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群鸟 剧照 NO.1群鸟 剧照 NO.2群鸟 剧照 NO.3群鸟 剧照 NO.4群鸟 剧照 NO.5群鸟 剧照 NO.6群鸟 剧照 NO.13群鸟 剧照 NO.14群鸟 剧照 NO.15群鸟 剧照 NO.16群鸟 剧照 NO.17群鸟 剧照 NO.18群鸟 剧照 NO.19群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5 02:32

详细剧情

  米兰妮(蒂比·海德莉 Tippi Hedren 饰)是一个富家女,偶然在宠物店里遇见律师米契(罗德泰勒Rod Taylor 饰),二人萌生爱意。第二天米兰妮带着她的一对宠物鹦鹉到访米契居住的波德加湾小镇,却被一只海鸥袭击,当场受伤。然而谁也没料到,这次鸟袭击人的事件,只是鸟类大规模攻击人类的小序幕。  米兰妮留在镇上疗伤,这里鸟语花香,生活本来平静,她还认识了米契的家人和前女友,于米契的感情也渐渐升温,但是鸟类的出没对他们生活的骚扰程度也渐渐升级。这些鸟聚集的越来越多,黑压压的一大片,被它们攻击至伤甚至至死的居民日渐增多,这个小镇陷入一片疯狂的鸟灾当中。人们恐惧接近崩溃,如何赶快逃脱这个恐怖的地方,成了他们迫在眉梢的问题。

 长篇影评

 1 ) 俄狄浦斯并非迷因…

看希区柯克 1⃣️8⃣️ 《群鸟》

又得说一句被说烂的套句:是灾难片的鼻祖!在希胖诸多的作品中,绝对是一部非比寻常的作品,以往的犯罪,悬疑,紧张刺耳的配乐统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大群鸟儿笼罩下的恐怖氛围。

其实前半部分还是很有希胖的惊悚心理意味的。自大自负的律师男和衣食无忧的富家女,还是安全感极低的老母亲。孤身一人抚养一双儿女,把对老公的依赖转移到儿子身上,进而使儿子的权力被构建,自己则愈来厌女,还有些许不完全的恋母情结(因为更多时候母子权力是对等的并且母亲更依赖儿子)。而到后面餐厅里众人的谈话,又把这场灾难的矛头指向了人类与鸟儿(自然)之间的矛盾,是人类自取灭亡…那场大火也是把影片的紧张氛围彻底拉高了。

最后一幕也是影片最紧张刺激的一幕,在密闭的房屋空间内,一家四人不断阻挡着鸟儿的进攻,无声穿插在有声,希胖对于节奏的把控,也时刻掌控着观众的呼吸。每次攻击降临前,每只鸟头扎破玻璃,啄烂木门,观众也跟着慌张起来~

影片彩色的画面,也不乏大尺度镜头带来的视觉冲击,快速的剪辑,无头无尾的叙事风格,希胖以追求真实而折磨演员被“诟病”,在影片中也是呈现出了非常好的效果。

 2 ) 群鸟创伤综合症确诊

电影气质奇特的希区柯克影片,不惊悚不悬疑的剧情片。Melanie按约定时间去宠物店取计划来戏弄她姑妈的鸟,因为店家没能按时而骂咧且脸露难色,Mitch来宠物店购买鹦鹉,作为妹妹的生日礼物。Melanie见状佯装成店员戏弄Mitch,而Mitch识破她的诡计,糊弄她一番。Melanie鬼使神差为他吸引,通过自己父亲的关系找到Mitch的住址,当即在宠物店订购鹦鹉并亲自上门送给他。隔天摆放扑了个空,Mitch邻居告知Mitch回乡下过周末,礼拜一再回旧金山。Melanie不作罢,驱车60公里来到乡下,只为把买的两只鸟亲自送给他。到了小镇,几番折腾,才顺利将鸟送到Mitch家中,从Mitch家回码头的船上遭受第一次鸟的袭击。此后,得知小镇教师Annie为了Mitch离开旧金山的城市生活,来到小镇生活已逾四年。再从Annie口中得知,Mitch母亲对Mitch的情感怪诞,似乎不愿意和人分享她的儿子。海鸥的偶然袭击,前女友Annie,强烈占有欲的母亲等出现在希区柯克的电影里面,猜测会有谋杀或不能见光的秘密。怎知故事愈发惊奇,Mitch妹妹Cathy生日派队上,群鸟第一次袭击;再一次,攻击学生;再一次,引发燃油爆炸事件,Annie为救Cathy不幸丧命;小镇眼睁睁被群鸟袭击,俨然一副世界末日景象。影片后三分之二的剧情似乎和前三分之一的剧情,喜欢“为非作歹”的Melanie等毫无关系。可这些割裂感,却无法影响这部电影的观感,是那么紧凑使人紧张。

希区柯克利用一个又一个密闭的空间,将公众置于与演员共同的境遇下。Mitch家中,第一次群鸟袭击,数以百计鸟从烟囱内蜂拥而出,在Mitch家中客厅肆虐;第二次袭击,群鸟狂袭已经被钉上木板防护的Mitch家,鸟锋利的嘴啃食木板,情势不比“丧尸”袭击轻缓;最后一次是Melanie一个人被困房间中,上百只鸟一涌而上,Melanie被啄得遍体鳞伤。此外,在酒馆中,当Melanie将学生遭受鸟袭击的事件告诉酒馆里的当地居民时,相信鸟不会袭击人的鸟类学家、世界末日说的码头工、不希望孩子听到鸟“恐怖袭击”的母亲,因为我们都“目睹”了鸟袭击的恐怖性,所以知道情况之危急,更为这些不知情者的不以为然着急。希区柯克营造的小空间,身临其境的程度,像是得了群鸟创伤综合症,往后见到落满鸟的电线,自觉躲远一些。

鸟的袭击为正,群众放映为侧,正反相衬写实记录了一次鸟袭击人的事件。没有科学依据,没有告知故事主角结局,一切都停留在汽车驶过地面满是鸟、离开小镇的路。

 3 ) 家庭剧与灾难片的连接点:一种情绪的两种形态

《群鸟》拥有很有趣的结构:电影前半部分主要是一出家庭剧,后半部分则主要是灾难片。乍一看这似乎是个失败的剧本结构,因为一般来说一个电影不能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故事,否则就会被视为跑题,但本片是个例外。

要解释《群鸟》为什么应该被视为例外,就得追溯到电影的本质。在很多人眼中,电影是用各种视听技法去表达一个「故事」的艺术媒介,但事实上电影的终极表达不应该是「故事」,而应该是「情绪」,「故事」本质上只是表达「情绪」的一种载体。换句话说,电影是用各种视听技法去表达一种「感受/情绪」——而不是「故事」——的艺术媒介。因此,电影很多时候最重要的是情绪流动上的连贯性与完整性,而不是剧本与情节上的。

