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小号曲

剧情片西班牙2010

主演:圣地亚哥·塞古拉,费尔南多·古林·库弗,安东尼奥·德·拉·托雷,桑乔·格拉西亚,弗兰·佩雷阿,卡罗琳娜·邦 Carolina Bang,乔斯因·本格特伊,特雷勒·帕维斯,哈维尔·博泰特,劳尔·阿雷瓦洛,恩里克·维纶,格拉西亚·奥拉约,Carlos Areces,路易斯·巴雷拉

导演:艾利克斯·德·拉·伊格莱希亚

 剧照

伤心小号曲 剧照 NO.1伤心小号曲 剧照 NO.2伤心小号曲 剧照 NO.3伤心小号曲 剧照 NO.4伤心小号曲 剧照 NO.5伤心小号曲 剧照 NO.6伤心小号曲 剧照 NO.13伤心小号曲 剧照 NO.14伤心小号曲 剧照 NO.15伤心小号曲 剧照 NO.16伤心小号曲 剧照 NO.17伤心小号曲 剧照 NO.18伤心小号曲 剧照 NO.19伤心小号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56

详细剧情

  肥胖忧郁的哈维尔(Carlos Areces 饰)出生于西班牙一个小丑世家,他的父亲死于内战,生前曾嘱咐这个背负了太多痛苦的儿子做一个悲伤小丑。时过境迁,成年后的哈维尔求职来到一家马戏团,遇到了当家小丑赛吉(Antonio de la Torre 饰)以及美艳的杂技女明星纳塔莉娅(Carolina Bang 饰)。他们是一对情侣,生活中的赛吉嗜酒狂暴,经常对纳塔莉娅饱以老拳,后者虽然痛苦不堪,却又无比沉缅于这份变态的暴力之中。哈维尔爱怜这株时常为暴风雨摧残的柔弱小花,而纳塔莉娅也渐渐喜欢上哈维尔的单纯善良。以此为契机,这三个人纠缠出了一段血腥的畸零人生……  本片荣获2011年歌雅奖最佳发型设计、最佳特效奖;201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和银狮奖最佳导演奖。

 长篇影评

 1 ) 当爱,爱的扭曲

笑声、小丑、战争、孩子,不调和的元素,在一开篇,就迫不及待的亮相。
片头节奏感的映像,已经开始毫不客气的彰显着残酷美了。
悲伤的小丑永远哭泣
滑稽的小丑也不过是长久的苦笑
哭与笑,不过是从一个极端扭曲到另一个极端,乐极生悲,喜极而泣的相互纠结。
悲伤,在浓的化不开的时候,变成了刻骨的仇恨,而这,是复仇的前奏!
爱情,在痴迷的时候,变成了占有欲,而那,是疯狂的开始!
死亡,在冲动的时候,变成了一种玩笑,而最终,却成了一个笑话!
瞠目结舌的狰狞面具下面,是一张早已悲伤得面目全非的脸。
这是一部让人看了有撕裂感心痛的电影。
西班牙人对残酷的理解总是这么的妖艳。

 2 ) [原创]绝妙的政治隐喻--西班牙电影《伤心小号曲》影评

平时我不是一个特别爱看电影的人。很多流行的电影我都兴趣不大,只有碰到特别喜欢的题材才会去看。有一天在网上看到好莱坞华裔女演员白灵到西班牙的一个电影节当评委,我就点开了这个电影节的介绍网页。

页面中充斥着各国的明星和各个参赛电影,其中有一幅海报吸引了我。海报中有两个诡异的小丑和一个女演员,我觉得很好奇,就看了这部电影的介绍。这才知道是一部西班牙参赛影片,讲的是西班牙内战和战后的故事。对这个题材我非常感兴趣,我知道弗朗哥对西班牙长达几十年的独裁统治,但是从没看过这方面的文艺作品。于是准备一饱眼福。

在看之前,我先去影评网站看了看。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这部根本没在中国宣传过的西班牙电影竟然有大量影迷在关注,而且引起了种种热议。评论基本分为几大类,一些人说这部电影恶心、变态,一些人说没看懂是什么意思,还有人说这是部深刻的好电影。同一部电影怎么会让人的评论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我不禁更加好奇。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我开始看这部电影。

