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八个

剧情片大陆1983

主演:陶泽如,陈道明,卢小燕,赵小锐,赵健文,翟春华,魏宗万,谢园,韩飞

导演:张军钊

播放地址

 剧照

一个和八个 剧照 NO.1一个和八个 剧照 NO.2一个和八个 剧照 NO.3一个和八个 剧照 NO.4一个和八个 剧照 NO.5一个和八个 剧照 NO.6一个和八个 剧照 NO.13一个和八个 剧照 NO.14一个和八个 剧照 NO.15一个和八个 剧照 NO.16一个和八个 剧照 NO.17一个和八个 剧照 NO.18一个和八个 剧照 NO.19一个和八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5 16:00

详细剧情

  抗日时期,华北地区遍地烽火,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面对着敌人的步步紧逼勉力周旋。指导员王金(陶泽如 饰)本来从事敌后工作,因叛徒陷害而遭到组织怀疑,被和三名土匪、三名逃兵、一名奸细(谢园 饰)以及一名投毒犯放在一起关押。王金求助锄奸科长许志(陈道明 饰)重新查明自己的案情,但各部队失去联系,后有日军追兵,许志无法证明王金的清白。在王金和其他八名犯人的交往中,他用刚正忠诚的人格魅力打动了土匪头目大秃子(赵小锐 饰),以及逃兵中的老大哥老万头(魏宗万 饰)。不久,部队陷入日军包围,许志身负重伤,王金等人以待罪之身迎击日寇……

 长篇影评

 1 ) 奇怪的版本

我看的这个版本挺奇怪,《电影鉴赏辞典》上的剧情是:鬼子要奸淫女卫生员,瘦烟鬼掏出枪,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女卫生员,“保全了她作为一个女战士的精神与肉体的圣洁,那是令人心灵震颤的一枪”。而我的这个版本是瘦烟鬼发威,接连打死几个鬼子,救出女卫生员,两个人相扶着蹒跚远去。远不如原版本有境界。 这个版本87分钟,据说原版本是100分钟。 电影真精彩,张艺谋的摄影功劳最大。我尤其喜欢那一大段剪影戏。

 2 ) 评《一个和八个》

  1983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一代电影人,他们被人们称为“第五代"在现在看来,我们永远也无法想象的众多有名的导演及演员汇集一堂,迈出了中国电影改革的第一步。而承载起那样多的期望的影片,就是《一个和八个》
  整部影片是以抗战的局部缩影,以八路军和八个罪犯在遭遇鬼子前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从厌恶到理解 再到佩服,最后成为不朽的英雄为主线而展开的。
  在影片的最开头,昏黑的视角,画面模糊,模棱两可的一个个人影,给人一种压抑的情感基调,不由得想知道,他们是谁,在做什么。在渐渐光明的画面中,可见的一个个棱角分明的脸庞,都充满了阳刚之气,喜欢这一类的女生们应该会很高兴。他们都被束起了双手,还有人在昏黑的夜晚想要逃走,哦,他们是罪犯,八个这样的罪犯。那么另一个又是谁啊。随着影片的进程,最终确定了那另外一个就是八路军的军官,职责就是带着已与大部队脱离的同志找回大部队,顺便看守这些犯人。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在行军的过程中,他们路过了一个村庄,一个已近疯狂的村民将这些热血男儿们心中的恨意释放,看着这些死去的乡亲,他们都是”中国人“,是我们的同胞,是我们的亲人,就这样死在了自己的国土之上。将士们双目含泪,一个停滞的全景,将这一情感完美的释放。
  在遭遇鬼子的时候,前赴后继的八路军,英勇的冲上去与之生死相搏,寥寥无几的生还者,带给人们的是无限的悲伤。就在这时,那八个虽为罪犯,但是他们更是”中国人“奋不顾生的偷向,不会生还的战场。他们没有皱一下眉头,因为他们还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在整部影片中,摄制的光线与色彩运用的无比完美,他好像用这些表达出了影片本该表达的一切元素。张艺谋在最开头,给与那些罪犯的,以及一切的一切都是压抑的,中近景,找不到任何令人舒畅的镜头元素,随着影片的发展,镜头也随着故事的不断深入而改变,全景的多次运用也改变了好些的情感基调。在最后的那几个大全景下,他们的身影就像是英雄的不朽的雕像,令人为之起敬。
  这样的一部影片,尽管故事不够新颖,情节不够奇特,细节处理的不够细致,但是那一美遮百丑的影片镜头的运用,光线与色彩的完美结合。在那个年代开创了先河,是第一部敢于做螃蟹的影片。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次可载入史册的关键性一步,也为日后第五代导演取得惊世的成果埋下了伏笔。
  影片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八个罪犯被关住时,在他们回忆刚才所目睹的乡亲们的尸体时,王指导员感叹,且悲愤的,中国人啊。令人为之心触。在影片最后哪个大远景下,王指导员扶着那个科长,在落日的映衬下,光彩夺目,这就是八路军军啊。
  在那个年代,出现这样的一部影片,不由得让人为之惊叹。尽管在画面与细节上,有很多瑕疵,可是那是技术所限制的,相信在今后一定会有更加经典的影片出现,这个毋庸置疑。

