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北方II

喜剧片法国2018

主演:丹尼·伯恩,丽娜·雷诺,洛朗斯·阿尔内,瓦莱丽·博莱同,盖伊·勒克卢瑟,弗朗索瓦·贝莱昂,皮埃尔·里夏尔,朱莉安娜·勒普罗,阿拉丁·瑞贝尔

导演:丹尼·伯恩

播放地址

 剧照

欢迎来北方II 剧照 NO.1欢迎来北方II 剧照 NO.2欢迎来北方II 剧照 NO.3欢迎来北方II 剧照 NO.4欢迎来北方II 剧照 NO.5欢迎来北方II 剧照 NO.6欢迎来北方II 剧照 NO.13欢迎来北方II 剧照 NO.14欢迎来北方II 剧照 NO.15欢迎来北方II 剧照 NO.16欢迎来北方II 剧照 NO.17欢迎来北方II 剧照 NO.18欢迎来北方II 剧照 NO.19欢迎来北方II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23:59

详细剧情

  瓦伦丁(丹尼·伯恩 Dany Boon 饰)是当今巴黎最为炙手可热的设计师,实际上,他出生于一个非常偏僻的小镇里,并且原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十分堪忧,全靠着父母坚韧的精神支撑着瓦伦丁前往大都市打拼,才成就了他的今天。可是,瓦伦丁却将自己的出身视为是难以启齿的秘密,为了摆脱原生家庭,瓦伦丁甚至捏造了自己的履历,声称自己是孤儿。  让瓦伦丁没有想到的是,某一天,一直待在老家的母亲竟然决定来巴黎探亲,这也就意味着,瓦伦丁的身世之谜即将曝光。与此同时,一场意外让瓦伦丁失去了记忆,使得他忘记了自己一直苦心联系的城里口音,乡音一展无余。

 长篇影评

 1 ) 《欢迎来北方II》:法国人也要逃脱“原生家庭”?

近些日子上映的院线电影中,一部叫《欢迎来北方II 》的法国电影引起大家的注意。电影讲述巴黎著名设计师瓦伦汀一直隐藏自己北方出生的事实,声称自己是个孤儿,直到久未谋面的母亲和兄嫂来到巴黎,展开一场鸡同鸭讲的闹剧。后来瓦伦汀遭遇车祸,记忆回到17岁,乡音复归、身份错位,故事急转直下,最后在大团圆中收尾。

《欢迎来北方II》是一部典型的法式喜剧,但在喜剧外表下探讨一系列法国社会积习的现象:法国的南北差异、巴黎对外乡人的歧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原生家庭”困境等等。最终打造为一部裹含着温情与感动的回归之旅,揭示出“勿忘初心”的教义。可以说,这也是一部典型的“寓教于乐”的作品。

相对而言,《欢迎来北方II》对中国观众并不友好,电影的笑点除了传统喜剧习以为常用来制造笑料的通用机制外,很大一部分来自法国的北方口音与巴黎口音(标准法语)之间的差别,前者粗鄙、低俗与后者优雅、美丽形成鲜明对比。不懂法语的中国观众对此会感到困惑,如同一位外国观众想要看懂中国小品那样。但如果联想到中国实际也存在着因文化和口音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和闹剧场面,大概能体味到相似的喜感。

电影通过身份的错位将戏剧冲突推向高潮。瓦伦汀在车祸后遭受精神错乱,记忆回到17岁前,他将嫂子认定为自己的情人,从而揭开两人不为人知的过往:原来两人在高二时曾经有过一段鸳鸯恋情。因为失忆,瓦伦汀自然而然丢弃了让他成为巴黎市民的标准法语,讲起一口地道的北方方言。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瓦伦汀无论如何在巴黎获得声望(成为著名设计师)和摒弃自己的北方出身(称自己是孤儿,说一口标准法语),归根到底都难以逃脱自己的根——北方。

电影以一场车祸形象地呈现出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重新回归意识的病理学现象,这是从精神分析意义上得出的结论。剧情由此指向了背后的教义:无论人能走到多远,故乡和家庭的痕迹都会遗留在他的身上,我们要做的不该是抛弃自己的出身,而是认清自己从何而来,在漫漫人生路上“勿忘初心”。 引用当下流行的“原生家庭”话题便是:人无法逃脱“原生家庭”,只能在接受的基础上认清它。

