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

剧情片法国1999

主演:热拉尔·德帕迪约,让娜·莫罗,芬妮·阿尔丹

导演:荷赛·达阳

 剧照

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 剧照 NO.1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 剧照 NO.2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 剧照 NO.3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 剧照 NO.4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 剧照 NO.5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 剧照 NO.6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 剧照 NO.13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 剧照 NO.14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 剧照 NO.15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 剧照 NO.16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 剧照 NO.17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 剧照 NO.18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 剧照 NO.19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51

详细剧情

  法国人自己拍摄的关于18世纪法国文豪巴尔扎克的生平传奇,由大鼻子扮演的巴尔扎克是本片最大的看点,电影围绕着这位桀骜不驯的怪才不平淡的一生,把他的婚姻、爱情、小说创作和家庭关系一一进行剖析,突破了过往对巴尔扎克的完美塑造,将他描绘成一个性格古怪、脾气暴躁、风流倜傥、最后因痴肥而卧床不起的失败男人--也许事业上是成功者,但生活上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失败者。  阿尔当扮演的女子是巴尔扎克在生命弥留时的最大安慰,整部戏很有文艺味道,影片将那无可奈何式的人生落幕表现得很哀惋。

 长篇影评

 1 ) 在我这个五尺二寸的身躯里充满了矛盾…我觉得毫不奇怪,你们也不要奇怪

“在我这个五尺二寸的身躯里充满了矛盾。有人认为我虚荣又荒诞、固执又冷漠、自负、懒惰、没有头脑、没有恒心、爱讲大话、笨拙、不礼貌、暴躁、乖戾,但同时也有人有很多理由说我节俭而又谦逊、勇敢而又执着、精力充沛、有恒心、勤奋、沉默、细腻、礼貌、乐观向上。说我懦弱的那些人,我觉得并不比那些说我勇敢的人错到哪里去,我觉得毫不奇怪,你们也不要奇怪。”

这是影片中,巴尔扎克的独白,更是影片从人性之常出发,意图活现巴尔扎克“两个灵魂寓于一身”的抱负。即,一方面描绘一个籍籍无名、不被看好的外省青年如何自强奋不息成为法兰西文坛一代宗师,如何呕心沥血垒起文学圣殿《人间喜剧》;另一方面又勾勒了巴尔扎克自己的“人生小说”,讲述他种种乖张性格与荒唐行径背后的童年伤痕,细说他和三个女人的利益牵绊与情感纠结,将一个自负又天才、狂热又缺爱、现实又浪漫、庸俗又深刻、有血有肉的巴尔扎克呈现在我们面前。

1.缺少宠爱的童年

1799年5月20日,巴尔扎克便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出生后寄养在奶妈家里,八岁被送进教会学校……而影片只拣一幕镜来描述巴尔扎克童年时代的悲剧:鲜去渴望他的母亲在教会学校大厅里的冷冰冰地推开奔来的小巴尔扎克,“班级倒数第二的孩子不配拥有拥抱和亲吻”,这无疑深深地伤害了巴尔扎克,以至于往后的他急功近利、不畏流言,同时又是争强好胜、顽宁不屈,他用一生在向他的母亲在证明,他值得,他配。特别地,在巴尔扎克憧憬与自己孩子相处图景时,“首相是给他爱,很多很多的爱”,让人着实心疼的是这个狮子一般男人心中难愈的伤痕与眼中深隐的温柔。

2.不被看好的文青

巴尔扎克步入法国文坛是受到初恋伯尼夫人的鼓励。当时攻读法律的巴尔扎克是伯尼夫人儿子的家教老师。也许是对母亲的渴望抑或是荷尔蒙鼎盛期的寄托,总之这一段异乎寻常的恋爱为巴尔扎克的前路点亮了明灯。伯尼夫人也是最懂巴尔扎克的女人,即便是出现一个个爱情劲敌之时,她也宽待他,因为她知道他的价值,“他不能被拘束在平凡的框架,他需要精神自由。”可惜的是,巴尔扎克的价值并不被当时的大多数人所认识。感触最深的就是巴尔扎克的母亲,本想让巴尔扎克成为一个公证人,却不得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眼睁睁地看着儿子的书被成车成车地当垃圾倾倒、看着儿子被丑化刊登在报纸上。“我不期望因你骄傲,只要别让我为你四处借钱。”