理解了这点再来看《群鸟》的剧本结构就会有些眉目了:这本质上是一部以两种不同类型故事去表达同一种情绪的电影。不管是男主与母亲的矛盾+男主母亲与女主的矛盾(下简称:婆媳矛盾)还是群鸟与人类的矛盾,都充斥着一种「似乎无来由(或者至少比较莫名其妙)的敌意」,正是这种「侵略性的敌意」的情绪串联起了整个电影观感上的连贯性。

那么为什么希区柯克要玩的这么花里胡哨?我认为是因为,通过这种情节结构上的模糊化,希区柯克试图创造一部(某种意义上来说)层次更高的、更注重于对人类的情感与精神的表达与展现——而不是故事的表达与展现——的电影。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卢布廖夫》,他们都是通过打碎常规的剧本结构来达成更加深邃的情感表达,尽管希区柯克打碎的方式远比塔可夫斯基更对观众友好。伟大的大师们总会在一些本质的问题上或多或少地心有灵犀。

尽管我夸了希胖这么多,但不代表我认为这部电影没有问题。事实上,群鸟杀人远比婆媳矛盾更无来由、更神秘与莫名其妙、更激烈、更有敌意,再加上后来婆媳矛盾的原因被挑明以及婆媳和解(这些都使得家庭剧部分那「似乎无来由的敌意」彻底消散),导致两个部分情绪流的拼接不够顺滑,整个电影情绪的流动性有些生硬。尽管如此,希胖的想法依然极其有意思,而且在实践上也的确获得了部分的成功。

 4 ) 《群鸟》:人类并不是绝对的地球统治者

让我猜不到结局的电影,有很多的,比如阿加莎作品改编的《东方列车谋杀案》、《尼罗河惨案》就是让我猜不到结局的,这种电影算良心的,最后还解释了:一个穿着红斗篷的人跑下了车。

可是让我想不到结局的,不是我到最后想不到,而是导演到最后了,都不告诉你,他的答案,更可恶的是,导演已经百年了,我也只能够自己歪歪了。

这部电影就是被万人诟病,没有结局的《群鸟》,在我看来,不仅仅是结局没有结果,整个里面的人物也是很多的迷。(有机会再细说吧,写着写着发现自己又写多了。)

可见这部电影,希区柯克就是不打算讲清楚的,他拍这部电影的目的根本就不在解答,而是提问。

依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成功了,今天,全世界的电影爱好者,都在思考着他在电影中所提到的问题,或多或少,我呢就把我看到的问题,试着帮助导演提出来,说清楚,然后给点自己的粗浅的回答,供朋友们饭后一乐。

整部电影往小了说,就是一个小镇发生了一件鸟袭击人的离奇事件,往大了说呢,就是人与动物的相处问题,人在自然界中到底处于怎样的地位,或者说我们已经处于某种地位了,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考虑承担相应的责任,与其它物种和谐相处的责任。

(友情提醒:本文涉及大量剧透,但是导演都没有给出像样的结局,我的剧透也不过是我自己加的一种结局吧,如果你之前看过了,很有可能会觉得我在写另一部电影,如果你之前没有看过,看看我的分析再去看吧,你会看到比我更多的东西,然后回来告诉我,你看到的。这部电影不在解答,而在提问。)

(以下正文)

多图预警,全文6000字,请耐心享用。

电影一开始,我们古灵精怪的女主在旧金山市区,昂首阔步,气定神闲在街上走着,到大卫森宠物店,她一回头,看到了漫天的海鸥,黑压压的一片,暗示着故事的开始。

希胖,人体水印的鼻祖,按照惯例在自己的作品中打卡。牵着两条宠物狗与女主擦肩而过。

女主到店里与店员聊起外面漫天的海鸥是怎么回事,店员很随意地就说了句“一定是海上有暴风雨,把它们赶往内陆了”。

从店员下意识的回答,我们也就不难看出,我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现象总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但是这番见解真的是它们的真实吗,我是存疑的。

店员告诉女主,她订购的鹦鹉鸟还没有送到,然后店员说了些销售人员常有的托辞,如果不注意看就会错这一个重要的信息,她说“我们得从印度进口雏鸟”。

这说明了,宠物鸟这个产业链已经相当的成熟,遍及全球了,不仅仅美国有,跟后面在餐厅里,有人提出要消灭鸟提前埋下了伏笔。而且,抓的不仅有成年的鸟,雏鸟也抓的,“灭人之后”,“其无后乎”,对人是这样,对动物,是不是至少对雏鸟宽容一点呢?

女主又问了句:“它会说话?”

店员回了句:“你得教它说话。”

人与鸟的地位,以及普通常人对鸟的态度在这个对话里,在这间宠物店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店员借着刚刚鹦鹉没送到的话,要去打电话催货,将女主一个人留在了收银台写地址。这个场景的设计,也想说几句,人物的出入是个大学问,在这里都显得很自然,而且更精彩的是,这一上一下,竟衔接的如此之好,迷惑了角色,也玩了一把观众。

只看这里,没有看到后面的话,观众很容易的就会觉得,是因为女主在收银台写地址,被男主误以为他是店员,才跟她搭话的,还记得“罗马喷泉事件”的观众,应该对女主的贪玩喜欢恶作剧是有深刻的印象的吧。一个想玩的人,一个贪玩的人,两人一拍即合,上演了一部戏中戏,所以后来男主才对他的母亲说,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是让女主误认为自己是个店员,这是个技术活儿,需要里里外外的多种巧合才能够完成。

这里我简单的总结一下需要有几个巧合吧:

1.女主的单纯善良,有一点调皮又爱玩,这一点最重要我认为这是导演想要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做一个善良的人。

2.店主离开的时机,这是导演的用心良苦啊。

3.女主此时正在写地址,好像在办公的样子。让女主骗了自己,也骗了观众,老奸巨猾的希胖。

4.男主还要在女主写字的时候出现,这样才能够让女主以为自己被误解,观众也会觉得这样的误解是合理。没想到都是男主的算计,真真厚颜无耻啊。

这就是整个流程的技术啦,难怪当时男主没有跟母亲说呢,根本讲不清楚的,希胖在监视器里看着他们呢。

在经过一番对话之后,女主知道了男主是要买爱情鸟,而且是一对相敬如宾的,送给自己的11岁的妹妹当生日礼物。

男主在鸟笼前质问女主:“把这些可怜无辜的小东西,关在笼子里”。

看起来似乎是在为笼子里的鸟说话,有人可能会觉得,男主还不错嘛,可是各位,好好想想前面的巧合,男主进店是因为尾随女主,男主让女主以为自己是店员的做法,初心是为了玩弄女主。在鸟笼前的这番对话,我个人觉得让女主难堪的成分,要高于替鸟说话的成分,或者说,在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替鸟说话的意识。

女主回了一句:“我们总不能,让它们在店里飞来飞去吧。”