需要指出的是,这部电影虽然明目张胆地取名为《欢迎来北方II》,但与十年前在法国取得票房奇迹的合家欢喜剧《欢迎来北方》并没有太多关联。不明就里的观众可能以为这是一部延续《欢迎来北方》剧情的续作,但事实上,两部电影的相似点仅止于主创团队的相同和表达主题的相似。由此可见,中方宣发团队在强行挪用大“IP”的举动上用意之深,将电影打造为一部票房冠军的续集,无疑会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观看欲望。

这种宣发方式让我们想到去年年末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上映时引发的口碑断裂,宣发团队被指责“将观众骗进电影院”。当时,《地球最后的夜晚》打出的宣传口号是“一吻跨年”,这对于热衷于仪式感的中国人来说具有极强的号召效应,其结果是大量“小镇青年”本想借电影来镌刻珍贵的跨年记忆,结果却被沉默乏味的剧情折磨得沉沉睡去。电影最终引来一片责骂之声。

虽然《欢迎来北方II》也有类似于此的讨巧嫌疑,但因为片方仅在片名上做了小动作,结果不会那么难堪。电影原名是“La ch'tite famille”,翻译为中文的话,“北方一家人”或者“东北一家人”更加合适。但很显然,两者的翻译带有浓重的中国本土味道,尤其是后者,不仅已有一部同名电视剧,还容易让人想到赵本山式的小品,这或许是宣发摒弃已有片名,另取它名的原因。

《欢迎来北方II》的导演丹尼·伯恩大有来头,当年因执导《欢迎来北方》名声大噪。《欢迎来北方》讲述一个能帮助人们消除对北方“寒冷可怕”偏见的故事,吸引了1740万法国观众到影院观看,最终超越《虎口脱险》成为法国最卖座的喜剧片。《欢迎来北方II》的主题也是法国南北文化与口音上的差异,也是拿“北方”开刷,因此将其看成续集似乎也无不可。

可以说,中国的宣发团队在影片片名上打了一个漂亮的擦边球。再加上《欢迎来北方II》并未难看到让人沉沉睡去,而是保持在一贯的法式喜剧水准之上。去影院看电影的观众虽然可能被片名欺骗,但电影多少会让他们觉得值回票价,因此不必担心《欢迎来北方II》可能会像《地球上最后的夜晚》那样重蹈覆辙。

 2 ) 十年之后终于重启,这才是引爆法国票房的超级IP!

开门见山。

今天要介绍的电影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它的前作堪称法国电影史上的奇迹。

10年前,超过1/4的法国人参与过这次空前热闹的观影行动,堪称真正的国民电影。它打破了《虎口脱险》霸榜了近半个世纪的票房纪录,以2.45亿美元的成绩成了最卖座的本土电影。

不卖关子了,它几乎是所有高分法国电影榜单的上榜之作——《欢迎来北方》。

当年《欢迎来北方》(以下简称《北方》)不仅仅在法国掀起了观影狂潮,还在周边比利时等国引起轰动,4年后意大利也翻拍了这部电影。而这部较好又叫座的电影成本仅仅只有1700万。

而在豆瓣上,超过2万的观众留下了评价,这部地域特色浓厚的电影,跨过了东西方的文化隔阂,“有笑有泪”是8.1高分背后提到得最多的一个词。

《北方》还有一个更土味十足的译名《欢迎来东北这旮旯》,其实这个翻译更为贴切。影片的主演是著名的脱口秀演员,喜剧表演明星丹尼·伯恩。他出生于法国北部的诺尔省,因此有一口浓重的北方口音,而这也成为他日后最具标志性的特点。

他在自己的脱口秀节目中使用方言,用一个个地域梗打破大家对北方的偏见。幽默风趣的表达让他成为炙手可热的喜剧明星。

一直以来,摘掉刻板印象,将被妖魔化的家乡“东北”介绍给更多人,都是伯恩的夙愿。在参演了多部电影之后,他终于决定自编自导,用最轻松的方式,让观众们在笑声中消除偏见。

法国的北方,给人的刻板印象是寒冷、潮湿,那里的人也被打上了粗鄙、落后的标签。与万人所向的度假胜地法国南部的黄金海岸相比,去北方几乎就等同于被流放。不过北方一直有一句俗语——每一个来北方的人都会哭两次,一次是来到的时候,一次是走的时候。