3.流产的商业新秀

“七月革命”结束了波旁王朝的复辟时期,检查制度的放松让巴黎成为革命中心,一时吸引了欧洲各国的革命家、艺术家,文坛更是群星璀璨。彼时的巴尔扎克以贺拉斯·德·圣.奥班、奥纳勋爵作为笔名发表一些评论作品,但他的更热心于经营,他曾自称“巴尔扎克将在商业圈出名,而不是文学界”。于是他开办了印刷厂,曾出版莫里哀的作品。也许是巴尔扎克超越一般人的鉴赏力、亦或是自负冒进的经营之道,总之他的印刷厂赔了个精光,不得不四处躲避执行官的追债。尽管伯尼夫人时常资助,尽管母亲时而被动割肉接济,巴尔扎克依然入不敷出、穷困窘迫。但巴尔扎克并未因此退缩,也许是受了他的偶像拿破仑的影响,他仍积极地寻找着能给他事业带来可能的灵感火花。

4.追求创作的火花

这朵火花,是一位落魄的公爵夫人劳荷· 达布汉戴斯。巴尔扎克马上被她吸引,“她是灭朱诺将军的遗孀,除此之外,她还经历了帝国的辉煌,在莫斯科陷入战火之前,她还依偎在拿破仑的怀抱里。”当然,巴尔扎克靠近贵妇,不排除希望得到显贵赏识,打进上层圈子的嫌疑。巴尔扎克随后就展开了大胆的追求。与其说他爱她,不如说他为她身上的故事着迷。一次两人调情之际,巴尔扎克被她口中的轶事所启发,灵感乍现,便马上转身投入创作,“想象力是个没耐心的情妇,它管不了这么多世俗的东西,不管是饥饿、睡眠还是欲望。”于是就有了《夏波特上校》。当然,劳荷· 达布汉戴斯公爵夫人也看不上这个粗鄙的男人,用一幅伦勃朗的画打发了代笔她回忆录的巴尔扎克。

5. 高强度的创作节奏

巴尔扎克的确不是一个完美的作家标杆,他为了尽快获得金钱为人捉刀、匿名炮制日后为之汗颜的庸俗作品。他的母亲也曾质疑他,“我以为你有更高尚的文学追求”,巴尔扎克则回答,“等我有钱了再追求。”但这个巨狮一旦醒悟,便开始狂热的创作,每天十二到十六小时在窗门紧闭的书房里夜以继日地书写,不臻完美,决不罢休。影片中,巴尔扎克的《驴皮记》加印之前,他还不顾出版商反对,坚持通篇修改。为寻一处庇护委身巴尔扎克情人的劳荷· 达布汉戴斯曾抱怨写作妨碍了巴尔扎克爱她。巴尔扎克反驳,“写作不止妨碍爱情甚至妨碍了我自己的生活。我工作就是要投入,要写到两眼血红、双手抽筋,忘我,心脏狂跳。”

6.余生皆为理想

“曾经很久我都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当我所有的作品汇集起来时,将是观察我们时代和社会的巨大视角。我要写《人间喜剧》。”“他(拿破仑)用剑开创的事业,我将用笔完成”。事业上找到目标的巴尔扎克,于生活中也摸到了另一个人生理想——“陌生女人”——俄国贵妇德·韩斯卡夫人。巴黎—乌克兰,延续着十多年的情书,并为阻挡巴尔扎克向德·韩斯卡夫人表示忠贞的同时艳遇不断,也未阻挡德·韩斯卡夫人在丈夫去世后一推再推与巴尔扎克的婚礼。而最终巴尔扎克娶到的是他的理想,而德·韩斯卡夫人嫁给的是“本世纪最伟大作家”这一头衔。当影片中,德·韩斯卡夫人对满眼渴望爱意的巴尔扎克说,“我不确定会爱你,但我一定会帮你完成理想”时,真的是百感交织。

7.《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终于成功地在现实世界之外,又创造了一个他自己的世界。地点仍然是法国,是巴黎,人物依然是法国人、巴黎社会和外省各地的人物群像。巴尔扎克并不想创造一些英雄人物,他只是描述他身边的人和事,因此具有极大的现实性和真实性。他是在为1789年爆发了翻天覆地的法国大革命之后,半个世纪法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做一个全面、形象的描述,记载了这一段历史,就像他说的,他要做他那个时代的历史学家。这五十年对法国社会,对法国人所发生的影响和变化全都栩栩如生地在他小说的人物形象当中。商场中的激烈斗争,沙龙里的勾心斗角,政界的腥风血雨,社会的阴暗角落,人物的内心,妇女的心曲,写出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各式各样的风俗习惯,他把人生百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8.悲哀落幕的雄狮

