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魂交易

香港剧香港2004

主演:王喜,关礼杰,胡杏儿,胡诺言

导演:关永忠

 剧照

追魂交易 剧照 NO.1追魂交易 剧照 NO.2追魂交易 剧照 NO.3追魂交易 剧照 NO.4追魂交易 剧照 NO.5追魂交易 剧照 NO.6追魂交易 剧照 NO.13追魂交易 剧照 NO.14追魂交易 剧照 NO.15追魂交易 剧照 NO.16追魂交易 剧照 NO.17追魂交易 剧照 NO.18追魂交易 剧照 NO.19追魂交易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9 00:29

详细剧情

  饶承天(王喜 饰)是天才计算机犯罪专家,他喜欢挑战犯罪。而最近香港警察商罪科的高级督察庄展鹏(关礼杰 饰)则盯上了他,誓要将他入罪。一次,展鹏布置好一切因有承天犯罪,本以为天衣无缝一定能捉到他的把柄,岂料意外发生了一起枪击案,令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展鹏更是不服气。另一方面,警校毕业生家明邂逅了速递员健儿(胡杏儿 饰),而健儿则是承天同父异母的妹妹,只是两人还不知情。随后,家明在好心帮助同学进入警校资料库篡改成绩时被发现,遭到革职处理。展鹏则认为家明很有卧底的潜能,于是邀请他当卧底,将承天绳之于法。家明痛快的答应了。于是一场兵贼较量展开了。

 长篇影评

 1 ) 自由

魔鬼告诉人的自由是:你应当什么事都可以作,尽己所爱的去作。
  
  上帝期望人拥有的自由是:我什么事都有最大的自由可以作,但我也有一种自由 ── 就是我有能力不去作某些事。
  
  这才是上帝给人百分之九九的「可以」,与百分之一的「不可以」,这背后的自由真义。上帝的自由定义,是「更自由的」

 2 ) 我们都是魔鬼的子女

这部影片是老婆推荐给我的, 她说是大学电影课老师给她们放的, 印象很深. 她们老师真够阴暗的, 不是因为里面的露点镜头和恐怖画面, 而是因为这个影片告诉我们: 我们都是魔鬼的子女.
凯文的母亲是个虔诚的基督徒, 一生未婚, 只是在15岁时收到了诱惑, 而且他的父亲以后再也杳无音信. 与其说他的父亲是Millton或者什么人, 不如说, 他的父亲是魔鬼, 是不负责的欲望.
Millton告诉凯文, 你暗恋的女同事也是我的女儿, "I have many children in the world."
Millton对地铁里的混混说他的老婆正在和别人上床, 他是先知吗? 不,他只是懂得什么是"人类", 他们在虚荣, 金钱, 猜忌和欲望里陶醉享受追逐, 无一例外. 因为他们都是魔鬼的子女.
每个人都继承了魔鬼的基因, 他们的心中都有个心魔, 它在试图控制你, 当它得手时, 你就变成了魔鬼. 流浪汉在袭击艾迪时就是魔鬼, 女同事来挑逗凯文的妻子抚摸自己的人造乳房时也是魔鬼, 而凯文在法庭上责问无辜的女中学生时, 在和妻子做爱并幻想自己暗恋的女同事时, 在和老板保证不会因为照顾妻子而放弃手中那个对自己仕途很重要的案件时, 何尝不是魔鬼!
影片的结尾还是比较"好莱坞", 恶梦惊醒, 一切可以重来, 不过魔鬼并没有离我们远去, 在记者告诉凯文他要上头条时, 凯文和他的妻子对这个vanity很有兴趣. 记者突然化身成Milton:"Vanity, is definetly my favorite sin... ..."
呵呵, 对基督教的原罪论越来越感兴趣了. 看来需要从今天起, "日三醒吾心", 以驱心魔.

