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婚礼

剧情片其它2008

主演:梅达·安德列亚·维克托,亚历山德鲁·波托切安,Valentin Teodosiu,亚历山德鲁·波托赛昂,Ioana Anastasia Anton,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丹·康德里奇,谢尔班·帕夫卢,维克托·雷本久克,Tamara Buciuceanu,图杜雷尔·菲利蒙,乔治·伊瓦斯库,George Mihaita,多鲁·安娜,米哈伊·康斯坦丁

导演:霍拉丘·默勒埃莱

播放地址

 剧照

无声婚礼 剧照 NO.1无声婚礼 剧照 NO.2无声婚礼 剧照 NO.3无声婚礼 剧照 NO.4无声婚礼 剧照 NO.5无声婚礼 剧照 NO.6无声婚礼 剧照 NO.13无声婚礼 剧照 NO.14无声婚礼 剧照 NO.15无声婚礼 剧照 NO.16无声婚礼 剧照 NO.17无声婚礼 剧照 NO.18无声婚礼 剧照 NO.19无声婚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50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1953年的9月罗马尼亚的一个小村庄里,兰库(亚力山德鲁·波托西恩 Alexandru Potocean 饰)和玛拉(Meda Victor 饰)即将迎来他们盛大的婚礼,这一对男女是如此的相爱,除了做爱与结为夫妻,他们似乎再也无法找到什么更好的方式来传递他们的感情。然而,就在这大喜之时,传来了独裁者斯大林去世的消息,为了表达对他的祭奠,兰库和玛拉被告知他们必须取消婚礼。  对于兰库和玛拉来说,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的死亡怎么能够阻挡他们的爱情?一场无声婚礼应运而生,这里的无声代表了彻底的静默,没有语言,亦没有碰撞,拉扯,咀嚼所带来的任何声响。对强权和独裁的反抗带给了村民们久违的快乐,却也让这特殊的婚礼最终演变成为了一场葬礼。

 长篇影评

 1 ) 如果只关注意识形态,那你一定不了解东欧

电影很好看,毋庸置疑。

体量紧凑,不到一个半小时,就把一个「现在-过去-现在」的经典三段式故事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电影的叙事风格也很漂亮,利落甚至有些污秽的东欧农村土话,大量嘈杂的聚会音乐,飞舞在空中的知识分子和游荡在废墟上的新娘。导演挺会玩,把超现实主义使用到了极致。

如果你不认识库斯图里卡,一定会被这种反传统的叙事语言所着迷。

《生命是个奇迹》里著名的飞床镜头

即使你看过著名的《地下》、《黑猫白猫》、《生命是个奇迹》,也能清晰地看到,相对于老库对意象的执著,本篇导演更喜欢借用舞台剧的力量,将人物的动作夸张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新娘老爸大手一挥:尽情歌唱吧!

但我想谈谈另一个问题,一个大家都注意到的问题:

这部电影是不是在批判苏联?导演是不是在讽刺共产主义?

先说答案:是,但不全是。

如果说导演对苏联没有成见,那纯粹是自欺欺人,电影封面已经告诉我们这一点。

在这个东正教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国家(甚至连名字都继承了罗马的国家),只有十字架能置于一对新人的头顶。

但如果觉得该片导演得了冷战后遗症,是纯粹的自由主义者,那就有点太瞧不起导演,瞧不起罗马尼亚人民了。

二战时,罗马尼亚被迫加入法西斯同盟。

1944年,靠着苏联的反推,罗马尼亚共产党打退法西斯,解放该国。

1955年,加入华约。

1967年,齐奥塞斯库取得国家实权,并创造了该国经济的“黄金年代”。

1989年,东欧剧变,齐奥塞斯库被枪毙。

2004年,加入北约。

2007年,加入欧盟。

夹在西欧和苏联之间的罗马尼亚,要么给德国法西斯干活,要么听苏联红军的指挥。要么进华约,要么进北约,要么先因为武力威慑进华约,要么被欧盟的利益诱惑进北约。

这就是大多数东欧国家的命运,他们在国内有足够的民族认同,但在国际上却无人重视。大国们把他们当成旗子,有时候甚至只能当棋盘。

回到电影,还记得导演是怎么借市长之口描述这个村庄命运的吗?

