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2009

记录片法国2009

主演:扬·阿尔蒂斯-贝特朗,格伦·克洛斯,雅克·冈布兰

导演: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剧照

家园2009 剧照 NO.1家园2009 剧照 NO.2家园2009 剧照 NO.3家园2009 剧照 NO.4家园2009 剧照 NO.5家园2009 剧照 NO.6家园2009 剧照 NO.13家园2009 剧照 NO.14家园2009 剧照 NO.15家园2009 剧照 NO.16家园2009 剧照 NO.17家园2009 剧照 NO.18家园2009 剧照 NO.19家园200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5 02:33

详细剧情

  经过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地球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然而自人类出现以来,我们只用了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将何去何从?  导演扬恩•亚瑟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拍成此片。本片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从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从亚玛逊热带雨林到戈壁沙漠;从美国德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深圳的工业城镇。影片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现地球的绝美以及日趋危急的现状。明天并不遥远,但我们该选择怎样的未来?

 长篇影评

 1 ) 我身为屠刀,如何放下屠刀

    此文仅为听得懂反讽的人而写。
    不可否认,剧组将《家园》拍得很唯美,完全采用了一种上帝的视角,说教的论调。但镜头下的美丽,并非真正的美丽,这仅关于取舍,是一种刻意的美,做作的美。
    全球变暖,不过是政治与商业结合的又一怪胎。环保完全是在做秀,人们要么是无知的一厢情愿,要么是变本加利的伪善。一些人提倡用太阳能器械,可他不知道将矿石最终制成器械,早已得不偿失。所有的环保发布会皆不环保,无非是耳目一新的高档消费。看吧,人类!你们关心的不是环保,不是真像,而是利益。
    生物圈,你我互食了几十亿年,如此的正当与光辉。战争是人类所做的最理性的行为,破坏环境同样也是。不论你相信与否,科技为争斗而生,而不是要为人类谋福利。
    道德我们有,可我们并不真正相信它。就像我们并不真正相信有上帝。从点滴做起,保护环境?别逗了。
    这个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组织化,我只对我生活的上下级负责,对于其他,人们皆无脑力。
     过去,我正如所有生命一样,忙于利益的争斗,将来我也将继续杀戮,这是我的安生立命之法。我身为屠刀,如何放下屠刀。终我一生,别无他求。
    让我死。。。
    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我的身形是如此的丑陋,我不愿见任何人。我的心灵将永受煎熬,赎我身体的罪。
    离开地球,人类存在不会长久,枝节如此众多的平衡,不是人类这样低等的生命所能掌握的技巧。惟一可能的结果,将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黑死病”,上帝重临地球,人口锐减,最终达到新的平衡。至于在这场由人类自食其果的大灾难中,少数人类是否能延续生命,那将取决人类是否有活命的基因。作为上亿年进化产物的人类,也绝非等闲之辈,结局将非常乐观。
    如果地球要毁灭,那就让她毁灭吧,这也照样是一件奇观,不失大自然的雄浑,最神奇的造化。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无需大惊小怪!产生——发展——消亡——再产生……


 2 ) 《家园》

一部耗时十五时间,走访五十个国家进行拍摄,只为将地球呈于世人的匠心之作,《家园》是一部美到每一帧都无可挑剔的记录片佳作,而其对我们们所生活的这颗蔚蓝之星的审视又是如此的真挚而又客观,于此中电影以宛若上帝般的视角为切入,在叹为观止与触目惊心共存的自然画面中,对人类过度现代化和温室效应的隐忧形成了其最为有力的内在纵深,于此方才那对环保的着点是如此的荡气回肠,动人心扉。

 3 )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 而地球, 只有一个.

youtube 上有.是全球免费播放的.

http://www.youtube.com/homeproject

无论是我们,我们的先人,或者我们的子孙,所拥有的只是同一个地球.
希望每个人都能来看一看.