 3 ) 好人难当

        电影的结尾,在经历了一切噩梦一般的现实之后,凯文运用S\L大法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分歧点,做出了和原先全然不同的选择,当他看到在支线里死翘翘的娇妻向他甜美微笑的时候,说不定还在感谢魔鬼给了他重新来过的机会庆幸自己终于走上了true end呢,结果,一转眼,当他答应记者为他炒作一次专访的时候,他又在不知不觉中掉入了另一个陷阱里——虚荣。原来没有所谓的true end,所有的选项指向的都是同一个end。如果人生能像玩AVG那样的随时load,是不是就能一帆风顺修成正果呢?显然不能,因为所有的问题,并不是出在选项上,而是设定,设定大过天。
    人类,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面前立刻就刷刷刷布了七个陷阱,好色暴食贪婪懒惰愤怒嫉妒傲慢,你绕过一个就必定会掉入另一个,事过了三后头还有四,就算你处心积虑与天斗地斗终于在无惊无险中安全的度过了一生,这样一个没尝过口腹之欲床第之欢浮生偷闲的寡淡人生,有什么好炫耀的?所以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一个有完美主义倾向想名利良心双收的好律师简直是难上加难,当你发现自己所有的努力最后无非都指向一个悲观的结局——除了一头扎入罪恶的海洋用礼义廉耻换取没心没肺外你只有一死了之时,无论是上帝还是魔鬼,放心吧,他们正乐呵着呢,“你看得到,却不准碰,碰到了,又不准吃,吃到了,却不准吞下去”,既然如此,你们全能的主,又为什么要在伊甸园里种上一棵苹果树呢?

    《魔鬼代言人》就是这样一部试图揭露某些秘密的电影,这样的电影怎么拍都很好看,因为人类解析人类,是一件既其乐无穷又精神分裂的事情,导演一方面得和自己的内心作战,抵抗剧中魔鬼的诱惑,一方面又得摇身变为魔鬼贬低上帝的残忍和袖手旁观。这样一种天人交战,若是连导演自己都没说服自己,那么电影的结尾必定崩坏无疑(参见《复仇者之死》、《无极》)。显然服过兵役的泰勒海克福德对人性持着悲观的态度,于是在影片即将崩坏的时候搞了这样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局。
    影片中,凯文饰演了福罗里达州一位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律师,在这个小城市里,他拥有着连续64场不败的记录和一个甜美娇妻玛丽安。影片一开始就是凯文的一场精彩的,颠倒黑白的辩论,成功的帮他的色情狂委托人逃避了法律的制裁,这雷池里小小的一跃,也决定了他之后的人生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道路,开始了一场同魔鬼之间的博弈。于是,我们看到凯文夫妇来到罪恶之城纽约,住上了带3间卧室的豪华套房,而凯文,作为一个律师,底线越降越低,三观时刷时新。玛丽安以一个女人的敏感最先发现了生活的空虚和不对劲,于是也就成了这场博弈的第一个牺牲品,她被魔鬼骚扰被丈夫的繁忙冷漠折磨直至精神崩溃企图退缩,这时被委以重任的凯文早已经深深的陷入了迷乱放浪的名利场之中不愿退出,“我放弃这个案子,而她的病好了,我会因此而恨她”,当凯文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作为人类的自私暴露无遗,他朝着魔鬼铺设的陷阱前进了一大步。

    最近在读京极夏彦的推理小说,这个著名话痨通常会围绕着一个非常简单的观点海谈胡吹几十页,因为这是他所谓的“顺序”,顺序很重要,甚至决定给了你对于一个观点的接受与否。在一开始,凯文的母亲对凯文说:“纽约很可怕,巴比伦大城倾倒了,成了魔鬼的住处,呜呼哀哉,一时间,你的刑罚就来到,灯光在你中间绝不再照耀。”没用!我们说:“你明知道那人有罪,依然帮他开脱,你赚取的不义之财,总有一日将倾覆你。”完全没用!而只有当经历过鬼怪骚扰,子|宫丢失,精神崩溃的玛丽安,当她躺在去往精神病院的推车上是,才晓得忏悔,“一切都是钱引起的,那是不义之财,我们为了钱,不择手段。”不是和之前的告诫一样吗?为什么非要这时才醒悟呢?她想要回家,但是早就没有家了。而凯文呢,圣经的告诫没用,母亲的乞求没用,妻子疯了死了,甚至连他自己都快疯了,依然没用,他依然kept on winning every time,只有当知道面前站着的,既是恶魔又是自己的父亲时,当子弹穿过他的头骨时,唯有到这时,他才知道,他的不败记录被打破了。而随之而来的时光倒流,似乎也并不是非常乐观。