以前是个村庄。共产党为了建厂,把村子推了。如今,资本主义要把这里毁掉,还原成村庄——做度假村。

然后就是车里一群人的嘻嘻哈哈……

如果寡妇村象征苏联对这片土地的物理破坏,那影片里媒体人的无知就是讽刺西方无脑的消费主义,这是一种精神破坏,它虽然不像物理破坏那样直接和血腥,但对历史的不敬和对文化的戏弄,必然会引至同样毁灭的道路。

当无脑的媒体人碰到创伤后的寡妇,久经伤害的东欧势必再次失语。

于是那个永不消失的白色魂灵,又一次飘荡在这片废墟之上。

 2 ) 他们活过,后来死了

起初是一个村子,像我们熟悉的那样满溢质朴的爱憎、粗俗的欢乐、未加掩饰的蓬勃欲念——土地被公有化的农夫懒洋洋地度日,醉醺醺的妓女坐在酒馆里打瞌睡,因为日子乏味,所以有开不尽的玩笑恶作剧,只有年轻人不抱怨生活,他们无休止地追逐打闹,在田野、在森林、在谷仓里欢爱,尽情享受生命的美好。

村落宛如生命体,有自己的规律、法则和好恶,当生生不息面对陌生而粗暴的极权制度,它笨拙地应对着,帮助苏联人的人成为被嘲笑揶揄的对象,电影放映前插党旗的宗教化仪式,被顽童赋予了玩笑般的性意味。生活在继续,那庞大的机器一步步推进,人们从未察觉。

只有畸零的边缘人,站在离怪兽最近的地方,疯子少女用荒诞的语言警示大家,欢乐的侏儒则坐上马戏团的车子一去不回头,像《铁皮鼓》里的男孩一样用流浪逃避成长的危险……可俗世的人只关心眼前的欢愉,金童玉女终于要在一对冤家父亲的争争吵吵中喜结良缘。

第一个黑色信号降临,疯子少女惨死在森林里,手里紧握着苏联军官的勋章,而这时那怪兽还尚未露出一点真容,这只能算他临近的足音。村人的悲伤像一阵风掠过,临近的喜事很快冲淡了每个人的哀恸,不甘心的鬼少女从坟墓里出来试图再次拯救大家,无奈依然像生前那般无足轻重。

第二个黑色信号是“各民族之父”的死亡,胸口带着被拔掉徽章的痕迹的苏联军官来到,仿佛不详和死亡的信使,让所有欢乐陷入停顿,从此后,静寂无声。

哑剧一样偷偷摸摸的婚礼,应该很好笑,但笑都在还曾有阳光的时候用完了,透支了。人们无声地动作默契荒唐,却再引发不了内心的笑意。女人的眼泪总能激发男人的血性,男人的血性总能引来怪兽的胃口,欢乐的歌声还来不及收场,坦克(熟悉的坦克)已经推倒了家园的墙……

我想,不管结局怎么急转直下,这终归是一部喜剧片,幽默对抗极权,就像前苏联和罗马尼亚数不清的政治笑话,高压下人们找不到别的途径宣泄不满,开始用类似段子和三只小熊的歌曲这种轻松俏皮的途径来对抗暴政……记得有人跟我说过,喜剧的最高境界是“笑着流泪”;也记得我最初很不喜欢《美丽人生》这片,有了孩子以后才明白它的宝贵;俚俗的东西忘记了故弄玄虚,往往如稚子一般,看到皇帝赤裸的身体。只可惜是肉身对抗坦克,最终结局,不过是螳臂当车,留下一个黑衣岑寂的寡妇村。

喜欢一开始的那句话:社会主义把村子夷为平地,变成了工厂,资本主义现在又要把工厂拆掉,建成村子。

各种主义风里来火里去,轰轰烈烈一场只留下断壁残垣,而一个个人的鲜活历史,祭奠其中,如孤魂野鬼流离失所,曾经鲜活的村庄只残留在记忆蒙尘的角落,影片一步步走入灰暗的色调,仿佛前一段看到的那个解放前昆明、重庆、上海的影集,惊讶于曾经还存在那样缤纷的色彩,只可惜后来,也一样沉沦在灰黑暗淡的历史深处。