这位清醒的现实主义大师——在绘制时代画卷时头脑清醒,目光犀利——现实中而却沾染着他书中着力鞭挞的市民阶级的风习。这位于笔端单枪直入的英雄去在生活中处处弯路,甚至悲哀落幕。巴尔扎克写作之前,总是自我振奋道,“战斗的时间到了,拿弹药来。”咖啡,滚烫的咖啡是他的弹药,可正是过度的咖啡以及不健康的饮食摧毁了巴尔扎克,曾像雄狮一样身强力壮的巴尔扎克。这条似超人非超人的光辉而又不幸的道路,让五十一岁的巴尔扎克不幸早逝。更悲哀的是在巴尔扎克弥留痰喘之际,他的太太很少守候在旁,守在床边的只有他母亲和他的挚友雨果。而她母亲那句姗姗来迟的“儿子,我为你感到骄傲”,不知道巴尔扎克听到了没有。

 2 ) 大作家和他的女人们以及他的激情之源

   如果说图标是豆瓣的货币,那么女人也是大艺术家们的货币,尤其对巴尔扎克而言,或者说,对这部法国上下集电视剧中的主人公(Gérard Depardieu)来说,尤其如此。

    以前在学校时读过莫洛亚的那本《巴尔扎克传》以及美国人写的《外国名作家》中的巴尔扎克一章。印象大多淡了,但对于其中众多投怀送抱的情人却还依稀记得。听父亲说,他的同事中有人读了莫洛亚那本传记,后来生活作风出了问题,蒙受牢狱之灾。假设父亲的因果关系成立,也要怪那个倒霉蛋自己,谁让他不是巴尔扎克。

    多年后,重新通过电视,重温了大文豪的情史,这部三个小时的大戏副标题为“大作家充满激情的一生”,似乎是英德版后来加上的,不过倒也点出片子的中心,对女人的激情,篇幅尤其重的是他最后一个情人,甘斯卡娅夫人,一个乌克兰贵族(Fanny Ardant)。最终文豪实现了他的梦——和贵族结婚,坐拥30万法郎的豪宅。女人替他还清了所有债务,但巴尔扎克却再也享受不到了,他双目失明,全身流脓发肿,死在装饰华丽的卧榻上。巴尔扎克对女人(货币)的最后激情结局极其具有寓言意味。

    但影片在文豪的“主激情”下藏了另一条隐秘的线索,提供了文豪的激情之源的答案:来自于他对母爱的渴求和被拒。他的母亲讨厌自己这个合法婚姻的长子,溺爱不成器的情人遗种,次子。母亲最后在心底反省到了对长子的温情,重新回到了长子的病榻前,但那个一生渴求她母爱的大文豪却再也听不到她的呼唤了。这个过于煽情的情节正好铆接上了历史的纪录:

“1850年8 月17日夜里,法兰西伟大的天才作家与世长辞了,他的母亲是惟一在场的人,他的妻子早就返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他的死是非常凄凉孤单的。”(《巴尔扎克与甘斯卡娅夫人》http://www.lxbook.org/mrql/w_041.htm

 3 ) 巴尔扎克的激情

图书馆里煌煌24卷《人间喜剧》,排满了一个书架格,令人望而生畏。拿在手里,却轻易可以读下去,没有令人头痛的哲学思辨,没有凿凿的豪言壮语,没有宏大的历史画卷,只有市民和贵族们的婚姻、金钱,人与人之间貌似紧密却疏离算计的关系,他将那个时代用一张巨大的纸描摹、拓印下来,无需累赘的修辞,掉书袋似的典故,光凭其真实可信的故事和人物就能直接击中人的内心。