    人性经不起考验,凯文想做个好人,但他无法否认他是恶魔之子这一事实,《魔鬼代言人》用一种魔幻的方式展现了现实的残酷和无法改变。剧中偌大的房间,壮观的浮雕,楼顶上的水池,这些突兀的场景在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又透出了一种隐约的不安,在纽约这个被人爱被人恨的城市里,究竟还隐藏了多少这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罪恶?看着康妮尼尔森和查理兹塞隆这两个在戏里戏外运气都不大好的大美妞,一个被折磨的不成人形另一个由性感到干枯只在一瞬间,这是不是也是导演和观众的一种恶趣味呢。同样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人为善爱你爱我爱人类,作为我们人类自己,究竟要经历多少杀戮战争颠沛流离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才能够习得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呢。


                                                   文/张立达

 4 ) 法律人没有原罪

电影讲述的是凯文·罗麦斯本——一位保持不败记录的年轻律师来到纽约著名事务所,并受到老板弥尔顿(撒旦)的重用,从前途一片光明到最终发现自己是撒旦之子,并以自由意志(free will)杀身成仁,抵御了魔鬼的诱惑,最终却落入又一重原罪的考验。 撒旦认为,法律是这样一个领域,它最接近生活,又是通往特权的通行证,律师可以利用它将罪犯们无罪开释,把天堂闹得天翻地覆。听到这番话,叫我这个法学院学生热血沸腾,原来法律的权力如此强大,从权贵到底层无孔不入,只要法律人愿意就能搅得世界天翻地覆,法律人的自由意志,可以一念成魔,一念成佛。然而现实世界是这样的:法律虽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却只能在其他社会规范均失效时发挥效用;法律虽以暴力机关为后盾坐拥最高的强制力,却不能在法外强迫任何一个公民承担任何额外的义务;法律虽有智谋过人的精英们作为其实施人,却不能面面俱到,古今中外的冤假错案仍无以避免。法律由定纷止争而生,法律人竭尽所能维护正义,最终竟背负起“刽子手”这个意志自由选择之下的恶名。 西方世界对法律人尤其是律师异常厌恶,德肖威茨教授在《最好的辩护》导言中写道:“没有人需要正义”——“刑事被告和他们的律师当然不需要什么正义,他们要的是开释或者尽可能短的刑期;检察官想赢得官司,尤其当一个有罪的被告极力想借政府‘技术上’的非法行为而逃脱时;大部分法官对正义不感兴趣,是警察和检察官的延伸,他们打心眼里希望罪犯能被认定有罪并关进监狱,也关心司法制度的运作效率和极力避免上级法院推翻其原判这样的耻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法律人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职业目标是维护公平追求正义;而法律人又是一个个鲜明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最初宣誓效忠法律,却无法摆脱作为个体的人的原罪——正如影片中如阴霾般笼罩凯文的——金钱的引诱、求胜的渴求、对名声的追逐,每一种欲望都能将他从成为一个“好人”的正轨上拖入深渊:抛弃爱妻,无视委托人的虚假证言或恶意引用法律原则极力为其脱罪。问题好像回到了“好律师能否成为好人”这样一个终极困局(律师能否为明知有罪的人辩护?)之中。人人都会为恶,可为何法律人尤其是辩护律师总是首当其冲为人诟病,原因只怕在于前文中撒旦所言,智慧、谋略再加上通天入地之权力,自然如蝴蝶效应般,为善愈善,而为恶愈恶。既然如此,就全凭个人的自由意志了。自由意志是人们依照其拥有的条件去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能力,这已经不是靠法律本身就能解决的问题了,在哲学、宗教、心理学以及道德伦理领域都有不同的讨论,是作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价值和道德取向的问题而一直难以得出定论。 不论是自然界原生的法则,还是人类为管理社会生造出来的制度规范,都应当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它只是恰好出现在在某个地域和历史中最合适的位置,法律当然也是如此。我们要惩治犯罪,所以有警察和检察官起诉嫌疑人,我们又惧怕冤枉无辜者,所以发明了疑罪从无和非法证据排除的的诉讼规则;我们期待利用死刑以惩戒最危险的罪人或以儆效尤,又因为死刑的不可逆性而倡议少杀慎杀乃至废除死刑;我们制定了一般的法律规则,期待构建一个将人的行为都纳入法律的规范之内理想世界,却不得不处处受到人权、宗教、种族(民族)的牵制。法律和法律人时刻都面临着两难的抉择,正义与不正义有时没有明确的界限,甚至要在两方均是正义时还要作出价值评判。这个世界的道德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却叫一个有限理性的个体去得出绝对正确的答案未免有些强人所难。 法律人除了人类本身的原罪并没有比其他的职业人背负更多的罪恶,我们能做的唯有审度自己的良心,以最接近正义的方式使社会以一个最不坏的制度运行下去。