来的时候,是被吓哭的;走的时候,是舍不得。

《欢迎来北方》讲述的就是一个被迫调任来到北方工作的邮局主任,从一开始幻想着自己将度日如年,到最后乐不思蜀的故事。观众们前期被逗得有多乐,片尾就哭得有多惨。

当我们真正跟随主角走进北方,走进那一个可爱的小镇,走进热情好客的北方人中,很难不被他们的单纯可爱所感染。有位在法国留学的留学生就说,曾经自己也因为去阴冷的北方而闷闷不乐。但早上一走出门,整条街的陌生人都会笑着互问早安,这种点亮一天的感觉,比日照来得更温暖。

时隔十年,这个经典IP,终于重启。还是由丹尼·伯恩亲自操刀,编导演一体——《欢迎来北方2》(以下简称《北方2》),还是熟悉的正宗北方味儿!

《北方2》延续了前作的喜剧风格,但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故事。

与上一次从南向北的路线不同,这一次伯恩玩了回逆行。如果说前作是“欢迎来北方”,这一部确切的说是“北方佬来了”。而在这个续作中,南北差异不再是被调侃的重点,靶心瞄准到了阶级梗上。

影片的主角杜克恩是一位知名的家居设计师,青年时代他到时尚之都巴黎读书,并最终留了下来。成为设计师后,他一改土味十足的口音和做派,操起了一口正宗的巴黎腔,不仅如此,衣食住行也都是上流做派。

当然,他的设计也做派十足,早就脱离了低级的底层需求。一把椅子最重要的不是要坐着舒服,而是体现一种独特的设计理念。大多数椅子都需要四条腿,才能稳定,他偏要搞成三条,必须要配合特殊的坐姿才能坐稳。这让春宵想起了一度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设计师在想什么”系列中,一堆凡人看不懂的设计。

知名人士,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立得住的人设,杜克恩不愿意承认他来自土土的北方,于是在媒体采访中,他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幼年丧母的孤儿。

而同为设计师的妻子,她所付出的工作在他口中被简化了,她只是他的灵感来源,而不是合伙人。

杜恩克越融入巴黎的社交圈,越是想要逃离老家的人,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他忙着筹备自己的设计展,但他早就忘了那一天是母亲80岁的生日。

就在这一天,老家的土老帽们不请自来。一场啼笑皆非的家庭遭遇战即将打响。

“老家来人了”几乎是每一个在大城市生活的人的梦魇之一,早就不相容的生活习惯和思维观念,让尬聊假笑成了唯一的交流方式,但再别扭也要不失礼貌地相处下去。

不过,在这个话题上,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往往是单方面的。作为被嫌弃的“老家人”,其实没有那么多的话语权,他们无法在网络上自如地发声,哪怕开了口,也会因为表达不清被忽视。

其实很多时候,他们能察觉到“城里亲戚”态度里的扭捏,但他们也只能维持表面和平。《北方2》别处心裁地从弱势的一方出发,去勾勒他们的可爱与笨拙,他们的热情与敏感。

这样一出地道的法国喜剧,其实很容易引起共鸣。

中国有北漂沪漂,法国有黎漂,都是从三四线城市到国际大都市闯荡的青年人。其中不乏有像杜克恩一样,漂着漂着人就真活飘了的,在大城市稍微站稳脚跟,就以为自己与高端接上了脉,忘记了身上流的血。

