世的美好,便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在21岁那年,布朗的第一部写出了他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我的左脚》。由于他只有左脚能灵活如常人。所以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他幼时总是遭到周围孩子的嘲弄,父亲险些放弃他,而母亲却一直对他悉心照顾,不离不弃。他心理苦闷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试图用左脚写字作画,渐渐地凭借毅力和智慧,他越来越得到认可。母亲悄悄地为他买了轮椅,之后他又得到了艾莲医生的免费救助。在艾莲的锻炼引导下,克里斯蒂的身体开始有了好转。在他31岁时,他的另一部小说《生不逢时》问世,15年后,在妻子的照顾和帮助下,布朗又先后出版了三部小说和三部诗集,他成了爱尔兰人民的骄傲,而在48岁那年,克里斯蒂•布朗与世长辞,整个爱尔兰举行了哀悼活动。爱尔兰总统说:“布朗走了,但是他留给爱尔兰和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永远不会消失,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Daniel Day-Lewis的演技真心好,演绎残疾人,尤其是布朗这样大脑麻痹全身瘫痪的,需要用很多肢体语言去诠释角色。这部电影的成功有一大半原因要归功于Lewis的精彩表演。我很喜欢片子里母亲的角色,真的感觉有那样一个妈妈是这孩子的福气,母亲的包容和鼓励让布朗最终成功,为何天下最可敬的人都是母亲,因为每个母亲的眼里她的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看完电影的我问了自己母亲一个傻问题,假如,我生下来是个残疾,你会不会不要我?(在观影之前,我曾经去过本地的儿童福利院,那里百分之90%的孩子都是残障,不是身体就是智力有问题,都是在他们小时候被丢弃的…)妈妈看着我,想也没想就回答,当然养着你了!心里暖暖的,这就是母亲。
伤残人士大部分都希望被当做正常人对待,这是起码的自尊吧,与布朗相比,我们拥有的太多了,既然他能用唯一能活动的肢体——左脚,就能写出人生的辉煌,四肢健全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而不去努力呢?面对失败或者不如意的现状,我们总是给自己找很多很多借口,实际上很多事情如果能够执着的面对并且一点点去实施,还是有实现的可能的。坚持不懈,就会有希望成功。
不想喊口号,弘扬大道理说励志精神,只是觉得如果可以奔跑,那就尽情奔跑吧!因为有些人一辈子都不曾有恣意奔跑的感受。

 短评

看到难受,不得不拿这部电影去和Frida比较,同样是残疾人,同样知难而上,同样作画,但两片的摄影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两人的画技也不可同日而语

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若非老刘追求“将任何角色都变成本色”的精分派演技,就脚本来说对男主角的刻画流于表面,甚至不如其父母来得鲜活生动。不过原自传也是刻意回避一些不那么美好的真相,去打造一个“只要坚定面对就能战胜噩困”的励志传奇。看到残障人士勇敢追爱与接受爱的故事,就发现自己心有残缺……

8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所谓的“励志”和“神表演”更像是噱头,就连那点浅尝辄止的爱尔兰元素都像是文化景观连环画。Brenda Fricker的表演代表了此片的最大意义,那种母性的质朴,包容,坚忍的生命力,不仅仅是凯尔特劳工阶层的,更是一种贯穿人类发展的孕育力。

9分钟前
  • WillGoWild
  • 还行

Daniel Day-Lewis首封奧斯卡影帝之作,有種類似《Frida》的感覺,即表演水準高於影片質量,同時又有種《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的感覺,即在主角被禁錮的身體之中那顆渴望自由的心閃閃發光。觀影之初我質疑Daniel Day-Lewis的表演太過火,但是我後來理解了其中的全心投入。

10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1996年《破浪》→ 2017年《一呼一吸》→ 2018年《真爱百分百》→ 2012年《坐着轮椅飞上天空》→ 1989年《我的左脚》→ 2020年《瘫痪人生》:因《破浪》而起观看了几部主角不幸瘫痪的电影,然后想起这部知晓多年的《我的左脚》(丹尼尔·戴-刘易斯凭借本片第一次获得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于是终于观影了。—— 今日观看的六部影片中个人整体观感最佳的一部作品就是这部《我的左脚》(看得我泪腺触动好几次)。

1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丹尼尔戴刘易斯的戏份应该再多一点

18分钟前
  • 七颗子弹
  • 力荐

1. Eddie在饰演霍金之前,一定看过此片吧?!英国男演员最受瞩目的一大堆,长相上就没有重样的,也没有统一的一个帅的标准,都帅出了自己的风格。而知道他们对演艺事业的全情投入和他们各自的学霸背景后,你就更知道一副好皮囊真的没什么,还要脑子里面有东西才行。2. 不爱上片中男主角也很难吧!