 5 ) 比较“城市令年轻人堕落”——《魔鬼代言人》和《华尔街》

看《魔鬼代言人》,乍一看觉得跟《华尔街》有点儿像,都是讲述一个年轻人来到纽约发迹和堕落的故事,一个是金融界新人,一个是律师新星——都是出于强大的诱惑中和巨大的压力下的行业。
但是后面就发现两者的不同,首先在手法上,《华尔街》非常现实主义,叙事强劲有力,加上道格拉斯的表演,他让我们相信,一个金融界新生的堕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而《魔鬼代言人》则具有强烈的宗教感和魔幻感。首先是安排撒旦挑战现世法律制度,非常有意味,因为现世的法律制度,跟基督教的传统有莫大的牵连。片子越往后面进行,宗教感就越发的强烈,基督教的种种基本命题都得到探讨。
比如女性通过自己的堕落实现对男人女人的救赎,比如曾经的六翼大天使在教堂、在摩天大楼的顶端等极具有隐喻色彩的场所引诱自己儿子的堕落、引诱自己的子女——同时也是上帝的子女相互诱惑,不管是简单的视觉上的变换还是情节的安排还是越到后越浓烈的诡异氛围,都表达出一部魔幻作品的特质。
结尾是这部片子最诱人之处,年轻人还是走上了堕落之路——“虚荣心是我最喜欢的原罪”。
与《魔鬼代言人》相似,《华尔街》也有一句经典台词:Greed is good (贪婪是好的),前者讲虚荣心,后者贪婪,角度类似,但是给人的感觉不同。《华尔街》里面,这句话是在股东大会上公开宣称并且得到无数的认同的,直接有力冰冷残酷。但是始终双方是对等的,道格拉斯再厉害,他始终是一个人,在人性的层面上,他并不比愣头小子强大。而虚荣心的这句,始终是魔鬼帕西诺的得意自语,如同这句话的发明者,它站在摩天大楼的顶上俯瞰big apple里营营碌碌的人们。
所以,《华尔街》里的年轻人是可以被救赎的,查理在老爸的引导下重新找回良知——有趣的是老爸的扮演者后来在the west wing里面饰演完美民主党总统巴特勒——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老爸出身工人阶级,在《华尔街》里,年轻人可以从纯良的父母和出身那里找回良知。这不免让我想到主演道格拉斯和导演奥立佛斯通的出身。
而《魔鬼代言人》则是把小城和城市对立起来。母亲在城市里被引诱,但是在小镇上找到了心灵的归属和平静的生活,而她的儿子又重新在城市中受到引诱,开始新一轮堕落。是,他内心有道德、有良知,但是这种道德和良知能支持他多久呢?结尾我们看到,一轮新的堕落开始了。
所以,《华尔街》是乐观的,因为首先,他对人性保留有希望,更重要的是,在《华尔街》中,一切问题都是现世的问题,种种剧情的安排始终令我相信制度的改善可以解决问题。
而《魔鬼代言人》中,问题是关于人性的,是关于宿命的,它讨论的是现世问题,但更主要的是通过现世问题的讨论探讨人性中的上帝与魔鬼的交战。
城市令年轻人堕落——在《华尔街》中,城市代表资本主义,华尔街代表人性的贪婪,而在《魔鬼代言人》中,城市却是撒旦开疆扩土的前沿阵地。
 
ps 一边写这个一边听keren ann,作孽啊。

 6 ) 魔鬼代言人

基努里维斯还是一贯的英俊,我也还是一贯的不喜欢这种英俊——我不喜欢他白净秀气得像个东方男人,也不喜欢他眉宇间的正气。我喜欢高大的硬朗的,粗犷也可以,神气最好是亦正亦邪。
阿尔帕西诺其实也不高大,个子比起基努里维斯还矮了一头,可是我还是喜欢他,喜欢他那种老派花花公子的味道——他穿起白衬衣,银灰马甲,脸色苍白,黑沉沉的眼圈,好像吸血鬼一样魅惑。