春节期间大家总拿“城里的Lisa,回村变成了菜花”来自嘲。怕就怕有一天只承认自己是城里的Lisa,抛弃了村里的菜花。

中国有句老话常说:做人不能忘本,这几乎就是《北方2》的注解。

这是一次啼笑皆非的欢喜之旅,在笑声中放下偏见,获得反思,这或许是法式喜剧最大的药效。

 3 ) 中文神级翻译的法国喜剧片《欢迎来北方2》

蛮轻松搞笑搞笑的。总觉得法国片里有着平凡朴素的人性关怀,关注现实生活里普通人的普普通通的喜怒哀乐,很少展现大凶大恶、大喜大悲、慷慨激昂,总是娓娓而叙絮絮叨叨一些凡人小事。丹尼.伯恩既是导演又是主演,长相性格很有观众缘的那种。中文神级翻译,完全演绎出那种过年回村叫翠花大牛的坐在写字楼里的Lucy Jack的直视感。看样子,不管世界的哪个角落,语言歧视链都是存在的,方言梗总是能成为大大小小的笑话取之不尽的材料库。老婆是真爱,不管是大牛还是Jack,不离不弃主动磨合包容,就这一点男主就是人生赢家了。虽然影片最后回归于家庭温暖的主题,但相比妻子,父母家人对男主还是有条件的爱,貌似原生家庭并非男主精神家园和庇护地。影片对设计师这个行当简直是黑出翔了,迎合高端顾客群的那些逼格很高活受罪的家具设计简直让人笑死,对设计界艺术届的“那种不说人话”式的追求越没人性越高级的莫名觉厉行业风气作了辛辣搞笑的讽刺。男主失忆后被自家的盥洗室搞得快疯了这个桥段让我和老公笑得肚子快要抽筋了😂我恨不得冲进屏幕递一个盛水脸盆给男主😂还有,很喜欢男主妻子的一些简洁有设计感的服饰,很优雅有气质,当然再美的外表和打扮如果没有了优秀的素养和品格,那也是会幻灭的,说到底,还是女主的人设加持令人心生欢喜。

 4 ) 口音梗的延用注定了“欢迎II”只能是地域小众电影

回国许久以后看的第一部院线法国电影居然是欢迎来北方II。

电影宣传噱头很足,母亲节上映,商业标语是“你回家的日子,才是妈妈的母亲节”,“致北漂一族,走了那么久,你变了吗?”,“笑着笑着就哭了”。

可每一句标语都没能引起我的强烈触动和共鸣。

电影上座率很低,陪我看电影的小伙伴不懂法语,听不懂口音梗,认为电影并没有多好看。

Et bah voilà. 问题就在这里。

好电影不该只依靠延用单一的语言梗作为支撑电影逗趣的全部。为什么说全部,因为频繁的打嘴仗内容也并不显得十分有趣。至于嘴仗,虽然对银卫II成员之间的斗嘴情节褒贬不一,我个人也倾向认为银卫II引发的喜剧效果比欢迎II要棒得多。

银河护卫队II
银河护卫队II

而相较于母爱的感情线,夫妻线让我感触更多。

我欣赏Constance和Valentin之间的感情,或者说,Constance单方面为Valentin所尝试的努力。

在出现带有奇幻性质的Valentin失忆桥段前,他们的爱情像包着一层上流社会外皮的供奉式模范,剧中人两度称他们为年度couple。

标准的巴黎口音,完美的站姿坐姿,出色的社交礼仪,没有脏话,绝不粗俗。而在车祸转折后,Valentin奇幻地回到了只会用听不懂的北方方言交流的十七岁时期,Constance从拒绝接受粗鲁的粗俗的Valentin,竭力找语言老师和用餐礼仪老师纠正他“乡巴佬”的行为习惯,到接受他的现状,到一遍一遍重复听北方人发来的语音去学习拗口难听北方方言,模仿Valentin粗俗的说话方式…这个片段像是看到了曾为感情奋力靠近过的自己。

努力的Constance真的很可爱。她成熟,睿智,有才华,不甘心做Valentin的附庸。她接受Valentin的所有样子,在不丧失自己独立人格的前提下,愿意调整自己的步调去配合他,陪伴他治愈。治愈身体,也治愈内心。

Constance在与失忆后的Valentin接吻做爱时说,“我从未感觉我们如此接近”。

褪去一身浮华,丢掉上等社会的优雅做派,卸下迎面社会时的面具,恋人间的相处本应坦诚 本真 舒适。

真爱大概就是摈弃无论如何的外在形式,她都爱且愿意追随最真实的你。

 5 ) 25年,从小镇青年跃升为社会名流,这部电影包含了多少辛酸的真相

前段时间,美国名媛卡戴珊在用视频展示了自家的浴室。我们能想象得到豪宅的浴室一定很大,但绝对想象不到洗手池竟然是平的!这个超出了大多数人认知的设计,立马攀上了热搜榜。

评论区有老实人还在考虑实用性的问题——这个洗头不会把水飞溅得到处都是吗?

天哪,我的傻孩子,这种家里有矿的人,是不需要自己洗头的,水溅得到处都是也不需要自己收拾!