 3 ) 囤点截图

叙事简洁畅快,摄影构图将人物压缩到边缘,整体影调低沉黯淡。

大全景,压缩人物,极致的恐惧、荒漠

摄影技术的不成熟,拉远焦距的时候会晃动。

唯二的慢镜头,回声音效,接着消声处理。

………………………………………………………………………………………………………………………………………………………………………………………………………………………………………………………………………………………………………………………………………………………………………………66

 4 ) 一个和八个:最好的国产战争片

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作,张军钊导演的代表作,影片讲述了八路军指导员王金蒙冤入狱,但仍以民族解放事业为重,他在和狱的土匪逃兵的交流中感化、教育了他们,使他们也拥有了民族精神,在最后八路军被日本鬼子困在一处,在王金的主张下,八路军的指挥放出了他们,而他们用实际行动赎罪并投入对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

影片在摄影和主题表达上都十分突出。

在摄影上,影片大量使用了静止的长镜头和局部构图,取景较紧,画面人物常常充斥着画面,同时画面光线昏暗,摄影师大量使用了低调摄影,营造出了战争中肃杀、紧张的气氛,同时描绘出了战争中那些压抑、扭曲的人性,有一种窒息之感,非常符合战争历史的现实逻辑,具有真实感,和以往战争片那种明亮、积极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在主题表达上,导演通过压抑的氛围真实地描绘了战争的真实样貌,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与黑暗。同时导演通过“王金即使蒙冤入狱却还教化土匪逃兵一起为了民族反抗入侵者”的情节塑造出了中国典型的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为他们唱响了一段深沉而又悲壮的赞歌。

《一个和八个》不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是对中国传统战争片的颠覆。或许导演希望大家知道,战争中的士兵并不是像传统影片中的那些士兵一样无所畏惧。这批抗日将士他们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们即使胆怯,即使内心挣扎,但是当他们面对残酷的侵略者时,他们也愿意为了自己的民族献出自己的生命。