他表达的是,最尖锐的质疑——即人的本质,自私。自私在那个资本主义勃兴的年代里,最表象的体现是金钱与地位。对金钱和权力的占有,决定了人的价值。人人都在勉力支撑富有、优雅、浪漫、富有知识的假象,顺从自身阶级对自我的想象,或像巴尔扎克本人一般,要爬上上流社会的圈子而受尽了苦难。落魄的贵族为了维持他们旧日荣光和豪华生活,与粗鄙不堪的暴发户结合;女人如何千方百计的嫁给老男人,靠他们的死亡而大发横财;普遍的契约婚姻和对婚姻中冷漠的妻子或丈夫不堪忍受。。。诸如此类。《人间喜剧》名曰“喜剧”,是巴尔扎克对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嘲讽和戏谑。与《悲惨世界》相对应,他用可笑又荒唐的喜剧式的语言表达出与雨果相同的严肃的悲哀,是对人的生存状态,他们深层次动因以及社会对其影响的深刻洞察。

他的母亲,是一位极度自私,事事为自己打算的女人。因为成绩不好,会推开自己的儿子,“一个班里倒数第二的孩子,不配拥抱,不配亲吻。”,这无异在说,“爱,是有条件的”。这是巴尔扎克最大的心病,他发疯似的写作,要成名,要不朽,就是来自于对于希求不到的爱的不满足,也许,在他内心深处,渴望着的只是那种不计成本,没有条件的,单纯的爱。她的母亲并不理解他,也许到最后也未曾理解她自己的儿子。一开始她只希望巴尔扎克成为一个老老实实上班领薪水的公务员,安安分分的不给她带来多余的麻烦和负担,就要谢天谢地了。她并不认为文学创作,写那些破烂文章有任何价值,当然不能直接带来金钱和地位的一切事物在他母亲那贫乏和短视的暴发户思维里,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一点上,他母亲彻底输给了巴尔扎克最后一任情妇,也是他的妻子,汉斯卡伯爵夫人。汉斯卡伯爵夫人出现在巴尔扎克生命的晚期,他已经显现出了他的价值,“死后,大家会称颂我的天才,并且你会拥有大笔的财富。”,汉斯卡伯爵夫人自然深知这一点,她像一个最精明的股票投资人一般,用她天才般的女人的直觉,和编织出的美丽幻梦,做了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他的母亲的自私冷酷的根源来自于她对自己生活处境的焦虑。婚姻的不幸,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当没有情感存在时,人就会不自觉将所有的注意力转向对金钱的索求,仿佛金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尤其是一个依靠男人而生活的女人,遭遇到婚姻的不幸时,她不敢也不能对自己的丈夫发出反抗,谁会为了情感而放弃现有一切的舒适生活?房子,仆人,体面的生活,还要面对社会和道德的指责,这绝不是理性的选择。巴尔扎克的母亲选择了偷情,和所有受到痛苦又无法离开丈夫的女人一样。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不会去批判婚姻,反而将偷情正当化,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和潜规则。甚至,哪位贵妇人没有一两位情人,她简直就不正常。人们在白天努力扮演着丈夫,夜里则是情人,在几种身份中不断变换角色,不断的用谎言和宗教幻想麻醉自己,宁愿维持着道德的表象,希求着死后能上天堂,也不愿面对自己真实的生活。当然,这种生活给人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人们不相信美德,不相信情感,不相信善意,一切的关系都是交易,似乎只有赚钱这件事才合乎道德,才合乎情理。金钱不会说话,但金钱牢靠、令人踏实,具有一切美德。他的母亲一辈子的努力便是让巴尔扎克回到“正常轨道”,在丈夫死后,唯有这个儿子可以指望,她对自己未来的赡养费用的焦虑促使她逼迫巴尔扎克去挣钱,无论用什么方式,哪怕是写作,总之,赚到钱就是好事。

巴尔扎克的写作活动一方面希求母亲对他的认同和爱,另一方面,他渴望独立,摆脱母亲对他的束缚,更大的动因则是,他要撕碎这美丽世界的虚伪和假象,反抗他母亲的那个世界。他滥用自己的才华,写一些垃圾心灵鸡汤,实用文章,来混几个法郎花花。“只要争取到自由,就是好事。”,他将对母亲希求不得的爱,转移到其他年长的女性身上,如伯尼夫人。