一时间“有钱人的快乐你根本无法想象”这一话题再次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而自嘲能力满分的网友也贡献了丰富的素材。

不过,可怕的是,我们“高攀不起”的玩笑,是人家的日常。对于卡戴珊来说,我只是晒了个洗手池而已,而这只是花费了1.3亿装修的豪宅的冰山一角。

这种贫富差距过大所带来的认知鸿沟和价值判断差异,让处在两端的人因为完全无法沟通,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偏见,我们只能视彼此的生活为笑话。

但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底层出生的人真的完成了从白手起家到跻身上流社会的阶级跨越。他会如何面对这种显而易见的巨变,又会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现在和过去呢?

今天要推荐的电影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很现实的故事,但用了一种轻松的方式——《欢迎来北方2》(以下简称《北方2》)。

《欢迎来北方》是法国喜剧的一个超级大IP,10年前它打破了《虎口脱险》保持了42年的票房记录,目前依然保持着法语片票房第一的记录。本片的编/导/演是法国国民笑星丹尼·伯恩。

在前作中,他扮演的是一名北方小镇的邮递员。而在阔别10年这部续作中,他所扮演的主人公杜恩克,同样出生在北方小镇,但他凭借考学留在了巴黎,并且凭借出色的设计天赋一跃成名,进入了事业的黄金期。

因为本片的喜剧片属性,接下来,春宵仅从故事背景进行了推荐和解读,不涉及喜剧桥段和人物笑点的剧透。请放心阅读。观影重度洁癖影迷,请直接下拉购票,享受纯净观影。

杜恩克的人生路似乎是每一个小镇青年所盼望的,在自己梦想的领域作出成绩,迎娶白富美/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但攀上巅峰的人,似乎都不大愿意回望山脚下的日子。

杜恩克便是如此。

他的父母靠着收购废金属生活,仓库到处堆放着废旧破烂的汽车。抓车的轰鸣和散不去的汽油味就是他的童年记忆。在这样一个小镇,他拥有一个极其奢侈的梦想,他想要当一名设计师。

杜恩克的梦想始于一盒妈妈送的彩色铅笔,而他的梦想得以继续,是因为父亲掏出了所有的积蓄送他去巴黎深造。并且用破铜烂铁帮他拼出了一辆足以他驶向未来的老爷车。

但这辆车并没有陪他到最后,不是因为老爷车自身寿命不长,而是他主动抛弃了它。

巴黎,世界时尚之都,设计届竞争惨烈。能混出头的,不是天之骄子,也得是世家名门,背景是第一块敲门砖,其次才是天赋和能力。杜恩克当然没有过硬的背景,家乡是老土的北方,父母做的是又脏又臭的废品收购,于是他选择隐瞒一切,他选择成为一名孤儿。

家乡和家人就这样被他用一块巨大的黑布遮起来,他愿意为成功付出一切代价,也终于如愿以偿。但成名之后,这块黑布,就更加难以揭开了。他没办法澄清事实,因为那意味着告诉所有人他是个忘本的骗子,他所有的成功与地位将会付之东流。

于是他决定拥抱这个谎言,让冷漠变成一种心安理得,让自己面向巴黎,背对北方。

我们看过太多故事,但很难有比《北方2》更生动的,它让一名小镇青年完成从物质到精神的彻底跨越,让他从里到外完完全全背叛过去。

在巴黎打拼十多年的杜恩克,早就忘记了乡音,一口纯正的巴黎腔,带着金边眼镜,吃着极品菜肴,保持着上等人的仪态作派。而这些并不是他做的表面功夫,他的变化是骨子里的,是对上流社会文化习惯的彻底膜拜和认同。

按照传统套路,杜恩克这样的人,应该安排个双雄设定,找个势均力敌但人格更完美的角色来吊打他一顿。或者拆穿他的谎言,让他从此一败涂地,自食其果。

但《北方2》巧妙的让人物进行自我打脸,这样的方式甚至直白得有点残酷。

影片用了一场意外,让杜恩克记忆回到17岁,让17岁的杜恩克面对25年后他亲手建造的世界。“年轻”的杜恩克对这个新世界是充满不解和困惑,他不理解这里人说话的方式,吃的东西,也不明白自己的设计和定价方式。

影片中,也会展示他的豪华浴室,17岁的杜恩克就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闯进25年后自己设计的大观园里。被一系列超越想象的设计弄得晕头转向。此刻的他有多迷茫,便证明了42岁的那个他,对自己的背叛有多彻底。