 5 ) 伟大的尝试

早就听说《一个和八个》是第五代导演的发轫之作,如今大名鼎鼎的大导演张艺谋也是借此一举成名,片中的主演陈道明、陶泽如现在也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然而此片过于主旋律的故事,像我这种叛逆的人一向不喜欢,今天在课上老师放过后,我可是觉得此片在整体上的确不能和《霸王别姬》、《活着》这种顶尖作品相比,可是作为一次尝试,它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电影一开始几乎漆黑一片,连人形也看不太清,黑压压的环境之中,隐约可以看出,在一个闭塞的空间之中,几个光头的犯人想要逃狱,当时中国人已经习惯了怎样去分辨正反面人物,一股脑的把一堆有政治问题的人放满全部画面,这是张艺谋对传统的一次挑战,好在那时的犯人,在黑暗之中,依旧狰狞恐怖,这也不算太大的创新。此时,这些人不论是内心还是外部,都是行走的傀儡。可是当他不停地用特写来反映这些人,并且画面整体也并不规则,人物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露出一半半的,这可就是创作者的匠心独运了。到了后半段,那些犯人变成了抵抗侵略的正义战士,镜头立刻给了他们全部的面部特写,这不得不令人惊叹创作者对题材的理解,那个时代应该团结一切力量对外,当犯人提议要扔下伤员时,王指导员的台词也在遥相呼应“就因为他打鬼子,你就该背他”。
除了对整体华丽的画面进行破坏,电影的视野也在进一步的放大。电影的全部再也不是完全被活动的人占据着,人在静止时反而成了环境的陪衬,在那种镜头之中,再大的人也变成了渺小的,当电影最后一个犯人选择离开时,镜头并没有选择鄙夷,只是将主角放置于前景,任凭那人在辽阔的天地之间慢慢隐去。这个壮美的结尾,包含着一个大国的胸襟,在辽阔的天地之间,有的是求同存异的空间,为什么不可以放下政治上的偏见,放弃一个要铁哥们的机会,要一个真朋友呢。这是在那个时代最提倡的话题。
作品改编自郭小川的同名诗作,这位在文革时期饱经迫害的伟大诗人,来不及看到光明到来就已经去世的老革命,一定程度上就是那位含冤莫白的戏外发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人物在全片之中显得非常迷人,他处在好坏两个阵营之间,偏偏任何一个阵营都不肯接受他,全部的人都认为他是叛徒,地位的中间性质使他受尽磨难,身为做思想工作的指导员,这多少有点讽刺,这个身份也是他可以助人向善的源头,一个指导员最本分的工作就是做思想工作,所有的犯人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纷纷退去匪气,染上一个中国人的本能正气。我想这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也只有诗人这种想象力才可以写得出来。
在当时看的非常先锋的作品,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难以让人信服的故事,在战争场面上的一些处理也是过于潦草,看得出创作者对战争的态度非常模糊。不少配音也是与人物口型不符,这体现了这个班底创作功底的浅薄
记得毛主席有一句话:马克思主义千言万语一句话,造反有理。在那个刚刚解禁的时代,冲破规则伴着年轻人的冲动一起迸发。以《一个和八个》开始,第五代集体对中国传统电影“造反”,这部并不十分经典的作品,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创作团体定下了原则,今天第五代应经在商业大片之中透支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回看这部他们开山立派的作品时,的确让人唏嘘不已。

 6 ) 一九八三年,穿透中国银幕的幽灵

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前两天终于有幸在学校看了这个片子,俏佳人版的VCD,效果不大好。十三年前的拍的片子,如今看来,厚重迫人之气犹在。

在豆瓣上。《黄土地》,411人看过。《一个和八个》,只有62人看过。如果没有最近《一个和八个》同名话剧上演,我想看的人会更少。

事情大略经过是这样的:
1982年,刚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张军钊、张艺谋、肖风、何群,怀着郁闷的心情被发配去了广西电影制片厂,远似天边。四人在一起整天就是琢磨着出人头地,于是他们组成了青年摄制小组。1983年,小组的第一部作品《一个和八个》公映,当银幕被那颗诡异的子弹划破的刹那,人们纷纷呼喊:一个幽灵诞生了。

戴锦华老师说:这是第五代第一次集体作业,被公认为第五代开山之作。其形式上的革新性超过其内容。也有人认为影片以一种“过度表达的形式”对经典革命叙事加以“破坏性重述”,并以一种“自辩、自指式的陈述”讲述了一个关于“冤屈”与“忠诚”的主体,其内在意识形态在表达一种对主流“臣属的姿态”。

(很好,戴老师说的很高深嘛。我没听明白。)

1983年,正值中国社会现代化改革进程不断深化阶段,传统的中国与西方全面接触后给人民思想产生震荡。人们逐渐意识到:党风建设在整个社会架构和文化重建中所占分量之重,人们传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在沉默下猛烈动摇。在这个社会背景下,《一个和八个》的剧本取材于郭小川同名诗歌,沿用了其基本框架和叙述,然而后部编剧对于战争冲突做了淡化,使之产生了一种全新命题——关于“人”的疑问。整个影片突出“人”,显然是受李泽厚“人的哲学”和苏联解冻时期电影《雁南飞》《第四十一》等战争反思片的影响。他们的描述对象超越了具体的“人”而直面人性,从“人”去看历史,从而去追问其根源性。在整个第五代影片中,将人性抽象化具体化真实化,超越“阶级精神”和“民族情感”成为其基础语调。这种与历史书“唱反调”的精神在当时社会是需要极大勇气的。本片在宁夏镇北堡实景拍摄,后遭遇多方人士诟病虚假,因日本侵华并未曾到过宁夏。《一个和八个》在成片过程中遭遇困难重重:公映送审半年,共修改107处。公映三年后,收回拷贝重新剪辑发行。虽然某些原始结局我们看不到,但对于现在的版本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底下暗自感情的激烈和汹涌的力量。