这话,看似女主是赞同关鸟的,可是这在我看来只是女主的一种幽默,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人跟你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是不是也会这样回答呢。所以呀,就不要在这里苛求我们可爱的女主了。

此后他们的一番问答,如果你记得这个戏中戏是怎么发生的,就不难理解了。女主的回答好可爱呀,忍不住又多看了几遍。

爱情鸟没有了,女主就推荐了麻雀,男主要她拿出来看看,女主有点犹豫,还是动了手,不小心放了出去,虽是不小心,但终究是放生了,只是宠物店太大,人类的力量太过强大,它一只是难以反抗,无法逃离的,所以才有了《群鸟》这个片名。

它们需要群起而攻击才有力量,导演也在提醒我们,如果动物团结起来,只要一个物种团结,就够我们人类喝一壶的了。

也因为如此,我觉得女主就这样摆脱了她对“鸟类”的“原罪”,这也成为了她之后一切危险的免死金牌。

而男主呢,表面一套冠冕堂皇,真正遇到事情了,就是“助纣为虐”,将原本可能获得自由的鸟,再次抓了回去。

知道自己被耍了之后,爱恶作剧的女主,开始了她的反击。先是打电话到《每日新闻报》,他父亲主管的报纸去查男主的个人信息,从电话对话中,我们不难知晓,女主是有多经常这样找报纸帮忙。爱恶作剧的女主,超可爱的,一定要好好看呀。

女主查到了男主的住址,带着购得的爱情鸟去找男主,在男主邻居的助攻之下,才得知男主每周都要回到老家,博德加湾。每周都回,可见男主多么的顾家,当然这个顾家也是有原因,是好是坏,我们后面再说。

女主的恶作剧本性是没有那么容易就退的,虽然从旧金山市区开车去最快也要两小时,女主还是决定去完成她的恶作剧,感觉女主的恶作剧是种强迫症啊。

到博德加湾之后,到杂货店问了男主家的具体位置,然后到博德加湾学校的老师那问了男主妹妹的名字。

这样就万事俱备了,租了船,女主摇摇晃晃地就到了男主家,偷偷地开门进入,放下爱情鸟和贺卡,就溜了出来。本来这样做完恶作剧回去旧金山,也就没事了,不巧,这时居然被男主看到了,男主立刻开车到码头去追女主。

在船靠近码头,靠近男主的时候,一只海鸥突然袭击了女主。

多数人都觉得,这次的袭击是整件事情的开始,是群鸟攻击的预兆,所以,女主是带来厄运的人,是给博德加湾带来罪恶的元凶。

这是一种说法,我不否定,我只是有自己的一番看法。

请朋友们先顺着我的逻辑看完,觉得不对的,不妥的地方,评论告诉我。

我是怎么看的呢,我觉得,这不是在袭击女主,而是鸟的报恩,鸟在报答女主曾经是放过他们同类的一种报恩。

男主因为是抓鸟的元凶,所以海鸥不想让单纯善良的女主,接近男主,但是他们又不会说话,只能够如此的提醒,虽然过激了,但是总体上还是善意的。

这是鸟的第一次提醒,也是第一次报恩。

为了不说自己是为了男主而来的,女主顺嘴就说了个慌,说自己是博德加湾老师的朋友。在餐厅处理女主伤口的时候,男主母亲登场了,全程戒备,一直用防备的眼神语气在看着女主,打量着,如临大敌。

在男主的热情邀约下,女主答应了到男主家吃晚宴。母亲虽然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

吃饭前,男主母亲打了个电话,因为鸡突然就不吃饲料了,这应该是某种信号吧。鸟类开始反抗,不吃嗟来之食了吗?

吃完晚饭之后,女主在弹钢琴,与男主妹妹聊着天,妹妹说:他(男主)的委托人朝着老婆的头开了六枪,开两枪就很夸张了,你不觉得吗?正常的回答不是不应该开枪的吗?还是我太天真了。

之前妹妹还跟母亲有一段对话,充分的显示了一个11岁的孩子,在本该天真的年纪,经过人类的教育,变成了什么样子。

所以我在开头才会说,女主的天真是她的护身符。对于女主来说,没有那么多根深蒂固的东西。女主看似高傲,其实很简单的。

之后,女主就到老师家过夜,她们的闺中对话深可玩味。老师这个角色完全可以,写个长长的分析,话不多,出现的时间也不长,但是整个人物很神秘,也很丰富,脑洞够大的话,完全可以补出一个外传来。

在当场拒绝男主妹妹的生日会邀请之后,应该是在妹妹拜托之下,再加上男主也挺喜欢女主,就打电话去挽留女主,让她参加第二天的生日会。

女主纠结不已,最后问了老师,老师说,你自己想不想参加,女主说,yes,老师:那就去吧。

话音刚落,一声巨响从门外传来。一只海鸥撞死在了门口。这是袭击吗?不是的,只有一只,又不是“神风特工队”,没有必要这样的。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是第二次的提醒。

白天袭击女主额头是让女主收到信号:赶紧走,我们就要发动对博德加湾的总攻击了,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们不想伤害你。

可是,到了晚上,见女主还要留,海鸥就飞不住了。这女的怎么这么难搞啊,无奈之下,只好来一次“死谏”,所以才有了门外的巨响。

海鸥可算是仁至义尽了,可是女主还是“天真”没有收到海鸥的信号,答应了男主,参加隔天的生日会。

生日会上有次小规模的袭击,细心的朋友应该能够看到,受伤的都是本地人,海鸥没有攻击女主。就算女主没有收到海鸥要传达的信号,海鸥还是做了最大的努力不去伤害女主。

这样小规模的攻击,还可以控制得住,可是到了后来,一大群的时候,就控制不住了,女主还是受到了误伤。

当晚,麻雀从烟囱袭击男主家,女主为了保护男主妹妹,被误伤了。第二天,乌鸦攻击博德加湾学校,女主为了保护学生,又被误伤了。

但此时还无大碍,她便到餐厅借电话,给他报社老板父亲说明这里的情况。

一时间,餐厅里掀起了一场关于鸟会不会袭击人的大讨论,这里可能有答案,但是,在我看来,这里更多的还是提问题的层面,就是把问题提得更清晰一点,因为导演根本就没有打算回答问题,两个小时,在提问而已。

可笑的是,当老婆婆说:鸟不是凶猛的生物,它们为世界增色,反而是人类……

有个顾客,就点了三份炸鸡,很明显,就是那位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点,真是讽刺呢。

当店长说鸟会袭击人时,老婆婆立刻就本能的否认,这是不可能的。这应该代表了部分导演的声音吧。

旁边一个酗酒者,听了他们的说话,念了段《圣经》,一位女士听了,马上用《圣经》的另一段加以回击。

可见,《圣经》人人都看,但不是人人都遵守的,就跟保护环境我们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该破坏的,不该破坏的,也都破坏了。