《北方2》继承了法式喜剧精髓,将严肃的话题,用连珠炮似的讽刺桥段一一串联。而里面的人物塑造极其出彩,就像本片中的杜恩克,他可恶又可爱,他的家人们也都性格鲜明,有明显的缺陷和闪光。

我们看过太多小人物逆袭的故事,但大都属于爽文特质。一种是利用暴富优势进行自上而下的降维打击,比如一夜暴富后,香车美女环绕,踹飞情敌,吊打对手,典型如《西虹市首富》;另一种是穷小子奋力拼搏,跻身上流平台,利用权力狠狠报复上层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典型如《起跑线》里的女校长。

《北方2》讽刺的锋芒不是对着别人,只对准自我背叛自己。这是它喜剧的核心,也是反思的核心。

“不忘本”的真正含义或许是,永远不会让曾经的自己失望。

你敢邀请17岁的自己,参观你现在的世界吗?你还记得他/她吗?你还认识他/她吗?

 6 ) 2

你在外面追逐梦想固然重要,在外面成就事业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忘了,时间的力量总是会让我们清晰地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重要。也许我们总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无法轻松地实现对父母的陪伴(比如住房问题、事业问题、婚姻问题等等),但也不能因此而忽略了陪伴的重要性——那是亲情最好的羁绊影片男主是一为国际著名设计师,主要以设计家居用品为主,并且获得过国际不少大奖,其实他的设计作品有些华而不实,都是冷色调的工业风,并且很难被大众接受。有点像某些时尚,看着很高端,可是普通人真的理解不了。他有一个漂亮的设计师妻子,开着一家很大的设计公司,挤入上流社会,可是为了避免别人嘲笑,掩盖了自己是北方人的身世,说自己是个孤儿。本影片讲述的是男主妈妈和哥哥一家去巴黎找他的经丧失记忆的男主恢复如初,开始依赖家人、想念家乡菜,他不理解这里的人为什么要这样讲话、吃那些难吃却高端食物、看着他以前设计的东西甚至觉得匪夷所思。影片的后半截,男主恢复了记忆,推翻了自己先前的设计,远离身边的奸诈小人,回到了北方。和亲人待在一起,让他知道自己原来有多么离谱,他认真地向家人道歉,开始新的创作。 观影后感:昨天我有幸参加观影团,观看了《欢迎来北方2》在下班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了影院,在观看电影开场之际 ,我就被这个带有乡村的法式幽默人喜剧吸引,这部影片描述了男主角在去往巴黎之后因为自己要成就事业说了谎话,向外煤说了自己是孤儿,为了事业不得不迎合那些愤世嫉俗的巴黎阶级圈氛围,剧情的中途又经历了车祸巧合的失去了记忆,才真正意识到最应该珍惜人和事,在剧情中的法式幽默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剧情有颇为奇葩的三腿椅子的设计,还有男主角看见小摩托就哭的景象很是搞笑。

 7 ) 法国人是怎么开地图炮,以及如何面对原生家庭问题的解决方案

《欢迎来北方》打破《虎口脱险》法国本土观众观影的票房纪录,靠的是法国内部地区性差异造成的笑料,虽然从套路上来讲,是一个和春晚上带方言的小品差不多,但是深处的意义仍然是法国如今这个多民族的互相理解和包容,毕竟欧洲那么点儿大的地方,互相隔离还怎么好好在一起生活。

这也就是为什么《欢迎来北方》打破的法国本土的票房纪录,而并不是在国际范畴之内,甚至是区域的范畴。里面的笑料,因为格局,因为地域性的原因,并不是那么容易让非法国生存环境的人理解。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可能导演也并没有像拍给其他地方的人看,《欢迎来北方》这个属于一个法国人自己看看乐乐的电影。

《欢迎来北方II》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前作平行宇宙下的作品,男主人公并没有留在北方做邮递员,而是年轻的时候到巴黎就读设计,成为知名的室内设计师,开始了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假装自己是孤儿,没有北方的口音,事业成功迎娶白富美,在巴黎东京博物馆开自己的展览,用不合情理的设计折磨着那些有钱人们,结果母亲一家人的到访,给他平静和蛋疼的名人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但《欢迎来北方II》虽然是同前作一样充满了北方人和巴黎人口音、价值观冲突的笑料,但是它的核心却和前作有些许的不同,导演在其中加入了对“原生家庭”的刻画,可以说是地图炮过嘴瘾什么的很棒,核心价值则提炼出了亲情的可贵。这恐怕还是和预期是有点区别的,从导演插入前作的男主角对展览的看法,恐怕也是一种自嘲。