我看的版本是有中文字幕的。没看多久,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这部电影始终游走在阴郁与欢乐之间,时而让人看到希望,时而又让人看到失望,阴郁与欢乐就像一条蛇一样在时时在交错着,扭动着,变幻着,紧紧抓住人们的心。

开始时是在30年代西班牙内战时期,一个马戏团正在给孩子演喜剧,突然外面响起了枪声。恪守职业道德的演员继续演出,这时士兵毫无征兆地闯进了马戏大棚,强行要求马戏团所有人员都火线入伍,马上和外面的敌人开战。饰演欢乐小丑的演员甚至来不及脱下小丑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加入了战斗。他带着逗孩子们笑的红鼻头,穿着滑稽宽大的衣服,挥着战斧杀出一条血路。幽默的造型和惨烈血腥的场面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异常震撼人心。最后,马戏团成员所在的一方因为寡不敌众,全被被歼被俘。小丑也成了俘虏之一。

第二个镜头已经是若干年后,小丑的儿子哈维尔来找小丑。被关押的小丑说他们在建一座大十字架,这其实是个伏笔,后面会有相关的情节和它回应。哈维尔表示自己以后也会像祖祖辈辈一样演一个开心小丑。可小丑告诉他,他只能演一个悲伤小丑,因为他见证了太多的苦难。而且以后要记住报仇。哈维尔看出父亲很痛苦,于是想出一个主意,他带着炸药来到父亲的工地,组织了一场暴动,想让父亲趁机逃走。可父亲在眼看就要逃脱的时候被一个骑马的军官杀死了,哈维尔愤怒地打伤军官后离开了现场。

这是哈维尔这个主人公对压迫的第一次反抗。父亲的被害是埋藏在他心中痛苦的种子,也是他日后种种行为的直接本源。

又过了若干年,战争已经结束,但是西班牙仍然在独裁者佛朗哥的统治之下。在这种扭曲的制度之下,社会方方面面也发生了种种扭曲。西班牙当时的经济增速是世界第二,仅次于战后的日本。而且佛朗哥对国民软硬兼施,并不是一味的强硬手段。但是,这看似歌舞升平的社会暗藏着种种危机,不管外表如何,它的本质仍然是背离民主的独裁,种种矛盾一直在压抑着,压抑着,等待一触即发。

这时小丑的儿子哈维尔来到一家马戏团当一个悲伤小丑。刚一来到这儿,他就被美丽的表演绸舞的女杂技演员纳塔莉娅所吸引。纳塔莉娅是那么阳光,那么快乐,深深打动了哈维尔的心。但是哈维尔发现,纳塔莉娅竟然和暴躁狂暴、独断专行的快乐小丑赛吉是情侣,这让他大惑不解。赛吉对纳塔莉娅稍有不满,就会对她拳打脚踢,而整个马戏团的人为赛吉马首是瞻,谁都不敢管。这些都深深刺痛了哈维尔的心。

与此同时,善良的悲伤小丑哈维尔也吸引了纳塔莉娅的注意。纳塔莉娅很矛盾,她想离开打她的男友,却似乎有什么东西牵绊着,让她离不开,同时她又抑制不住和哈维尔越走越近。她约哈维尔去法国的游乐园玩。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暗示,法国向来是个自由的国度,在这里代表了纳塔莉娅对于自由、对于摆脱束缚的渴望。快乐小丑赛吉就是独裁统治的化身,纳塔莉娅是普通民众的化身,而敢于直言顶撞快乐小丑的悲伤小丑哈维尔是反对独裁的化身。

这三人的关系表现的是,独裁者在给民众暴力的同时也给予种种甜头,让民众觉得离不开它,而当反对派出现时,民众开始摇摆不定。

纳塔莉娅和哈维尔去巴黎玩被赛吉发现,赛吉狠狠揍了哈维尔,带走了纳塔莉娅。当纳塔莉娅去医院探望哈维尔时说,为了保证他的安全自己会再回到快乐小丑身边,以此来缓和矛盾。哈维尔听了后非常心疼,在半夜潜回马戏团,正好撞见赛吉和纳塔莉娅在一起亲热,怒火中烧的哈维尔觉得赛吉又在伤害纳塔莉娅,拿起一把铁钩给塞吉毁了容。