而老婆婆还是坚持,鸟是善良的。

一位捕鱼者开始吐槽他的船,上周六被鸟整翻了。预示着,鸟的袭击事件似乎不是偶然。

而吃着炸鸡的母亲,却在害怕听到他们对鸟袭击事件的讨论,她这是远方的哭声听不见,近处的哭声不想听,就想着碗里美味的炸鸡。其实如果怕自己的孩子被吓到,导演估计更想让她知道,碗里的,也是“孩子”啊。

最后,老婆婆问女主,既然她这么坚持鸟袭击人是出于鸟的主动,那鸟的目的是什么呢?女主语出惊人:杀了他们。

接着老婆婆又问女主原因,女主很简单的人,当然是不知道为什么的,可是女主这一个本能的反应,恰恰说明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是适用于全球全物种的。女主天然的也就觉得,鸟袭击人,当然是要反抗人类的强权的,所以才有的那样的回答的吧。

对于女主的本能反应,老婆婆还是驳斥了。她依然相信,鸟是温和的生物,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会攻击人,错应该在人类吧。

一位绅士模样的人,竟说出了拿起枪,把鸟赶尽杀绝的话,这一句要戳穿多少道貌岸然伪绅士的玻璃心啊,希胖果然厉害啊。佩服。

对此,老婆婆又是一顿反唇相讥,老婆婆是导演给鸟的天使吧。

聊着聊着,海鸥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击,这一轮的攻击,导演的主要意图应该是告诉我们,虽然鸟没有杀伤性武器,可是人类有啊,鸟类可以通过“意外”,让你人类自己解决自己。

按照电影中老太太的说法,当时(1963年),仅美国的统计,世界上就有1000亿只鸟,据统计当时全世界大概是30亿人口,也就是鸟类是人类的30倍以上,以增长率来说,今天的差距就更大了。

按照这样看来,人类也不是可以在自然界中天然的称王称霸的嘛,到鱼死网破的时候,谁是英雄还说不准呢?

希区柯克估计就是要传达这个吧,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给傲慢的人类提个醒,比如现在的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就很能够说明问题,人类不是绝对的地球统治者。

在这次的袭击中,女主还是受到了海鸥的“报恩”,看似海鸥对她发动了攻击,其实是在推她进电话亭,以免被误伤。

在汽车失控,迎面冲向女主的时候,海鸥们挺身而出,攻击司机,迫使司机转向,救了女主一命。真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了,海鸥啊,海鸥啊,你比人,更加的有“人性”啊。

在激动混乱之下,海鸥差点就撞开了电话亭,这时男主英雄救美,将女主救回餐厅。此时受惊吓的本地人,居然指控女主是带来灾难的人。实在是愚蠢,你刚刚的炸鸡,不是很香吗?

到底谁才是恶魔懂呢?

女主还是天真啊,都这个时候了,居然还跟男主回家,只能说她善良,是个好人,无意间“牺牲”了自己救了男主一家。

回到家后,男主开始了防御工程,把门窗全都加上厚木板,封死。

群鸟,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在男主的抗争之下,终于是挡下了最猛烈的攻势。

然而,此时整个博德加湾已经被群鸟占领了,除了女主所在的这个客厅。

攻势停下了之后,女主似乎受到了某种感召,就拿着手电上楼去,打开房门,里面黑压压的一大群鸟,它们被女主的灯光刺激到了,纷纷朝着光处飞击过去,女主奋力反击,终是寡不敌众。

千钧一发之际,男主出现救了她。

由于受到极度惊吓,女主神情变得恍惚,精神状态也变得很差。男主便决定送女主去医院,就算会遭受再次的袭击也要去。

于是,便有了电影的最后一幕。汽车,在无数只鸟的注视下,缓缓地开走了。

我在第一次看的时候,以为后面高潮要来了呢,人类要大反击了,按照漫威英雄电影套路就该这样的,可是没有,不仅没有,还突然就给停了。

我一开始也很懵的,为什么鸟没有袭击车呢?

如今,我终于说服了自己,不知道能不能够解解跟我有一样困惑的朋友。

为什么,男主一家可以安全地离开博德加湾呢?

因为鸟一直对女主是有感恩之心,如果同意我之前的看法的朋友应该清楚,鸟,各种鸟不管麻雀,乌鸦,海鸥,都不想主动攻击女主的,因为女主曾经“释放”过它们的同类。

那为什么,最后了,还要袭击女主呢?还是那句话,那是误伤,鸟在光照之下,受了刺激了。当它们意识到打错人的时候,马上就进行了反省。

所有鸟,停下了攻势,目送女主安全的离开。

这也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希望对看到这里的你有点帮助。

(终)

作者简介:

公众号:北斗电影

 5 ) 怎么样来设计“悬念”

先看看中文剧情:
  本片可以称为动物灾难片的先驱,据调查本片名列希契科克导演作品最爱欢迎的第七位。剧情描述旧金山上流社会的淑女米兰妮与律师米契在一家鸟店中一见钟情,当他们的爱情遭米契的母亲误解时,不断有海鸥和麻雀飞来米契家附近对人类发动攻击,甚至在加油站引起了一场大火。米兰妮奋勇地保护小妹妹免遭鸟群袭击,终于蠃得米契之母的喜爱。编导并没有说明鸟群向人类发动挑战的原因,但对于整场灾祸却拍得惊心动魄,多次利用鸟的主观镜头和节奏明快的剪接手法制造出强烈的戏剧悬疑性,可见紧张大师并非浪得虚名。

看过此片之后,有两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怎么样来设计“悬念”来吸引观众?

《群鸟》中让我赞叹的的第一场戏,用简单的几个镜头,恰如其分地把希区科克关于“悬念”的定义勾勒了出来:观众看一颗炸弹爆炸不是悬念,桌子下有一颗定时炸弹,嘀嘀……嘀嘀……而男女主人公全然不知在酒巴里开心地谈话,这才是悬念。

镜头是这样安排的:

女主人公担心小女孩被群鸟袭击,于是到学校去找小女孩,但因为还在上课,她只有到操场外面的一个凳子上去抽烟等待。1


然后,她身后的的机架上突然飞过来一只乌鸦,虽然只有一只,已经让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2

然后镜头又回到抽烟的女主角身上,她显然对身后的事情一无所知。

然后镜头在女主角、机架上的乌鸦两个上不断地切换,请注意,女主人角做只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但是机架上的乌鸦越来越多了。七只,八只,九只……我记得看到这些安静的场景时,大气都不敢出。3

请注意,导演没有用那些恐怖的音乐来烘托气氛,而始终用孩子们在教室里唱歌的声音,导演也没有用那些恐怖的特写,很平和的视角。

然后,女主角突然看到天空飞过一只乌鸦,然后,导演把镜头变成她的眼睛,伴随着那只乌鸦飞呀,飞呀……45

等那只乌鸦落下时,随着女主角身体的转动,她和我们一起看到了什么?屋檐上、机架上、地上、黑压压的……6

之后的故事就不用说了。这种设计悬念的方法,真是体现了希大导演的风格啊。


二、怎么样把一群毫不相干的人通过一件事件联系起来?