 4 ) 唯美震撼的环保纪录片《Home》

上周五(6月5日)晚饭后,头脑开始迟钝,赖在躺椅上拿电视遥控器漫无目的地快速翻台,突然一段壮观的航拍画面闪入眼帘,让我精神一震,立马停住在香港明珠台并一直看完......这是一部讲述地球环境变化和资源使用的纪录片--《Home》。

《Home》所有画面都是航拍的,让我以从未有过的角度注视地球:从两极到喜马拉雅,从亚马逊热带雨林到格陵兰茫茫冰原,从城市森林到戈壁沙漠;犹如魔法球的黄石公园大棱镜温泉、恍如外星的大峡谷、宝石花纹般的大堡礁……一系列波澜壮阔自然景观让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完美设计。航拍下,万里长城、上海摩天大楼、我居住的深圳、曾经到过的印度乌代浦尔的“湖中宫殿”,这些熟悉的景象,在全新的视角下带来了震撼的感受。

震撼的,更多来自于看到人类对地球制造的巨大伤痕:海地只有2%面积覆盖着树木的光秃秃山头、马达加斯加山坡上被雨水侵蚀得满目疮痍的深坑、只剩下20%冰川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这一切,触目惊心!是否此前看到的美景有一天也会沦落至此?!

《Home》(中文译名:家园 / 地球很美有赖你 / 卢贝松之抢救地球)是一部法国制作的非盈利影片,于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首播,并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电影、电视、DVD和互联网同步公映发行。而我刚好碰上了明珠台在香港地区的电视首播。

《Home》的导演是著名法国摄影师、生态学家、环境保护者Yann Arthus-Bertrand (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Bertrand专门从事空中摄影已超过30年,极具声望。他的空中摄影作品集《Earth from Above(空中看地球)》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售量超过3百万册;同名的免费摄影展在全球110个城市展出,观众达1.2亿人次。而《Home》便是Yann Arthus-Bertrand 30年空中摄影和环保工作的一次动态精华荟萃。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 ( Luc Besson, 《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导演) 则担任《Home》的制片。

整部影片拍摄时间跨度18个月(在上海的镜头中可以看到建设中和完成后的"环球金融中心"),共计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使用装在直升机上的Cineflex高清摄影机拍摄了733盘录相带,样片总长488小时。影片拍摄得到巴黎春天集团(Printemps-Pinault-Redoute)1000万欧元的资助以及许多著名品牌的赞助,包括YSL, Gucci, Boucheron, Ellos, SomeWhere, Stella McCartney, Avenue, Alexander McQueen, Bottega Veneta, Sergio Rossi, Puma等。

让影片增色不少的电影配乐,是由法国著名作曲家Armand Amar创作,并由布达佩斯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演绎。影片音乐中融汇了蒙古、亚美尼亚、伊朗等国的吟唱和器乐,使影片犹如冥想般舒缓又带着淡淡的哀伤,以另一种方式,传达了对地球家园现状的不安及深切怜爱之情。

我们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她孕育出来的万千物种长期一直相互依存。但只有20万年历史的人类,却快速掌控了这个星球并为所欲为,过度索取资源,打破了亿万年来的固有生态平衡。在《Home》里面,我们了解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饲养提供肉类的牲口,生产1公斤牛肉就需要消耗1万3千升的水;为了生产纸浆而砍伐原始森林大量种植桉树,生物的多样性被人为破坏,快速生长的桉树,抽干了地下的水分,快速消耗地球的资源。 过去50年,人类对地球的改变,比前面20万年还要多,令这个美丽的蓝星球千疮百孔:大河断流,资源枯竭;冰川冰冠快速减少,气温上升,气候反常;森林消失,物种灭绝......

* 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
* 全球军费开支多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经费的12倍
* 每天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食水,10亿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
* 10亿人在饱受饥饿
* 全球超过50%销售的谷物用于喂食牲口与生化燃料上
* 全球40%耕地质量下降
* 每年有1300万公顷的林地给毁灭
* 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濒临绝种,生物品种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
* 75%的渔产品已耗尽或面临耗尽
* 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是有纪录以来的最高
* 冰冠的厚度40年来减少了40%
* 到2050年,可能导致多达2亿的气候难民
 
长此以往,电影《Wall-E》里面,整个地球变成垃圾场的命运将不再是科幻情节,也不再遥远,但人类有能力整体移居外星球的日子还遥遥无期,人类正在毁灭自己唯一的家园!

人类早已是地球的统治者,但不能再充当肆意妄为、目光短浅的独裁者,而应该作为地球的管理者,用智慧的远见,与其他所有物种去共同分享、去挽救去持续保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欣慰的是,许多国家、许多人已经在行动:以取之不尽的太阳能、风能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煤炭;重植林木,建立起更多的自然保护区;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减少使用、替代、再用、循环、回收,做一个负责任的消费者……

正如《Home》影片最后所传达的信息:“现在已不再是悲观的时候,让我们立即联手,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我们剩下的还有什么。”是继续破坏直至毁灭还是行动起来拯救我们唯一的家园?答案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本文由Jansen Wong原创,配图版本首发于个人博客http://www.plusview.com/blog ,保留版权。