故事发生到了这里又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哈维尔觉得自己救了纳塔莉娅,可纳塔莉娅却一脸茫然。面对警察的抓捕,哈维尔匆匆逃进了密林。而曾被塞吉欺压的整个马戏团,却火急火燎地为塞吉去找医生,并最终把塞吉破碎的脸缝到了一起。由于时间紧急,他们找不到医生,只好找了个兽医。兽医的老婆非常反对用治动物的方法来治人,警告他们会为今天的做法付出代价。

这段讲的是当反对派给独裁者以重创的时候以为民众会得救,会感激他们,可结果被长期统治、被强奸民意的民众已经丧失了分析能力,只是茫然,而且竟然还为奄奄一息支离破碎的独裁感到惋惜。还想尽办法去救它。但是此时,已经没有正常的办法去救它,这个统治已经千疮百孔、岌岌可危,就像塞吉破碎的脸一样难以复原。而民众不择手段,用兽医去治人的病,对独裁死马当活马医也要把它救活。最后兽医老婆的话是在警告这些民众,会为自己的做法而自食其果。

逃到密林里的哈维尔远离了人类的生活,开始在森林里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有一天,一位上校打猎时发现了他,把他带了回来。这位上校通过哈维尔的项链认出了他。上校就是当年杀死哈维尔父亲、又被哈维尔打伤的那个军官。这种巧合充满了讽刺意义。手下问上校如何处理哈维尔,上校说让他干活。这象征了独裁对民众的压榨。

这时上校邀请独裁者佛朗哥将军一起打猎。哈维尔和猎犬在一起,被要求用嘴叼猎物。佛朗哥看到跪在地下嘴刁猎物的哈维尔后很同情,让他站起来,而哈维尔却咬了佛朗哥的手。这象征了佛朗哥对人民软硬兼施、假仁假义的态度,而民众早已看出他的真面目,并不领情。

哈维尔被囚禁起来。此时,他用火碱、熨斗毁了自己的容貌,和过去懦弱的形象彻底决裂,独裁已经把一个善良的人逼成了鬼。他在恍惚中看到了纳塔莉娅,他再次觉得自己应该去救他。带着这样的自我认为的使命,他找到武器,一路射杀冲了出来。

此时的反对派已经完全演变成了用暴力去推翻独裁,变得和独裁一样暴力血腥。

当哈维尔找到纳塔莉娅时,惊恐的纳塔莉娅已经认不出来这个面目全非的人。与此同时同样面目全非的塞吉也找到了纳塔莉娅。纳塔莉娅又面临在他们之前做出选择。最终纳塔莉娅选择了塞吉。

当倡导民主的反对派也变得暴力起来,民众更趋向于选择已经有些式微的独裁,起码这是他们所熟悉的,而对于反对派承诺给予的未来,他们一无所知,更为恐惧。

最后哈维尔准备用暴力手段抢回纳塔莉娅,他走到大街上准备抓住纳塔莉娅时,突然发生了一场爆炸,这是西班牙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一场对独裁者的暗杀。哈维尔把纳塔莉娅带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山洞里遍地骷髅。哈维尔告诉纳塔莉娅,他的父亲就死在这里,这就是他父亲所说的修建的那个大十字架所在地。这个十字架是也是真实存在的,是独裁者佛朗哥的坟墓所在地,为修建坟墓曾大量野蛮使用反对派战俘。

这时电影的象征意义达到了最高潮。塞吉也知道了哈维尔和纳塔莉娅的去处,带着抓获哈维尔的军警一同前往。最后,三人不期而遇,塞吉和哈维尔为争夺纳塔莉娅而展开了的殊死血腥搏斗。三人扭打着爬上了独裁者坟墓上方的大十字架。纳塔莉娅此时似乎有领悟,站在了哈维尔的一边,为了逃脱垂死挣扎的塞吉而用绸缎缠住身子向下荡去。这本是她在马戏团的拿手绝活,绸缎却在半空中被卡住,纳塔莉娅死在了十字架与地面之间,离自由只有一步之遥,最终能活着摆脱那个象征着独裁、不自由的十字架。所有的追求民主自由的努力都这么前功尽弃、都这么夭折了。