电影拍得非常好。凯文如何一步步陷入、迷失,十分的合理自然,毫不生硬。事业成功带来的巨大满足感,或者说,虚荣感。情色的引诱。渐渐忽视了原先最看重的东西。渐渐迷失。
刚刚搬到纽约的时候凯文对妻子说,如果你不喜欢,我们就回去。后来他坚定地对母亲说,你可以带她回去,我不会离开纽约。
他的妻子日渐反常,他不是不着急,可是对他来说,这已不是最重要的了。撒旦很有技巧,他的诱惑是以退为进:你应该以爱人为重,放弃这个案子,所有人都会理解你。我可以找别人接替。你应该在她身边。
凯文回答说,你知道我最害怕的是什么?我最怕的是我放弃了这个案子,然后她的病好了。这样我会恨她的。

我想我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她若真死了也罢了,若是不死,若是病好了,他会觉得他的放弃不值得。他会觉得他被要挟了,被强迫了。于是他会恨她。
可是,如果他不放弃案子,然后她死了,他又会怎样?他会恨他自己么?

也许凯文当时想不到这么多。对当时的他来说,这个案子太重要了。他的事业太重要了。一举成名太重要了。
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如果你不喜欢,我们就回去。”的凯文了。

一切到底是撒旦的引诱,还是他的自由意志?

后来她果然死了。死前她一次再次地告诉他她的所见。但是他没有相信。他觉得是她的精神出了问题。
她的样子看起来的确很疯狂,很不正常。谁看见了魔鬼还能泰然自若?那个女人变身的时候太恐怖了,我在屏幕外都受了惊吓。还有那个血淋淋的卵巢。吓得我接连两天半夜不敢一个人去洗手间。
他一直都不相信她。是,听起来的确难以置信。这一段让我想起周迅版的《画皮》,一开始陈坤也是同样不肯相信赵薇。
虽然他们同样都是爱妻子的。
若爱人对你说的事违背常理,匪夷所思,你是会相信,还是不相信?

爱其实是应该包含信任的。

凯文跑去质问撒旦,撒旦对他说,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看,我早就对你说过,你应该放弃案子,以爱人为重。

“虚荣,是我最爱的原罪.”

撒旦有一段话很有意思:“我从开天辟地以来 就来到世上,深入人类生活 ,我挑动了人性一切潜在的欲望 ,我满足了人类需求却不批判他 。为什么?因为即使再顽劣的人,我也不会拒绝他,我热爱人类 ,我是个人道主义者,搞不好是硕果仅存的了。”

会被撒旦引诱,是因为人性中存在的潜在欲望。

凯文终于没有跟从撒旦,选择了自杀。

时间倒转,他又回到了佛州,回到了替那个猥亵女学生的变态老师辩护的法庭上。他那金发美貌的妻子,也还是在听审席上笑吟吟地看着他。
那一刻凯文神情激动。是啊,有几个人能像他这么好运,可以一切重头来过?

凯文做出了和上一次相反的选择。他不再在乎他的不败纪录。牵着妻子的手,凯文转过楼梯转角,楼梯上方的记者冲着他喊:这是个好题材,关于律师的良心,若你接受我的采访,我包你可以一举成名……凯文回过头,笑着说:好,明天我们约时间。
这是镜头转成记者微笑的脸,那张脸慢慢变化,变成了撒旦。
撒旦微笑着说:虚荣,是我最爱的原罪。