 5 ) 地球很美有赖你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水、土、木、空气,没有东西是自给自足的。片子看了两遍,每当现实的数据显示出来的时候,心一阵阵疼。1小时29分时长,有1小时20分的时间来总结人类种种恶行后的结果,原以为一切都美好……

    过去50年,世界人口增长一倍有多,同一时间,我们把自己的岛屿——地球,所作的根本改变比过去二十万年都要多。
    
    仅50年,地球发生变化,是历来人类从未体验。越来越快……
 
   
    石油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舒适,1升石油=100双手在一天产生的能量,美国三百万农夫产生的谷物可以喂饱二十亿人口。而这些谷物并非供给人口,大部份用于喂牲口。这些牲口可能一生未见过草原。一队队的卡车运来数以吨计的谷物、黄豆和丰富蛋白质颗粒,最终变成一堆堆肉。

    越来越快,距离不在以公里量度,而是多少分钟的车程,汽车成为舒适和进步的象征。如果每个社会都跟随这个模式,地球不会只有九亿,而是五十亿。


    自1950年起,世界人口增长一倍,渔获从每年1800万吨,剧增至1亿吨。也许哪天你在高级餐厅吃到的某条鱼种,可能是世上最后一条。

    地球上每十条大河,就有一条年中数月不能流出大海。缺少约旦河水,死海的水平线索每年减一米。印度可能是下世纪最受缺水影响困扰的国家,过去二十年,他们挖掘了2100万口井,为了找到水源,井越挖越深,在印度西部,己有三成水井被废,地下含水层开始干涸。

    2025年前,水荒问题会影响二十亿人。

    
    自1960年起,砍伐的速度越来越快。阿马逊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其面积己缩小2成,森林让给牛场和大豆田。

    婆罗洲曾是全球最大生物品种的摇篮,现在己被打破,灾难源于生产全世界销售最高的棕榈油,它不单可以食用,还可以生产化妆品,清洁剂,以至越来越普遍的另类燃料,树木的多样化被单一化取代。

    另一过度的是制纸浆的桉树,过去五十年纸张需求增长5倍,桉树底部寸草不生,因其落下的叶有毒,令其它植物不能生长,它们生长快速,耗水多。

    树木提供3/4生物品种的栖息地。被我们一再破坏。而世界超过二十亿人口依赖炭。

    50年来贫富悬殊从未如此严重,今天全球一半的财富掌握在2%的富豪手中。这种不相称导致人口迁移,拉哥斯的人口在1960年只有七十万,到2025年将增至1600万。

    四十年来,冰冠的厚度过减了四成,它在夏天的面积逐年下降,2030年会全部消失,另一说法是2015年。在格陵兰表面,湖泊己开始形成,融化的速度连最悲观的科学家,十年前也预计不到。

    气候变暖。在西伯利亚等严寒区,地面长期结冰,称为永久冻结带,隐藏下面的是气候定时炸弹,沼气。此温室气体比二氧化碳的浓度强二十倍,释放的沼气会令温室效应恶化到无人预料的程度。

     越来越快……

    全球花在军备上的资金是援助发展中国家资金的二十倍
    2050年地球1/4的生物濒临绝种,生物品种死亡率比正常速度快了1000倍
    每天有5个人因饮用受污染的水死亡
    十亿人在饥饿边缘挣扎
    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喂牲口和作燃料
    全球四成的耕地质量在下降
    每年有13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
    最近十五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
    
    我们得到地球四十亿年的遗产,却只用了二十万年改变它的容貌。

    人类只有十年的时间把暖化的方向逆转,我们炮制了自己都无法控制的现象,我们只有很少时间去做改变。

     
     拯救地球,从身边事做起
     
     单面的纸反面接着再用,水笔用完了只换笔芯就可以,少用一次性的物品。同时也是支持环保工作。不乱扔垃圾。如果家里有书本、干净的衣服要扔掉,可以整理起来,寄给一些贫困的地方。
     节约用水,不要浪费。
     如果不是非常非常需要汽车来代步,暂时不要买汽车,它所耗的汽油和对空气的污染都很大。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会发明太阳能汽车,到时又要更新换代,得花不少银子。
     如果可能,每年种一颗树,种不同的品种,不要让我们的树木最后被棕榈树、桉树所取代。
     推荐身边的朋友都看这部片子,还要教育下一代要有环保意识。