在第五代以前,绝大部分导演沿袭巴赞之“现实主义渐进线”学说,受传统“影戏”影响较深,注重情节架构和人物关系,对于视听语言则几乎降为自然状态,对于电影本体认识不足,造成“电影味儿”的缺失。而《一个和八个》在电影造型和构图上不啻为一次强烈的暴叛,其一反传统的观念,大胆运用不完整构图,给中国电影带来一次美学巨变。

整个影片更大是归功于摄影张艺谋对于影像风格的坚持。他说:“《一个和八个》就是针对当时那种造作的、娘娘腔式的电影的反抗。它的思想内涵不见得有多深刻,故事叙述也不那么独到,人物塑造也不那么突出,但就以那么拍电影来造反!”虽然在第四代导演张暖忻的《沙鸥》和壮壮等人的儿童片《红象》中曾有意识尝试过此类构图,但都是在运动状态中的。而作为一种电影造型,静态的不完整构图给影片带来一种独到的美学意义。于是我们看到如同黑白版画般线条分明如刀刻的却隐藏在黑暗中难以辨认的人物的脸。大量封闭的环境中,如地窖,用广角镜头拍摄,用碾子等物品做前景,占据画面近三分之二,背景多为平面,使人看上去失去空间感且造成让人窒息的挤压感。这种压抑不光影片中人物的心境反映,更是第五代刻意营造的一种内心盘旋的氛围。通过造型语言,将人物情感直接化为视觉形象。反观之后的第五代作品如《黄土地》、《红高粱》等片的造型特征,都不折不扣从此沿袭而来。

《一个和八个》在第五代有意识的反对“学院派”墨守成规的拍片方式和缺乏个性匮于个体意识的文化内涵。八十年代初毕业第五代是在电影学院里看费里尼、安东尼奥尼、戈达尔长大的。这种当时被称为“野路子”拍法的《一个和八个》是年轻的第五代追求个性张扬个性的结果。影片中所构筑的每一个土匪的倒下都是一个“人”的再生。这种超越简单“阶级善恶论”的个体价值的再现,是中国电影史上革命叙事第一次突围。在以往革命电影中十恶不赦的坏人第一次在银幕上呈现人性本身复杂的力量,还原了更为符合人性的真实面目。虽然以现在的审美趣味来看,影片细节粗糙或者某些表演过于偏激。但在其表演意识及视听语言上的突破创新已经足够我们记取的了。

 7 ) 不大好看,也看看吧

#一个和八个

《一个和八个》是一部宣告了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的诞生的电影作品。根据中国诗人郭小川的同名叙事长诗改编而成。被称为第五代的开山之作。

1983年,青年导演张军钊的影片《一个和八个》在北京首映。作品影片讲述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蒙冤的共产党员以自己的精神感召力教育了一些土匪和逃兵,使他们与八路军共同奋勇抗日。

在叙事结构上,本片突出被诬陷的指导员在面临叛徒指控及日军来袭的双重危机下,不计个人得失,以民族大义为重,宣传抗日,感化“八个”共同抗日这条主线。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围绕这展开,极具戏剧化特点。关押的犯人的罪行是先行设定的,以日军扫荡为激励事件,在突围过程中还要面对身上的罪名形成进展纠葛,高潮是突围中的几场战争戏,尤其是“八个”的牺牲。结局虽是大批人员牺牲,但幸存者或是突围成功到达集合点,或是战胜眼前的敌人重新上路,至少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此意义上,本片可以说仍未摆脱“影戏传统”的影响。文革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仍在。