新的一轮沉沦又开始了。

这个结局真是出人意料的点睛之笔。


 7 ) 一种精神分析解读的方式

我更期望这部电影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角度拍摄。主角本是无父之子,却意外发现自己有一个至高权威的父亲。这个无处不在的父亲的权威和威胁是男主焦虑的来源。他意识到对父之名,父之法的认同要以放弃自由意志为代价,因此拒绝接受,他无法成为父亲,也无法摆脱父亲的束缚,结束生命只能作为唯一的方式。片中出现了两种不同意义的女性。一种是以男主姐姐为代表的女性,她是男性观赏的对象,欲望的对象,也是父亲对男主的一种阉割威胁。另一种是以妻子为代表,渴望爱和自由的女性。她被抛到了一个冰冷的物质世界中,失去了工作,也逐渐失去了丈夫的爱,这也是为什么她在梦中梦到孩子----被物化成生育工具是她最恐惧的事情。而在魔鬼的眼中,前者是好女性,后者是坏女性,前者应该被褒扬,而后者终将被放逐。在电影里,金色卷发是自由狂放的符号,而黑色短发是端庄压抑的符号。妻子由黑色卷发变成黑色直发是丧失自我的一个标志,她经历了怀疑自我,丧失自我,最终无法承担起自由重量而自杀的过程。而主角在亲热的时候,身下的女子忽而变成金色卷发的妻子,忽而变成黑色黑发的妻子,也反映了主角在这两种女性间,在追求物欲和追求爱情间摇摆不定的态度。

本来可以沿着这条线下去,但片尾的说教和高潮无疑消解了这种解读的合理性,而赋予了浓重的宗教意味。让人觉得很可惜。

 8 ) 《魔鬼代言人》的世俗批判和宗教隐喻

    在youku网和tudou网上分别看了电影的上下部分;有趣的是,youku网上的发布者将它列为福音电影,而tudou网上的发布者将它放在了“法律电影”的豆单里。从所谓世俗性和宗教性这两个视角来看这部影片,或许是件有意思的事。
    应该说,这部片子本质上是一部加入了诸多好莱坞元素的宗教片,尤其是反映了美国流行的基督教保守主义者(甚至原教旨主义者)的诸多观念;但如果说这是一部muckraker式的“法律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确实也没错。电影中涉及到的几个案子,显然有对美国现实法律制度和审判程序影射批判的意味,更涉及到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上的诸多难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对陪审团制度下“暴民政治”的反思。从第一个案子开始,影片就以一个深知“行业规矩”的律师的视角不断提醒我们,陪审团制度决不能保证公平的判断;陪审团成员有个人偏见,有从众心理,还极容易被检察官、辩护律师的说辞操纵。例如在第一个案子中,仅因为Lomax证明被猥亵的原告女孩对被告老师有不满情绪、“品行”上并不是那么decent(玩过性幻想游戏、威胁同学作伪证等),就使陪审团本来对女孩一边倒的同情又逆转性地偏向了被告一边——尽管他确实有罪。由于人们惯于凭着加强的可能性来推断必然性,就给“蛊惑者”提供了充足的偷换概念、颠倒黑白的空间。(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一个legal problem)此外,陪审员筛选的程序设计,本意是对原被告双方进行制衡,但其中也颇有钻空子的机会——片子的主角Lomax就得意地宣称“I won... with MY jury”(我的陪审团让我赢了),听着不得不令人苦笑。此外,片子还涉及到宪法第五修正案的滥用(以信仰自由权利为由开脱破坏公共秩序罪的那个案子)、证言地位(如杀妻案,凶手因为证人作伪证且物证不足而逃脱),等等现实的法律问题。这些经过提纯浓缩的案例,或许现实性不是那么强,但确实反映了美国法律系统的典型困境。