伯尼夫人是他母亲最为痛恨的女人,为什么?她真正的爱着巴尔扎克,资助他的写作和生活,理解他在精神上对自由的渴望,甚至容忍他与其他女人的情事。这样一个女人,为什么巴尔扎克的母亲要痛恨她?因为她比巴尔扎克的母亲,更像他真正的母亲。她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巴尔扎克母亲的位置,她的作为让他真正的母亲感到羞愧。她不仅仅是他的母亲,更是他的伙伴、情人、老师,不仅鼓励他独立生活,更鼓励他脱离和反抗母亲的权威。在伯尼夫人面前,巴尔扎克简直就是个孩子,他可以在她面前去堂而皇之的追求另一个女人,可以不必对她撒谎,真实的表达他对那些女人的爱恋。巴尔扎克当然爱着伯尼夫人,这样的感情,与其说是对一个女人的爱,倒不如说更像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撒娇、依恋和无所顾忌。而伯尼夫人之所以爱着巴尔扎克,我猜想,也许是因为巴尔扎克身上有一种世上难寻的天真,他的感情热烈,动人心魄,是一种与上流社会那令人不堪忍受的虚伪礼节格格不入的真实。巴尔扎克,他就像一个顽童,对美丽女人、美酒、美食、奢华生活毫无抵抗力,只听从欲望的召唤。在对伯尼夫人长达十年的依恋之后,他才真正长成一个男人。成为男人的首要目的,便要脱离对母亲的依恋,去征服一个陌生而美丽的女人,成为他梦中世界里的王者。一个依恋母亲的孩子,永远不能成为他自己。伯尼夫人,这个养育了5个孩子的女人,又何尝不知呢。现实中,她结束了与巴尔扎克的恋情,连濒临死亡也克制住自己的感情不去打扰巴尔扎克的创作。

女人往往将男人的离开视为背叛,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上,却无视了一个问题,无论男女在社会地位上是否是平等的,但至少,精神上是平等的,男人有权因为爱情的逝去而离开女人,女人有同等的自由权利离开男人。如果因为经济、地位、道德、责任、婚姻的束缚,勉强两个人共同生活,带来的不仅是冷漠,更是悲剧。爱情的逝去是客观事实,如果无视这个事实,自我欺骗,那么在谎言中生活又有何快乐可言呢?不如放手,让曾爱过的人去更开阔更自由的天地,也让自己从患得患失的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生活。比起巴尔扎克的成年,像顾城这样一辈子也未曾离开他的谢烨妈妈,是否是更可悲的一件事呢?最后他不仅害了谢烨,害了英儿,更害了自己。摆脱“恋母”“恋父”的婴儿心态,面对生而孤独的命题,我们都需要勇敢一点。

巴尔扎克自称:“拿破仑没有用剑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他粗鄙无礼,肥胖丑陋,却有一股英雄主义的气质,一种属于浪漫主义的豪迈。只不过他的战场,不是欧洲的土地,而是成千上万页白纸。在面对白纸的时候,任何一个我们今天冠以天才之名的天才,都只是一介凡人。而天才与凡人的区别,便是天才能鼓起勇气面对一切即将到来的千军万马,他的激情能使他忘却自身的恐惧和怯懦,而凡人只能龟缩一隅,停滞不前。拿破仑用他的剑,刺穿了属于贵族的旧欧洲,而巴尔扎克则用他的笔,将他所属的时代记录了下来,成百上千的曾经存在过的人物复活了,一个时代留存在人类的记忆里,如此生动,就像发生在昨日。

金钱带来的人性的扭曲,使得巴尔扎克有了无尽的题材。他切身体会过没有钱是什么滋味,一辈子也未曾衣食无忧过,甚至有十处住所用于躲避债务。他与他节约成性的母亲不同,大手大脚的花钱,想到什么便买什么,根本不理会其产生的后果,他又爱好奢侈、喜欢大出风头,随心所欲,仿佛今天钱花完了,明天便会凭空变出来一样,在金钱规则制约下的世界里,他简直就是法外狂徒。为了赚钱,他今日开印刷厂,明日做出版商,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还负债高达十万法郎。巴尔扎克是一个奢华生活爱好者,不是金钱爱好者。这看起来很冲突,其实不然。