他们笑过,后来哭了;他们爱过,后来忘了;他们活过,后来死了。所有人都死了,一个村庄成了各民族之父的随葬品,一个国家成了一种制度的牺牲物。

 3 ) 当库斯图里卡游过多瑙河,罗马利亚也欢唱起吉普赛悲歌

没想到寻觅了好久的片子,居然在优酷上找到并在线看完。

正如罗马利亚观众自己意识到的,这是一部很库斯图里卡的电影,欢快疯狂的吉普赛音乐和悠扬空灵的弦乐穿插全片、神奇路过的马戏团和惹出肢体笑料的电影放映队当做提升电影性格的配角、谷穗间的性爱和飞上天的翅膀等比比皆是的超现实画面,甚至拷贝了《地下》那般悲喜交加的结构,以及故事背后简单浅层的对专制岁月的控诉。

但谁又能拒绝再体验一遍库斯图里卡式的疯癫呢?只不过比起一个国家在曾情同手足的兄弟间分崩离析,一个村庄因与之无关的他国领袖去世而遭致的瞬间灭亡,显得魔幻有余、悲壮不足。

在罗马利亚多瑙河另一侧的塞尔维亚,继续以疯癫的方式夸张追忆着疯癫历史,并在与《无声婚礼》的同时,诞生了另一部更为荒诞的《魔幻女儿国》,那里面,因为一次次战争,每个村庄的男人都所剩无几,为了维持村的存在,女战士们开始了抢夺男人的残酷争斗。

 4 ) 转载一段

I have to say that I've had the best cinematic experience in years. Malaele's film is truly a masterpiece, in directing actors as well as in his choice of cutting and music and everything that anyone would want to see. If some voices call it a copy of Kusturica's films I gotta say that is 10 times better, because on top of a colorful cast he also has acting, drama, tragedy, and comedy at the top of his sarcastic lungs. Malaele is a master in film that needs to be praised, and he needs nothing more of my words. All he needs now is his recognition that I as a Romanian director would give him with all my heart: I wish I could do a film like that!

                                               ——Theodor Halacu-Nicon from Romania



———————————以上是转载,而我是分割线————————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那个忽然出现的极至欢乐感觉很假,从那一声大叫开始。
我细细看了下,这片子属于那种用一段喜一段悲的轮流替换控制观众情绪,感觉像好莱坞的片子。
不过想象力确实丰富,语言也好。可惜最好玩的地方,WOODY ALLEN在60年代已经做过了,我那时候笑了,现在看这个片子也就不觉得好笑了。