    面对这些困境,有人追寻制度上的进一步改善,有人诉诸于人性的苏醒;这部影片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目的是通过法律指向社会,通过社会指向个人,进而对人本主义的价值观进行全面的质疑。如同撒旦所说:“the law, my boy, puts us into everything”(孩子,法律让我们进入一切)。如果把沉溺于物质主义的美国社会比作堕落的巴比伦城(这是不少美国Christians偏好的一个比喻),那法律界就是通行全城的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任何遮羞之门,将人类的欲望、罪恶赤裸裸的暴露出来。人在诱惑面前的软弱和屈服,也定下了全片对人性的悲观主义基调。撒旦称"vanity is my favorite sin"(虚荣是我最爱的原罪),照我的理解,这其实也就是说人类扩大自我的本能就是罪恶的源头;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潮必然导向人类远离无限的上帝,崇拜有限的自我,最终导向一个充斥着糜烂的巴比伦城的“魔鬼的世纪”。撒旦在自白时称自己是“the last humanist”,可谓一种黑色幽默。
    我本是冲着Al Pacino去看片子的,看的时候便不由想到,为什么Pacino的影片中总是充满一种绝望又渴望救赎的宗教情结呢?笑。的确,影片中充满了各种宗教隐喻,譬如强调“test”(试验)这个基督教理论中的重要主题。经典的神学理论认为,没有受过诱惑的人只能像创世纪初的亚当夏娃那样,在伊甸园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被动着享受着上帝的爱,而无缘天堂的至福;只有经历了试验,学会主动地去爱上帝,才能达到全面的救赎。亚当夏娃没有经受住撒旦的test,被赶出了伊甸园,失去了不死的肉体,而上帝选择了参与人事,通过耶稣基督,为人类赎罪,给人类指出了通往永生至福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耶稣也受过撒旦的多次tests,但他拒绝了权力、名望的诱惑——更确切地说,拒绝了“自我”的诱惑,战胜了撒旦(我怀疑在影片中撒旦化身的Mr. Milton在地铁里说“I have lost before”就是指这个)。这样来看,影片中Lomax和妻子在小镇的生活,颇类似于亚当夏娃的初始状态,身有“原罪”(注:原罪的概念在神学上也有诸多争执,在此不是那么academic地借用,领会精神即可^_^),却还未受到强烈的诱惑;随着情节的进展,夫妇俩在诱惑面前以不同的性别模式一步一步地陷入罪恶中。不同于亚当夏娃的是,他们意识到了撒旦的存在,抗拒着进一步的堕落;而不同于耶稣的是,他们无法战胜人性的欲望,最后只能选择自杀——这一最后的反抗形式——与欲望同归于尽了。
    “自由意志”也是片中强调多次的基督教核心概念,它强调了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上帝和魔鬼都只是为人类提供了可能性而已。影片的悲观之处就在于对“自由意志”的不信任——即使Lomax最终通过自杀而获得了重来一次的机会,他还是无法克服vanity带来的另一种形式的诱惑,于是魔鬼并没有失败。很多宗教都用“自作自受”的逻辑来解释世俗中的苦难,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我以为基督教的“自由意志”本质上和佛教的“因果”是差不多的。抛开宗教来讲,人类既受“必然王国”的限制,自作自受之处,自然难免。环境危机、消费主义、心灵空虚这些所谓“现代病”,即使不在宗教的语境下,也是人类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
    看片子的时候感到,导演对humanism的反感还真是不浅啊。Mr Milton办公室里会动的浮雕像,实在是让我想起希腊的人体雕塑艺术,这种被正统基督教义批判却又为文艺复兴以后不少思想家们推崇的东西。哈哈,或许这个导演若早生一千六七百年,也是个誓破希腊“四旧”的闯将呢。:)
    我承认,自己看这个片子的心态或许疏离了一些。像宗教信仰这样personal的东西,本来就要求有很强的感情代入和参与感才能体会到其美妙和震撼之处。不过我也不是完全没有震撼:当Lomax带着对撒旦嘲弄的表情,举枪自杀的那一刻,我忽然感到强烈的感动——无论个人在肮脏的洪流中陷入多么被动无力的境地,总还是有自由选择余地的;虽然我绝不偏好这样的选择方式。不过,那之后撒旦的怒吼之类的就有些无趣了,毕竟,Mr Milton,你的机会还多得是呢,何必那么没风度呢,是吧?