塞吉和哈维尔却安然无恙,被一同带上了警车,影片在两个人怅然若失、似有所悟的哭笑中结束。

电影的最后部分,是所有矛盾的最高潮,已经式微的独裁者和正在强大却变得血腥、渐渐接近独裁的反对者都在争夺民众,而且都同样丧心病狂,不惜一切,可怜的民众在双方疯狂的斗争中受到巨大伤害。最后两股势力都没有得到民众,反而把民众害得更惨,民众也更没有因此而得到所向往的民主。这个结果非常值得人深思。

本片片名叫《伤心小号曲》是因为哈维尔在变得暴虐之后偶然听到了一个小丑悲伤的歌唱,被深深吸引。这首歌充满了迷茫无奈和绝望,就像反对独裁的哈维尔当时的处境一样,他了解民众的痛苦,想解救民众,却苦于不知道该用何种方法,最后不得其法,误入歧途,使用和独裁一样的手法以暴制暴,渐渐也变得独裁,最终背离了自己的初衷,并没有解救成民众。这首歌也奠定了本片深沉而又悲伤的格调。这是一曲历史的悲歌,在独裁统治的几十年里和后来反对派与独裁者的争斗中,民众在你争我夺、最终变相了的拉锯战中遭受到了很大的苦难,而且有的苦难并不是表面上的,而是对社会对文化对话语权对民主的重创。

如果你了解西班牙的历史,这是一部非常好非常有深度的电影,它把用极为夸张鲜明的手法把现实表现出来,就像拉美的魔幻小说《百年孤独》一样,展现了几十年来社会的变化和人心的变迁,让你淋漓尽致地看到了一幅社会生活的浮世绘。让人在反思之余,也被这种鲜明的艺术手法所深深打动。

本文同时收录于我今天写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889a801013xg7.html,欢迎阅读

 3 ) 导演是和平主义者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一直在想,导演是带着多么强烈的愤怒与沉痛的心绪拍摄完这部电影的?!甚至直到影片结束,这种愤怒与沉痛交织的心绪还是没有被消解,反倒是被大面积的扩散开来,直吸进作为观众的我的心神里去了。
  很明显,作为这样一部具有强烈政治寓意的电影,它对弗朗哥独裁统治时代是持强烈的否定态度的。(我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西班牙普通民众的意见)。
  而且,同样非常明显的是,导演对与弗朗哥政权为敌的那些“国际主义战士”们同样没有好感。当然那就更别提那些“巴斯克分离主义分子”了,(整个国际社会都公认他们为“恐怖分子”)。
  为了说明以上观点,请看以下几段镜头:
  影片开场不久,当那些“国际主义战士”硬逼着马戏团演员们穿着者“戏服”去战斗时,他们的长官说了这样的话:“一个拿着弯刀的小丑,一定会把我们的敌人吓得屁滚尿流”。
  (上述)战役结束后,当弗朗哥政权的士兵开始枪决那些“国际主义战士”时,几乎所有人都高喊着“共和国万岁!”,只有那些被迫着稀里糊涂参战的“前马戏团成员”们临死前只能高喊一句“马戏团万岁!”。
  影片中段:“悲伤小丑”亲眼看见了“巴斯克分离主义分子”在街头制造的恐怖事件之后,他走上前去,居然问道:“你是哪个马戏团的?”
  以上三段堪称绝妙的反讽!不好意思,想在此说句比较老套的台词——“它们确实强烈震撼了我的心灵!”
  在导演看来,不管你的内心憧憬着多么崇高的理想或者主义,暴力行为都是应该被绝对禁止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导演Álex de la Iglesia是个绝对的,不折不扣的和平主义者。

  
  
  

  

  
  

                                 

  
  



    
  





  
   

 4 ) 小丑的最终曲。

天暗了,
乌云满布得几乎见不到微光,
在非常巨大的十字架顶上仅有三人,
笑脸小丑、悲伤小丑和他们深爱着的女人,
这一对小丑早是杀人犯,极端变态地互相暴打,
受吓得慌张的女人把一团布绑紧腰部,
其圆柱卡在铁栏间,纵身一跳,
空中哗哗往下顺滚,还未落地先自尽了,
她的瞳孔死鱼般地睁开着。

就在这一瞬间,
镜头稍加快进地退回到远处并缓缓仰望上去,
一片黑暗中,冷冽的大十字架下,
挂着一根很长很长的艳红真丝布,
连着女人身吊在空中,
人的生命真的很渺小,
甚至无力和十字架背后的死神抗争,
这幕恐怖而壮大的死亡气氛,
散漫着浓墨文艺的场景,
足以凄美得震撼了我,
顿时忘记了那两小丑活生生的存在。