对喜欢前作口味的人来说,这部续作的评分不会差,但从作品本身的角度来讲,和前作相比,核心上就稍微有点偏离,血尽管浓于水,但在陌生人之间的共情效果上就没有那么好了。此外,口音上和行为举止上的过分夸张,笑料虽足,但还是让人些许有点不适。

事实是,法国各个区域之间,并不会有那么大的区别,口音虽然是有点不同,但是不会夸张到舞台效果的这种程度,全球化之下,不用说区域之间,什么国家之间的差别都不会有那么大,年轻人都是刷着抖音,吃着快餐,发着微信或是FB。

所以这部续作,可能只能算”消费级“的作品,既没有北方寒冷天气和南法舒适温暖的天气比较,也没有饮食方面的巨大差异,续作在信息量上远远不如前作,不会有因为那么一句”我们造这些东西就是为了抵御你们这些南蛮子“而去查找历史中布列塔尼地区曾经和法国之间的那些纠葛历史的冲动。

说到底,还是讲了一个逃离原生家庭追逐理想很重要,但经历了一切之后发现亲情可贵的合家欢电影。

 8 ) 欢迎来到内在之家

太阳在巨蟹座。

2岁的乐最近精力特别旺盛,白天不睡,晚上不睡,半夜还要醒两个小时。

被她折磨地近乎崩溃了。

下午四点半她终于睡着了。

看了这部《欢迎到北方》。

之前对导演、演员没有一点了解,只是凭感觉选择了这部电影。

看完后感觉这部电影恰好切题了最近的太阳位于巨蟹座这一天象。

掌管四宫的月亮,即巨蟹宫,代表了内在之家。

成名之后的瓦伦汀在谈及自己的家庭时总是说自己是一个孤儿。

这个隐秘的伪装他认为让人们获得了信任与关注,是通往成功的一条路。

在行为上他也在一直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做切割,尤其是一口明显的北方话。

他的才华让他在巴黎获得了成功,可是他的内心却是和自己疏离的。

因为他否定自己的原生家庭,否定自己生命的来源,否定让自己进一步成长的根基。

这种疏离外在又变成了冰冷的设计和对其他人的冷漠。

他设计的沙发很漂亮,可是坐上去的人可能坐骨神经痛。

他设计的椅子很现代,只有三条腿,可是只要一坐上去就有可能摔倒。

当购买他的设计作品的人提出舒适度的要求的时候,他的回答仅仅是这是一个获过奖的设计。

这种疏离还投射到他身边的人际关系中,岳父追求的是最大化的利益,不仅对已经撞过他的事实不承认,还在他失去记忆的时候剥夺了他在公司的股权。

母亲的八十岁生日的当天他不仅没有记得,还在众人面前羞于让大家知道这是他的亲人。

一场车祸让他回到了17岁。

17岁的他粗鲁,土气,可是真实可爱,爱他的家人。

他又重新与内在的自己连接起来。

他有住在乡下的爸爸,行为古怪,邋里邋遢,没有钱,可是他爱他,用尽生命去爱他,在他17岁的时候为他拼装成一辆老爷车让他离开家乡,拿出所有积蓄让他去读艺术学院。

当他说他爱他的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又轻易地原谅了他。

这就是亲人啊。

几年前豆瓣上有个“父母皆祸害”的小组,我没有去看过,可是内心里能拿出很多的事例,自己的别人的,来论证这个观点。

真的一切都可以归结于原生家庭吗?