“一个”指的是被诬告为叛徒的指导员,“八个”是八个土匪与逃兵。导演的改编注重人物群像的刻画,指导员在战争中被诬告依然无怨无悔地杀敌报国,宣传抗日。八个土匪与逃兵各有各的性格,有仗义凛然、誓死不出卖朋友的土匪,有偷生怕死,背地投毒的小人。最后经历一系列的突围,皆投入抗日的大潮中,舍生取义。影片表现了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气节。战争在影片中是一种背景,突出的是战争环境中的人,他们的心灵的撞击和关系的演变。在此意义上,人物性格刻画是不同于文革时期脸谱化、符号化的,突破了“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在群像塑造上,导演虽有取舍,但总体来说人物还是较为立体、复杂的。次要人物如团长、护士,也并非是仅仅英勇杀敌或仅仅救死扶伤。“八个”由对抗八路到英勇杀敌的内心转变更体现出。毕竟在建国到文革结束这几十年,在电影中表现反面人物是要被批斗的。

本片的摄影张艺谋后来成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中坚力量。他在片中对光线、人物的拍摄都很出色。在拍摄上,有意造成画面不平衡,从而构成一种内在的紧张感,常用大反差的光线和黑白对比的版画式色彩,以表现人物雕塑般的力度与沉重感。相对来说声音多用同期声反倒成了软肋,由此加重了叙事的拖沓感,降低了观赏性。之所以这样可能是为了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几十年来的传统吧。视听语言给我的整体感觉依然是现实主义的。

总体来说,张艺谋的摄影和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出彩,题材注重小人物甚至是反面人物,在当时,是具有突破性的。但实话说我有点看不下去,太沉闷(声音、叙事所致)。

 短评

#资料馆#为了看结局果然是和谐版;地平线压得够低,西部片地貌很奇观,老谋子摄影出彩;鬼子说日语好评;道明叔年轻时气场没那么强但仍是男神;后期配的话剧腔台词太捉鸡;主旋律得都看不下去了。

2分钟前
  • 穿山
  • 还行

太黑了啥都看不清 男声低吟很沉重。。。我还是滚我的蛋吧

7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一个和八个——张艺谋、张军钊、何群、谢园、陈道明、魏宗万、陶泽如、肖风、赵小锐

10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他们拍摄的第一部作品,是根据郭小川倍受争议的同名长诗改编的电影《一个和八个》。这部作品虽然因为审查问题,被删节修改了107处之多,但今天看来仍然力透银幕:雕刻般的人物造型,昏暗险峻的影像与构图,大段的寂静配合低沉的男声哼唱,使这部革命战争影片获得了纪念碑式的庄严与凝重。”

15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摄影果然是老谋子啊!!跟黄土地里的风格一模一样啊我去!!那种形式主义的作风还是给这样的剧增添了点黑色幽默的= =

16分钟前
  • 绿小野马
  • 推荐

大陆#600. 第五代开山作。啊原来[黄土地]的一部分构图原来是从这儿来的啊(确乎可以把归到凯爷头上的摘出来一些)。确实有影像太强导致叙事节奏不统一的问题,拍得很漂亮的剪影、特写以及各种奇怪构图(压边、压角、半张脸等等)实在是太出挑以至于抢戏了。剧作确实也是弱了些。啊陈道明当年真的好帅啊!

1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在那个中国电影刚复苏的年代,这种凛冽而生猛的视听语言对电影界确实是一种涤荡,造型艺术虽然别开生面,但价值观依旧是跪舔式的主流之态,几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初到人才匮乏的西影厂,因而有了直接担纲的机遇,小试牛刀时还略为放不开思想教育的枷锁,但这已昭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708资料馆

20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第五代发轫之作,电影有前卫的自我表达在其中,但也有不少粗糙的地方

22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7/10。对人物缺乏准确的把握致使主题升华的意图未能实现,王金对囚犯的教育太概念化、软弱无力,特别是土匪恨不得杀掉八路军逃出去继续抢劫,八路军无言对着光秃的环境、烧剩的房架子和跑向镜头纵深的发疯村民,更不愿意与一伙汉奸、土匪并肩作战,单凭自发性激起恶棍的爱国心其转变过于生硬,结尾势单力薄的瘦烟鬼为守护战地女神打响的枪,突发神威打死一群鬼子,胜得不切实际,两位八路军互相支撑着形成一个‘‘人’’的场面固然感人,隐喻犯人黑黝黝的灵魂被洗净重新做人,但也是简单地直陈意义。许多手法具有反传统的光芒,开头将近十分钟看不见完整的人,只听见黑暗中摸索的人影发出动静,淡化了逃狱戏的悬念,然后王金要反映自己的情况,乱哄哄中一束光打下来,房子垂着一根捆犯人的绳子,重铸了狭窄黑暗的内景中精神和肉体被扭曲的人性状况。

24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一个给八个洗脑...