然而,两小丑被警察带进车内,
沉默良久,
笑脸小丑突然狂笑了,悲伤小丑痛苦哭泣了,
之前他俩已毁容了,为情痴狂,为爱失心。

回想起来他俩初次见面时,
X(笑脸)质问道:
你为什么想当小丑?
因为生活让你恐惧?
因为你父母是小丑?
因为你喜欢被羞辱?
B(悲伤):您自己呢?
X:我如果不当小丑,就一定会变成杀人犯。
B:我也是。
    
这结局超乎了我的想象,
巧妙地与这段结局呼应上去了,
证明我的猜想是错误的。

小丑的这段最终曲,
只能这样,
没人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
幸好,
这一切只都是虚构而已。

 5 ) 缺席的哭

当女人死去。两个男人痛哭,那是他们的最爱。但他们却疯狂的发出笑声抑或是哭声。一分钟前还试图杀死对方。现在却相视狂笑抑或是痛哭。彼此深深共鸣。深深悲哀。直到此刻,他们才宣泄完他们的悲哀。
这是一部从头到尾都在痛哭,却没有一滴眼泪的片子。
他们为何要哭?
影片的背景是西班牙内战后的佛郎哥时代。内战的伤疤始终没有愈合。太大的悲剧,被强制熄声。父亲对悲伤小丑说:你见证了这么多死亡,你将永远笑不出来了。
经过那么多悲剧,怎么能笑出来呢。他们想哭。那该怎么办。他们是小丑。小丑是禁止哭的。小丑要让观众笑。
只有报复,父亲说只有报复才能让你开心。你开心了才能逗乐观众。
就在这种荒谬的方式中建立起人和人的关系。S/M是集权统治下的唯一抒情。
但是哭呢,无法躲避的哭呢。有一天报复变得更加疯狂,即将摧毁统治时。
悲伤小丑走过街道看见恐怖分子正在刺杀总统。快乐小丑露出丑陋的面孔,他发现无法让人笑了。
哭泣到了无法掩盖的时候。哭泣没有合理的出口。只能以暴力的形式流淌。
cute元素我就不说了,悲伤小丑的造型太精彩了。马戏团。十字架。非常喜欢。
所以我非常能理解。导演为何说,这是部有他个人密码的影片。和导演一样,我一直幻想自己能打扮成小丑上台表演,怀着深深的悲哀,逗乐他人。
小丑是被禁止哭的,只能笑。所以为了缺席的哭。我们尽情表演。

 6 ) 用最粗暴的方式来表达爱

注:本文有严重的剧透。 《伤心小号曲》,近年最好的西班牙电影,没有之一。

 

看惯了中国电影的拖沓,美国电影的程序化,今天特别找了一部西班牙电影来看,没想到被震撼得到深夜5点,依然无心睡眠。

 

导演和编剧都是依格来西亚,这是一个非常极端化甚至带有变态色彩的鬼才导演,其电影表达力度远远超过了国内绝大部分的导演。

电影通过欢乐小丑和悲伤小丑对一个马戏团美女的爱恨情仇为线索开展了故事。那位美貌胸大的女子从头到尾都受到非人的折磨。我总以为只有在中国文化下才会有这样逆来顺受的女子。

 

看到最后,我才发现马戏团里没有一个人是正常的。欢乐小丑不停地虐待她的女友,他深爱着她,却疯狂地虐待她。只有在虐待中,才能感受到爱与被爱。悲伤小丑为了解救她,在一个深夜,在他们正在那个那个的时候,用铁钩勾穿欢乐小丑的身体,用唢呐把欢乐小丑的脸砸得血肉横飞。美女浑身赤裸,被溅的满脸是血,惊愣得嘴巴都合不上。悲伤小丑呐喊着:我解救了你。

从此悲伤小丑,躲避追捕、茹毛饮血、逃窜天涯。

 