奢华的生活,写作的热情,对女人的追逐,都只是巴尔扎克疯狂激情的衍生,这种人,一旦生活归于平庸、寡欲清心,还不如叫他立刻去死。而金钱只是追求激情的一个手段,为了满足自己,为了能独立生活,他年轻的时候便开始夜以继日的按照市场需求写作,这种写作并没有毁了一个文学天才,反而成就了他独特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巴尔扎克用他灰扑扑油腻腻的赚钱心态,以及丝毫不关心人类而以此为趣的写作方式,使他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成为一个观看者,记录者,嘲笑者。他肆意的摆弄、捏合笔下人物的命运,犹如纸上的上帝,以万物为刍狗,造出一幕幕人间悲喜剧。他混乱的经济、情感生活造就了他的文学才华,文学才华的变现进一步加剧了他生活的混乱。

可以想象,巴尔扎克一辈子都在不停的、如陀螺一般旋转,一旦激情上脑干什么都跟发了疯差不多,大吃大喝,他才不要管一顿花费多少;追求一个女人,便痴傻疯魔,写上无数封情书,说上无数句情话,不追到誓不罢休,不爱了就果断再见;做生意,管它那些,先印个几万本,卖不出去?不可能,今天卖不出去,明天也能卖出去;为了写作,二十四小时里睡三四个钟头就算不错,睡眠?饮食?其他人?不需要的;钱花完了就借债,不管是伦勃朗还是达芬奇,统统都要买,债台高筑了买不起?那就画饼充饥;催债的来了,XXX你先帮我顶着,我跑路了。。。

这就是打不倒、捶不烂,对一切毫不在乎、却也深深热爱着一切的巴尔扎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混乱也华丽,戏谑而悲哀,粗狂又浩荡,巴尔扎克身上有太多的矛盾和秘密。当他在床边,孤独死去的时候,他在想些什么?

也许他还在幻想,幻想汉斯卡夫人对自己的爱情,哪怕心中早已明白这婚姻是一场交易,一场骗局。也许他还在构思着写出一部杰出的著作;也许,他已经厌倦了这样疯狂的激情,感到心灵的孤独;也许,在最后的时刻,他得知,自己始终是个凡人,一切激情的生涯,使他厌倦,他开始后悔,后悔自己为何失去了本应该有的,平凡而安宁的人生。。。

谁知道呢。

他的母亲,陪伴他到了最后。

 4 ) 谁眼中的巴尔扎克

这是BBC拍摄的巴尔扎克的传记片。
看完却有些失望,也可能是期望过高吧。
这部电影应该是很客观的记录了巴尔扎克的生活,一个债务缠身,不断地追逐不同的女人的人。
而女人们,除了第一个以外,大都心怀各异,她们围绕在不朽的天才的周围,希望依附天才获得不朽,这和巴尔扎克追求的永恒的爱情无关。
他们各自达到了目的,巴尔扎克得到了他一生追求的女人,以及随之而来的财富和上流社会,女人则成为了法国最伟大的作家的妻子。
电影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女人,他的母亲,编剧显然认为母亲和儿子的冲突是作家伟大作品的原动力。但是我确难以接受这一点。