在酒巴这一场当中,希区科克的设计真是令我赞叹不已,人物出场有条不紊,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导演不仅把这场关于鸟的袭击解释得丰富而真实,而且有效地展示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在面对这起事件的态度,而且拍得非常有趣,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样来“串”的吧。

首先,是女主人公在电话里向父亲解释群鸟袭击了学校的事件,而酒巴的侍者一边好奇地听着,这是一个中景镜头,然后几个以她为前景的镜头介绍整个酒巴,其他人也在好奇地听着这个电话。7.5

然后,走进一个进来换零钱的老太太,无意之中听到电话内容,于是开始其发表这件事件的看法,她介绍自己对鸟类学非常有研究,并坚持鸟是不可能袭击人类。而好奇的侍者开始询问老太太鸟的事情。女主人公继续打电话。

8

这时,坐在一旁的神经病开始进入谈话,他满口痴语,不断引用圣经语录,并说世界末日到来。他的出现好像加深了别人对女主人公的怀疑(这种设计非常有意思)。

9

老太太继续发表她的研究成果,这引起了坐在角落的一名船员的注意,他问道:“你们数到了多少只海鸥呢?”并提到海鸥曾袭击过他的船和船员。这时候,学究老太太还煞有其事地问道:“你说的是哪种海鸥呢?海鸥有许多种。”(这句台词太适合于这个老太太了),这时,女主人公开始认真和船员谈话。

10

这时候,女侍者问你们要多少酒,然后带入坐在酒巴中间的一位带着两个小孩的母亲,母亲低声女侍者说:“你能叫他们小点声吗?会吓着孩子的。”(引入担心的母亲)。

11

老太太还是不相信,于是开始了四个人的争论。

12

这时,走进一个中年男人,看来他是一个痛恨鸟类的人,他对船员说你应该把那些鸟全部射下来。引入恨鸟的男人,老太婆讥笑不可能,然后解释世界有多少鸟类。然后开始了六个人的争论。
13

这时候,担心的母亲想离开,好奇的儿子问道:“鸟会把我们都吃了吗?”(太绝了,我几乎可以感受到母亲的无奈心跳)

14

然而,众人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母亲终于忍受不住了,她谴责众人在孩子面前讨论这个。(争论已经超乎了关于鸟类,另一处风景,强!)

15

然后,引入警察与男主人公,开始了九个人的讨论,其间,神经病、恨鸟的男人、船员、警察、侍者、担心的母亲、农夫,男主人公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起一伏,每个人各有所思,各有所想,让这场对话精彩至极。

16

记住,他们是一群本来毫不相干的人,导演却此起彼伏,各有特色,戏中有戏地把他们串联了起来,了不起!

我想,综合分析一下经典话剧《茶馆》中的人物出场设计,是很有价值的一个题目。

PS:看一部好电影有趣,看一个导演怎么样拍好一部电影更加有趣啊。

 6 ) 希区柯克与蒂比·海德莉的恩怨情仇

有图版://www.toutiao.com/i6494956104693318157/ 1963年,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观看了蒂比•海德莉(Tippi Hedren)的试镜片段后,告诉她:“《群鸟》(The Birds)就要来了。那是我有史以来最具野心的作品,比以往任何影片都更宏大,更优秀,也更恐怖。女主角,我们要让你来当。” 1 蒂比•海德莉于1931年1月19日生于美国明尼苏达,有斯堪的纳维亚血统。1952年,她嫁给第一任丈夫彼得·格里菲斯,两人的婚姻于1961年结束。海德莉独自抚养女儿梅兰妮(Melanie Griffith,日后也成为演员)。 拍电影之前,海德莉只是纽约的一名平面模特,有时也拍拍广告,但和希区柯克夫妇的相遇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事情是这样的,1957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夫人艾尔玛在电视上看到了海德莉出演的广告,觉得她的笑容很美,就把她推荐给了丈夫,希区柯克记住了这个女孩。 当时他已经有了拍摄《群鸟》的想法,但由于拍摄计划太多,暂时还束之高阁。直到有一天希区柯克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圣克鲁斯发生了一起鸟类袭击人类的事件,一大群海鸥在迷雾中失去方向,四处乱飞,冲向路灯,撞碎玻璃。希区柯克忽然想起了这个故事,于是开始筹划《群鸟》,地点选在波德加湾。 艾尔玛认为蒂比·海德莉可以成为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又一名新星,安排了一次午宴。1961年10月,31岁的海德莉见到了当时好莱坞人气最旺的导演之一希区柯克。 不久,希区柯克在自己位于洛杉矶贝勒艾尔的家中,为海德莉拍摄了试镜片段。 海德莉是典型的金发女郎,五官精致,气质高贵。虽然演技平庸,身材也略高,但完全不碍于希区柯克将她培养成“下一个格蕾丝·凯利”的计划。 也许海德莉最令他满意的地方,就是海德莉有着可以任意雕琢塑造的空间。他对海德莉推崇有加,对记者直言:“蒂比·海德莉不同凡响!” 2 《群鸟》的拍摄经历相当糟糕,再一次,“金发女郎”成了电影中和电影拍摄过程中的双重“受害者”。影片中大部分鸟攻击人的镜头用的是机械鸟,但在影片最后,女主角在阁楼上被群鸟攻击时,假鸟换成了真正的鸟。希区柯克没有告诉海德莉,海德莉来到片场才知道实情。 在这艰难的一周中,海德莉被关闭在一个封闭的摄影棚里,和鸟栓在一起,这些饥饿的坏脾气的鸟疯狂地啄她。希区柯克又让工作人员将一笼一笼的鸟掷到她身上。海德莉被鸟啄伤了眼睑,濒临崩溃,立即被送往医院,诊断为焦虑症。希区柯克不得不让影片停拍了一星期。 多年后,海德莉回想起这件事仍耿耿于怀:“我信任希区柯克,他也令我感到自信。但当那些鸟开始啄我的时候,拍摄变成了一场噩梦。他之前根本没跟我说过这些,我完全有可能被啄瞎!那时我很年轻,我完全按照导演说的做了。我本来并不应该经历这一切。” 海德莉还向记者披露过其他的痛苦往事,拍摄《群鸟》期间,希区柯克会叫司机顺道载她回家,他在车上扑向海德莉,要求海德莉“摸我”。 有时他还会出现在更衣室,抚摸她的身体,让她觉得非常不舒服。“我当时只能顺从他,因为我知道如果我拒绝的话,他会让鸟在拍摄时真的来攻击我,作为惩罚。” 《群鸟》杀青后,希区柯克送给当时六岁的梅兰妮一个小礼物,是根据她母亲在《群鸟》中的造型做的一个玩偶。礼物是挺有纪念意义,问题是装玩偶的盒子并非常见的纸盒,而是一个木头盒子。海德莉为此极为愤慨,她认为这个盒子代表棺材,希区柯克没安好心。 3 《艳贼》的女主角,希区柯克原本属意格蕾丝·凯利,可是贵为摩纳哥王妃的她不便在银幕上偷东西。按说拍摄完《群鸟》,希区柯克和海德莉都不想再和对方合作了,但最后女主角还是落到了海德莉身上。 这可能是因为《群鸟》的成功使海德莉名气大增,希区柯克也确实找不到更适合这个角色的金发女郎。 《艳贼》中海德莉的出场令人津津乐道。影片开始始终不见她的面容,只见她一头黑发,等她回到酒店洗头时,我们才惊奇地发现水正渐渐变黑。海德莉露出了她金色的秀发。 从《群鸟》开始埋下的矛盾,到拍《艳贼》时终于全面爆发了。这事儿据说始于一次请假。海德莉要去纽约出席“明日之星”的颁奖晚会,向剧组请假时,却被希区柯克严厉拒绝。 海德莉对此相当不满意,貌似背地里讽刺了希区柯克的体型(希区对此曾说过“She mentioned my weight”)。这击中了希区的痛点,他最恨别人拿他的体型说事。 总之这件事后,他们的关系彻底恶化了。两人从此不再直接交谈,视对方如空气。希区柯克谈到海德莉时也不再叫她的名字,而是称其“那个女孩”。 海德莉提及此事倒是很有风度:“我对我们合作关系的破裂负全部的责任,这是我单方面做出的决定。” 希区柯克的传记《天才的阴暗面》披露了很多他们的恩怨情仇。据说希区柯克曾非常直接地向海德莉提出性要求,海德莉则非常直接地予以拒绝。希区柯克因此充满了挫败感,对海德莉也因爱生恨,予以封杀。一度风光无限的海德莉再也没能拿到一个重要角色。 2012年有部一故事片《那个女孩》(The Girl)在HBO播出,就是从海德莉的角度讲她和希区柯克的不愉快往事。影片将希区柯克塑造成一个性侵者、一个虐待狂。 希区柯克和海德莉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龌龊的事,真真假假,都不能完全取信,倒是梅兰妮长大后对希区柯克的评价可见一斑:“他是个不要脸的混帐东西!你可以讲这话是我说的!” 提及此事,海德莉的回应则是:“这是一段我不愿再想起的痛苦经历,我为希区柯克先生感到遗憾。”