不停飞翔并从高空摔落的摩托车手,最终飞着撞死在十字架上;永远也修不好的涡轮始终发出死亡的轰鸣;管家的老婆被大象踩死;这个世界充满了无奈、暴力,赤裸裸地表达爱、表达欲望、表达仇恨。看前边十几分钟,觉得挺乏味,但是慢慢地,半个小时候,整个人被带入电影中。不是人看电影,而是电影看人,整个人思绪、神经、思考被电影狠狠地抓住。当你攥着手心等待最后结局的时候,每一个观众都已经无法逃离。这就是鬼才作品的魔力。

 

最后美女卷着血红的丝带从高高的十字架滚落,卡擦一声身子断两节。她这一生承受了无法承受之重,最终短成两半,一分为二,用死亡还了这两段孽缘。

 

当爱得深时已成恨,只有痛才能感受到爱。悲伤小丑用石灰水浸泡摸白了皮肤,用熨斗烫烂了脸,滑稽中透着阴森恐怖。只要讲一个笑话,如果有人不笑,欢乐小丑就会把美女打得鼻子冒血。这是多么扭曲的爱,看得让人心潮澎湃。



最后说一句,西班牙导演能不能照顾一下中国观众,把口味放轻一点。太重了,这口味实在太重了,比四川人吃辣椒的口味还重。一下子我都没缓冲过来。

 7 ) 小丑的面具是固定的,你的呢?

我一直好奇,为什么整部影片中,没有一个镜头是关于悲喜两个小丑,在一起演习的镜头,结果到了最后一幕我才发现,原来,他们就是现实中的两个小丑。

1.小丑都有那么一点,病态,欢喜小丑是虐人成性,悲观小丑,是太过极端,电影一直在纠结于,悲观小丑的爱使自私的,还是无私的。结果证明了,悲观小丑就是悲剧的,因为,他根本不爱眼前这个人,他爱的只是他自己。

2.关于爱,悲观小丑是一个复杂的人,先开始,不坏,很纯洁的一个小正太,不识抬举的不会笑,有同情心,正义感,以及那么一点的忧郁,就好像青年时期的不成熟的小青年一样,面对爱的人,支支吾吾的腼腆正太一样。恰巧是为了爱的人,做出了很多极端的举动,首先是差一点杀死了欢喜小丑,为后面的矛盾做铺垫。然后,由于悲观的身世,加上少年时的那个宿敌将领,使得悲观小丑在一瞬间发生了改变,发现自己越来越像欢喜小丑了,正如他父亲说得那样,只要能够复仇,自然能变成欢喜小丑,这也说明,我们的悲观小丑早已有了这样的理想,他说不定在感谢这周遭的一切。但是,当他得知女主不爱他的时候,爱欢喜小丑时,他似乎更加坚定了当欢喜小丑的信念。

或许是宿命吧,故事的最后,注定了他所付出的一切都是悲剧,也注定了这个不可能做欢喜小丑的悲剧小丑。

3.为什么想成为别人呢,为什么要为了别人要改变自己呢,改给谁看呢?

4.经典台词:爸,我不想做悲观小丑,受人欺负。
            
           但是,你的悲剧人生是不可能逗孩子们笑得

    不过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复仇,把你心中的仇恨全部发泄去

5、最棒的镜头:最后一幕,欢喜小丑一副笑脸,悲观小丑哭死的样子

6.当然这里面有着反战的大背景,就如同电视媒体里面全部放着的是犯罪暴力一样,这一切也塑造了人性的麻木与凄凉,当然,马戏团里面的同伴们,还是各个都很喜感和人性的。就好像最后那个摩托飞车的笨蛋,和为了帮助同伴被捕的同伴。

7.很苦的一部电影。

8.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让大卫林奇,诺兰拍可能会更好,因为本子真的很不错。而且很容易拍得很深刻。

9.从蝙蝠侠之后就开始喜欢上荧幕中小丑的角色了。

 8 ) 吐槽点与震撼太多短评装不下


长相让袁惟仁中枪的男一结结实实的一路各种恶心着我 甚至让我觉得他的生石灰电熨斗扮相接受度更高些 事实再次证明这种以柔弱无害男出场的角色变态的提升空间实在太大了
胸部极其可观的女主除了角色本身是个自作自受没什么脑子的受虐狂 时常狰狞的嘴巴又让我想起希拉里斯旺克跟马特达蒙 当然她足够性感的衬这个被欲望把持的角色
而男二由于脸型五官靠近加里老头 破相前与破相后始终都是片中最能让我直视而无不良反应的一个 而他角色没怎么交代的经历引起的猜想也让我泛滥的母性再次散出