当瓦伦汀返回去看自己的17岁,返回去看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时候,他感受到的一定是爱,满满的爱,流动的爱。

它们从来都没有消失,一直在他身边,只是他关闭着他的心罢了。

失去了公司,失去了爱人,失去了金钱,失去了名望,失去了地位,可是他成为了最真实的自己。

内在开出温暖的花朵的时候,他的设计也开始有了温度,有了色彩,虽然是从头再来,可是一切扎扎实实。

 短评

看了开头就匆匆关了

10分钟前
  • 顽童猫
  • 较差

懂法语看着很有意思

15分钟前
  • Frank
  • 力荐

飞机上看的,一开始对英文字幕感到很困惑,还以为是翻译的问题,后来才看出来是法国方言的缘故。P.S.女主很漂亮,服装搭配也很赞。

18分钟前
  • Delphinus
  • 推荐

这口东北话真听到头晕……男女主都蛮可爱

20分钟前
  • 𝙎𝙥𝙖𝙧𝙠𝙮 | ✟
  • 还行

很温情的喜剧,配音的东北方言真是神来之笔

24分钟前
  • 焦焦-lesson one
  • 力荐

在俄航上看的,这次丹尼伯恩好像突然变帅了

28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字幕组也是尽力了XD

33分钟前
  • Mumu
  • 还行

与其说是在明贬暗褒北方人 不如说是在赤裸裸地黑巴黎人 或者说是在嘲讽大城市里装逼成风人情淡薄 就像Valentin的性冷淡设计风格一样毫不实用 尽管缺少了《欢迎来北方》那种惊艳的感觉 但仍是部不错的喜剧 并很有可能是今年法国票房冠军 那句Que j'te keeeer真的洗脑了

38分钟前
  • anewpig
  • 推荐

对中国观众来说,最大的笑点可能是法国也有“南北差异”和“原生家庭”困境。

42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温情喜剧巴黎漂。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啊,特别适合母亲节看。

45分钟前
  • djfish
  • 力荐

飞机片,还行吧……一上了飞机总是丧失判断影片好坏的能力。

50分钟前
  • Aria
  • 推荐

“我們第一次見面和第二次見面你更喜歡哪次?”“第三次”……法國人的情話

55分钟前
  • 木木示言
  • 还行

Laurence Arné说北方法语口音骂人那里太优雅了

60分钟前
  • 神砷珅深
  • 推荐

影片本身剧情很平淡,三星不能再多了。多一星给自己的听译和特效

1小时前
  • bobobolao
  • 推荐

很标准的丹尼·伯恩制造,无功无过;而之所以会去看这部电影,更多是一种念旧:看《欢迎来北方》的时候,我还在北京工作,在小西天看了一场伯恩双片连映也见到了他本人;不过开场后我就悔恨起自己的不加小心和国内发行商的无良宣传,这是一部除了依旧以北方特色为卖点之外与前作毫无联系的所谓“续集”;当然多年后我对这部电影最深的印象可能是我在散场后上厕所看到一位小哥因低血糖骤然倒地嘴角抽动双手颤抖然后几秒钟后自己坐起来向赶过来的影院保安要糖吃的略显可怕却又可爱的场景。

1小时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Die Sch’tis in Paris – Eine Familie auf Abwegen》应该是个系列片吧,我记得看过前面一集是被调去北边。这部更有情怀,更符合我的价值观:真正酷的人能用家乡方言和朋友侃大山,也能用英法德西阿语在TED做演讲。但是结尾有点超现实了……

1小时前
  • 懦弱者的托词。
  • 推荐

带上你那不平等(差异性)的眼界《欢迎来北方2.0》体验更不平等的后现代生活。作为一部穿越到久远过去将自然与文明对立起来的电影,尽管丹尼伯恩这部隐约致敬雅克塔蒂的新作可能会遭到达尔文主义者们的批评,但他这部都市讽刺喜剧至少没有让那些卢梭主义者们失望。可惜自己不是这两者的拥趸,我只对日常生活中那些制造“笑料/麻烦”非人性化的现代设计(沙雕文化)抱以兴趣。

1小时前
  • Muto
  • 还行

没想到汉化组这么有梗,各种东北方言字幕,代入感很强,这要是学过法语能听懂原声梗,估计观感翻倍升级。喜剧的尺度把握得很到位,很有意义,家人永远是家人,需要长大了回头来接受自己,接受家人,什么时候都不晚。

1小时前
  • AllenZheng2020
  • 推荐

2.5,基本上完全依靠口音做梗,灾难级的贫乏

1小时前
  • 鬼腳七
  • 较差

中译真是强行挂羊头卖狗肉。伯恩现在的创作真是自恋狂本狂了,我嫌贫爱富,我攀亲附贵,但我是个好男人,家人、老婆都不会抛弃我。哦,那你很棒嘛

1小时前
  • 殇潮|Enigma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