4 除了《群鸟》和《艳贼》外,大部分观众对蒂比·海德莉所知甚少。其实,海德莉和希区柯克关系破裂后,仍饰演过许多角色。1981年的《咆哮》(Roar)一片,海德莉同时担任制片人和主演,成为她事业的转折点。她开始积极参与动保活动,同时热心投身于人道主义和环保事业。 1985年第三次结婚,之后她把大量精力投在慈善事业方面,成为国际非政府机构“济贫组织”的一名国际减灾协调员。海德莉先后到过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参与地震、飓风、饥荒、战争等的救灾工作,并获得“人道主义奖”。同时,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演艺事业,经常出现在电影、剧院和电视上。 1994年,海德莉被法国博韦电影节授予终身成就奖,1995年在西班牙获得同样的殊荣。1999年,被华盛顿特区的影视女人组织授予“Woman of Vision”称号,后又被美国Hofstra大学授予电影类的总统奖章。 人们心中的海德莉,总是《群鸟》和《艳贼》中精致优雅的尤物,是希区柯克的“金发女郎”。可她出演的众多影片,再也没有一部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后人很难评断,希区柯克到底是成就了蒂比·海德莉,还是亲手扼杀了这颗刚刚升起的新星。

公众号:电影套盒(laodianyinghualang)

 7 ) 看希区柯克的《群鸟》,从剧情结构出发说些什么

《群鸟》是希区柯克1963年的一部影片,该片改编自英国作家Daphne du Maurier的同名小说。这部作品之经典使得日后的许多灾难片、恐怖片都受到了影响。

图片来源:豆瓣

该片围绕着女主角Melanie与男主角Mitch的爱情故事展开,却并不止步于爱情故事。

很多人说,《群鸟》没有结局,其实不然。《群鸟》的故事中有两条清晰的故事线,一条关于鸟群对人类无故的攻击,另一条则围绕着一个家庭矛盾的核心展开,两条线同时进行,又互相推动。

其中家庭矛盾的故事结构是清晰明了的,并且有着完满的结局。

至于鸟群的攻击,希区柯克将象征意味揉进其中(母亲Lydia对儿子的占有欲、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等等),除了展示他大师级的悬念铺陈技巧将其愈演愈烈揪起每个人的心之外,并没有使它得到“解决”。

群鸟的象征

其象征意义我认为不是单一的。

在开始前四次鸟的攻击,象征的是母亲Lydia对儿子的占有欲。我们来分别看这四次攻击都在什么时候。

第一次:女主Melanie偷偷潜入男主Mitch家送爱情鸟(在片里这对爱情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的爱情),Mitch发现后,开车追出。

就在这时,一只海鸥啄伤了Melanie(这是一次警告)。

紧接着Mitch在咖啡馆帮Melanie涂药时Lydia第一次出现了。

第二次:在Annie家中,Melanie接到了Mitch的电话,邀请她去妹妹Cathy的生日派对。

就在这时,一只鸟撞在了Annie家的门上,死去了。

第三次:在Cathy的生日派对上,Melanie与Mitch在不远处的山坡上聊天,他们走下山坡。

镜头摇到Lydia,一个中景,不悦的神情。

这时一个画外孩子的声音喊道“看啊,看啊。”鸟群又一次进攻了。

第四次:在家中,他们正在收拾碗筷。

(Lydia:赶Melanie走)

(Mitch:一再挽留。)

这时家里的爱情鸟吵起来,Cathy说:“你听那对爱情鸟那么吵。”

爱情鸟象征着男女主角爱情,其实Cathy的这句无意的话暗示的是Lydia的心理状态——对Mitch对Melanie爱情的烦躁。就在这时,家里的烟囱涌入了一大群鸟开始攻击。

但在这一场景中,Melanie救了Lydia,她们之间的关系有了缓和,在这之后群鸟的攻击便不再象征Lydia对儿子的占有欲了。

而后的几次攻击中,有的是希区柯克根据真实的新闻的改编,有的为了情节的发展推动不得不存在,但我还要说的一次攻击是在咖啡馆的那一次,象征着大自然报复的攻击。

Melanie到学校去接Cathy,从乌鸦对学校的攻击中救出了Cathy,来到咖啡馆,给自己父亲打电话解释情况。咖啡馆的人听到这桩怪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中有三人,一个母亲与她的儿子女儿在后面的桌子用餐。他们点了三份鸡肉和炸洋芋,听到咖啡馆中的讨论,母亲表示孩子们感到不安。那个小男孩在问:“鸟会吃了我们吗?”