 5 ) 『呼啸而过的常常孱弱无力,唯有无声的才刻骨蔓延。』

一直犹豫要不要写这部电影的影评,因为题材略敏感。罗马尼亚电影《无声婚礼》的海报上鲜红色的斧头镰刀标志下是一对新婚的小夫妻,蓝天白云,周围都是欢笑的人们,谁能料到这故事的结局竟是如此令人唏嘘,于是,这又是一部被喜剧包裹的悲剧电影。
      这是一段被遗忘的人和他们的故事,1953年,罗马尼亚的一个村庄正兴奋地筹备著连个相爱的年轻人的婚礼,婚礼的日子是3月9日,正当一切准备就绪,欢乐即将上场的时刻,斯大林去世的消息传来,苏联老大哥决定举行七天国丧,派驻当地的苏联军官带着村里的领导来发布这一消息,并要求他们立刻取消婚礼,新娘父亲苦苦哀求说为了婚宴已经杀好了牛和猪,这些东西可是放不了一星期的,但军官果断的拒绝了请求,在军队枪管的威慑下,村民不得不低头。当军队离开后,一场无声的婚礼在深夜举行,全村的人们都前来赴宴,强权镇压之下也挡不住老百姓追求快乐的权利。但是一场惊雷带来的动静让所有的欢乐氛围再度引发,他们狂欢起来,但苏联军队用坦克碾压了这份快乐。
      我看的上一部罗马尼亚电影是《只爱陌生人》(与法国合拍片),全片充满自由和放荡的吉普赛气息。感觉罗马尼亚人天性奔放,乐观豁达,这部《无声婚礼》中你可以感觉到戏谑、癫狂,荒诞不经中又有反讽意味。据说这是导演的处女作,之前他是位舞台剧演员,这部处女作里确实有点舞台剧效果的感觉,重头戏婚礼的群戏,灰常精彩,无论是演员的演技还是节奏的控制,收起来的刀叉,假装演奏的乐队,新郎新娘跳着没有伴奏的舞蹈,像是奋力反抗的压迫的无声呐喊,隐忍但也快乐着。新郎父亲那个沉默中爆发的屁声也要憋到没声,众人在席间传话那段也妙趣横生,一句话传着传着就变味了,但老百姓们就是享受着这样俗气的快乐,直到一声轰鸣的打雷声传来,才打破了积蓄已经的沉默,可惜这份维持了片刻短暂的狂欢就被接下来的坦克大炮毁于一旦。热闹非凡的场景让人有看库斯图里卡电影的感觉,《白猫黑猫》里荒诞不经的吉卜赛式狂欢和这部电影里的热闹的场景有异曲同工之妙。
      新娘父亲被子弹射中的那刻,他下意识的用手擦拭血渍,越擦血渍越大,如此悲壮却透露着喜感。村子里的男人们都被抓走了,唯一的男丁是一个小男孩,新娘脱下了白色婚纱换上了黑色寡妇服,一穿就是几十年。
      斯大林这位独裁者在那个年代的影响力的极大的,简单粗暴的统治手段是赤裸裸的压迫。苏联老大哥的强权政治之下,罗马尼亚执政党的软弱可见一斑,作为罗马尼亚人民却用行动力极力反抗这样的强权政治。罗马尼亚被苏联老大哥关照,但罗马尼亚人民却不领情,因为干预他国的内政,无异于侵略。
      死了的女孩还魂和借助人造翅膀翱翔这两个镜头颇具超现实色彩,女孩被苏联军人凌辱致死,灵魂却一直走不出这个小村子,所以村里经常可以看到灵异现象,相比之下之前和吉普赛马戏团一起离开村子的侏儒才是幸福的,因为他跳脱出这个被限制的框框,奔向自由的彼岸。驾着人造翅膀被苏军枪杀的人死后居然在天空自由飞翔,也许寓意死亡才是解脱,不被政治枷锁禁锢自由。
      影片结尾摄制组采访已经老去的新娘,老太太年事已高,听不清年轻人的问话,直接回了句:你们还想从我们这儿拿走什么? 这一句一出来,更加让人觉得讽刺,一生的转折点都在那一天,大喜大悲之后都归于平静了。
      狂风叫嚣而过,磐石坚韧岿然不动。

 6 ) 本该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片头的和片尾的黑白色,看得让人揪心,衬得那次婚礼的色彩好像莫奈的油画一样,变成一个久远的梦,只有那颈项上的一抹胎记,默默诉说着那段往事。

    那一个一个从断壁残垣中走出的身着黑袍的寡妇,好像幽灵一般,挥散不去。正如那个莫名死去的俄国女人,即像一个梦魇,又像一个预兆,透露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味道。

    政治宣传新闻,变成了卓别林式的闹剧;那突然出现的马戏团,好像投入这一潭死水的石子儿一样,也像一缕灯光,引得人们像飞蛾一样,不顾一切的追随而去。那个不愿长大的侏儒跟着马戏团走了,是不是预示着那些不甘的灵魂只能背井离乡,才能寻找到一片自由的土地呢。

     那段无声的婚礼,叫人这么说呢,好像一个闹剧;就在这个闹剧结束,一切变得顺利成章的时候,真正的闹剧才刚刚上演。为什么现实变成了梦魇,梦魇又变成了现实?那个宣称会飞的教授最后终于飞起来了,不过已经说不清究竟是在梦魇里还是在现实里。

 短评

他们在看电影,却被银幕前的现实逗得前仰后合。所有无台词的段落都堪称精妙,作为一部略显荒诞的黑色喜剧,本片应该称得上是数一数二了,甚至我不知道今年还会不会看到比它更伟大的电影。

4分钟前
  • 铅纸鹤
  • 力荐

结构和情绪变化的控制堪称完美,尤其是过山车一样的情感摆荡。压抑-爆发-压抑,一场从喜剧,到闹剧,最后演绎成悲剧的婚礼。原本宁静的村庄却因为斯大林的死亡遭致毁灭,倒置的镰刀斧头已说明了一切。无声的婚礼让人在苦笑中含着心酸的眼泪,一个在专制下失语了半个世纪的国度,最后依然在冷雨中飘摇