仨主演跟各种怪异角色(包括外形相貌)以及肮脏压抑的镜头带来的感官强烈不适却依然被片子牢牢抓住无疑意味着导演的成功 尤其是后半段不断叠起的大小高潮 即使只有如我般约等于空白的历史背景知识 沉浸在片子的悲伤里 变态夸张的小丑们的悲伤与那个时代的西班牙的悲伤 个人悲剧与历史背景的穿插结合要比谜一样的双眼好的多 虽然我会坚持认为由欲望与纯恶引发的个人悲剧其实与时代并无直接关联

好了 敲字热身完毕 新建空白文档开工

 短评

歇斯底里用力直截的比喻與表演(相軋權力之外,更是難以捉摸美麗畢露的女/神/母/國)--only death unites people, only when the sad clown(s) cry...may all R.I.P.

4分钟前
  • Wallys
  • 推荐

一股子奔流的糙劲儿

5分钟前
  • 垣原阵
  • 力荐

又是看了不開心的片子……不開心……太不開心了……

10分钟前
  • 神威太太
  • 还行

男人越胖 鸡鸡越小

13分钟前
  • 达斯佛™
  • 还行

将癫狂和暴力不断加剧,难得的是这种暴戾的情绪可以一直延续到影片的最后一分钟,一切尽癫狂!残酷的极致竟然可是喜剧!★★★★

1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黑色、血腥、混乱,开始一直带着对待一部隐喻系电影的态度去看的,西班牙内战,哭泣小丑和悲伤小丑,可最后流于暴力滥觞,加上语境难以介入,最后没获得什么信息。

20分钟前
  • 非想
  • 还行

小丑的眼泪,为谁而流?

24分钟前
  • sēxteen
  • 推荐

每个小丑都有过去,他们没有未来。

28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11.07.2011;06.08.2012)

30分钟前
  • Chapelle L.
  • 力荐

《伤心小号曲》是今年除了中岛哲也《告白》之外,看完直接打满分的电影,它的混乱疯狂,贴片式历史画卷,暴躁一气的精致纯洁,狂放的肉体存在感,粘附着血浆体液的巴洛克式美感,像苍蝇一样骑着摩托在天空飞行一次次撞向墙壁却死不悔改的侏儒,阿莫多瓦、比格斯·鲁纳之后的西班牙电影就看伊格来希亚。

3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我是电影的观众,我是小丑的观众。电影要我严肃,小丑却要我笑,尽可能地笑。为什么不笑呢?所有观众都应该哈哈大笑,因为战争、嫉妒以及这一切不值得哭泣,也不值得伤心。除非你成为哈维尔,成为破坏悲剧表面张力的那一滴眼泪。

38分钟前
  • godannar
  • 推荐

正是由于纳塔莉娅的贪心,犹豫才会滋生两个小丑的内心…至于政治寓意什么的可深可浅(>_<)

41分钟前
  • wangzhy
  • 推荐

有些场面太over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和题材

43分钟前
  • B-B-B
  • 较差

快乐和悲伤小丑,从平常人变态并未彻底成魔,爱情的力量有多强大已不值一谈,性虐呢?洗

48分钟前
  • 带头大叔
  • 力荐

结尾的戏份实在太令人震撼了,以至于不断加分。以夸张的、血腥的近乎变态的外形去暗指悲伤的内心及一整个弗朗哥时代的创伤。阿莱克斯·德拉·伊格来希亚始终是个怪咖导演,难怪昆丁会喜欢这片。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7.7;行雲流水的無政府主義

50分钟前
  • 冰山李
  • 推荐

极致的癫狂暴戾,不仅仅是精神与肉体上的狂欢,更是映衬着西班牙这段弗朗哥时代历史的状态。

52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总体不是很喜欢,但结尾不错。

57分钟前
  • 不懈不戒
  • 较差

悲伤小丑,让人难过、心痛,影片暴力、荒诞、黑色、怪异、癫狂,暗示着弗朗哥时代的种种悲剧,怪咖导演用这样一种近乎变态的方式诉说着那个时代难以磨灭的创痛。后面的一场戏张力十足,激烈、震撼,过目不忘啊~

59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小丑在哭,历史在消逝

60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