曾经在巴黎的罗丹博物馆看过罗丹的巴尔扎克雕像,那个衣衫褴褛却目光坚定的巴尔扎克。这个才是我心中的巴尔扎克。
很遗憾的是,电影中却几乎看不到这个巴尔扎克。

这就是我失望的原因。

 5 ) 从《巴尔扎克》看两性关系

    昨天在CCTV6中看了这部《巴尔扎克》,因为是BBC拍的,所以从史实意义上来说,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然而我却失望透顶,不是对影片,而是对这位伟大的法国文豪,对这样一个肥胖的男人。
    《巴尔扎克》一片主要以巴尔扎克的一生情史上入手,穿差着他与母亲的情感线索。姑且不去谈论其他女人与巴尔扎克在一起的相互利用和名列角逐,只去谈谈影片中介绍的巴尔扎克的第一个情人(名字不记得,暂称1夫人),这是本片中最伟大的女人,却落得最悲惨的下场
    1夫人是最早发现巴尔扎克的才华的,当时她聘请巴尔扎克去做她的家庭教师,巴尔扎克引诱了她,从此1夫人一直忠心耿耿地作为巴尔扎克的固定情人出现在各个场所。她鼓励巴尔扎克专心写作,她作为巴尔扎克的第一位读者,从来无惧其他人对巴尔扎克的鄙夷和上流社会对她的嘲讽;她不但不向巴尔扎克索要生活费用,反而默默地打点着巴尔扎克的债主,为巴尔扎克贴补家用;她可以容忍巴尔扎克多少年的寻花问柳,只要巴尔扎克对她说:“我最爱的始终是你
    她为巴尔扎克无尽地付出,从来不要求回报,甚至当她年老色衰,疾病缠身的时候,她也没有要求一个婚姻,没有要求巴尔扎克放下写作,放下其他的女人,只去陪着她。
    这样一个伟大的女人的下场,却让人潸然泪下。
    在最后一次与巴尔扎克的见面中,1夫人告诉巴尔扎克自己已经心脏衰竭,没有几天生命了,之后1夫人就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她用一生热爱并帮助的人。在1夫人生命的尽头,她来到巴尔扎克家,希望能够最后地道别,却发现我们伟大的文豪先生已经跟一个“外国女人”鸿雁传情了许久,并于近日前去浪漫旖旎的瑞士会情人去了。
    巴尔扎克在瑞士和他的乌克兰贵族夫人正忙着相互吸引呢,哪里记得还有1夫人这样的一个人。乌克兰贵族夫人的丈夫已经病入膏肓,却仍然要求与文豪先生决斗,结果可想而知。伟大的文豪在温柔乡里又耽搁了3个星期之后回到了巴黎,这时1夫人已经长眠在寒冷的墓穴中,她带着无尽的绝望和伤心死去,死的时候没有人在她身边。
    对这样一个陪伴他近20年,并且给了他方向的女人的死,文豪并没有难过很久,他正操心着他一生最大的梦想的实现——娶一个贵族为妻,有巨额的财富和一所奢华的豪宅。当最终,乌克兰夫人为了得到巴尔扎克作品的版权而答应与巴尔扎克结婚时,当巴尔扎克伤心地明白了乌克兰夫人对他根本没有爱情时,当巴尔扎克临终前,他的新婚妻子因为讨厌他身上的恶臭而离开时,我不禁拍手称快,而后,又有一些伤感。
   伤感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一位伟大的作家,一位用脑子谋生的人,竟然在爱情上在自己的生活上如此白痴。白痴的又何止是他一个呢?莫扎特、罗丹、大仲马等等,他不过是犯了一个男人的通病——用下半身领导了上半身。而男人莫非真的不懂得什么样的女人是值得珍惜的吗?
   想起昨天发现的一本书,书名非常女权《女人是比男人更高级的动物》。初看,很有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酸劲,而细想,又觉得还是有些道理。
   女人天生比男人敏感,尤其是在情绪和感觉方面,她们对于喜乐、幸福、伤害和痛苦的灵敏程度都远远超过男人。所以,女人似乎也注定了在感情路上比男人要经历更多的坎坷和伤害。
   很多女人在感情问题上认死理,她们相信爱,相信爱情,除了精神上的爱与爱情,她们心甘情愿地被剥削被压迫被凌辱被欺骗。她们可以默默地忍受心灵的痛苦和孤寂,只是看着身边所爱的男人像个大孩子一样,去了又来。爱可以让她们生出巨大的慈悲,在慈悲中宽容爱人的胡闹,在慈悲中稀释自己的苦痛,只是默默地等待。
    这样的女人何其伟大,然而何其不幸。

 6 ) 唯有悲惨,才能成就伟大!

在寄宿学校5年了,妈妈总共只来看过他一次。在来看他的第二次时,小巴尔扎克欣喜的跑向妈妈,但等待他的是让他陷入一生梦魇的那一句话--------一个班里倒数第二的孩子,不配亲吻,不配拥抱。他用一生疯狂的工作来向他的妈妈证明,他并不差。可以说,他的妈妈给了他生命,但最终也是他为之付出生命的人。伟大的作家,悲惨的一生!

 短评

NO,全班34个学生中排名三十二的学生没有资格享受爱抚和亲吻……万恶的巴尔扎克他娘啊……“灵感是个没有耐心等待的情人,她不把饥饿、睡眠、还有欲望放在眼里。”-------关于写作与灵感