     还有很多很多,大家都能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
     1、如何将太阳的能量最大化开发。太阳60分钟发出的能量,相当于人类一年的消耗;
     2、循环利用资源?最简单纸张,在中国,回收的工作是最难。中国现有的资源回收的公司,回收的都是国外的“废品"。

 6 ) 这类纪录片都是毁灭前的抢拍资料

自己也游走了不少地方,深知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之美美不胜收。这部纪录片历时15年,走访50几个国家,488小时的素材,浓缩在90分钟里,《家园》可以说是带你领略地球的魅力的最佳选择之一。

《家园》采用独特的航拍方式,记录从地球诞生之初开始,直至今时今日。坐在家里的高清电视前,浓浓的迷雾,汹涌的瀑布,巍峨的青山,宏伟的大峡谷,巨大的火山口,葱茏的雨林,庞大的湿地,如镜的盐沼,蜿蜒的大河,盘旋的冰川,优雅的鲸鱼和海豚,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乃至圆形灌溉的农田甚至密集的城市贫民窟,在最美的角度航拍,都一一展现出奇特的图案,绽放出不同的缤纷异彩。

毫不夸张,每一幅画面都是最美的景片,每一幕都让人心旷神怡。毫无疑问,《家园》在画面上做到了极致,随时截屏都不会错。推荐在大屏幕上看高清版本。

同时《家园》有着和《难以忽视的真相》类似的主题,控诉人类活动导致地球环境的急剧恶化。《家园》里的一些令人震惊的人类行为画面和其他美轮美奂的画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短视的行为不仅行将毁灭自己,更殃及无辜的所有其他物种。这一主题已是老生常谈,《家园》在这方面的说教也无甚新意。无奈震撼的纪录片年年有,各国政府真正做出的努力的还是凤毛麟角。只有大灾大难降临到自己头上了,人类才会有所警觉,只是那时为时已晚。

我觉得其实现在已经晚了,趁着没毁灭赶快多走走看看吧。《家园》以及BBC的一系列纪录片就是在地球毁灭前的抢拍记录资料,用作人类的挽歌。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短评

最美的画面,最沉重的心情

8分钟前
  • 有猫万事足
  • 力荐

虽然看过不少这样的电影 但还需要时时警醒自己。画面和色彩非常漂亮

9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力荐

如果真有心,不如把航拍的钱省下来捐给环保组织。这个片子真不亏为一次昂贵的“谴责”

14分钟前
  • YY
  • 很差

主打宏大气场,看着不是很亲切,虽然那些鸟瞰镜头非常美。ps,在imdb观察半天才发现Luc的名字,“又名”怎么翻的啊!

16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还行

爱地球啊!

19分钟前
  • 薇拉
  • 力荐

研究地球的外星人必看

23分钟前
  • zing
  • 推荐

逊色于行星地球很多

26分钟前
  • 豆友1576610
  • 推荐

人类就是地球上的一个大毒瘤

30分钟前
  • 把渣害
  • 力荐

需要有这样的人,记下这样的瞬间。

34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纪录片也可以感人

35分钟前
  • jiyun
  • 力荐

悲观已经太迟了。

3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就像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被狗日了……

40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你一定要看!

4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破坏环境只是为了让空气和水更加稀有 以便用来交易 获取利益 当然大众是买单的那位

43分钟前
  • 刘二
  • 力荐

非常震撼我的2009年好片

48分钟前
  • 左翼
  • 力荐

压抑感、沉重感、无力感。影片最后给了我们“希望”,但不是我没有信心,只是绝望太过强大。对于地球这个家园,人类只是在通往毁灭的路上。

5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如果我是中学教师,这部片子实用性也太强了点吧!清晰舒缓的女声解说,用于英语听力练习再好不过;我要是教地理,第一堂课也先用这片子引起娃们的学习兴趣!还有啊,哪个旅游公司提供坐直升机把这些个景色全看一遍的服务,收费几多啊??

55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力荐

我覺得這部電影是BBC的Earth-The Power of the Planet以及Planet Earth的結合。自然之美令人顫抖,但是背後隱藏的訊息卻令人心寒。

59分钟前
  • StevenTong
  • 力荐

俯瞰这地球的伤痕。We all have a date with the planet! “导演走访50个国家,俯瞰生态光影,美不胜收。” 镜头太美了,不过缺乏说服力和“号召”的力度,更多的仅是展示地球“伤痕”。还可以,但触动不多。只能算是环保纪录片里的一张空皮。

1小时前
  • 影志
  • 还行

唯美画面

1小时前
  • 蕾蕾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