非常讽刺了,因为他们正在吃鸡啊。

就在母亲带着孩子离开之时,一只鸟攻击了咖啡馆外一个正在给车加油的人,油漏了,一个点烟的人不小心将火星溅在了汽油上,烧了自己的车,火势蔓延开来,这也十分讽刺,讽刺人类是在“引火上身”,唯独这一次的火灾不是由于群鸟猛烈的进攻,而是由于人类自己。在一片混乱中,妈妈带着儿子女儿又逃回了咖啡店。

这时镜头换到了一个俯视的大远景,对准着这场火灾,像一个上帝视角,伴随着海鸥的叫声让人不安,仿佛大自然、上帝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是它安排了这场火灾。

在之后,那个母亲责怪Melanie的到来使这一切发生。

正如人类一直以来一样,对于自己的过错从来不反省,却互相责怪。

除此之外,影片开头处,女主是到一家店里去取自己订购的鹦鹉的,从店主的口中透露出,这些鹦鹉必须从baby chicks(雏鸟)时开始便被抓来。而与米Mitch的相遇的对话也能琢磨出一些铺垫。

Mitch:“你不觉得糟糕吗?把这些可怜的小生命关在笼子里?”Melanie:“总不能让它们四处乱飞吧。”而之后却不慎将一直金丝雀放出了笼子。

对家庭矛盾剧情的分析

我们把群鸟的攻击这一系列的情节拆掉来看这部影片,我们就能够得到一个非常清晰的家庭矛盾剧情。

主人Mitch与Melanie的欲望目标:幸福的在一起。他们目标的对抗力量:Mitch母亲Lydia的不情愿。

Lydia的欲望目标:有一个依靠。Lydia目标的对抗力量:儿子不属于自己,Melanie占据了他。(其实,Lydia这一欲望目标曾经是实现过的,就在她的丈夫还在世时。但丈夫的去世使得家中唯一的男人Mitch承担起这一角色。Lydia希望Mitch取代亡夫做自己的依靠,然而正如Lydia在影片中所说:”Mitch有他自己的生活", Lydia不安于“儿子除自己以外的生活”对自己的威胁,而在影片中,很显然,这威胁便是女主Melanie。当然,用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节也可以解释其母的占有欲,这便是弗洛伊德流氓的地方:你无法证明他的理论但你也不能说它荒谬,因为它是自证的。)

我们来看看Lydia与Melanie的关系在影片中是如何变化的。

两人第一次相遇:咖啡馆初遇,梅兰妮头部受伤,使得两人的权利关系看上去很明显。

Lydia近景镜头:仰拍,Lydia处于强势地位,审视着Melanie。

Melanie近景镜头:俯拍,处于弱势地位。

之后的第二次与第三次见面Lydia都对Melanie怀有敌意,但这在第四次见面是却有所改观。

第四场戏:是他们俩关系的转折点。原本Lydia对于Melanie在家里的留宿持反对的态度。但这时,一大群鸟从烟囱飞进屋内,开始攻击他们,场面混乱不堪,Lydia独自一人被堵在房间在角落。

Melanie在这场混乱中,一开始在沙发上抱住Cathy保护着她,而后看到了门。

她抱着Cathy拉住Lydia冲了出去,救了Lydia。

第五场:Lydia被农场主被群鸟攻击而死的尸体吓到,躺在床上,Melanie送来了茶点,注意,这时场面中两人的权利关系反了过来,Lydia成了弱势,Melanie是强势,她来安慰Lydia。

Lydia完全在她面前展现了自己的脆弱,她全都说了,关于自己丈夫的逝世、自己对于儿子的依赖、对于儿子抛弃自己的不安全感,以及三次提到了对女儿在学校内安全的担心,第三次的时候Melanie提出把Cathy从学校接回来,Melanie又一次帮了Lydia。

接下来我们来看整部影片中的最后一幕高潮的一场戏,便是群鸟攻击房子的这场戏,在这场戏中家庭的所有矛盾都解决了。

在这场戏的一开始,Mitch用木板钉住房子的窗户并在屋内检查门窗有没有关好。Lydia表示不安,责备Mitch并说漏了嘴:“如果你父亲在这里的话……”。

表态觉得儿子在家庭中代替父亲角色的这件事做的还不够好,然而却没有把这句话说完。

但在接下来,Mitch成功的在各种困难下抵御了群鸟的进攻,保护了家人,这一场景中Mitch身份完成了转换,他现在确实,是整个家庭的依靠了。这是母亲Lydia的欲望目标的达成,这条次情节线在这里划下句号并为后面Lydia与Melanie关系的升华埋下伏笔。

电影中Melanie被鸟扑翅声引上阁楼的那场戏让人印象深刻,之后她在阁楼被群鸟攻击受伤了。Mitch和Lydia将她救出,因为Melanie的伤势,Mitch提出必须去旧金山到医院去。Lydia是不想走出屋子的,而在这里她为了Melanie的伤决定冒险,这是两人关系升华的一刻。在这里Lydia帮Melanie包扎头部伤口。

这一包扎是有象征意义的,对比一开始的咖啡馆初遇Melanie头部受伤Lydia处于强势审视她,两人关系有了质的进展。

影片结尾处,一家人逃到汽车里,Melanie躺在Lydia怀里握住她的手腕,Lydia与她相视一笑抱住了她,Melanie被这一家庭这一母亲完全接纳了。

所有矛盾解决了,一家人一起逃向了安全的地方。影片结束。

总之,整部影片中的鸟除了一些比较明显的象征意味,希区柯克并没有明确的指出它们到底从哪来为何而来,以后会到哪去。而我们呢,我们内心中巨大的疑团没有得到答案,随着影片结束我们提起来的心久久不能放下。希区柯克知道会这样,他知道,他故意的,这是他的恶趣味。

结尾处Mitch一家驶出小镇,群鸟看着人类逃远的背影仿佛这是一场胜利,而这复仇还没有结束。

END

 短评

除了女主角在小屋被鸟袭击的一个细节可信度较低之外,即使按今天的标准来看,电影依然制作精良,悬疑的情节安排与节奏安排都是经典!

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故事上差一点,虽然说还是每个镜头都在为悬念服务,女主抽根烟乌鸦慢慢落满身后的架子,加油站爆炸三个女主惊恐表情剪辑接上帝视角,最后复制惊魂记浴室的封闭空间鸟群攻击快速剪辑,看得人手心捏把汗又叹为观止。两个正在吃鸡的小孩问妈妈“鸟会把我们吃了吗?”