7分钟前
  • deus
  • 力荐

向作风彪悍,乐观豁达,在关键时刻敢于拍桌子的罗马尼亚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9分钟前
  • 推荐

村里的男人都被抓走而没有再回来过,新娘从此就不再听到任何声音

14分钟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力荐

4.5 诡异,幽默,讽刺,荒唐

15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宁可在炮火中高歌欢畅,也不要在黑暗中忍辱偷生。这才是一部真正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剧,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看到我们的悲剧在荧幕上出现。

17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力荐

1.小小村落欢声笑语,遗世独立自得其乐;2.无声婚礼是无视政权最有力的声音;3.小趣小乐,大悲大恸;4.死去之人的魂灵犹在徘徊,向往自由的精神从倒下的躯体飞起,佝偻老女人还在悲伤。

2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极致的残忍粉碎了那一晚的无言狂欢,而就此被葬送的生活却只是后来者理解不了的笑话。摄影出色,恍若梦境。

25分钟前
  • 成知默
  • 推荐

祝福被消音,誓言成了诅咒。小男孩或许会忘记那天的婚礼,但一定记得翌日在藕粉色的朝霞里看到鸟人自由地飞过。笊篱为壁困囿的百姓像那只提线木偶,一言一行或喜或悲都需要被权柄操纵。在循环的曲调伴衬下,片子呈现荒凉而悲情的味道,无声婚礼现场寓意极深堪称经典片段。屈服等同苟且,流血无惧毁灭。

2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笑聲中眼淚。

32分钟前
  • 北极光
  • 力荐

最后穿着带血的白衣新娘,静默的站在被毁掉的房前那一幕看得我真是五味杂陈啊,因政治原因而毁掉无辜人民幸福的一场悲剧。话说无声婚礼那点真的还蛮浪漫的(艰苦中的浪漫还透着点无奈、温情)

3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在花田,在谷池,肆无忌惮的做爱,在极权的压抑中,可能唯有身体上的释放能缓解麻痹的灵魂。但独裁者的魔爪岂能因为自己肉体的嗝屁着凉而退缩,他的狗腿子还会在既有的权利下去泯灭人和性。二十分钟的婚礼在原始的欲望下无声但有形的滚动,偶有的噪音成了笑点,直到坦克的轰鸣终结了一切。留下冤魂

38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国际共产造的孽呀

43分钟前
  • 武小郎
  • 推荐

“XXX是俄罗斯人的走狗”

48分钟前
  • 珊瑚树红春常在
  • 推荐

很像一部命题作文。丑化是必须的,费里尼是必备的,夸张的,舞台剧式的象征主义。“自由”这个主题只要登场,必然就会赢得许多人的好感。自由是伟大的,但电影是小小的,它虽然有想法,但却刻意,虽严肃,却也单薄。我如一个屠夫,如此一来,电影只剩一具并不出奇的骨架。

49分钟前
  • 小马.王
  • 还行

二战结束后,一个罗马尼亚老太太,看见街上贴的照片,说像自己死掉的老公。旁边人训斥她:噤声!这是斯大林同志。老太太问:他是干嘛的——他赶跑了纳粹——老太太忙又问:那他能不能把俄国人也赶跑啊

52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4.5 猝不及防,喜剧转悲剧,过去累积建成的现在,瞬间便能崩溃。“你们还想夺走什么?” 今天看这一部实在太伤感。

56分钟前
  • vivi
  • 推荐

4.5;迷你版的库斯图里卡,典型的东欧式狂欢与超现实元素,癫狂闹腾幽默表象之下的残忍冷酷揪心;前半段如梦幻般的田园牧歌,与震撼的无声婚礼段落呈鲜明对比,凡人的幸福被剥夺得如此轻易,政治icon的巨型阴影至今仍覆盖在历史的废墟上,时隔半个多世纪的质问“你们还想夺走什么?”振聋发聩。婚礼段落利用多种道具与精湛表演,将“无声”与小心翼翼的喜悦表达得淋漓尽致。

6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细节大于情节。有些地方使力过重,但婚礼宴会一段实在太精彩。极富戏剧性。摄影精彩,森林彷佛仙境,结尾让人揪心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我们无声不代表我们不存在

1小时前
  • [x]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