26分钟前
  • 大宸
  • 较差

发现除了众所周知的视听语言的革命性,亦有电影史上的延续性。如战争片和“革命样板戏电影”的痕迹:1.“三突出”原则,仰角度拍摄英雄人物。2.强调英雄人物身体的物质性和雕塑感,masculinity。其他如大远景与大特写突然剪切、残缺/不规则构图及突然爆发的原始能量,今日看来仍独特。

27分钟前
  • 黄小邪
  • 推荐

土匪问:“老王,怎么打?”然后扛着门框就冲了出去,emo还用了升格镜头,配上悲壮BGM,我一时不知该哭还是该笑。很多怼脸大特写,还有不少前景遮挡镜头,大荧幕看真难为这些演员,好些在别的抗战电影也有出演。一句“老子,中国人!”看得泪目。#BJIFF2023No. 1横店王府井

31分钟前
  • 焦糖爆爆D
  • 推荐

第五代开山之作。中近景静态构图,特写如雕塑般的人物造型,充斥着强硬阳刚的男性荷尔蒙气息,也不掩盖其明显的激进革命和统战思想,更重要的前提是作为明显的宣传的样板(跪舔),但在当时居然还是被批判了。构图明显是《黄土地》的先行性,人物常在画框边缘或者对角线,摄影太有力道,看得出张艺谋早期的作者性。8.2

36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女卫生员叫那一声你快点回来,大爷,听到之后那个演员的表演真好,那细微的动作真是绝了,镜头别出心裁地使用了后背的拍摄角度。

41分钟前
  • 平平无奇奇怪怪
  • 推荐

意识形态上确实比较主旋律,试图用个体英雄主义来同化他人思想,并且多次用特写塑造正义凛然之感,政治目的显然是达到了。不过更让本片载入中影史的是老谋子的摄影,压迫感的构图加上破败的环境赋予了本片独特的气质,一种绚烂的壮烈感,后面的《黄土地》也是有迹可循。

42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国产战争片补遗。时代性的资源限制往往会逼出影像的表现力极限,而这极限首先由“字里行间”而直达导演的审美与控制力。本片选择了战争的一个不常见的侧面,取材落点小且贴近个人,群戏设定考验着人设的立与变。剪影、纯色、天压人等摄影风格非常张艺谋了,甚至超越了导演对影片的引导。陈道明毫无存在感,魏宗万也没用好,都是演员让位于导演的一例。总体来看,这更像是摄制团体尤其张艺谋的练级之作。表现力让位于控制力,7-

47分钟前
  • 妍春
  • 还行

第五代电影美学的建立,张艺谋的摄影处女作。镜头聚焦于土匪、逃兵、投毒犯、奸细和一个被误认为叛徒的八路军指导员这些长期以来处于配角的人物,以一种不规则的构图和黑白大反差的影像风格,叙述这些身陷囹圄、面容丑陋但大多数还保留着一腔血性的男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走完了灵魂和精神净化的历程,以此昭示民间历史话语的活力和价值所在。结尾跳接镜头,巨大的冲击力。

48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绝对的化神奇为腐朽。老谋子的摄影比较突出。陶泽如、陈道明、谢园当年都超嫩超帅。

53分钟前
  • Hushnore
  • 还行

第五代开山作,名不虚传。雕塑一般静默的人物,造型性突出,黑白逆光拍摄,极端倾斜不对称构图,人物都在对角线,山沟,或是小点,画外音,画外空间,声画不对位,特写两极镜头,特写与大远景来回切换摄影,构图,声音,非常的突出,也就是视听语言非常的突出,and张艺谋非常的突出,在一个和八个,黄土地里,张艺谋的作者性其实还更强一些#第一部资料馆,氛围很好

56分钟前
  • 江寒园
  • 推荐

http://www.56.com/w41/play_album-aid-10511108_vid-NTQzMDU5MDQ.html

57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