11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恐怖電影的恐怖感往往不源於怪物,而是空間。恐怖是日常秩序遭到威脅(Robin Wood),當電影的透視空間直接和秩序掛勾,人和日常空間的關係變動──怪物入侵你家(《異形》)、你闖入怪物的家(《半夜鬼上床》)、你家逐漸變成怪物的家(《活死人黎明》)──便因而可作為區分恐怖片類型的一種入門。照此來說,《鳥》其實是殭屍片啊!

14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印象深刻的一个镜头:随着车子转弯时的离心力,车中鸟笼中的宠物小鸟会随之左右摆动,而且是两只同时!

17分钟前
  • simon
  • 推荐

这个片子的吓人是让你感觉有体肤之痛的。

22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还行

到了结尾也没弄明白,“群鸟”为什么要攻击人类?(PS:电影里竟然没有使用配乐。另外,感觉片子舞台剧味道过重等等,真的让我有些失望!)

2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其实希胖早借邦迪太太之口说出了谜底:“鸟类不是凶猛的生物,它们为这世界增色,反而是人类坚持要让生物难以存活在地球上”。往更深一层想,爱情鸟指代男女主,从女主到来小镇后群鸟开始发起攻击模式实则是暗喻了男主那控制欲强的母亲对儿子女友百般挑剔形成的防御机制吧。宏观场面调度和高超娴熟技法的确值得作为视听素材深入研讨,就是故事里的人物逻辑和行为动机看得人很焦躁,纵览全片居然一个智商在线的角色都没有。不是电影不好,纯粹是对这个故事不感冒。

29分钟前
  • 张苑希
  • 还行

按齐泽克那本书的理解 片中的鸟是Φ 大写的菲勒斯 污点 实在界的想象化 为母性超我的快感赋形 转换一下就是孩子的母亲被“剥夺”(作为拉康提出的俄狄浦斯阶段三种匮乏结构之一)的象征的菲勒斯 (就是儿子);以及鸟从摄影机背后进入画面 这就把客观的上帝视野翻转成杀人的群鸟这一原质的主观凝视 并且假设了群鸟在进入画框前不是叙事体现实的一部分 而是在观众身边 增添了恐惧感。剪辑: 1 对死尸的全景中景特写三连击 2 加油站火灾 女主像定格动画木偶般的不同角度的震惊视线投注镜头与反打的火灾的连续镜头之间的不匹配 心理混乱和震惊效果 3 对“征兆” “说时迟那时快”的绝佳拍法 麻雀从烟囱涌入房屋之前那三个镜头 由长到短 镜头一女主启唇声音未出 踩着第二个镜头(主观视角下的一只鸟)的尾巴作为画外音发出 短促赘余后滞静默的镜头三迎来爆发

31分钟前
  • c. velasquez
  • 还行

好!看!!原来希区柯克才是现在这些灾难片的祖师爷,片子虽然没有那么多炫酷的特效,却在惊悚悬疑程度方面把标准立得非常高。全片无配乐,弥漫着鸟类扑腾翅膀的声音,看到最后我甚至感觉皮肤都开始刺痛了。。。当然,这些还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希胖吓死你的同时,还给你心里留了一万个问号

3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来,再看一个原版希区柯克。看完后我本来要出去买菜,听到外面鸟叫,吓了老子一大跳。不错不错,不恐怖,但是心理惊悚很到位。

39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

以一个导演为坐标,去连续观看其作品,会在横纵坐标系上不间断的发现其重合点。原来经常总结特点的导演,像洪尚秀,伍迪艾伦,大概因为其每部作品的坐标系过于类似。而希区柯克更伟大之处在于,其本人坐标系每次除了标致的特点,都有诡异且不同的抛物线,而后来者则在复制这些点,却鲜少有自己的弧度

42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男主角有恋母情结,极有可能和母亲通奸,且弑父。群鸟的攻击对象是女主角,也是母亲的攻击对象。

43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第一波乌鸦来袭...第二波乌鸦来袭...一大波乌鸦来袭...最后一波乌鸦来袭...悬念感一直保持到最后,最大的悬念就是没有悬念。这不是悬疑片,这是灾难片!强烈怀疑那些乌鸦是那两只小鹦鹉招来的...(豆友:这电影有两点比较牛,一是从头至尾没配乐,二是从头至尾没解开任何一个悬念)

47分钟前
  • 泰尼
  • 推荐

这一部彻底跪服希区柯克。只用鸟就造出了末世氛围,惊悚程度在结尾直逼恐怖,开车前往海湾的大远景以及鸟啄木门都让人想到《闪灵》(开场及砍门)。开场对话(丹尼尔斯小姐请你回到笼子里)、女主打扮(金丝雀的头+爱情鸟的外套)和两人关系(love birds)皆暗示结局,人入囚笼,鸟成掌控与观赏者(最后的驱车离开就像被暂时放出笼子遛)。而罗马事件与饭店里妇人的一句「都是因为你」叠加,还延伸出另一重意象:鸟如流言暴力伤人(单鸟到群鸟的规模升级模式尤其符合)。

52分钟前
  • 神仙鱼
  • 力荐

父性缺席下的母性力量是大鸟的象征,在戕害前媳杀伤现媳的过程中发泄了能量,最终在儿子父性重塑的现状下达成了和解。相思双鸟是儿子儿媳组建健康家庭的象征,勿论儿子女儿都急切将其引入家庭以改变现状。但如果代表儿子那只鸟过早离去的话,代表儿媳那只鸟也早晚会激变成暴虐的大鸟!【9】

54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分裂的电影不是好电影——不过希区柯克是例外。前四十分钟是让人昏昏欲睡的家庭情节剧,后半部分突然变成灾难片,毫无缘由。最后在灾难面前一家人重新团结了起来,婆婆和媳妇手牵手奔向美好的未来。后来2012啊后天啊迷雾啊什么的,都是跟这片学来的。

57分钟前
  • 刘康康
  • 还行

许多人觉得这部影片没提供谜底,而我看早在片首处,希胖就已将谜底亮出。鸟店里,男主问女主:你不觉得这些关在笼中的小鸟很可怜么?女主笑答:难道让它们到处飞不成?于是影片后半部,人类便在鸟类的逆袭下,被囚进了汽车中、电话亭内、餐馆和木板条密封的房子里…这难道不是一个大自然复仇的故事么?

60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没有反派的悬疑片,用混乱营造惊悚的非典型希区柯克。爱情算个鸟,群鸟吓死人...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很同意某短评说的,五十年前希区柯克已经把鸟拍成了恐怖片,五十年后还有人把恐怖片拍成个鸟。

1小时前
  • 之晨
  • 推荐

[群鸟]的最独到之处就是没把鸟这个象征的指向性点明,这样的模糊性使得电影得以一遍塑造悬念,一遍把重点放在人类如何应付鸟类的袭击。它似乎与母亲的嫉妒有关,又似乎是一种野蛮而无法控制的性欲。最终只有在笼子中的爱情鸟才允许带到车上,人类文明就这样小心翼翼地护住唯一可控的爱情力量,开出这座索多玛之城。

1小时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