 短评

妻子发疯转变得太突兀,某人自杀后的反转剧情有点俗套,但最后一个镜头又有惊喜。反正善恶都是人类的选择,认了就是,何必赖到魔鬼头上

3分钟前
  • 华丽波板糖
  • 还行

主流电影说到这个层次也算可以了,再多说该吓着那帮孙子了

8分钟前
  • 何生生
  • 推荐

这是个宗教片,宗教片跳出宗教的话,对于无神论者很没说服力。

12分钟前
  • 西宇
  • 力荐

我们总是先拥抱撒旦,然后回去皈依上帝。其实撒旦就是上帝,是我们自己把世界分为上帝和撒旦。善与恶既是不可分割,我们就必然为魔鬼代言。最后,Pasino居高临下带着骄傲的微笑,用他那特有的沙哑嗓音说出箴言:“虚荣,是我最喜欢的原罪”,然后意味深长地孑孑怪笑过后,真的让人回味无穷。

16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錢不該是我們所惟一追求的,就跟茹素一樣,吃植物我們照樣可以活下來,為什麼一定要吃動物的屍體呢?錢夠用就好,真的夠用就好,其他的生命,我們應該思考並且做些性靈上的探索,不枉為一番人,連動物都有預知災難的能力,而人類,卻連此基本的生存能力都喪失了,這是為人的可恥。

21分钟前
  • 肉まんじゅう
  • 力荐

结尾太棒了

24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阿尔·帕西诺的大段说教很不靠谱~~

27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我可怜的基努啊,你虽然英俊高大却如小白兔般被矮小的大灰狼老教父压得死死的。阿尔帕西诺的演技不是一般的赞呐,把邪恶演绎得如此优雅、迷人而令人久久回味。回想中国的演员似乎吴镇宇在《无间道2》里也模仿了一把。

31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前半段瞌睡,后半段惊恐。阿尔·帕西诺老派花花公子味道挺特别的

32分钟前
  • 芥末小馒头
  • 还行

真做作,浪费了阿尔帕西诺的精湛演技和基诺的性感屁股

34分钟前
  • 袁牧
  • 还行

除却片中部分人物的穿着打扮有年代感,真的看不出是97年的片子,尤其最后阿尔·帕西诺房间整面墙会幻化的雕塑,特效绝了!阿尔·帕西诺气场太强大,大段大段的个人独白就是为了他的诠释而量身定做的。人心理应向善,但总会有被撒旦钻空子的时候,天枰善与恶的两端,该向那面倾斜,不好拿捏啊!

36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力荐

我常这样想:在18世纪现代性浪潮中上帝败得一塌糊涂,然后一种名为科技的怪兽趁虚而入填补了这种空虚,科技算不算一种迷信?数据和逻辑是不是一种更为高明的骗局?每当这样想时我都会出于本能的岔开思绪,而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这种毁三观的思绪不断重现,且连带出来的是一串难以言语的哲学思辨。5星

39分钟前
  • 乔大路
  • 力荐

不明白为什么凯文的老婆来到纽约之后不开心,不就是有钱了丈夫忙起来不理自己吗,多么完美的生活,简直是dream life,可能我不配拥有纯洁的爱情吧……

42分钟前
  • Irgendwann
  • 力荐

现实与超现实的交错,人性的对抗,恰当的时间看一部恰当的片子,很有感触。如同导演说的,原来的剧本被帕西诺推了几次,最后这个剧本虽然也有过于显露教育意味的瑕疵,但仍不失为一种对传统的对抗。另外,结尾的高潮部分,还有最终的结局都并不遵循常理,算是亮点。

43分钟前
  • MetalDudu
  • 力荐

电影很不错,而且最后的演讲差点说动我了。不过最好笑的是,即使是撒旦和上帝的赌注,和尊重人类的free will。好像也只是尊重侽性,这个社会的“主角”而为基础。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只是陪衬和转换“主角”心智的工具牺牲品。这实在是太好笑了,撒旦和上帝的世界不需要女人。如果电影的设想是真实的,那么我对此的看法就是,神本身最值得下地狱。

46分钟前
  • 是羊驼吖
  • 力荐

Pacino 饰演「约翰·弥尔顿」,他那场演讲还真有失乐园里撒旦的风采。虽然历史上的弥尔顿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基督信徒,但他确实有一股撒旦的气质,非常迷人的气质。

49分钟前
  • 胡天翼
  • 力荐

这才叫演技,帕西诺看跪。变形的鬼脸,空无一人的大街。人类迷失的后世界鬼影,女神割喉自杀,她看到世界都背离了上帝。

54分钟前
  • bird
  • 力荐

每个人都是上帝和撒旦的混血儿,你并非不爱她,你只是更爱你自己。

58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看得人脊背发凉不寒而栗。请保持一份善良正直的心,坚持做正确的事;懂得克制自己,不要利欲熏心让撒旦趁虚而入。佛州和纽约的比喻很恰当,一个假想的蝴蝶效应,一步错 步步错,结尾的反转再反转真是绝了。

1小时前
  • 貓の薛定谔🫧
  • 力荐

魔鬼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在你对正确与错误做出抉择的那一瞬间,就是与魔鬼战争的过程。老帕的演技毋庸置疑,牺牲颇大的塞隆也用精彩的演出让人感觉完全不输于老帕。★★★★

1小时前
  • Q。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