21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布朗聪慧,但在不健全的社交环境下粗鲁,看似缺乏教养,但是细想后一切都那么合情合理,DDL演绎地很完美。

25分钟前
  • 麻叨
  • 力荐

迟来的希望 令人伤心 朴实 真挚 感人看的我想哭了 我们正常人很难体会命运对残疾人的不公啊

30分钟前
  • 阿达
  • 力荐

吉姆·谢里丹处女作,一位身残志坚天才艺术家的传记片。1.丹尼尔·戴-刘易斯凭借人戏合一的精湛表演首次加冕奥斯卡影帝,小演员休·奥康纳对身患脑性瘫痪的少年布朗的演绎也毫不逊色。2.借由中年布朗等候出席活动时护工翻阅他的自传来回溯叙事,穿插其艰难成长历程,运镜与配乐相当冷静克制,但布朗以左脚完成的一系列或平常或非凡的动作(拯救母命、成功射门、书写作画、尝试割腕、砌砖盖房、击倒对手、献花邀约)的感染力有增无减。3.影片凸显了原生家庭对残障者成长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虔信温柔又永不放弃的母亲、虽酗酒粗暴而不无爱心良善的父亲和尊重友爱的兄弟姐妹都刻画得饱满鲜活。4.两个精彩镜头:片头展现布朗以左脚艰缓放唱片的移动特写长镜,呈露出围观食客诧异尴尬目光的来回横摇长镜。5.“我常畅泳于你美丽眼眸的蓝色池水中。”(8.5/10)

3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励志,人生是否有意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35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DDL演技太过霸道奉献出前无古人的强悍表演。用身体行走,用左脚探索人生。左脚翻书左脚拿画笔左脚按打字机按键。真性情,大才华。不管年少时候还是成熟年华,丢弃的永远是被自己所超越的,在手中的永远是值得追求的。不碌碌无为的话说听起来俗套却是铮铮铁言万年不变。

36分钟前
  • 马西吼吼吼
  • 推荐

刘易斯的演技可谓是出神入化,整部传记片也是中规中矩,这类方法拍纪录片很讨奥斯卡的喜欢,主人公往往身残志坚,朋友和家庭的温暖和互相帮助,可惜的是导演没有更进一步的发挥,使得影片本身显得平庸。

39分钟前
  • 推荐

当因身体局限不能得到爱时,那种绝望却是心的绝望。被禁锢在残躯中的灿烂灵魂。DDL为这片子牺牲很大。

40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Thus conscience does make cowards of us all; And thus the native hue of resolution Is sicklied o'er with the pale cast of thought, And enterprises of great pith and moment With this regard their currents turn awry, And lose the name of action

44分钟前
  • 匹咔咘
  • 推荐

演员太给力了,演出的效果很好,他的人生就是这么让人感到疼痛,一个丰富的灵魂被困在一个沉重的枷锁里面,只有强韧的意志才让自己的生命精彩起来,大喜剧结局的故事,但是里面的辛酸却不仅仅是电影里看到的,向Christy Brown及帮助他的人尤其是他妈妈致敬。

45分钟前
  • 碧落亦然
  • 推荐

这种题材很难不与励志沾边,不过这部里导演将励志的内容最小化,很多的在刻画男主角的才华和各种真情实感。当然了,我一向不喜欢演残疾人的电影,男神也不例外,不过妈妈是真的好。

46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此时基提已经爱上了艾莲。某日艾莲将基提的画推荐到了朋友的画廊展出。结束后基提向艾莲表达爱意,却被她拒绝......

48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很久之前就听说过多片子 ddl真的是像水一样的演员,每一个角色都看不出是同一个人。/要演绎一个身体残疾的人说难很难说不难也不难,day的尺度掌握的真是刚刚好 ,不多不少。 /想到了去年争取了很久的那个痉挛患者的角色,挺可惜

50分钟前
  • 帅的让人生气
  • 力荐

相比励志,我认为这片更多的是真实。DDL真是出神入化,这片子是在布拉格之恋之后一年啊,对比一下真是更加惊呆

5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