8分钟前
  • As
  • 力荐

聪明的愚人,用糊里糊涂的爱人之心去洞察一切,但其实只活在迷雾中。

9分钟前
  • Eva。
  • 推荐

集体创作什么的都是混血作家玩剩下的。。

14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生活是多么的荒谬啊,平顺富足美满的生活是世人一生之所求,但安乐如大麻,令人沉溺于日常的享受,懈怠于深刻的思考,懒惰了天赋的才华,消磨尽宏大的志向。大概逆境才是成才的磨刀石,命运把世人踩在脚下蹂躏至残至死的同时,有那么几个屈指可数的强人绝地求生,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肆虐中激发出来奋争和潜能,产生了巨大的生命能量,发出了璀璨炫目的生命华彩。但人生如果可以定制,巴尔扎克也许会选择童年有亲情滋养一辈子不必渴求亲人承认的凡人吧。健康拖累了才华,没有完成自己的宏大巨制含恨辞世,令世人遗憾。天妒英才,多少潜在的巨作随风而逝。

15分钟前
  • 豆里夏夏
  • 推荐

他转了一圈还是回到原初,但周遭的一切已经改变,于是这就造成了悲剧。所有的人都在纠结,以至爱与恨都不再简单利落。生命既激情四射又招人厌烦,是的,烦死了。

19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no,全班34个人中排名32的学生没有资格享受爱抚和亲吻(在令普学校待了5年后,小巴尔扎克跑去接待室见他的母亲,欲上前拥抱)写作和呆在精神病院没什么两样

24分钟前
  • 盛著贤
  • 力荐

认下人头就是了…这里面看女人比看男人有趣多了。。。

27分钟前
  • 兜小猪
  • 推荐

精彩

28分钟前
  • 蓝葻
  • 力荐

这部电影不评分,第一次看是和奶奶一起在cctv6看的,因为听不懂在说什么只好花半个暑假看完了人间喜剧,第二次是法语课外教给我们看的,让我重新认真读了高老头,第三次是从巴尔扎克故居出来后找来看的,与电影本身的好坏已经没有关系了。

30分钟前
  • 真不会骑车
  • 还行

应该改名叫做 巴尔扎克冗长的一生 分了好几次才看完~~~ 头一次听见有人把法语说的跟口吃似的~~~~

33分钟前
  • 晚风云意
  • 还行

总共三集呢,每集就有一个多小时!那么时长至少应该是172min才对!时长短点可能会耐心点…

35分钟前
  • sarah
  • 还行

能把Balzac翻译成“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或者“巴尔扎克王子传奇”,我真心跪了。影片中对他的作品及伟大只是侧面带过,篇幅甚微,反倒对他一生混乱两性关系大肆描写,从中折射出了巴尔扎克一生的多情、懦弱、自大、品性不佳....这种解构精神是我不太能接受的

38分钟前
  • qckf2001
  • 还行

因为我的小外甥在我家,所以只看了20来分钟~唉!08-5-17又看

42分钟前
  • 静@Einfühlung
  • 还行

一个写作人,只为写作而生,又为写作而死。

46分钟前
  • 糖星儿
  • 力荐

为什么我一直以为巴尔扎克是英国人,我是怎么有的这个想法

48分钟前
  • 这一年那些人
  • 推荐

巴尔扎克的债务与爱情挣扎。巴尔扎克在餐桌时剖析自己时,说的大概是所有人的困惑与矛盾。

51分钟前
  • Vamei
  • 推荐

以前电视上看的,德帕迪约版巴尔扎克不凡的泡妞手法让我铭记多年

56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德帕迪约此君演过太多电影了,简直像印钞机一样的存在,到目前53年的演员生涯演了257部电影,基本上平均每年5部,太可怕了,可见此人对质量也没什么苛求,演谁都是那一幅长鼻子臭脸,太没有美感了,更没有任何演技可言。翻到他22岁的早期电影,以为年轻时候会帅一点,居然还是和现在七十多岁一样丑不堪言。这么多戏里,其中不乏名人和名著中的名角,当他有了存在感就疯狂出戏。他没有存在感,就是一出好戏。在《罗丹的情人》里,我几乎没有看出罗丹是他演的,所以这个戏很好看。但是巴尔扎克,完全被他毁了。他还演了冉阿让、基督山、大仲马、大鼻子情圣,都是毁经典的好手。感谢他没演过雨果。😲

1小时前
  • 知愧轩尺牍
  • 推荐

这样的片子很容易看看就觉得无聊了。不过出于对巴尔扎克的崇拜,还是坚持看完了。怪才,我欣赏!

1小时前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推荐

“沒有任何有關我的評價,會令我驚奇”

1小时前
  • 匡轶歌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